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风帽气流原理图:人民网—小析“民生新闻”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1:53
小析“民生新闻”现象—— 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和沈阳电视台《直播生活》为例辽宁大学新闻系电子传播媒体研究小组

  近年来,各省市电视台纷纷上马了诸多“民生新闻”类型的新闻栏目,比如江浙地区的《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阿六头说新闻》和辽沈地区的《新北方》、《直播生活》等。甚至有人把“民生新闻”作为十年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以1993年《东方时空》的创办为标志;第二次以湖南的《幸运3721》和《快乐大本营》为标志;第三次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为标志)。本文旨在通过对辽沈地区的《新北方》(辽宁电视台)与《直播生活》清晨版(沈阳电视台)两档民生新闻栏目的内容分析,反思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节目的“民生新闻”现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所研究的抽样媒介中一系列内容进行抽样分析,揭示内容背后隐含的系统性、结构性、本质性的特征。

  为了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课题研究小组在有限样本中抽样了非节假日和非特别节目的《新北方》和《直播生活》(清晨版)进行分析。所以选择了从2005年3月16日到3月21日、3月23日到3月30日的《直 播生活》(共14期)和2005年3月16日、3月18日到3月20日、3月23日到3月28日、3月30日到4月2日的《新北方》(共14期),目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和自然状态中,对这两档节目所体现的普遍性特征进行客观研究。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1]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

  2.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3]

  3.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4]

  4.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5]

  5.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6]

  我们认为,严格说来,“民生新闻”算不上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传统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而民生新闻是一个由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划分结果。比较之下,本研究小组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二、“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发展概况

  历史的时钟拨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晚报、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雏形,已经小有影响了。而在电视荧屏上,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1998年改名为《元元说话》,1999年至今叫《第七日》),基本带有了民生新闻的品质。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与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南京地区陆续开播了《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民生新闻栏目。由此引发了本地区以大时段直播或“准直播”为外在特征、以关注本土化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的城市新闻“大战”。至于辽沈地区,2001年,沈阳电视台推出的《直播生活》,就带有明显的民生新闻特质。2004年10月,辽宁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第一次在辽沈地区公开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一时之间,“致力民生,新闻力量”八个字在辽沈地区家喻户晓。

  三、对比《直播生活》和《新北方》

  因为我们所采集的《直播生活》和《新北方》的样本在日期上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将3月16日的《直播生活》(清晨版)和《新北方》统称为第一期,3月30日的《直播生活》(清晨版)和4月2日的《新北方》均称为第十四期。

  (一)两档节目的信息量分析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直播生活》

11

7

7

9

8

11

10

9

7

7

7

7

6

9

《新北方》

12

11

13

11

13

12

11

11

9

14

8

12

13

12



  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档节目每天的信息量均在6~14条新闻之间,刨去每天固定的话题讨论、天气预报等非新闻性栏目时间和广告,留给新闻性节目的时间只有35~40分钟。也就是说,每条新闻的时间大概在2~7分钟之间。这样的长度,有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这样半长不短的新闻使节目包含的信息量无法像正常新闻节目一样多;第二,2~7分钟的时间,想要做出有深度的报道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二)两档节目的子栏目分析

  

序号

《直播生活》(清晨版)

《新北方》

生活话题

互动调查

说天气

伊知冷暖

百姓连线

热线电话

珍藏沈阳

李成说交通

生活摄像师

 

先读为快

 



  《直播生活》(夜晚版)中也有一个说交通的子栏目,与《新北方》中的“李成说交通”基本一样。也就是说,这两档节目至少有4个栏目是相同或相似的。可见,所谓“民生新闻”栏目定位雷同,千篇一律,即使两档节目当日的新闻内容不同,也会让受众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无论看哪个节目都差不多。那么当观众手握遥控器时又怎么会将荧屏定格在这样的节目上呢?

  (三)两档节目的报道内容分析

  通过对两档节目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新闻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德、邻里家风、购物看病、就业上学、物价波动、打假治劣、交通治安、天灾人祸和其他几个方面。其中,两档节目对打假治劣、交通治安和天灾人祸这些社会阴暗面内容显然更为关注。从这两档节目的内容统计表上,我们很难看出 “民生新闻”的“民生”二字从何体现,就更不用说如何表现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了,好像所有这些内容与社会新闻并无二致。

  

  

 

《直播生活》

《新北方》

社会公德

邻里家风

21

购物看病

就业上学

物价波动

打假治劣

27

18

交通治安

25

45

天灾人祸

11

24

其他

27

28



  (四)两档节目的报道角度分析

  

 

正面报道

负面

报道

报道

总数

正面报道

所占比率

负面报道

所占比率

《直播生活》

12

103

115

11.65%

88.35%

《新北方》

19

145

164

11.59%

88.41%



  由上表可见,这两档节目,正、负面报道比例严重失调,负面报道的数量几乎是正面报道数量的8倍。我们知道,新闻节目的报道不仅在微观上,还要在宏观上反映客观事实,要协调好正负面报道的比例,使之与社会现实相对应。决不能让所谓的高收视率压倒了责任和理性,急功近利,盲目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一味猎奇,渲染暴力、血腥,这样狂轰滥炸下去,过不了多长时间,受众也会对这类新闻心生厌恶的。

  结语

  本课题研究组从“民生新闻”的内涵、“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发展概况出发,以辽沈地区两档民生新闻栏目《直播生活》和《新北方》为例,分析了近几年的“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标明了中国新闻业的一个进步,更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它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受众。”然而,对于“民生新闻”概念的实践,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对于“民生新闻”的理解显得过于狭隘,好像一提“民生新闻”就是报道家长里短,街头巷议。“民生新闻” 虽然要求传播者降低视点,将话语权交给广大受众,可这并不意味着民生新闻节目就只能流于世俗、甚至是流于庸俗。“民生新闻”的采制者,更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以高屋建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更需要有真知灼见,这样才能使“民生新闻”真正做到“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目前,对于“民生新闻”,我们只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还没有一个科学概念的指导。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民生新闻”理论层面的探讨将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天、程前、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新华报业网,2004年8月17日。

  [2] 方永明:“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分析”,传播学论坛,2004年7月10日。

  [3]《收听收看》,国家广电总局,2003年第123期。

  [4] 赖浩锋:《解读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博客中国,2005年3月18日。

  [5] 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7期。

  [6] 周炯:《意识形态梳理与主流媒体构建——新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世纪中国网站,2004年10月29日。
 

  辽宁大学新闻系电子传播媒体研究小组:邢雁冰、汤威、王佳

  课题主持人: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