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星河御城位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校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3:29
保二期 李家白 撰稿
陆军军官学校设在保定东关外,后来通称保定军校。校舍为一大片平房,操场之大,好像是“平沙无垠,迥不见人”。校长时为曲同丰。我们从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结业后,入伍半年,1914年升入这个军官学校,按志愿编为12个连,计步兵6个连,骑、炮兵各2个连,工、辎兵各1个连。步兵连仍按学生选修外国文种编组。例如,我选修英文,就与学英文的同学编入步兵第一连。不足一连者只好混合编组。我们入校时,第一期已经毕业,我们算是第二期。除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结业学员外,陆军部通告:凡陆军中学各期学生因参加癸丑革命或远道未能及时升学者,均可来军官学校报到,并人第二期。如湖南同学刘兴为武昌陆中第一期毕业生,戴岳及我的胞兄李家兴系陆中第二期毕业生,均编入我们这一期。第二期同学有1400多人。以后,因政局动荡,学生来源不足,不能按计划逐年招生,我们第二期修业两年期满毕业时,才筹办第三期,除照例由陆军预备学校升送外,南京的入伍生队也完全升送军官学校。之后,陆续办到第九期。招生办法时有变迁,学生基础教育程度参差,年龄不一,且有由私人保送者。
陆军军官学校完全是军事教育,除外国文不设普通科学课程,步、骑、炮、工、辎5个兵种各设科长1人。学步科的也要分配部分时间学习一点其它各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术科知识,其他兵种也是如此。修学期限两年,后半年专作野外战斗指挥及各兵种联合演习等活动。蒋方震担任校长期间,教学内容多采用德国教材。蒋以所志不行,愤而自杀,虽未致死,竞辞职而去,继任者为段祺瑞派的曲同丰(以后为王汝贤),学科教育仿效日本,精神教育则一贯以忠君报国为中心。开学典礼时,曲同丰率领全体师生向大总统(袁世凯)像行三鞠躬礼,同学向校长及师长一鞠躬,同学互致一鞠躬,随即按照袁世凯所颁誓言,举手发誓。誓言中有“服从命令,尽忠报国,如违誓言,天诛法谴”等句,还要求读得烂熟,以备随时朗诵。
学习期间,学生待遇也同陆小、陆中及预备学校一样,完全公费,除按季节发给衣着、呢制服等外,伙食也很丰盛,终年不吃粗粮。另外,每人每月发给零用津贴光洋2元,贫寒出身的同学平日节省,作为寒暑假回乡省亲的旅费,尚有裕余。
保定军校是当时全国性的惟一正规军官学校,按照原来规划,学生毕业后,本应由陆军部统一分发各省部队见习3个月后以初级军官任用。但自辛亥革命以后,全国始终未形成统一局面,袁世凯虽处心积虑,意图利用军官学校学生作为他的新军干部和政治资本,但其所属北洋军阀各自形成系统,惟恐新生力量插足。军校第一期毕业学生分发下去后,或被勉强接受,或则托词拒绝,中央分发的命令实际等于空文。同学惟有各找私人关系,自辟门径。至于南方各省完全处于割据局面,对北京命令,视若罔闻,军官学校学生分发下去后,更全靠自己钻营出路。我们第二期毕业时,正值袁世凯政权濒于风雨飘摇之际,更加管不到我们,只令各回原籍,自谋出路。但也有些地方军阀趁机收买,为他们自己植党营私。如袁世凯派其心腹陈宦出任四川督军,即带去大批军校第一期学生。也有不少同学先后投入孙中山麾下,参加革命。有些同学回到原籍,不能安身,又辗转投向别处。如广西都督陆荣廷原系绿林出身,根本不许军校学生插足,他们许多人就跑到湖南。湖南督军谭延剀本来没有基本部队,于是容纳了不少军校学生,一经任用,就当连长、营长。如第一期毕业同学唐生智当了督署的卫队营长,其下4个连长是保定第二期同学李品仙、刘兴、李家兴、梁励如,并以同学友好关系,不断引用了许多外省的保定军校学生,如河北的门炳岳、江西的危宿钟、安徽的王东原,尤以广西同学为最多,如廖磊、叶琪等人是其最著者。至于后来毕业的湖南籍同学更多出其门下。我毕业后回到湖南,因病闲居了大半年,为家贫所迫不得不找一瓜葛关系,当了财政厅的办事员,后来转入军阀队伍,1923年才随谭延阎归入孙中山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