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的简历模板:葱蒜类栽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2:21
农业技术->蔬菜  加入时间:2006-11-27 10:51:25  访问量:1852次
葱蒜类所包括的蔬菜种类有韭菜、蒜、大葱、洋葱、分葱、细香葱等都属于百合科葱属(Alli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根为须状根,几乎没有根毛,根群密集,入土浅,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弱、茎短缩,呈扁圆形的圆锥状,称“鳞茎盘”;其叶身多为扁平的斜条形或圆筒形,叶脉平行,叶鞘呈闭合状,基部与茎盘相连,有的叶鞘部分肥厚,多数抱合为球形。葱蒜类蔬菜有的能开花结实,如葱、大蒜、韭菜;有的花器官退化不结种子,如大蒜、分葱,前者用种子繁殖,后者进行无性繁殖,种子生命力短,二年生种子就失去发芽能力。
第一节    大葱
大葱(A.fistulosum L.)古代农书称“木葱”或“汉葱”。近亲种原产于我国西北及相邻的中亚地区,是我国最早栽培的蔬菜之一。我国南北均有栽培,现有的主要栽培品种,多在黄河中下游,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而形成。
大葱的适应性强,而且从4~5叶以上的葱苗,到抽假茎前,可随时收获食用。初冬收获的大葱容易贮藏,可供冬季食用,因此,它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一定地位。
大葱干物质储量为8%~14%,其主要成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占干物质重量的11~16%,谷氨酸占蛋白质总量的14%,维生素C和磷的含量也较高。大葱具有特殊的辛香气味,能促进食欲,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医疗作用。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营养器官及其生长过程
充分成长的大葱全株从假茎基部到叶的上端长100~150cm,少数单株重可达700g以上,假茎的长度占全株长的40%左右,重量为全株鲜重的55%~65%。是人闪喜吃的菜品之一。
根  大葱的根为白色弦线状须根,粗度均匀,分生侧根少。根的数量、长度和粗度,随发生叶数的增多而不断增长。葱生长盛期也是根系最发达的时  期,数量多达100余根以上。
茎  短缩,呈扁球状,黄白色,上部着生多层管状叶鞘,下部密生须根。苗端生长点形成花芽后,逐渐发育花茎。
叶  由叶身和叶鞘两个部分组成。分化初期的幼叶,叶身比叶鞘的生长比重大,以后两个部分的比重逐渐接近。单个叶鞘为圆管状。多层套生的叶鞘和内部包裹着的4~6个幼叶组成棍棒状假茎(葱白),幼叶刚长出叶鞘时为黄色实心。成齡叶深绿色,长圆锥形、中空、表层覆有白色蜡状物。
2、繁殖器官及其生长过程
当植株最后一个葱叶基本长成后,即抽出一个粗壮的花茎。大葱为伞形花序,开花前,花序藏于膜状总苞内,呈球状。花序有小花400~800朵,每朵花有萼片,花瓣各3个,雄蕊6枚3长3短相间排列;雌蕊1枚,成熟时长1cm左右;子房上位3室,每室可结2粒种子。种子盾形,内侧有梭,种皮黑色,有不规则的密集皱纹。千粒重2.54~3.4g,一般为2.8g左右。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大葱耐温度的下限为-20℃以下,上限为45℃左右,适应生长的温度范围为7~35℃.低于7℃虽能进行体内养分转运。但不能进行同化作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日平均温度为13~25℃,不同生育阶段对最适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大葱发芽出土的有效日平均温度为7℃.在日平均~20℃的范围内,发芽出苗所需的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缩短。温度如超过20℃时再无提早出苗的效应。在19~25℃的温度条件下,全株重量增长最快。叶鞘积累养分的适宜温度则为13~20℃。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假茎和绿叶品质均差。
2、水分
大葱对水分反映的特点是耐旱不耐涝、大葱种子吸水量占干重的50%~60%时,发芽顺利。葱叶的保水力强,对水分的少于阔叶蔬菜。
3、光照
大葱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1200Lx、光饱和点为25000Lx,长期处在低于10000Lx的光照条件下,积累较少、生长不良。光照超过25000Lx,不仅能提高同化产量,而且会加重叶身老化程度。
大葱对日照长度的要求为中性,只要植株在低温条件下,完成春化,不论在长日照还是在短日照条件下,都能正常抽茎开花。
4、土壤
大葱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栽培大葱为最好,产量及品质俱佳。以土壤pH7.0~7.4最适宜大葱生长。PH值低于6.5或高于8.5时,对大葱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
二、品种
葱的栽培品种,根据假茎高度和形态,分为长葱白类型、短葱白类型和鸡腿类型。
1、长葱白类型
相邻叶的叶身基部间距较大,一般2~3cm。葱白长、粗度均匀。
2、短葱白类型
相邻叶的叶身基部间距小,葱叶粗短,葱白也粗而短。
3、鸡腿葱类型
假茎短,基部显著膨大,呈鸡腿状或蒜头状。
三、栽培技术
(一)间套作
1、连作与间套作模式
大葱最忌连作。为减少病虫害获得高产,不论育苗或大葱定植田,都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常年菜田可根据茄果类、瓜类、豆类或十字花科等蔬菜的倒茬时间,种植生长时间较短的小葱。栽培大葱,最好与粮食作物轮作。
大葱根系分泌物对为害其他作物的某些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葱蒜类作物是各作物的良好前茬。常年菜田,利用葱茬栽培大白菜和瓜类、茄果类蔬菜发病少,易获高产。攀枝花、米易等地区,在茄果类、瓜类等早春蔬菜地内常常套种大葱,这种间套模式是早春蔬菜获得高产、商效和充分利用土地的最好模式。
2、栽培季节
大葱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葱苗及抽茎前成株,又可随时收获供应,因此生长期可长可短,利用这些特点,可分期播种周年供应。
在南亚热带地区1~10月均可播种,但一般多在春、秋播种,例如攀枝花地区,春播于3~4月播种,4~5月定植,7~8月大量上市,秋播多在9-10月,元月定植,3~4月收获。
(二)播种育苗
1、整地
先择3年以上没有种过葱蒜类蔬菜、质地疏松、肥力较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作为亩床地,床冠宽1m,播彰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施厩肥圈肥或堆肥45000~60000kg,过磷酸钙375kg.所用肥料均匀撒施,然后浅耕细耙,整平作畦以备播种。
