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暗影紫玉:“我爸是××”的狂妄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15:18
“我爸是××”的狂妄从何而来000BNaKP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狂妄从何而来,他们的飞扬跋扈是怎么形成的?就连一个小小的村长都能成为关键时刻的权力符号,而在我们印象中的村长却是权力层级里面最为底层的角色,或者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村长是一个官,一个能让人畏惧拥有权力的人物。现在却是真正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吸毒女认为只要把村长摆出来,交警就不敢造次了,潜台词是你抓了我小心我的村长爹治你。当然相似的话语并非现在才有的,相似的观点也并非现在一日形成的。《水浒传》中,林冲得知妻子遭到坏人的侮辱时,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情形多么相似,只是高衙内少了一句“我爸是高俅”的精彩叫嚣罢了。

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写到中国人的特权与平等观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衙役们唯一的忧虑是会撞上另一班属于更高一级官员的人,这样他们的“气焰”就会降温。 中国人的权力观念永远是朝下获得的,自己地位优越感的确立是通过下属对自己的服从和奉承中得来的,而对上级的服从又确保了这种优势的扩大化,这样一个完整而有严格等级区分的体系构建出中国人的特权意识和平等观,不同等级下的人只用对上负责便可各处其位、相安无事,而处于这个链条中的最低等级当然是无权均势、没有权力庇护的平民百姓了。因此民怕官、官欺民的权力剧千百年来在中国轮番上演,而百姓不是靠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是求天求地梦想着有一个像包青天式的公正执法者的出现,所以历史剧里类似海瑞、包拯的人物在文学舞台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林语堂又写到,这种邪恶也不是局限于官吏身上,而是像大榕树的根一样,它把自己的阴凉扩展到所有来到树底下的人身上。我们中国人并不与这种榕树斗争,而是设法钻到榕树的阴凉下面去。 这一形象的比喻又将普通民众渴望进入权力等级内获得特权的心态描述出来,普通人也并不想推翻这个等级体系而只想成为其中一员,享受体制内特权所带来的利益。这棵权力大榕树当然更加荫庇作为人伦关系中最直接和核心的成员了。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他们盛气凌人源自何处了,就来自这棵大树的枝繁叶茂,来自人人都想钻入阴凉下而不是反对它的平等观中。

当然文化传统的因素固然重要,但现实的因素却显得更为直接,他加速催生出这一现象。我们将焦点转向有权力的爸爸身上时,一方面,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方式必定是造成子女特权意识形成的最大原因之一,冯源的那一句“我爸是县长,我爸是国法”甚至将法律的威严撕扯下来,将一副凶狠、蛮横的父亲形象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这种将国法与县长等同的叫嚣更是将人治取代法治的潜规则暴露出来,以至于网友感慨这让“法律情何以堪”。一些地方“权”大于“法”,权力监督机制的失效是这些事件发生的最重要原因,而“我爸是村长”的狂妄更是反映出这种权力机制有向基层泛化蔓延的趋势。一个小小村长都享有特权而能将法律转化为自己的意志,有法不行的毒瘤在基层也成为事实。

借着文化传统的共识和家庭权力的肆无忌惮,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些事件为何频频发生,这些被称为“官二代”的年轻人将可怕的权力生态向我们揭示出来,这些事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政府部门去思考如何完善权力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