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快递柜诈骗短信:“光头”于娟的丈夫赵斌元在于娟追悼会上的答谢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20:28
',1)">
光头在于娟追悼会上的答谢词
(4月23日上午十点于上海宝山殡仪馆)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友,以及素不相识关心于娟的朋友,感谢大家来到于娟追悼会的现场,陪伴她走过最后一段回家的路。我是于娟的爱人,代表于娟,代表全家向大家致谢。
于娟属马,她的一生,是骏马奔腾不息的一生,沿途尽是师长的谆谆教诲、深深关切,身畔尽是亲友们的悉心爱护、诚挚鼓励。她短暂的一生一路飞驰、精彩异常,她于1978年生于山东济宁,为人女;1984-2008 24年间年求学于山东、上海、挪威等地,为人弟子;1996年与我相识,2000年登记结婚,为人妻;2008年留校任教,为人师;同年生子,为人母。
2009年是于娟人生的分水岭。年底她查出患乳腺癌骨转移,生命进入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旅程。几番生死,她顽强抗争到最后一刻,并且拼尽最后的生命能量,留下了数万字的生命日记,剖析自我、警示世人。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于娟撒手西去。正如于娟博文中所说,生命如斯,应无所憾。她这一生,一路奔腾,奋发向上,一次次冲破关卡,用她的纯真、热情、善良和上天赐予的天赋,留下一篇篇传世文章,一棵棵拔地而起的能源林,还有笑对生死、无畏施的精神。
于娟患病以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各级领导、同事、同学,挪威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欧美同学会,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山东老乡、各地网友都非常关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捐款、送药、提供医疗建议、组织义演和义卖筹款,等等。这些爱,让于娟更有信心与癌症作搏斗,更快乐积极地作无畏施。这些爱,让她在人世间最后的5个月里,满是自信和欢喜。在此,我代表于娟和我们全家,衷心感谢于娟所有的师长和朋友,感谢你们让她短暂的一生五彩缤纷,感谢大家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于娟已经离我们而去。根据她的遗愿,我们将会把社会的各种捐赠,以合适的方式回报社会,给需要帮助的人增加温暖。我们相信,以这样的方式,于娟会永远生活在我们身边。
我爱你,亲爱的于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知道你的灵魂已经自由,不用再承载病痛,不用再承载我要你积极求生的愿望,也不用再承受对亲友的挂念。你所有的希望,我会全心全力地去实现。
在我的眼中,你一直是我的小妹妹。为了让你幸福,我和你走到一起。一直以来,你在前,我在后,微笑地看着你。但在与病痛战斗的过程中,你的灵魂一直在升华。生命的燃烧更旺、更纯正,直到你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刻。这一刻,你是一只凤凰,在涅槃中得到永生。
亲爱的娟,今天,你的至亲好友,师长同事,广大网友都来为你送行。你在天之灵安息吧。我知道你在另一个世界安然地注视着我们,继续感化着我们。
最后,我再次代表于娟和全家向广大师长、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
光头在于娟追悼会上的答谢词(4月23日上午十点于上海宝山殡仪馆)_bluemm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80e9800100qion.html

追悼会现场


于妈妈拿着女儿的照片无法松手
',2)">
视频: 上海 “抗癌日记”感动众人 数百群众送于娟

于娟丈夫:她是带着微笑离开的(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7月23日15:11

病前的于娟与“光头”,是干劲十足、快乐无忧的一对

于娟遗著《此生未完成》,“成”字故意缺了一角

病中的于娟和丈夫、儿子

于娟陪妈妈旅游

意气风发的于娟在挪威

于娟与儿子“土豆”

