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什么武器最厉害:天马行空jh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0:24
怎样查找古代人物作者:静之罅 提交日期:2006-12-21 21:46:00 | 分类: | 访问量:11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接触到一些古人,而对这些古人又只知其姓名,不知其生平,这就需要查找。譬如读唐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有一段是作者对仕途的感慨和个人的抒怀。序中写道: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
   这里,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终军、宗慤都是唐代以前的古人,不了解这些古人的生平、事迹,就难以领会王勃《滕王阁序》中这一段文字的寓意。如:不知道终军“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抱负,则无从理解王勃抒发的“等终军之弱冠”而“无路请缨”的感慨;不知道宗慤“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迈气概,就无从理解王勃壮志未酬的愤激情绪。因此,查找古代人物,是帮助我们学习文史的重要一环。以上这些古人的主要事迹,大都包括在二十四史中。
   二十四史是纪传体史书,其中“列传”,主要是记载古代人物的生平事迹,正如司马贞《史记·索隐》所说:“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因此二十四史列传是我们了解古人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来源。此外,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也是需要时常查找的部分。历史人物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往往和其它人物的言行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因此,查找某人的事迹,还需同时检阅其它有关人物的传记。举司马光为例:我们从《宋史·王安石》传中,知道司马光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反对派。同时代的还有吕惠卿、韩琦、苏轼等人,可以想见这些有关人物的列传中,必然记载有涉及司马光的材料;又由于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因此,对这三帝的本纪也应该翻阅,以取得较丰富的材料。查找二十四史中的人物资料,可使用《二十五史人名索引》(1935年开明书店版),但该索引提供的线索(页码)是以开明书店印行的二十五史为准的,现在使用它,颇为不便。在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中查找人物传记资料,可使用《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华书局出版),但该索引只能查找正史中有传的人物,象散见于其他人物传和帝王纪等篇章中的该人物的材料仍无从查找,近年来,中华书局又陆续出了一些象《史记人名索引》、《汉书人名索引》一类的专史索引,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除正史外,可供查检的古籍很多。比如要查找先秦人物的详细情况,仅据《史记》是不够的,因而上溯追查,亦不可忽略。举战国末年赵将李牧为例:《史记·李牧传》,载其一生中的大事,但对李牧遭谗被杀一事,仅以数语带过,谓“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而《战国策》中却有不少具体材料,可供参考。如书中叙述秦用反间计,欲置李牧于死地一节,谓李牧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赵王赐之死,牧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徵之于柱以自刺等等细节,于此事之始末,叙述颇详,足补司马迁之缺。
   各种类书、杂史、笔记、以及诗文集中,也都汇集了不少古代人物资料。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材料以供查检的书籍,其内容相当广泛。常用的类书如《太平御览》征引材料极为丰富,其中汉人传记达百余种,多为现在不传之书。再如《册府元龟》的内容、体例则又有不同,它集录了上古到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便于从中查找人物传记的资料。其它如《初学记》、《艺文类聚》、《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汇集的人物资料也很多,不一一列举。
   诗词曲话采集人物事迹也颇丰富,如《唐诗纪事》对诗人名篇、本事、世系、爵里等,都有较详的 记载,可供查检。
   要想较全面的获取资料,查找其人的诗集、文集,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如明代的于谦,《明史》有传,记录了于谦可歌可泣、忠贞不屈的一生,但他以“诗言志”的吟咏煤炭、石灰的诗篇,却为史传所不载,因而不尽为人所知。在他的诗文集《于肃愍公集》中,收录了于谦不少抒发襟怀的感人诗篇,读了这些诗篇,更可洞见于谦一生的为人。这个例子说明查找古人诗文集,也是有助于了解其人生平,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的一个方面。
   总之,查找古代人物,主要是查其事,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线索搜集查检,才能取得所需的资料。但从古籍中搜取资料,犹如大海捞针,因此需要借助于索引,除前所述有关二十四史的索引外,还可通过其他各种索引、引得等查检。如《二十四种传目引得》、《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引得》、《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左传人地名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宋元学案人名索引》,以及《三国志人名录》、《历代人物年里碑传总表》等等,这些工具书,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在查找古代人物的有关资料时,还应注意其人姓名以外的字、号、官衔、封爵、谥号,以及郡望等。例如宋代的著名人物王安石,在许多史籍中往往称他王介甫,这是因为王安石字介甫。王安石在南京的寓所有个半山园,所以他又号称半山老人。他生前曾被封为荆国公,而死后的谥号是“文”。这就是所谓“生封死谥”。因而后人写他的传记,有的名为《王荆文公年谱》(宋詹太和编),有的名为《王荆国文公年谱》(清顾栋高编),他的全集被称为《王文公集》。至于他的诗文集,却又是另一种命名法。由于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所以集子被称为《临川集》。这又是以郡望为名了。如韩愈的诗文别集称《韩昌黎集》、柳宗元的诗文别集称《柳河东集》,这种遗风一直留传到近代。
