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白沙最新整体规划:森田式心理咨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27:49

森田式心理咨询
处理心理危机的生活智慧
目 录

绪论 寻求心理健康

第一章 森田正马和森田疗法及其时代
一、从诞生到青年期
二、精神医学家

第二章 何谓森田疗法
一、各种称谓
二、森田疗法的名词
三、用逸话来讲述森田疗法
四、住院治疗的现状
五、门诊治疗
六、忘不了的人们

第三章 苦恼与症状
一、何谓症状
二、寻求帮助的“信号”(躯体症状)
三、寻求帮助的“信号”(精神症状)

第四章 苦恼者所处的状况
一、适合森田式心理咨询的人
二、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苦恼与所处的环境

第五章 苦恼时候人的心理状态和特殊人群
一、苦恼时的心理状态
二、特殊人群的作用

第六章 如何开展援助是咨询中最基本的问题
一、消除焦虑
二、与对方共同探讨
三、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健康的一面
四、提供信息
五、对方遇到障碍时不要轻易去帮助
六、拥有与你能谈心的人

第七章 森田式咨询的现状
一、诊断
二、终止于治愈疾病无补的努力
三、何造成的
四、目光投向外焦虑是如界,做你该做的事
五、从情绪本位到事情本位
六、恐怖突入(惊恐发作)
七、治愈标准是什么
八、有没有必要改变或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性格
九、日记指导
十、生活发现会

后记
作者简历
译校后记


代前言

冈本常男

本人是患有神经症的体验者。那还是在1986年秋天,我任迈卡尔公司(原称尼基公司)的副社长兼营业部部长时。当时我进食很少,甚至一天只有一餐,而且只吃吐司半片、一杯汤或半杯冰淇淋,食欲极差,体重由45公斤骤减至36公斤,为此走路也很困难。也曾到4所医院作过详细检查,没有发现胃肠道异常。进一步作过健康疗法,但也总不见效。
某天,由友人向我介绍森田疗法,我马上阅读了有关介绍森田疗法的书,使我了解到自己胃肠道的不良情况,应该称之为“胃肠道神经症”。由此我开始学习森田疗法,并进行实践。半年下来,体重达到历来最高的50公斤,心身状态也完全恢复健康了。我由这样的体验而产生要普及森田疗法,并要解除因患神经症而苦恼的愿望,于1988年经日本厚生省批准,设立“精神卫生冈本纪念财团”,至2000年已有11年了。
中国有10亿以上的人口,因此患神经症而苦恼的人也一定很多。我们两国共同使用着汉字,在文化传统方面也有不少共同语言,因此森田疗法必然会受到欢迎。我为此而抱有信心。
选自冈本常男专文:中国的森田疗法(第1段),心的科学,2000(89),88。


绪论

寻求心理健康

与玛利小姐相会
她走进来时,戴着很深的墨镜,战战兢兢地坐到椅子上,许久看着地面什么话也不说。“怎么啦?您若有苦衷,请务必讲给我听。”经我多次这样招呼,她才像下了决心似的,仍看着地面断断续续地开口说话了。这就是我和上泽玛利小姐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以下是玛利小姐根据自己的回忆总算肯坦白的苦恼。
玛利小姐跟母亲、兄嫂合住在宇都宫街的尽头处。这6年来,她因为有正视恐惧症,老觉得自己的视线与他人的视线相撞会使周围人感到不传舒服,所以从未走出过家门。还有她只要一站到别人面前就感到紧张,并且能意识到自己的眼神属于不正常的那一类,所以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了数月就得辞工回家。到后来,严重得连上街购物都变得很困难了。有一次她偶然从书上得知自己得的是正视恐惧症后,也曾尝试了自律神经训练和绝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效果都不佳。就这样6年来一直把自己闷在家里,从未走出过家门。但是,因为她心里清楚这种生活不正常,所以面临搬家而不得不走出家门的时候,就早早地到精神卫生中心来作咨询了。
从她那痛苦的语调中,我能感觉到她诚实和认真的一面。当然,也能想像得出她那墨镜背后的、一直朝地面看的眼睛想必也是善良的。事实虽然如此,但她由于害怕被人瞧见自己的眼神,不管走到哪里离不开墨镜。
她的这种痛苦,不仅没有人理解,常常还被误解为“这没有什么嘛。”或者“你为什么注意那些呀?”或者“你只要胸襟更开阔一些的话就不会这样了……”等等。而她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总觉得自己有毛病而越陷越深。认识到这种无法想像的痛苦后,她曾经也有怀着好 愿望能带来好结果的想法,以鼓励自己。
但是,这种总想改变一直拘泥于眼神的病理心态,反使毛病越来越厉害了。而且,当她那个为了避免引起人注意而戴的墨镜,反成了惹人注目的行为后,她显得更加被动了。她那拘谨和想方设法要改变拘谨的努力,反使拘谨程度更加重了几分。在这种情况下,她那追求完美的过于认真的性格就一直在作怪。
我对她稍加说明了发生这些异常变化的心理机制后,告诉她得了强迫神经症挺适合进行森田疗法,劝她接受治疗试试看。
我考虑到她在这6年来未曾走出过家门的情况,怀疑她能不能坚持到咨询中心来接受门诊治疗。因此,劝她进行作住院式的森田治疗。但是,又考虑到她无法承受住院费用和不愿把实情告诉家里人的情况,所以决定采用日记指导的形式进行森田疗法的门诊治疗。
日记指导是森田疗法的一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并通过医生的指导来纠正和注意错误的生活态度。住院患者可以记录每天的生活态度,作为日记指导的补充。但是,对于看不到患者日常生活态度的门诊治疗来说,日记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一边看玛利小姐的日记,一边用红色的铅笔写上注意点。比如,看到日记中的“今天也是因为自己的眼神令周围人不快而感到了痛苦”就注上“要有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这种痛苦的准备”或者加上“即使再痛苦也要尽可能地做到不逃避”等等。
虽然如此,最初玛利小姐还是不知所措,所以我向她指出不要要反复写自己的痛苦,要试着写一天当中所看到的新鲜事、新发现。
后来,玛利小姐按照我的指示每天都写一些新鲜事,如“梅花开了”、“麦穗真漂亮”、“在院子里发现了大鸟”等。虽然最初的内容是以自然界的描写为主,但是所描写的事物越来越具体,从中也能看出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活跃了。接下来,我劝她不要光观察,还要做些平时不大做的事。之后,她又写到“高高兴兴地做 ‘西毛加来’(校者注:是枥木县的一种家乡菜)”、“打扫房间真高兴”、“自己种的牵牛花是何时开的”等等。
就这样,过了3个多月后,玛利小姐可以做到正视我的眼睛进行交谈了。再后来,就拿掉了墨镜。正如我所预想的那样,她那张脸虽然还带着一丝紧张,但是属于正常女性的脸。在这之后,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日记写得越来越有意思,表情也较以前松弛,继而转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性。
虽然过程有点缓慢,但是这种变化确是实实在在的。此后,玛利小姐先是在某精神病院边帮忙边学习而获得了准护士资格,还成了以学习森田疗法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生活发现会的主要成员,以后又成了“生命热线”电话咨询的志愿服务者。后来她再到护士学校学习,成了一名正规的护士。能够在工作场所中面对苦恼的人们进行很好的面谈。
最近,我还收到了玛利的信,她在信中写到自己结婚,正忙于担任家庭主妇的工作。
同时也收到了山田小姐的信,她曾经由于感到不安而不能乘电车,与玛利小姐期来咨询过。信中写到已是2个儿子母亲的她正努力地生活着。还有,因拘泥于书上的每一个字而没法学下去,曾找我谈过好几次的汤泽先生也寄来了信。内容是他与在生活发现会小组中相遇的女士结了婚,过着婚后的幸福生活。
有关森田疗法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再次认识到,只因有了森田疗法,这些人才得到了解救的事实;另一方面,为了由于不懂森田疗法,还在彷徨和要吐出心中苦闷的人,需要多了解一些森田疗法,因此想到了写这本书。
与人们必须经过长时期训练和学习,才能掌握以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精神疗法不同,森田疗法则非常易懂。接受森田疗法得到治愈的神经症患者创立了生活发现会。他们在一边学习、一边克服神经症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这不是说森田疗法对一切神经症都有效,有的人则比较适合心理剧的治疗。特别是那些较为棘手的患者,即使花费许多时间给他作心理咨询,也未必见效。当然,也有倾向于不管采用何种疗法,只要能治好病就行的观点的人。
要是用心理咨询或心理剧能治好的那部分患者,如也能用森田疗法治疗,不就是又多了一条捷径吗?因此,现在只要是能适合森田疗法的患者,尽可能地主张用森田疗法,而对于单用森田疗法难以秦效的患者,可以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森田疗法是东京慈惠医科大学的精神科第一任教授森田正马创立的,是具有日本特色的、治疗神经症患者的一种疗法。我从慈惠医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精神科教研室工作。而当时的教授是高良武久老师,高良老师曾经从师于森田正马,学习过森田疗法。他作为教研室的第二任教授,把森田疗法提高到当前的水平,并且设立了以森田疗法为主的专科医院—高良兴生院(1996年,随着高良先生的去世,该院已关闭—校者注)。
我进入精神科教研室一年以来,在高良兴生院中学习了森田疗法。虽说是医院,但我感觉好像又回到昔日的学生宿舍一样。院中,有许多棵老师喜爱的大树长得挺茂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患者们或是收集落叶,或是做着木工活。我在高良兴生院学习时,也同其他大多精神科医生一样,对患有严重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兴趣。凑巧,当时在开放化的医院或社区里,正在开展治疗精神患者的倡议活动。热衷于医院的民主运营的我,为建立通过患者间的相互激发来提高治疗积极性的“治疗共体”,在神奈川的三浦半岛,埋头苦干地建立了我认为理想的医院。比起因精神分裂症而痛苦的患者,我认为神经症患者是过分地想要得到别人的同情。还有,比起诉说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神经症患者而言,那些被家庭抛弃后又不被社会充分接纳、在长期住院生活中变得麻木、而乍一看不出有病的、每天都得干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多么的不幸啊。因此,我决定为那些更不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奋斗终生。当我在高良兴生院的一年学习期一结束,就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精神病的领域中去。可是,我在精神病医院,几乎没碰到适合森田疗法的患者。
治疗共同体
我在初声庄医院,依照治疗共同体的想法,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集体精神疗法也很多,涉及各方面。但我的专业则是利用即兴表演形式的心理剧。我以三浦半岛那阳光明媚的丘陵为背景,搭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剧。比起自发性和创造性为中心的心理剧,我认为,在谋求生活中森田疗法的自发性,则是现实的而不是梦。
在集休治疗共同体中,经过晨会和多次协商,开办了咖啡店,再从中分出难以出院的患者组成的小组和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组成的小组等,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才能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成长。在这里的治疗者,不应把这些小组活动形式化,而应该为了让它更好地活动下去创造条件,这就是集体治疗的共同体。在接受森田疗法的住院患者的生活中,也不应缺少这样的小组活动。但是,重要的是以每个成员为主,治疗者常常要严格地指导每个人。
刚进入教研室时,因我还没有执教经验和体会,曾考虑怎样才能适应治疗共同体工作的问题。也有过与患者们一起去远足或计划夏季节目的庆祝活动。在进行选举时,还在医院组织召开过当时流行的“五党公开讨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一个是从高良兴生院借鉴过来的,那就是出院患者的小组活动。在高良兴生院,凡接受森田疗法获得治愈的人们,每年都举行几次“榉树会”的集会。患者们都围着高良先生,请教或者互相通报情况。在森田正马时代,也有过以“形外会”的名义,巩固森田疗法疗效的组织。也有通过讲述自己的体会,来给其他住院患者作参考的这一种小组活动。我也看到过,当曾经与自己一样或比自己遭受过更痛苦的人,经过森田疗法,如今已完全治愈。因此,对正处于痛苦中的人们来说,这一事实摆在面前时,他们的心理上就获得了很大的鼓舞。
这种集会,后来由长谷川洋三先生发展为一个很大的组织,最终形成了生活发现会,这将在后文中再提及。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对精神患者也有作用。因此,在叫作初声的地方开设了以训读命名的“产生会”的集会。“产生会”在每个星期天会合,有时访问镰仓、大船夫拉中心、城岛,有时举办保龄球大赛。连一向不擅长于运动的我也偶尔打一下保龄球。开展这种活动的同时,精神病治疗也从医院走向了社区,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患有精神病的青年行刺驻美大使引起的“赖肖尔事件”为契机,1965年出台了修改后的精神卫生法。虽然,在随便约束危险分子这一做法上后来受到强烈的批评,但另一方面,为开始走上以保健所或精神卫生中心为代表的社区精神卫生方向做好了准备。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日本经济得到一次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医学界的青年医生们,也敏感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发出怀疑的呼声。大家要求,精神医疗不仅要在精神病医院中开展,还应采取包括社区在内的各种活动。我也到过三崎保健所或儿童咨询所,并与患者及其家属们共同致力于精神医疗的改革活动。
那时,我一次接触到了危机理论,是在新福尚武教授的指导下,前辈老师们翻译的美国学者加布兰的著作《预防精神医学》。危机理论中提到的是,当陷入危机时应该集中力量解决,那么危机的解决就有效,可以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虽然大家也怀疑,这种针对陷入危机的患者所进行的社区治疗能否在日本行得通。但年少性急的我,立即在三崎保健所开展了危机治疗。正巧,当时遇到了刚刚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角田先生,并与他一起致力于建立社区治疗体系,呼吁在校老师配合逃学现象的研究,并创立了“酒精中毒问题联络协议会”。我就在那时认识了如今在酒精中毒方面是权威的齐藤学先生。当时,齐藤先生正巧学习了欧洲学者对酒精中毒治疗的对策。后来,他以久里浜病院为中心,开展了对日本酒精中毒治疗的对策工作。
枥木县精神卫生中心
由于在三浦半岛开展过社区精神卫生活动的经历,1975年8月,我来到了枥木县精神卫生中心。当时我还不太清楚何谓精神卫生,但依然决定把在三崎保健所从未实行过的治疗手段,提高到县级水平上来。
关于枥木县,我只知道在关东地区算是最冷的、以打雷多而出名、日照又短等一些基本常识。至于来到枥木县也好,到精神卫生中心也好,或在政府机关上班也好,对我来说,这全是第一次体验。
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县级设施,正是在修改精神卫生法之际,决定在各县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支援保健所范围下的精神卫生活动。但县里的精神卫生中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法律上仅作了“希望设立”的规定,甚至有些县至今都没有设立精神卫生中心。幸运的是,在我所住的神奈川县,由于有了石原所长在各方面所做的努力,促使精神卫生中心得到了很大发展,我本人也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在枥木县,由于精神卫生中心的院长不是精神科医生,所以不管怎样都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招聘曾从事过社区活动的我到中心来工作。虽说不太清楚何谓精神卫生,但我还是怀着多少也能发展解除危机的基层治疗网组织,可以发展刚在三崎保健所搞过的新尝试这一想法,就决定来中心干一番。一来到精神卫生中心,我就遇到了必须开展精神卫生咨询的难题。虽不太清楚这种咨询方法,总是认为跟以前的门诊工作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一开始就发觉到,很多患者还是不同于以前来精神病院或大学精神科门诊的患者。其特点,首先是,青青期孩子居多,尤其是以逃学问题来就诊的孩子居多。因此,我建立了“逃学联络协议会”,并对学校老师开展了培训活动。其次是,自己不来而由家属代表来咨询的情况居多,所以不久又决定发起“家庭教室”、“家庭小组”。第三是,神经症患者居多,尤其是对森田疗法有效的、所谓森田神经症的患者。就是苦于一走到别人面前就紧张而不能走动的、对人恐惧症的患者,或因为焦虑而不能乘车的焦虑神经症患者,或是担心自己是否得了癌症的所谓癌症恐惧的患者,或是反复注意是否关上火源等的所谓确认恐惧的患者,等等。我打算再一次开始使用10年来在精神病院诊疗过程中几乎没用过的森田疗法。当我对门诊患者很有效。不仅如此,见效也快。
在这些试图摆脱长期病痛的人当中,就有一位是玛利小姐。虽然玛利小姐是为了避开别人,自己过着幽闭在家的生活,但也有的患者曾经在其他医院接受过治疗。我从中感受到的是,在这些患者当中不知道森田疗法的人很多。由于不知道森田疗法,因此,带着多余的痛苦到处彷徨的患者又特别多。
从那时开始,我就认为要使更多的治疗者或要求作心理咨询的患者,能够知道森田疗法的话,对大家该是多大的帮助啊。因为森田疗法易学易懂,所以掌握它就不是件困难的事。
在生活发现会中,则是由克服了上述疾病痛苦的人,再去教导新来的患者。因为都有同样的体验,对他们就更具有说服力了。森田疗法在于容易理解、易于掌握要领方面,对每个人来说则都是没有差别的。
因此,对于进行社区咨询活动的人、保健护士、社会工作者、从事“生命热线”或其他咨询的人员、学校老师、在工作单位里进行保健管理的人,森田疗法都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咨询方法,并可以给他人参考而决定写这本书。
对森田疗法有效的是森田神经症患者,只要选择正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完全合适的患者并不多,因此我认为必须同时用其他开导方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希望能够灵活运用森田疗法,这也是我写本书的意图。