于娟新书分享会,其丈夫“光头”与读者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
于娟,是2011年被网友关注及众多媒体热议的名字;
今年初,本报《博闻周刊》曾分两期摘登了复旦大学年轻教师于娟的癌症日记,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7月16日,于娟的丈夫“光头”赵斌元现身广州,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聊起了于娟在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于娟,是2011年被网友关注及众多媒体热议的名字。这位年仅33岁极富才情的复旦大学年轻教师、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乐观和幽默的笔调,写下一年多的癌症日记反省自己往日的生活习惯,记录医治疾病的点滴心得,在生死的边缘,为病友、为生者,为健康的人们,留下了最珍贵的警示。
本报《博闻周刊》曾分两期摘登了于娟的癌症日记,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对病痛的坚强,对生死的通达态度……感动了很多人,也提醒了很多人。
4月6日上午10时43分,于娟在博客上留下了最后一篇博文《出生入死的生日记事》,这一天,她的日记出版签约。这日记,是她“拿命写的东西”,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据报道,一向“慢条斯理”的出版界,以30天的神速完成了于娟留下的50余万文字的筛选、编辑、排版、印刷,在第一线加班加点的两名编辑,几乎是流着泪校完了十三四万字的书稿。
几乎是一线作者的版税,除了小部分留作3岁儿子“土豆”的教育基金,这个至今仍在上海租房、为于娟看病欠债累累的家庭,还是决定把多数钱款用在于娟生前常常挂念的课题上:把对保护环境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能源林搬回山东老家。
7月16日下午3点,于娟的丈夫“光头”赵斌元现身广州“学而优”书店。他是带着妻子的遗著《此生未完成》来做新书分享的。赵斌元对广州的读者讲述了于娟和他一起与癌症斗争的心路历程,并与大家探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交流会后,赵斌元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跟“光头”的谈话从于娟的书开始,于娟在书中一直把老公赵斌元称为“光头”。赵斌元解释说,他们刚认识时,自己是有头发的,光头是后来理的发型(因为头发越来越少)。赵斌元个子很高,比较清瘦,谈吐举止温文尔雅,很有高级知识分子的风度。
于娟的文字散发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这个山东女孩不服输的劲头,还是她乐观的人生态度?……带着一个个问题,记者与于娟丈夫聊起了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
对自己节约,对别人大方
于娟是一个很节约而且能吃苦的人。这是赵斌元给于娟的第一个评价。
于娟自己很节约,对别人却很大方。于娟在挪威留学期间,为了能让自己的母亲到欧洲游玩,在上课之余,常挤出时间来卖报纸、打零工,赚取母亲到欧洲的旅费。于娟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姑娘,很爱笑,也爱花。可是“光头”回忆,每当他提出买几盆花回家时,于娟总是说:“算了吧,挺贵的,省点钱吧。”在生活中,于娟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主妇。
2
于娟与“光头”第一次相遇,在交大的英语角
于娟来自山东,山东学生在学习上的刻苦劲儿全国闻名。从上海交大的本科,到复旦博士,继而留学挪威,再回复旦任教,于娟走了一条令人羡慕而又冷暖自知的路。
老公“光头”是她在上海交大的师兄,两人的相遇也是从学习上的交流开始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交大的饮水思源英语角,时间是1996年。那时,于娟还是刚刚考入上海交大的本科生,赵斌元则进入交大攻读博士。于娟带着北方姑娘的直爽,闯进了赵斌元的生活中。在英语角第一次相遇,于娟就说赵斌元“你像个傻瓜”。赵斌元被于娟这种男孩般的率真打动,心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种子发芽是在当年10月。当时发生了一次小地震,赵斌元冲出宿舍楼给姐姐电话报平安,随后想到的就是于娟,他来到于娟的宿舍附近,期待跟于娟相遇。