2、播种
大葱种子寿命极短,隔年陈种发芽率大大降低,所以宜采用一年生的新种子。
(1) 撒播:先浇足底水,然后均匀撒种复土,复土厚1~1.5cm左右,待复土凉干耧平畦面。(这种方法土壤水分足,表土不板结,出苗整齐)。面上可加盖草或拱膜,在幼苗出土前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后15天出苗,出苗后如露根撒细土护根。
(2) 条播:田内按15cm行距开深1.5~2cm的浅沟,浇足底水,待土浸干后种子均匀播于沟内复土,然后搂平畦面,出苗前保持封湿润。
3、苗期管理
苗高3~6cm时过密的要适当间苗。出苗到三叶期以前控制浇水,促进根系发育,三叶后期浇水追肥,促进葱苗迅速生长。苗期施肥2~3次,除施足有机肥外,在葱苗旺盛生长前期和中期各追施氮肥一次,撒施后浇水或随水冲施,每次每公顷用硫酸铵150kg。
(三)大田栽植
定植大葱的土地一般不宜深耕。深耕的土壤疏松,进行开沟和栽葱作业时沟背易倒塌,并易积水受涝。只需浅耙除草,即可开沟栽植。如以吃葱白为主,要按每行60cm挖深沟,沟宽约20cm,沟深25cm,每公顷用37500~45000kg厩肥,厩肥施于沟底,然后将沟底翻耕,使肥料与土壤混和,随即耙平沟底。定植时大小苗公开种,葱苗小者应适当增加密度。葱苗的准备是随挖苗随栽、还苗快、生长好。栽苗时要将大葱的叶面与沟成平行排列,便于以后管理。定植株距6cm左右,深度以不埋没心叶为宜。定植后随即浇透水,以后20~30天内可不浇水,遇大雨应注意排水,以防烂根、烂茎。
(四)田间管理
1、灌水
大葱缓苗阶段应保持土壤湿润,苗期如不是雨季就应浇水,田间有效水含量保持在70%左右。从开始旺盛生长后到严霜前,应结合追肥,培土,充足浇水。每次追肥和培土后都要及进浇水1~2次,使田间有效水含量保持在80%。此时如干旱少雨,而又浇水不足,会严重影响大葱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霜后至收获前是葱的充实期,仍需较高的土壤湿度,这一期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保持土壤表面见干见湿即可。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以便于收获和产品贮运。
2、追肥
定植后20天左右第一次追淡粪水约每公顷30000kg,以后每隔20天左右再追肥一次,共追3~4次即可。也可追化肥折纯氮15~60kg。撒施沟底或葱行两侧。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底肥充足可不进行第三次追肥。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20mg/kg时,在第二次追肥时每公顷使用硫酸钾225~300kg或施入适当的草木灰,效果更好。
3、培土
大葱培土有软化葱白和防止倒伏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经过培土,使原来的定植沟变成垄背,每次培土浓度要适中,以不埋没功能叶的叶身基部为准。葱长到一定粗度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须在露水干后,地温较低时进行,以后每隔15天左右再培土一次,共培土4~5次。
(五)收获
大葱植株长到一定标准时,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收获供应鲜葱。大葱在攀枝花地区单株产量50~100kg,每公顷产60000kg以上。
(六)留种
大葱为雌雄同花、异花授粉作物,主要靠昆虫传粉。空气干燥时成熟的花粉可随风飘移,近距离可借风力传粉。根据大葱开花授粉的这些特点,要保持和提高品种的整齐度及生活力需采用以下留种方法:
1、成株选种,大葱生长期间,先田间选择无病,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留种。
2、在收获时选葱白粗长、坚实、葱叶短壮紧密而没有分枝、没有病虫害的作种株,定植于留种地越冬。
3、留种按行距50cm开沟,每公顷施入堆厩肥37500~45000kg,然后按10cm左右的株距将种株栽入沟内,浓度以露出葱白1寸为宜。栽后一般不浇水,以防腐烂,抽苔时才开始浇水,不使土壤干燥,否则影响种子的产量及以后的发芽率。当花序中间的蒴果已开裂,露出黑色种子时即可采收。采种后,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充分晒干后贮藏备用。
(七)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
此病为害叶、花苔和花柄,形成椭圆形淡黄色病斑。病班边缘不明显,表面产生白色霜。幼苗感病可全株死亡,成株发病造成减产。病原菌以卵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冬进行初侵染,以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日平均气温15℃左右,为该病流行季节。
2、紫斑病
幼苗期、葱株生长期和采种期均能发病。分生孢子侵染成龄叶、叶鞘和花苔,出现白色小斑点,然后发展成纺锤形淡褐色到暗紫色病斑,并发生同心轮纹状黑色霉层。日平均气温20~23℃,为该病流行季节。在葱株生长盛期和种株开花期感染后,对鲜葱和种子产量有很大影响。
以上两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用80%百菌清800倍液,或用铜铵制剂(硫酸铜kg、碳酸氢铵0.55kg)500倍液,及时严密喷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葱黄萎病毒病
病原为线状,由蚜虫传播。感病植株,随病毒增殖病状加重。叶初呈淡绿色短条斑,逐渐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长条斑,严重时叶面皱折,新叶的叶鞘伸长受阻,使各叶丛生。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品质和贮藏性。此病无特效药防治,主要通过轮作,及时防治传毒蚜虫等措施控制该病发生。
4、 蓟马
是大葱的主要害虫之一,干燥少雨,温度较高时,为害严重。若虫和成虫不仅刺吸葱叶汁液,其伤口还传染病害,因此对大葱生产为害很大。可全田喷布乐果乳剂或敌敌畏乳剂,每公顷用原液3240g,第10~15天一次。
5、葱蝇,又叫韭蛆、根蛆。幼虫为害葱苗茎盘和叶鞘基部。受害植株常因感染腐烂病或生长点被严重破坏而全株死亡。苗哇喷药毒杀产卵成虫,栽葱时严格剔除受害苗,用600倍乐果乳剂短时间浸泡葱苗根茎,杀死尚未深入假茎基部的幼虫等。
第二节    洋葱
洋葱(Allium cepa L.)俗称圆葱、葱头,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原产中亚西亚,近代才传入我国。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我国种植历史虽短,但栽培已遍及南北各地,已成为调剂蔬菜淡季供应的一种重要蔬菜。近年来也有加工成脱 水菜供出口贸易。洋葱营养丰富,含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含有硫、磷、铁等种矿物质,既是食用价值很高的炒食蔬菜,也是良好的调味用蔬菜。
