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语三期样板图:周易(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8:34
关于[周易(一)]的字幕:
  • 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讲《周易》。《周易》又称为《易经》,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过,一提到《周易》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如果你真正了解之后,这个神秘的面纱也会向你敞开。
  • 下边我们先讲一下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周易》。在咱们国家大概有历史系的学校不下160多个,而选了《周易》作为学习(对象)就是本科一年级的学习对象的,据我所知,现在为止只有,就是我们学校北师大和北京大学这两个学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它,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要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那么你必须得了解《周易》。为什么这么说?
  • 在我们的中学,《中国历史文选》的这课本里边,那个前言是我写的,里边有这么一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我觉得这段话就说明《周易》和古代中国社会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
  •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五经”就成为历代选官取士的必考内容。(这个咱们大家都知道,就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每一经都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他立五经博士,所以这“五经”就成为历代选官取士的必考内容。“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个咱们大家都知道。)从那以后,2000年以来,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位知识分子,特别是管理者,就是咱们说的当官的,与各方面的杰出人物,无不自幼苦读经书,将其内容烂熟于胸。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机器的各层管理者,从天子到大臣乃至县、乡官吏亦无不遵奉经书作为其统治的最高指南。(朱熹图片 《四书章句集注》图片 )
  • “四书”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选定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著》也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那么这个“四书”什么时候成为考试科目呢?是在元代,元代的皇庆二年,就是元真宗的时候,是公元1313年。
  • 到现在将近是700年了。700年前,元真宗下诏定考试科目,就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在这“四书”里边出题,而且要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著》。从此以后,考试都在“四书”范围内出题,
  • 到明清几百年一直是沿用这个例子。所以“四书”对中国600年封建社会的影响也是其他文献所无法比拟的。“四书”、“五经”的思想已经融化于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特别是国家各级管理者的血液之中,成为指导他们处理一切国政大事的最高原则。从这个事实得出的必然结论就是“四书”“五经” 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文献。“五经”,后期包括“四书”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文献。因此也是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的内容。
  • 所以,不懂《周易》,实际上,你是很难真正地、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的。这个指导思想咱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就是《周易》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就相当于文革中《毛泽东思想》。文革中,那会儿搞所谓“红海洋”,(文化大革命图片)
  • 造神运动,早请示、晚汇报。做什么事情都要念《毛主席语录》。有一个相声里就说打酱油,买酱油的人说“要斗私批修我买一斤酱油。”那个售货员说“为人民服务,一毛三一斤。”就是这样。当时还不只是《毛主席语录》,在墙上,整个能够写字的所有写字的地方都涂红了,然后上面写着《毛主席语录》。然后每天都要早请示、晚汇报,每天早晨起来用《毛主席语录》对着毛主席像,然后喊(文化大革命图片)“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福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就这些。这些其实是封建社会的一些遗存,