第一章 森田正马和森田疗法及其时代
森田疗法的名称,其闻名于世的精神疗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冠以创始人森田正马的名字。而成立的像行为疗法、艺术疗法、集体心理疗法、心理剧等,无论哪一种疗法,都能从名称中猜测到大概是怎样一个疗法。虽然心理剧等相对难懂,但也能猜测到是利用了剧的形式。而一听“森田疗法”,就全然不知到底是什么样的治疗。虽然其中也有叫做“卧床疗法”、“不问疗法”等,但总感觉到那只是表达了森田疗法的一个侧面。现在随着改称森田疗法,也能感到赋予了某种新的含义。也许只是听惯了“森田疗法”这一叫法的缘故吧。我进入慈惠医科大学精神科教研室以来,每天都能看到森田正马的照片。对于没有体验过森田正马教导过的弟子们来说,可以从高良武久教授、野村章恒教授或竹山恒寿讲师那里听到有关森田正马有趣的逸事,而且“森田”的名字,初想起来也许跟演员的名字一样有趣。说不定以后还会给这个疗法起一个别的什么象征意义的名字。无论如何,现在活在我心中的森田疗法的代表是照片中微笑着的森田先生,是领着患者在热海街头散步的森田先生,是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依然热衷于选择不同种类书籍阅读的森田先生,并以此形象为背景的森田疗法。因此,言归正传以前,也想让读者了解一下森田正马。
描写森田正马生涯的同时,也想涉及一下在历史长河中,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森田疗法的。
一、从诞生到青年期
土佐
森田正马,于1874年(明治7年)出生在高知县香美郡富家村兔田,即现在的野市镇,离高知市东面约10公里远。野市是土佐藩第二代藩主山内忠义手下握有实权的、为确立藩政做出贡献的文人野中兼山、经他挑选长宗我部氏的野氏遗民有100人开垦出来的地方。
土佐是与萨摩、长州齐名的作为明治维新的发源地,1830~1840年,在此出生的坂本龙马、中冈慎太郎发起的自由民权运动,由板垣退助、中江兆民继承下来,以后由岩崎弥太郎构筑了三菱财阀。在这一片土地上出生的,有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1862年)、文学家大町桂月(1869年)、大逆事件的幸德秋水(1871年),还有森田正马(1874年)。因此,这些人叫做第二代的明治青年。他们的青年时代,正值日本最初的民主主义运动受挫、掀起反对欧化主义的时代。可以说,从称之为文明开化的西欧中不断引进新概念,再从新认识日本固有的文化之际,诞生了“森田疗法”。
下面来看一下世界精神医学的历史发展史。18世纪,是关注人性的启蒙主义年代,比奈尔、考内利一等人给精神医学带来光辉,之后开始了产业革命或自然科学的年代。从19~20世纪,精神障碍者被认为是对产业发展没有用的人,而被关在精神病院。之后在观察了精神病院。之后在观察了精神病院的患者后,因在这些患者不久会变成废人的悲观预测下,给精神病患者命名为“早发性痴呆”的克雷丕林以及通过治疗癔症、开创了对人性有新理解的精神分析方法的弗洛伊德,都同时出生于1856年。而与森田正马隔一段时间出生的、曾拜弗洛德为老师后又离开的阿德勒是1870年出生的,现在成为热门的荣格则是于1875年出生的。这个时代的精神医学,虽然对精神疾病束手无策,还给精神病患者下了悲观结论并把他们关进了医院,但可以说是处于理解和治疗神经症的黎明时刻。
还有,为了关心关在医院里的精神病患者,并以自己入院体验为契机,呼吁要改善患者待遇而开设了美国精神卫生协会的比尔兹出生于1877年。以后,在日本开始了与森田有关的吴秀山发起组织的“精神病者救治会”。
这样,在这一个时代里,欧洲诞生了可治疗癔症的精神分析法,在日本诞生了针对强迫性神经症的森田疗法。可以说,是开创了针对精神病的精神卫生运动的时代。
森田家族
查一下森田家族的先祖,曾祖父寿助是比较有影响的。在贫穷家庭中出生的次子寿助,虽给森田家做养子,但因森田家也是贫农,因此童年的寿助只能在拉平的灰地上练字。11岁时,养父死了,他就跟养母一起拼命干活,后来给儿子留下了自作耕地约110公亩和21处山林的遗产。到近代时,农民之间也有了贫富差距,但也能看出寿助就是那种孜孜不倦地工作、有着“生的欲望”很强的人。
正马的祖父正道,生于1815年。生性聪慧,且稳重而勤勉的他,不愿做一辈子农民,12岁就离家,来到高知做了武士家的佣工。最初,在马场家当佣工时,他家的小孩骂他是傻瓜,一气之下就不干了。但到了下一家的马诘家是地,因他的努力工作和诚实可靠得到了东家的认可,得过10次褒奖,还因15次胜任了重要职务而有晋升。到20岁,继承了户主权,成了士族。可以认为,在曾祖父积累财产的基础上,祖父则争得了地位。当时,正是处于外国船只出没于日本近海、发生了西博尔特事件和幕府压迫西洋学者事件的时代。
正道虽生有一男三女,但长子和长女夭折于天花,只剩下2个女儿。姐姐叫龟女,是正马的母亲;妹妹寅女,是后来嫁给正马做妻子的九亥的母亲。龟女传给正马富有人情、乐于助人的性格的同时,也把争强好胜、讨压失败的森田家的性格特征传给了他。龟女19岁时,与表兄结了婚,但因感情不和又离婚,并在25岁时,跟比自己小4岁的作为招女婿的井正文再婚,生了正马。
正文是于1852年的乡士盐井正时出生的次子,因为正逢明汉口 天皇的出生,所以真可谓称得上是明治同时代的人了。所谓的乡士是平时从事农耕,当有事时就要跑去帮忙的武士阶层。给予的报酬是少量的土地,以便能维持生计。但当民众开始苏醒的时候,站到队伍最前列的正是这些中间阶层的人们。像中冈慎太郎、坂本龙马等为明治维新作出努力的人,就来自乡士阶层,正文也为明治时代的到来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明治5年废除了旧学制,并在全国开设新小学后,因教师。以后,正文就成了正马上学的富家村小学的正式教师。
正马崇拜少小离家、立志当武士的祖父,并把他奉为偶像,自己也尝试离家去到外地闯闯。与其说要天赋好,还不如从父亲那里得到好的教育。这样的天赋,不仅包含着诚实和认真,还有向外发散旺盛的关心和观察力。据说,正文独自改造了自己的家园,还用7年的时间,从临近的清泉引入清水。而且一旦发现生病的桑蚕后,会去时刻观察它。我想只有在这种素质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发现森田疗法中的“事实本位”或“事实唯真”的思想。
从诞生到自立
森田正马生于1874(明治7年),当年正是提倡自由民权运动的坂垣退助在高知创立了立志社。正马出生的1月18日,坂垣退助等呼吁争取自由民权,向政府递交了要求设立民选议院的建议书。当时,正马的父亲22岁、母亲26岁、姐姐道女5岁。后来他母亲又生了弟弟德弥、妹妹矶治。
正马乳名叫光,因从小时就过于老实,家人还以为他是呆子。确实正马是个不用大人操心的孩子,平时只要有个玩具玩,就会很高兴。他与弟弟德弥的关系也很好,常带他一起玩,有时两个表妹也参加进来一起玩。其中之一,就是后来成了正马妻子的、姨妈的女儿九亥。
5岁就上小学的正马,因受过被充满新思想的父亲严厉训斥而讨厌上学。正马9岁时,在村里的寺庙里看过描绘地狱的壁画后,对五颜六色的恐惧印象,深深地留在脑海里。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感觉到“死的恐惧”。当时正值民权运动受挫,短暂繁荣的鹿鸣馆时代将要结束的时候。
明治20年(1888年),14岁的正马,进入了高知县立中学,以后他用了8年的时间读完5年课程。那是由于身心两方面多次受到了挫折的缘故。第一次,在二年级时,因心脏失调,留级2年。估计那次是由神经症引起的症状,可能单恋上了一位朋友家附近的女孩之故。第二次,在18岁时,跟朋友一起离家出走,到了满是书生和车夫的东京,想在明治新政府里谋个职位。也许想模仿在12岁离家出走后获得成功的祖父吧。但他却并不顺利,姑且不论在预备学校的高强度学习,还有因不习惯自己起火过日子,生了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连走路都困难,只好再回到双亲身边认了错,又复学了。第三次是在五年级时,因患肠伤寒,在床上足足躺了2个月。因当时的卫生行政管理不力,在明治10~20年代,社会上到处肆虐霍乱、伤寒、天花,死了80万人。当时,贝尔兹博士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东京到底是怎么了!到处都是霍乱、伤寒、天花的传染病!而且,连一所能收容穷人的医院也没有,哪怕像马圈一样也好啊。”幸好,正马挺过了这一关,一方面与不畏感染、不怕死的弟弟德弥献身服侍及精心护理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他的运气好。
正马有神经质倾向、离家出走、肠伤寒等,给人不好的印象,但他也装扮成游侠来回走动,或在喝酒赛中一口气喝400毫升酒等能吸引人注意的一面。当时,写日记在青年中很流行,正马是在毕业那年,也就是甲午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1895年)开始写日记的,直到他临死前不久还坚持写日记。
青年期
初中一毕业,考虑到正马体弱多病,他父亲不赞成正马再继续读书。因此,正马只好自己争取到大阪的大黑田龙医师的奖学金,从而升入熊本第五高中。但是,当正马的父亲知道对方的前提条件是要正马做养子时,大吃一惊,为此决定自己出资供正马读书,并就此断绝了与大黑的关系。
为了能控制住向来是我行我素的正马,他父亲提出上学的条件是正马必须与表妹九亥成婚。就这样,他们于1896年7月29日,举行了结婚仪式。虽说是结了婚,但他们只能在暑假团聚,而担任纺丝指导教师的九亥,结婚第二天就回到工作场所了。当时,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自古以来的手纺织丝业就被机器取代了,生丝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她当时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早在高中时代就一直关心宗教和哲学的正马,到了三年级时,决心学习精神医学,并于1898年春天,时年25岁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由于正逢台风,很多地方的火车都停运,正马只能反复搭车,终于第二次来到了东京。回想到前一次上京,实际上跟离家出走一样是失败的,所以正马感慨万千。
当时的东京,人多物价高。正马虽然努力利用余暇教德语以补贴日用,但开支仍不够开销,而父亲寄来的资助又常常晚到。这时偏又生了持续性的头痛病,到大学的附属医院去就诊,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兼脚气病”。按照医生的建议到箱根去疗养一段时间,然而仍不见好转。另一方面,又恰逢期末考试临近,逼得走投无路的正马只是想“随它去吧,如这样就死去的话,都要怪不按时寄钱来的父亲。”为此他拼命地学习。让人称奇的是,他竟感觉不到注意力不集中、脚麻、甚至连脚病也消失了,考试结果也取得了让朋友和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好成绩。就这样,从这次体验中认识到当时流行的所谓“神经衰弱是由于神经疲劳所引起的,并主张患者应休息”的观点是错误的。
但考试一结束,正马的身体的况又趋于恶化了。就连特意到东京照料他的母亲也死了心,对正马说“你的头痛是自己想出来的,我不管了”。于是正马就想,若是再恶化的话,应该怪母亲的失职,而与自己无关。在这样的放松之中,头痛竟不知何时就好了。虽然有时在脑子里想要是恶化,那就是母亲的失职,但正马并未因此而怄气,反过来更加努力地学习,从中也可以看出正马有着强烈的“生的欲望”。
第二年的1900年,妻子九亥来到东京,借住在真沙町,8个月后又搬到弥生町。这是个两间大小分别为6个草席和3个草席、不带庭和空地的屋子。正马由于自己的健康状况不理想,所以每次去听临床课时,老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同样的病。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刚结束,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人运动也发展起来了。铁道工人进行罢工,田中正造在起诉足尾矿的中毒事件。而自由民主运动处于低迷状态,此时正马参加了对自由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患喉头癌而去世的中江兆民的见习尸体解剖。此外,先前列举的贝尔茨博士的最终讲义,也是毕业那年得到的。
二、精神医学家
森田疗法的诞生
正马是在毕业之前,就已决定要专攻精神科了。为此,他前往府立巢鸭医院拜访了吴秀三教授,并成了他的助手。虽然正马的父亲一直抱怨他找了个收入少的专业,但正马却厌恶以能不能赚更多钱为目的而去选择职业的人。
1883~1895年,发生了相马事件。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相马藩主入院后,发生了一起篡夺他家产的阴谋,他原先的仆人被起诉了。以这件事为契机,日本在1897年颁布了有关精神卫生的法律《精神患者监护法》,并要求凡在家中关押着精神患者的家属,应到警察那里去申报情况。那年,吴秀三踏上了留学欧洲的征程,4年后他归国了,就任东京帝国大学的精神科教授及巢鸭医院的院长,将从欧洲带来的理论尝试着应用到实践中去。正马就在这位热衷改革的吴秀三手下,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吴秀三在回国后第二年即1902年,发起并成立了在瑞士的救治活动中学来的“精神患者慈善救治会”。相比之下,美国的比尔兹因控诉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时遭遇到虐待,之后发起了在康涅狄克成立“精神卫生协会”则是6年后的事。当时,以教授夫人为中心而组织的日本救治会里,正马有时也帮着推销入场券。1903年7月,最初的作业疗法在日本开始了,而已升为主任的正马,一边忙于购入风琴,一边还在院内的空地上进行耕种。
接着,成了大学助教的正马,曾试图在根津须贺街借房子开业,但因忙于家乡土佐的有关犬神附体的研究,最终半途而废了。当他结束调查而从土佐回来时,慈惠医学专科学校的教授职位正等他上任。1904年,正马的弟弟弥在日俄战争的旅顺总攻击战斗中战死了。1906年,正马搬到后来住了后半辈子的蓬莱町,还担任了根岸医院的顾问。第二年,正马被推荐到千叶医学专科学校当教授,为此他经过一番名誉和事业两者之间到底要追求哪一个的苦恼斗争后,最终拒绝了邀请。
在此再让我们眺望一下,当时围绕着神经症,在世界上有什么动静。1903年,在法国,比尔雅内发表了对精神衰弱的看法。他认为,当心理紧张力减弱时,就会产生强迫症状、人格解体的症状等。而在俄罗斯,巴甫洛夫成功地完成了用条件反射控制唾液分泌的研究。随着这些理论的发展,行为疗法的研究摸索出了理论根据。在精神分析学方面,新近加入的有1902年的阿德勒、1907年的荣格,并于1908年成立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开始在社人直发挥巨大的俢。
那时,35岁的正马,也跟弗洛伊德一样,使用催眠术治疗了一部分神经症患者,但他还不满足于此。因为催眠术虽在排尿恐惧或心脏神经衰弱上取得了成功,但对于更多的红脸惧患者却是束手无策。因此,对催眠术死了心的正马,就用劝导法或皮斯旺格的生活训练法,但均不能尽善尽美。在此期间,他曾热心地帮助一些患者,让他们住在附近旅馆里边住宿、边治病。不料这种单纯热心的行动,却把他引到成功的道路上。
有一次,早已是熟人的巢鸭医院永松护士长,由于得了神经衰弱来就诊。一般说来,对于熟人的治疗总是较为困难的,所以正马就安排护士长与自已夫妇同住在二楼,并吩咐妻子,平时可以安排永松帮她打扫屋子。巧的是,这样不到1个月,永松的病就痊愈了。这件事让正马想起了以往自己克服神经衰弱时的体验。因此,他就决定让一些患者住在自己家里,进行生活指导的治疗。这时,相继出现了病情好转的患者。特别意思想不到的是曾被他怀疑过难以治愈的红脸恐惧症也取得了效果,正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自信心。
1920年,正马生了场大病。由于得到了朋友广漱医生的帮助,使他的病情得以缓解。他就利用这段卧床治疗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了《神经症及神经衰弱的治疗》一书。当时,正马48岁。同一时期,在行为治疗领域中,华生对小白鼠恐惧症进行条件性治疗,琼斯对兔子恐惧症使用拮抗治疗取得了成功。另外最终夺走弗洛伊德生命的癌症,也是在此时期开始显现了症状。
1922年,他把此书作为祝贺论文献给任职25年的吴教授时,吴教授劝他作为学位论文。为此,森田正马在日记中高兴地记着:“没法掩饰而喜形于色”。
森田疗法的发展
1925年,日本开始出现了无线电广播。第二年,很快就播出一档《漫谈神经衰弱》的节目。但是,森田疗法能成为广为人知则是由于森田正马治愈了已陷入杂念恐惧而无法安心写小说的小说家仓田百三,而百三又把当时的体验写成《主妇之友》的小说之事了。曾因写《出家及其弟子》、《爱和认识的出发》而出名的作家百三,自35岁开始,便因束缚于强迫观念而无法写小说。后经森田疗法的门诊治疗,病情得到好转。虽然还有强迫观念,但已可以带病写小说了。百三以《没治疗而治愈了》的标题,介绍了当时的心境。
在学会里,经过与东北帝国大学精神分析派的丸井清泰教授的反复争论,开创了森田疗法在学会中占有重要一席的时代。相对于必须追索以往的原因,试图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的精神分析来说,正马认为与其问患者过去的事反倒有害。还不如着眼于目前状态。
1930年,发起了神经症研究会,并创刊了《神经症》杂志。虽然同人杂志中出现了高良武久、野村章恒等后来进一步发展森田疗法的人名,但杂志的特征是不在于办学术刊物,而是基于专家和一般人都能接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认为正是发展了这一想法的基础,才有了现在自我帮助小组和生活发现会。
死别
那年,正马的独子正一郎死了。他生来病弱,自从前年因发热躺在病榻上后,由于病情越来越恶化,在他20岁生日那天因肺结核去世了。
正马夫人生的第一胎是死胎,因此有过流产的经历。而15年后生下的正一郎,偏偏是体重只有2010克的早产儿。这种打击,更加深了正马夫妻之间的感情。面对着正一郎的死,正马在葬礼上放声大哭,医务科同事把他带到外面去。正马无奈之下,只好踮起脚,从站立着的人缝当中望着自己儿子的遗容,伤心地哭着。想想自己在儿子生前,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去仔细注意儿子的脸容,而如今竟与儿子永别了,因此目光不愿移开。
正马为了克服这种丧子的悲痛,着手写了《亡儿的回忆》。书中写道,儿子出生的那年夏天,在酷热的夜晚,与妻子两个人守着孩子熬通宵的事,儿子患过各种疾病的名称,儿子说的第一句话和信。正马在书中写道:“我写的这些事,对于各位读者来说,也许尽是无聊的琐事,但对于我来说,放下笔禁不住擦拭自己的眼泪。”不过,正马写着写着,还是沉浸在与独子共处20年来所得到的幸福感中。
不得不承认,正一郎能在这20年生涯中,多达1/4世纪的时间里,战胜魔并活到现在,也是件难能可贵的事。在他走完的这20年生命旅程中,也读完了5年中学。可告慰的是他在有限的生命里,尽了自己全部的努力。他没有在5岁或10负死,也多少减轻了曾生下纤弱的他,父母所背的沉重负罪感。
如果奢望他或者活下来,或者毕业于慈惠医科大学那倒是陡然的,这反倒会折麿父母和令父母茫然。
读了《亡儿的回忆》最后一段话,从心底里可以感到,对于正马来说,失去爱子的痛苦是多么的沉重,而克服这一点却获得了心境的解放。
正因为这样,所以正马给患者的感觉也是难舍难分的慈父形象。也正如正马常常自语的“各位,哭过之后,才能长大”一样,正马虽然经常训斥别人,但大家都知道是为自己好,所以到后来,这些反倒成了难忘的往事。正马对于患者来说,既是严格的老师,又是慈祥的父亲。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正马回忆吴秀三教授时说的一句话:“在吴先生的所作所为中,曾有一事,直到最后也没怎么领会其真谛,那就是先生说的患者是客人,应重视他们这一句话。我从来不认为由于医生是救助患者的,所以患者就只得应该信赖、服从和感谢医生。”
吴秀三曾通过实际调查,看到众多不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病患者后说过不能不爱护患者的话。正马则是从精神疗法的观点出发,考虑到怎样对待有依赖特性的神经症患者。再看一下一个高中生的日记:“明天就要出院了,看着先生像慈父般温存地嘱咐我的各种各样应注意的情景,觉得仿佛是在梦境里。回到房间后,我的眼泪像瀑布一样,止不住地流下来。因害怕哭声会传到邻室,我就在贮藏室里尽情地哭着。”
1932年,恩师吴秀三去世了。1935年,作为森田疗法的助手、与正马共患难的妻子九亥,因脑肿瘤出血也去世了。正马感谢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看护的同时,深深对妻子过去一直主诉眼痛这一病症却没怎么关切而遗憾不已。读了《九亥的回忆》后,我们能感受到,对于体弱多病的正马来说,妻子曾给予他无微不至的护理是多么大的支持。他写道:“九亥,在专心地按摩我的背脊时,常念叨:’很苦的吧。想办法不做不行吗?’由于她全身心的专注着,所以,虽说是静静地按摩我的背,但其所用的力度和按压的地方都 恰到好处,好像也能听得到她那和谐的呼吸声……九亥,在我生病的时候,能看透我的担心和放心,使两个人的心情完全吻合,在不言中能起到以心会心的作用。因此当我生重病时,只要九亥在身边,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就在这样好的妻子死去不久,正马的体力也日益衰败了。
1938年2月,90岁高龄的母亲龟女又去世了,此时的正马真的成了孒然一身。就连当年4月在学会上所作的《神经症问题》的课题报告,也是由高良武久(慈惠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后于1996年去世)代为宣读的。直到临死前几日,还口述自己做过的梦。临终前还设法把自己的状况,如实地告诉给大家,并和大家讨论有关人对死亡的认识。
1938年4月12日,64岁的森田正马因肺炎去世了。第二年,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也因喉头癌去世了。两位开拓了神经症治疗的东西方的巨星,都相继陨落了。
1988年7月16日,在高知县野市,举行了森田先生死后50周年的祭祀。以高良武久、大原健士郞两位教授为代表,各地发现生活会的成员,大多参加了这纪念活动。可喜的是,森田先生的老房子,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并被野市买下,作为纪念馆得以保存下去。与远处山顶上被阳光映照的游乐城相比,当坐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书院式建筑的檐下走廊里时,使人能感受到森田先生那个时代的气息。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前年到维也纳时、拜谒了保存得完好的、位于城市小巷中的弗洛伊德故居。
在此,我要感谢这两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第二章 何谓森田疗法
在开始谈到引入森田疗法作为心理咨询的意义之前,首先要浏览一下,森田疗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关于森田正马,在什么时候想出了森田疗法,想必大家已有所了解。还应了解的是,以日本社会为背景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时代神经症的治疗方法。两者差别,就在于19~20世纪的维也纳与日本的不同上。森田疗法是为了构筑新日本以追赶欧美诸国而提出专治对人恐惧的、东洋模式的治疗方法。
一、各种称谓
所谓的森田疗法,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不能反映治疗内容,所以有时也被其他各种各样的名称所替代,即“卧床疗法”、“家庭疗法”、“作业疗法”、“顺其自然疗法”、“不同疗法”等等;而且森田正马本人和赞同他这疗法的人们,有时也借用禅等佛教用语,说明森田疗法的宗旨所在,比如“顺其自然”、“事实唯真”、“不安心即安心”等。所以我想对于读者来说,首先通过理解这些名词所表达的意思开始,了解森田疗法更容易。
卧床疗法
这一命名,来自森田疗法中最具特点的是绝对卧床治疗。在采取住院方式的森田疗法中,开始一周里除了吃饭,洗脸及大、小便以外,不让患者从床上起来,连读书、看电视、听收音机等都被禁止。除了查病房的医生以外,不准与别人讲话,只准躺着想自己的苦恼和以往痛苦的经验。这种治疗,可以通过压制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的力量,即“生的欲望”,达到发现生命力的存在,体验即使听任苦恼也于事无补,通过去除种种刺激以加强医患关系。卧床对于接受住院森田疗法的患者来说绝对不可缺少,相反对于门诊患者来说,是行不通的。考虑到近年来通过门诊和生活发现会的形式,获得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不有说卧床治疗适用于全体接受森田疗法的患者,但作为最基本的认识是,森田疗法相当于卧床疗法。
家庭疗法
成为森田正马想出森田疗法的契机是,让神经症的人们住到自己家里进行指导。因此,随后的森田疗法也在家中进行,把生活中的细节作为森田式治疗的方法,比如通过买东西或者清洁扫除等日常生活来对患者进行指导治疗。
大家都知道,森田先生的妻子九亥夫人,平常对患者的细心照料和鼓励,还具体帮助被森田先生训斥过的患者,最后对疗效起了很好的作用。要是用我的专业心理剧中的用语来比喻的话,森田先生扮演导演的角色,以监督大家营造出必要的气氛,那么在扮演日常生活中号每一个患者都是朋友、唱同台戏,并弥补每个人的不足而发挥补助自我角色的则是九亥夫人。此后森田先生的弟子们,所开的医院也仿效上述做法,去除了医院的外壳,采取了家庭式的住宿形式。此外,治疗者还与患者同住,采取了一家人携手共创的模式。那就是过家庭式的平常生活,通过做饭、打扫庭院、考虑怎样烧洗澡水等方法来掌握森田疗法的治疗要领。家庭疗法的称谓也由此而来。但是,如今越来越难建立起这种形式的医院了。像森田先生曾教过的一样,怎样才能少用柴火有效地烧开水等生活,如今也已消失了。洗衣服实现了自动化,饮食也有营养师专人管理,带着患者去买便宜货这一方式也就越来越难了。为了坚持森田疗法的传统,1985年在慈惠医科大学中虽然建成了新的森田疗法专科病房,但是已没有与患者共同生活的医生了。考虑到现代家庭的小家庭化和脆弱性,森田疗法不得不去尝试发现新型的家庭生活模式是什么样的。
作业疗法
所谓的作业疗法,现在多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使其能够回归社会为目的。但从森田疗法中把作业疗法分为轻、中、重3个阶段的作业期,并随治疗的进展调整其内容来看,比起在精神病院中所进行的一般作业疗法,森田疗法中的作业疗法则更为细致和系统化。精神病院为了让患者回到社会也有把作业内容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的情况,但森田疗法中的作业疗法是不以通过生产得到报酬为目的,而是把作业疗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目的的。如烧开水需要用柴火时就劈柴火,需要使用架子时就做架子等。相对于把职业训练作为精神病的作业内容来说,森田疗法的作业跟职业训练毫无联系,反而更关心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事。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业内容的形式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也能看出森田疗法的作业疗法的开展已越来越难了。正因为如此更要尝试恢复生活中的这种作业,不管结局怎样,提出森田疗法的意义也可能就在于此。
日记疗法
入院也好,门诊治疗也好,在森田疗法中都要进行日记指导。接受治疗的要,被要求把写有自己每天行动内容的日记,拿给治疗者看。要把笔记本的1/3区域空出来,以供治疗者用红笔写上注意点。从引起烦恼的角度入手,在自己的行为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痛苦和挂念的事。
举例来说,要是患者写了有关:“今天因担心心脏病发作,不做事而去休息了”这样内容,医生就可以在此加上:“不可逃避,不要去理会不安的心情,要继续干活。”或者可以写:“恐惧突然来临了,要是回避的话,将越来越痛苦”等。
日记有审视自己行为、重新认识自己行为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以成为治疗者掌握患者日常生活态度的线索,还能从具体的行为指导着手,以使发挥以情绪为中心转变到行动为中心的处事态度,从而起到改正错误行动和想法的作用。
写日记的习惯往往是因为到了青年期后开始对自己的关心与日俱增了。特别是神经症的人对自己过分关心,因此在内容上常常写得很丰富,为此有必要作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现在不擅长写日记的人也在增加。当然,也有过去不习惯写日记,而接受森田法后,才习惯写日记的人。
森田正马自己也以事实为真的一天不漏地写简短的日记。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日记里记载的蔬菜价格,来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
至于美国的森田疗法专家戴维雷诺博士,创造了独特的日记指导,对此将在以后叙述。
通过写日记,可以掌握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况,再把它导人到治疗中去。住院也好、门诊也好 ,都可以进行。但是,也有不写日记的患 者,也有比较忙的门诊患者,受不了要把一二周的日记整理后再给医生看的麻烦,往往回避这一做法,甚至敷衍了事。但是,写日记的意义不仅在于能观察日常生活,也是森田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其自然疗法
森田疗法中反复强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这句话,不仅从治者中常常脱口而出,日记中也常出现。
“在大家面前讲话的时候,慌张得没法好好地讲下去的。”
“在大庭广众面前紧张是正常的,但一想到要停止这种紧张是地,往往就会使思想集中到那个方面,紧张感就越发强烈,并固定下来。反之,紧张的时候就让他紧张,顺其自然地接受紧张倒会好转了。”
“某月某日。今天虽然也有痛苦,但还是出了家门。途中,虽然在车上焦虑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想于车。但是,这次却顺其自然地接受了焦虑而到了工作单位。”
应该说,我们的焦虑和紧张是不为意识所操纵的,是自然的东西,想要消除它是不可能的。想把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努力则是徒劳的,结果是只会把焦虑和紧张作为症状来固定化。要是能终止这种枉然的努力,而顺其自然地承认它的存在,就会以相应的耐力来忍受焦虑和紧张感的。
避免不合适的处理方式,顺其自然地适应人的心情或感情。这样一来,同时会兼具想要活得更好、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等的一个方面。当然,对于只想满足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地过日子的性格的人,这种疗法是不适用的。
不问疗法
由于“顺其自然”是治疗的中心,所以想方设法去除症状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但是,处于神经症的状态,留心在别人面前人出现紧张或脸红的事、关心心脏是否会不好、自己是否得了癌症、常顾虑自己的眼神或体臭、担心弄脏自己和染上病毒—这类人的特点是为了安慰自己,常有不厌其烦地询问治疗者:这要不要紧、会不会百分之百地得癌症、眼神是否会伤害到别人等问题的倾向。
有不少人常以“有一件事想打听一下”为开场白,却接二连三地询问治疗者,也不顾后面排队的人为难与否。也有不少是夹带着好几张写在便条上的问题来询问的患者。
要是漫不经心地回答了这些询问的话,暂且会使他当场感到满足。但是,立即又会生出别的焦虑。如担心会不会是梅毒呢?检查结果如是阴性一定能放心吗?用手碰了别人的杯子,会不会已经感染了呢?并认为,由于用这个手去抓粉刺才感染的。
虽然打消了一种旧有的焦虑,但紧接着又会生出别的焦虑,因而就没完没了,所以治疗者一般不许患者提问题。而且,即便是接受了询问,也采取不理会的态度。“不问疗法”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或许,索性叫“不答疗法”更为贴切。
“为什么不回答呢?”、“给我回答的话我就安心啦。 ”、“回答不也是可以的吗?”、“真能治好吗?”、“也有治不好的吧?”、“有例外吗?”、“我是不是例外?”要是对这些做出回答的话,将使症状更为恶化。
二、森田疗法的名词
下面,想介绍一下在森田疗法中,经常使用的用语。森田正马是借用了佛教,特别是在禅中经常使用的语言,把它转化为治疗中所使用的名词。例如顺其自然就是一个好的例子,但要是说明起来就需要几千句的内容,现在用简单的一句佛教用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还省去了说明。当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后,就把它作为治疗用的标志性语言。
要活用这些语言,常见于日记指导中。但是,当用于生活发现会的学习活动中,也取了良好的效果。
不安常住
此话与“顺其自然”相同,作为指导人们率直地表达心理状态而使用。要告诉人们,不安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事实上是不可能去除不安,也不能让不安消失。要是想从不安中逃避、想多少减轻不安的话,神经症的致病机制就会得到强化。要是考虑到这一点,承认不安、觉悟到不安是不能凭人的意志所能消除的,懂得这些基本观点后,就能顺利转到下一阶段了。
不安心即安心
这句话本来就是难懂和意味深长的语言,是所谓不安中才有安心的似懂非懂的话,让对方任凭不懂,以所谓的真是那样的心情,去转变对待不安的态度。
因为感觉到了不安,才能多加小心。而且,不安保护着我们,所以要是感觉不到不安而走在街上的话,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像所谓的有了不安的心情,才能变得安心,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明也可以。
恐怖突入
这是生活发现会的人们喜欢用的一句话。说到不安常住,亦即不安是挥之不去的。当与人交谈时,不安就会接近。不赶紧乘车,就要迟到。但是,一乘车就会担心不安发作。接着会有剧烈咳嗽,喉咙也觉得肿起来—再一次想到是不是得了癌症。因此,为了要回避不安,更需要接受适当的劝告。
不管怕不怕,总之要付诸行动。继之就必须说话,特别是乘上电车后,一边挂念癌症,一边要想到下面的事情。只要跳进不安或恐惧中,就会感到有所不同。因为许多不安是预期焦虑,只要付诸行动,也并不难。开始时感到确实可怕,但只要跳进这种可怕的事情中去时,道路会打开。
有一位参加生活发现会的女性曾说过,当自己将要坠入不安之中时,口中念念有词地重复本文标题“恐怖突入、恐怖突入”,并下定决心付诸行动。在发现中又惊奇,竟会有人这么使用这句话的。
外表端正,内心自然顺畅
可以说,“若外表端正,内心也能端正”。明白了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后,就会了解要是先整理外表的话,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情绪也会产生。
神经质的人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非常注重情绪。而且,为了协调自己的情绪,往往要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动作,如洗脸、洗手、削铅笔,整理桌上的东西等。即使反复进行这些动作,想做事的心情还是不会产生。但是,能坐在椅子上打开书本,采取学习姿态,即使最初学不进去,只要稍为忍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中。
先从外形着手不把情绪当回事,实际上是与行为疗法有共同之处的。
从情绪本位到事情本位
在这里,可以不叫“事情本位”,而叫“事实本位”或“目的本位”。
如同前面所述的内容一样,不要去注重情绪如何,也不要为情绪好转而行动,而是按照事情本身、依照事实行动。
要是日记中写着“预定下午去买东西,但是由于强烈的不安而作罢了”这样的话,可在上面划上一条线,并注上“不要情绪本位,而采取事情本位吧”去进行指导。
情绪本位的处世态度,与神经质的人全部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便是跟症状没有关系也行。要是在生活中出现这样行动的话,应该当场给予指出。
“厕所太脏,本来想打扫一下,但是,由于今天情绪不好而作罢了”—“情绪本位”在这里也出现了。
对于难以理解“事情本位”说法的人,也可以对他说成是“目的本位”,也就是按照现在所需要的目的来行动。在很多人面前,要做到不脸红,不是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让大家容易懂得自己表达的意思。因此,即使脸不怎么红,但是只说了些空洞的话,也不能说已经达到目的了。
事实唯真
这是句非常好的话,是在森田疗法中占有中心位置的思考方式,也可以说涵盖了一切。事实是实实在在的,是当前敌过的事,但在在神经症的世界中却是行不通的。像别人在注视自己、说不定得了癌症、由于不安或许要跌倒等的臆测,均来源于没有正视事实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正确看待事实是最重要的”。
在日记中,克服了不安的体验或达到觉悟的时候,可以写上这就是事实的意思。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手工作业时,要求在木片上雕刻文字,也可以将这些语言雕刻上去。
为了了解事实,有必要仔细观察。有较多想法的神经症的人可用自己双眼看到可靠的事实,由此出现了生活发现会。
君子不器
这是高良武久先生经常使用的语言,就是说君子不是器皿。器皿虽然在某一种情况下有用,但除此之外 就没用了。
锅是用来盛食物和煮食物的。虽然也能用它打别人的头,但是不可以用它来刷牙或切黄瓜。
由于思维刻板、不能通融的神经质的人,动辄就会灰飞烟灭某种固定化的器皿,所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随机应变。相似的语言还有“不即不离”,即“不要太靠近,也不要离得太远”。关于这些将在以后的“逸话”一节中涉及。
生的欲望
这也是说明森田疗法基本思想的用语。要是说到想要活下去这种欲望的话,就会联想到精神分析中提到的力必多(性力),这是连婴儿都有的人的最基本能量。但这不是本能的东西,反而更接近于精审分析中讲到的超自我。也可以说,是在欲求理论中的社会心理欲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更完美,希望被别人认可,希望过更充实的生活等欲求。这种欲求,在神经症的人中特别强烈,也由此产出了对人恐惧或焦虑发作。就因为这种欲求太过强烈,才会顾虑到是不是在别人面前有紧张感,能不能给别人更好的印象,有时还拘泥于身体方面的稍微不适。要是“生的欲望”很弱的话,即使事情展不顺利也不会苦恼。像最近趋于增加中的缺乏活力的人一样,不顾别人怎么想,即使事情做得不好,也不会产生自卑感,而只是满足于现状。
可以看到,在烦恼、痛苦的身影之中,存在着“生的欲望”。而且,遵照生的欲望,让其思考,想要让生活更充实、做有意义的事、为别人尽力的话,做些什么为好?这才是森田疗法的思考方式。
三、用逸话来讲述森田疗法
关于在以创始者名字为命名的“森田疗法”中,森田正马在存在是何等的重要,这个已于前述。森田疗法与森田正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中产生的并基于森田先生自己独特的指导方式,通过言传身教一直传下去。
我在慈惠医科大学上班时,除了高良武久现任教授外,还见过已故的野村章恒教授和竹山恒寿教授等,和直接受过森田正马指导的先生,也在教研室以外接触到像古闲义之教授和铃木知准先生那样曾在森田正马身边工作过的人们。从这些老师那里,听到了每一件关于森田正马的插曲。
这些插曲,有时会帮助我真正体会到森田疗法。给大家讲讲这些插曲,将有助于增进对森田疗法的理解。
因此,我想在此给大家介绍几个这样的小插曲。最早的“买竹子的故事”是高良先生在高良兴生院作为指导时的小插曲,但是,由于它也很好地表达了指导神经症患者的精髓所在,故在此一并介绍。
买竹子的故事
曾经有个由于焦虑发作而不能外出的男患者,接受了住院治疗。当他经过治疗后病情已相当好转时,高良先生命他去买竹子来。虽然他担心焦虑会发作,但考虑到这也是治病的需要,还是去把竹子买了回来。因此,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着如下内容:“今天,被高良先生叫去买竹子了。虽然担心焦虑会发作,但是,在来回的途中却均未发作。今天竟成功地买回竹了。”
读到这一段日记的高良先生,立即把患者叫过来训斥道:“没有焦虑发作,就认为成功,是哪种讲法啊?成功与否,要看买回来的竹子是好是坏。用便宜价、买回质量好的竹子才叫成功。即使没有焦虑发作,但买回的竹子质量差,就是失败。“
这是对于那些常以情绪为中心看待问题的神经症的人,指导他们以事情为中心看待问题时,可以引为例证的。
不即不离
说真的,患者们害怕森田先生的训斥,因此常常敬而远之。没有一个人想凑到先生跟前打听什么。为此,森田先生就说,大家来住院治疗也不容易,应利用这一相聚的机会。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多提问。
于是,患者们就缠住森田先生问这问那,结果是又被训了一顿:“这么缠住我真受不了,我不是很容易疲劳了吗?“
面对不知如何是好的患者们,先生就说:“经我一说,你们连想都没想就照办了,结果如何?要做到若即若离。比如说带小狗散步,要让小狗一会儿紧跟在旁边,一会儿又离得远远的,但始终保持适当距离而不至于失散。请你们仿效一下那只小狗吧。“
这提醒了不会通融、思维刻板的神经症患者,应该怎样做才行,先要看一下先生的状况再决定。如看到先生悠闲、情绪适意就可以走到他跟前提问;相反,若感觉到先生疲劳的话,最好就离得稍微远一点为妙。而神经症的人只顾自己,不顾周围的情况,由此就会有不恰当的举动。
热海赏梅
森田先生买进 热海旅馆,取名为森田旅馆。他时常把患者们带到那里去住宿。那时候,带着患者在热海街头散步是一种快乐。
热海的梅林是有名的。这一故事是发生在梅花初开的2月,森田先生像往常一样带着几个患者走在街上散步,发现了某家一棵好看的梅花树,那是盛开着的美丽的梅花树。开始时因为隔墙观赏,不大能看得清楚,所以他打开栅栏门走到院子当中,在梅花树下痛快地观赏。
充分地赏完梅花后,顺着原路回到等待他的患者们当中,询问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
患者们都十分佩服,说:“不愧是森田老师,要是想观赏好看的梅花,不使他人发觉进入到院子里,堂堂正正地赏梅,真是不容易。”
接下来,森田先生问了一起来的场屋女士同样的问题。她回答说:“我太难为情了,真难为情。害怕先生因为进入了陌生人家,会遭到人家的叱责……其实有什么好担心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森田先生不以为然地一笑,说道:“我也是惭愧得没有办法。感到惭愧的场屋女士的心情是一种坦率的心情。今后,你们只要自己可以做的,就得赞成去做。这就是你们的处世方法。”
拿这个故事来打比方,可以很好地把握住了。由于神经症的患者不顾真实的心理活动,常常会留心周围而产生拘泥的心理状态,由此就可见一斑。
水谷挨骂故事
现在,森田疗法的自助组织生活发现会,提出了把森田疗法的集体学习活动推广到全日本,这是在水谷启二指导的诊所中诞生的。他虽不是医生,但在森田的指导下治愈了他自己的强迫性神经症以后,就成了推广森田疗法的热心人,并且也开了家诊所。
虽然水谷曾为顽固的强迫性神经症而苦恼,但是,由于完全欲倾向很强,连一丁点的事都马虎不得,因此,每当森田的报告之后,就会提出一些使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某一次报告之后,照例提问题的仍是水谷。由于他怎么也不能理解所讲的内容,所以请求森田先生再一次作些说明。尽管森田举了别的例子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他怎么也不懂,因此还是再提问。当想要再一次提问的时候,森田先生就生气了。说道:“这就是你的完全欲。比方说即使还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已经竭尽全力地进行了说明,别人也在陪你耐心地听着,而你只考虑你自己。我对你的反复回答,让别人听了,即使开始他不懂,恐怕他也要听懂了。”
这当然不是适用于一切场合的思考方法。也有不少人因不肯说自己不懂,最后反倒吃亏了。在这里不是指说不说,而是要使大家看一下自己的主张。这种思维方式,是属于日本人的,对于欧美人来说是不大能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实际上是非常需要的。
病榻上的森田正马
森田先生身体不太好,躺在病榻上的次数也不少。但是,在这种时候,也的的确确地充分发挥了森田先生的生活方式。
发热与读书 要是生病的话,就利用这一机会读些书。至于读些什么书,可以依照当时的病情而定。也就是在发热不太历害的时候,读些专业书。中度发热的话,读一些更轻松的书,可以视发热的情况而选择读什么书。
笔者也借鉴森田先生这一经验,不管走到哪里常带着3种书。精力充沛时看专业书,下班回到家疲劳时看些一般书,在地铁等候时看一些费时不长的小册子或杂志。
慰问品 ?要是森田先生生病的话,好些人带着慰问品来探望。由于是去慰问,所以应选择患者喜欢的东西为好。但是,不必要的东西若是很多的话,也是麻烦的事。因此,听说森田先生在家门入口处挂上“喜欢的礼品是某某,讨厌的礼品是某某”等字条。
在《森田正马评传》(野村章恒著白杨社)中,刊载着的照片可以见到礼品布告如下:
(1)不可以的东西是:点心、水果,特别是甜瓜、购物券。
(2)一般性的东西是:蛋、鲣鱼、茶、罐头、钱、苹果。
(3)喜欢的东西是:一朵花、盆景、巧克力(罐装)、三明治、女用绸缎。
那些提着蛋糕业看望的客人,则慌张地把东西拿到护士们那里去。所以当时大家总有点心吃,这是已故的古闲义之教授所讲的故事。
探望客人的位子 ?慰问的人到病榻边探望时,由于所坐的位子,也曾被森田先生训斥过。要是想要坐在枕边的话,由于坐在那里与患者说话时,患者不得不转头,所以反而容易疲劳。只有选择让躺着的患者也能看到的地方,就是在脚边。
这些逸话可以看作是森田先生合理主义的体现,体现了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以省略无用功的精神。还有也体现了把生活中的事件,照原样活用而对治疗起作用的心情。
怎样死去呢?
森田先生的临终是在妻子与母亲相继逝去后的昭和13年(1938年)4月12日。他对在病榻前侍他的弟子们说:“死是可怕的。所以我在恐惧和痛苦当中死去。不可能做到高僧那样的死。但希望起码能死得自然和轻松些。”
可以认为他一直到死亡之前,还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并如实地告诉了周围人。
有关森田正马的逸话,还很多。说不定还有更有意义的逸话。在这里,仅列举了笔者从前辈那里听到的逸话当中留有印象的逸话。从这些逸话当中,也多少能领会到森田疗法的底蕴和能够抓得住的某些要点。
四、住院治疗的现状
真正的森田疗法,如果没有绝对卧床治疗就不去考虑。因此,也有人主张要是未经过住院治疗,就不称之为森田疗法。
但是,要是只考虑能好转就可以列入的话,则有在门诊作过数次治疗而治愈的患者,也有因经常参加生活发现会的集体活动而克服了问题的人。当然,也有必须接受住院治疗的人,而这些人是因为病症而不可能过正常生活的人、因害怕焦虑发作而不能外出的人、因强迫行为寸步难行的人。还有,想在就业之前治疗好社交恐惧症的人,由于时间上受限制,就只好考虑入院治疗。
此外,对于单用日记指导仍不能领会基本道理的人,像享受暑假的学生来说,由于可以搞个专题讨论会,就劝他们来住院。因为在暑假期间学生可以集中起来,这样营造出面向学生的氛围,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医院
自从森田正马把患者领到自己家中,在家庭式的氛围当中,通过日常生活来进行指导以来,专门从事森田疗法的专科医院无论是高良兴生院也好,铃木诊疗所也好,把医院的氛围营造成寝室风格的为多。连新近成立的慈惠医科大学附属第三院的森田疗法病房,也与其他病房隔着一段距离,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不言而喻,虽然不能让他们与患其他精神病的人一起住院,但是只要他们是轻症的,能适合于一部分森田疗法的患者也就加入进来了。
第一期:绝对卧床
一入院就进入单人病房,开始接受所谓的绝对卧床治疗。
这是一种隔离安静的疗法,终日只躺着,除了大、小便和用餐以外,不许起来。不用说看电视,就连听收音机或同别人交谈和读书都不允许。
虽然能与偶尔来查房的医生稍许说上几句话,但医生也是除了必要的以外,不讲其他内容。医生所要指示的事,也只让患者充分回想迄今为止的烦恼事情。
在第一天,由于有好不容易才住院的心情,还因有能够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的安心感,所以比较稳定。若从第一天开始,就因焦虑而想要回家,这样的人是不适合进行森田疗法的,还是尝试一下其他方法为好。
从第二天直到第四天,可以说彻底品尝了自己的苦恼,也是痛苦感增强的时期。让患者能想多少就想多少,有多少苦恼就苦恼多少,再怎么想也没什么办法的。别一方面,让他体验即使痛苦也是能忍受的。这就是“烦闷即解脱”,当痛苦达到极限时就会突然消失而变得轻松的体验,也是在这样的时期里容易产生的。
从第四天直到后半段是,即使有苦恼或痛苦,也能把它置于脑后,而对卧床治感到极其无聊。到那时,隐蔽在烦恼阴影里的“生的欲望”、想要健康地活动的愿望,都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话,再也不能忍受整天无所事事地一直躺在床上,认为只要能做什么都可以,这样一来,就想起来活动了。
这就是一旦想要活动就能从内心激荡出自己的力量,才是“生的欲望”。
即发现了过去一直都没有意识到“生的欲望”的存在,就可以结束卧床治疗了。
第二期:轻作业期
结束卧床治疗并走到久违了的屋外,一切都感到新鲜而美丽。因此就要充分体味这种感觉,例如稍许走动、进行观察、整理身边一些琐事等,适当地进行这样程度的活动。在好不容易从卧床治疗中解放出来的时候,要是就此开始普通作业治疗,可能会因过分而导致失败。因此,就要像经常感到不足一样,作业仅限制在轻度范围之内。包括从整理身边琐事开始到扫除、做生活中所必需的事情、修理坏了的东西和拔草等事。
如前所述,森田疗法作业的特点是作业内容必须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还有一个特征是,这些都是自发性的劳动。能自觉认识到这些所给予的作业,无论如何也要做。
在这里,要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作业,并自发地投入到作业去。要是不用吩咐就去做作业的话,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玻璃脏了就擦玻璃,东西放置零乱了就主动去整理。相反,也有只站在树下等着树叶落下来的人,这样的人就立即会挨训。像这样的作业,在把注意力转向外面的同时,对于与疾病本身有关的不安或担心则用“不问疗法”去看待它,从而把内向性心理状态转变到外向性。
从这一时期开始,要求写日记了。在日记中,以做过的事作为中心内容来写。每天早上要交给医生看,医生要用红笔写上有关的注意点。
由于日记可以作为有形的东西而保存下来,所以在痊愈出院后,若再度发生不安时,就可以拿出来看一下,作为自己心灵的依托。
第三期:重作业期
如果说轻作业期的作业是为了能引出患者的自发性的话,这一时期的作业就是要引出创意性思考、培养忍耐力,让患者能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喜悦。如制造有用的东西、进行体力劳力等。如用篱笆把院子围起来,或制造长凳等,这些则需要协同完成的作业,可使人品尝到不管什么反正能制造出有用东西的喜悦。
在兴生院中,曾流行过作为住院时的纪念活动,就是把高良先生所写的“事实唯真”、“日日是好日”这些文字雕刻在木板或铜板上。
除了日记以外,也允许看书。但是,要求把重点放在有关传记、科学书、历史书等基于事实的书,而且不许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而是在作业的闲暇时间里作为调节情绪来读。
当然,也禁止游戏。但是,像乒乓球或小型高尔夫等的运动则同看书一样,是作为调节情绪来玩的。而且,要防止把目标只放在喜欢的运动上去。因为这样一来,仅仅是作为转变工作内容而进行的了。
第四期:回到现实生活
最后则是回归到普通生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可允许患者外出,开始作有关出院前的准备,也将要结束原来带有兴趣和关心的、以作业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外出则应根据需要才被允许的。但是,如只是为了试试能否出院,或者为了锻炼一下,有可能会再次引发症状的活跃,所以在这方面是不允许的。
这样的住院生活,原则上要进行40天。多数人实际上大约需要2个月。在加拿大进行类似于森田疗法日间康复的诺甫洛夫博士,在开展“综合精神疗法“中,也以40天为一下单位。卡普兰提倡的”危机理论”中,讲到过对患有烦恼的人能否克服这个症状,也需要40天。在这一点上,竟奇妙地取得了一致。因此,我们推测人们转变态度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40天。
五、门诊治疗
日记指导
对于还没达到住院程度的人,没有住院机会的人,或是不知怎么办而迷茫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以接受门诊治疗。
现在,能进行森田疗法的医生还比较有限,不能说只要是精神科的医生就可以。要是到东京慈惠医科大学的精神科,或后面提到的生活发现会的总部去询问的话,就会把在当地开展森田疗法的治疗者介绍给大家。
门诊森田疗法与住院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卧床治疗。因此,要从一开始就以日记指导为中心,纠正出现在每天生活中的错误的生活态度。
此外,还有必要学习森田疗法,也有必要借助于生活发现会。
在日本学习了森田疗法的雷诺兹先生,回到美国后在实践中独自进行了日记指导方法。那就是,在森田疗法中所教的要分开情绪和行动这一点,在日记当中要表现出来的方法。在通常的日记指导中,在笔记本的1/3处画上一条线,让患者在2/3处写一天的主要活动。在空余的1/3处,治疗者用红笔写上注意点。而雷诺兹先生,则把笔记本分成三等分,要求患者在最初一栏写做过的事、行动或事实;下一栏,写患者想过的事或心情;而在最后一栏,治疗者用红笔注上注意点。
采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可以随着患者掌握森田疗法生活态度的深入程度,日记形式也在变化。恶化时有关行动的记录少,只见情绪的记录,但随着情况的好转就会倒过来。比如最初的日记风格以下面的情况居多。