一、形态特征
(一)根
洋葱是各类蔬菜中吸收能力最弱、分布最浅的一类根系—弦状根。洋葱根系入土深度和横展范围仅为30~40cm,主要根层集中在20cm以上的表土层,无主根,根分枝力弱,无根毛。根系所要求的生长温度较地上部低,移栽后的洋葱幼苗,当10cm地温旬平均达5℃时,弦状根即开始正常生长,达到10~15℃时则生长开始加速,当生长中后期10cm地温旬平均超过24~25℃时,则根系生长减缓。
(二)茎盘、假茎与鳞茎
洋葱在炎热干旱季节来临前,地上部分枯萎,地下形成肥大的鳞茎,鳞茎贮有丰富的养分与水分,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使洋葱得以安全渡过高温、干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鳞茎多为圆球形,外皮为紫色、黄色或绿白色。在形态上鳞茎主要是由肥厚的叶鞘基部层层抱合而成,它实际上是叶部的变态,植物学上应属于叶部结构,每一片肥厚的叶鞘基部称“鳞片”,包裹在鳞茎外部的鳞片呈革质羊皮纸状,具有保持内部肉质鳞片免受水分大量蒸发的功能。假茎为圆筒状组织,是由叶鞘层层紧密包裹而成,它并不是植物学上的茎,其着生“鳞片”,呈圆盘状的“茎盘”才是洋葱短缩的真正的茎部。
(三)叶
叶分叶身、叶鞘两部分。由叶鞘部分形成“假茎”和“鳞茎”。叶身暗绿色,叶圆筒状,中空,腹部有明显凹沟,是幼苗期区别于大葱的形态标志之一。洋葱的管状叶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叶表面又被 有很厚的腊粉,是洋葱适应原产地空气干燥的结果,这是一种抗旱的生态特征。
(四)花、果和种子
洋葱一般在当年形成商品鳞茎、翌年抽苔开花,每鳞茎的抽苔数取决于其所包含的鳞芽数。抽苔后,花苔顶端有一伞形花序,其上着生200~800朵花,有花被6枚,雄蕊6枚,中央着生雌蕊,子房上位,子房基部生有密腺。异花授粉。果为两裂蒴果,内含6粒种子,种子盾形,装饰面为三角形,外皮坚硬多皱,呈黑色,千粒重3~4g。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洋葱的生长发育过程
1、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从播种、种子萌动开始,至商品鳞茎成熟、收获止,其中又经历了幼苗期、叶生长期及鳞茎膨大期三个阶段。
①幼苗期:从播种、出苗至苗高约20cm,假茎粗0.6~0.9cm,保持真叶3~4枚时止。大致需50~60天,保证全苗,保护幼苗安全越冬,培育适龄壮苗是该期栽培管理的中心。苗龄过长是造成未熟抽苔引起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②叶生长期:幼苗定植后,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升高,根部先于地上部迅速生长,此后地上部由缓慢生长也逐渐转入到迅速生长,至植株保持8~9枚功能叶时止,约40~60天(幼苗越冬时期除外)。该期的栽培管理是使洋葱较早地形成一定的叶数,并促使地上部旺盛生长,以奠定鳞茎迅速膨大的物质基础。
2、休眠期
洋葱鳞茎收获后,为了延长供应期要先晾晒再行贮藏,此时也正是鳞茎进入自然休眠的时期。休眠是洋葱长期适应原产地夏季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的结果,休眠期一般 在60~70天以上。贮藏的洋葱,除应选择自然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外,在栽培后期还必须促使鳞茎及早进入休眠状态,进入休眠时间越早,自然休眠期越长,贮藏期间(在自然条件下)鳞茎萌芽也越迟。
3、生殖生长期
用作采种的母鳞茎,经夏秋贮藏后,一般于秋季栽植,在翌年春季日照下抽苔开花,至夏季种子成熟,其间约需8~10个月时间。该期的栽培管理应围绕着种株的安全越冬,促使花苔健旺,种子饱满;合理追肥,浇水,避免花苔倒伏。此外还要严格避免品种间混杂,注意采种隔离,以保证种子的纯度。
(二)环境条件
1、温度
洋葱的种子和鳞茎可在3~5℃的温度下缓慢萌芽,温度达到12℃以下时发芽加速。幼苗期生长适温为12~20℃(健壮幼苗能忍耐-6℃~-7℃低温),叶生长期以18~20℃为宜,20℃以下的较低温度更有利于地下部根与地上部叶生长,温度的高低和日照的长短均直接影响着鳞茎的形成。为此在安排洋葱的栽培季节时必须把幼苗期及叶生长期置于短日照和较低温度下,而将鳞茎膨大期安排在长日照 和较高温度下。
鳞茎对温度具有极强的抗寒性与耐热性,在解除自然休眠状态后,强迫休眠的温度界限为不低于3℃,不高于26℃.
2、日照
长日照是洋葱鳞茎形成所必须的条件。只有在长日照下,叶鞘基部才开始增厚呈肉质鳞片形成鳞茎。长日型品种必须有13.5~15小时的长日照条件才能形成鳞茎,短日型品种则仅需11.5~13小时的稍长日照条件即可满足其要求。
3、水分
洋葱根系浅,吸水能力弱,需较高的土壤湿度。洋葱幼苗出土前后,根叶生长缓慢,要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叶生长盛期及鳞茎膨大期是洋葱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土壤缺水将严重影响鳞茎的肥大。但后期,临近鳞茎收获前,较低的土壤温度将有利于鳞茎的充实和加速成熟,并促进其进入休眠状态。
鳞茎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能在极干旱的外界条件下,长时间保持肉质鳞片中的水分 ,维持幼芽的生命活动。
4、土壤营养
洋葱根系弱需较高的封溶液浓度,因此洋葱属喜肥作物,适于种植在肥活、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中性封上。适宜的封酸碱度为PH6~8。
三、品种
(一)品种类型:
洋葱品种按鳞茎形成时对日照条件的要求可分为长日型和短日型两类;按鳞茎形态上的差异又可分为普通洋葱(Allium cepai L.),分蘖洋葱(Alliun cepa var.  agrogatum Don.)和顶球洋葱(Allium cepa var.  viviparum Merg.)三个类型。
1、普通洋葱
根据鳞茎外皮的颜色、形状及成熟的早晚分为红皮种、黄皮种及白皮种;扁圆球类型、圆球类型、高桩圆球类型;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
(1)红皮洋葱:多为晚、中熟品种,鳞茎外皮紫红色或粉红色,鳞片肉质呈微红色。鳞茎圆球形或扁圆球形。产量较高,辣味较强,但鳞片肉质不如黄皮洋葱致密柔嫩,品质稍差。鳞片自然休眠期较短,萌芽较早,含水量较大,贮藏性较差。
(2)黄皮洋葱:多为中熟和早熟品种,鳞茎外皮铜黄色至淡黄色,鳞片肉质微黄色。鳞茎扁圆形或圆球形至高桩圆球形。产量较红皮洋葱稍低,但鳞片肉质致密细嫩,味甜而辛辣,品质佳,可用作脱水蔬菜原料。含水量少,较红皮洋葱更耐贮藏。
(3)白皮洋葱:多为早熟品种,鳞茎外皮白色,近假茎部分稍现微绿色,鳞片肉质也呈白色。鳞茎较小多为扁圆形,鳞片肉质柔嫩细致品质极佳,常用作脱水蔬菜原料或罐头食品配料。产量低,抗病力弱,易引起未熟抽苔。
2、分蘖洋葱
是普通洋葱的一个变种,又名埃及洋葱。每株发生多个乃至10多个鳞茎,大小不规则,鳞茎呈铜黄色、品质较差、产量低。很少开花结实,用分蘖小鳞茎繁殖。它们特点是抗寒力较强且鳞茎耐贮藏。