  • 它不是,不属于无产阶级。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东西也是比较泛滥。说这个例子就说明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是统帅一切。就是做一切事情首先就要想到,在文化大革命那时想到毛泽东思想。在封建社会主要是想到经书,经书里怎么说的,我们就应该怎么做。这个就叫指导思想。
  • 所以,咱们也都知道古人是从,三岁以前就开始背经书,刚开始牙牙学语就开始背诵经书。所以真是融化在血液之中的。因此,咱们可以考虑一下,影响中国社会最深远的一种书是什么?有人说是《论语》,有人说是《周易》,还有的说《资治通鉴》。(《周易》书图片 )
  • 那么我觉得《周易》的影响肯定比那两种书更为深刻。这个咱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说明。它这个《周易》对中国社会影响极为广泛,刚才咱们已经说了实际上就是说作为官吏,作为管理者这样你从小,他这个,以前是科举考试,
  • 科举考试内容就是“五经”,所以他必须得了解《周易》的思想。其他方面还有很多,比如《周易》对中国的科技也有很深的影响,对文学、史学、艺术、建筑,这个建筑含风水,还有就是军事,《周易》影响也很深。
  • 古代的君臣也经常讨论,讨论用《周易》作为指导思想来讨论统治术,如何统治。赵匡胤 王昭素(图片)你比如赵匡胤和王昭素,史书里头记载,他们就讨论过《周易》。还有就是中医,中医和《周易》实际上是同源的。中国古代说“医易同源”,
  • 中医的思想和《周易》完全是一个思想体系,它和西医是截然不同。《周易》还是“术数文化”的总源头。什么叫“术数文化”?这个咱们看一下屏幕,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如卜筮、占候、星命等。这个“术数”,就是算术的术搁在前边,数字的数搁在后边。这个“术数”《辞源》上是这样解释的:
  • 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比如卜筮、占侯、星命等等。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古代的预测术。还不只是古代的算命术,因为它预测比这个算命还要广泛一些。它不但是算命运,而且可以算具体的事情。
  • 所以古代的这个预测术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体系。这样它形成了在中国其实形成了一种“术数文化”。这种“术数文化”,据我考查,所以我在一篇论文里边我写了这么几句话。就是从这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近两千年里,
  • 儒家正统文化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就是刚才咱们说的“四书”、“五经”。但是在这个主流之下也不断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暗流,那就是“术数文化”。在广大的平民百姓之中,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在许多方面丝毫不逊于儒家文化,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这个咱们随便想想就可以,就是到现在也还是这样。就是在民间老百姓你比如到农村去,农村咱们都说老百姓比较迷信,其实迷信里边很多东西它是属于“术数文化”范畴的。当然哪些是迷信,哪些不是迷信呢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鉴别。所以这个“术数文化”对中国历史影响确实是十分深刻,几千年来,
  • 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比如“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术”。这三种在古代被称为“三术”,“遁甲术”、“六壬术”、“太乙术”。“遁甲术”、“六壬术”、“太乙术”。古人认为掌握了这“三术”,那就跟神仙差不多了。这可能也是真的,因为这些“术”现在基本上都失传了。你像“太乙术”,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大六壬是中国古老三式预测绝学之首,古语说:大六壬以测事为最, 方法独特准确率奇高。
  • “大六壬”,这两年有些人发掘,想把它恢复,但是也很困难。“奇门遁甲”也是这种状况,也是有人想把它恢复。这“奇门遁甲”这词,可能咱们在金庸的小说里看见过。这个“奇门遁甲”又所谓“兵家奇门”和“术数奇门”。那个“兵家奇门”,就是说在军事上使用的这个“奇门遁甲”,就是作战的时候。
  • 而咱们现在说的就是所谓“术数奇门”,就是在预测术里边用的“奇门遁甲”。据说诸葛就会“奇门遁甲”,所以非常神。还有咱们经常说的相术、风水什么的,这些东西它都是以《周易》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再你比如说这个,刚才咱们说了“三术”,这“三术”它都离不开这个所谓“盘”,古代叫“式”。
  • “式”就是式样的那个式,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那个盘。这个盘里边它总有一个盘上画的是《周易》里边的八卦,一般的,这个是地盘,上面还有人盘、天盘、神盘,非常复杂,但是它的基础都离不开《周易》。
  • 这个咱们大家看一下屏幕,屏幕也有一个地盘。(八卦图片)地盘就是它画的就是这个八卦,代表在各个方向,坎卦是北方,离卦是南方等等。所以这也说明《周易》在中国的老百姓里边它很有基础,
  • 影响极为深刻。所以这个《周易》,包括这“术数文化”,它也是古代文化史的重要的内容。那么除了刚刚咱们说的这些,《周易》还是儒家的群经之首。在这儿,咱们也简单地咱们看一下大屏幕。咱们简单地说一下,
  • 中国的儒家经典的形成过程。现在咱们说到儒家经典,一说到儒家经典,肯定都是提到“十三经”。“十三经”,它的形成是经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阶段。首先,在先秦时期是有“六经”,先秦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就是刚才咱们说的这“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基础上