(注:书上是三栏竖着书写,可以直关的看)
情绪栏:

虽然乘车之前也感到了不安,但是一乘车就立即冒虚汗,感觉要跌倒一样,口中反复念叨“恐怖突入、恐怖突入”,作垂死的挣扎。话虽如此,很遗憾的是为什么这么痛苦,只能说是人格缺陷吧。对生活感到厌倦了。
行动栏:
下午乘电车到新宿去买书。本打算顺便到住在书店附近的叔叔家去坐坐,住在乡下的父亲老早就嘱咐过我,抽空去拜访一下他那30年未谋面的弟弟,并代他问个好,但是由于心情不好而作罢了。一买好书就直接回来了。
治疗者栏:
心情的好坏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应该本着“目的为中心”的原则做自己该做的事。要不然,只因自己心情不好而什么都不去做地打发一天的话,即便到了晚上心情也好不了,或许还会更糟。
要是这一切好转的话,日记形式也会倒过来的。
情绪栏:
虽然感到不安,但还是忍着乘了车。虽然刚开始时,还能感受到以前那种一乘车就直冒虚汗、浑身不对劲并要晕倒的感觉,但还是按照医生的嘱咐坚持坐到了目的地才下车。可是下车的时候,我却已把刚才的感受忘得一干二净了。
行动栏:
今天到新宿去买书。是为了买很久没有读的托尔斯泰的书。车窗外已是春意盎然,映入眼帘的是,家家院里盛开新夷花。车上女性的打扮也像春天一样美丽。到新宿时已经3点多了,街上人满为患。在纪伊国书店买了本《战争与和平》。
治疗者栏:
这种态度即可。在现实生活中,你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朝向外面的世界,并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因为患有神经症的人如同身处隧道里只注意从隧道口射进来的一丝光线的人一样,视野变得很窄,所以应该要有意思地改变这一切。
在作者指导的方法中,为了把注意力转向外面,要求患者在一天里,不管什么只要发觉一件新鲜事或新感觉就记下来。而且,这样一来,对所描写的事物就产生了反应,认识到了什么,对什么关心,总之要扩大其眼界。如对花卉或动物感兴趣,或喜欢食物,或是梨或草莓,或者是奶油面包,更甚者还会对神社的牌坊,鸽子或佛像的微笑感兴趣。
随着症状的好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因此也能察觉到日记内容变得有意思了。最初充满的不安和自卑感,也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能看得到了。要是到了这一步,就可以放心了。
这样一来,即使还有某些不安残留下来,也可以告诉我们已到了自己一人可以走下去的时期了。这样,就可以介绍他去参加生活发现会。随后与伙伴一起,去帮助其他苦恼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发现会
这是因神经症而苦恼的人们组成的团体。是由一群自学森田疗法来克服了疾病的人们,通过集会,集体学习活动来达到自助自立的而组成的。
迄今为止,有过像高良兴生院的“榉树会”或野村医院的“杜会”都是一样的,由出院患者聚在一起,通过类似于同学会的活动,相互支持,或指导后辈的形式。在水谷启二的诊疗所里,也有像这样聚集的,开展着发行机关报等活跃的活动。
到了1970年,随着水谷先生的去世,生活发现会陷入了以后出现的经营危机。但从这一次的危机中,诞生的则是以长谷川先生为中心的生活发现会。
现在,除了在全国有百所以上地区举办过每月一次的集体讨论会以外,在总部,时常举办以合宿形式的研修会或是中心干事们的研修会,并开展了有关的咨询活动、出版发行机关报等出色的活动。
这种集体活动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这样的发展,虽然可以说是依靠了领导者长谷川先生的能力和相互帮忙的人们,并采取了近乎神经质一样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热情。但是,也是由于利益于森田正马,使森田疗法不让学者们所垄断,而是要让一般人也能够理解。有关这一宗旨,在以专家和一般读者为对象的《神经症》杂志的发刊词中,也作了记载。
若要知道生活发现会为什么能在短期内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也应要考虑到以下的情况。
森田疗法所指导的生活方式,就不是基于怎么难的理论上,而是用谁都知道的内容去表明的。另一方面因患有神经症的人们,为了治好病而投入了不惜任何努力的热忱(虽然由于这一热忱在实际生活中,也会有不好的一面而滋生出苦恼)。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生活发现会就把森田疗法的团体学习活动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内。因此,未经住院或者门诊治疗,只通过出席生活发现会这一集谈会的形式来解决苦恼并得救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
这种集谈会的原则是每月一次,在休息的星期天召开。虽然与此相似的有自助自立的酒精依赖者的“断酒会”团体,但它是每星期召开一次。相对于酒精依赖者而言,如果没有每周一次的集会它就会垮下来这一弱点,神经症的人则具有每月一次集会并能得以支持的能力。
所谓集谈会,是由在本部接受过进修的干事来主持的。这些人自己会是神经质,有着因对人恐惧或不安神经症而苦恼过的经验,并用森田疗法克服了的人们。就是这些人作为负责人,积极推进了会议的进程。会议的焦点是所谓的体验交流,各人介绍自己的痛苦和如何实践森田疗法的体会。对于正处在痛苦体验之中且非常痛苦的人,则由前辈或干事出面,通过讲自己的体验来进行忠告。
此外,还有达到了某一治疗阶段的人,在总结自己体验的时候,就往往会去聆听有关森田疗法的基本概念,如“感情的法则”、“顺其自然”等内容,或者有时分成小组,仔细而慢慢地进行着讨论。
关于生活发现会所具有的作用,将在第七章作详细讨论。
六、忘不了的人们
通过开展上述的森田疗法,我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特别值得回忆的是在我来到枥木县的精神卫生中心之后,注意到需要作森田疗法的人很多,就组织起枥木县的集谈会,参加的人有曾经为集谈会的自立出过力的人、在《生活的发现》杂志上刊登过良好体验谈话的人、在会员之间结了婚的人等等。
除了最初介绍的玛利小姐以外,还有两位社交恐惧的女性。她们是成为最初的枥木县集谈会骨干的育子小姐和良子小姐。育子小姐一进入集谈会,就担心自己那严峻而生硬的表情可能会招来大家的注视,因而感到没法出席这种集会。但是从周围的人那里听到“只因恐怖突入”引起的,所以在参加集会时,她就像念佛一样念叨“恐怖突入、恐怖突入”,也就自然克服了这一障碍。
良子小姐是被一种自己长得很丑、自己在场会使周围人扫兴这一观念束缚住的有丑貌恐惧的女性,可实际上与很多丑貌恐惧的人一样,却是一位可爱的人。虽然改变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比起另外2位来则变得越来越开朗,而且是在这3位女性中第一个结婚的人。
如今,这3人都已结婚,有的还忙于养育子女,偶尔也到那里再去咨询一下。
最早在中心的门诊看到汤尺良雄时,他还是中学生。他因得了顽固的强迫性神经症,在翻字典时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每一个字上,因此没法正常学习。出家门时,也必须一一确认,结果就要花费几倍于别人的时间。虽然在后面也会提到,森田疗法对高中生来说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应该是到了大学以后才适用。但是,汤尺非常热心,一心一意地实施看日记治疗。
他上了大学后,当然不能来参加枥木县的集谈会了。但是,他出席了东京的某一集谈人并活跃于青年活动小组,还在那里跟相识的一位漂亮女士结了婚。当然,整个经过并不顺利,因此在他下决心要结婚时,确认恐惧却变得很厉害,也曾经像那位在数页纸上写下要不要结婚而烦恼不已的《高康大的故事》的主人公一样表现过。但是,与那位女士结婚后,现在却过着幸福的生活。
若是得了洗手强迫症的话,治疗起来很困难。尽管那样,还是有点像受相当的痛苦后最终克服了障碍的古川先生;还有曾经因不能乘车没法工作,但是用“恐怖突入”克服了障碍并一手承担起对由于患焦虑神经症而苦恼的人进行教育,并成了他们的榜样的山本先生;除了自己有社交恐惧和确认恐惧之外,还有以荒废学业的中学生为对象,开展工作以后使自己的人格也得到完善的村田先生。这一连串的回忆是没有尽头的,所以就此打住。但是,最后还要提一下,现在已是枥木县集谈会骨干的兼职理事,身为高中教师,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晨集谈会的运营上,都作为森田疗法的优秀实践者在继续活动。
像这样通过生活发现会的活动,在自己得救后,却愿为更多烦恼的人尽自己一份力量,并实践着以事实为本位而开展生活方式的人们,至今一直在发展着生活发现会,并把活动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在与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笔者也得到了支持,重新认识了森田疗法的意义。
第三章 苦恼与症状
若要进行森田疗法或以森田疗法开展咨询是针对什么样的人、什么表烦恼、什么样主诉的呢?应该说,森田疗法本身是以患有森田神经症的人为对象的。但既然把它引入到咨询中来,就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了。现在先让我们看一下,作为治疗对象的人。
一、何谓症状
首先,从症状和主诉来看。从诊断上说,森田神经症的诊断是与症状的表现形式、成因、造成这一病症的性格有紧密联系的,但是最初接触那些有烦恼的人,却是因为他们烦恼的原因和主诉。
在此,看一下有关构成主诉的症状,其中特别要对精神症状说明一下。
症状是反映危机的信号
我们在日子过得顺心的时候,不会诉说症状。平静的时候,幸福的时候,就此满足。但是,所谓的平静,如同“战争与战争之间的片刻宁静”(季洛杜作《特洛伊战争是不会发生的吧》),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何时会发生什么样事情的。犹如被石头绊一跤、碰壁、卷入他人的纠纷等。对于这些事件的处理,人们总是凭着以往受过的都育和经验、智慧来解决和摆脱。但是,其中也有被石头绊倒后,掉进阴沟里爬不起来的情况。也有用以往的解决方法,怎么也不管用的时候。当然,这些事会留下某种影响,使人变得焦虑不安和觉得日子黯淡无光。这时,有些人会发现自己以往从未注意到的力量,并用这一力量来解决一切问题。比如,本来只知道贪玩的男孩,因为父亲的死而脱胎换骨地努力工作了,就是很好的例子。像这样每当碰壁 却能使出新的力量脚踏实地变得坚强和成熟起来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与此相反,无法引出健康的力量,而想用不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问题就会出来了。结果是这样的人会变得比以前软弱,并陷入到不健康的状态中。因此需要咨询的就是这部分人,而咨询所要做的,就是防止他们陷入到这种不健康的状态中去。
人在生活中,会不断地遇到障碍。这不仅不必防备,更应把它看成是必然的。而且克服障碍的力量能促进成长,因此父母过分娇生惯养孩子,在扫清了挡在孩子面前障碍的同时,也就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一旦父母没能力去掉障碍时,孩子就会绊倒。虽然2岁孩子能简单地消除所面对的障碍,但对于中学生遇到的障碍来说,父母就力不从心了。结果是孩子突然会像碰到巨大的墙壁那样,受到巨大的打击。
因此,遇到的障碍、被石头绊脚、遭父母毒打、与朋友打架、失恋、受伤、考试落榜都不是问题。在青春期的自立阶段,时常碰壁也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在碰壁后想度过障碍的人及有此能力的人来说,需要的是由谁来照顾。进一步说,其中被绊倒后不想爬起来时、迷路后又临近黄昏时、木筏快要漂到瀑布时,就是更需要咨询的时候。
其中有老早就说自己不行而寻求帮助的人,也有怎么都不肯寻求帮助的人。但是,忠告者都要回答这些呼唤,或者回答哀求的声音。
我们所说的症状,就是标记着碰壁的人们为了摆脱障碍而向错误的道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去寻求帮助的呼声。
二、寻求帮助的“信号”
(躯体症状)
在碰壁后若不能用以往的经验去解决时,只要能认识到这次跟以往不同或情况不妙,继之去找朋友也好,找家人也好,只要能向他们寻求帮助和咨询,那么就可以认为已经朝解决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要是家人和朋友不能给予适当的帮助,取而代之就可以去找专家或专业咨询人员寻求帮助,那也并非是件难事。因为为了这一目的而存在的代理行业,最近服务很周到。犹如喉咙干得冒烟时,除非身处沙漠之中,否则总会想方设法找到水喝的。
问题就出在碰壁后虽然无法承受,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不想去寻求帮助。这种人就以症状或问题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形式发出了求救信号。可以说森田神经症就是其中之一。
以躯体症状可以考虑为头痛、腹痛、发热、倦怠感、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手颤、手足麻痹、抽搐等所有一切的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当然是反映了身体处于危险境地的求救信号。牙齿痛告诉我们有蛀牙,发热说明有被感染,黄疸告诉我们肝脏有问题。
但是,在这些疼痛和障碍中,也有与身体障碍没有关系的症状。如主诉有步行障碍,不能行走的少女就不能对她简单地推断作出肢骨、关节,以及支配它们的神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有时若施以催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能够走路。这是在癔症中所见到的症状。
有人主诉胃胀和郁闷,经X线和胃液检查却找不出异常。但对于患者本身来说,这种胃部不适感和胃胀感,却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像这样找不出客观原因,但对患者来说非常痛苦,并成为烦恼原因的状态就叫做胃肠神经症。
对这两种症状,哪一种都标志着患者的精神生活进展得不顺利。而且,由于碰壁后无法解决,采取了不健康的解决方法,所以认为是进入了需要作咨询的程度。
前者,即癔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往往表现为无法行走、发不出声音、痛得要晕倒等,会令周围人吓一跳,并使人以不知怎么办才好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会令周围人大惊小怪,有时也让人觉得总是在演戏,是故意的,而受人忽视或瞧不起,但本人却会哭喊着诉说种种痛苦。对于这种症状,森田式的咨询则不太合适。为了发现本人没有注意到的苦恼和扎在心上的鱼刺,有必要进行有毅力和耐心的心理安慰工作。弗洛伊德提出来的精神分析法,是以这种人为对象的。治疗的原理就是教会患者老老实实地表现自己,即使不用夸张的躯体症状,也能用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痛苦。
与此相对,还有一个类型,与胃肠神经症就有些差别。特别注意头部沉重感的人、叹气鼻塞的人、由于双手颤抖不能写字的人、一直觉得心脏“扑通扑通”跳的人以及房事不顺利的人等,这些主诉则不胜枚举。依据这些主诉,可以派生出头重恐惧、书写痉挛、心脏神经症、性交神经衰弱症等。各种各样的称呼都有,但是其特征都是拘泥于实际上微不足道的躯体症状,如头重、胃不适、手颤等感觉,并把它看成比实际更严重而处于苦恼的状态。当注重某一症状时,就能造成过敏状态,并会继续强化这种感觉。比如说胃不适和头重感,实际上不管是谁,只要一集中注意力并想到此事,都能感觉到。但是一旦留意后就会拘泥于此,而且不能去掉。像心脏神经症、书写痉挛、性交神经衰弱症等,是由于在某种状况下偶尔发生的心脏“扑通扑通”跳的感觉、写字时手颤抖的体验、性交时失败过的体验等固定下来形成的。如果把这些暂且看成是偶尔会有的现象,那么过段时间就会忘记,并会把情绪转到其他事情上去。若是觉的“不得了”的话,注意就会固定到这一方面了。
在这里就可以明白,由于想方设法要消除不快感和不愉快的症状,而使症状越来越恶化并予以固定下来的机制在起作用,继而诉说着由这样的躯体症状所带来苦恼的人,这就是森田式的咨询对象。
对于表现出躯体症状,并为此而苦恼和希望要帮助的人来说,虽然在目前的诊断证据中,还没有实际上的异常,但从另一方面考虑,也有向实际的躯体异常方向发展的可能,这就叫做心身症。
这就是指忍受焦虑或苦恼的应激,可以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结果引起身体变化,并表现出高血压、胃溃疡、心肌梗死、斑秃等情况。随着一直忍受心中的苦闷时,身体就要代替强忍着的内心去寻求帮助。这时高血压或胃溃疡就会打招呼:“喂,你要是不改变生活方式,就不行啊”。因此去作咨询的目的也在于,当他本人察觉这一情况后,可以帮助他停止不必要的克制态度,设法去探索其他的生活方式。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需要做的事,不是过分克制或想一个人努力控制,而是要承认这种痛苦,并把它说出来,向别人求助。
这种场合,就要求内科医生能了解躯体症状所要传达的意思。若只服抗溃疡药而不顾溃疡发生的原因,那么就会反复发病的。而且,这种场合的咨询也不用森田式的为好。对于这些人来说,需要的不是去忍耐,而是要依靠别人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其次,疾病本身也可以成为应激源的。像在前面提到的一样,当忍受不安或忙得焦头烂额时,可通过自主神经起中介作用诱发心脏病或胃溃疡。患病本身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样也是一种致病机制,并可使疾病更加恶化。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合于作森田式的治疗。
老年性疾病和成人病是一个慢性经过的、伴随着疾病而生活着的,如今其典型代表就是癌症。今后,说不定艾滋病比癌症更重要。
有关癌症有多种学说。但我们知道,在比较多的人身上存在着叫做癌前状态的东西。这一状态向癌症的方向进展时,除与吸烟,或某种刺激外,与精神上的苦恼或过劳也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发病时心身症的机制也起着作用。但是,问题就出在知道患癌症后的焦虑上。“癌”的这一称呼,其所具有的恶劣可怕印象就会给人带来焦虑或恐惧,并迅速夺去患者对癌症的抵抗力,瞬间把患者逼到死亡的地步。知道这一点的医生主张不应把患有癌症的情况直截了当地告知给患者。
但是,再看一下因克服癌症而奇迹般痊愈的患者的日记,觉得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有时也提到,当知道生癌后,若把它看成命运来正面接受,并把有限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即向癌症挑战的话题。虽然这样产东能阻止癌症的进展,但确实可以延长生命。若与癌症斗争中只是一味地固执己见,即使同一患者,怎么样也不会使症状有所好转。
以前创造奇迹的人,他往往是信奉自身以外的力量,并把自己托付给神或佛后,不勉强自己去怎样生活。其心情是,达观地认为癌症确实是恐怖的,但也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能左右的,于是就采取不去管癌症,只是采取着手做今天所要做事情的态度,这与森田式的生活方式有着某些共同之处。但是,光掌握这种生活方式,单单有森田式的思考方式还是不够的。需要有超越自我的力量,并信赖伟大的支持,寻求宗教的帮助。
面对疾病而生活着,会感到痛苦和觉得困难。除了癌症以外,还有慢性病、疑难病也是处于同样的情况。要是能够不抗拒焦虑,不作斗争顺其自然地接受,负担多少会变轻。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并非易事。在这一领域中,需要引入森田疗法的咨询发挥作用,而这一天的到来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实上,虽然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有人考虑过使用森田疗法,但这只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而已。
三、寻求帮助的“信号”
(精神症状)
到现在为止,当遇到不安,苦恼或障碍而不能得到解决的时候,况且又不能用语言表达痛苦,往往会代替语言表现出来的有关躯体症状的求救信号。现在就来讲讲有关心理症状或是精神症状吧。
要是问大家什么是精神症状,大家未必很清楚。通常把精神病患者或神经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费解的行动或思考方式叫做精神症状,但是并非如此的行动或思考方式,也一样会存在问题,有时也不能称之为健康。例如,殴打怀疑别人说自己坏话的具有被害妄想的人,跟由于单纯地生气、拿别人出气而去殴打别人相比较,虽然同样都是动手打人,但是殴打的内容却不同。从机制上讲,把精神病患者或神经症患者所表现出的特别行动类型,叫做精神症状,但是对于没有学过精神医学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懂。如果要区分一直在家闲着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懒惰,是他的一贯的表现还是精神症状,那么连专家也会感到棘手。
在前面讲到的躯体症状中,例如癔症,可以表现出运动方面的障碍,或是介意胃肠变化、关心躯体疲劳感或头重感的疑病性神经症,应该说都是精神症状。但是由于人们普通的习惯把它作为躯体症状来解释,所以就并到躯体症状里讲述。
因此,就不按精神教科书上所写的一样,分什么精神症状、幻觉、妄想、神经症等,而是把疾病以外的东西和不认为是健康或合适的行为模式全部概括起来,根据其心理机制和精神症状特点一起处理。
按下面的方法,作行为模式的分类。
(1)给周围人制造麻烦。
(2)由于不理解,造成不安或觉得不可思议的行动。
(3)虽没有增加予盾,但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4)初看虽然在社会生活中找不出问题,但也不能说是健康的人。
给周围人造成麻烦的人等于反社会的行为
这是想把自己的不安或欲求不满通过攻击他人的方式来解除,或者通过这一举动来寻求某种帮助。
比如,欺凌、任意发脾气的上司或老师,暴力、偷窃、抢劫、恐吓、欺诈、伤人、杀人等。虽然没有监督任意发怒上司的这种法律,但作为犯罪行为,多数是要惩罚的。
因此,一般是对违法或犯罪作处理。但法律是否惩治这些行为,是另外一件事。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说,这确实是错误的解决方法,也表示了一种求救信号,尤其是出现了精神病的症状时。
这些行为要是频发,就会令周围人难办,也迫切需要找到对付方案。这样,给人添麻烦的人就达到了被人关心的第一目的。打个比方,即使是遭别人讨厌,也总比被人无视为好。但是,往往是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取而代之的却是受惩罚或被疏远。当欲求不满越来越大时,反社会行为也就升级了。
要分析这种问题行为,首先要分析问题行为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生的,这是判断问题的一个材料。当不分时间和对象而出现这种问题行为,就要考虑到存在着相应的强烈的焦虑情绪,也就是说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这是需要紧急干预的人。
要设法使对方消除焦虑使他安心。但是,当这一切不可能办到的时候,就要采取果断措施。
但是,大部分的反社会行动,其对象是局限的,如以家庭为对象的人,以弱者为对象的人、以权利为对象的人等。这是改变了依赖形式,或者利用弱者来解除自己的欲求不满,或者对父亲抱有敌意的一种变相表现。
如不能调整他的人际关系,或者给予歪曲帮助的话,那么需要纠正他们的咨询或家庭疗法。
在精神病的场合下,经常发生针对父母的暴力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家庭内暴力。他们的暴力大部分局限于针对父母,这是由于不依靠父母就什么也做不了的撒娇表现。另一方面,来自双亲的过度干涉也妨碍他本人的生活习惯才引发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全家都要改变,不只局限于针对患者本人的咨询,面且需要开展家庭治疗。
针对以弱者为对象进行暴力的人,是在还没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和苦恼的情况下,转换攻击对象,使自己得到代偿和满足(如在家遭父亲或哥哥严厉训斥的孩子,往往在学校里会拿比自己更软弱的孩子来出气),这是基于更深渊的焦虑,以及对不重视自己或不关心自己的人的焦虑而引发的。针对比自己强的人,老师或使用暴力的人,多数是转换了反抗父亲的形式,还不如说是朝着健康自立迈开了第一步。
因此,以后讲到这些人的自我强度不同,咨询的方法也不同,基本还是通过咨询了解如何调整自己的表现,接下来的就是需要寻求森田疗法。
把暴力指向特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是很亲近的人,或者是照顾他的人时,多数可以认为,患者把这个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看待了,可以认为是变相地表现出撒娇和依赖的形式。患者觉得就是因为这个人会宽恕他,即使他过分也不会嫌弃他。并还想要试一下,是不是真为自己着想,想帮助他从依赖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如遭到意想不到的人攻击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会以精神病的症状如被害、关系妄想为背景所引起的。
从状态上看,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喝酒后常常会使用暴力。反过来,不借酒力就没法表达自己的状况。为劝其戒酒,可以让他参加断酒会或嗜酒者互诫协会。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做到不借酒力也能表达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在他的家庭内部存在着紧张状态和交流的误区,因此需要进行家庭疗法。
对于酒精神依赖本身,森田式心理咨询有效。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后面讲到。
同理,有机溶剂依赖或能解除抑制的药物、毒品等均可引起暴力。但是,像兴奋剂等物质能造成幻觉,其发生的暴力是基于幻觉和妄想、被害、关系妄想而引起的。
团体暴力或不良行为
有关团体反社会的行为,考虑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重视友情,以寻求能安心地接受自己的伙伴为目的。在结交这种团体时,有一种情况就是采取反社会行动。还有一种,就是借助团体的力量来表现自己,或者谋求自我实现,而要表现的内容,就属于反社会行动。虽然这两者互相重叠,但在青春期的前半段,重点是放在伙伴关系上;到了后半期,自我表现才变得重要。
前者,是以盗窃集团、施虐小团体等形式存在。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会得到重要人物(大人物们)的关心,备受冷落。与指向家人的暴力做比较,在家里采取暴力,其他人会理都不理。或者相反,因家庭内过于严厉,可能没有反抗。在同伙团体这一点上,虽然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健康,但要是组织本身也受到来自社会压力,其虐待的组成将会得到强化。既要得到同伙团体的保证,也要发动团伙全体成员起作用。
属于后者的团伙,有以暴走族为代表的不良组织,这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法。若有很强的自我,可以认为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向上的台阶。但对于既不依靠团体,也不会自作主张的人,或处于团体最底层的人来说,就需要得到某些帮助。
参加这种组织,对于有很强自我的人来说,是表示长大成人或是具有自立的一个台阶。但若是自己家里人,或自己非常关心的人,在这种组织中混混,那真是件让人心痛的事。作为他身边的人,为了便于能妥善地开展辅导,希望来这里学习一些咨询方法。
自伤行为
有时,也会碰到不是攻击或加害别人,相反的是自己伤害自己。自杀则是其中的最激烈的例子。此外,还有割手腕、咬手或用头撞墙等的自伤行为。
自杀是因在深深的绝望、失去希望或有强烈孤独感的驱使下,想以死来获得解脱的一种行为,是将很强的攻击性朝向自己才出现的。
想死的绝望感,会在极度恐惧的状况或失去自己所依靠人的时候出现,因此对某一件事的依赖性越强越危险。举个例子,以跑步而自信并视跑步为生的运动员,当失去双脚又无法依靠他他人的时候;还有视工作为唯一生存寄托的人,当失去工作的时候;还有某个老人,当用药物消除了他多年来经常跟自己闲谈的幻听后,却反而自杀了。在突然去掉病态的东西或一直依赖东西的情况下倒反而是很危险的。
有时,自己的求救被他人拒绝时,也会想到死。苦恼的人,若使他受到冷淡,或对方毫无温情但有轻微的言行出现时,也会作出敏感的反应。因此,有的人从表面上看确实无法理解的事,但只要仔细深入了解,就会知道在确实失去了自己依赖的人时,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想法或错误的判断,原因是其本人深深地陷入苦恼后,由此使自己的视野变得狭窄,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疾病,当更加歪曲时,就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中的一个症状是具有很强的绝望感和坚信自己没有活着的价值,因而企图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念头,在病情好转时反而比病重的时候更易发生。一天当中则是在早晨醒来时最危险。
对于治疗抑郁症,首选当然是服药。但是在防止抑郁症复发时,需要进行森田式的咨询。实际上,只在苦恼的时候,才认识到要去作咨询的必要,而一旦好转后,马上就回到原来的环境中。
还有,就是不知原因的自杀企图,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其中之一的原因,是被自己幻听中的“不如死了好”的耳语而牵着鼻子走。此外,也可能是先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再产生行动。这种情况则也跟抑郁症一样,多见于病情好转的时候。在病情恶化的时候,尽管很痛苦而发生与现实的冲突,但可以逃避到精神病的世界中。当病情一旦好转,就会因做不到这一点而发生正面冲突,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这时就会去选择死亡。当患了精神病后,失去了自己所依赖的世界和所依靠的人,比如说,失去了可能会和他结婚的对象的,就会见到他发病。可以说只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他所发出的这一异常信号还是能让周围的人感觉到的。
年轻人的自杀行为,更有着想得到他人更多关心和帮助。当然,也应知道并不都是如此。原因是演了了寻死的一幕戏,有效地吸引了别人的目光。但另一方面,这一方法没能吸引到主要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却被别人当成是在演戏。或者没有死的念头,而受到别人漠视的话,也有可能就此逾越障碍而好转起来。
对于有这样表现的人,可以进行非森田式的咨询。或者对于一般有自杀意图者,需要花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开导。就像在“生命热线”中所进行的一样,用缔结感情的纽带来开展这一咨询。
发生自伤行为,即咬手、打击头部等行为都是婴儿、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缓)或有躯体障碍的人,当他们没法用别的形式表现愤怒的时候,所能见到的一种简单行为。他们对自己为什么生气都不知道,因此一定需要周围人来关心,并给予安全感。
还有少部分的行动,如拔头发、抓皮肤等,近似于某种不良习惯,其中也有后面讲到的,属于强迫行为的一种,对此则是森田疗法咨询的对象。
因奇妙而令人不安的举动
虽然不是去攻击或伤害别人,但是所发现的令人不安和感到莫名其妙的举动,实际上也影响了周围的人,若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给别人添麻烦。
举个典型例子,那就是醉酒人的行为。如果 醉得轻,只停留于情绪好转,仅比往常话多一些;但只要酒精继续抑制了大脑的作用,就会出现大声嚷嚷、爬墙钻洞等反常行动。这种酒精作用,很多人都体验过,但好在是一过性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醉酒次数明显增多,又出现了酒精依赖那样的状态,或者叫做病态醉酒或异常酩酊状态。只要少量饮酒也会出现显著异常行为的人,就有必要去接受医生的诊疗。
躁狂状态
这是指在躁狂症中能见到活动增多的状态,他们往往表现出话比平时明显增多、深夜还接二连三地打电话、大肆购物、任意与陌生人搭话、忽而又想去开创新事业等。虽然看起来情绪很好,但其中也带着攻击性和不肯放过别人一丁点过错而随意加以指责的情况,最终就是使人际关系恶化。
这种状态叫做躁狂状态。作为原因,考虑可能是他本人遇到某些心理予盾后不能解脱时发出的一种求助信号。
躁狂状态下的生活态度,往往会发生突然转变,所以早期能看到他们行为的人,可能会认为是性格造成的。由于实际上他们的状况变化、话多、喜欢随便地大肆购物与具有这样性格的人还是有区别的,他们往往在于情绪上有波动、发作和不发作时是有差别的。
抑郁状态抑郁症
失恋、失去重要的亲人、灰心丧气、不想做任何事情、悲痛欲哭是很自然的事,是谁也能理解的。可是,当程度剧烈得卧床不起、茶饭不思、只会终日以泪洗面,就会让人担心不已。还有,这种悲痛一般过一二个月就没事了,如果持续半年以上那就有问题了。还有一种,就是当有不明原因的悲痛时问题就来了,例如升为分公司社长、乔迁新居、要嫁女儿等的喜事时,不但不高兴,反而陷入抑郁状态的时候。
陷入这种状态,往往和失去自己依靠的人有关系。因此,要是存在依赖人,比如虽然是结婚,但当嫁出女儿时就会陷入痛苦的状态。不过,得抑郁症的人如同在前面讲到的那样,或许不太依赖人,而只是有依赖工作的倾向,所以也会导致成为发生抑郁状态的扳机,这就不是失去姑娘的事,而是失去了哺育孩子的工作或失去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家、离开了已经习惯并已是自己工作模式的事。
同时,如果没有食欲或不想睡觉、一早醒来连早上的愉快气氛都谈不上而一直处于痛苦状态,加上在傍晚到夜里又变得愉快、情绪稳定的人,就要考虑他患的是抑郁症,劝他应去接受一下专家的诊断。
抑郁症的治疗用药目前层出不穷,所以是肯定能治好的。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自杀和不让他放弃工作—有的会觉得自己不做事白拿钱是没道理的,故而就辞掉了工作。
抑郁状态,在抑郁症以外情况下也能见到。往往见于在一天的工作而筋疲力尽的晚上倒反觉得好过,或到了不工作的星期天,却抑郁加重受不了,或只要跟别人聊天,就觉得好过等。这样的抑郁状态,其原因在于环境和对人的关系上,所以可认为是包括森田式治疗在内的多种咨询对象。
处于陌生世界的感觉
例如赤身裸体地跑到外面,陷入有人要杀自己的恐惧状态,傻盯着某一点出神,即便是叫也不应,像这种进入到让人搞不懂的境界中去的情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至少是一时陷入到这种状态中去。
还有像听到有人讲话,恐惧的念头钻到脑子中,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觉得可怕和离奇,觉得到了世界末日等。一方面觉得听到的和感觉到的都属于很正常,但另一方面,好像又觉得身体被死死捆住似的不能动弹,从而能达到体验以上的感觉。
当然,不能说这种状态地直存在着。一般情况下,当恢复到健康状态后,又倒退到病态中去,或者往返于那个世界中。可以这样认为,当受到某些强烈的不安刺激是,就会使人进入到这种世界中去。而且,会慢慢地习惯于这种世界。比起充满不安的现实世界,这种好受一些的另一世界还很有诱惑性,有时要干脆搬到里面去,这种状态就叫做精神分裂的慢性化。因此有必要在病情处于走来走去的急性期,加紧进行治病。
由于这种状态,对因可怕的不安所导致的结果,就像神户大学的中井久夫先生所讲的一样,“给予安心”是第一位的。而且,这种“给予安心”,又恰好是咨询的第一步。只不过由于处于这种状态的人非常敏感,连针尖大的小事也能引起不安,所以找出绊脚石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母亲的一句无心话,或久未谋面的朋友一张明信片,也能改变患者的世界。所以,重要的是当处于不安的时候,除了跟帮助的人在一起外,别无他法。
若以这种安心作为治疗的基础,那么用药也非常有效。随着祛除幻觉的药、减轻不安的药、改善睡眠的药等好药相继问世,比起以前的情况,生这种病的境遇更好过些,而且也有可能治愈这种病。
但是不能忘记,药物和安心两者均需要,而且安心又是第一位的。原因是随着近年来好药的出现,有时单用药物也能使患者好转起来,这样就容易忘记和抛弃给予安心的重要性,无形中造成把患者逼入自杀的境地。
当陷入某种状况做出奇异行动时
比方说,一旦出了大门,反反复复地进门又出门;走路时,走三步退一步,像个某地的和尚一样走路;扔垃圾时,还是再三地查看垃圾袋里的东西。还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去洗手。
只带有这样的奇怪行动,除此这之外的生活,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障碍,称之为强迫症。虽说在癫痫患者,他们处在深深的苦恼状态中,并在想方设法求治的念头中饱受着煎熬。
用这种行动表现出来的强迫症状叫做强迫行为,其中最多见到的是不洁恐惧。为此,不洗手就放不下心,没有劲,而一洗又是10、20分钟,一直要到心里觉得已经过得去为止。若是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时,越发地放心不下。也有的人,不是洗手,而是担心东西没洗净,反复要洗好几遍。
第二多见到的是确认恐惧,担心是不是找错了钱,让大家等着,于是反复核算确认。还有,为确认垃圾袋中是否混杂着贵重的东西,在扔垃圾前总要看上好几次。怕忘记关煤气阀了,出门后又返回来(当然,很多人都有过一两次这样的经历,但不会反复好多次),还有,出门时怀疑是否忘带什么东西,每次都要反复查看,以至于连出门都变得越来越困难。
患者他本人也知道这种事不体面,想方设法地想控制发生这种事情。可是往往越是这么想,注意力却越会集中到这种事情上,结果反而更加担心这种事情。
得了重症强迫症后,也会出现担心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是否合理、规范,结果连转动身体都不可能了。
强迫行为有时很轻微时,可以作为森田治疗咨询的对象。但多数的场合下,需要采取包括住院在内的正规森田疗法即使住院了,也会遇到棘手的患者,包括强迫行为中的不洁恐怖。
也有因过度洗手,使得双手皮肤都完全变皴了的患者。因此对他们的治疗必须做好有困难的思想准备。但话又说回来,没听说过因过度洗手而洗死了人,或得重病的例子。
虽不能说已进入明显奇怪的程度,但也有人像小毛病似的,老是重复某一动作。例如反复清嗓子、眨眼睛、缩脖子等,越紧张越激烈。还有像蜡人一般,坐着一动不动,这在看书的孩子中常能见到,可能是为了减轻紧张情绪而产生的无意识动作。
痴呆*记忆障碍
作为一个人,能够连贯地行动着,是因为保存了过去的行动或亲身体验的回忆。因此,当失去记忆时,这种行动也就变得奇怪了。
其典型代表是老年性痴呆。自己忘记把东西放在哪里了;也会忘记是否吃过饭,还搞不清楚是自己忘记了;到处对别人说钱被偷了、家里不给饭吃了等。如果是外出的话,会忘记回家的路,但又因保存远事记忆而能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随着遗忘加重,年龄也会倒退到30岁或16岁。
这样的老年性痴呆,虽然以脑细胞的病变为主,但仍与焦虑有关系。若有焦虑,在同一类遗忘的基础上加上被害妄想,就更是纠缠不清。
有时,还能见着未到痴呆的年龄,但也会把自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这在多重人格中能见到。他变成了具有两个以上人格的人,从而会忘记另一个自我。当然,应考虑主要为精神上的原因,且这种状态非常罕见。
也可有一时忘记某一部分的记忆,常发生于喝酒之后。当脑外伤而失去记忆时,常会忘记受伤前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如不遵守约会的人、任意遗忘东西的孩子等,这些人发生问题的时候也很多。如果不具备基本控制的能力,不能把关心转向其他事物,而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发作厉这原时候也是需要来咨询的。
沉湎于某事、逃避、躲在家里
还有,下面列举的如把注意力逃离于现实生活、沉湎于某事并进入里面而产生依赖、躲在家中或者躲进往昔的世界中去等。
这些情况虽然不会直接给他人造成危害,但是由于回避了社会生活,结果也会造成极大的麻烦。
酒精*药物依赖
对于挣养活一家子的人来说,陷入了这种状态,理所当然是令人难受的事,其典型代表就是酒精依赖。
酒精比其他会造成依赖性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弄到手。即使在深夜,也有自动售货机。只要需要,就能提供世界上少有的服务,而日本又特别受到这方面的恩惠。再加上酒精能使人觉得飘飘然,忘却令人讨厌的现实。特别是,酒精可让人养成身体上的依赖性和习惯性。
可以说,要是每天坚持2次以上,每次超过5合以上地喝酒(1合酒相当于1杯啤酒),就能导致酒精依赖。而且,越早开始饮酒或在最初喝酒时就留下对酒有特别好的印象的人,就越有危险。酒精依赖的结果,是否会出现精神症状(如看到小动物出现意识障碍),或有肝硬化为首的躯体疾病等,则是有个体差异的。
除此之外,在作为能产生依赖的物质中,可怕的是兴奋剂。一旦产生嗜好,有时就会产生与精神分裂症非常相似的被害妄想或幻听症状。而且,更可怕的是,即使戒了兴奋剂,只要重复喝啤酒,有时还会依此为契机而引出幻觉症状。
另外,虽然没有兴奋剂那样的厉害,但也有如有机溶剂、麻醉剂药等引起幻觉的。
服用这些药物后,产生一种使人觉得胸襟开阔、世上无难事、心情特别好的错误认识,而这又会导致更加坚持服用这种药物的念头。而难以戒掉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很难抵制这种诱惑而败下阵为的性格上的弱点,另一方面也有药物本身所具有高度依赖性的原因。由于一直酗酒,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还有,虽然不是属于药物类或毒品类,但也会有让人热衷、沉湎于其中难以自拔的如赌博之类。另外还有如飙车、赌马、轮盘赌、麻将等,其共有的问题就出在不经劳动就能输赢很多钱。当这种赌博,若处于与社会生活的对立面时,就会失去节制面产生问题。
热衷于吃东西过量,或者采取相反的态度表现为极端限制饮食,也是患有饮食障碍。
有关进食这一事,具有能使人镇静和情绪愉快的作用。特别是在与人共进餐时,还有助于改善人际前系。当然也包括喝在内,因此宴会所具有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是,患有饮食障碍的人,在多数情况下,只是独自一人进食。表现为狼吞虎咽,有时甚至到了快要呕吐的地步。如果因焦虑,而只顾吃的话,只人霨致别的焦虑。要是不治疗引起焦虑的原因,单靠去制止吃东西,那只能导致失败。因此要改善这类症状,有必要定下心来。对森田式咨询有效的患者,同时需要调整全体家庭成员的关系。
闭门不出的情况
若不去原来的公司工学校,而把自己关在家中;或者索性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的状态,其中最典型的可称之为学校恐惧症。
自己虽然明知道不去学校或公司是不行的,本人还进行了多方努力,但是一旦有情况,就成为自己不去的理由。也有的忍受着痛苦,还能勉强地、难以胜任地上了学校,但若遇到一点挫折,如挨老师骂,或者做错事后被责怪等,从而结束迄今从未挨过骂的历史,以此作为人生转折的契机,突希有发生了不去学校的情况。由于本来就讨厌上学,而又碰上了正逢要举行自己不擅长的马拉松赛或数学考试日子,或是过完休息日后的第一天,怎么动员也不去上学,一直想在家休息。
一直闷在家里就会招来父母的责骂。要是老师来家访,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面,有时还变成转向父母的暴力行为。对急性患者,大多在听到父母的话后,能一个劲地要做好孩子,但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宠爱,反而不能体验自立的过程,只能闷在家里,想重新做小孩。还有,应该理解到孩子发生暴力行为也 撒娇的一种。当他在撒娇的时候,想体现用自己的力量拒绝上学,这类人也很多。有时,因强烈焦虑而不能返回到原来状态的人,虽然只差一步,但森田式咨询就能起作用。就森田疗法本身来说,不到高中高年级是很难奏效的。但是,以森田式的思考方式为背景进行生活指导的人,却意外的多。
对于慢性类型,上学和上班本身就成为障碍。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亲身经验,就容易在生活中使用合适的、超越障碍的行为疗法。但是,随着能力的增长,也可以进行森田式的探讨。
空想*白日梦*沉迷于梦的世界
也有只满足于闷在屋子里的生活、不考虑工作或上学而让人担心的人。
其中有闷在只属于自己的妄想世界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把精力费在撰写以《寻求失去的时代》为名的大部头书的、马塞尔不列斯特一样的天才。
