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的工资水平:幸福的智慧禅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27:50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位学僧看到禅宗公案里有名的“黄龙三关”:在修禅之前,山是山,水是水;在修炼禅宗之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修成之后,山仍然是山,水仍然是水。

  “这是什么意思呢?弟子不明白。”迷惑不解的学僧去问禅宗大师。

  大师解释说:“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最初,我们看到山是山,最后看到山还是山。但在这当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为什么呢?”

  弟子摇头,表示不知道。

  大师继续说:“因为一切都被你的思维、意识搅乱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当中的过程。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它正是不幸、地狱的根源。”

  学僧自以为自己明白了,便叹了一口气说:“哎,这么说来,凡夫俗子和修禅的开悟者也没有什么区别啊!”

  “说的对,”大师答道,“实在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开悟者离地六寸而已。”

参破禅机:
    平平淡淡地珍惜拥有的,不必为失去的过分忧伤,其实生命、青春、时间才是你最大的财富。

  看起来禅师所说的修禅的最高境界不过也是和凡夫俗子一样,山是山,水是水,眼中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又有几个人在社会上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呢?从别人一句话就会看出“暗藏的心机”,从人的外表打扮就可以看到他的品位,甚至从一个眼神就能看出他的心思,如此这样人真是太聪明了,想象力太丰富了,可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而你却将山看做了水,将水误以为山了。所以你再看不到山的青翠,你也看不到水的清澈。当然有时候山确实已经不是山,水也已经不是水,这个另当别论。总之我们不要杞人忧天,把一切想象得太坏,这只会坏了我们的心情。

  另外,要记住,忘却也是一种能力,对于一些不愉快的事,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一些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应该及时地忘掉,不然它就会来干扰我们正常的认知。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勇敢而又活泼的小女孩儿,她喜欢体育,常常一个人倒吊在单杠上直到鼻子流出血来。她喜欢上语文课,课本一发下来,她只要大声朗读一遍,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其中的内容。有一次她甚至跑到老师那里,很轻蔑地批评说:“语文课本编得太浅,怎么能把小学生当傻瓜一样对待呢?”

  三毛12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北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初二,数学成绩一直滑坡,几次小考中最高才得50分,三毛很有些自卑心理。

  然而一向好强的三毛发现了一个考高分的窍门。她发现每次老师出小考题,都是从课本后面的习题中选出来的。于是三毛每到临考,都把后面的习题背过。因为三毛记忆力好,所以她能将那些习题背得滚瓜烂熟。这样,一连六次小考,三毛都得了一百分。老师对此很是怀疑,他决定要单独测试一下三毛。

  一天,老师将三毛叫进办公室,将一张准备好的数学卷子交给三毛,限她十分钟内完成。由于题目难度很大,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对她很是不满。

  接着,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了三毛。这位数学老师,拿起蘸着墨汁的毛笔,叫她立正,非常恶毒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老师用毛笔在三毛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它们流下来,顺着三毛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她的嘴巴里。

  老师又让三毛转过身去面对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哄笑不止。然而老师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命令三毛到教室外面,在走廊里走一圈再回来,三毛不敢违背,只有一步一步艰难地将漫长的走廊走完。

  这件事情使三毛丢了丑,于是开始逃学。当父母鼓励她正视现实鼓起勇气再去学校时,她坚决地说“不”,并且自此开始休学在家。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三毛仍然不能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当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姐姐弟弟不免要说些学校的事,这令她极其痛苦,以后连吃饭都躲在自己的小屋,不肯出来见人了,就这样,三毛患上了少年自闭症。

  可以说少年自闭症影响了三毛一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甚至在她长大成人之后,她的性格始终以脆弱、偏颇、执拗、情绪化为主导。这样的性格对于她的作家职业可能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却严重影响了她人生的幸福。1991年1月,三毛在台北自杀身亡,这与她的性格弱点有重要关联,正是因为三毛的性格,才导致了她那最终可悲的命运。

  对于12岁时的丢丑事件念念不忘使三毛产生了不好的性格,长大成?的三毛深知这样的性格会是自己成功路上的拦路虎。为此,她独自一人远赴欧洲,游历非洲,主动创造条件改变自己不健康的个性。正是因为她对自己个性的主动改造才使她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成功。

  所以,其实,忘却也是一种能力,对于一些不愉快的事,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一些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就应该及时地忘掉。在人生的岁月中培养自己这种善于遗忘的习惯,这会给四五十岁的我们增添意想不到的幸福。

 

让口水自己干

  有一位青年脾气暴躁,经常和别人吵架,因此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走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完后不能参透,于是法会后留下来问禅师“禅师什么是忍辱?难道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能忍耐着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擦呢?就让口水自己干吧。”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选择忍受呢?”