当天夜里,两人漫步校园,爱情成型。
2000年,两人登记结婚。
3
在日本的日子,
是两人最快乐的时光
婚后两人各有事业,聚少离多。于娟要考复旦的博士,赵斌元也于2001年去了日本深造。期间于娟到日本看望丈夫,两人在青森的弘前市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当地有很美的自然风光,当时两人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回忆起这段日子,赵斌元的嘴角泛起幸福的微笑。他说,这是他跟于娟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于娟如愿考上复旦大学的博士,再到挪威的奥斯陆大学留学。于娟在奥斯陆期间,赵斌元去看望过她两次,一次是一个月的时间专程去陪她;另一次是借国际学术会议之机,跟于娟有了3天的短暂相聚。
2008年,儿子“土豆”降生。这个小家伙最喜欢唱的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4
“土豆”想妈妈时,只是耷拉着小脑袋呆呆地不说话
小“土豆”是最让看过于娟博客和书的人牵挂的。记者问赵斌元“土豆”的近况,他说“土豆”很乖,马上3岁了,明年就要上幼儿园,现在每天跟着奶奶和姑妈。“土豆”的外公和外婆也在上海,两家住同一个小区,每周外公外婆都会去看他,带他逛公园,教他认字。小家伙还不了解“死亡”的含义,只是知道见不到妈妈了。每当想妈妈的时候,“土豆”就沉默不语,只是耷拉着小脑袋呆呆地不说话,当家人问他的时候,他才会说:“想妈妈了。”
赵斌元表示,到现在,他仍然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事实,总觉得自己生活在梦中。
他说,过去我们都太固执,太功利,太想证明自己。而经过于娟的事情,他才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在于过好每一天。正如于娟在博客里写的:“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对于“土豆”,赵斌元只希望他以后能成长为心智健全的人,而不会过分地要他学习多么好,赚多少钱,事业有多成功。
“土豆”现在成为于娟父母的生活重心。于娟父亲平时会上网跟朋友聊天,现在已经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女儿的去世对于娟母亲打击很大,她一直生活在悲伤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家的精神状态也日渐好转。
5
她走的时候面带微笑,如今博客点击超过1100万
于娟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点击量已经超过1100万。赵斌元说,他现在还会发一些对生命的心得体会到妻子的博客上,并希望这个博客成为与网友沟通的平台。
翻开于娟遗著《此生未完成》,看到的是一组于娟的照片,每一张照片上的于娟,都面带笑容。
记者问赵斌元:“于娟老师临走时,定格在脸上的最后一个表情是什么?”
他说,于娟弥留之际,由于疼痛的原因,呼吸困难。她似乎预知了这个时刻的到来,临终前,哭了,两行眼泪从她脸上慢慢滑落。“于娟当时的眼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于娟慢慢闭上了双眼,她走了,哭过之后,脸上带着微笑。
到今天,于娟离开我们已经95天了。
记者问赵斌元:“在于娟老师走了之后,你有没有刻意去找她的照片来看?”
他迟疑了一下说:“没有刻意找来看。”但眼里,已泛起泪光。
最后,记者拿着手中的书请“光头”签名,他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又在名字的上方郑重地盖上于娟的签名印章和“活着就是王道”印章。
记者明白,于娟并没有离开,她的生命在最爱她的丈夫“光头”这里得到延续,当然也会在“土豆”身上延续下去。
赵鹏
(赵鹏)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于娟丈夫:她是带着微笑离开的(组图)-搜狐滚动
http://roll.sohu.com/20110723/n314329122.shtml
于娟丈夫:她是带着微笑离开的(组图)_星岛环球网
http://news.stnn.cc/c6/2011/0723/1657964000.html

