北京饭店老板:农村基本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 - 谷歌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14:16
们国家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迈进的起点了。内容太多,但是主要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凡是农村的事业方方面面都有,包括财政增加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在这里说不完全,去新闻网站看一下什么都明白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们国家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迈进的起点了。内容太多,但是主要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凡是农村的事业方方面面都有,包括财政增加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在这里说不完全,去新闻网站看一下什么都明白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总之,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村科技教育达到新水平、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总之,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村科技教育达到新水平、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基本建设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它是指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各步骤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可破坏的先后顺序,是由基本建设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决定的;进行基本建设,坚持按科学的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就是要求基本建设工作必须按照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一定顺序进行,正确处理基本建设工作中从制定建设规划、确定建设项目、勘察、定点、设计、建筑、安装、试车,直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这是关系基本建设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管理基本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个建设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建设决策、建设实施和交付使用三个阶段。其主要步骤是:
1.项目建议书。
项目法人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规划和建设单位所在的城镇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发展需要,经过调查、预测、分析,编报项目建议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咨询单位,对拟建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和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进行方案比较,推荐最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按国家规定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准确性,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不得大于10%,否则将对项目进行重新决策。
3.初步设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编制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准后,设计概算即为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随意突破。确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投资突破设计概算时,经上报原批准部门审批。
4.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批准后,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施工图设计。
5.年度投资计划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准后向主管部门申请列入投资计划。
6.开工报告。
建设项目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具备开工条件,建设单位及时向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提出开工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即可进行项目施工。
7.竣工验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项目按批准的内容完成后,符合验收标准,须及时组织验收、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移交手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非经营性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需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后,由主管部门报国家计委审批立项,初步设计由国家计委或主管部门审批。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下的(不含5000万元),非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元)的,需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均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对于投资额较小的单项新建或扩建工程,可向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的必要性的投资估算报告,直接编报项目初步设计,具体投资限额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非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竣工验收工作,由国家计委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进行,限额以 下的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委托进行。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建设规划和设备采购范围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到
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差距,改善社会弱势人群的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根据“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政府将继续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体系。“十一五”卫生工作重点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救治能力,努力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强化卫生服务监督。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点投入领域和方向:
(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我部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已报国务院批准。《规划》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卫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发展建设规划,也是国家规划的一个重点。规划以改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为目的,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以村卫生室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涵盖农村县、乡、村三级的卫生服务网络。项目数量多,建设任务重。我们将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和县中医(民族医)医院及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进行建设,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使其具备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基本医疗服务条件。
《规划》确定,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以及贫困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中的部分县医院、县中医(民族医)医院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安排少量引导资金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中央支持范围外的项目,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规划提出的标准,制定建设规划,确定投资规模,落实建设资金,完成建设任务。
中央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总投资216.84亿元,其中中央安排投资147.73亿元,其余69.11亿元由地方安排。中央投资根据年度投资预算规模和具体项目情况安排。其中用于房屋的投资,参照规划提出的标准,投资149.13亿元;用于购买设备投资67.71亿元。其中:
乡(镇)卫生院安排投资141.26亿元,其中房屋建设98.55亿元;设备投资42.71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原则按东部不低于70、中部30、西部20计算,中央投资105.95亿元,地方投资35.31亿元。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进行门诊和住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设备配置,安排投资49.19亿元,其中房屋建设投资34.89亿元,设备购置投资14.3亿元。中央投资24.63亿元,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地方安排24.56亿元。
妇幼保健机构总投资8.29亿元,其中房屋建设投资5.55亿元,设备投资2.74亿元。中央投资6.35亿元,地方安排1.94亿元。
县中医医院总投资为18.1亿元,房屋建设投资10.14亿元,设备投资7.96亿元。中央投资10.8亿元,地方安排7.3亿元。
各地政府将逐步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将农村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各级财政对卫生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速度,新增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其中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
《规划》实施完成后,中西部及东部贫困地区约2.2万所左右的乡镇卫生院、1200所左右的县医院、400所左右的县中医(民族医)医院以及1250所左右的县妇幼保健机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将改变房屋破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面貌。力争在2010年,要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满足农民群众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二)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装备和生物安
全实验室建设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实验室基本配置标准,按照填平补齐和中央、地方共同分担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将对中西部地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装备。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现有装备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予一定的补助。装备品种依据《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中实验室基本配置标准确定。
(三)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为进一步加强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1992年建立了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部属(管)医院是代表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国家队,十几年来,通过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部属(管)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实施该项目,为项目单位配备临床、科研用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涉及内科、外科等多种学科的医疗设备,部分项目还将引进国际先进设备。
(四)继续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化学中毒和核辐射救治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完善急救网络,健全救援体系。
以上这些专项,拟采购的品目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设备、医用光学仪器、治疗和手术室设备、病房和护理设备、妇幼检查保健器械、医用车辆等多种类别。
二、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与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采购制度建设,加强监管,规范采购行为,我部准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集中采购是确保医疗机构采购器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健康有序地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规范采购行为,纠正医疗器械购销中不正之风,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卫生行业形象和声誉。
集中采购的范围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组织实施。政府和国有企业举办的县级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单台价值2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列入《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管理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应先取得配置许可证。其它医疗器械的集中采购由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织层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具体组织形式可参考药品采购方式。
设备采购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区组织。中央下达采购设备范围和投资额度,各省、市、自治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采购程序和实施办法,按照本省的需求确定集中采购的范围、额度、品目和数量,通过集中招标进行设备采购。逐步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和企业诚信档案。
三、做好设备评估选型和入选机型的展示工作
为保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的质量,为集中采购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降低集中采购成本,我部决定开展医学装备评估选型工作,这也是加快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此项工作已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进行,卫生部将适时发布评估选型结果和进行入选机型展示,提供不同规模、等级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推荐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集中采购时参考,实现卫生投资效益最大化。同时,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阶梯配置工作和逐步建立设备配置技术准入制度,对于进入医疗机构的设备进行使用情况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医用设备评估选型工作是集中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将作为卫生部的一项长期任务,争取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估选型体系,覆盖各类医疗机构配置品目。评估选型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公正、公平、科学、规范。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做到公正、公平,并要在规范性和科学性上下功夫,做到政府放心、用户满意、厂家认可。入选机型既要考虑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也要考虑降低诊疗成本。我们始终认为,医学科技进步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希望医疗仪器设备生产企业能够研发更多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廉的产品,在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降低诊疗费用。希望医疗单位特别是公立医院不要盲目追求高、新技术设备,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为政府分忧出力。
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这个平台,进行入选机型展示和演示,推进集中采购和技术推广工作。希望展会承办单位把展会办出行业特色,围绕“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集中采购工作,理清办展思路,提高办展能力,提供优质服务,把展会真正打造成政府和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的重要工作平台,使其成为政府、企业、医疗机构沟通的桥梁。进行设备评估和选型的目的是给集中采购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特别是执行国家项目的医疗机构和部属(管)医院要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入选机型展示,根据各单位的设备配置情况和需求,在展会上实地考察,进行集中采购。
在这里,我也希望企业界的朋友们关心支持设备评估选型和展会工作,展示你们的新优适宜产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