   以官衔作为人物的称谓,在我国古代也很盛行。例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曾做过步兵校尉,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因而他们的集子分别被名为《阮步兵集》和《嵇中散集》。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被称为杜工部,王维曾官尚书右丞,因而被称为王右丞。这些一般都可依靠上述索引、引得查到。
   我国古代的诗文作家、画家、书法家等的称谓,也另有一种习惯,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上往往不署真实姓名,而是象现代人用笔名一样,用别号或个人的斋室名。如几种纪述南宋行在杭州都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书籍,其作者的署名,如《都城纪胜》题灌园耐得翁;《西湖老人繁胜录》作者即西湖老人;而《武林旧事》则题四水潜夫。以上除四水潜夫即周密的别号外,灌园耐得翁据前人考证,只知其姓赵,名己缺失。至于西湖老人的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只好以别名传。再如明清代的画家朱耷、郑燮,他们的姓名往往不为人所知,而谈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人们就会知道这是著名的画家,并且在眼前浮现出他们的杰出作品。在查找人物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从《室名别号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等这类工具书中进行查找。
  为了便于查找古代人物中的封建帝王,还需要首先弄清他们的年号、庙号和谥号。因为对于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些习惯的称谓。一种是以年号称,如永乐、崇祯、康熙、乾隆等。这些本是明清帝王的年号,可是习惯上往往谈永乐即指明成祖朱棣,谈崇祯即指明思宗朱由检,谈康熙即指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谈乾隆即指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这些是以年号称谓帝王的例子。另一种是以庙号称。如“文景之治”,“文”、“景”,这是指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唐宗宋祖”,这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这些是以庙号称谓帝王的例子。此外还有以谥号(如仁皇帝、纯皇帝)称帝王的。在查找古代帝王时遇到这类情况,可先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等中查找。
   如果我们只需要一般地了解古代人物的简要情况,则可以翻检《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这三部辞书都收录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条目,可根据各书的特点,分别参考使用。
   《辞源》以语词为主,着重从语文典故的角度着眼,因此,凡与此有关者尽量收入。写法则侧重于出处、源流。由于编纂宗旨的不同,《辞海》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对各个时代、各个类型的历史人物择要列目,去取较严,写法多寓评价于叙述。《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词较广,叙述简要,是其优点。但因成书较早,几十年未修订,因而有些该收的人物却从中查不到。同时在体例方面也还存在某些缺点,比如,有些人物的籍贯很难查到。举“王导”一条为例,“晋览孙,字茂弘,少有风鉴,识量清远,……”面对人物的籍贯却未说明。我们根据本条中提供的“晋览孙”这一线索,再查找“王览”一条,内容是:“祥异母弟,字元通,……”只好再根据本条中提供的“祥异母弟”的线索,再查找“王祥”一条,方于此条内查见其籍贯为“晋临沂人”。类似此种情况,尚不在少数,有的甚至需要查到十余人,才能查到其籍贯,给读者带来很大不便。而《辞源》、《辞海》的人物条目,都是首先说明了其人的生卒年、时代和籍贯等,体例较严谨,查检方便。
   我们在读书中往往还会接触到一些地方性的历史人物,这些人在本县、本府,颇有点小名气,但出了本州县的范围,就不为人所知。查找这些历史人物,在正史中大都毫无反映,但在地方志中往往可以查到。因为在县志或府州志中,为了“表彰先贤”,一般都记载了许多本地人物或与本地有关的人物,举凡本地的官宦、儒林、方技、隐逸之类,都收集记载了不少。一些从其它史籍中查找不到的人物,往往从方志中可以查到。但是,从方志查找的重要前提是先要弄清所查人物的籍贯和主要活动的州县,否则无从查找。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古人中同姓同名者不少,所以,在同姓名的古人中,还要从其时代、籍贯、主要经历以及生卒年上加以区别,才能找到所需要查找的人物。如《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之人,数逾四万,同姓名者,不可胜数,故汇相同者于一条之下,以便查检。如“李充”就有后汉陈留人字大逊的;晋江夏人字弘度的;隋成纪人;宋人字仲实的等等。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生卒年、籍贯等,确定所要查找的人物。
   以上,列举了一些从不同角度查找古代人物的一般途径,但这样查找也可能出现遍翻各种工具书、参考书而仍然查不到的情况。因为自有文字以来的几千年中,历史人物很多,古籍中有生平事迹记载的是少数,许多历史文物、文献资料、民间传说中留传下来的有姓名的古人,史书中并无记载,或只有极其简略的记载。例如:1968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蕃出土了一件唐代延载元年(694)的汜德达告身,文件中书明:垂拱二年(686)在唐朝的金牙军收复于阗、疏勒、碎叶等河西四镇的军事行动中,氾德达因功勋,被授予轻车都尉的官衔。这个文件中所写的汜德达虽是真实的古代人物,但其生平事迹,从各种史书中都已无从查考。这就需要专门的研究考证了。
   以上,简略介绍了查找古代人物的一般方法和途径,但这些方法、途径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要想解决阅读史籍中的各种问题,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勤学苦读,不断积累知识。求知无捷径可寻,“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博观泛览,潜心探索,锲而不舍,才能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日志日期:2006-12-21 星期四(Thursday)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