如今更多的人是社会上受过一二次挫折后,就闷在家中要过上好几年,但他们还没达到精神病的程度。他们对回到社会死了心,不与朋友交往,在家整天看电视、听音乐地打发时间。因为不会给周围人造成危害,所以别人也就随他去,不知不觉就几年过去了。
这样的人需要咨询,但是从来没有过其本人主动要求咨询。因此,需要像家庭疗法的方法一样,出访到患者家中去,与其全家人交谈非常必要的。
初看没什么但也应给予留意的人
在社会活动中没出现问题,但也应当留意的人。当时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不久就会产生问题,即使本人过得好,但问题往往出在家庭里。
回到过去
这在小孩和老人中可以见到。小孩的场合,是称之为退缩的、属于一时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当弟弟或妹妹出世后,大家的关心就会转移到他们身上,这样,大孩子就有感到自己被抛弃的孤独感。随之,就会回到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受到大家宠爱的时代,如用婴儿的语调说话、尿裤子等。而大家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马上叱责为“你还算是哥哥,可你却……”用这种语气来逼他,结果使得情况恶化。
即使不是小孩,也有作为青春期的问题行为,例如闷在家里。还有,想努力做个“好孩子”类型,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对母亲撒娇或和母亲睡在一起等的情况。实际上不是想回到过去的好时光,而是以重新做过去没能做过的事来作为补偿。
老人也会随着疾呆程度的进展,忘记现在的事。与此同时,自认为年龄上会变得年轻起来,有时说自己现在正值20岁。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是由于痴呆丧失记忆力所致,但对他而言返老还童的年龄是与过去愉快的年代有联系,所以周围的人就认可他,并配合着扮演各自以前相应的人物。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他原有的精神状态,还能防止他卧床不起。可以说,对他本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措施。
神经质
相反,也有的人在社会上处事得当,将来也好、家庭也好都不存在问题,只是他本人感到非常苦恼。
成为森田疗法对象的多数人,就像在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一样对事物看得一清二楚。虽然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可是做起事来反倒认真,只是他本人深深地感到苦恼和有劣等感。不像在其他心身疾病中看到一样,由于苦恼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发生大量的差错。反而是在拼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责任心也特别强。正因为如此,对自己所具备的性格也容易产生苦恼,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另外,由于不能进行自己所理想的交往,容易受到深深地伤害。而在想单纯地放松情绪的错误想法指导下,通过练习坐禅或武术,却反而会使得拘谨程度越来越加深。
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的社交恐惧或红脸恐惧、介意于手抖而发生的书写痉挛、介意于想要学习的时候,会涌现出杂七分八想法的杂念恐惧、留意自己眼神的视线恐惧、介意自己鼻尖的鼻尖恐惧等,要是一个一个地数着,那么挂念的事就没个尽头。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些拘泥于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节上的事,而他们把它当作自卑深深地苦恼着。即使努力想治好,也覍 好转,所以就越发痛苦。尽管如此,还是有一边苦恼,一边能很好工作的人。要是病得再重一些,成了拘泥于行动的人,例如反复关门使人感到恐惧一样,有时会被人看作是奇怪的行动。像本书刚开始时提到的玛利小姐一样。也有6年来一直闷在家里的人。但是,只要有求治的念头,就有可能进行森田疗法。
好孩子
下面要介绍的是,虽然本人还没意识到苦恼,可由于处于只想让周围人满足的状态,所以被叫做“好孩子”的人。对于父母来说,是个无可挑剔的孩子,没有反抗期,是顺从父母的孩子。实际上,这也是危机信号的一种。
这类人对于家庭内的紧张会有很敏感的反应,一心想要成为父母期待的人。倒霉时,就压抑着不安和想对父母撒娇的心情,用那点能力投入学习或运动上,也会得到父母的肯定。
但是,不可能永远满足期望。随着进入高年级,能位居于前列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一旦受到挫折,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周围人就会察觉到。一遇倒霉,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也能够进入名牌大学,以后从事好的工作而成为上班族。在公司或社会上,也能满足父母的期待。
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很好吗?像这样能获得人生的成功。但是,对于这样的人,因不良影响而波及家庭的情况很多。他的妻子或孩子,一旦受到这种影响,就会发出某些危险信号。
这些所有好孩子或上班族(过劳者)存在着两个问题。称之为好孩子的场合,只能限于以发挥父母所规定的要求生活着,难以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
至于上班族,虽然能依靠工作,但不能依靠他人发挥作用。即不会与人交流和不能体谅别人的心情,而且会把妻子和孩子逼入窘境。
即使好孩子或上班族,要是在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后,能够与他人情真意切地交流,就没必要担心他的能力。虽然难以做到满怀激情,但只要觉得孩子可爱、当配偶生病或受伤时,他能像疼痛传导一样,具有共同感性的人就可以了。因此,培养这些集团组织很重要,可以相劝他们参加心理剧或团体组织。在森田疗法中,当参加“生活发现会”的活动后,能得到相应帮助。
以上,是讲述了关于人们在苦恼时,即当走到成熟还是陷入不健康状态的岔道时,人们应该怎样发出危险信号。而且,也讲述了对于怎样的危险信号可适合于进行森田式咨询。
在躯体症状的主诉中,比较客观的资料就是当他本人担心的时候,可在行动上出现束缚状态。例如因焦虑而不能外出的人,或是为了确认某事而重复一种动作的人,还有虽然初看没有什么但本人却存在着别人不易察觉的社交恐惧等。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存在着一种束缚。而为了要治疗好,就要想方设法去努力,这样反而成了固定和加深这种束缚的机制。虽然是顺其自然地,任凭着紧张或不快的情绪而存在着,但若不加理睬的话,它也会变轻。如果想摆弄和抑制它,反而会变得更厉害。从中就显露出一种性格倾向,就是严肃而规规矩矩、不放过一点小事的性格,不够完善决不罢休的性格,想要摆脱焦虑而不能忍耐的性格等。因此,在下面的章节里,就把焦点放在苦恼的人身上,看哪种人是最适合进行森田式的咨询。
第四章 苦恼者所处的状况
一、适合森田式心理咨询的人
以什么标准评判以下形形色色的人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呢?
比如如何看待在我们面前诉苦和坦白自己痛苦以及表现出前面提到过的种种求助信号的人。有的人还表现为喜欢欺负别人、热情高涨、呆在家中不肯出门、乱打电话、惧怕听到来自敌人的声音、不停地洗手等,我们对上述事情的看法很重要。
内向或外向性格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心理状态,经常自我反省和揣摩自己到底优秀还是差劲等,所以容易陷入以情绪为中心的状态。性格外向的人与此相反,比较关心外界事物,如同见到飞驰的火车就挥动双手的天真小孩注意自己所看到的外部世界。但是,性格的内、外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小孩性格外向,但到了青春期性格就转变为内向。青春期开始,人们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变化,更注意自我评价。一般先从容貌和形体开始进行自我评价。比如,首先关心自己的长相是否可爱,额头是否平坦,眼神有没有魅力等。在此基础上,青春期后半段时间开始还出现更加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等其他内向性思维。因此容易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和因大量的杂念涌现妨碍学习和罹患确认恐惧障碍等。
躯体重要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多见于中年人,偶尔也能在青年人身上见到。但是步入中年后,随着身体状况一天天不如年轻时,更加容易患躯体疾病。
不知森田正马所提的“疑病性基调”是与生俱来的性格,还是随后天环境变化而派生的。或许,有人对身体有天生的敏感,也有的人随年龄变化或以某一事件的挫折为契机变得对身体敏感起来。
适合接受森田式咨询的对象是具有这种内向性格或疑病性格,以及关心自己内心和身体变化而苦恼的人。
与此相反外向性格的人不善于自我反省,就像总是喊:“明天就是明天”的斯卡莱特奥哈拉一样对痛苦采取回避或佯装不知的态度。因此,他们平时很少陷入苦恼之中。但是由于采取了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所以一旦到了无法再忍受烦恼的时候,就将以精神或躯体症状而最终崩溃,这时可表现歇斯底里或心理反应等各种各样的症状。他们不适合接受森田疗法,而比较适合促使他们接受关心自我的咨询,例如通过电影、对剧或制作盆景式庭院等来达到治疗目的的艺术疗法。
乖孩子类型的人
这里的乖孩子是指小时候总是听从于父母和老师的话,长大后听从于上司的人。从精神分析讨论这部分人是属于超我很强的人,而行为疗法的角度看这部分人是容易形成条件反射的人。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这部分人之所以形成很强的超我,是源于小候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比如,父母过于严厉,加上孩子本身比较敏感,所以体察到父母的这种情绪反应后,逐渐养成了抑制自我表现,一切顺从长辈的习惯。
从事行为疗法的艾森克根据形成条件反射的难易程度把人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并善于服从各种制度,而另一种人是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和不愿服从各种制度。当经历危险时,主动回避危险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但太过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时就未免有过分摸着石头过河的嫌疑。这种人太过介意长辈和上司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为了避免导致失败反复进行确认,因此产生了社交恐惧和确认恐惧以及强迫观念等症状。
与此相反的是,本能欲望较强的人超我相对薄弱而原我相对较强,所以不受控制和不愿服从各种条条框框只按自己的本能行事。可以从好的方面评价这些人自由奔放,但超过一定界限这些人就变得旁若无人。因此,这些人遇到难题时往往采用歇斯底里和反社会及不良行为来给周围人带来麻烦。这一部分人适合接受冷静面循序渐进的咨询和行为疗法以及内观疗法等,而不适合进行要求当事人努力克制自己的森田疗法。
执著的性格
具有执著性格的人容易形成强迫观念和拘泥于某事,属于埋头苦干的人。中井久夫教授在《精神分裂症和人类》(东京大学出版会刊)一文中阐述了日本民族的执著性于“整日耕作”的农耕民族的强迫性格有相似之处,而那些对空间认知比较敏感的具有精神分裂症易素质的人则与狩猎民族的特性有密切关系。在狩猎社会中,具有分裂素质的人能对一点苗头作出迅速反应,所以有利于生存下去,而在日本的农耕文化中强迫重复做某事的人则比较容易生存。日本的经济得以高速成长可能也与日本民族的这种执著性格有关。
因此,森田式咨询中要求患者任凭不安为所当为,重视日积月累地重复同样生活的生活方式是源自这种东方民族的执著性格。
生的欲望
出自森田正马之口的“生的欲望”不仅与心理剧的创始人莫雷诺的“自发性”一词有相似之处,还与深受莫雷诺影响的柏格森所说的“生的跳动”一词有相似之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生的欲望”相当于精神分析的原我和超我。但“生的欲望”最大不同点在于“生的欲望”源于想要活得更好以及希望更上一层楼的人的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在这一点上,可能与莫雷诺解决纠纷场面时用到的自发性有相似之处。
莫雷诺认为生的欲望可以通过在心理剧的舞台上进行训练引发。而森田正马则把治疗的焦点放在了尽可能发掘“生的欲望”上,即通过一周的绝对卧床,让患者感到无聊和产生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有事做就行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生的欲望”,所以“生的欲望”较弱的人即使过了一周也并不感到无聊,还可以继续卧床。
具有同样执著性格的抑郁症患者和强迫神经症患者,虽然都容易拘泥于某一事情,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强弱不等的“生的欲望”上。“生的欲望”较强的人就会想方设法改善当前的窘境而焦躁,结果强化了本身的强迫症状。反之,“生的欲望”较弱的人可能进一步陷入抑郁情绪的泥潭之中。如果依照本来目的很好地运用“生的欲望”,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生活过得更充实。上述观点是森田疗法第一次提到的。那么,如何判断站在我们眼前的人,其“生的欲望”是强还是弱呢?难就难在未经绝对卧床体验,就没法判断对方的“生的欲望”是强是弱,但可以从他们为了摆脱当前的痛苦和烦恼而表现出的种种努力中推测一下生的欲望的强弱。可以认为进行绝食、坐禅、自律训练以及其他尝试的人具有努力治病的强烈愿望。这在普通人身上表现为讨厌认输、好强、想比别人活得更好的“争强好胜”的性格,因此容易被他人所瞩目。“引人注目”是为了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努力的结果。虽然好胜和引人注目不能与“生的欲望”相提并论,但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性格特征。好胜与引人注目多见于因压抑致病的癔症等神经症患者,常在引发纠纷中起作用。癔症患者与强迫症患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执著的内向性格,而前者以疑病形式将精力集中到自身并压抑自己的情感。能量虽然相同,但是可从积极的一面发挥能量,使自己变得更好的内省性作为“生的欲望”,即超我。
从不同观点看性格
最近流行按血型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性格,有时分析性格取决于哪一优势大脑,也就是把性格跟左右大脑功能的差异联系起来考虑。目前还没有找到能把性格与身体功能联系起来的确切证据。但这不妨碍我们从血型和优势大脑来理解某人的性格。具有A型性格的人守规矩和认真理智,并善于抽象思维和理性判断,他们想引起别人注意,而且左脑是他们优势大脑。A型性格的人本来就过着森田式生活,而容易患强迫症是他们的弱点。具有B型人格的人优势大脑在右脑,他们善于感性思考和感性用事,森田疗法认为B型人格不适合接受森田治疗。
目前持有上述见解的人逐渐增多,所以在此只作为一种线索列举了上述的标准,但很多人不能简单划人某一标准。因此,应能动地理解和注视在成长中人格的形成,可以参考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和对象关系论内容等。
二、健康心理的发展
前面已分类讨论了具有哪种性格的人适合接受森田式咨询,并了解到具有执著、疑病、内向、“生的欲望”较强等性格特征的人适合接受森田疗法。除此之外,还列举了具有其他性格类型的人。不过存在人为划分人格特征和片面静止看待人格特征的倾向。性格由可变和不可变的两部分组成,而森田疗法和其他咨询的治疗目标都放在了以可变性格的重塑上。森田疗法中要求患者把内向性行为转变成外向性行为,而在咨询中要求询者把目光朝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像这样把行为看作性格的某一面后,就可以通过教育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了。
行为是性格的一面外,性格中更重要的是人们如何应对来自自己所处环境的内外刺激。这种应对反应包括了与生俱来的软弱和看东西具有片面性等的基本素质,而自我心理学研究的是从出生开始对内外刺激的应对反应和自我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素质,即在回溯对方的心理发展历程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下面从自我心理学和发育心理学以及对象关系论来讨论心理发展。
胎儿期
人格发展虽然从出生后开始,但也不能忽视婴儿出生前受到的不良影响带给婴儿的伤害。婴儿出生前受到的放射线和其他感染以及母亲患贫血和饮酒、抽烟、服药,都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以及影响其出生后的生存能力。不仅影响婴儿的基本生活能力,程度严重的还能造成婴儿形体上缺陷或智能发育障碍。虽然部分影响,日后可得到修复,但是随着出生后环境的恶劣会使某些影响永远得不到修复。
母亲的精神卫生状况也影响胎儿。母亲的精神卫生现在也已受到关注,母亲会通过运送血液的胎盘,把自己的焦虑和不稳定情绪等不良刺激带给胎儿。因此,不仅要重视母亲患贫血带给胎儿的不良影响,也应重视母亲的焦虑和不健康心理带给胎儿的不良影响。
虽然不能说早产或剖宫产,以及分娩时处于休克或受到其他创伤能立即带给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上的不良影响,但这已构成他们日后成长中的不利条件。虽然上述不良影响只不过是诸多造成障碍因素中的一个,但它们却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发生这一障碍的危险性。分娩时处于于休克状态导致婴儿的脑部缺氧,所以会给婴儿留下严重障碍。长时间分娩也会造成近似于休克带来的不良后果。特别要注意的有母婴血型不和导致婴儿的大脑障碍。除了乳儿期的脑炎和头部外伤等直接损害造成婴儿的大脑损害外,环境因素也对婴儿有影响。母亲是对刚出生婴儿影响最大的环境。
乳儿期
儿科医生斯皮兹观察到动物出生后有不同的行动,如出生后马上能跟着移动物体行走的动物有鸭子和牛等。斯皮兹观察到刚出生的小鸭能追着气球走。在刚出生的人和猫身上都能见到左右摇摆头寻找母亲乳房的举动。
给婴儿看圆形团扇和叠成四角形的纸,婴儿更喜欢注视圆形团扇,而且婴儿比单纯的白色更喜欢描绘得像眼睛一样的东西。也就是说婴儿对母亲的乳房和脸的吸引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婴儿如果离开母亲到寄宿制幼儿园生活,会造成软弱的性格和智力低下。8个月的婴儿能认人,所以8个月大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会大哭。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婴儿随着与母亲交流加深的同时,认识到了母亲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没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日后可能表现出软弱和发育迟缓现象,以及婴儿觉得母亲的存在微不足道。据斯皮兹的研究报告,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离开母亲达3个月以上,将因失去与母亲加深关系的最佳机会留下不可修复的障碍。发育课题和发育危机等理论的创始人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一时期里婴儿与母亲应建立安定的关系。换言之,当水安的婴儿能通过守候在身边的母亲喂他奶吃,感到自己生来幸福和有人照顾,因此自然而然地也对别人产生信赖感。这种对人的信赖感此后也会一直持续,并在日后碰到种种障碍时提供支持,以至于使他不要太过紧张和缺乏安全感。乳儿期长托的婴儿和因丈夫有外遇生活在焦虑和动荡不安中的母亲带的孩子就缺乏上述安定的关系,所以孩子长大后容易感到焦虑和动荡不安。总之,长大之后再想建立这种对人基本的信赖感并支持他是非常困难的。
自律性
随着肌肉逐渐地发达,一二岁孩子学会站立和走路,也学会了憋尿以避免尿裤子。这时候可以适当地训练孩子上厕所的习惯。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从最初的睁眼就吃奶、吃饱奶就睡觉的习惯到能区别白昼和黑夜,以及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进餐等。还学会了克制自我欲望和与别人配合的本领。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爱护这一是期的小儿,还应进行让小儿掌握克制自我欲望和配合别人的家教。当这一时期进行得比较顺利是时,小儿就能与母亲同心,并愿作听母亲话的乖孩子。
或许大家已发现,为求早日让这一时期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而急于求成,会因反复失败让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和变得神经质。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大人怕麻烦,不管孩子有多难过都不去换孩子的湿尿布,那么对这种感觉习以为常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会变成邋遢的人。因此,在这一时期重要的是,大人应仔细观察孩子的状态和需求。
第一反抗期
孩子从能用自己的双腿开始走路时就有了自己的主张。如同歌词中唱到的“2岁孩子讨人嫌”,两岁孩子不再乖乖地听父母话,而通过追着母亲后面跑,不服从母亲的命令以及尽情欢闹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由于在母亲看来这些行为是孩子对她们的反抗行为,所以这一时期就叫第一反抗期。在这一时期里,孩子就像嘲弄母亲似的,母亲叫他洗手,他偏不洗;叫他吃饭,他偏说不想吃等。因此,说孩子在嘲弄母也不为过,但也有可能是对母亲撒娇,或者是为了进一步认识母亲而为之。孩子们想通过顶撞母亲或挨母亲的骂以及被母亲追赶来了解母亲的想法和明确母亲的存在。这一过程的充分进行使孩子心中就能牢牢地树立自己母亲的形象和在此后的日子中自己单独玩耍,而母亲在不在场也无所谓。
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同8个月孩子认人一样都作为评判孩子形成自我的强弱标准。因此,自我原本较弱或发育迟缓和父母过于严厉的孩子不出现反抗期表现。在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分让步都是一样的。有些生性敏感的孩子由于害怕父母离异和家庭解体使自己没人照顾,所以当他们观察到家中紧张气氛后就压抑自己的反抗情绪。
未曾充分享受母爱而长大的孩子,他们总是谁有能力就依赖谁。这种依赖性就表现在吃东西或玩具的时候,有的就干脆压抑自己表现得彻彻底底的“好孩子”, 完完全全地服从父母的意志直到某一天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也有的孩子在这一时期因某种特殊理由体验得到失去母爱的滋味。比如,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自己不再是先前的那个小皇帝;或者因父母离异或母亲生病需长期住院以及寄养给别人而失去了先前的那个小皇帝;或者因父母离异或母亲生病需长期住院以及寄养给别人而失去了先前那种被爱的感受。这就是常说的在非常时期孩子体验到的被抛弃的非常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非常深刻的,其不良影响会波及到日后离开父母或与自己亲近的人走向自立,使他们走向自立变得异常困难。这种“被抛弃感”终将作为不愉快的回忆永驻在他们的脑海里,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并在遇到类似场景时,使他们触景生情,苦不堪言。
幼儿期和自发性
3岁孩子能够独自玩耍,这时开始了他们探索世界和拓展眼界的活动。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喜欢问题,所以这一时期也叫质问题。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大人,所以这一期也叫模仿期。总之,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玩游戏很投入,并喜欢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因此,这一期是孩子培养自发性的时期。孩子在这一时期需要的是自由自在和轻松愉快的玩。因为孩子们在玩耍中培养自己的自发情,所以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玩而非学习。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淘气点也无妨,不能因为孩子淘气就把他关在屋里玩电脑,否则不利于培育孩子玩游戏的兴趣。当前,游戏机不断地涌现,可能会剥夺孩子培养自发性的机会。
如果生来的欲望较弱和具有先天不足,或者第一反抗期进行得不充分和一直被人当作好孩子,或担心父母遗弃他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发性的孩了,往往不能跟别的小朋友玩耍。
小学低年级
一进入小学,那些原本自发性发挥得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和一会儿也坐不住的孩子也马上变得规矩了,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老师身上,愿意服从老师的指示。由于这一时期教孩子们掌握社会准则非常重要。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往往把老师奉为神明,所以他们愿意服从老师给他们制订的不需撒谎、遵守规则、尊重父母等一切规定,并且如同掌握游戏规则一样掌握的非常牢固。而对那些不太服从老师的孩子,视其程度的不同可以考虑有没有发育障碍或其他障碍,以及从抚育角度考虑是不是没有很好地完成一二岁成长课题并学习自律性。有必要对肯定有障碍的孩子进行相应地社会性训练。而对于不有按时完成成长中的课题以及缺乏自律性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自律性。由于这一期是孩子们容易掌握正确的规则。为了避免孩子们无所适从,家长们也应配合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无视交通规则和蔑视社会准则的坏榜样。孩子们真的能理解社会规则的表面及深层意义,还得等他们再长大一点。
学习伙伴规则
同样是小学生,但到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们的心态就会稍微起变化,原本一个班级规规矩矩地列队登校学生也变得喧闹和不服管教。
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十多岁的少年开始重视结交伙伴。被称为防波堤组织的是以前称之为暴力组织的伙伴集团,都是由同性同年龄的学生组成的组织。针对社会的基本守则,他们在伙伴集团中提出了自己的规矩。比如,针对“不许撒谎”的社会准则,为了反抗老师认可,向老师故意撒谎。他们也认为偶尔违反交通规则未尝不可,但要求对自己的伙伴一定要忠诚。因此,他们欺负同伙以外的同学、违反团规的同伙和步调不一致的同伙。组织成员可以通过这种伙伴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组织中虐待他人和偷窃财物等反社会行为给社会带来了问题。随着农村的都市化,反社会行为从原来的偷盗西红柿和田间土豆等的幼稚行为,演变成偷盗超市里的西红柿、土豆等农产品的现象。而在此我们更要关注没有加入到伙伴中的孩子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当中有些是因发育迟缓,不能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行动自如,有些因还停留在前一个发育阶段,始终摆脱不了好孩子的束缚所致。他们由于受到从前跟父母之间关系的影响,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摆脱不了对老师的依赖。这些孩子在反抗期中抑制自己的反抗,事事听命于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同时也不想辜负老师对他的期待,而在伙伴集团看来这恰恰被当成叛逆行为,所以他们自然成了受攻击的对象。
当老师向大家表明好孩子标准时,那些自以为落伍的孩子自然就结起帮派。有时老师无力管教不服自己的孩子时,就拉好孩子当自己的帮手,这样一来好孩子立场就越来越孤立了。
这种防波堤组织会有助于当步入青春期的男男女女按他们所提的要求去掌握社会变化,并从心理上去适应身体的发育和第二性特征所带来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形体的不断变化,更多地关心自已的身高和粉刺等外表,以及常常为自己的阴茎是否长歪、左右乳房是否对称而苦恼。如没有可以谈心的伙伴时,苦恼更加明显。那些依赖父母和曾爱父母宠爱的孩子,由于看到了自己的脸变得不可爱而焦虑,甚至于战栗。因此在这一年龄段中神经症的症状多以身体上的拘谨为主。由于少男少女中伙伴是唯一可以用来比较的对象,所以只有自寻烦恼。因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适合开展光靠自己力量就能超越障碍的森田式咨询,为了减轻焦虑而需要给他们提供支持。这个对象就是父母,特别是父亲。
第二反抗期
小学五六年级和中学时代叫做第二反抗期。而第二反抗期正好与防波堤组织的年龄段相重叠。在这一时期里,孩子们不仅会说坏话,跟父母争辩,还会跟父母顶嘴或反驳,甚至违抗父母,继之滥用暴力。这是由于孩子们对即将要面对的自立感到不安和再次把注意力朝向父母的结果。这跟二三岁时的第一反抗期中离开母亲作准备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样,都是为了充分肯定母爱的存在而为之。所不同的是除了肯定母亲外,还包括了父亲,而且父亲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相对于第一反抗期中的离开母亲,第二反抗期中面对的课题是自立,所以作为一家之主负责与社会打交道的父亲的作用更突出了。
反抗作为撒娇或依赖的变相形式,为的是割断家庭对自己的羁绊。因而在母亲说了算的家庭中的孩子,当受不了束缚的时候,有时会采用家庭暴力摆脱这种束缚。因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干脆不关心自己而找不到反抗对象的孩子,有时转而反抗老师。在学校特别制定的详细规则会捆住学生们的手脚,容易导致冲突。这时候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关心,所以老师应照顾那些父母不在身边或得不到父母关心的孩子。但是这样的老师不多见,所以这生地老师的反抗有逐步升级的危险。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父母只身到外地工作或父亲死亡、父母离婚以及父母生病等原因找不到依靠的对象时,感到焦虑和不安。这地他们是件很痛苦的事。若从前有过美好回忆和深刻体会的孩子还会好些,而因种种理由在第二反抗期中跟父母交流不充分以及没有充分体验过温馨滋味的孩子情况就会更糟,有时还表现出逃学等疑病性神经症、强迫观念以及暴力等令人不安的举动。对于这种不适当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弥补先前不足的绝佳机会,所以有必要支持并适当地纠正这种不适当行为。
在这一时期中,也有一些人丝毫不表现出反抗,热衷于学习或其他一些事情。当这部分人所依靠的东西受到威胁时,就会受到挫折。比如原先在初中学习成绩排前几位的同学升入高中后,发现自己的成绩下滑到普通水平时,就会感到受到了挫折。他们当 也不乏发挥自己才能取得某一领域成功的人。但在有些事情上,那些过分依赖父母以及没跟父母充分交流和撒过娇的人会感到左右为难。特别在角色转换上,他们显得很被动,以至于长大成家后不能很好地处理与配偶及孩子的关系,甚至还会导致抑郁。有的成功人士在高中时代受到过挫折,以及曾经陷入过社交恐惧和不完全恐惧等强迫症状中。在高中时代及青年时代首次表现社交恐惧和不完全恐惧等神经症的患者,虽然曾经想对父母撒娇而没有撒过娇,但步入青春期后已经能自己克服这种障碍,所以不适合接受修复过去和纠正误区为主的咨询,而适合接受重视现实的森田疗法。
在这一时期没有表现反抗的人中,有想撒娇但没能撒娇而一味要靠自己努力的人,也有从未进行过反抗就投降的老实巴交的人和未曾追求自己幸福与梦想而得过且过的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当这些人步入社会后,有时会以一次旅行为契机一下子感到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精神分裂症,或仅作为一次单纯的挫折表现为喜欢一个人闷在家中不出门,将取决于自己的力量和周围人的支持程度。判断这一不适应是否带来问题行动,交霜看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向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变相撒娇和进行充分沟通。在这里特别强调,应注意那些不表现出反抗期的孩子。
因此,在如今的咨询中,询问来询者在初中时有没有参加伙伴组织,以及曾经有没有反抗期的言行或取而代之地热衷于某事很重要。不管有没有反抗期的表现,那些曾经有自己的伙伴或者自己热衷事情的人都适合接受森田疗法。
高中时代及大学时代
高中生一般开发始把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而逐渐减少对父母的关注。这是为了寻找和树立自立的榜样,所以他们首先要摆脱、超越的对象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由于高中时代也重视父母的存在,所以3岁孩子牢记母亲的形象是为了平静地离开母亲作准备一样,高中时代摆脱父母也是为了顺利达到自立的目标。在多数场合下,高中生不会把父母当作自立的榜样,而更多地选择前辈、伯父或伯母,以及与父母处于不同时代的爷爷、奶奶作自立的榜样。在学校跟学生接触比较密切的是班主任,班主任往往也是学生评价的对象,学生一般选择跟自己有一定距离的保育老师看成自立的榜样。这一年代的主题是思考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人和以便为此形成“同一性”,而这也是开始从依赖父母转变到自立的标志。
当高中生发现自己要与依赖和听命于父母过去道别、不得不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时,会以拒绝上学、社交恐惧、思春期消瘦症等疾病的表现形式或者以飙车或离家出走的形式发出陷入危机后的求救信号。一般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会逃学,所以父母有必要多加关心逃学孩子和弥补过去失落的爱。很多人都有过社交恐惧,社交恐惧,社交恐惧是面对自立产生的焦虑所致的。因为即使有父母的帮助,最终走出不安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所以面对社交恐惧时还是顺其自然为好。这时需要的是志同关系密切合的朋友和人生向导,以及与自己有非同寻常关系的人支持。由于朋友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支柱,所以认识一两个好朋友很重要,相反离开朋友给这一年龄段孩子带来的伤害比任何一个时代留下的心灵创伤更深。
在埃里克森的说法中,广为大家使用的观点就是在青年时期形成同一性。因此,就像幻想自己总是年轻就好的毛拉里阿姆人和彼得派恩人,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作怎样的人,可以认为是陷入到青年的危机中。虽然时光不留情,但技术革新的确给这些想永葆青春的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能够接受多样化的价值感和生活方式的人才能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物质生活丰富,剥夺了人们培养自发性的机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生气的人数增加。没有想过将来做什么样人的年轻人是有问题的。这些人缺乏森田疗法所要求的耐力和“生的欲望”。回顾他们的过去,就能发现他们在幼儿期没有充分培养自发性和曾经没有玩过创造性的游戏,所以他们没能掌握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技巧和没法与父母很好地交流。对于他们在重视现实生活的森田疗法中,应适当添加做游戏的体验性治疗。如大自然野营,或在喜欢基督教团体生活的年轻人当中稍加改编活动方式,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虽然这样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关键问题还是形成“同一性”的问题。当然,处在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更加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喜欢抽象思维,他们的完善欲也比其他年代更强。尽管他们的人生体验还不够丰富,所以他们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显得对自己没信心。因此,也容易陷入社交恐惧症状中,而事实上处在这个年代的人患社交恐惧症状的人数也在增加。
从年龄上看,这一时期开始可以接受森田疗法了。也就是说,此前只适合接受围绕成长发育为中心的咨询。由于在这之前自己的问题了。而这种靠自己努力来解决问题正是森田疗法所要求的态度。换句话说,完成发育任务以后碰到危机和苦恼时就适合进行森田疗法。补充说明的是,在这一时代还有帮助形成同一性的遵守团体。遵守团体比起初中之前用来掌握社会性的防波堤组织更为重要。由于高中开始要表现自我,所以教会自己为何存在和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遵守团体更重要。集体活动和飙车,以及自愿者服务活动和职业集团活动等都有助于认清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样的人和想做什么,并获取有用的信息。生活发现能对参加森田疗法的人起遵守团体一样的作用,而对戒酒者来说,戒酒会和嗜酒者互诫协会就起着相同的作用。
恋爱和育子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以后的课题有两个;第一是认识并结交异性,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其次是结婚生子,担当养育子女的任务。
我们把青年期的前半段看作是确立自我为主的时期,那么接下来的时期就是寻找对方和相互帮助的时期。引用心理剧的理论就是寻找“补助自我”的时期。结婚是原先分开的男女结合在一起,弥补相互间的不足之处的同时,共同养育婴儿和完善还很不成熟的自我,这一过程就叫“育子”。由于有些人还未充分形成同一性,总是不能摆脱以自我为主的思想,所以不懂得如何爱别人和养育子女,或者依赖于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而不去爱别人,结果成了不懂得爱的孤独的人。
当父母与子女之间一开始就出现问题并妨碍人际交往时,需要进行个别咨询,但也不排除进行集团精神疗法的可能。对此通过团体组织,心理剧和森田疗法的自助集团—生活发现会也会有帮助。因为解决了自己面临的问题后,通过帮助后来人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能体验到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更年期等于第二青春期
步入更年期的女性,随着体内激素成分的变化,身体功能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并由此产生新的危机。男性的更年期也是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人们在更年期跟青春期一样,应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并给原本事实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中烙上自己的影子。中井久夫讲过,由于更年期的任务是告别年轻迎接老化,所以人们会对年轻时爬过但现在不能攀登的山产生感慨。那些曾经只依赖于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的人,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由于更年期是容易产生抑郁的时期,所以会因搬家或退休,或者与自己所依赖的人告别而产生抑郁症。年老体衰后也会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爬山怀有憧憬。大多数人稍在此前也都感受过,步入青春期的儿女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并清楚儿女的这种反抗意味着他们将要离开父母走向独立和确立自己的“同一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被子女抛弃的感受。在更年期,这种子女们迈向同一性的身影勾起了自己对青年时代的回忆,为了弥补曾经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就有了追求年轻女性的罗丽达情节(恋慕少女情节)等。因此,有人也把更年期叫做第二青春期。比较一下日美幸福度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夫妇双方的幸福度曲线,在婚生第22~24年出现下降趋势,而这一时期正值更年期,这在女性当中尤为明显。因此,应特别关注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因为更年期是女性的思秋期和女性在更年期会产生“空巢综合征”(指由于孩子自立,家里变得空荡荡,产生焦虑的现象)。总之,在更年期容易产生焦虑和忧愁,并容易表现心身症状。
老年期
人们无法回避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向死亡的现实。没人能正确回答如何看待死亡和把死亡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许宗教会对死亡作出解释。怎样死法也是有讲究的,所以有人希望自己暴卒,而他们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担心自己卧床不起和变傻。
森田正马认为若是怕死而哭着、喊着死去才是顺其自然的死法,而实际上他自己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岩井宽直到死之前还挣扎于恐惧死亡和希望过得更好的矛盾之中。因此,笔者也无从知道,森田疗法中有没有妥善解决死亡问题的具体方案。
妻子和女儿都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弗兰克卢博士,举例解释了为什么自己临死前还要忍受苦恼。知道自己死期的患癌症的护士,由于担心别人问她临死之前对患者做过什么时自己无法应对,所以在绝望中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直到最后一刻钟都坚守在岗位上尽责尽忠,以至于深夜里忍受癌症带来剧痛的患者,由于顾忌吵醒已疲惫不堪的这名护士,而默默忍受自己的病痛。
随着社会的高龄化,我们的任务不是如何更能长寿,而是如何在衰老中更好地生活和正确地对待日后将至的死亡。因此,选择何种死法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在医疗仪器的包围中不知不觉死去,抑或在自己所爱的人群祝福中死去,这与医院活动联系在一起。
今后的课题是如何顺其自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和遵照“生的欲望”,体验和享受我们的人生。
以上,按照生命的不同周期,讲述了如何克服危机完善自我的过程;并按照处于苦恼中的人所处的不同时期,分阶段讲述了不同时期所应完成的发育课题和由此带来的障碍,还指出在发育上过了青年期的人,才适合进行森田疗法。
三、苦恼与所处的环境
前面以发育课题为主线,讲述了母子分离、交朋友、自立等人们在不同人生周期中必然要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而且明确了这些障碍对人们的成长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人们也会碰到突发事件和尽管是小事,但日积月累后不能应付的情况。因此,下面谈谈这方面的障碍。