  禅师说:“这谈不上什么忍受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口水当作蚊子之类的东西,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微笑着接受就行了!”

  青年问:“如果对方不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该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是一个拳头而已。”

  青年认为禅师实在是胡说八道,终于忍耐不住,忽然兴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喝道:“和尚,现在怎么样?”

  禅师非常关切地问:“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痛了吧?”

  青年愣在那里,忽然心有所悟。

参破禅机:
    离相忍辱,不会生气,“辱”又从何来。

    禅师告诉青年的是“忍辱”,并身体力行。禅师是心中无一辱,青年的心头之火伤不到他半根毫发,这叫离相忍辱。

  在现实生活中忍辱并不是叫你做缩头乌龟,而是让你不要因为外界的变化引起内心的起伏。当我们修炼好了内心,让内心足够强大,就没有事情能让自己生气。不会生气,“辱”又从何来?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中年女性经历了人生的青春之后,控制情绪的能力也相对加强了,但是有时还会控制不住,这时不妨学一学林肯总统的作法,给自己安上个“防火墙”。

 

夫妻吵架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看到一对夫妻在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这对夫妻仍然接着吵架。

  丈夫:“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

  妻子:“你杀!你杀!你就说你不像男人!”

  仙崖:“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戏啊!”

  路人:“和尚!大声乱叫什么!夫妻吵架,关你何事?”

  仙崖:“怎不关我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路人:“真是岂有此理,为红包就希望死人!”

  仙崖:“不死人也可以,那我就要说法了。”

  这时,连吵架的夫妻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听仙崖禅师和路人争吵什么。仙崖禅师对吵架夫妇说道:“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能把它加热。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照亮别人;做柴火,温暖别人,希望你们要互相敬爱。”

参破禅机:
    吵架只能让情绪指数增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仙崖禅师认为夫妻两个将生活置于口角风暴中,只会让矛盾越演越烈。少说一句,或者委婉一点,都能化解争吵。只要双方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对方,在对方情绪低落时,给对方一个微笑,不去争吵,幸福就会回归家园。心理学家们认为:一个人情绪经常低落,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生来就是一个情绪指数低的人,更主要在于他对很多事情的期望过高。

  刘萍下班回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烟味,原来她发现丈夫王勇又抽烟了,她想:“这是怎么了,前天说好今天戒烟的,他怎么又抽上了?”

  于是她就悄悄地来到王勇的身后,一把将烟抢了过去,她手里拿着那半支烟,看着丈夫,她等待着王勇向她赔笑道歉。

  想不到的是王勇却一副不高兴的神态:“你怎么玩这样的小孩子把戏,差点把我吓了一大跳。”

  “谁让你说话不算话的。”刘萍笑着说。

  “我怎么说话不算话了,不就是抽支烟吗,就给我上纲上线的,你也管得太多了吧!”说完王勇一把将那半支烟从刘萍的手中抢了过来。

  “你今天怎么了,说话总是这么火?”

  “谁叫你来烦我,离我远点!”

