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佳造型官网:石祥、铁源《望星空》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7:40

石祥、铁源《望星空》

(2011-02-24 23:30:06)转载 标签:

杂谈

    作曲家铁源在歌曲《望星空》里,根据歌词所提供的意境,通过音乐手段附加叹词“嗯”作为全曲结尾,目的是使人领悟那超出有限形象本身,更为广阔的意蕴。并通过想象去体会那言之不尽之处,无疑是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凡事物都是由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多方面组成的矛盾体。如把歌词和曲调当做一定物质材料的物化形杰一一外形,则是有限的,而怎样通过有限的外形去表达无限的内涵?歌曲的结尾处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作曲家没有采用末句的重复,拔高音或附加“啦啦”段等雷同手法,而把主题音调加以变化再现,只用叹词“嗯”唱出。手法简练、前后呼应。外表上看是全曲完满的终结,实际上则使歌曲主题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思维空间。

    石祥1939,河北清河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河北省清河县中学。1956年在清河县小屯中学任教,1958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专业创作员、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专业作家,专业技术三级(军级),文学创作一级。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立二等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兵之歌》、《新的长征》、《骆驼草》,长篇报告文学《幕后珍闻》(合作),词论集《月下词话》,歌词集《战斗的歌》(合作)、《日月星》,配乐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等。曾为驻香港部队创作军歌,为庆祝建国35周年大型纪录影片《国庆阅兵》和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大阅兵》撰稿并写解说词,获军内外奖。歌词《十五的月亮》获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第一届当代青年喜爱的歌一等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获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高举亚运火炬》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并获全国传播奖。

    铁源(原名石铁源),一级作曲。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原艺术指导。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起从事部队文化工作。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30余首(部)作品获全国、全军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好长好长的丝绸路,好高好高的胡杨树,好远好远的莫高窟,好靓好靓的柴达木……”这是铁源刚刚为《西部之恋》谱写的曲子,让我们听得牵肠挂肚。这种感受让我们不难理解20年前那首令亿万军民都为之心动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我们的话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984年4月,铁源与北京军区词作家石祥、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徐锡宜等同志到驻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体验生活和创作。一次,在“连队战士喜欢什么歌曲”座谈会上,一名干部要求写“妻子赞歌”。经了解才知道,他妻子在家既要照顾好年迈的双亲,抚养教育孩子,还要种好责任田,更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安心部队工作。此时,一个亮闪闪的形象鲜明地在铁源的脑海中浮现了。再加上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梁三喜和妻子玉秀之间纯真、高尚的爱情事迹的感染,耳边忽地闪进一曲委婉、深情的沂蒙山小调。前方的一切离不开后方的支援,军人的牺牲里也包含着人民的牺牲。就这样,两天时间歌曲的初稿便一挥而就。后经与合作者徐锡宜修改、润色,一首完整的《十五的月亮》的曲子作成了。“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感情境界恰恰来自边防军人与妻子的对月相思、互勉互励的典型情节。曲子谱写后,铁源拿着定稿后的歌片,唱着走访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畔的哨所,这支歌就这样在边防传开了。信像雪片似的飞来。来信的有工人、农民、学生、教师,更多的还是军人和军人的妻子。1985年,在由国家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中,《十五的月亮》名列榜首。1986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大会在北京中国剧院隆重举行,《十五的月亮》歌曲和词曲获奖且名列榜首。从此,伴着“理解万岁”的呼声,这支曲子风靡九州。那个时候,在部队结婚典礼上当兵的新郎和其新娘互相祝愿,都唱《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它甚至还流传到海外,东南亚许多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士,都很喜爱这首歌,以此来抒发热爱祖国、思念故土的情感。
    一位评论家这样评论道:铁源是在与青年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的同行同伍中,才能真正了解和亲身感受到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所好。据此,他才找准了现实生活的出发点,掌握了时代精神的核心点,击出了群众感情的共鸣点。

    铁源(原名石铁源),一级作曲家,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原艺术指导。1950年起从事部队文化工作,创作音乐作品一千余首(部),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30余首(部)作品获全国、全军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7年7月29日,我们走近这位75岁的老人,倾听那些耳熟能详的歌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姑娘”差点改成“战士”

  [旁白]:粉碎"四人帮"后,中央电台和辽宁电台调了铁源一组声乐节目,三首歌由于历史原因都没能通过,从北京回来后,铁源又拿起包去音乐学院听课,站在讲台上的是他的同学。1980年,词作家邬大为、魏宝贵拿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找到铁源。

  主持人:当时很高兴为这首词谱曲?

  铁源:我两年不写了,我说不会写呀,怎么写,邓丽君都进来了,老腔老调的,群众喜欢吗?他们说我占着茅坑不拉屎,我想也是,做创作员的老不写,占这个位置也不行呀。

  主持人:那是怎么创作的?

