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 攀登五岳不是梦:一个最自由的心灵——解读卢安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0:27
卢安克,德国志愿者,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教育十多年,这是记者柴静的专访给我们的一个介绍。卢安克的事情让中国人感到震惊,我们以我们的价值观和价值衡量体系根本无法理解这个人。于是看不懂卢安克的人,就开始用猜的方式,一部分人还是继续引用中国人无利不起早的观念来猜,于是得出卢安克不是个恋童癖就是个偏执狂的结论,而另一部分人至少看见了卢安克对中国儿童的爱与善意,于是把他当成了圣徒,总之,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卢安克是个怪物,不是魔鬼就是圣徒,反正不是个正常人。

卢安克和哥哥卢安思是一对双胞胎,两人小时候性格孤僻,不愿意和人接触。周围环境对兄弟俩并不包容,许多孩子看不起他们,他们为此而自卑。为了两个孩子,他们的父亲放弃了收入优厚的工程师工作,到一所华德福学校当老师,然后用华德福的方法教育儿子,使他们受益。(南方周未《卢安克:德国青年的广西十年》)

华德福教育(WaldorfEducation)是由德国教育家鲁道夫•施泰纳创立的一种已有80多年历史的教育体系,强调从头、心、手整体出发,培养和谐完整的人。在德国华德福学校的网站首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让小孩的身体健康、心理和谐、精神自由,我们就不能与他们天性的成长过程做对,而是需要与这个过程合作。”,华德福教育模式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可以想见华德福教育体系是一个合乎孩子天性的教育机构,从这里出来的孩子在一个被关爱、被呵护、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一定是一个纯天然的、保有纯正天性的人,因而他们懂得自由、真实、爱与尊重,从卢安克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品质。

卢安克不是一个圣徒,他甚至不是一个基督徒,他不是来拯救的,有着纯正的自由天性的他一定是不喜欢职业化、专业化、组织化要求的城市职业生活的,因为那太不自由,所以他说“拿工资的人是不自由的”。他所受的教育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灵,做你想做的事情,从他的孩提时代起,华德福学校就给予了他尽管幼小、尽管天真的心灵以极大的尊重,这是卢安克何以能如此地尊重他的中国孩子们,因为他希望那些孩子也能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地成长,他珍视自己的心灵自由,也珍视他人的心灵自由,这也是他如此地顾忌中国人的自尊心的缘故,哪怕中国人自己从不互相尊重。

卢安克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实很多西方人都曾经是这样的想法,所以美国才会在中国被八国联军战败后,退还庚子赔款,致力于在中国兴办学校和医院。在卢安克来华旅游期间,他“发现了这个国家对于“华德福”的陌生,他觉得这里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他希望这里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样有一个自由的心灵,有一种自由的创造力。他要找一个毫无华德福教育经验的地区来进行他的教学实验和研究,实现他的教育理念,这是他来到中国的原因。然而和华德福教育理念完全相反的中国教育体系,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大人。政府钦定教材是为了洗脑、培养顺民,学校逼迫孩子死记硬背、完成海量作业是为了让孩子出成绩、提升学校的地位,父母逼迫孩子课外学习是为了让孩子一圆自己不曾实现的旧梦。总之,中国的成年人从政府到学校再到家长,都想的是自己,谁也没有打算尊重一下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于是卢安克无法在这样的教育体系里实现他的想法,他只好一退再退,退进了对他毫无标准化要求的广西大山里。只有在这里,没有学校、家长的压力,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

可以想象,如果城市里的中国学校、家长愿意接受他的华德福教育理念,他其实是不必到大山里去的,所以他不是去扶贫的,也不是去救济的。他是去寻找自己的自由、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的,他是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所以他不是慈善家、不是圣徒、不是活雷锋、不是拯救者,他只是一个极端热爱自由,对自己极端诚实的人。他懂得尊重,所以他不会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不接受他的中国人,于是他只好四处寻找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地方,直到他退进了偏远的大山里,直到他退到不要一分钱工资地步,在这里他找到了一群需要他的孩子们和一个不再排斥他的学校。

他做这件事情,首先是因为他觉得应该做这件事情,他认为世界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变得更好。其次是因为他认定了这个想法之后,他执着于自己的这个想法,忠实于这个想法,他从不理会、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他排除万难也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他想要做这件事情、极度渴望做这件事情。按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的去做事情,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东西,那些被中国人视为生命的物质利益、名誉利益在他的眼里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以极端物质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的中国价值观是根本无法理解卢安克这种人的。很多人想不过来这件事情,人们追逐名利其实最终还是为了一个快感,只是我们中国人往往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才能获得快感,而卢安克恰好相反,他独立,他对自己有着很清晰很自信的判断,所以他不需要、更不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确信自己。他想做这件事情,他做到了,他在一群孩子身上完成了一个原本“不可能的改善”, 这是他给自己的最好评价,这是一个独立、自由而且自信的人的自我评价方式。

而我们中国人无时不生活在牢笼里,那是一个社会造成的无形的牢笼,锁住了中国人十几亿灵魂。而这些被锁住的人们又大多是这个牢笼的志愿看守,人们自觉地互相看守着、监管着。人们用物质标准来给周围的人打分,自己也无时不在被别人打分,人们不是为自己活的,而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他人的评价里。我们的历史老师被监管者,一个出格的袁腾飞能激怒无数个我们这个社会牢笼的志愿看守,我们不能容忍特立独行的学生,一个韩寒从一开始就被无数的老师、学者用怜悯的眼光悲哀着,我们不能容忍女人与外国人通婚乃至上床,娄婧母女差点被滔天的口水淹死,甚至连我们中国的女人们也自觉地谆谆开导着自己去找外国男友的姐妹们,告诫我们那些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是白色垃圾,可前不久我们却看到一个骇人听闻的视频,一个更垃圾的黄种男人因妻子生产23天后拒绝和他过夫妻生活,就用螺丝刀挖掉了妻子的眼睛,我们看到过富士康的女员工被丈夫逼迫去跳楼,因为这个丈夫希望妻子的死能给他带来巨额赔偿,我们直到更多的是无数中国男人在另觅到新欢之后,藏匿起所有的财产,将为他生儿育女、韶华已逝的发妻一脚踢出门外。所以谁比谁傻多少啊,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总是爱去操心别人的私生活,难道人家照顾自己还不如你上心吗?

一个人人是看守,也被人人看守着的国家里的人们怎么能够看明白卢安克这样一种生命样式?所以卢安克无法不被这里的政府视为异端,无法不被这里的国民视为怪物。在对卢安克的各种中国式解读中,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叫他“洋雷锋”,这个称号对卢安克来说实在是一个侮辱。因为自由对卢安克来说是一个至为重要的价值,如果用心灵自由的程度来标志人的位置的话,卢安克和雷锋会分处于极端自由与极端不自由的两个极端。卢安克为了能自由地实现自己的理念,可以抛弃了一切走进了大山,可以忍受着最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而雷锋的标准形象则是恭敬地捧着别人的想法在虔敬地背诵、虔敬地遵行,那是一个多么奴性的灵魂,那是一个毫无个人独立意志的、最不自由的生命,所以说卢安克是雷锋实在是对卢安克最大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