  这时的刘萍由于自己的心情不错,她看到丈夫发火,也就走开了,如果要是她的心情今天也很坏,没准就是一场吵架。

  为什么王勇今天一反常态呢?原来,昨天,王勇因前天质量检查把关严格,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心里很高兴,刘萍见他这么高兴也就提出让他戒烟,他就一口答应了。可是今天上午,他又受到了窝囊气。车间里一位工人见到返修的零件,就去找他吵了一架。临走时还说王勇挤对别人,肥了自己。王勇听了这话,心里就闷闷不乐,所以一回到家中他就抽起烟来。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王勇这时的情绪指数很低,从他这一方面来说,是很容易发生争吵的。但是由于刘萍善于“察言观色”,当她看到王勇不高兴时,便走了出去,远离了他。过了一阵子她又回来,想法让他高兴起来。果然他们这对夫妻一会儿又和好如初,这时王勇又表示一定要信守诺言,把烟戒掉。这种方法也叫冷处理的方法。

  别看我们都到了四五十岁,应该说夫妻间吵架的事还是有可能经常发生的,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好比舌头与牙齿,总会磕磕碰碰,问题的关键是吵架一旦发生我们掌握熄火的技巧了吗?如果还没有,那么上面的那种“冷处理法”不妨拿来一用。这种方法就是说在双方情绪指数差距大的时候,高的要让低的,心情好的要让心情不好的;在双方情绪指数都低的情况下,要注意寻找能使双方情绪指数提高的事情,以增加共同语言;如果双方的情绪都比较对立,则以暂时走开为宜,等一方冷静下来,自我克制能力提高以后再解决。

 

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说:“无中说有,如同眼中幻境,似有还无。太尉现在从有中生无,实在好笑。如果你能看到地狱,为什么不能看到天堂呢?天堂与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只要你内心平静无忧虑,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太尉发问:“那么,内心如何平静无忧虑呢?”

  昙颖禅师回答:“善与恶都不思量。”

  太尉又问:“不思量后那心归何处啊?”

  昙颖禅师说:“心无所归。”

  太尉再问:“人如果死,发归到那里呢?”

  昙颖禅师问:“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啊?”

  太尉说:“可是生我早已知晓了的。”

  昙颖禅师又问:“那么,你说说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啊!”

  太尉说:“是啊,何必为此自寻烦恼呐。”

  昙颖禅说师:“一切源于你内心不静,所以才会让忧虑袭来。”

参破禅机:
    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

    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就会在这浮躁喧嚣的无常世界中,拥有一片安静的心空。

  人心就像一汪水,人心如果散乱,就如同活水被搅浑,将看不清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所以常常随着别人的脚步而走,容易受别人的评价影响,这样会活得很累,试问这样的人,怎样能感受到幸福呢?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二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当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忧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而且,你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世上最不幸的人

  一个人在他20岁的时候因为被人陷害,被判入狱,10年后冤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牢房。出狱后,他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了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监狱简直不是人能待的地方,狭窄的空间让人倍感压抑,唯一的细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冬天寒冷难忍,夏天蚊虫叮咬……真不明白,上天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以解我心头之恨啊!”

  75岁那年,他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来到他的床边:“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为何还如此耿耿于怀呢?”

  禅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我怎么能释怀,那个将我陷于不幸的人现在还活着,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个使我遭遇不幸的人……”

  禅师问:“你因受委屈在监狱里待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恶狠狠地告诉了禅师。

  禅师长叹了一口气:“你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他人的陷害使你在监狱中度过了十年,而当你走出监牢本应获得永久自由的时候,你却用心底的仇恨、抱怨、诅咒囚禁了自己近50年!”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这个心一旦被自己封闭起来就变成了“心域”,它不但会限制我们潜质更影响了我们的对幸福的体悟。所以,要想获得幸福,最关键的是要开放自己的心,让自己能够与世界热吻。

参破禅机:
    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

   其实,人活着,难免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流沙河。如果那位出了监狱的人在获得自由之后,不再耿耿于怀,把心里的怨恨忘掉,他才是一个真正获得自由的人。

  有一则故事讲道:

  美国有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名叫卡尔•乔特,他在8岁的时候因疾病双目失明。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不停地哭闹,拒绝接触任何人,甚至自残。他不停地愤怒地问外婆:为什么看不见了?为什么看不见了?为什么看不见了?你们为什么能看见……哭声和闹声搅得家里终日不安。

  卡尔的父母在他两岁时离婚,他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每当他哭闹时外婆都心如刀绞。但为了让卡尔接受现实,培养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外婆辞去了工作,每天陪伴着卡尔,帮助他在黑暗中独立生活,并给他讲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卡尔。

