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锅炉水质检验记录:安德义德行卷17——内省篇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2:05

安德义德行卷——内省篇解读

【题解】

人生必须学会内自反省,人类在自我反省中前进,社会在反省中前进,个人在反省中进步,不会反省的人不会进步,初生婴儿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要学会的便是反省,反省是躬身自问,反省是自责,反省不是怨天,反省不是尤人。

反省的内容十分宽泛,如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忠”、“信”、“习”角度反省,本篇所收的文字,共4章,1、2章讲躬身自省,“不爱”、“不敬”、“不信”、“不亲”、“不治”、“不答”,“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行动达不到目的皆反过来要求自己;3章“三不祥” “三必穷”,皆是平日行为规范要求中的重要内容,4章是对“自欺”“慎独”的反省。

【原文】

1、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①;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②?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③。失之己而反诸人④,岂不亦迂哉?”

《荀子•法行篇》

【注释】

①长:长者。  ②曷:何。  ③识:见识。  ④反:求,责。

【翻译】

曾子说:“与朋友一同游学而不被人爱戴,那一定是我没有仁爱之心;与人交往而不被别人尊敬,那一定是我没有长者之风;面对财产而不被别人信任,那一定是我没有信誉。人有这三种品德,为什么埋怨人呢?埋怨人的人是穷人,埋怨天的人没有见识。过失在自己而反过来要求别人,那不也是很迂腐吗?”

【解读】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游”本义指“游学”,“同游”即同学,这是基本的,也是狭义的理解,宽泛一些说:“同游”除“同学”之外,应该包括同行,同乐,同工作,同生活。“不见爱”,即不被人喜爱。不被人喜爱,是什么原因呢,更多的人所分析的是他人的原因,他人坏,他人不礼貌,他人无修养,他人不懂感情,从来不去分析自己的原因,不去反省自己。曾子告诉我们:“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是我没有仁爱仁慈之心,也就是说我从来就没有去关心别人,去关心同游之人,心中只有自己,从来不去装有他人。

“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与人交往数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被别人尊敬,或总是被人瞧不起,一定是我自己没有长者之风,长者之德,长者之能,齐国卿相晏子,大孔子21岁,与孔子曾有过隙,而且在齐景公面前竭力贬损孔子,照常理推导,孔子不应该称赞晏子,孔子相反却在多处称赞晏子,说“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与人交往,当有长者之风,要想别人尊敬你,你得有厚德载物的雅量,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面对财产,不被他人信任,一定是我平素不讲信誉,信誉是做人之本,存身之本。“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言忠信,行笃敬”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平素不守信用,临时与人合作,或分配财物,则他人一定不信任你,“临财而不见信者”,一定是你平时不守信用。

“仁”“长”“信”三者俱全,岂有不顺心遂意,何必去埋怨张三,诋毁李四,怪罪王五。曾子进一步说:“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怨人者是穷人,穷人则怨人,怨人则越穷,穷则越怨,恶性循环。怨天者更是不知事物的来龙去脉,不知事物的因果报应,无见识之人,错在自己却反过来去苛求别人。“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难道这样的人还不迂腐吗?

【原文】

2、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离娄篇上》

【翻译】

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别人,可是没管好,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恭敬还不够吗?任何行为如果没得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责,自己的确端正了,天下的人自会归向他。诗经说过:‘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解读】

你去爱人,却不被人接受,那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仁”是有是无,是真是伪,是直是曲,仁爱需要至诚之心。“治人不治,反其智”,作为管理者去管理人,别人不接受你的管理,你必须反过来检查自己的智慧,治人是需要智慧的。“礼人不答,反其敬”,你去敬人礼人,别人不接受你的礼敬,反而对你反感,那么则应该检查自己对别人的尊敬是否出自真心,或礼敬之中含有诈伪。

行为和行为的目的若是不相符合,或相去甚远,那么都得反过来去找自己的原因,不去找对方的原因。“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诗经》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长命配天,自求多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福由自求,祸由自召,亲人,敬人,礼人,真诚诈伪与否,全在于己,躬身自求,无暇他问。

【原文】

3、人有三不祥①,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②,不肖而不肯事贤③,是人之三不祥也。

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④,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⑤,背则谩之⑥,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⑦,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荀子•非相篇》

【注释】

①祥:吉祥。  ②贱:地位低。  ③不肖:没有才能,也指品德不好。  ④非:攻击,说坏话。  ⑤乡:通“向”,面向,当面。  ⑥谩:谩骂,攻击,诋毁,⑦县:通“悬”,悬殊,差别。

【翻译】

人生有三件不吉祥的事,年幼的不肯侍奉年长的,地位低的不愿意侍奉地位高的,没有才能的人不愿意侍奉有才能的人,这是人生三件不吉祥的事。

人有三件事做得不好必定导致穷困,上司却不爱护下属,下属喜好攻击上司,这是使人必然穷困的第一件事;当面谦虚,称说我不及你,背后又进行毁谤,这是使人必然穷困的第二件事;智虑浅陋,品行卑劣,才能确实与仁人智士相差很远,但是却不能推举仁人,不能使智士显明,这是使人必然穷困的第三件事。人如果在上述三件事上做得不好,居上位必然危险,做下属则有灭顶之灾。