苦恼的原因有事业失败、失去亲人等非常突出的原因,在这急剧的变化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苦恼。与此相对,也有在不明不白地产生苦恼的时候,并在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状况逐渐恶化。对于持续存在的障碍和发出的危机信号障碍时陷时现时,不必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要坐下来从长计议。不过,应及时帮助急剧变化中发出的求救信号,用像生命热线的援助体制提供支持,必要时还得花费时间充分应对这种急剧产生的变化。
适应不安
很多神经症的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慢性。 一般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人们逐渐注意周围人对他的注视。其中,有的人能明确指出自己症状开始的时间。比如,某一次被老师点名要在大家面前读书时发觉自己的声音在颤抖,从此开始陷入社交恐惧的症状里。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产生症状的呢?为什么以前没有症状,偏偏这个时候出现症状,因为在这之前也有过读书时声音发颤的经历,即便以前没有过,那为什么现在声音会发颤呢?高良武久指出上述症状是由于“适应不安”造成的。当面临从事新的工作或新学年开始等若干新情况的时候,会因很好地适应新情况而产生不安,并有意思地专注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时,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偶尔发生的声音发颤、脸发红、心脏“扑通扑通”跳、双手颤抖等情况。这只是开端,并成为日后重复体验的扳机使你不得不去注意它,这也就产生了对新情况的预期焦虑。因此,走进新的世界和面临新体制的时候,以及尝试新的工作、兴趣爱好或新近开展某事的时候,都 会或多或少感觉到这种适应不安。只是,有时会隐藏在对新事物好奇心的背面,或者干脆被我们否定。这种差异随着所承担的责任大小、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每人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因好奇心而使焦虑受到抑制,有的人即便存在种种焦虑也会始终保持好奇心。
要是事先一点适应不安都没有,那也容易失败。因此,要正确认识这种适应不安,应在不安中逐步把事情处理好。适应新的对象时不要想一步到位,因为这种适应是新的尝试,所以要一件件地着手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森田式的遇事处理方法。
丧失对象
有时,失去了自己所依赖的人也会产生障碍和苦恼。夫妻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夫妻双方不管哪一方先离开人世,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健在一方的患病率就高达40%。洛伦兹博士说,在动物世界里一夫一妻制的鸿雁中,一方死后不久另一方也会死去。其死因也包括不留心给狐狸吃掉或被电线挂住等不期而至的死亡。
在前面已提到过,对于幼儿来说失去父母或离开父母是很严重的危机,因为没有父母的照顾幼儿就不能生活下去。霍尔比讲到过3岁之前的婴儿离开母亲达2周以上,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婴儿3岁之前还没有时间观念,所以他们不能理解父母何时会回来。而且,2岁前后的第一反抗期是婴儿与母亲交流的重要时期。
基于同样的道理,对于处在第二反抗期的小学高年级孩子,父母或监护人的离去容易带来严重的危机。比如父母离异、死亡和祖母衰老等。也包括了父母只身到外地工作,前提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不深时会成为危机的开端。
青年人离开亲友或失恋,以及抚育孩子的父母离开孩子都是一大危机。随着年代的不同,所倚重的对象也不同。比如年轻人当中,朋友的作用尤为突出。
这里所指的丧失对象不仅仅指人,也包括其他。如前所述,有些人对决定不依赖别人而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了事业。当这些人由于生病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或因退休和失败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事业,或运动员因出了事故不能参赛时就会陷入危机。当发现自己的信念、生活方式等有错误时,也会陷入危机。
昭和时期(1926~1989)的工作狂人年轻时以自己的“同一性”为赌注,为了日本而认真工作,使得战后的日本经济高速成长。
我们面对因失去很重要的对象后痛苦不已的人该做什么呢?首先要耐心听对方充分发泄自己的悲痛,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痛苦。其次,悲痛结束后(虽然事先不知何时悲痛才结束),督促对方先从能上手的事情开始做起来,还要对方不要试图忘记悲伤。因为悲伤本身对走出危机非常重要,所以应在悲痛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森田正马失去儿子正一郎时的悲伤是极其强烈的。他不顾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再三劝阻,为了再看儿子最后一面哭得连视线都模糊了。而且,在这种悲伤之中,森田正马决定写《亡子的回忆》一书。如前所述,森田正马边写边流泪,他写到“这也许是苦痛的事情,但也应承认我子经历了20年人生的努力”。等森田正马写完对儿子的回忆生,也理解了儿子挺着虚弱的身体努力生活了20年,此认识也帮助森田正马渡过了丧子的悲伤。社会风俗中有亲人去世后祭祀49天或一周的风俗,他们通过居丧时间也被剥夺了。因此,要是不正确面对丧失对象的痛苦,一味地投入到繁忙的生活或试图用忙碌的生活来忘却悲伤,虽然有时会成功,但多数是在最后掉进更深的抑郁状态。或者,虽然自己没觉得什么,口里不说但会表现出前面提到过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和问题行为等危机信号。因此,有必要在咨询中明确指出他们的痛苦所在,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痛苦。运用森田式疗法去帮助难以从悲伤中自拔的人。在帮助他们承认悲伤的同时,也要做该做的事。
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有损身心健康的,所以当持续紧张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损害健康。假如做某事即便是自己情愿做的,但只要借口自己“喜欢”或为了忘却失去亲人的悲痛和焦虑,而无节制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是不妥的,否则会成为不善与人交际和不会照顾自己的人。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也会出现强化劳动强度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增加事故多发和工人的心理健康恶化。比如焦躁不安和工作中失败的工人人数就增多,不仅如此,患躯体疾病或严重到患癌症的工人人数也呈增加趋势。
过度疲劳是在经济不景气和产业合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在大企业中设有产业卫生和工会监督等机构,但在广大中小企业中,目前还没有设立上述机构来关心工人的健康。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管理人员当中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也不少。因为没有针对管理人员的产业卫生对策或工会监督,而且大多数时就发生自杀、酒精中毒、脑卒中,这些全部多发于40~50岁年龄段的男性。
要是增加休息和游玩时间的比重,情况会好些。但是现在,连娱乐产业下的“玩”都被管理和包装起来了。还有,若是为了游玩加重了疲劳,这也不是本来意义上能使紧张缓和而下的“玩”了。
要重视来自自己身体的感觉,以改换到能解除自己的疲劳和紧张的事情或游戏中来。要是用脑过度,进行一下运动或跳舞等体力活动,用肉体的疲劳来调适并以读书、听音乐来使其缓解。比什么都重要的是,怀着好奇心,努力去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工作。还有,若有共事的伙伴也挺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过劳作为客观事实而存在着,比如,每晚回家都超过10点,连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也没有,或者星期天和节目里也是安排得满满的等。问题是,虽然不做什么工作,但是能强烈感到疲劳感。在这种场合下,检查或诊断排除了身体的异常时,有必要进行森田式心理咨询。即停止一切减轻疲劳的努力、吃药和休息等,着手做眼前应做的事。
家庭
家庭是我们与家人共同生活和休息以及养精蓄锐的地方,因此家中气氛是否紧张很重要。特别对于小孩子和呆在家里时间对较多的家庭主妇以及老人来说,家庭环境就是他们的社会。
丈夫抑郁好转时,妻子出现抑郁的现象称之为跷跷板现象。有时也发生当一家长子的神经衰弱治愈时次子离家出走,以及离家的次子回到家中后三子又企图自杀的情况。当然不能否认其中有长子和次子的个人问题,但也提示他们的家庭本身存在着问题。当家中紧张感加剧时,一般家中最温存、最敏感以及最焦虑的成员首先发出危机信号。虽然不能忽视发出危机信号的家庭成员本身具有性格上的懦弱,但是只要不改变家庭现状,这种现象就不容易好转。
因为家庭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再和谐的家庭如不随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而适当改变,就不能达到很好地协调。因此家庭也要求相应的改变。
不健康家庭的定义是家中成员关系紧张,导致[家人无法安心休息。在家庭处于紧张关系的中心地位是夫妻关系,外加孩子们纠缠于其中或者形成对立的两个小团体或者孤立其中某人。家庭中由丈夫、妻子和婆婆形成的三角关系也常常导致家庭气氛紧张。
这里的紧张指的是家庭成员间相互对立和无法很好地进行沟通。对立通常是无法进行必要交流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即使存在对立只要家庭成员能各抒己见也就问题不大。
交流不充分是导致家庭紧张的基础。夫妻作为家庭的主体相互间交流和达成一致很重要,而父母与孩子以及婆媳之间的交流也要充分。不能否认存在着性别、家庭中某一成员的忍受让步可能是新矛盾的开端。最初可能因一方稍微忍让会使问题得到掩盖,但是只要忍让成为习惯以后,不做出让步的一方也觉得对方让步是天经地义的。这样一直在忍让的一方,当怨恨积聚到忍无可忍并爆发出来时,也会得不到对方的理解。
家庭疗法和夫妻疗法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当事人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以解决相互间的纠纷。
据美国一项家庭研究报告称,健康家庭和稍微存在问题的家庭之间的差别显示,稍有问题的家庭中,妻子存在着不满并有封闭于社区的倾向。妻子的不满表明夫妻间存在着交流障碍,而家庭闭塞说明家庭与社区间缺乏交流。为了增进家庭间交流,可以召集全体家庭成员举行家庭讨论,并指明问题出在何处。这里要避免单纯地作出谁对谁错的评价,而要帮助每个人和盘托出自己的感受。为此专家要充当会议的主持者而不是裁判,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因为教师和保健护士有过家访的经历,所以只要接受团体疗法的系统训练,就能发挥某种程度的干预作用。
学校或车间
家是我们休息的地方,而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车间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同理,学校和车间是我们跟老师、朋友以及上司打交道的地方。学校和车间作为社会可以保护我们。要是在学校或车间里会感到强烈紧张和无法保证自己安全,就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危机中。因此说危机存在于个人,倒不如说存在于学校更恰当,进而这种危机是存在全社会的。
比如某班或某校以及某车间为事故多发地点或者厌学、逃学的人增多,就可以认为问题出在该班、该校或该社会。这时就可以推测,在该社会共同体中存在着成员间沟通不充分和与外界封闭等的问题。
在治疗运营中具备治疗共同体和医院共同体的理念,关键在于充分交流信息和机构的民主运营。除在医院以外,在学校和社会共同体中,也应坚持先不去管什么治疗而要帮助每个人顺利成长的运营理念。并且在共同体中原则上要使成员间顺利地进行交流,信息要传达到每个成员,而不是集中反映到上级部门。使这个集团不至于闭塞,这就要自由开放现存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集团。
社区
我们把范围再扩大一下,除在学校或公司以外,在某一社区、某段时期以及全社会范围内能及时看到发出危机信号的人。比如在迅速都市化的地区具有不良行为的人数在增多,以及全国范围内发生的中学样园内的暴力和虐待等问题。这是社会上的日趋紧张感波及到了当代中不校园内的缘故。了解这些危机信号并寻找对策也应该是政府分内的事。
以上大致讨论了产生苦恼和焦虑的原因以及遇到的阻力。适合接受森田式咨询的对象是在适应新情况时产生焦虑的人。因为这种人存在着强烈的预期焦虑和设法尽早适应新环境的欲望。
森田式咨询要求来询者客观总结失败原因,并按照最初想适应新情况的欲望,实事求是地付诸于具体行动来适应新情况。还有,当失去亲人时,也要求不要试图压抑悲伤,而要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悲伤。
第五章 苦恼时候人的心理状态和特殊人群
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无法 避免各种各样的苦恼。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要经历适应不安,失去依靠或因家庭和工作所带来的烦恼、恐惧死亡和社交困难等的烦恼。
苦恼虽在程度和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苦恼时都有共同的心理。因此,下面要了解一下苦恼时的心理状态,这有助于帮助苦恼的人。
一、苦恼时的心理状态
遇到新情况和失去依靠时,人们就无法摆脱,并不知如何是好。同样,当人处在慢性应激状态下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对策,但如果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也不知所措。总之,当人们无法运用以前的经验应付新问题时,就不知如何是好,继之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会变得十分焦急。以上就是苦恼时候的心理状态。
焦急和心里着急
心急容易焦躁,这是与没烦恼时情绪安定的相反状态,从而表现为无法镇静和焦虑紧张。
有时还因生活紧张和过度疲劳,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和苦恼。焦躁能使焦急加剧,反而使事态急速恶化。社交恐惧症患者需在别人面前非说话不可时,越发紧张和焦虑以至于没法好好讲,进而想办法控制情绪,所以会越发焦虑和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有了焦虑才迫使烦恼尽快得到解决,所以往往无法左右烦恼所带来的焦虑。可以将焦虑细分为两部分:一是烦恼自身带来的焦虑,二是焦虑导致再焦虑。适应新的岗位有时会紧张和心里没底,但是这种紧张是适应新环境所必需的。问题是当想要去除这种紧张的努力时会导致新的焦虑,因为这种紧张可见于每一个人,所以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因为是在焦虑的情绪下努力的,这种努力容易带来失败的结果,再加剧焦虑的程度。而可以改善的是焦虑,就是这种再焦虑了。
遇到难题和发生意外的时候,懂得当着急时会带来焦虑的道理,就能避免第二种焦急的产生。
平时开展的地震对策演习的目的,就是要事先搞清楚发生危机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这样到了真的发生地震时就不那么焦虑了,至少焦虑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写本书的目的和森田疗法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隧道现象—视野变窄
当人处在烦恼中的时候,以及为了尽早解决问题和找寻解决问题的线索面变得焦急的时候,往往不可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思考会局限于某一件事上而无暇顾及其他。这就像身处隧道中的人会因周围漆黑一片而只注意到出口处的光线一样。
驾车也一样,当人们开慢车的时候视野宽广,可以捕捉到周围发生的一些事,但一加快速度视野就变窄,注意力只集中到行驶的正前方。由于注意力太过集中就顾大上很多别的有用的信息。隧道现象就是在能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同时阻碍很多有用的信息进入。溺不者由于慌乱会顾不上自己脚已是否得了疾病,而患有胃肠神经症的患者只留意自己的胃部感受,就无暇顾及其他。这就像身处隧道中的人会因周围漆黑一片而只注意到出口处的光线一样。
驾车也一样,当人们开慢车的时候视野宽广,可以捕捉到周围发生的一些事,但一加快速度视野就变窄,注意力只集中到行驶的正前方。由于注意力太过集中就顾不上很多别的有用的信息。隧道现象就是在能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同时阻碍很多有用的信息进入。溺水者由于慌乱会顾不上自己脚已是否得了疾病,而患有胃肠神经症的患者只留意自己的胃部感受,就无暇复习考试和考虑家庭问题了。因此,对于发生在隧道的事情敏感和夸大,就像溺不者死死地抓住救命稻草不放一样,只对胃部不适和便秘有反应,当然也发现不了河中还有水浅的地方和意识不到是由于没吃东西才感觉不到便意的道理。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考虑,就会延误问题的解决或误入歧途。
对周围敏感
身处隧道中的人只对隧道出口感兴趣,所以对于隧道出口就格外显眼。他们对于通过隧道口进入他们视野的信息往往容易作出敏感的反应。同样道理,宗教的诱惑力也往往是对上述苦恼中的人起作用。
患有高压恐惧症的患者会对每个人都会有的血压波动感觉过敏。因热恋而自寻烦恼的人会因恋人的一个举动感到绝望或一个微笑获得希望。
可以在隧道出口找到自己所能依赖的人,而且隧道出口是这种可以依赖的人最密集的地方。我们称能依靠和手中握着解决问题金钥匙的人叫做特殊人群,而特殊人群的影响力往往是巨大的。
那些不上学只呆在家里的、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依靠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感受和父母所采取的措施对他们都有重大的意义。要是父母对孩子讲:“你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拿你真没办法。”等,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焦虑和绝望,进而隧道口也变窄。反过来,一如既往地鼓励孩了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支持。班主任对于努力克服焦虑而来上学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往往班主任一句温暖的话人超高频孩子第二天也坚持上学。当然,有时班主任一句欠妥当的话也会使孩子不愿上学。此时,需要老师或父母教孩子怎样去做就显得很重要,咨询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称之为“生命热线”的电话咨询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因为把握住危机提供帮助。同样道理,即使请再有名的老师来作预防危机的演讲,如果听众都是些被召集来听讲演的,若他们自己心理没问题,那演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多只觉得演讲的主题不错而已。但对于因苦恼而正在求助的人,简直是救了他一条命。
平常看来,朋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要是说的时机不当会深深地伤害对方的感情,有时甚至葬送多年的交情。反过来,伸手相助处在苦恼中的人也会成为新的友情的开端。
随波摇摆
处于苦恼中的人的情绪容易波动的心神不定,所以力求要抓住每一只伸过来的援助之手,当然也会因周围的一点动静所左右。如果今天滑焦虑发作就认为自己病已经治愈而大喜过望的患者,有时会因感到轻微焦虑发作的先兆而惊慌失措,掉进无法治愈的绝望的深渊。这说明了患者只对隧道口敏感而不到全局。
烦恼达到极限像掉入深渊往往是发生在绝望感变得很强烈的时候,而在这之前患者会摇摆不定。此时患者会徘徊于生与死之间,命悬一线,所以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和笑脸,否则不能安心。因此我们需要绷紧这根弦,努力保持这种笑脸。担任“生命热线”值班的稻村曾经讲到这如同’生命羁绊“疗法,对患者需要持续联系,否则就会因我们没与患者约定下次联系时间,就像蹦断了这根弦,导致他第二天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往往发生在抑郁初期和病情好转的时候,而不是抑郁最厉害的时候,因为抑郁初期和病情好转期的心境低落每天都处于波动状态。
摇摆不定就是指事情可能向多个方向发展,一推就会把患者推进死亡深渊,也会因支持使患者摆脱境而坚强起来。因此重要的是对特殊人群如何把握患者这种摇摆的心情,能够有效地使患者安心。
不易做出正确判断
处在烦恼中的时候,就像身处隧道一样因焦虑而使视野变窄,不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患有视觉恐惧症的玛利小姐担心自己的眼神可笑,而带了有色眼镜后,反倒被人误以为她是盲人。当然,也有介意自己的浓眉而缠上缠头布上街的人,结果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发生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等重大事件时,错误的消息会误导大家,使大家不容易做出正确判断。这是因为大家如同身处隧道之中看不到周围的一切,或者因自己的焦虑过于突出使人变得很敏感而造成的。就如你对正在烦恼的人讲再好听的话,对方也不可能听得进去还会误解你的本意,同样是一个道理。比如一个被误诊为患癌症的患者,预后也可能很差。虽然森田疗法中提倡“事实唯真”,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患者的注意力不容易转向事实。因此你不能因虽经自己苦口婆心地解释但对方听不进去,病情反而恶化就终止治疗一样,而要努力使对方获得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平静中积蓄克服危机的力量。
把别人也卷进来
处于苦恼中的人像溺水者不肯错过一根稻草一样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但有时因死死地抓住提供帮助的人不放,结果也会导致提供帮助者“溺水”现象的发生。
焦虑有时会感染给别人,特别是自己主意不定、对象又是自己家人时,在焦虑中夹杂了对处于苦恼中的亲人担心,如此不断地相互影响导致双方焦虑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膨胀,最后连自己也感觉被焦虑折麿得身不由己了。
遇到孩子不肯上学时,一般父母口头上说没关系,但心里会生出种种猜疑。比如孩子是否患精神病了,或者想不明不白辍学将来怎么办,以及检讨自己是否在孩子教育上出问题了等等。此时孩子会马上觉察得到了父母的焦虑,就感到进退两难了。
有的人通过别人的帮助和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应付危机,也有的人可能徘徊于依赖和倒退之间,总也摆脱不了困境,此时相助者就有可能打退堂鼓。因此提供帮助者若事先不作上述的思想准备,仓促地去提供帮助,会导致两败俱伤或不得已中途停止帮助,结果就会招徕对方的怨恨。
孤独
孤独的感觉就是觉得周围空无一人。但现实世界已不同于鲁滨孙漂流记所讲的年代,所以即便自己感到孤独,身边还有家人和同事。逛街会淹没于人潮中。问题是孤独的人身边即便有自己非常熟悉的人,也认为烦恼的只有自己。如果看别人开心,精神的孤独感反而会加深,感到在昏暗的隧道中只有自己。患有强迫神经症的人舍弃不值钱的东西时,不顾别人如何提醒总觉得贵重物品也一起扔了,所以三番五次到垃圾箱里去进行确认。他们也知道因这种傻事而苦恼的人只有自己,所以感到自己很孤独。当你劝一位失恋的女子不要惦记已分手的人,告诉她还有很多优秀的男人等她时,她只是感到失恋的悲痛仅仅是属于自己。
要是你没有同感,你再怎么劝孤独中的人也都无济于事,反会使人焦急不安。因此,交往中应与对方持有共同的孤独和寂寞感,但是事实上很难做到这一点。
自助团体
生活发现会或戒酒会等团体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苦恼的人组成的,成员中有的人是正处在痛苦之中,有的人是曾经体验过相同的烦恼,他们通过聚会能从孤独中走出来。
二、特殊人群的作用
处于苦恼中的人不能用他自己一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或工作繁忙影响生活的时候,就会陷入危机状态,产生焦急和动摇,从而以问题行为的形式表现出种种求助信号。此时如同置身于隧道深处感觉到周围一片黑暗,光线只及隧道口一样,使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隧道口。前面提到不善于依赖他人只会关注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的人,这时会把自己逼入窘境。而大数人则会向站在隧道口的、
自己所信赖的人以及与己有关的人求救。处于被求救立场上的人就称特殊人群,他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象。
对予别人忠告的人也处在特殊人群的地位。如果这些特殊人群有诚意并掌握面谈技巧,那么处于烦恼中的人不管是在社区还是在学校,可以使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持,危机得到解决并可顺利成长。
特殊人群对处于苦恼的人给予支持的过程就是咨询。下面谈谈这些特殊人群的作用。
特殊人群对于那些处在烦恼之中的人来说很重要。特殊人群中有的是自愿帮助处于困境的且与己有关的人,也有的是因工作关系而处于重要地位的人。对学生来讲,班主任是特殊人群;而对困难的人来讲,民政局的人员是特殊人群。有时处在特殊人群地位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像宗教团体,自助团体等组织。
这些特殊人群会随着所起的作用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不同而不同。
母亲绝对是孩子3岁之前的特殊人群,但成为母亲坚强后盾的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作用也很重要。此外,幼儿家人和附近的小朋友很重要,保姆和幼儿园老师的作用也很重要。上了小学后,在低年级阶段,班主任的作用很重要,但到了高年级时,像防波堤组织等的伙伴集团就变得重要起来。由于不能指望这种组织提供什么好的支持,所以还得看老师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进而起前键作用的依然是班主任。
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作用再一次变得重要起来。凡是当需要家庭关怀的时候,父母的作用就变得重要起来。比如日后受到挫折回家时,父母就会起关键作用。对于青年人来说,与他有非寻常关系的人将成为他成长的榜样,此时亲朋好友的作用就变的重要起来。进入社会后自己所属集团的作用就开始变得重要了,这时工作和单位变得重要,所以上司和同事就成为了特殊人群。另外到了谈婚论嫁年龄时,自己的恋人或配偶就变得很重要。
对于成人来说,除了自己的配偶和与他有工作前系的人以外,随着自己的状况改变会遇到不同的特殊人群。比如生了病,医生就变成自己的特殊人群。另外教会牧师以及民政人员就是特殊人群了。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也会变成特殊人群起重要作用。
专家这一特殊人群
这里的专家是指从事专业咨询和精神疗法的专家。这些专家对于本书读者来说也可以成为顾问。这些专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双重意义的特殊人群,因此在哪里能找到他们是很重要的。
当在咨询中需要解决难题时,可以请教这些在社区从事咨询的特殊人群的专家。
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可以鉴别精神病、神经症以及普通人的苦恼,但精神科医生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精神疗法和咨询专家,而且精神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少数,其中掌握森田疗法的专家更是少数。有机人到森田正马曾担任教授的慈惠医科大学以及原慈惠医科大学的教授现在任教的滨医科大学和圣马丽安娜医科大学的精神参观为好,或者到后面提到的自助团体和生活发现会总部去咨询也有帮助。
想要明确诊断和详细咨询就得到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科去,但分设在各县的精神卫生中心也专门接受这方面的咨询,因为该中心里的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士、保健护士能给你提供恰当的解答。
临床心理士
多数专业咨询员都学过心理学专业,他们除了在精神卫生中心和保健所等公家机构中从事咨询外,也有不少人在街道社区开展心理咨询。他们可以咨询普通人产生的烦恼,也可以咨询不用药物治疗的神经症患者。但是他们当中多数人不能开展森田疗法。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福利方面的专家,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服务,其中有与医学相关的医疗社会工作者和与精神医疗相关的精神科的社会工作者。
多数社会工作者接受过专业的社会福利方面的教育,并隶属于医院或保健所以及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但也有少数社会工作者曾经没有接受过专业福利教育,而在社会事务所发挥作用。虽然这些社会工作者不提供经济援助,但是很多心理问题与经济危机有关系,所以这部分社会工作者有必要掌握专业知识。要是你不与处在焦虑之中的人坐下来进行面谈,有时连善意的援助也会产生拒绝或误会。精神科社会工作者更要注重集团精神疗法。
生命热线的顾问
开通生命热线的初衷是预防自杀,但在接待热线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打电话倾诉自己的烦恼。这些电话中有为数不少是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打来的,分得再细,其中还有适合森田疗法的社交恐惧症和焦虑症患者打来的电话。
要想成为电话咨询员就得接受面谈技巧的训练,并在之后的时间里不断进修相关知识,所以只要能够区分适合森田疗法的患者有烦恼时提供恰如其分的援助就行。注意避免讲一些“气量太小,胸襟要再开阔一点”等能使对方产生反感的忠告,并事先准备好生活发现会的有关信息,及时介绍给对方。
教育系统的顾问
有关中学生和小学生的问题可以到教育咨询所去与学过面谈技巧的老师进行交流。各县的教育研究所还开办咨询讲座,可以借此学习咨询知识。
大学里保健管理中心的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士,可以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从事特殊职业的人
这些人虽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处于苦恼的人,但他们都不是咨询和精神疗法方面的专家。这些人包括学校老师、精神科以外的医生、牧师、护士、保健护士等。其中也有曾经学习过咨询技巧的人,而这些经历使他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写本书的目的也是帮助这部分人提高咨询方面的技巧。
学校老师
大中小学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容易觉察到学生在学校里发出各种各样的求助信号,所以老师是处在把握孩子前途的关键位置上。
老师不仅能察觉受到欺凌、拒绝上学以及不良学生所发出的非常明显的信号,还能观察没有朋友和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因很强的完善欲活动受限等容易忽视的信号,及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正视苦恼,将会使很多孩子得救。
遗憾的是森田式咨询对于高中以下的学生效果不大。到了小学高年级时强迫倾向和受到拘谨的程度就变得厉害,对这些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去除他们的焦虑而不是其他。因为到了高中才能理解“恐怖突入”或“顺其自然”的意义,也会有行动的冲动。即使是具备上述治疗条件的高中生,也不能只需单单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还要寻求老师的帮助。
医生
患病本身使人感到苦恼和产生危机感,所以患者因焦虑容易对所接受的信息产生歪曲的认识。这时要求医生应以咨询的态度,采用关怀和帮助患者消除焦虑以及与患者产生共鸣的态度。经常所能看到的是往往因医生一句“没什么了不起”等职业习惯用语而导致与患者的纠纷,并且导致患者中断治疗。
有的人以躯体不适的主诉形式发出危机的求助信号。如果对患有高血压和胃溃疡等心身疾病的患者不进行心理咨询,那么这些症状就有可能转为慢性。而疑病性神经症或癔症患者由于实际上没有躯体异常,所以常被人忽视和看作性格有缺陷。上述这些人在多处遭到拒绝后最终转到精神科来。因此,我们希望对这些人给予一定的理解,不要等到他们到精神科来就诊后才引起重视,才对他们作森田式咨询,因为这比在精神科接受治疗更能让患者接受。
对癔症患者进行去除焦虑为目的的咨询是比较费时和有难度的,所以有时需要专家来指导治疗。
保健护士和护士
护士医生一样都要接待患者。由于护士的权利没有医生那么高,所以面对医生感到紧张的患者更愿意与护士打交道。因此,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护士就能发挥缓和两者紧张关系的重要作用。
急性发病的人如同身处隧道深处的人一样,很难把握正确的信息,所以有必要身边有个能减轻其焦虑和帮助其正确做出判断的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住院的患者以及需要长期在家疗养的人所具有的焦虑和苦恼则比较特别,其特别之处在于难以确定目标,看不到自己己有的进步以及对将来感到不安,这些会使病情向不利方向发展。因此,这部分人接受尽管有焦虑,但仍然为所当为的森田式咨询很有帮助。别外,还可以由同处苦恼的人组成自助小组,走团体治疗道路也较重要。
牧师以及宗教人士
宗教的存在是以拯救处于烦恼之中的人为前提的,所以专家不妨取其精华为好。有过自己解决烦恼和帮助他人解决烦恼的经验对开展森田式咨询等非常有用。
社会福利员
社会福利员是指民政委员、从事介绍保姆等其他职业的人和任职于福利机构的人,特别是担任母子宿舍的咨询工作人员接受各种心理交谈的机会是很多的。
一般特殊人群
一般特殊人群是指与职业没有关系的,同处于一般社会关系中与之有关系的特殊人群。
父母特别是母亲
家庭是我们的重要生活环境,家庭中处于管理中心的母亲和处在济支柱的父亲可起到特殊作用。
前面已经讲过父母对于离开母亲无法生活下去的3岁前的孩子和处在第二反抗期初中生的重要性,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孩子自立之前,父母都可作为孩子们的特殊人群起着特殊作用,特别是遇到某些挫折的时候。对于拒绝上学闷在家里的孩子,家就是他全部的生活环境。而自立以后由生病而不得不回家休养的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
对于结了婚的人,其配偶就成为特殊人群;而对于老人、孩子来说,老伴以及儿媳都显得很重要。
对处在家中特殊人群地位的人,家中其他成员的支持也很重要,否则不能构筑家庭成员之间支援体制和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为避免成员之间的对立和疏远发挥其作用。当然同时也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援。
家人
家人可以相互支持,对于处在自立年代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爷爷、奶奶的作用非同寻常。
朋友
对于离开父母走向自立的人,朋友就起着特殊作用。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好朋友不仅能够支持我们,还能与我们谈心。因此,即使没有好朋友,但若有个朋友说说话、减轻减轻苦恼也好。
有的人虽有很多朋友,但都只是同甘而不共苦的朋友,遇事不能向朋友诉苦,也有的人不善于建立朋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危急时刻也就是打开心扉的时候,所以希望大家活学活用本书的理论,正确应对朋友和同事们发出的求助信号。
单位上司
在单位里上司相比较同事而言更为重要,原因在于上司这一特殊人群可以对员工进行评价、鼓励和支持。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作为特殊人群的上司掌握咨询的基本技能对提高工作管理很有必要。
社区中的特殊人群
有时从事民政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保健委员、母子推进委员等能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但不能一概而论。在现实社会中还会存在如滑稽故事中的“模范隐居先生”等优秀的特殊人群吗?对“邻居在干什么?”这一感觉敏感的现实生活中的话题或许已不存在原来意义上的特殊人群。
遵循团体
除了前面讲到的特殊人群外,还能依靠和得到支持的组织叫做遵循团体。社会公认的遵循团体有家庭、公司、学校。除此之外,还有躲在社会黑暗角落里的、由落后者组成的遵循团体。撇开善恶不说,所谓的不良组织、飙车族、流氓组织以及最近出现的新兴宗教团体都可以起到一些支持作用。成员在团体内不仅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被别人所接受,还能得到安全感以及了解到自己该做什么。
心理治疗中有各种各样的自助团体具有上述作用,比如森田疗法中的生活发现会等。
戒酒会
戒酒会是比生活发现会历史更悠久、规模更大的酒精依赖(中毒)症患者的集会。由于酒精依赖症患者不能单是通过精神病院的住院治疗就能完全戒酒,所以戒酒会的作用显得更重要。
戒酒会的目的是借助团体力量来达到戒酒的目的,不需要学特别的理论知识,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开诚布公地谈自己如何因为饮酒给别人造成麻烦和给自己带来伤害等,并相互交流戒酒经验。
如果每月召开一次集会一般是不能维持治疗效果的,所以戒酒会的集会必须每周召开一次为好,并要求配偶一同参加,所以戒酒会也带有家庭治疗的色彩。此外,还表彰戒酒年数逐年增加的戒酒者,所以大家对戒酒的欲望欲望更加高涨。其他方面还有齐声唱誓言、手拉手排成一圈的戒酒仪式。在日本几乎每个县都设有戒酒会,而每个县又分成若干地区开展活动。
饮酒嗜好者互诫协会
饮酒嗜好者互诫协会(alcohol anonymity A.A)是与戒酒会一样的由酒精依赖者组成的协会。A.A组织不同于有家人参加的日本戒酒会,即通过所谓的“12级台阶”的戒酒步骤来进行戒酒,而有没有匿名无关紧要,只要坚持完成戒酒者向神发誓的戒酒决心就可。它的理念是戒酒者承认自己无力,也无能与酒精依赖作斗争,但他坚信存在超自然的伟大力量在守护着他们,以及自己能够借助这一力量达到戒酒的目的。
自从美国传到日本后,以大城市为中心开展活动的A.A组织,适合于单身以及被家庭抛弃的人的戒酒或不适合在戒酒会中进行戒酒的人,也对其他依赖者如药物或食物依赖中的贪食症有帮助。
精神病友会*患者俱乐部
精神病患者组成的集会有两种:一种以治疗为目的的由精神病院、精神卫生机构、保健所牵头组织的集会。成员则症状大体上已缓解,但对于在社会上自立还存有焦虑的患者。由于这些人还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运营组织的各项活动,所以需要专家及其他人的积极援助。
另外一种是正处于康复之中的患者组成的借助于专家帮助而自主举行活动的集会。其中,有名的如大宫的“食客的故乡”,经常进行作业及研修会等活动。此外,还有东京*神奈川的“罗汉柏聚会”福岛的“朝花的故乡”、四国的“沙蚕会”等,都举办着各自独特的活动。两者的区别为后者直接由已缓解的精神病患者出任会长,参与运营和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其他疾病的自助团体
东京有抑郁症者参加的“压抑、抑郁友人聚会”,带有沙龙性质的该聚会只局限于小范围内。
除了心理障碍以外,也有慢性病或疑难病患者组织的“风湿病友会”、“胶原病友会”等,出于会员间获取超出医疗范围的信息及安全感的该聚会,由于受限于疾病的性质,会员难以通过自由集会来相互支援,而主要靠发行机关报进行。
由癌症患者组成的“道喜会”发展虽然缓慢,但要是把怀疑自己患了癌症而苦恼的人们也包括进来,那互助的色彩就更浓了。
今后也会有被称之为现代黑热病的艾滋病患者组成的集会,而成员则包括艾滋病患者以外的艾滋病家属,或担心自己患艾滋病而焦虑的人群,否则就难以站住脚。
家族间互助集团
特殊人群的家人容易卷入到危机之中,并蒙在鼓里,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对于病程长、父母又很焦虑的患者,需要家族会和父母会的帮助。
精神障碍者家族会
精神障碍者家族会可分为在医院、保健所和精神卫生机构中的、由专家组织的家族会,以及以社区患者家庭为中心的家族会。前者的家庭治疗氛围比较浓,后者则通过组织类似政治团体活动来影响政府的政策。显然两者的作用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组织者之间相互交流协调行动。“全国精神障碍者家族联合会”于1986年,召开了20周年的纪念大会,这也证明了这一全国性组织在日本国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手拉手“父母会
由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父母组成的“手拉手“父母会则开展了称之为”步行车厢“的活动。有些社区还在社区内组织了由孤独症患者父母参加的活动,或由唐氏综合征患者父母参加的活动,并进行独特的野营或合宿训练等活动。
波涛会
波涛会是由癫痫患者或其父母组成的全国性组织,围绕癫痫患者的父母开展活动,并由儿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提供专业上的帮助。
此外,还有负责照料痴呆老人的家族会。该家族会是由照顾痴呆患者的子女或配偶组成的。总部设在京都的该家族会已在日本各地区逐渐起来。如今参加家族会的成员不仅包括了照顾痴呆患者的家属,还包括长期卧床的老人或照顾有行动障碍的家属。随着社针高龄化,该家族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
枥木县还有由拒绝上学孩子们的父母组成的讨论会和探讨青春期孩子教育的讨论会等别具一格的活动组织。此外,由有影响力的人组成的援助小组在不同的社区之间提供互相援助。
以上是有关处于特殊人群立场人或集团,如因危机而摇摆不定的人、卷入苦恼漩涡中的人,人们容易对这些人产生关心,并易受他们的影响。因此,要是这些人能掌握咨询的态度,给予他们安心和引导进行森田疗法,那会有多少人得救啊?从而我再阐述一下,写这本书的动机,就在于这一构思。
第六章 如何开展援助是咨询中最基本的问题
咨询中首先要进行充分容忍的是陷入苦恼与处于心理危机的人,并在倾听对方叙述的基础上,尽可能先让对方稳定情绪,这也是咨询中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在这种医患关系和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对方是否适合森田疗法;而想一接触患者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适合森田疗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
本章想阐述的就是在咨询时所要知道的基本的心理机制。
一、消除焦虑