  • 再加一个音乐的乐,《乐》经。《诗》、《书》、《礼》、《易》、《春秋》、《乐》。那么大家想一下这个《乐》经在什么时候失传了呢?就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所以到汉代就只有“五经”。刚刚咱们说了汉武帝的时候立五经博士,已经没有这个音乐的《乐》了。中国古代,其实对这个音乐
  • 是非常、非常重视的。孔子说,听了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孔子这个音乐欣赏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从近年那个出土文物,曾侯乙编钟图片曾侯乙墓里边出土的编钟。编钟出土之后,很多人认为那么世界的音乐史都要因此而改写,因为它太先进了,远远超出咱们的想象。两千多年以前
  • 已经有这么精准的编钟而且这么大型的,无论从重量、从体积,从件数都是超乎现代人的想象。而它的精准,它的内部的精妙更是大大出人意料。所以中国的古代的音乐还是非常发达的,所以有《乐》经。但是很可惜的是让那个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给烧了。
  • 那么“五经”唐九经:《诗》《书》《周礼》《礼记》《仪礼》《易》《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到唐代中期的时候这个“五经”就发展成为“九经”。“五经”发展成“九经”,大家记的时候就记住了,实际上就是“五经”的基础上,《礼》经和《春秋》这两种经都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这样加一块正好就是九个。《礼》经变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种。
  • 《春秋》经变成了《春秋三传》就是所谓《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这个“传”大家考虑是什么意思?《左传》咱们都知道《左传》,在座的肯定都听说过《左传》都看过《左传》。咱们刚学的这《城濮之战》这些都是《左传》。咱们说过了,这个“传”就是“解释”的意思。所以《公羊传》、《谷梁传》,
  • 就是一个姓的公羊的叫公羊高,他做的解释,对《春秋》的解释。《谷梁传》,就是谷梁赤。高就是高矮的高,赤就是那个赤色的赤,谷梁赤,他对春秋做的解释。这样由于三个人的解释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春秋三传》,三种就是对《春秋》经的三种解释。那么到唐代末期这是唐代中期,
  • 到唐代末期,在“九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种,唐末十二经:《诗》《书》《周礼》《礼记》《仪礼》《易》《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论语》《尔雅》《孝经》就是《论语》、《孝经》、《尔雅》,又增加这三种。这样在唐代末期就形成了“十二经”。那么现在咱们看的“十三经”大家想想还差那一经呢?就是《孟子》。《孟子》成为经书
  • 它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从唐代末期一直到南宋,经历了好几百年的时间,《孟子》才逐渐地由子部书变成了经部书,因此这“十三经”的最终形成是在宋代。宋代,十三经形成:《诗》《书》《周礼》《礼记》《仪礼》《易》《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论语》《尔雅》《孝经》《孟子》这“十三经”里边第一部, 位列第一的那就是《易经》,
  • 所谓“群经之首”。那么《周易》不但是儒家的群经之首,而且还是道家的群经之首。中国古代,咱们提到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常是儒释道三家。在这三家的经典里边,《周易》既出现在儒家经典里边,又出现在道家经典里边,而且在这两家的经典里边
  • 都是首位,占首位,都是位列第一的。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周易》它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思想史、文化史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无可取代。现在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就是“十三经”里边
  • 现在被公认为是哲学书的,应该是,只有是《周易》。那么大家就考虑一下为什么“十三经”中只有《周易》被现代人认为是哲学书?这个问题不给同学们答案,就是供大家长时间的思考。
  • 咱们现在用的成语里边,有很多也是脱胎于《周易》的。有很多是直接来自《周易》,就是《周易》的原词,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革故鼎新 不速之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穷则思变 扭转乾坤 九五之尊 否极泰来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不速之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穷则思变”等等。还有一些
  • 是从周易里边派生出来的,比如“扭转乾坤”,“九五之尊”、“否极泰来”等等。你比如“否极泰来”,这个“否”和“泰”就是《周易》六十四卦里边的两个卦的名字。现在大家考虑一下,中国历史上
  • 哪个朝代的名字源于周易?这个可能一般的同学想不到,它是元朝。翻开《周易》的话,第一句话就是乾,元亨利贞 成吉思汗图片“乾,元亨利贞”,这个“元”就变成了元朝的这个朝代的名字。咱们大家想一下元朝恰恰是少数民族的朝代,