3、顶球洋葱
顶球洋葱是另外一个变种,又名楼子洋葱或红葱。通常不开花,仅在花茎上形成7~8个乃至10余个气生鳞茎,以此进行繁殖。植株鳞茎不膨大。抗寒性极强,适于高寒地区栽培。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和栽培模式
洋葱的栽培季节,在我国南北因地而异。在攀枝花米易地区洋葱为晚秋播种,春季收获,即头年10月下旬播种,第二年4月上中旬收获,以适应南菜北运。
洋葱有直立生长的管状叶,叶面积小而植株又较低矮,因此生态环境和其它蔬菜间作套种或与蕃茄、冬瓜等瓜果类蔬菜职畦间作,或在畦埂套种莴笋、四季萝卜、矮生豇豆、球茎甘蓝、茄子等蔬菜,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蔬菜产量。
(二)播种育苗
1、选地
洋葱幼苗不耐盐碱,出土生长缓慢,根量少,因此育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
2、整地施基肥
苗床底肥要铺撒均匀,每公顷苗床施过磷酸钙300kg、硫酸钾150kg(或草木灰3000kg),翻细耙平开沟作高畦,畦宽1~1.2m,埂高16~26cm。为避免土蚕等地下害虫为害,可用33.75kg/公顷米尔乐拌细土均匀撒床面浅翻入土。
3、适时播种
洋葱幼苗生长缓慢,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适合于洋葱营养生长的气候条件,一般多进行育苗移栽。由于洋葱生长适温为12~26℃,温度超过26℃时洋葱就将结束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因此洋葱一般总是在炎夏到来之前成熟收获,可见采用较大的幼苗栽植,就能充分利用炎夏前的温和的长日照气候条件,使洋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从而有希望获得高产。为此适当早播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过早易引起“未熟抽苔”,导至减产。
4、播种方法
洋葱第公顷播种量52.5~75kg(一公顷地细菌可移栽8~12公顷)。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置于50℃温水中浸泡3~5小时,捞出稍晾后置于18~20℃温度下催芽,当有50%以上的种子胚根露出时播种。无条件催芽可浸种后稍晾直播。播种方法是先灌透苗床底水,水浸干后薄薄撒一层细肥土,将种子拌上消过毒的细肥土均匀撒播,最好是每10cm2内有2~4粒种子,并复盖上细土,以盖住种子为宜,上面可加盖草然后搭拱架盖膜,以保温孩霜bm苗前后用喷壶补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应除去草。
5、苗期管理
洋葱种子的种皮带角质,坚硬不易裂开,因此发芽缓慢。种子发芽时子叶先伸长,近使胚根、胚轴顶出发芽孔,但子叶先端仍滞留在种子内,继续吸取胚乳养分。胚根下扎后,子叶出土呈钩状,称“拉弓”;当子叶伸出土面而直立时称“伸腰”。由“拉弓”到“伸腰”前,胚根生长非常缓慢,若这一时期土壤缺水或土壤板结,则易使幼芽枯死引起缺苗。因此,在苗期必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使幼苗顺利出土,健壮生长。在育苗后期,也要注意适当控制水分,以免幼苗徒长。
(三)大田栽植
1、整地施基肥
采用1.3m包沟高畦栽培,畦长8~10m左右,畦间沟深约0.3m。整地时翻耕深度不少于20cm。第一次翻耕破土时即可撒肥,为了使肥料和封充分混合和改善封结构,需要再曀行1~2次浅耕,使畦土细碎,粪土混匀。结构疏松有利于发根成活。施用的基肥多以厩肥和堆肥为主,一般每公顷施用37500~45000kg堆厩肥,375~600kg过磷酸钙和1500kg草木灰(或硫酸钾150~300kg)。
2、选苗
在起苗之前,苗床轻浇一次水,当床土干湿适度时,用苗铲起苗并抖掉宿土。不要直接拔苗,因拔苗伤根重,成活率低。将起出的苗按大小分级。适度大小的幼苗是:生有3~4枚真叶,株高约30cm,叶鞘(假茎)直径6~7mm,单株重4~6g。以此为标准,分成大苗、适度苗和小苗,然后分别栽植,以便管理,又有利于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严格剔除病虫伤害等苗,对叶鞘直径将近1cm的大苗,在定植前可将叶部剪掉1/3,这对减少抽苔有一定作用。
3、 定植
洋葱植株直立,开展度小,适当密植能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总产量。但随着密度的加大、营养面积缩小,鳞茎个头往往较小,单株产量相应下降并有碍于达到一定的质量。因此在确定栽植密度时必须正确处理总产量和单株产量的关系。根据种植经验和密度试验结果定植密度以行距16~20cm,株距10~13cm.每公顷450000~525000株为宜。
洋葱定植应适当浅栽,栽植深度以定植后复土能埋住小鳞茎,浇水后不倒秧,不漂秧为度。一般采用高畦地膜复盖栽培。
(四)田间管理
1、追肥
根据洋葱的生长发育特性,做好分期追肥是洋葱丰产的关键之一。晚秋或初冬定植的在返青以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春季定植的在缓苗以后追第二次肥。这次追肥的目的是在为根系的继续生长补充养分的同时,为不久即将开始的地上部的生长进行准备。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铵150~225kg和硫酸钾120~150kg。此后再追施一次“提苗肥”,以保证地上部功能叶生长的需要。因为洋葱地上部叶的数目及叶面积的大小关系到鳞茎的产量和品质。提苗肥多以氮肥为主,每公顷可追施腐熟人粪尿15000kg或硫酸铵15~225kg。当植株生有8~10枚管状叶后,鳞茎开始肥大,此后进行2~3次追肥(催头肥),一般每公顷每次追施硫酸铵150~300kg。催头肥应在鳞茎即将迅速膨大时及时重施。若重施追肥过晚则在鳞茎迅速膨大时缺乏充足的营养;追肥过早鳞茎尚未达到迅速生长的时期,则地上叶部易徒长,反而影响鳞茎的形成。此后应根据田间生长情况酌情追肥。也75~150kg硫酸钾以增加产品的耐贮性。
2、浇水和蹲苗
定植后浇一次足水使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从定植到缓苗大约20天左右,一般都用喷壶从定植孔小水勤浇,不能淹厢灌水,因为在缓苗期主要是促使发根,若浇水量过大,会降低土壤温度而不利于根系生长。
晚秋或初冬定植的,在早春返青以后才能淹厢沟水;早春定植的在缓苗以后,即进入地上部生长为主时期浇水(淹厢沟水)。要求经过40天左右,使地上部形成具有8~10枚管状叶的健壮植株。
当幼苗达到充分生长的高度以后,将转向以鳞茎膨大为主的生长阶段,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还要控制水分(蹲苗),促使转化。大约经过10天可完成生长阶段的转化,以后配合追肥进行浇水,一般每隔7~10天浇一次,促使鳞茎膨大生长(淹厢沟水时只能放半沟或平沟,忌淹翻厢水)。田间个别植株开始倒伏时要停止浇水,否则鳞茎中含水量过多,不耐贮藏;还会因浇水过量导致外皮崩裂而影响商品质量。一般从定植到收获浇水10~12次,地上部生长期占2/3,鳞茎膨大生长期占1/3.