面对陷入苦恼中的人或其本人虽未意识到,但已发出在第三章中所提到的求助信号(表现出躯体症状或问题行动)的人,首先要去做的就是努力消除对方的焦虑。中井久夫讲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最需要的是不断地使他们安心”,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乍一看是不出他们有什么特别焦虑的,所以中井久夫的这句话尤其显得重要。在咨询其他处于危机中的人群时,可以同样使用这心理机制。
前面讲到,在处于危机中的人和碰到障碍而寻不到出路的人,会感到焦虑和着急,并表现出视野缩小、反应敏感和容易动摇等情况。在这种不知所措的情形下,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寻求帮助,甚至视稻草为救命之物而使劲抓住不放,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焦虑,使他们感到安心,这一点贯穿于整个疗程中。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焦虑,其中的有些人能够得到自救。
卡尔罗杰斯用“容纳”一词意思是要充分肯定和容忍寻求帮助或来咨询的人,这是消除焦虑所必备的态度,并强调这种态度对消除焦虑很重要。但这只是开始,不能说问题就此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单去叮嘱苦恼中的人使他安心或表示你已经知道对方的处境是远远不够的。要因人而异,并视不同的状态去解决,因此消除焦虑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实际上,既有学会具体的解决方法后就能消除焦虑的人,也有只要不消除焦虑即使教给他解决方法也于事无补、当耳旁风的人。
在笔者打电话的咨询中,也遇到只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就可改善症状的人。这可能是由于对方信赖笔者,只要听听笔者的声音也能给他带来安心,使之消失焦虑的缘故。这种信赖感来自于长期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对医生的信任。但也并不全是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就医时往往会感到不安,只有通过长时间地交往才会产生这种信赖感,你不可能指望只凭最初的电话交谈就会让对方得到安心,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在医生与患者长期的交流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带着关心,主动地聆听
我们肯定和接受对方以及关心对方的目的之一,是想了解对方的苦恼和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该用心去听对方讲些什么,咨询也就从这一刻开始。
咨询当中不可以套用自己方便的提纲来询问对方,有些专家咨询时局限于事先准备好的谈话提纲,病历及家庭构成等,有时还为此拦腰打断患者的谈话。当然必要的信息是要掌握的,但要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行提问,不应随便插话,谈话一开始就想弄清一切是不现实的,这只能让对方感到压力及被压迫感而导致焦虑。在提问的方式上,应该是顺着对方的谈话内容进行提问,如果过于严肃又会打破共同探讨的气氛。
当来咨询的人讲到“丈夫总是晚归……因此寂寞得不得了”时,我们有必要明确是否真的很晚及其程度等。但像“一周大约有几次晚归啊?”等诸如此类的提问就变成了盘问式,我们要采取的是首先肯定“你丈夫回家晚,你会很寂寞”之后,话题转到“说是晚……”并在此处稍微停顿一下,给对方主动发言的机会;或者采用“说是晚……”、“比如……”、“是不是来不及吃饭啦……”等启发似的提问,逐渐把话题扩大。
就因为连提问都如此严格控制,所以评价或忠告对方更要慎重。在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时要进行适当地夸奖,而评价对方时要慎之又慎。有些不善言谈的来询者对评价非常敏感,就像蜗牛一样,你只要一碰他就缩进去,再也不肯敞开心扉;也有人由于你提醒不当,他就再也不开口讲话;还有的人当夸他一下时,他就只注意表现自己而把应该讲的问题放在一边了。
那么在咨询中就不需要进行褒奖和忠告了吗?不,在森田式咨询中给予鼓励是多多益善的,但在最初阶段进行是不合适的。因为对方处于焦虑的时候,心里也没有余地接受你的忠告,而在不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忠告对方则是不礼貌,因此在真正明白对方之前,应该专心致志地去倾听对方说些什么。
不要轻易说你懂了
人们的心理活动不是简单就能弄懂的,因此要了解每个人所讲的苦恼到底是什么。有些人成为专家后一听到来询者讲到“我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是防疫武断地诊断为“对人恐惧”,并告诉对方应该如何如何。或者当正处于忙碌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而只凭自己的经验及初步掌握的信息就想使咨询过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当然,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因为对专家来说,来询者只是为数众多的患有对人恐惧症的患者中的一员。但是对患者来说,别人这样轻描淡写地看待他的症状是第一次,要知道烦恼的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像这样很早就以为了解一切的咨询者,在咨询中往往掺杂着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自己也有同样经历的时候,就会把两者混同起来。卡普兰把这叫做主题干扰,按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先入为主。比如咨询者本身若与自己的母亲存在着矛盾时,会对来询者提到的母子关系非常敏感,在估计问题严重程度时容易超出实际。因此即使认为短时间内已掌握了对方的症结所在,也要采取耐心倾听对方讲话的态度。
只有洗耳恭听的态度才能表现出尊重对方和重视对方。
与对方站在同一立场
要知道来询者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他的苦恼,有时会表现出躯体症状,有时则表现出欺负别人或反抗别人。这时不仅要倾听对方讲些什么,同时也要站在与对方相同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对方说头痛,就承认他头痛。要是对方有反抗的举动,就表示理解他的这种情绪,而表示怀疑对方有没有病或斥责对方都是以后要涉及的问题。我们也会碰到一开始就打算什么都不说的人,那就从他什么都不愿说开始耐心寻找突破口,这时能作的只是与对方共处一起。《通向精神病患者灵魂的道路》(矢竹书店出版)一书的作者G施文柯曾经经历过的一段有名的故事,内容是施文柯曾经坐在不愿打开自己心扉的患者枕边,每天坚持30分钟,最终还是让患者开了口。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只是与患者共处一起,有时也能带给患者安心。
下面介绍的是刊登在全国家族联合会的机关报《全家联》上的一名女性的体会。她讲述的经历是新婚旅行中丈夫的精神病突然发作,出于对丈夫的爱,她违背了父亲叫自己赶紧带丈夫回来的命令,自己护理丈夫。由于没有护理经验的她吃尽了苦头。护理精神病患者并不是简单的活,而且这种病会反复发作。她丈夫的症状是病情一恶化就睡眠不好,还不停地搬动家具。刚开始时,她只要见到丈夫一发作就打电话跟医院联系,让不情愿到医院看病的丈夫接受住院治疗。可是当她看到丈夫每次发病都只是搬动衣橱后,再次发作时就打消了跟医院联系的念头,认为反正他只是想搬东西,那何不帮他把呢?不可思议的是当她帮助丈夫一起搬动家具的时候,丈夫反而逐渐镇静下来,最后自己感觉得无聊而作罢。也许是丈夫疾病发作前的焦虑导致他不停地搬动家具,当他看到隧道口的妻子用一种担心的眼神紧盯自己时,他的焦虑越发地厉害起来,以至于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而当他看到妻子面带微笑地帮助自己搬动衣橱时,也感到隧道变得宽敞。这样还没等到他再次进入疾病世界之前,一切症状都结束了。
开展心理剧治疗时让患者扮演“二重”角色中的一个主角,而另一角色由治疗者扮演,并在治疗中要求两者保持一致。主角坐,治疗者也跟着坐;主角站,治疗者也跟着站,通过这种模仿动作了解主角的心情。
寻找心灵的窗户
多数接受森田式咨询的对象都情愿讲出自己的苦恼,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禁闭自己心灵之门的人。
这种禁闭自己心灵之门的人如同禁闭大门的一所房子一样不能从大门进出,这时就得借助于窗户与之交流了。因为谁都会朝明亮的外界打开自己的窗户,而你可以从打开的窗户向屋里的人打招呼。
有些一提到自己的疾病就会表情僵硬,表现出恐惧的人,要是话题为他自己所喜欢的如运动或唱歌时,他也会出现缓和的表情和笑脸,因此有必要从聊天开始建立起两人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窗户存在,你就不能胜任援助者的角色,但是只要共处时间一长,自然会懂得对方的喜好、喜爱的食物和他何时会变得温柔和高兴。
通过共同娱乐消遣可以了解对方,比如一起去钓鱼、做蛋糕、听音乐,就可以体会到苦恼中的人在想些什么。
亲肤育儿法
我们常能听到亲肤育儿法对于消除婴儿焦虑很重要,日语中治疗有时也译作“手部接触”。基督教等宗教仪式中也有很多通过用手的触摸来治病的例子,因为用手触摸能带给对方安全感。谁都有过生病后,父母轻轻地抚摩能使自己心情平静下来的体验。通过拥抱、搭肩、握手均能表达你对对方的关心,所以有机会应试一下。日本人特别是年长的日本人由于生长的文化环境不同,对这一切感到害羞和厌烦,但是我们至少要适应一下,因为这不同于喝醉酒后乱摸女人臀部的行为。因此当身边的亲人需要关心时,就应适当地通过皮肤抚摩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尤其是对方确实表现出身体方面的不舒服,就像前面提到的变相苦恼一样,通过触摸肌肤来表达关心将是绝佳机会,所以要试着摸摸对方的额头、轻揉对方的肩膀或抚摩他的脚掌等。
后面提到的相互发生冲突也是亲肤育儿法的一种,通过互相扭打游戏会使心情愉快。
分清楚容忍和过分娇生惯养的区别
以上提到了消除焦虑的种种注意点和具体的行动,但是有时会发生与容忍对方的娇宠和过分娇生惯养而带来的问题,因此在此阐明一下两者的区别。
有时,拒绝上学的乖孩子想跟母亲一起睡觉。以开展“川字疗法”而闻名的松田诊所的松田先生,他提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某一时期,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像小时候一样与父母一起睡觉,并让其撒娇是很重要的。
当以往没有充分体验过撒娇而长大的人碰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给他营造撒娇的环境是很重要的。这与到了高中还没抛弃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睡觉习惯的人,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两者差别在于动机不一样,对处于焦虑中寻求帮助的人,应该容忍他们,当他们不再需要容忍的时候他自己也会离开。与此相反,出于父母自己的焦虑原因或为了满足父母自己宠爱孩子的感情而伸手相助的话,就会变成是过分娇生惯养,这样就剥夺了培养孩子自发性的机会。这时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会反抗父母而挣脱出去,而自我意识较弱的孩子就此依赖父母,最终摆脱不了这种依赖。
因此最最基本的是要仔细观察孩子,认真听完他们所讲的事情,弄懂他们心里想的事,这样自然就会有对策。
不去仔细分析对方过分娇生惯养的原因,其中的理由之一是出于父母自己的焦虑而造成的。危机往往会把周围人也卷进去,以至于使提供帮助的人也进入纠缠之中,所以消除自己的焦虑这一点本身也很重要。
消除自己的焦虑
若要消除来询者的焦虑,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首先处理好咨询者自己的焦虑。即便是让人非常放心地来询者,也要平静地相待而避免让对方容易感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森田疗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层关系,如果越想努力帮助来询者解除烦恼,帮助处于危机中的孩子去摆脱危机,就越会使自己着急和焦虑。当然一开始就不打算提供帮助的人会很平静,但这于事无补。
你越是担心,越想帮助与你亲近的人,就越会使你感到焦虑,而当你想用祈祷的方式来使不安离开时,就会更加剧你的焦急,还会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对方。在这两者之间像滚雪球一样膨胀的焦虑最终会淹没双方。
因此可以采取停止主观上消除焦虑的努力而去着手作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与对方共处,把注意力集中到仔细倾听对方的心事的,使对方敞开心扉,养成以事情为中心的为所当为的生活态度,最终焦虑也会减轻的。
以上讲到的是面对处于苦恼中的和处于危机中的人,以各种各样问题行动来表达出自己求助信号,我们首先要作的就是使他们消除焦虑。因为处在焦虑中的人如同身处黑暗隧道 中的人一样,看不到物体,听不到声音,他们在多数场合下需要有个能够提供帮助和指点迷津的人。当然,也有自我解除焦虑后就此寻到出路的人,但当然是极少数。
二、与对方共同探讨
有的人在消除焦虑后自己就能找到出路,也有的人通过疏泄情绪找到解决的方法。当很多人处于一时的苦恼中而情绪也并不十分纷乱的时候,只要通过咨 询者的容忍和倾听也能摆脱烦恼,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能力。而对于由于认知错误而导致焦虑的人们,如果只要传达给他们正确的信息就能解决问题,就得了解对方产生错误认知的背景。即使清楚解释了来询者提到的“手淫有没有害处?”、“如何感染艾滋病的?“等问题,但要是没有解决对方产生焦虑的根源,那么还会出现另一种焦虑。因此有必要与来询者保持步调一致以了解对方的心事并给予理清头绪。而当与对方步调一致的时候,只要稍许环顾四周就能捕捉到对方显而易见的东西,这与心理剧中补助自我所扮演另一自我的双重角色相似。
首创心理剧的莫雷诺引用心理剧中的即兴剧表演来开展治疗,把其中演对角戏和扮演别一个自我的人叫作补助自我。这里的补助是指补充来询者并不充分的自我,让其借助于“补助自我“来完善自我。在人的一生中最初起这种补助自我作用的是母亲,因此当失去母亲后需要补助自我的婴儿就不能健康地生长。其他起补助作用的依次是父亲、老师和朋友,由此来完善自己。
在心理剧的治疗过程中,舞台上的补助自我要和对方步调一致。不管扮演另一自己还是扮演父亲的角色,都要用与来询者同样的腔调讲话,并照搬来询者的所作所为。这样使来询者能同样的腔调讲话,并照搬来询者的所作所为。这样使来询者能从补助自我客观地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所讲的话,而且还能进一步注意到细微的差异。至于扮演补助自我的治疗者,在来询者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并产生共感之前应照搬来询者的一举一动。当进入治疗的某一阶段后,就要开始主动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一点点地传达给来询者,这一过程就是要扮演补助自我的治疗者,应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扮演来询者以及他父亲的角色。即从与来询者相同的视点出发,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说给对方听,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再一次对来询者提示所熟悉的东西而已,这时不宜批评对方或要对方注意什么,而要采用在我看来应该如何如何,或者说我自己是这么想的等表达方法。
补充不足
有的人往往不顾事实而只凭主观感觉和自己的感情来判断事物的。比如诉说自己丈夫不理解自己而总是晚回家,或女儿是不可救药的流氓样妇女。在这些言语中充满了其本人的憎恶或担心的感情色彩,有时会说自己的担心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生气的一点办法也没有等。
虽然在评价某一事情时常带着这样的感情,但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感情容易蒙住眼睛,所以所作的评价也容易夸大其词,因此与这类人交谈时要求他们专注于事实。当听到来询者提到“由于丈夫的不合作而生气”时,你可以明确一下对方为何事情而生气,并要求对方尽可能回忆一下最近所发生的事情,依照事实问清来询者有没有与因工作关系而晚回家的丈夫发生过舌战。这样见缝插针地分析咨询者的种种质疑会有助于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问清她丈夫有没有事先打电话说明要晚到家,以及她丈夫的工作性质和丈夫的其他同事是不是也晚回家等,再继续询问来询者的生气是因为丈夫晚回家,还是觉得丈夫的态度不好所引起的。弄清楚来询者在等待期间的所思所想,这跟心理剧中指导者让主角站到置于当时的状况及情绪氛围中而进行的,但这也有利于使只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来询者能有机人了解周围环境,使自己注意起以往尚未注意到的地方。
咨询者在来询者的身边帮助他减轻焦虑的同时,逐步改变来询者的视角,让其把视角投向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或是具体的客观事实。森田疗法中的“事实唯真”正好能说明这一点。这里所提到的事实指的是当事人错综复杂的心境及真实的心态,即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感加剧。在这一阶段进一步要求来询者把自己看到及体验到的事实具体如实地叙述。可以问来询者,她丈夫晚回家的时间是否每天都将近夜里12点,出现这种情况为每周几次,还是因为赶不上回家吃晚饭才有。
下面再举一个只注意事实的例子。有时,来询者会说起她儿子昨天讲过什么话、每天做些什么以及老师对她儿子的评价很低等内容,她还指责丈夫只会推卸责任,反而说她把孩子惯坏了,以至于孩子在今天放学后径直到迪斯科舞厅去玩,一回到家吃饱后就打电话,一直打到半夜1点来钟等。对她这种类型的人,是属于善于观察事实但不清楚来咨询的意图,也可以说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图,当时她自己的心情到底是生气还是悲伤,她也讲不清。你不知道她叙述这件事时,是因为老师评价她儿子为不良少年而担心不已,还因为觉得自己就像丈夫所说的那样坏而闷闷不乐。这时应明确来询者所认为的是不好还是悲哀,是不是因为与丈夫不和谐而暗自生气等等。在获取和整理有用信息的时候心须要考虑到上述这些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对方的情绪。在共同探讨中可让来询者逐步暴露出如何看待那件事及有什么对策等等,尤其是重点了解来询者自己的感受。
说心里话,笔者属于注重事实的这一类型。加上自己的职业习惯,一遇到事情往往首先习惯于作评价或解释。笔者认为这是在无意识中抑制了自己心中油然而生感情的结果,而通过扮演心理剧中的主角就能够很好地矫正这一缺陷。
下面介绍调整这种心理状态的方法—“认识的环节”。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1、如有一名貌美女子当你的帮手,对你察觉到和看到的是什么?2、你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心情舒畅令你着迷,当见不到时又感到莫名寂寞。3、如何评价呢?你承认那女子少有的美女,自己喜欢她,而她可能也对你怀有好意。4、你希求什么呢?你真的很想与该女子结婚一起生活。5、你怎样付诸行动呢?经多次约会后你的求婚遭到了拒绝。可从这5方面考虑并加以整理。
来询者在交谈中会遗漏了不少东西,要是把谈话的焦点放在对方的疏漏上,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会谈效果。即便在此时也要遵守咨询的原则,即不能偏离咨询的正常轨道,在力求当好一名聆听者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引导来询者。要知道咨询比起提问,会更好地让对方感到在催他,当向对方提问:“与那女子共处时的感觉如何?你想做什么呢?”等问题时,也可使用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语言再观察对方的神态,想必效果会更好。也可改变谈话的方式而询问对方“跟那种女子共处会是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平静……还是有那么一点异样的感觉……”。因为感觉是相互的,所以你得在共同交流中一边揣摩,一边确认对方的感觉并把谈话推向前进。
三、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健康的一面
边摸索边整理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会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焦虑也会随之消失。有时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而自寻烦恼,因为不自信的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反而人越来越强调这种弱点。森田疗法中把这一现象叫心理作用的恶性循环。谁都有可能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若把这种普遍的人性特征也当成是性格上的缺点,就会导致夸大紧张,越发拘谨使得紧张程度超出实际。
有很强完善欲的人因自卑而往往会强化这种紧张感,而与此相反类型的人则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因为承认自己存在某种缺点后会导致焦虑,所以就会紧闭自己通向心灵深处的大门。如果自己极力掩饰虽不会流露出自卑,也还会以其他变相形式表达出来的,比如会像善犬一样虚张声势,或者自满地把自己投入到某一大的组织活动中去。若不能充分得到容忍,则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去克服自己的弱点,都会强化原有的焦虑,使其原来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
处于苦恼中的人除非自己能意识到,否则都会夸大并把自己的视点聚焦到自己的缺点和自卑上,而对他们的优点,本人及其周围人往往注意不到。
拨开焦虑所带来的作用如同走出隧道时一样,被自己隐藏着的优点就会显现出来,要是与对方共处就会发现这种优点,但多数场合下这种优点会暂时被缺点和自卑所覆盖,而作为其他旁观者在看到对方缺点时往往会急切地希望矫正这种弱点,急于求成则可能有始无终最终还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上。因此求助者身边的亲人、父母和老师应该善于现隐藏在对方弱点中的优点。多数情况下,父母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方便而要孩子服从父母,否则会压制孩子发挥自发能力,应作到尊重对方,采取慈祥、认真的态度。上述内容要是进展顺利,就能作到父母与孩子步调一致而且能自然而然懂得孩子的感受。只要引起注意,做到这些并不能办到。
笔者之所以喜欢心理剧,也是因为这一切在心理剧中充分地得到了体现。站在聚光灯聚焦的舞台上,这一特殊的场景中努力扮演对方时,能从补助自我看到原来的自己,甚至觉得自己还是个挺不错的人。
在进展顺利的咨询中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要是提出忠告者注意这些细节,同样会感染苦恼中的人,虽然言语表达最直接,但忠告者的态度也能改善苦恼人的境遇,这或许是因为相互间的优点产生了彼此的信赖感。
森田疗法中把这种人所共有的追求完美和向上发展的欲望叫作“生的欲望”,并对此必须予以积极评价和加以培养。森田疗法的观点之一是,人之所以苦恼就是因为这种“生的欲望”过于强烈所致。人若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也不会有苦恼,因此在治疗中不去追究劣等感和烦恼的来源及解决方法,而把注意力转到导致个体苦恼的“生的欲望”上。神经症患者具有拘泥于小事或留意小事的性格,而当他们过分注重身体状况和自己的观念时就会导致发病;反过来把这种神经质性格在工作或生活中发挥出来,则能成为责任心强和注意小节的人而备受别人称赞。
因此不要紧盯着不好的一面而试图纠正它,要把目光集中到好的一面和积极向上的一面去进行指导并对其付诸实施。多看好的一面,反过来说不好的一面就会变得微不足道,慢慢地就不太注意了。森田疗法提倡人们致力于现实当中该做的事情,并把助人和热情待人付诸行动。
四、提供信息
按照以上提到的态度在减轻焦虑后,双方就能拉近彼此思维上的差距,信息交流也变得可能,可以正确认识事实了;反之你再怎么都他重要的东西,他也不可能接受或歪曲理解。
森田疗法注重“事实唯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实,告诉人们不必抗拒地接受在重要场合或重要人物面前自然而然流露的紧张和焦虑。这样一来,紧张和焦虑就会得到平息,并让人们了解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残疾人得到援助的抚恤金后应怎样做好呢?专家所知道的有关艾滋病知识、离婚时提的要求及个人经验等都可成为信息。比如在一年前还因每天喝一升酒,并企图全家一起自杀的男子,经戒酒成功后,在戒酒会上面露微笑地现身说教的事实本身就很有说服力。
因焦虑而参加例行的生活发现会活动时,表现出非常勉强的胆小者,可要求他们在其精神状况好时来参加集会,并由专家或指导者出面阐明其症状好转的理由和心理机制,从理论上让对方了解恐惧发作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集体讨论中可提高疗效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单凭老师成功地说服拒绝上学的学生一起去钓鱼,这件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若有专家对学生当时的状态和学生被邀去钓鱼(在此仅举例子说明,暂且不管例子是否真实)作一分析,就能增加可信度以提高疗效。
五、对方遇到障碍时不要轻易去帮助
有了基本的承受能力就能说些该说的话,再让其碰碰壁,重要的一点是不该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在旁边看看就足够了。或许帮助能够帮他度过危机,但是这样一来,就剥夺了对方靠自己的能力自发地度过危机的机会。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对方能够做好就可以了。
还有的人虽然没遇到危机或避开了危机,却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因此要主动制造危机,从而能让对方学会善于对抗这种危机。这时首先要会评估对方的承受能力及支持系统和自我有多强,这些可以参考第四章的有关内容。总之应看到对方在言行中的自我表现及其支持方面,并应去有效地利用它。
在前述的“容忍”一节中也讲到过在提供帮助时容忍和过分娇生惯养的区别。下面再明确一下两者的区别。其中之一是在仔细观察和注意听取对方苦恼的同时,若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或担心,那就容易会去提供过分地帮助。当遇到好的对手进行谈话时,务必要注意一点。由于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东西,所以要使对方懂得面对焦虑不能采取对抗方式而应顺其自然地去接受它。
酒精依赖者组成的A.A组织(酒精中毒匿名自助俱乐部的简称一译者注)要求成员遵照“12级台阶”法循序渐进操作。成员们首先要承认凭自己的能力没办法抵抗对酒的诱惑,以至于离开酒就简直没法活下去;其次是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自己力所不及的伟大力量,并信仰它;再次下决心服从这种权力。
这种治疗机制可能是利用了从对酒的依赖转移到对权利和神的信仰这一观念上。
设置障碍的方法
特意设置一些障碍以制造对抗,把人置于危机之中使他接受锻炼也可分不同的阶段。如布置状况或分配任务,让对方在就业或参与某项职务过程中担负一定的责任。人际关系中存在着斥责、注意、明确反对的态度,也有说理教育、忠告、指导等不同的态度。
是大声斥责还是大事化小
寻找危机出路应从易到难的分阶段进行,并采用逐步摆脱和强化的方法。除此之外也有采用硬推下水,像学游泳一样让对方一下子面对危机的方法。有时巨大的苦恼反而会带来大彻大悟,烦恼一下子得到解决。但是此时也应在相应的觉悟下循序渐进,若采用责备他人、发脾气和激烈抗等方法时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彻底解决,而小事应在短时间内解决它。人们常说:“刺激大的平静耗时长,刺激小的平静耗时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颠倒两者。大多数爆发性地大声训斥别人能使自己感到心情痛快,但是被训斥的一方往往会感到一种被抛弃感。相反,多数父母因为出于关心,常提醒孩子不要过度吸烟、迟到及避免睡眠不足时因还掺杂着别的内容,最终往往变成唠唠叨叨,结果反而不能解决问题。
处理要果断
当一旦碰上障碍时,不应立即缩头而要毅然决然地去面对。比起磨磨蹭蹭而言,还是直面所在的问题并毅然决然地去着手处理问题效果来得好,否则受冲突的一方会进一步加强焦虑而其发生的问题行动也会升级。当然,首先要听听求助者讲些什么,在充分弄懂对方的意思之后再提供建议是很重要的。当然,必要时采取果断处理措施同样也很重要,并能在这种果断措施中适当地留有余地。为了好胜往往急于求成,有时因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承受力,反而会使对方受到伤害,有时也需要鼓励并安抚遇到障碍但承受力不强的求助者,而不应一味地去责难他。为此,在提供援助时首先应该避免当出现治疗受阻后求助者稍有不满就马上让步的情况,而应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反之则效果很差。总之,重要的是应该密切注视着求助者所遇到的一个一个的障碍,担负着护航的角色。
我的表明
“我的表明”是“亲业”训练中的重要一环,是与“你的表明”正相反。在别人工作时净说些“你不对、你懒惰、为什么晚回来”等用“你”这个称呼打头的话,会影响对方的情绪而容易引起争吵,使用“你怎么怎么啦”实际上就是在显示“你的表明”。反之,运用“我的表明”,谈话从“我”的感受开始反而效果会更好,即告知对方“我”在为你担心、因你而生气或难受等自己的心情或想法。至于当对方知道了你的感受后,将作怎样判断及如何行动就全权交由对方决定了。
若要对晚归的女儿讲:“你为什么这么晚?今后要早一点回家……”等“你的表明”时,这会使对方搞不懂你的批评是在评价她的具体行动,还是把她看作不懂基本常识的人。若要按照“我的表明”,那就变成“看到你这么晚回来,妈还担心你出了什么事,紧张得连自己的心跳声也能听到。”而知道母亲的这种担心后,女儿往后该怎么做就是女儿自己要考虑的事了。
前面稍加详细地解释了“我的表明”,但是最重要的是要适时地表达给对方,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率直地提出忠告,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比克制自己的感受效果更好,当然这不应是提出忠告者伤害求救者的理由,要避免因为不克制自己的心情,造成随便生气和大喊大叫对待求助者。最好是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坦城自己的心态,如“此事我怎么也不相信,我疲倦了”等,倒会成为打开话题的机会。
五、拥有与你能谈心的人
若要顺利进行前面所讲的咨询方法或援助活动,前提是忠告提出者本身要心有余力,否则接受援助一方的焦虑程度会越来越厉害,很容易把忠告提出者也搅进来,使其在焦急和还未弄懂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作出错误的判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求助者最重要的是拥有能支持他,并能与他谈心的人,而这个人与苦恼者的支持者一样,能够在求助者的身边帮助他消除焦虑,并提供恰当的信息。足以担当此任的最适当人选就是精神卫生和精神疗法方面的专家,即使他们因为太忙,在平时不能立即提供咨询,但在关键时刻唯有他们才能使求助者安心。
退一步讲,即使不是专家,但拥有一个肯仔细听你讲,并在客观立场上能提供意见但又不横加干涉的朋友,关键时刻也可以得救。他在默默地听你讲话,从而使你能理出头绪和看得更远一些。
最后的一个规劝是,如与你处境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并组成一个自助团体是很重要的。因为自己的体验对于在相似的苦恼中备受煎熬的人,非常具有说服力,能从相互间的交流中找出具体有效的对策。
那么如何寻找这样的伙伴呢?要是住在省级以上的地区,可以到精神保健卫生中心或社会福利协会处去咨询;要是住在市、街、村等一级行政地区,可以到保健所或保健中心咨询。
你可以与同伴一起建立由苦恼人组成的组织,但也不妨参加或引入心理剧或邂逅专题讨论会等方法进行自救。
整理并介绍了有关咨询中的基本态度,从而了解到,即使不是专职咨询员,但能通过以上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援助身边的人,并把它推广到基本的人际关系中去。
第七章 森田式咨询的现状
本章讨论的目标是,如何援助有较强完善欲和循轨蹈距的、容易自寻烦恼的,或因为过分在意自身健康的,或患有对人恐惧、不完善恐惧处于苦恼的人。
一、诊断
诚恳地倾听处于苦恼之中的人所说的话,会有助于消除对方某种程度的焦虑和紧张感,并可帮助判断其发病机制。诊断要从由于集中注意、想设法逃避然而却陷入恶性循环的如第四章所讲的需要接受森田咨询的对象开始。
诊断要点如下:
1、大多数人为了设法解决问题和治好疾病而进行过多种尝试,但反而更易陷入强烈的苦恼之中,结果注意力越来越强化集中,而状态却越来越差。
2、此类患者的性格具有刻板、心胸狭窄但有很强的完善欲。他们一旦拘泥于某种事物就善于深钻牛角尖,且不能直面失败,而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二、终止于治愈疾病无补的努力
咨询时先要说明症状的成因,再让求询者改变其目前所固定并恶化症状的态度,阐明对治愈疾病的无效努力反而会使自己的注意力固定于某些症状,使症状进一步恶人,以及对治疗毫无益处,甚至阻碍症状好转的道理。建议来询者应停止一切对治病无效而进行的努力,例如听之任之会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或担心生病而出现剧烈的心跳感等。
向患指出想治好疾病的某些无效努力反使症状恶化,并建议患者放弃这种努力时往往会使他们本人吓一跳。这际上,单靠把患者的注意力引到平时他们不太注意的事情上,使之容易理解医生的意图并照此实行的人很少,因此有必要举例说明。
面对因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功能变化而自寻烦恼的人,可以直接从自主神经的作用机制加以说明,例如心跳、脸红、入睡困难及人前紧张等均与自主神经变化有关联,简法明了作说明反而有助于减轻这些症状。可以告诉他们,心跳和紧张都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而治好疾病的努力就如同热衷于某事可强烈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此越想睡觉就越睡不着,越想缓和紧张就反而使心跳加快、脸更红。只要认为,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心去想如何治好疾病,因为不少努力都是无助于改善症状的,这样一来却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睡眠状态。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咨询中,让对方注意聆听在交谈时没有留意到的孩子讲话声和汽车马达声,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再让自己听不到这些声音,结果对方体验到当从没有引起注意到一旦注意时,就会很难使自己从意识中忽略它。
再举个对留意自己脸上烧伤或疖子的例子。若是拨弄这些疖子,疖子就会破口出血,伤口逐渐增大,甚至化脓,结果很严重;反之,即使注意屋疖子也不去拨弄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结痂脱落皮肤完好如初。这个例子提示若碰到相似情况,即使意识到了也可以不去管它,随它去。
这只是众多例子之一,在治疗中可以寻找求询者易于理解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想治好疾病的一些不当努力反而会使症状恶化的忠告,对求询者来说会显得很意外,要求对方多加注意,但又会使对方产生出另一种焦虑。因此有必要更深层次地剖析发生其焦虑的性质。
三、焦虑是如何造成的
让求询者去分析一下造成焦虑和忧伤的原因。例如,为什么会留意到心跳?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及担心睡不着觉?
可以告诉他们,这一切是由于人们天生所具有的怕死、希望自己受人重视、明天会变得更美好的欲望所造成的,总之是在希望自己活得更好的心情下产生的。
假设感觉不到疼痛,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当然,感觉不到疼痛暂时不会有不快的感觉,但是当受了伤也感觉不到疼痛,就不会去主动避开受伤的机会,结果可能会为此而搭上性命。就像没有胃痛就不能及时发现胃溃疡的存在,直到因胃部大出血死去。与此相同,有了焦虑才引起足够的注意,事情也得以顺利进展。没有苦恼的人或不会苦恼的人,同时也是被剥夺了成长机会的人,因为唯有苦恼才能催人成长。
神经质的人确实苦恼的事要比别人多上些,焦虑的强度也比普通人强一些。不要求让他们彻底抛开焦虑,但至少希望他们能跟普通人一样。因为若想要消除焦虑的努力,有时却会导致焦虑像滚雪球一样膨胀。因此希望他们抛开的是无谓的努力,这样他们至少会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当然,达到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除了暂时忍耐痛苦别无他法。
焦虑具有若任其放松也会使程度逐渐减弱的特征,当然,喜悦和悲伤也有同样的特征。人们再怎么强烈的感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减弱,因此若有失去亲人的悲伤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淡。倘若感情始终保持同等强度,那会一事无成,而强化这种感情并使其残留在脑海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设法消除它所作的努力而激发的。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四、目光投向外界,做你该做的事
当心跳很乱感到自己快要崩溃,或在别人面前紧张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口时,还要静等着使焦虑慢慢地减弱吗?在静等焦虑减弱时,应做些什么好呢?
其中之一就果为所当为,而不是图自己活得更好,或讨别人喜欢才考虑自己该做什么。作报告的时候,重要的是怎样作报告才能让别人更容易听懂,而不要去管自己当时有没有焦虑。让求询者明白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想要活得更好,或者想得到别人的重视这种强烈愿望所支配。与人相处时,想要得到别人赏识的压力会使自己感到紧张。而在学习中所产生的杂念,是从自己的学习愿望或希望通过学习找到好的工作、提高成绩等的压力中得来的。
因此,若因紧张而采取消极回避就会离原先的目标越来越远。不去学习就永远达不到原先所设想的目的,为此唯有克制自己的焦虑及排不除杂念不可。为了做到这一点,因焦虑而语无伦次时,可以设法用简单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准备一份简短晚懂的报告补充说明一下;在学习时,要从以往自己不太会产生杂念的功课开始。
那么,当感到焦虑即将发作、心悸、眼前又找不到自己马上能做的事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应环顾四周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做。
即使是在焦虑时,也要做自己能做的事,特别是有意义的和能令人欢喜的事情。在此时去分解困难的数学题是不妥的,而干些体力活或只用机械动作就能完成的工作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比如擦玻璃可擦或因住公寓没有庭院锄草时,要注意观察四周有什么可做的事。如果找不到马上能付诸行动的事情时,可以先从观察周围开始。
在后面提到记日记的事,要求写日记的人把目光从注视自己内心世界转向外面的精彩世界中去,真实地记录自己当天所看到的一切及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做法都是基于把目光转向外界的原则,是与借酒浇愁有本质区别的。酒虽然能使人暂时忘却眼前不快,但是不能解决根本的实际问题。与其采用喝酒这种不会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还不如做自己该做的事和对自己有用及利于他人的事。这种事情积少成多能感到一种成就感,并最终带来好的回报。
参加生活发现会的人,主张采用有意义的行动会带来有意义的心情这一观点。因此要求每个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由于出现焦虑而只顾躺在床上,因此什么事情都不做,而空虚地打发时间会使原本凄凉的心情更加凄凉。如果即使有焦虑,但还是去干干净净地察好窗户玻璃让大家高兴,你的感受就会与上面截然不同,并在重复的实践行动中会认识到,做些有益的事情更有实际意义,这样不久焦虑也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在桌上摆好一枝铅笔或别针并问患者桌上有什么时,患者往往就会回答有铅笔或别针。这时可以告诉患者,在他的心中只有苦恼,如同桌上只有铅笔一样,因为没有注意到还有别的东西。而从桌上拿走了铅笔,这时他就把注意力转向桌上的污点,大家知道这种污点是不能轻易弄掉的,所以很容易忽略掉。接着不把铅笔拿掉,而再放一本书在桌上并告诉患者,书代表他的工作。再放一个手表并告诉患者,手表代表他的恋人。像这样只要高兴放,桌上就能摆满很多东西。最后,就不再去注意那支最初放的铅笔了。我们不去刻意追求使人担心的事,而把更重要的东西置于注意之中,结果会怎么样?这就是在咨询中,我们可以参照上面的思路与患者谈谈看。
日记指导的具体内容如下:不去理会患者的唠叨和患者担心焦虑的事情,要求患者每天写一件自己新发现的事。比如发现了不知何时开的杜鹃花、在庭院里看到自己从未见过的鸟、电视上了解到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等等。日记的内容,不管是从报纸上得来的新闻,还是取自于书上的内容或自己看到的街景,只要不是脑子里凭空想象得来的而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可以。
通过记日记,不仅能知道患者关心什么,还能把握住患者关心在焦虑以外事情的契机,便于及时进行指导和治疗。不去注意内心的焦虑,把注意力转向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新发现,就会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广阔。
五 、从情绪本位到事情本位
归纳上面所讲的内容,就人雪现,不能用人的意志去消除和控制忧虑、焦虑、担心、生气、喜悦以及悲伤等的感情变化。试图去改变这种不可能凭自己的能力办得到的事情,不但会导致反复的失败和丧失自信心,而且会由此产生出自卑及由于把注意集中到这些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上,就会使自己变得越发固执己见,也使症状恶化。
为此,不得不相劝患者应该停止这种无谓的努力,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此,就要谈一下什么是我们能做的事情呢?相对于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感情和情绪,有一些事情是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办得到的。比如我们的行动。因此可以依照躲在焦虑背后的本来愿望,即想成为有用的人、想受人重视、想被人爱等,也想做些有益于他人及努力学习等让人欢喜的事情。
可是行动不能光靠嘴上说说的,因长期受焦虑折磨,确实没有余力考虑行动起来,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的,但要改变现状还是不够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在日记中所记载的具体事实进行具体指导。在日记中,处处能看到患者因受情绪支配而苦恼的例子,当注意到这些隐藏在神经症患者症状背后的、受情绪支配的生活态度后,就有必要去指导并改变它。
应该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取而代之呢?最好就是养成能基于眼前的需要和现实,再按照目的本位和事实本位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对会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害怕而采取回避这种场面的人,告诉他感到有焦虑是很自然的事情,并要劝他任凭紧张和胆战心惊,也要按照自己最初的需要和目的去出席报告会议。
对于因担心焦虑发作而整天躺在床上的人,就劝他们即使感到焦虑也要试着做一些家务活。不仅如此,还告诉曾经想过要学,但由于没心思学而只以看电视来打发时间的人,当他等到自己想做的时候为时已晚,而且这种等待本身就是“情绪本位”的具体表现。因此,劝他们不管情绪如何,首先要坐到椅子上端正外表翻开书本,这样即使最初还是看不进书且效率很低,但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事情本位和目的本位以及当时需要实施的行动都不能靠凭空想象。总之,要求做自己注意到的事情,即使在家只要勤快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可。因为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往往会受到内向性思维的驱动而采取行动,所以总是在犹豫不决中失去行动机会,此时就应督促他们要立即行动。
这些都只是刚开始碰到的问题。掌握了森田式行动的患者要是不仔细观察周围而一味地行动,就会因行动过度反而会导致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反而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指导。因此,行动应随机应变,要随当时的情况定夺。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得不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从情绪本位到事情本位的转变,可看成是从自我中心及自我本位的态度转变到事情本位,并采取符合当时情况的行动。
在美国开展森田疗法的雷诺兹博士开发了各种各样新技术,例如要求患者写日记时把情绪和行动的内容分开书写等有趣的尝试。
六、恐怖突入(惊恐发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旦决心要做某件事,就会产生兴趣且能做得比较好,并使题迎刃而解,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都像这般简单。
曾经有位因怕焦虑发作而不能外出的人,当症状得到改善后,虽然到了可以外出的时候,但还是在临上车时就因为焦虑而不能再往前迈开一步了。那是因为他觉得电车不像出租车那么方便,坐上电车万一感到焦虑也不能在中途立即下车,所以他害怕乘车。患有社交恐惧的患者如让他参加小型集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他出席并发挥作用的会议或订婚仪式等就办不到了,所以他害怕乘车。
患者处在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只有任凭恐惧折麿,还得设法让患者一定去参加而不要找借口。因此,此时在患者身边提出忠告的人,一旦意识到患者这一变化后硬推对方一把,并告诉患者这就是“恐怖突入”。
练跳水时,不管你压抑着恐惧心理而跳入水中,还是通过打坐或自我调节,恐惧心理是不会改变的,也不能说你已经学会跳水了。正确的作法是恐惧归恐惧,除了按跳水要领练习跳入外别无他法,这就是对付恐怖突入的方法。
可是,当知道练跳水时除了任凭恐惧发作飞身跃入水中外别无他法,但站在高台上俯瞰水面时还是会抑制不住恐惧心理的产生,从而使得两腿直打哆嗦不听使唤。同样,因为一旦走到电车前就会产生胆怯,所以也只能多花钱乘出租车,有时还会找人替自己出席会议。
这时就需要周围的人因人而异地采取果断的措施,比如帮助他出最后一把力、在旁边给求助者打气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其前提是求助者本人要有摆脱这种心情的愿望,而医生的措施只是为了更好地声援患者而采取的。
总之,只要心有余力,总能等到这一机会的到来。这时,起支持和鼓励患者并帮助他们超越障碍作用的,就是对患者有影响力的人和能提请忠告的人员或某些自助团体。
七、治愈标准是什么
也有人在明白自己迄今所采用的方法有误后,不管焦虑如何强烈,都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最终迈向健康而获得痊愈。而多数人往往只稍许有点进展,就以某一事件为契机又返回到原先的状态中去。也可能是因所起的变化太过缓慢,从而很难纠正错误的行动方式。因此,即使按照医生的指导虽然能忍受着焦虑在进行稍许的行动,但是症状一点也不见好转。此时,需要医生再一次向患者说明有关的治愈标准并估计预后。首先让患者明白治愈标准并不是指症状的消失,即在别人面前不再感到紧张或不再考虑自己的病情就说明自己的病治好了。其实,焦虑或紧张是每个人都 会有的感受,没必要也不可能消除它,问题在于试图消除这种紧张感的无谓努力使得紧张越发厉害,以至于不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只要合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即使存在焦虑或紧张,每天也都能过得有条不紊,病情也就缓解了。对这情况的解释,很多患者不能完全接受,他们决不认为这种忍受痛苦为所当为的生活方式是属于健康状态的。因为他们觉得,在感到苦恼以前,从未介意过因焦虑而产生苦恼和紧张感,所以认为只有回到从前的状态地能算是治好了疾病。这种想法至少在他们的脑子里是这么想的。
受强迫观念影响而无法写小说的作家仓田百三,自从接受了森田疗法后能再次写小说了,但这一成绩是仓田忍受并克服焦虑恐惧和苦恼下取得的。虽然能够继续写小说,但是由于自己的强迫观念还没有消失,所以仓田把自己的这一情况比作“在淌有治愈中包含了治愈的成分”。这其实是作家本人的错误观点,能够继续正常活动,就说明作家的行动障碍已得到了改善。只要作家坚持并巩固第一阶段所获得的被动治愈成果,今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掉自己的强迫观念。只要作家注意观察,的确还能发觉曾经令自己感到紧张或不快的事情,当然也有忘掉的时候。只要保持这种状态能泰然自若地处理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并会感到生活过得充实,就可称得上疾病得到了痊愈。虽然不能与病前的状态等同起来,但是会比以前更坚强、更成熟了。
对患者进行如上说明提高治疗效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过分关心病情本身往往会妨碍疾病的好转。因为集中注意并机械刻板地猜测自己病情的好坏,反而会刺激自己阻碍对疾病好转的认识。
八、有没有必要改变或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性格
虽然从道理上明白了想要治愈的努力有时也会成为治疗的阻力,不必向医生提有关病情的问题,除了目光朝向当前要做的事情并付之行动(至少在观念上遵循这一规律)外别无他法。但是担心往往还是难免的,有人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到底能不能改变呢?比起当前斤斤计较和担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倒不如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大方方的人,从而不必惦记这些小事,该多痛快啊。因此在咨询中,往往碰到患者会提出有前想改变自己性格的问题,当然,这一答案的正确回答就是只能改变性格的某一方面。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过分注意细节、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反省或考虑再三的性格上,因为这一性格本身是没必要改变,也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关键是在这性格上投入了自己过多的精力。
因过于在乎自己当前的一言一行,考虑自己的躯体状况或心理状态、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使自己发挥得不好自然就会感到痛苦。其实,一点都不留意这些也不太好,否则在社会生活中给别人添了麻烦也不自知。就因为有了这种担心,所以才去注意。因此,减少焦虑是指程度上减轻焦虑,而不是消除焦虑。
注意小事或者想具有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性格,这些也绝不是不好的性格,要是用有工作上就表现为很强的责任心、严守规矩并能使人放心。但具有这一性格的人一旦把注意转向自己的躯体状态及心理状态时,就变成只留意于自己躯体上的每一个变化,进而处于感到很紧张以及老是在考虑别人怎么想等的状态。
在工作场合中,若考虑问题时只要遵从事实本位的原则,就能做到以考虑重要环节为主而不会过分注意细枝末节。养成目光朝向外面,经常注意观察周围的习惯,并开始做自己注意到的事情,就能掌握外向性行动要领,至少能改善只介意自己身体状态或别人看法,最后只能呆在家里的症状。
具有神经质性格的人如导向正确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因此没必要改变这一优秀性格,而性格本身也是改变不了的。能够改变是行动习惯,而这又要靠自己每天的训练和积累。值得注意的是森田疗法一向按照上面的主张来指导患者走向康复。
天生性格外向的人往往不善于反省自我和认识自己的缺点,即使认识了也不想努力改造。相反,天生性格内向的人却经常性地反省自我,虽不善行动,但一直想试图改变这一弱点,只是因努力的方式主法不对才导致症状恶化和徒劳一场。当然,只要不辞辛劳采取适当的行动就会取得相应的效果。
但是人们往往向往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比如梦想自己成为善于待人接物和善于逗人发笑及容易成为谈话中心的人,而向来招人喜欢、风度翩翩能说会道的人不必为此再投入精力。不过光凭这几招很快就会令人生厌。与此相对,天生性格内向和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虽然初次给人的印象不太好,但是因为他们努力在其他方面完善自己,所以跟他们相处时间久后,人们会感到他们是一群很有深意的人。把前者可比作先甜而后如嚼蜡的口香糖,后者就是越嚼越香的风干鱿鱼。
九、日记指导
对于不肯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日记指导很重要,开展森田式咨询也是如此。一般在咨询中只要患者肯说,总能详细了解到患者的不适主诉,所以不写日记也没关系,特别在医生忙的时候仔细阅读患者日记几乎不可能,加上字迹潦草就更令人生厌。
但是写日记有它的优点,所以不可能的话还是要求患者写日记为好。写日记的优点如下:
1、通过写日记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回顾自己一天的生活并进行总结。
2、要求写日记应以具体的事实为主,如此一来记日记的人不得不把目光朝向事实,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日记了解写日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雷诺兹先生要求写日记时把情绪和行动分开来记,通过这种方法还能把握自己的行动和感情及两者的关系。
3、通过日记能了解患者的病情逐渐在好转。原本围绕自己的情绪或苦恼为中心写日记,但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可以写些有关自己日常生活的内容,以及外部世界中自己所关心的事。
4、应及时指导患者的日记。日记指导中强调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动方法,让患者留意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中心和流于情绪的行动方法并自行纠正,而对烦恼或痛苦则不予理睬。
5、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由于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常常会忘记自己本来想说的话,因此可以能通过书写日记表达自己本来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意思。
6、有些问题可能会一时地得到了解决,但是难保以后不再碰到相似的问题,还会有跌倒或过分挂念某件事的时候,此时可以拿出尘封已久的日记来进行阅读回忆。当碰到想象不到的障碍时,可能会感到走投无路或仿佛钻到迷雾中一样而分不清方向,这时就可以重新拿出日记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并通过日记中所记载的指导用语再次走出误区。
就因为日记有以上的优点,所以奉劝大家平时多写日记。而不善于写日记的人,哪怕一二行也好,先写写看。
也有的人认为日记属于自己的私生活,不便让人知道。实际上,在记日记中有关私生活方面的内容可以另外单独记下来只供自己看,日记指导只要求患者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愿被人知道的秘密则不用写。
日记本不要用市面上流行的专用日记本,可以在一般的笔记本上划一条直线,其中的2/3患者写日记用,并要求日记内容尽可能以事实和行动为主。有关这方面,雷诺兹进一步把日记本一分为二,其中一半记以情绪和感情为主,余下一半以记事实或行动为主。写日记的开始阶段,即使医生明令禁止,患者还是以写有关焦虑和担心等情绪或情感反应的内容多一些。随着症状的好转,有关写行动方面的内容就逐渐增多。余下的1/3是供咨询者写指导用语的地方,咨询者用简短的语言注明批示,比如附上“顺其自然”、“恐怖突入”、“不能改变情绪变化”、“马上转到行动上来”、“这就好”等简短的说明。并非说批注长了不好,最初还是要稍加说明的,只是没必要详细解答患者的提问。这跟“不问疗法”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让患者知道何时应用何种心理机制就可以了。
即使日记内容很贫乏,但是看到患者记载的有关外面世界的事情,或任凭焦虑存在仍付诸行动的地方,应该用红笔画上圆圈以示肯定或鼓励,也可在面谈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时表现自己的关心。
这样的日记指导可以适用于本文提到对象以外的其他需要指导的人。
十、生活发现会