复旦抗癌女教师于娟去世 抗癌日记感动无数网友
水母网  2011-04-20 19:46:14 新民网

于娟生前所写的“活着就是王道”博客上的个人图片,如今灿烂笑容已成追忆

东方早报3月3日报道于娟抗癌经历
在国外留学时的于娟
病榻上的于娟
“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癌症日记”中被网民转载率最高的段落之一
昨日(19日)凌晨3时许,一直与癌症顽强抗争的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去世了。生前,她在病床上坚持写日记,通过博客和微博记录自己与病魔做斗争的历程,感动了无数网民。
斯人已逝 微博还在更新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昨日9时许,“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微博说,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娟辞世。
“围观就是力量,粉丝就是希望!”这是“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微博的个人签名。于娟的朋友每天在微博上更新她的博客内容和病情,呼吁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于娟和她的家人,战胜绝症,重获新生。如今,微博还在继续更新发布于娟追悼会等事宜。
网民追忆“活着就是王道”
每条微博后面都留下了数千网民的惋惜和怀念。“一路走好,愿你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开心快活。”
不少网民被于娟感动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觉得应该珍惜生命和眼前的幸福。于娟生前写下的博客中部分经典句段也被网民多次引用。
2010年初,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此后,她开始在博客上记录自己与病魔抗争的过程和人生的感悟,与网民分享,一共发布了72篇“癌症日记”。截至昨日,于娟的博客访问量已经超过350万人次。无数网民在博客上留言鼓励她。
于娟博客摘录
对于对疾病康复有帮助的东西,我非常乐意分享,所以会有我的生命日记。
我曾经以为,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子,我的家庭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爸妈没有多少文化,勤劳质朴做个本分人是他们的终极幸福。老公出身蒲柳,和我一个版本也是苦学改变命运的教书匠。
对于这种近乎平庸的平凡我已习以为常,三餐一宿,衣食无忧,想房想钱想课题,我和光头一如小说里所有的夫妻那样平淡爱世俗,我从来没有想到,碌碌庸庸的家人们深藏在无尽岁月里的,居然是如此强大的内心。(天府早报 杨华丽)

