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硬件工程师面试:贫困大学生的真实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7:43:1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大学生:当你在肯德基、麦当劳里花上几十甚至上百元大快朵颐的时候,他们也许只能吃上几毛钱的饭菜;当你在商场、精品店里大包小包购物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有几年没有买新衣服了;当你计划着节假日去什么地方旅游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为生活费奔波着……

  因为贫困,他们连早饭吃与不吃也要斟酌再三;因为贫困,有的学生不得不在漆黑的夜里到校园的垃圾桶里拣食物;生存都难以保证,营养对于他们来说永远则是更加遥远的词汇……高昂的大学学费使家里已经负债累累,再也无力承担。

  除了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缺乏以外,高学费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的另外一大门槛。助学贷款的政策不是任何学校、任何需要的人都可以获得的权利,或者说即使有幸申请到助学贷款,而大城市里面高昂的生活费也成为他们巨大的负担。

  我们可以怀疑,但是这一切都是事实,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高等教育里面的事实:

  竹叶——深夜捡剩饭吃的瘦小女孩

  竹叶的家在广东揭阳山区一个边远小村,家里没有任何外来收入,全靠几分薄地,种的粮食有时连维持温饱都成问题。她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学费成了大问题,父母跑遍了所有能借到钱的地方,在村民的帮助下,竹叶终于怀揣着5000多元来到了学校。可交了学费和住宿费后,竹叶已几乎身无分文。家庭的贫困曾令她不太自信,很少主动与同学沟通,到目前为止,她去食堂吃饭绝大多数都是独自一人,她每次都只花一块五,打一菜一饭。因为还要买一些教材及一些日常洗漱用品,竹叶只能放弃吃早饭,一天的饭钱要控制在3块钱以内。因为这样经常吃不饱,她曾常常深夜到垃圾桶那里捡剩饭吃。而发现她则是通过查饭卡的消费,一个学期下来,竟然基本没有消费。

  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每顿饭的花费都不止3块,甚至是它的两倍更多。但是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只能这么度过他的每一天。营养对于她来说是多么遥远的词汇。

  即使这样,第二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因为村里的人都很穷,借了第一年,第二年怎么也开不了口了,即使开口,也很难借到,申请的助学贷款到现在也没批下。

  王妤——充满艰辛的大学生活

  南京市城东某高校大二学生王妤(化名)来自连云港,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读高二。一家人的全部收入就来自那几亩薄田和两头猪。去年王妤只身一人来学校报到时,身上只带着家里好不容易凑来的一半学费。

  她来学校之前在家就和父母商量好了,如果学校不让读,她就回家跟着老乡去南方打工,赚钱给弟弟读书。在南京一年多了,王妤只在过年时回过家一次,其余放假的时间都耗在打工上了。同宿舍的一个女生说:“除了上课和睡觉,其余时间几乎都见不到她的影子,就没见过有人为钱这么拼命的。”

  今年暑假,王妤找到了一份发传单的活,赚了200多元钱,加上学校勤工助学的钱一共有500元,这就是王妤下半学期所有的费用。王妤的日记里夹着一份“计划开支单”,上面详细计划了这500元的用途:存进饭卡300元;日常用品30元;学习资料100元;其他70元。她甚至计划好了每天的菜单:早晨是一个菜包子加一碗稀饭0.5元,中午是二两饭加一份素菜0.7元左右,晚饭是一两饭加一份蔬菜0.6元,一天连2元钱都不到。王妤的同学说:“一年多了,我们就没看到她吃过什么荤菜,每顿都是一份蔬菜。”

  年轻的身躯怎能承受如此的压力?

  中午一包方便面,晚上一包方便面。为了吃饱,再多兑一些水,喝带咸味的汤。大学生周亮终因营养不良患重度胸膜炎住进了医院。“他节衣缩食,为的是给只身一人供养自己上大学的母亲减轻一点负担。”老师了解周亮的家境。

  在兰州理工大学,像周亮这样的贫困生还有许多。学生餐厅的老板时常感到内心难以承受:“有一个男生,每到中午吃饭,只打两个馒头,然后悄悄地坐到餐厅的一角 ,等大部分同学散尽,慢慢地凑到其他同学吃剩的饭菜前,用馒头蘸着菜汁吃。好心的同学邀他免费用餐,被他拒绝。我叫他帮我收拾碗筷,管他中午吃饱,他答应了。”餐厅老板事后了解到这名男生的家境:腿瘸的父亲、耳聋的母亲供养着他们兄妹3人上学。所以他从不主动向家里要一分钱。