3、中耕、培土
如不覆盖地膜,应进行中耕,尤其是蹲苗之前必须进行中耕。中耕的次数取决于土质,偏粘的土中耕次数应比砂质土多。中耕深度宜浅,一般不超过3cm。植株临近封垄时停止中耕。另外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五、病虫害防治
1、洋葱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轻的病斑呈苍白绿色长椭圆形,严重时波及上半叶,植株发黄或枯死,病叶呈倒“V”字形,花梗染病同叶部症状,易由病部折断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紫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鳞茎染病后变软,外部的鳞片表面粗糙或皱缩,植株矮化、叶片扭曲畸形。
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①选择地势高并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③用种子重量0.3%的35%雷多米尔拌种;可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再浸入冷水中捞出晾干后播种。④收获时清理病残植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⑤发病初期喷洒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瑞毒霉代森锌合剂100倍液,1:1:200倍波尔多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洋葱软腐病
田间鳞茎膨大期,在1~2片外叶的下部产生半透明灰白色班,叶鞘基部软化腐败,致外叶侄折,病斑向下扩展;鳞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内部开始腐烂,散发出恶臭。
防治方法有:①选择中性土壤育苗,培育壮苗。适期早栽,勤中耕、浅浇水、防止氮肥过多。②及时防治葱蓟马、葱蛾或地蛆等。③发病初期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4000倍液,视病情7~10天1次,防治1~2次。
3、 葱蓟马
洋葱蓟马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为害葱心叶,使洋葱形成许多长形黄白斑纹,严重时葱叶扭曲枯黄。
防治方法:可喷洒来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50%尔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氯、马乳油20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在早晚虫出来活动时喷杀,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防治。
4、斑潜蝇
斑潜蝇幼虫在洋葱叶片组织内蛀食成隧道,幼虫取食叶,明显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营养物质的传导,成虫的取食和产卵也造成一定危害。成虫具有迁飞能力,在局部地区扩散较快。幼虫在叶组织中的隧道内能自由进退,并在叶筒内外迁移于为害部位。致使葱株枯萎。
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喷洒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在幼虫为害期可喷洒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但在收获前凌晨月停止使用。
六、收获
一般当洋葱基部2~3片叶开始枯黄、鳞茎内形成的鳞叶再没有新的叶片充实叶鞘而发生中空开始倒伏。倒伏是鳞茎趋于成熟的象征,它标志着应进行收获。收获过早,鳞茎养分畜积小,影响产量和品质;收获过晚,则萌芽早腐烂率也较高。另外收获进要考虑当时的天气善,最好是在收获后有几个睛天,以便进行晾晒。生产上多在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否则将降低鳞茎耐贮性。同时为了防止贮藏期间发芽,可用2500mg/kg浓度的MH(青鲜素即顺丁烯二酸联胺)溶液,于洋葱收获前叶部沿未枯萎时喷洒叶面。青鲜素通过未枯萎的叶组织向下运转到鳞茎,抑制、破坏生长点组织从而使鳞茎失去萌芽能力。此外收获时尽量不碰伤鳞茎、减少贮藏期间因伤口感染而导致腐烂。
七、留种
洋葱的留种多采用成株采种法,从播种至种子采收一般需要二年,经历三个年头。多于播后第二年收获鳞茎,贮藏越夏后,于秋季或第三年春定植母鳞茎,春夏采收种子。
1、鳞茎的选择
留种用的母球可在生产田中选拔优株。有条件的,也可单独种植专供采种用的“采种田”,从优中选优,更有利于提高和巩固洋葱的优良性状。选留数量要比实际需要量多30%左右。选择采种用母球应注意以下标准:
(1)鳞茎大小以中等偏大为标准。例如黄皮品种要选择120g以上的鳞茎。
(2)鳞茎外形要周正,而且具备本品种特性。
(3)株形要紧凑、匀称,叶片生长密集,叶色正常,叶鞘部分要细而短。这样植株鳞茎多耐贮藏,又不易发生早期抽苔。
(4)初选 后进行贮藏,定植前再行复选,进一步清除腐烂变质、萌芽过早及商品品质下降的鳞茎。
2、种株栽培管理技术
采种田应注意品种间的隔离,1000m范围内,不应再安排其他品种和大葱的采种田。采种田内定植前,先行耕翻并普施基肥,一般每公顷施用混合粪肥30000~45000kg,并配合施入磷钾肥肥料,在定植沟或穴内撒肥后与土壤充分混合,筑成高畦。定植行距45~55cm,穴距32cm,每穴栽1~3头母鳞茎。掘穴和开沟浓度将近10cm,盖土后不使母球裸露为准。种株定植后应及时浇水中耕,入春返青后应及时交返青水并结合追肥。抽苔开花后切勿缺水短肥。开花前以氮肥为主,开花后增施磷钾肥以确保洋葱灌浆期对磷、钾肥的需要。抽苔前应控制浇水,适当进行中耕保墒。待花序上大部分种子成熟时即可及时采收。
第三节    大蒜
大蒜(Allium salivam L.),别名,胡蒜或蒜。为百合科,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大蒜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但南方以采收青蒜为主,北方则以采收蒜头为主。大蒜的幼苗,花茎和鳞茎,都能食用,而且营养价值也高。除露地栽培外,还可以进行保护地栽培。大蒜鳞茎(蒜头)用途广,不但用以佐餐,还能做各种淹渍品、调料和大蒜粉等。其化学成分中的蒜素(Allicin)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性能。大蒜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及食品工业等方面。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根  大蒜属浅根性作物,无主根。发根部位在短缩茎周围,外侧最多,内侧较少。最长根可达50cm以上,但主要根群分布在5~25cm深的土层中,横展范围约30cm左右。成龄植株发根数70~110条。其生长特性是喜湿、耐肥、怕旱。
2、茎  大蒜为不规则的盘状短缩茎,随着植株生长而增大,成株茎高约1cm,植径2cm,节间极短。营养生长期,茎基部生根,顶面端分化叶原始体。生殖生长时期,顶生花芽,同时花戏基部周围叶腑间形成侧芽,即蒜瓣。当鳞茎成熟时,短缩茎组织逐渐老化干枯。
3、叶  大蒜叶包括叶身和叶鞘两部分。叶未展出前呈褶叠状,展出后扁平而狭长;为平等叶脉,叶互生,为1/2叶序,排列对称,开展度34~45cm。
4、花苔  即蒜苔,花茎为圆柱形,长60~70cm。花茎顶部有上尖下粗的总苞,似属状,当花茎抽出叶鞘时,农民叫“甩尾“。总苞开裂后现出伞形花序,花梗基部着生小鳞茎,也叫气生鳞茎。花与小鳞茎混生,小鳞茎生长,抑制花的发育,国而花器中途萎凋。每一花序可生长小鳞茎数十个,其形成结构与蒜瓣基本相同也可做为播种材料。
5、鳞茎  大蒜鳞茎也叫蒜头。包括鳞芽、叶鞘和短缩茎三部分,是鳞芽的集合体,也是大蒜的主要产品器官。