“珍爱女人,笑对生命”喊出了于娟的心声。记者 施培琦生命日记绝笔:好想休息一下
“我要休息,休息一下,想想为啥是我得癌症的性情因果,看病问病向内求,找找致癌的情致内因。”复旦抗癌女教师于娟3月22日在博客上说很想学一休小师傅“休息,休息一下”。
4月19日凌晨3时,刚度过自己33岁生日不久的于娟辞世。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现在,于娟仓促走完疲惫的人生旅程,我们惟有祝福她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好好休息”。
她渴望可以活到一百岁,她渴望看着年幼的儿子长大成人,她渴望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乐享天伦,她说很害怕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样的人生极大痛苦压在她的孩子、丈夫、父母身上,所以,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可是,她还是被病魔和死神无情地带走了,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娟,一位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的复旦大学女教师,与世长辞。
这一天,距离她4月2日33岁的生日刚过了17天,距离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乳腺癌只有15个月。
化疗阻塞了所有血管
于娟,博士,海归,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家中的独女,有一个同为大学教师的丈夫和一个两岁多的儿子。
2009年12月27日,于娟突然被确诊罹患乳腺癌,那时的她从挪威留学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1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幸福才刚刚开始,却被判定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
乳腺癌这个词,“体质一直很好;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的于娟怎么也没想到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反思自己为何会得癌症的同时,于娟想到怎么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症,并远离它,于娟以“活着就是王道”为名开了博客,用时一年多在病榻上陆续写下生命日记,“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我拿命试过,此路不通。”于娟在博客里这么写道。
她乐观、豁达的人生观鼓励更多人感恩生活,珍惜当下。
“我相信,我会成为奇迹。”今年3月初,和病魔顽强斗争着的于娟曾和早报记者这么说。但是这个大家都无比期盼的奇迹最终没有发生,在和记者畅聊的一个月后,4月19日凌晨,于娟静静告别人世。
“最近一周时间,于娟的身体都不太好,一直在医院抢救,前天进行最后的抢救时,医生想给于娟注射药剂,找了40分钟连血管都找不到,因为所有的血管都因为化疗而阻塞了。”于娟的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在于娟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陪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她一直对着所有人笑,病痛的折磨下,她还如此坚强。”
小儿子说要保护妈妈
前天晚上9时,于娟就失去了意识,那时,家人和朋友都在病床前陪着她。昨天凌晨,家人把于娟两岁多的儿子土豆带到医院,被从睡梦中叫醒的土豆十分乖巧,不哭不闹,跟着到了医院,见了妈妈,喊着要“保护妈妈,帮妈妈”,此时的于娟,已经无法和儿子讲话,到了凌晨3时,于娟离开时,土豆在门外怎么也不肯进去,只讲了三个字“好可怕”。
没有人告诉土豆妈妈已经永远离开了,但两岁多的孩子似乎和妈妈心灵相通,在于娟去世之前的几天以及去世后,土豆就有意无意地唱着那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根草”。
下周安葬于山东老家
昨天于娟去世的消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发起了悼念。
复旦BBS上,老师和同学讲述着于老师的点点滴滴,微博上,祈福声一片,“对命运的不屈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于娟让我们明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无论是否经历了过生与死的抉择,将更懂得生命的价值,珍惜我们拥有的,快乐恬淡地过好每一天,感激所有的得到,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奢侈。”“希望于娟在天堂幸福,你激励了很多人! ”……
于娟所在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昨天下午召开了追思会。师生为于娟老师送上了挽联:上学留学再教学一生为学,莘莘学子憾早逝;有爱得爱还播爱,拳拳爱意信永存。娟然如拭。”
于娟追悼会定于4月23日上午10时在宝山殡仪馆举行,按照于娟的遗愿,于娟骨灰下周送老家山东安葬于公益能源林,于娟的最后遗愿是把留学北欧时的最爱“挪威的森林”带回山东老家。
于娟老师,一路走好。
出生入死的生日记事
天气不是很好,心情不是很糟,身体不是很妙,精神不是很差。就这样一个时而阴霾时而有些微阳的日子里,我爬上来写:祝我生日快乐。
一早起来就开始陆陆续续收到生日短信,不过意外的是,第一个生日祝福短信居然是招商银行送出来的,不禁索然好笑。状态不是很好,毕竟刚刚化疗,白细胞低,精神不是很抖擞,怀疑又有些胸水,所以喘息和没有吃激素的综合效果一起浑浊着,让我的呼吸更加烦乱。赖床不起,起来又赖,想想人生如果都在这样赖着,着实没有意义,于是坐起来等那一干同志朋友亲人干事的到来。
他们专程挑这个日子来,我的生日,把我的文字正式拿出来,和出版社签约。可谓费尽心思让我的生活花团锦簇倍感开心。我的心情也的确如同这帮人希望的如此。不过搞笑的是,光头(于娟丈夫)作为了我的代理人全权处理,我甚至不知道我和哪家出版社签了什么具体内容的一个合同,我傻傻笑着,保存体力,听着大家讲话。心里无比自在,我从来没有如此放手过这般一件大事,但是事实却是我完全可以放下。因为我有他们,有值得信赖信任托付性命的朋友们。
文字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命写的东西,防微杜渐,不再像我这样,健康任意挥霍,幸福任意挥霍,到时候只能敲着键盘望着屏幕追悔莫及。