  “有一位独臂先生,用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钱,买了一双自己喜欢的,期盼许久的皮鞋去挤火车。由于火车人太多,他不小心挤掉了一只鞋,火车开动后他才发现少了一只鞋。当周围的人都替他痛惜的时候,他没有抱怨,没有懊恼,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一只鞋连同盒子一起抛向窗外。这一奇怪的举动令周围的人迷惑不解。而这位先生却笑着说:‘这只鞋无论多么昂贵,但对于我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他希望拾到鞋子的人能拾到一双,说不定还能穿。”

  卡尔当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故事,但最终他领悟了外婆的用意。在外婆坚持不懈的关心和帮助下,卡尔慢慢地适应了没有光明的生活,并顺利读完了硕士,成为一名心理学专家。

  在一次演讲中他说道:“尽管我看不见太阳,但我可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虽然我看不见大海,但我可以倾听大海的声音。”当卡尔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是如此的豁达,如此的乐观,没有一丝的抱怨,没有一丝的放弃,只有快乐和自信。

  所以四五十岁的女人一定要明白心灵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为了让我们的幸福更大一点、更多一点,请学会调动心灵的力量吧!

 

母亲的困惑

  从前有个母亲,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扇子,小儿子卖雨伞。

  这位母亲总是很忧愁,如果遇到天阴下雨,这位母亲就发愁了:“太糟了!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了!”可是等到晴天,她又发愁:“太糟了!小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了!”所以整天愁眉不展,担惊受怕。结果,她的两个儿子也受影响,心情很糟糕,自然生意做不好。

  有一天,一个和尚路过这位母亲门口,看见她连连叹气,于是上前问其原因。这位母亲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和尚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大嫂,您不如换个角度想问题。下雨时想,太好了!小儿子的伞可以卖出去了;出太阳时就想,太好了!大儿子的扇子可以卖出去了。”

  这位母亲觉得和尚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照着去做了。果然,她的心情变了:不论天气怎样,她都很高兴,每天活得开开心心,乐乐呵呵,她两个儿子的心情也变好了,生意自然也就红火起来了。

参破禅机: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而适应环境。

  大家可以想一想,虽然这位母亲的两个儿子没有改行,天气也还是老样子:雨照下,天照晴,但这位母亲的心情变了,世界也因此变得大不一样了。

  遇到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一直愁眉不展,有的人依然和往常一样积极进取。有的人悲观,有的人达观,而究其原因无非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站在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则显示积极的态度,如果站在消极的角度看问题则往往是悲观无奈。而积极的心态往往会引导人站在积极的角度看问题,相反消极的心态则会引导人站在消极的角度看问题。

  一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墙上种了颗白菜;第二个梦,他梦见自己在下雨天戴着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他梦见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却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奥。秀才第二天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着背,这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到入住的客栈便开始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给了店老板。

  店老板乐了:“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一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了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你与你表妹背靠着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这番解析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了考试——他竟然中了个探花。

  心态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有不如意,就自怨自艾,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坚强的人,即使遭受不幸,精神上也会岿然不动。充满着快乐与战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

 

碎了就碎了

  一个云游的高僧送给至诚禅师一个紫砂壶,至诚禅师视若珍宝,每天都要亲自擦拭,打坐之余,便用紫砂壶泡壶好茶,品茶参禅,静心修佛。

  有一天,至诚禅师与远道而来的高僧交流佛法,留下一个小和尚打扫他的禅房,小和尚拿着师父珍爱的紫砂壶仔细端详,一时失手,竟然将紫砂壶摔碎了。小和尚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于是战战兢兢地捧着碎了的紫砂壶,背着藤条,等到至诚禅师归来后,跪在佛堂前面请求处罚。

  至诚禅师扶起小和尚,淡淡地说道:“碎了就碎了。”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不是很珍爱这个茶壶吗?为何茶壶坏了您却满不在乎的样子?”