  • 作为统治者的朝代。而他对中原文化非常重视,所以他偏偏选了《周易》里边的字作为它的朝代名。咱们大家再想一下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国旗上有《周易》的内容?这个可能咱们稍微想一下也能够想得到,就是韩国。韩国国旗(图片)韩国的国旗上
  • 就有“乾”、“坤”、“坎”、“离”四个卦的图形,而且是所谓“三爻卦”,不是六爻卦,这到时候咱们再仔细说。这乾、坤、坎、离代表是天、地、水、火,实际上就代表宇宙。所以《周易》不但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这个到时候咱们还要讲。
  • 《周易》还有一个世界之最就是注释、解释、研究《周易》的书达3000多种。排名第二个的可能是《圣经》,对《圣经》的研究也很多。但是仍然不如《周易》这么多。《圣经》我甚至看到有的外国人用《圣经》的,它的字母
  • 给它重新排列,就像破译密码一样。比如说隔两个字母提出一个字母来,这样把《圣经》又重新排列之后又变成了一本新书,据说这才是《圣经》的真正的含义。这种研究方法也很离谱。但是从这里边也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国外对《圣经》的是何等的重视。他们研究这《圣经》可以说也是挖空心思了。
  • 从这个,想不出新的角度,居然从这么一种角度去研究《圣经》。《周易》不但是中国历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都要认真研究,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深刻,比如对爱因斯坦、黑格尔、莱布尼茨等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 还有一点,就是说咱们为什么要学习《周易》呢?就是为了形成最佳的知识结构。所以咱们大家应该考虑一下,就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是最好的、最佳的知识结构?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我觉得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全盘西化了,
  • 从小学就学数理化、英语,当然古汉语也学一点。但是咱们在座的,包括我,包括我的上一代都不是从小就背“四书”、“五经”了,都是从小就学西方的数理化什么的这些,都是西方体系的这些知识。而对东方的科学和智慧
  • 却十分忽略。比如对《老子》、《孙子兵法》、《周易》,可能在座的同学们很少有就像我说的这三部都不长,《老子》、《孙子兵法》、《周易》这三部书都很短,《老子》才五千字,《周易》也很短,但是恐怕在座的很少有人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咱们就说这一部就是《周易》,恐怕也很少有人
  • 从头到尾读过一遍。所以,这种情况确实是我个人认为是十分的不正常,也十分不利于咱们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的辉煌的,非常的灿烂。这些就是从近年来的出土发现
  • 日益证实、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也经常跟大家说,说这个,你说有人羡慕美国,说它科技多发达。我说它这没什么可羡慕,美国它现在科技再发达,咱们现在中国这两年的经济发展势头已经让西方很多跟中国不友好的人十分害怕。按照这种势头发展,
  • 就是咱们总会有一天能够追上它,也有超过它的可能性。就是它科技再发达咱们总能追上它,总能达到甚至超过它的水平。但是,中国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却是任何民族也不可能再创造的,包括咱们自己。你像出土文物,你说美国的科技再发达,
  • 它能再造一个秦始皇兵马俑,不可能!他造出来也是假的,也不是真正的秦始皇兵马俑。像这秦始皇陵,司马迁说里边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秦始皇陵现在还没被打开,如果哪天打开的话,恐怕又是震惊世界的一个考古发现,里边说不定有何等的宝藏。像这些东西,
  • 像我们已经开发的很多陵墓、出土文物,那都是不可能再生的,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像咱们很简单地说西汉墓,马王堆西汉墓。马王堆汉墓图片里边一个老太太那古尸,古尸你当然不可能再造。就连古尸上边他那个老太太用的那个箅子,箅头的箅子,现在都造不出来。它大概是七公分长,
  • 它上面有五十个齿,像这么细的齿,现在的工艺仍然造不出来。还有这个老太太,这马王堆汉墓里边这老太太她穿的两件用蚕丝织的衣服,一件是四十八点几克,一件是四十九点几克,现在怎么造也造不出来。后来就是这些仿古的这些人,就是他们想织出
  • 四十八点几克的衣服的人,他就发现这么一个问题,他发现这个,因为那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的时候。他发现两千年以来这个蚕长胖了,现在的蚕比这汉代的蚕要胖得多,这样它吐出的丝是比较粗。这样你用同样长度的丝,它肯定就要比那个重量大。后来他们居然想出一个方法,让那个蚕吃一种药,让它不长大,
  • 就长的跟那汉代的那蚕那么瘦,它也能吐丝。尽管如此,造出来的也还是比那个四十八点几还要多个几克。他就是造不出来像古代那么轻,那个衣服,四十几克,咱们大家想,50克才一两,它一件,而且是很肥大的衣服,咱们从那个图像上可以看得出来,非常肥大的衣服。它那么肥大的,那袖子有这么宽,
  • 比我比划的可能还要宽。那衣服也非常肥,这么肥大的衣服它还不到一两,这种工艺现在也还是达不到。所以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是极其灿烂。这节课咱们就先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