  铁源:用什么音调?那时的小年轻都爱拿着一个喇叭的录音机,男女情侣在公园里唱。我说写吧,我就写了第一稿,头两句我还记得,唱给邬大为听,他说,好,你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后来,我一琢磨,这哪是战士的情感呀,战士不是这样的。

  我开始调动我的生活记忆,我们祖国太大了,北方冰天雪地,南方已是鸟语花香,太大了,我们当兵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当是非常自豪的,非常昂扬大气,而且要很优美,是有桃花,有姑娘的地方。所以我就唱了一些民歌,我特别喜欢牧歌,一想那个地方也没有桃树呀,后来我就唱很多,忽然有一天,出来了,写完后我感觉这个不错,是战士的情感。

  主持人:大家也都认为不错吧?

  铁源:那时,人们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大家开会讨论,说这歌挺好,我的同行们就说,这歌太女性化了,另外,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不好,能不能改成桃花映红了战士的脸庞,这时我的老战友董振厚说,我来试试,他一唱,第二天满走廊男高音都在唱这首歌,后来,在我们辽宁,在北方,我走在大街小巷,听骑车上班的小伙都喊两嗓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主持人:我记得是听蒋大为唱的。

  铁源:1982年,蒋大为到沈阳来演出,找到我,希望唱这首歌,能不能给他写个伴奏,我说我有伴奏,他说你能不能写个电子琴的伴奏,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电子琴,后来我一打听,沈阳军区政治部幼儿园有一台日本送的电子琴,这不像钢琴一样吗?我就照着钢琴写。蒋大为在大馆演出,当时我去看了,蒋大为刚唱两句,下边就鼓掌,蒋大为下来告诉我,给他吓完了,以为观众在鼓倒掌。其实不是,因为这歌呀,沈阳的东北的都已经知道了,听蒋大为一唱,感觉是另一种风格,更明朗一些,结果蒋大为到处演出,把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火了。

  与词作者拉钩

  [旁白]:1985年,在由国家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中,在六个一等奖中,铁源获得两个,除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还有一个是名列榜首的《十五的月亮》。

  主持人:《十五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铁源:1984年,我们到驻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体验生活,我们去了不少人,各大军区的,还有总政歌舞团的,开座谈会时,最后有一个连队的副指导员说,你们的作品我们都很喜欢,但能否为我们的妻子写一首歌,提了这么个要求,当时我们这些人不理解,后来一了解,他妻子在家既要照顾好年迈的双亲,抚养教育孩子,还要种好责任田,还常给爱人写信,让爱人安心服役,就这样感动北京军区词作家石祥。

  主持人:是他让你谱的曲?

  铁源:有一天早上,石祥看到我说,你过来,我有三首词,念给你听听,第一首:“行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他念完后,我说挺好,就是没有一万人唱不响,气魄太大了,他乐了,说我再给你念一首:“合成军在前进……”不也是陆海空吗,我又给他否了,他说你再听听,我说叫什么名字,他说十五的月亮,我说这个不行,我说那个敖包相会有这个,他一听不高兴了:“你听听吧,不一样。”完了我就听,他那个时候整个框架已经出来了,思路已经出来了: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在家乡怎么怎么地,我在边防怎么怎么地,最后是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我一听,我写歌写不少,第一次听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还有我的一半,我跟他拉钩:“我告诉你呀,这词不允许你给别人啊。”

  主持人:后来呢?

  铁源:《十五的月亮》两天就写完了。

  哼你的曲是最高奖赏

  [旁白]:伴着“理解万岁”的呼声,《十五的月亮》这支曲子风靡全国,它甚至还流传到海外,东南亚许多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士,都很喜爱这首歌,以此来抒发热爱祖国、思念故土的情感。

  主持人:怎么传唱开的呢?

  铁源:我从部队体验生活回来,又到蒋大为家了,蒋大为不在,歌留下来。后来我给董振厚,他说,这歌不错,可是我觉得唱起来不过瘾。后来我就琢磨哪地方能让他过瘾呢?

  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加了六个小节。后来,董文华来我家要歌,我说这个歌是给男的唱的,她说她能唱,我说那就唱吧,歌不怕唱。

  主持人:后来的《望星空》呢?

  铁源:《十五的月亮》是写给男的唱的,后来又写了一首《望星空》,也是打算给男的唱的,董文华又唱红了,我的歌不是那么好唱,弯太多。

  主持人:作曲是您与徐锡宜两个人合作的?

  铁源:徐锡宜是总政歌舞团作曲家,我同他有个君子协定,他写一首歌我来给改,我写的一首歌他给我改,互相带上名,徐锡宜把我的《十五的月亮》改了点,改得很好。结果他的曲子没写成。

  主持人:现在听别人还在唱您二十多年前创作的歌曲,您是什么感觉?

  铁源:我现在已经麻木了。我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我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我到内蒙古体验生活去,脚趾盖冻掉了,四月份呀,当时我穿的是胶鞋,三天三夜。哪都得去,要不然到哪获得这些东西呀?没有生活能写出真实情感吗?你死了以后,他哼你写的这个调,是对你的最高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