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热保护器:材好一半文,考场占先机(已发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07:04

材好一半文,考场占先机(已发表)  

下文发表在《中学语文·下旬刊》2010年第11期P125-126

材好一半文,考场占先机

——考场记叙文如何选材

 

【摘  要】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与好坏,也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特别是材料选取的水准。因为材料关系到情节的曲折程度,关系到主题的开拓和深化程度,关系到习作的创新程度。我们要在冷与热、新与旧、实与虚、大与小等方面仔细权衡,巧妙选材。

【关键词】记叙文  选材  创新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如同产品制造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一样,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与好坏,也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特别是材料选取的水准。因为材料关系到情节的曲折程度,关系到主题的开拓和深化程度,关系到习作的创新程度。那么,如何通过巧妙选材来使我们的考场记叙文出奇制胜呢?

一、抑热扬冷巧出彩

“热”是指在写记叙文时因为某些素材使用频率很高,而导致的过热现象。它不是人们从时间上感知的新人新事,而是就人们的使用频率而言的。每年高考作文,屈原的怨愤年年有人发,牛顿的苹果岁岁有人砸,临考前突击记忆“感动中国”材料的也大有人在,从而出现素材扎堆的现象。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间人物璨若群星,故事层出不穷,世界历史更是如此。要做到抑“热”扬“冷”就要求考生少用一些“热”素材,多用一些“冷”素材,多关注那些不太被人关注的人和事,特别是课本中那些人人心中皆有但人人笔下皆无的素材,做到以冷艳夺人,与众不同。

二、且和旧弦赋新声

人不能事事亲历,历史为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渠道。许多历史事实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它,挖掘旧材料中的新涵义,特别是对当前生活的指导意义,让旧材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以旧翻新,新意并不仅在新鲜的话题,主要在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果考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例如“管宁割席”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但也有考生在作文中引述了这个故事,从另一角度指出,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去“割席”。文章独出心裁,很有新意。近几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优秀作文《赤兔之死》《昭君的选择》以及写司马迁与屈原的《大义死生》等。很多时候,往往是角度一变而境界全出。

三、虚实相生显大智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至空洞,如“尝试”、“诚信”、“独到的感觉”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就可以采用绘画中常用的“虚实相生”法。它需要你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话题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

“虚”与“实”是一对相对相反的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远处的,“实”是眼前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露的、明朗的。以实写虚是指对于那些虚题写作时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具体的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当然,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关注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它们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而像“肩膀”“绿色生活”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写实也可以写虚,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四、小处落墨意方浓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在考场作文中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以小题材来反映大主题,就能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以小见大,从文章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小题材中挖掘出大主题。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材料,“大”主要是指深刻的、闪光的思想。所以,我们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因为以小见大,本身就是文章极好的写作方法。朱自清写《背影》,也只是写了一件父亲买桔子的小事。都德写“爱国主义”这样一个大主题,也只是写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与在学校上课的见闻(《最后一课》)。

由于年龄、阅历等缘故,加上大材料可遇不可求,考生所能拥有的往往是平常生活中的“小材料”,但如果我们平常就能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常练笔的好习惯,同样可以写出感乎于心、动之他人的佳作来。

                                          (正文内容:1987字)

下面我们不妨以学生习作为例,探究考场记叙文写作技巧的运用。

回眸

张正扬

 

“你哥哥家是低保户,只能靠做做裁缝活和政府补贴过活。我们还是把叔叔送到敬老院去吧。”爸爸很严肃地向妈妈说道。

“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在敬老院爸会寂寞的。”妈妈很急切地问。

“叔叔又不肯来常州,我想还是送他去敬老院比较好。”

“哎,只好这样了。”

在门外的我却听得十分恼火:妈你立场太不坚定了,怎么这么快就答应了呢。

爸爸口中的叔叔自认就是我的外公。我爸正考虑将外公送去敬老院,也许这确实是为外公好。我和妈妈本来就反对这一意见的,但在爸爸的好说歹说下,还是勉强答应了。

国庆节的前一个礼拜,我们专程来到了舅舅家。当我们把这一决定告诉外公的时候,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外公懵了,他的表情一下子就僵硬了起来,眼神中的茫然不言而喻……尽管我们对外公讲了很多去敬老院的好处,但外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国庆长假,我们便开车送外公去敬老院。回头看了一眼住了几十年的家,外公便跟着我们向敬老院出发。路上,爸爸不断地对外公讲着敬老院的好处:“有许多老年人在那里,可以陪您讲讲话啊;没事您还可以打打麻将,看看电视;那里住宿环境也比小哥家好多了……”而外公却只“嗯,嗯”几声敷衍了事。

因为早已将外公的行李送到了他的宿舍,而且也已带外公熟悉了敬老院的环境,我们便只将外公送到了敬老院的门口。外公这时候却很自然地微笑着说:“你们快点回去吧,我一个人就行了。”说罢便径直向敬老院里面走去。走了不到十步,外公便回头问了一句:“你们多久来看我一次呀?”看着外公不舍,期盼的眼神,泪水已经慢慢湿润了我的眼眶,我大声地说道:“两个礼拜,外公,两个礼拜我们一定来看你一次。”“嗯,嗯,这就好。到时候我买东西给你吃啊。”说完,外公便再一次向里面走去。走上五步,外公却再一次回头说道:“你们一定要来啊!别让我白等!”在得到我们的再次肯定后,外公这才真正走进了敬老院。

外公的这两次回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我也感受到老年人是多么需要亲情去温暖他们。之后,我会经常去陪外公说说话,下下棋。这样,外公的心情肯定会好起来。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虽然那些子女是为了老人在物质上能更好地生活,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亲情。我希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重视起家里的老年人,多为老年人做点令他们高兴的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幸福,这个社会才能更美好。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以小见大”和“以实写虚”的方法,以自己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反映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回眸”的视角独特。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生活的真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把文章的思想深度体现在外公的几次回眸和急盼的话语中,细节描写感情真挚,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文章结尾“我希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重视起家里的老年人,多为老年人做点令他们高兴的事”更是体现了作者因为内心充满对外公真挚情感而发出的由衷的呼唤,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朴实的文字。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