  “营养不良、吃人剩菜的情况有些特殊,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我们学校,每月生活费在180元以下的学生已经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30%,接近32%,有近5000人。其中每月生活费不足120元的特困生有四五百人。”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处处长张浩辰解释,“我们学校70%的学生来自甘肃,加上西部其他省份,西部生源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80%。这80%中,近一半是贫困生。”

  为了解真实情况,张浩辰曾联合校团委对学生在食堂的刷卡记录作统计,以每月刷卡25天以上、每天刷卡不少于两次为准,发现有的学生月消费只有29元,月消费120元至150元的过千人。他们的食谱是:早餐一个饼,午饭两个馒头一份菜,晚饭一碗面或者一份米饭外带一个菜。菜以素菜为主,每隔两星期左右能改善一下,吃一次荤菜.午饭、晚饭的开支一般都在两元左右,早饭则不超过1元.

  “我时常面对学生的贫困而欲哭无泪。”该校学生处勤工助学中心主任陈波说,他每年都要在学校设立的“绿色通道”迎接交不起学费的新生。他发现,这两年来“绿色通道”求助的学生越来越多。

  “前几年,学生还会向你倾诉,现在越来越多学生默默地站在你面前,那种眼神看了让人心碎!他们的衣着明显不合身,他们所带的经费要么交够一项费用后就所剩无几,要么连一项费用都不能交齐。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帮助上。”

  陈波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对姐弟同时考进兰州理工大学,在新生报到时两人所带的费用只够一人交学费。当得知没有学籍便不能申请助学贷款时,姐弟二人便相互推让起来,姐姐让弟弟先上,弟弟让姐姐先上。

  小珍——堕入周末生活的无奈

  今年上大二的小珍来自于海南省中部山区,是家里五姐弟中的老大。因为家中生活贫穷,她几次险些失学,靠着亲朋好友的接济上了大学。可还没上完大一,下年级的近万元学费、生活费又成了大问题。今年六月份,爸爸从近300里远的乡下来到海口,当谈到筹集下个学期的学费时,小珍提出到工厂打工,遭到老人的反对,他流着眼泪对女儿说:“家里的大都用在了你的身上,下面的几个弟妹怎么办,总不能为了你去讨饭吧。

  小珍听罢,理解了老人这番话的含义,一想起读大学的时间可能不长了,便暗地里伤神流泪。一天中午,她经人介绍认识了48岁的广东老板韩某,此人非常爽快地答应解决她大学两年期间的全部学费、生活费问题。从对方的言谈暗示中,小珍仿佛明白了对方的用意,脸色露出羞红,一来二往就搬到了韩老板为她准备的住处。为避免被老婆发现,韩老板向小珍约法三章:不准靠近他的家人;对外以表叔相称;不准乱交异性朋友、更不能谈恋爱。小珍听完心想,只要能读完大学,什么条件都好谈,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后记:

  每年大学开学的时候,记者就会在各高校“绿色通道”现场看到了排成长龙的贫困生队伍,他们中有的人只带来一半的学杂费;有的人除了两三百元生活费外就身无长物了;有的贫困生甚至连路费也没有,只好偷偷地扒煤车,到学校报到时浑身黑乎乎的,把接待处的老师吓了一跳……

  尽管学校有相关的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政策可以缓解一些压力,但是仍然有很多贫困生的生活存在困难,有的贫困生的月生活费只有几十元到一两百元,约为普通学生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有的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对于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其中有93.7%的贫困女大学生月生活费不足200元,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还有一点是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而不是来自西部地区。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都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对恋爱持赞成态度。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提出,我国目前应该对义务教育实现完全免费;对高校贫困生应免费,并提供部分生活费。高校使用财政资金应更透明制度化。义务教育是全体人民都受益的事情,应该由国家财政来投资。我国对义务教育的投资是远远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个现象非常不正常。“如果说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我们财政资金不足,不能达到全部免费的话,现在我们实际上已经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而对于高等教育,汤敏认为,作为受益者,政府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首先应让所有贫困学生全免学费,还要给一些生活费。“这部分学生大概占大学生里头的20%左右,也就是说对这20%应该全免学费”。

  也许生活的艰难会让一个人成长,会让一个人坚强。贫困生是需要关爱,需要社会的帮助。但是贫困生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与整个教育高收费的制度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补救措施就忽视了根本问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