鳞芽通称蒜瓣,在植物形态学上是短缩茎上的侧芽,由两层鳞片和一个幼芽所构成。外层为保护鳞片(保护叶),最内层为贮藏片(贮藏叶),肉质肥厚,为鳞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藏一个幼芽,顶端有发芽孔,保护鳞片在鳞茎膨大期,由于养分转移逐渐干缩成膜状,包裹贮藏鳞片,防止水分蒸发。鳞芽着生位置大瓣品种多集中于花茎周围,最内层1~2叶腋间,一般每个叶腋间发生2~3个鳞芽,叶间为主芽,两侧为副芽,主副芽均能发育肥大。两组鳞芽排成一轮,形成4~6瓣的鳞茎。鳞芽大小基本相似。小瓣品种则分布于花茎周围最内1~5层,每个叶腋间着生2~4鳞芽,内层少、外层多,一般4~5组鳞芽风外交错排列,形成一个十数瓣以上的鳞茎,外层鳞芽大于内层鳞芽,差异很大。鳞皮开头因品种不同而有圆、扁圆或圆锥形等形态。鳞芽多近似半月形,紫皮蒜较短、白皮蒜罗长。独头蒜形如圆球,其结构与一般鳞芽相同。
(二)品种
1、白皮类型
白皮蒜中有大瓣和小瓣两种,大瓣咱每头5~8瓣,小瓣种每头十数瓣以上。叶数较多,假茎较高,蒜头大辣味淡,成熟晚,生态环境腌渍或青蒜和蒜黄栽培。
2、紫皮类型
蒜头因品种不同,有大有小,但瓣数都少,一般每头4~8瓣,辣味浓郁,品质优良,多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各地,耐寒性差,适于春播。
(三)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生长发育
大蒜都是由老的鳞芽萌发至新的鳞芽形成乃至休眠,而完成其生活周期。其生长发育进程,先后经过萌芽期、幼苗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期和休眠期。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大蒜喜好冷凉的环境条件。其适应温度,低限为-5℃,高限为26℃。大蒜通过休眠后,在3~5℃时即可萌芽发根。茎叶生长适温为12~16℃.花茎和鳞茎发育适温为15~20℃,当超过26℃以上时,植株生理失调,茎叶逐渐干枯,地下鳞茎也将停止生长,在冬季平均温度在-5℃以下的地区,秋播大蒜不能自然越冬。大蒜植株在0~5℃低温范围,经过30~40天完成春化作用。
②光照:完成春化的大蒜在13小时以上的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才开始花芽和鳞芽分化。在短日照而冷凉的环境下,只适于茎叶的生长。鳞芽形成将受到抑制。所以无论春播或秋播,都要经过低温及长日照的条件。
③水分:大蒜为浅根系作物,喜湿怕旱。在播种前后对土壤温度要求较高,使其迅速萌芽发根,幼苗前期要减少灌水,加强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展,防止种瓣湿烂。花茎伸长期和鳞茎膨大期,是大蒜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需水最多的阶段,要求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接近成熟期要求降低土壤湿度,以免因高湿、高温、缺氧引起烂脖散瓣、蒜皮变黑、降低品质。
(4)土壤营养:大蒜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的壤土为最好,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好,生态环境鳞茎生长发育,蒜头大而整齐,品质好,产量高。土壤酸碱度最适值为pH5~6.0,过酸根端变粗,停止延长生长,过碱则种瓣易烂,小头和独瓣蒜增多,降低产量。
(四)栽培技术
1、栽培栽培制度
①栽培季节:大蒜播种期分为秋播和春播,攀枝花、米易地区多是秋播春收,从7月~10月都可播种,但以9月(农历8月)播种的产量高,9月播,正、二月即可收获。
②栽培制度:大蒜忌连作或与其它葱属类植物重茬。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植株长势衰弱,易感病害,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播种大蒜前作以豆类、瓜类、茄果类等茬口较好。大蒜施肥量大,吸肥量少,土壤残留肥较多,而且根系分泌的杀菌素,可防治后作各种病害。所以大蒜是各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2、整地施基肥
前茬收后立即清地,精耕细耙,整平作畦。大蒜根系浅,吸肥力弱,对基肥质量要求较高,要选择全效优质的有机肥料,一次施足。大蒜忌用生粪、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并适量混入石灰以中和酸度。蒜头的生长期长,要多施基肥,再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追肥2~3次。青蒜生长期短,以速效性人粪尿作基肥,并在苗期连续追肥2~3次。
3、播种
大蒜由于食用的目的不同,它的栽培方法也不同,蒜头是食用大蒜的鳞茎部分,故要选用蒜瓣大的品种;而栽培青蒜是食用它的叶片,用蒜瓣小的品种不影响质量,并可节省播种量。此外,栽青蒜用早熟品种为宜,而栽培蒜头早、晚熟品种都可以。
青蒜(蒜苗)适宜密植,一般行距13~17cm,株距2~3cm,每公顷用种蒜5250~6000kg。栽培蒜头过密后会影响鳞茎的肥大,一般行距7cm~20cm,株距7cm~10cm,每公顷用种约需2250kg左右。
青蒜是食用叶片的,故苗高20cm便可陆续分批采收。为延长供应期,可隔棵采收,留下的植株再施肥保长,每采收一次要追肥一次。
采收蒜头与采蒜台是结合的,一般有蒜苔就有蒜头,但要使蒜头肥大,要在蒜苔嫩时及早采收,否则对蒜头肥大有影响。米易地区采收蒜苔都在正、二月,采收蒜头都在二、三月(农历),采收蒜头在假茎萎缩、蒜叶变干时进行,采收过迟,易扯断,且蒜瓣易散落。
4、田间管理
大蒜在萌芽期,主要是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根催苗,一般不需较多水肥。
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建成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幼苗前期要适当控制灌水,以松土保墒为主,促进根系发展,防止徒长和提早退母。
幼苗中后期,以退母结束期为标志,应提前灌水追肥,改善植株营养水平,并以减少或避免叶尖变黄现象。大蒜在退母期间容易发生蒜蛆,要及时灌敌百虫800倍液进行防治。
花茎伸长期,分化的叶全部展出,根系扩展到最大范围,地下鳞茎也开始膨大,对水肥吸收量显著增多。除灌一次透水外,在总苞露尖彰,还应结合灌水适量追 肥,养叶催苔。采收蒜苔前应停止落水,提高蒜苔韧性。
蒜苔收后茎叶不再增长,鳞芽生长加速,鳞茎亦随之不断膨大。此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适适量追施速效氮钾肥料。收获前3~5天要停止灌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鳞茎品质和耐贮运性。
(五)病虫害防治
1、大蒜疫病
大蒜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部或叶片尖上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不久半个或整个叶片萎垂,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花茎染病,亦呈水渍状腐烂,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选用硬尾、紫皮蒜、宁蒜1号、苏联蒜、苍山蒜待抗性强的品种;②露地栽培大蒜要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③采用小垅或高畦栽培;④发病地2~3年内不要种植葱蒜类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⑤多用堆厩肥,少施氮肥,增强抗病能力;⑥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大蒜白腐病