  至诚师父说:“茶壶已以碎了,悔恨有什么用呢?悔恨能让茶壶复原吗?既然如此,何苦沉浸在悔恨中呢?”说罢依旧闭目参禅。

参破禅机:
    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这个禅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对生活中遇到的让人不愉快的事,我们应该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就像至诚禅师启悟小和尚的话:茶壶已碎,与其悔恨倒不如想想现在该如何做好。女人到了四五十岁一定要学会及时调节自己,对于有些事情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善于接受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

  孤儿院里有一对好朋友,后来他们被两个富裕家庭收养。虽然他们都上过世界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那个男孩儿后来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实际上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另一个女孤儿后来则成为了一名学校老师,收入不高。

  有一天,他们在寺院祈福时偶然相遇,于是互相诉说这些年的境遇,商人去过很多地方,于是他津津有味地说着周游列国的趣事,而那位学校老师从开始便一味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她是一个如何可怜的亚洲孤儿,又如何被领养到遥远的瑞士,她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

  随着她的怨气越来越重,商人终于忍不住在她面前把手一挥,制止了她的抱怨:“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在当初成百上千个孤儿中选择了别人,你现在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学校老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她接着说她所遭遇的坎坷。

  最终,商人说:“我不敢相信你还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同样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我这个孤儿。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只要想抱怨我们都会有足够的理由去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么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一生,实际上你还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和回报社会的责任,而不是自怨自艾,不思进取。我就是在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学校教师听后大为所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了她的想法,制止了她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啊!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出他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清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因素。“凡墙都是门”,即使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严严实实,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心内没有石头

  一个叫文益的和尚欲外出云游,遂向桂琛禅师告辞。禅师道:“人皆云‘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我且问你”,他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说说此石是在你心内,还是在你心外?”

  文益答道:“在心内。”

  桂琛笑了:“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为什么要把一块石头放在心内呢?”

  文益不禁语塞遂打消念头,一心受教于桂琛禅师。

参破禅机:
    境由心生。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时间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再留情面。而四五十岁的女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工作压力很大,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压力无处不在,谁也躲避不了。关键看你怎样对待。如果我们能学会放下工作,试着做一些其他的娱乐,以偷得片刻休闲,去消除心中的烦闷,让自己的心先轻松起来,这时我们的人才能轻松起来。

  有一位猎人偶然发现村里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与一只小鸡在游戏。猎人好生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那样快乐呢?

  他带着疑问去问老人,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时刻把弦扣上?”猎人说:“天天把弦扣上,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有一位商人,邀请他的朋友到他家做客。整整一个晚上,这位商人都在对朋友倾诉他的烦恼和买卖上的激烈竞争。他谈到他在孟买和土耳其的财产,谈到他所拥有的土地,还有他的咖啡园,还取出从印度买回的珠宝让朋友欣赏。商人说:“我的朋友,我明天又要出门做生意了,等这次生意做完,我可要好好休息一下。生意做了这么多年,我早就想休息了,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我还想做的事就是把中国的麝香运到波斯去,听说波斯贵族非常喜欢中国的麝香。然后我再把波斯的地毯运到罗马,再从罗马购买一些雕塑运到印度,再从印度买大批麝香烛运回波斯,等这些做完我就可以休息了。”商人虽面带倦色,可仍滔滔不绝地向朋友宣布他的计划。他的朋友笑着说:“你刚才所说的生意,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做完呢?”商人说:“最快也得一两年吧!”朋友又问:“那你目前最想做的事——休息,又要等两三年了。”

  工作可能是为了生活,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其实,每个人还有许多爱好,为何不把它们拾起来呢?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红茶坊坐坐,去网吧给朋友发个精美的卡片,去影院与爱人体验初恋的温馨;你可以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去玩,也可以独自看你喜欢的书,或听听音乐,或看录影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试着坐在沙发上发呆,你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和尚的炼金术

  村里来了一位神奇的和尚,据说会炼金术。和尚只需点燃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搅拌,碗里就会有金块掉出来。很多人以此为奇。

  村长请求和尚告诉他们秘诀。老和尚答应了,说:“不过,在使用炼金术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等和尚走了以后,村长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只好交给另一个,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会从他们心中跑出来。所以全村的人谁也没有炼出金子来。