于娟最后的癌症日记,摘自于娟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上传于2011年4月6日上午10时43分55秒(东方早报)
33岁零18天,飞扬的生命倏然着陆
午后,四月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这座城市。不足三岁的小“土豆”饭后在草地上捡起了两根树枝,一边晃一边开心地说,“我要把它做成鱼竿,钓鱼给我妈妈吃,妈妈饿了。”这是2011年4月19日的14点。
就在11个小时前,小“土豆”的妈妈、曾经以“癌症日记”感动了无数人的复旦大学青年讲师于娟悄然离世。近万名网友含泪在网上向她道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为她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告别会,不少复旦师生泪洒现场,但这一切,于娟那个小小的儿子“土豆”,依然懵懂无知。
母亲辞世前几天,儿子一直在哼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娟辞世。几番生死,顽强抗争到底;下笔万言,生命日记传世。生命如斯,应无所憾。”昨天清晨8点58分,专为于娟而开的微博、“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发出了这条让无数网友惋惜的消息。她的上一条微博,时间停留在4月18日9点08分,尽管只有他人代言的寥寥数语,但“平安,今天转院”六个字还是给了所有关心她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没有人知道,就在18个小时后,她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这两天,有个关于‘关爱女性,关注肿瘤’的活动需要她的一张照片。因为这几天她的状态一直不太好,我们一直在等,等她身体好点再帮她拍照。我们一直以为,她熬过了5月就好了。谁知道,她突然之间就这么走了……”对于于娟的离世,于娟的姐夫罗先生还难以接受。昨天中午,在于娟租来的家里,他接待了前来探视“土豆”的几位媒体代表。眼前的他眼圈发红,因为一夜未眠而显得有些憔悴。谈到于娟的离世,他几度落泪。“其实,早在清明节期间,于娟的状况就不是很好。送到医院急救,但是医院里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声音又嘈杂,她这几天一直没有睡好。”前天晚上,于娟突然就呼吸急促起来,“当时我们已经预感到,可能不好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我们叫醒了已经睡着的‘土豆’,想要让于娟再看他一眼。像他这样年纪的孩子,半夜被突然叫醒会又哭又闹,但‘土豆’很乖,很安静,他看着正在吸氧的妈妈说,‘我要帮助妈妈!’凌晨3点,于娟走了。我们再次叫醒了‘土豆’,他一直坚持不肯进病房。我们都想,也许,孩子是知道了什么吧?前几天,‘土豆’就一直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奶奶和姑姑一直不许他唱这首歌,但‘土豆’一直在唱。当时,我们都很怕。”
活着是王道,但她却在用生命笔耕4月,她走了,6月,她的日记将出版
于娟离世这一天,距离她的33岁生日刚过了18天。就在生日那一天,出版社和她正式签约,将来公益出版她的日记。“身体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她就会盯着电脑码字,写她的博客。我们看着,其实都知道很伤她的身体,但她一直都很坚持。只有光头回来,才会坚决制止她。她那是用生命在写啊!”罗先生提到的博客,正是让于娟为众人所知的抗癌日记“活着就是王道”。“请忽略我,但是,看看我的文字。我希望有人关注我用命换写出的文字,我希望有人能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的健康,我希望有人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偏离生活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有人开始早睡早起,开始减少应酬,开始不再嗜烟酗酒,开始分些时间给家人。”那是于娟用生命记录的原因。于娟的文字,帮助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短短半年内,于娟的博客就拥有了300余万访问量,每一个曾经读过她的文字的人都从她那里得到了力量。很多人通过她的文字,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警醒自己,过一种更有意义、更健康的生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日记应该会在6月出版。”罗先生说。“她走了,她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陪我走过了很多坎坷时刻提醒我病床上的决定笑着活下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得知于娟离世的消息后,网友“徐朵以”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哀悼她道,“她走了,我终于抑制不住泪流满面,为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即使如此她的文字给了我太多力量和勇气。生命是个圆,经历把点画成线构成了圆,或大或小。这个世界她来过并努力生活,走好。”
在梦境,她把“挪威的森林”搬来在现实,她安详地躺进自己的梦境
“于娟生前所寄,一为亲人,尤其年迈父母和小‘土豆’;二为家乡的公益事业能源林。亲友及有缘的各位,请齐心协力,助她完成遗愿。”于娟的遗愿之一,是能在山东济宁的老家,建一座“公益事业能源林”。于娟曾经在挪威攻读硕士和博士,那里的森林曾经是于娟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把挪威的森林搬到中国来”,于娟曾经这样对妈妈讲。于娟的妈妈,也在于娟走后决定帮助女儿完成这个心愿。这个周六,结束了于娟的追悼会后,她就会带着于娟回到山东老家,将她安葬在她魂牵梦萦的地方。然后,在那里一棵棵建起一片森林来。
“她走得很安详,脸上带着笑容。”罗先生说。也许,走前的那一刻,于娟是没有遗憾的吧?爱过、活过、也温暖过他人。对于一个身患癌症的女教师来说,她用生命写成了一本教科书,让无数人一遍遍地传读,她完成了自己对这个世界所能尽到的最后责任。(青年报 记者 朱文娟)
责任编辑:刘家昌
http://www.shm.com.cn/NEWSCENTER/2011-04/20/content_3444525_3.htm
32岁癌症女教师生命感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图 )
复旦“抗癌教师”于娟走了 抗癌日记感动无数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