大蒜白腐病又称菌核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顺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从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防治方法有:①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②发现病株及时挖出,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③播种前用蒜重0.5~1%的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种包粉衣后再播种;④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灌淋根茎。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3、大蒜黄叶和干尖
大蒜苗期发生黄叶和干尖,一是根部受地蛆为害,二是重茬,三是“退母”也是烂母所致。烂母是正常的,烂母表明原种蒜里贮存的养分已用光,花苔和蒜瓣已开始分开。
防治方法:①种大蒜的地要轮作。②提倡施用日本酵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面肥。③为防止“退母”黄尖,应在“退母” 前,即播种挌30~40天开始追肥灌水,不仅对促进花台和蒜瓣分化有一定作用,还可避免或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④及时防治地蛆为害。
第四节    韭菜
韭菜(Allum tuberosum Rottil ex Spr.)。在我国蔬菜栽培上,不权栽培面积广阔,而且历史也极悠久,是广大人民喜食的蔬菜。它的食用部分是柔嫩多汗的叶子。由于它是多年生宿根植物,性又耐寒,地下根茎在外界气温零下40℃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早春嫩叶又迅速萌发,对解决春季鲜食蔬菜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韭菜又有良好药效,根据《别录》记载:“韭叶味辛,微酸温无毒,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病人可久食。”
我国韭菜南自闽粤、北至黑龙江,东自滨海地带、西至青藏高原,到处都普遍栽培。韭菜原产亚洲的东部,我国也是原产地之一。
一、 形态特征
(一)    根
韭菜的根,没有主根与侧根之分,其长度约30cm,在表土以下20cm的土层内分播最多。根的寿命长1~2年,除吸收机能外,还有一定的贮藏功能。根着生的根状茎上,随着根状茎的向上延伸,新老根系也不断更替; 其新生根系的位置高于原根状茎上的根系,所以形成根系逐年上移,俗称:“跳根”。栽培技术上要年年培土,以免根系露出地面。
(二)茎
韭菜的叶鞘基部,着生于葫芦状的茎上,一般称谓“鳞茎”,其实是由层层叶鞘包围而成的“假茎”。
韭菜是容易分蘖的蔬菜,二年生至五年生的韭菜分蘖力最强,进入衰老期分蘖力衰退。多次分蘖形成株丛,株丛外围部分出来的单株分蘖力还较强。
花轻圆柱形,具有二纵棱,高约26~66cm,上有总苞,总苞内有花器官。
(三)叶
韭菜的叶子长条形、扁平、实心,叶宽约6~8mm,常随品种的栽培技术而异。成长的植株有叶片9枚。商品韭菜为了品质柔嫩,往往达不到应有叶数,便行收获。叶的结构可分叶身、叶鞘两部分。叶的增长,先是由于细胞分裂,后来是由于细胞的膨大,在叶子生长发育的初期,整个叶子都是牌分生状态,叶片生长早于叶鞘,到叶片先端已停止生长时,叶鞘还在继续延伸生长。在叶片不断生长的同时还不断的分化出新叶来。所认收割一次后,不久又可生出新韭。
(四)花
花生于花茎的顶端,为伞形花序,球状或半球状,花未开放前,外面有苞片裹着。总苞开裂后,小花即散开,每一总苞有小花20~30个,花为两性,外面有花被6片,灰白色,里面有雄蕊6枚,列为2轮,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花丝等长,花为短圆形,向内开裂,中央有雌蕊一枚。
韭菜要长够一定大小的幼苗才能通过低温完成春化,然后才会抽苔开花。当年播种的韭菜未经秋冬低温的春化作用很少抽苔开花,一般抽苔期多在第二年的大署至立秋节。开花期多在立秋至处暑节。
(五)果实和种子
韭菜的果实为蒴果。黑色倒卵形,有三片膜间隔着,分成三室,每室有胚珠二枚,果实成熟时,便从缝合线处开裂,露出种子。
种子表皮黑色,一面凸出,叫做背面,一面凹陷,叫做腹面,无论背面腹面表皮皱纹均细密。种子千粒重3.92g,每50g有12,730粒。内部含有大量油脂,有胚乳和胚两部分,胚圆柱形而弯曲。种子由许多逃命产物来组成,所以韭菜结成种子后,就少有多余的养分运输到根茎中去,如果今冬根茎瘦小,明春韭菜生长就不会健旺。因此栽培韭菜时,除根据种子需要量,有计划留种外,一般到刚抽苔开花时,就将花苔摘除,这样就可避免结籽时消耗养分,而以其节余养分运转于根茎,使明年韭菜生长得更加健旺。
韭菜种子寿命短,一般不过两年,在实际生产上都用当年的新种子。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韭菜喜冷凉气候,耐低温,抗霜害,南方地区种植韭菜四季不凋,冬夏常表。地下根茎部分抗寒力更强,即使遇到-40℃的低温,也很难遭受冻害。
韭菜生长适温为12~24℃,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最适于韭菜叶部的细胞分裂和膨大,生长出来的产品,产量高,品质好。气温 高于25℃以上和强烈光照则不利于韭菜正常生长,往往纤维增多,品质降低,所以夏季韭菜品质低劣不大受欣赏。
2、光照
韭菜是长日照作物,光照强度对韭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在适温条件下,光强度适中,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像春秋两季,是光合作用最盛时期,只有春季根株积累了营养物质,才能度过高温多雨的夏季;也中有秋季光合作用旺盛,才能将碳水化合物更多地累积于根部,为明春新芽的茁壮萌发奠定良好基础。
韭菜喜中性光照,光照过强,有损于食用价值,在夏季高温与强光照射条件下,叶身中维管束的厚壁细胞发达,细胞壁易木质化,柔嫩叶片组织变为粗硬,芳香风味变为腥嗅,品质下降。在缺光条件下,新生的叶身叶鞘纤维减少,品质鲜嫩,因此软化栽培的“韭黄”、“韭白”,深受人民欢迎。但软化栽培只能利用根茎所蓄积养分分解转化成片叶,不能制造新的营养物质,因此不能连续进行软化栽培,否则中间没有一段叶片旺盛生长的时期,对韭菜下一次产量必然降低。
3、水分
韭菜叶狭长,叶面积小,蒸发量较少,对于干旱有一定抵抗能力,但在生产上,必须供应适当水分,才能生产出柔嫩的产品。如果缺少水分,往往叶肉组织粗硬,纤维增多,品质显著低劣。
韭菜需水最多的时期是春秋季节,即光合作用旺盛进行的时期,这时期吸收充分的水分和养分,才能制定更多的有机物质。
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如果排水不良,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不但影响生长,甚至还会导致“鳞茎”腐烂,引起植株死亡,反之,天气干旱不及时浇水,不仅降低产量与品质,甚至引起葱蓟马等虫害。
4、营养
韭菜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但要获高产仍需肥沃的土壤,在不同生长发育期需肥量也有差异。一年生的幼苗,吸收器官的根系尚未充分发育,需肥量较少,三四年生的韭菜是营养生长的盛期,需肥量较多。在一年中,施肥重要时期是春秋两季,尤其是秋季施肥,其所制造的光合作用更多的运向根部,为明年表苗萌发奠定有利基础。为了促进根系发育除施用有机肥外,应适当配合施用氮、磷、钾三要素。氮肥充足才能增进叶部肥大;增施磷肥,才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品质;增施钾肥,才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只有无机营养充足,才能有助于有机营养的制造。