【解读】

“幼不事长,贱不事贵,不肖不事贤”,为何“不吉祥”?从功利角度讲,“长者”给你生活经验,贵者给你社会地位,贤者给你处世的智慧,投桃报李,投之甚少,回报甚多,当然,从“幼者”角度讲,不当从功利角度去想。从个人修养角度看,事长表现你的孝悌,事贵表现你的忠诚,事贤表现你的智慧,舍此而不为自然不吉祥。

“人有三必穷”,第一,无仁爱之心,“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作为上级无仁爱之心则不能爱下,作为下级无仁爱之心则喜欢攻击上级;第二,无笃实之德有巧佞之行,“向则不若,背则谩之”,当面说不及你,转身却攻击,口密腹剑,口是心非,两面三刀,包藏祸心;第三,无荐贤之雅量,却有妒贤蔽贤之恶行,“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悬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智慧肤浅,行为浮薄,邪曲和正直相去霄壤,然而有仁德的人却不能推举出来,有智慧的人却不能得到彰明,遮蔽贤德,压制人才。犯以上三戒条,作为上级一定危险,作为下级则难逃厄运。

【原文】

4、所谓诚其意者①,勿自欺也②。如恶恶臭③,如好好色④,此之谓自谦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⑥。小人闲居为不善⑦,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⑧,掩其不善⑨而著其善⑩。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⑾,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⑿,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⒀,十手所指,其严乎⒁!”富润屋⒂,德润身⒃,心广体胖⒄。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

【注释】

①诚其意:使意念真诚。意:意念,意志。  ②毋:不要。  ③恶(wù)恶(è)臭(xiù):前一个“恶”字用作动词,厌恶。后一个“恶”字是形容词,不好。臭,气味。恶臭,不好的气味。  ④好(hào)好(hǎo)色:前一个“好”字用作动词,喜爱。后一个“好”字为形容词,美好。好色,美好。  ⑤谦(qiè):同“慊”,满足、满意。  ⑥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独,指独处。  ⑦闲居:独自呆着的时候。  ⑧厌(yān)然:躲躲闪闪的神态。  ⑨掩:掩盖。  ⑩著:显明,这里是使显明,标榜的意思。  ⑾如……然:好像……一样。  ⑿中:心中。  ⒀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与,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  ⒁其(qǐ):即“岂”,意为“难道不是……”  ⒂润屋:意为装饰房屋,使房屋更华丽。  ⒃润身:意为增强修养,使思想更高尚。  ⒄心广体胖(pán):胸襟宽广,体态安详自然。胖,大,舒坦。

【翻译】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味,就像喜爱美色一样,[好恶分明],这就是说要使自己满意。所以君子独处时,也要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小人在别人看不见时做坏事,无所不为。看见了君子就躲躲闪闪,把不好的德行掩盖起来,故意标榜自己好的德行。人们看他就像看透他的肝肺一样。这样做法,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内心真诚的一定会表露在外面,所以君子独处时,也要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曾子说:“好多眼睛看着你,好多手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的监督啊!”财富能够装饰房屋,德行能够修饰人身,心胸宽广,身体就会安泰舒适,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解读】

《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通过“慎独”而谈“诚意”,我们选本章,意在强调“慎独”,而且是从内自反省的角度谈“慎独”。

“慎独”要诚意,诚意要“勿自欺”,欺人者是先欺骗自己,以自欺而欺人,自欺欺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诸多人就乐意在这样一个矛盾体中生活。《大学》作者告诫我们:“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则是,非则非,香则香,臭则臭,美则美,丑则丑,是非美恶香臭分明,不必自欺。首先做到自我满意,这也是“自慊”之道。要做到“勿自欺”,是非分明,内外一致自我满意,必须“慎独”。慎独者为君子,不慎独者为小人。“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小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闲居独处则为所欲为,无恶不作,见君子后又装模作样,道貌岸然,一派正人君子。由旁人观察,昭畅晓明,黑白判然,“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内心肮脏,鸡鸣狗盗,势必由内而外,想掩盖也无法掩盖,“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慎独”是君子所必须。

短短一段文字之中,“君子必慎其独也”一句话重复两次,可见作者对“慎独”强调的分量。“诚中形外”,从内而外讲“慎独”;“目视手指”,从外部监督角度讲“慎独”;“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从“慎独” 的结果角度讲 。“小人闲居为不善”,以“不善”而取“富”,富而润屋;“君子必慎其独”,以“慎独”养“德”,德则润身。润屋则身恶,润身则身美,身美则心境宽广,体态安乐。

“慎独”者必须内自反省,端正思想,意念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