参破禅机:
    心不静则形必乱,心静形定。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经济方面都比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好得多,可是幸福指数并没有按比例升高。有研究表明,当住房和食物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额外的财富很少能增加你的幸福感。正如夏普说的:“财富的增加绝对不会同时增加你的幸福,一年挣3万元的人和一年有30万元收入的人相比,在幸福感上的差别非常小,不过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为什么财富差距不会令幸福感有太大的不同呢?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国王感到自己很烦恼。于是,他命令手下的大臣,去寻找世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大臣在漫长的旅程中,首先访问了许多当官的人,发现当官的人并不幸福,没有快乐,整天为公务所累,十分烦?。于是,大臣又去访问做工的人,发现做工的人,同样烦恼,没有什么快乐。大臣再去访问农民,同样也很烦恼。大臣以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快乐的人。

  终于,大臣在路边看到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几乎没有什么烦恼。这使得大臣大吃一惊。大臣回去把这件事翻来覆去想了几天,终于弄明白:世上本来都是快乐的事情,所谓痛苦都是自己内心产生的。正如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所说:“一个人快乐与否,决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似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所以只有我们摆正了心态,对物质生活的需要量入为出,我们就很容易享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和幸福。

 

牡丹缺了一边

  原先有一位叫山峰的和尚,他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很高兴地拿回家,挂在客厅。

  没想到这个人的一个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花没有画完整,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不就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山峰和尚重画一幅。山峰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说:“牡丹代表富贵,所以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兴高采烈地捧着画回去了。

参破禅机
    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一幅画,因换了个角度,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生性乐观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自然就少了很多烦恼,而多了很多快乐和平安。

  心理学研究证明,女性在四十五岁的时候往往开始追求完美。但她们所不知道的是试图达到完美的人与其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带来了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时,由于担心失败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她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脱。并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很显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说在事业上谋求成功,就是在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乌龟在赢了龟兔赛跑之后,曾经得意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有一天,兔子又来找它,它们重新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兔子这回一口气跑到了终点,然后很轻松地一边睡觉一边等着乌龟慢慢地到终点。乌龟输了比赛,很沮丧,整个晚上,它在海滩上爬来爬去思索自己失败的原因。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终于找到了答案,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输给兔子,是因为背上那个沉重的壳,只要脱掉背上的龟壳,就一定能跑赢兔子。乌龟妈妈劝它说:“孩子,你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一直不赞成你和兔子比赛,因为跑步是兔子的强项,我们永远也赢不了兔子。可是我们还有其他的优点,我们既可以在水里生活,也能在地上行走,这一点兔子是做不到的。背上的这个壳虽然不好看,却可以保护我们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根本不需要跑得那么快。”可是乌龟根本听不进去乌龟妈妈的话,执意要脱掉自己的龟壳去和兔子再赛一场。但它背上的壳是自出生时就牢牢地长在背上的,要脱去谈何容易。可乌龟不甘心就此放弃,每天都在大石头上磨它的壳。任乌龟妈妈怎么劝都不听。终于,一个月以后,它的龟壳被完全磨掉了。于是龟兔赛跑又一次开始了,由于在这一个月中乌龟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它仍然被兔子甩在后面。更不幸的是,在下坡的时候,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结果一路摔滚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再也爬不起来了。

  用乌龟这种不切实际的苛求完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是永远无法使自己感到满足的,还会陷入焦灼不安之中。只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使我们处于更坏的境地。

  人生不需要太完美,人不可能没有欠缺。懂得了生命都有缺失的道理,你就不会再对自己苛求完美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选手,10次传球,也有4次失误;最出色的篮球选手,投篮的命中率,也只有五成;最棒的股票投资专家,买五种股票也有失利的时候。既然连最优秀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都不能尽善尽美,我们又何必强求自己。

  绝对完美主义者的生活会丧失内在的安宁,因为完美的需求将与内在安宁的渴望相互冲突。当我们坚持己见时,不但不懂得为已经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与感激,还会拼命钻牛角尖找差错,执意要修正它,其结果自然是无谓的包袱越来越重,不但无法改善任何事情,而且注定要打一场失败的战争。

  所以只有当你消除所有生活中的完美需求时,才会发现生活本身的完美。四五十岁的女性朋友体会到这种感觉了吗,如果还没有,一定要用心去体悟一下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