三、种类及品种
我国韭菜品种异常繁多,主要分宽叶韭菜、苔用韭菜和叶用韭菜三大类。
(一)宽叶韭
学名Allium hookell Thwaites,num.这种韭菜的食用部分是须根,也是韭菜根,产云南省。它的叶物宽,达1~1.2cm,长30余cm。生殖器官不发育,每年虽可抽出花茎,开花,但花后不能结成种子,一般只有利用分株繁殖。最发达的器官是须根,根的组成部分几乎全为肉质,长约30cm,直径约1cm,是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最适沙质壤土,初冬时地上叶部凋萎再掘根收获。根的用途主要是腌渍。
(二)   苔用韭菜
花茎的高度和直径粗度特别发达,这种韭菜产于广东、台湾等地,名为“韭菜花”,代表品种“年花韭菜”。
(三)  叶用韭菜
全国各地都有,四川主要有马蔺韭、西蒲韭和铁足“大五叶”等地方良种,米易栽培的主要是“西蒲韭”和铁足“大五吓”。
四、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韭菜是开花结籽的宿根植物,繁殖方法有二:一是用种子播的有性繁殖;二是利用韭菜老株上分生出来的根株进行分栽的无性繁殖,这两种方法各地都有采用。
有性繁殖又可分育苗移栽和直播法。直播法出苗率低,分蘖数少,生长不整齐,产量低。
1、播种期
韭菜在幼苗期日平均温度只要达到6~15℃时,就有利于生长,定植后在12~24℃时根部发育最快。在攀枝花地区米易县韭菜可晚秋播,也可春播,晚秋播种时间11月中旬~12月,此时播的苗子,定植后能健全生长,冬季并不影响其发根与发秧,春节前后可进行移栽,春播时间应是2~3月,6~7月可进行移栽。播种以晴天为好。
2、苗床准备
选择1~2年内没有种过葱蒜类的沙质壤土作为苗床地,在前茬作物收后进行翻耕晒土,播前每公顷地施腐熟的有机肥60000~75000kg,肥料均匀撒入后,翻挖耙细平整厢面以备播种。
3、播种方法和苗床管理
播前用45℃温水浸种,经过一夜后捞出凉干一下即可播种,苗床地采用高畦,畦面保持1m,也就是1.2m包沟开畦,将种子均匀撒入厢面后盖土1cm左右,用锄拍打一下畦面,播完后随即灌透清粪水,上面再加盖草,3天后又浇水淋草面,这样在种子出土前后,一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就可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
韭菜发牙较慢,幼苗期又长,一般植株高达25~30cm,6~8片叶,苗龄达75天以上时才能定植。苗高12~15cm时进行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过,防止徒长。一般7~10天浇一次水,如果植株长势不旺,叶色较淡,可追化肥,每公顷追尿素150~600kg,结合浇水进行。与此同时注意清除杂草,保持苗床清洁,是幼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
(二)定植
1、定植时期
韭菜根发育需要日平均气温12~24℃,攀枝花地区如晚秋播种的可在春节前后定植,2~3月播种的可在6~7月定植,把五月份的最高温时间躲过,因为温度高,蒸发量大,叶部失水多,不利于幼苗成活。
2、定植前的准备
(1)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栽植地应进行深翻耙平,每公顷地撒施农家肥60000~75000kg,再次翻耙平整后按40~50cm的距离开沟,等待定植。
(2)定植方法
在定植前1~2天育苗畦浇水,起苗时用锹挖出,抖掉泥土,大小苗分别栽于不同垄内,不剪根不剪叶梢,一株与一株靠紧栽于沟中,深约3cm,以叶鞘埋入土中为度,不可过深或过浅,栽后培土踩实。沟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土,随着植株增高不装饰进行培土,把原来行间的高埂变为深沟,以利排灌。
另一种是畦栽行距20cm,每畦栽5行,丛栽,丛距15cm,每丛栽25~40株,每公顷栽苗825万~1275万株。
栽完苗立即逐沟灌水,灌水要足,各沟的灌水量要均匀一致,防止漫畦。
(三)定植后的管理
韭菜移栽后都正处气温、地温、光照较强的,土壤蒸发量大,一般需要连续灌2~3次水,才能缓苗,当心叶开始生长,说明新根已经发生,需要在表土干湿适宜时,细致松土保墒,促进根系生长,进行蹲苗。不发现旱情不浇水。春季返青前应及时清除地面枯叶和杂草。耧平畦面,整理畦埂,挖松表土,使韭菜植株茎部较好地接受阳光,促进萌发。韭菜萌发后追一次人粪尿,3~4天后进行中耕。苗高15cm时再浇一次水,即可等待收割。
(四)收割
第一刀韭菜收割比较早,4叶心即可收割。收割前一天浇水,收割韭菜应在早晨日出前进行,叶片上露水多,气温也不高,边割边捆把,每把韭菜重量20~30g,捆把后装入筐中,到市场后仍不萎蔫,商品质量好。
第二刀韭菜刚萌发时叶色黄绿,株高10cm后,叶色转绿,开沟培垄,当株高超过20cm时,结合追肥培第三次垄。当植株长到5片叶即收割第二刀;一般春夏之际收割四刀韭菜就不再收割,转入养根,但秋天如果不是多雨天气,市场又需要也可连续收割5~6刀,收获次数过多,第二年返青后第一刀韭菜产量低,上市也晚。
韭菜每收一刀都要追肥,并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也可追入粪尿。
韭菜从第二年起,每年要抽苔开花,为了养根,防止养分消耗,应及时采收花茎。花茎另有风味,在高层销售价格高,第kg1.50~2.00元,颇受人们欢迎。
(五)病虫害防治
1、韭菜灰霉病
田间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产生的色至灰褐色的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由叶尖向下发展,病斑梭形或椭圆形,可互相汇合成斑,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的霉层。干尖型由割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肥色,开头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组织黄褐色,表面密生灰绿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间。韭菜割完后要清除残留的病叶,将病叶带出田外沉井或烧毁;②培育壮苗注意养茬,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养好茬,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③药剂防治。发病前保护性药剂有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发病初期选用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7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2、韭菜疫病
田间症状:主要为害假茎和鳞茎,但根、叶、花苔也可受害。叶片受害,病斑多从下部开始发生,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当扩展到叶片一半左右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灰白色霉状物;假茎被害时,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绿剥下。湿度大时,假茎上也长出灰白色稀疏的霉层;鳞茎被害,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影响植株的养分贮存,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根部染病变褐腐烂,很少发新根,生长势明显减弱。
防治方法:①加栽培管理。韭菜栽种时要精细平整土地,避免涝洼和积水。雨季到来之前,修整好田间排涝系统,防止湿度过大。增施腐熟的农家肥,促进韭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