最后讲一下作为自助团体体之一的生活发现会的情况,这一节的内容也是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每一次在各地区召开的生活发现会的中心活动集谈会,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意义,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活发现会由曾经接受过森田式疗法、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克服了苦恼的人们,以及想要努力克服这一烦恼的人们组成的团体,也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自身问题的自助团体。在今年及1988年,除了在全国各地多达100多个地方召开过集体讨论会外,每年还定期举办几次集体住宿形式学习班和培养主要干事的进修班,还有面向普通大众的演讲会等,并每月定期发行机关杂志《生活发现会》。
集体讨论会选在星期天,每月召开一次。与会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体验,并就某一题展开学习讨论,以及咨询和指导其他处于苦恼中的人。主持会议者和与会者以及指导者,都是曾经体验过社交恐惧症及焦虑性神经症所带来苦恼的人,并不是由专家出任指导者。
下面介绍本会能给当事人带来的好处。
1、患者在外面听到别人讲“你气量太过狭小了、为什么会留意那种事呢?等传言时,就一直觉得只有自己才苦恼。但是自参加生活发现会后却发现苦恼的人不止是自己,还有很多人忍受着同样的苦恼。就能使他自己宽心了。
2、就因为大家的感受差不多,所以互相之间不仅能舒畅表达自己的心情,还能彼此充分接纳和理解对方。在具有相同经历的伙伴之间,可以互相打听别人的苦恼而不必担心被人瞧不起,从而变得躲躲藏藏。
3、在这种场合里还能得到各种各样有益于自己的信息,相同的忠告要是出自曾经亲身体验过有同样苦恼人的嘴里,就显得更具体、更具说服力,还能了解到他们是通过怎样的实践方法才克服了症状的。出席会议还能听到曾经因苦恼而死死挣扎的人是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实践,使得症状得好转的实例,这有利于树立与会者对这一疗法的信赖感。
4、处于苦恼中的人虽然不能客观审视自己,但能仔细审视别人。他们通过目睹其他与会者的苦恼,能够认清自己所处的困境,并通过与众多处于相同苦恼中的与会者交流,了解各种各样的苦恼和逐步认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5、生活发现会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由好转的患者分担各色各样的任务,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眼光向外行动本位的生活方式。特别当自己的忠告给其他处于苦恼中的与会者时,能够再次加深自己的认识并强化已有的认识。
由此可以肯定,劝告来询者参加集体讨论会治疗是很有意义的。对处于不同程度苦恼之中的人,适当地劝他们读一读事先预备好的生活发现会所发行的小册子和机关杂志,以及已成为生活发现会中心人物的长谷川、石井齐藤等人写的介绍森田疗法方面的书,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些粗浅知识。
每期的《生活发现会》上都刊登几位病友体验之谈,让求询者读读这些跟他们有类似经历的人写出来的体会,对他们的治疗是很有帮助。杂志中除了这些内容外,每期还刊载碰到各种各样障碍时的摆脱方法。因此读者即使找不到写自己相同体验内容的文章,也能读到围绕某一共同主题的讨论和有益的忠告。杂志中还登载着每年在日本各地召开集体讨论会的场所、召开时间以及联系地址等,因此读者能很方便地知道何时何地召开会议以及联系人。
提请注意的是,对集体活动有抵触情绪的人,首先应结交他们的知情人,并要知情人带他一起来参加会议;有时还碰到开始阶段因焦虑太过强烈,造成对参加会议热情不高的人,或者担心别人的症状感染自己而不敢来参加会议的人,这时要给他们留有缓冲余地,开始阶段可以先要求他们义务参加3次左右的会议,利用段时间努力搞好与他们的关系。
由于生活发现会的会议主持者不是专家,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时还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拿不定主意是否参加生活发现会时,最好先经过专家的诊断再作定论。
从以上可以了解到生活发现会确实对改善患者的症状起了很大作用,是从事咨询工作者的强力后援,因此从事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偶尔参加会议有利于开展精神卫生活动。
后记
自从“咨询“一词引入到日本后,不知不觉中已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咨询业务,比如家庭咨询、学校咨询、产业咨询等,从中可以看出这方面问题逐渐受到们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目前社会压力下,心理问题也有增多的趋势。在这一潮流中社会上不仅提倡开展“创造健康心理”的活动,还盛行以自救为目的的专题讨论会。另外,对交流分析和心理剧的关心也与日俱增。
随着种种尝试,被冠以“某某疗法”的心理疗法轰动一时,但治疗的基本原理都是大同小异。考虑到人们往往忽视,甚至不顾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容易使得某些新理论兴风作浪。基于此种心情,我就想整理一下咨询的基本要点,并在此基础上给森田疗法作一定位。
从指点患者上看,森田疗法好像有别于一般的咨询,甚至站到了与咨询对立的立场,但实际上绝非如此。我们可以认为森田疗法是在一般咨询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日本自己的优秀精神疗法,而且森田疗法确实对多数神经症,特别是强迫性神经症或焦虑神经症有效。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多少能改善人们不认可这一疗法的遗憾现状,我写本书的原因也在于此。若是尽我一份微薄力量能推广森田疗法将不胜感激。
作者简历
增野 肇
1933年 出生于东京
1955年 千叶大学文理学院英美文学系毕业。
1959年 东京慈惠医科大学毕业。
1974年 东京慈惠医科大学精神科讲师。
1975年 栃木县精神卫生中心所长。
1986年 宇都宫大学教育系教授。
业务专长:森田疗法、心理剧、社区精神卫生

译校后记

2001年,我正在患病,住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做了手术治疗,并多次做化疗。国化疗后头发全脱,光光的头,乍一看,倒像是流行歌手或电视台的主持人。一些来看望我的人说:“你的样子真酷,时髦极了”,“不用化妆,就可以上台去表演了”。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倒很融洽。正巧,当时也正是第一本译作《自觉和领悟之路:奉献给因患神经症而烦恼的人们》(森田正马著,水谷啓二编,由我本人、陆谢森、褚玉雄及蔡军合译,我本人及张海音校,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要开展校对。于是在这校、阅的过程中,反复多次学习森田疗法的理论,觉得用森田疗法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在疾病面前抱乐观的态度,要有“日日是好日”的心情,倒也是既有利于养病,又有利于学习的机会。因此就努力深入学习森田疗法的学说了。
在此之前,日本的“精神卫生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冈本常男先生和夫人,以及倍思公司的杨诚光董事长特地到病房来探望我,我倒十分过意不去。他们的诚意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我学习森田疗法时更加深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在与冈本常男理事长先生的交流中,他提出希望再翻译一册有关森田疗法的书,提出翻译增野 肇先生的《森田式心理咨询》,并继续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巧,南达元医生考在我名下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专研森田疗法,并开展对森田疗法在我院的10年工作回顾。他努力学习日语,水平提高很快。为此就请他直接负责翻译,他也欣然接受,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其速度这快实为惊人。南达元医生通过翻译这本书,顺利地帮助他完成了学业。博士学位完成后,安排他到日本横滨的相原院去进修森田疗法,进步确实是不停顿的。
为了对原著负责,随之而来的是详细而反复的校对,前面后后花了不少时间,中间也断断续续进行着。接着,再与出版社联系。由于在译作方面完备相关程序,也花了不少时间。
2003年11月,我到日本大阪参加第21届日本森田疗法大会,并荣获第12届“森田正马奖”。该时见到了原作者增野肇先生,非常高兴。增野 肇先生谦虚和蔼、谈话诚恳,乍看之下,是一位不善言谈的学者,但他在作品中却深述浅谈、知识渊博、引人入胜。他对我们翻译出版他的书感到高兴,也很荣幸。我则对他说,翻译、校对了您的作品,深深体会到森田疗法原理的特点,是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获益匪浅。
在这次出版过程中,要感谢冈本常男理事长的支持;也要感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的孙鲁老师,她参与了全文的校对打印工作;最后,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有关老师,他们大力支持给予关心,才使这本书顺利了版。尤其使我惊奇的是,他们的编辑文字功底深厚,使这本书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