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租赁税率:她来自广州普通人家 一位北大女生的成才与家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32:43

马上又到高考了。在这个令无数家庭为之紧张不安的日子来临之际,我们特别选登广州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骆风与北大女生张扬的访谈片段。希望她的成长故事,能让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得到启发。

---编者

关注高考

骆风

张扬,1981年生于广州,独生女。一到三年级在广东英德小学读书,四年级起转回广州,1994年起在广州的省实验中学读初中和高中,2000年获得广东省理科高考第一名,现为北京大学二年级学生。她的父母原来都是高中毕业的普通工人,后来在工作中通过自学双双获得了大专文凭,父亲现为电器工程师,母亲为会计师。

骆:请你介绍一下你上学前的生活情况。

张:我在英德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的童年比许多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丰富得多。如我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可以捉蜻蜓,也可以到田地里摘油菜花等等。

(评:这种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可惜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享受不到这种乐趣了。)

我识字也比较早,三四岁就会背很多唐诗。后来,因为不满足于看小人书,所以我学汉字的愿望非常迫切,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看文字书了。上学前父母就开始让我写日记。

骆:写些什么呢?

张:我的第一篇日记是五六岁时写的,我写希望以后能够考上大学。平时写的一般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母亲常教我一些比喻句,我就会在某一段时间里常常用同一种比喻。应该说,父母从那时起就开始培养我的语文水平了。

骆:小时候你父母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多吗?

张:比较多。那时我喜欢看书,父母订了很多童话杂志给我看,还和我一起做杂志上面的智力测验。他们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带我参加体育活动。

(评: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天堂。)

骆:你上学的地方离家远吗?你父母有没有送过你?

张:远。走路要15分钟,还要经过一些特别陡峭的乡间小路。但父母没有送过我。

(评: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很重要。)

骆:你小学的时候父母对你的学习有没有指导?对你的学习情况会不会很仔细地了解?

张:没有,完全没有。我觉得我父母跟那些陪读的家长很不一样。他们不会关心我学到了哪一课,因为我学习非常主动,而且我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不过父亲还是比较注意引导我朝数学方面发展。

(评:关心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家长的责任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骆:你父母与你的关系是很和气、很平等的朋友式关系吗?

张:对呀。尤其是我母亲。她非常喜欢猜谜语,而且是猜谜高手。我们有时候看到书上的智力游戏或者谜语,都会全家一起猜。

骆:你回广州后上的是重点小学吗?

张:我读的是重点小学。我小学毕业那年,刚好是广州市开始第一届奥林匹克班招生,是全市6所省重点中学集体招生。那时候我们从小学升初中已经连考了3天,为了考奥林匹克班,还要参加3天的考试,内容非常广泛

,有化学、语文、英语,还有面试口试之类的。那时父母都很支持我参加,而且他们为这事参加了好多次家长会。后来,我真的进了奥林匹克班。我觉得,进奥林匹克班跟进普通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进了那个班之后能跟一些更加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这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还是挺大的。

骆:考入省实验中学后你的家庭生活有哪些变化?

骆:最初没有什么变化。初二时,我们家搬到了机场路。那时,我每天从家里到学校要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早上六点钟就起床了。我曾经埋怨为什么自己每天都要比别的同学少睡两个小时。当时父母就开导我:埋怨是没有用的,不如想办法利用好这段时间。于是我就在车上听英语、听音乐,没有了烦恼。我还会在车上回忆一下昨天老师讲过的东西,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我用自己观察所得写的作文,还得到老师的表扬呢。

骆:上了中学后,你的父母在指导你的学习上做了哪些事情?

张:我的父母一再向我强调中学学习的自主性,提醒我:中学是一个分流的过程,小学时期只要认真听讲就行了,大家的水平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差别,可是到了中学就不一样了,父亲特别强调自学能力。他又叫我注意不要在这个分流过程中进入被淘汰的人群,而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使自己挤到那个比较优秀的人群当中。

(评:父母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告诉她中学阶段应加强自学,并鼓励女儿在竞争中取胜。)

骆:你在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是不是比较稳定?

张:在一个长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都能保持在前面,当然在一些小的阶段会有一些小的滑坡。我觉得父母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相当于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比如,有时候我对学习的名次过分重视,父母就会给我降降温,说不必太重视名次,应该更重视其他方面的能力,让我不要把太多精力花在名次上,以免引起情绪波动。这时候他们就担当平息我情绪的角色。

骆:你在中学的时候有没有担任班干部?

张: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当班长。在中学的时候我当过宣传委员。我觉得宣传委员这个职务有点特别,如果不善于发动群众的话,每次出墙报不找一些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来帮助,一个人去做,就往往会事倍功半。父母也常常在这方面启发我,教育我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然后大家一起做,效率才会高。

(评:鼓励孩子做班干部,可以锻炼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可以向他们灌输一些较为抽象的道理。)

骆:高中阶段,父母在学习方面对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张:没有啊,都是自己掌握的。我觉得如果说小学时候父亲对我数学、语文方面还作一些辅导,到了初中高中就很少了,只是在总体学习的态度上,或者总体的方法上会有一些引导。比如竞争意识,父母鼓励我努力争取第一。

骆:高考之前,你有没有觉得家庭气氛特别紧张?因为你要高考嘛!有些家庭为了孩子考试,一切围绕孩子,家里很多必要的活动都没有了。

张:我觉得我家的气氛非常非常好。我特别欣赏父母的态度,他们不会特意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据我了解,到了高三,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也不看。我觉得这样的气氛反而会更加压抑。我父母还是会继续看电视,一切生活照常,说话也不会特别压低声音。我已经习惯了,学习的时候不可能要求父母不说话。我觉得我的高三是在一种特别自然的环境中过来的。如果我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他们也不会认为我是不务正业。有些同学习惯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他们的父母都是反对的。还有就是他们不会表现出特别刻意,也许他们心里也是挺紧张的,可是他们的表现跟平常一样。

(评:以平常的心态看待孩子高三时的复习和应考,有利于孩子静心学习,发挥最佳水平。)

骆:你考试的时候,父母是不是会精心一些,在饮食上有无采取特殊措施?

张:那倒没有。我觉得父母很少会在这方面注意,包括在高考的时候,也不会在饮食上特别注意。

骆:这时候家里的收入情况怎么样呢?和同班同学比起来怎么样?

张:应该是中等吧。

骆:你平时花钱很少吧?有零花钱吗?

张:也不算是很少,不过都是花在该花的地方。我花钱主要是买书,还有买文具花的钱也比较多,在这方面父母都是非常支持的。至于零花钱,我父母很少给固定的零花钱,通常是我需要什么东西,他们都给我买或者给适当的钱让我买。我觉得,零花钱这个观念在我头脑中不是太强的,我需要的东西父母都会给我买,我并不需要在形式上有多少零花钱。

(评:教育孩子学会理财应当是家庭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不让孩子过早考虑钱财问题,教育孩子专心学习,不失为一种成长策略。)

骆:高三你就要参加高考了,那么报考志愿时有没有同父母谈过?

张:其实我的父母也是想让我留在身边的,因为到异地求学就意味着半年不能相见了。可是当我在他们面前流露出想到北大读书的时候,他们都支持我。

骆:你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以后,社会上有很大的反响,许多报刊都予以报道,当时你的父母持什么态度?

张:当时父母常常给我泼冷水。他们说,接受采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高考很多时候会有一点随机性,也许拿最高分并不是最好的。而且,上大学之后面临的竞争环境比高中更激烈。小学只是住在你家附近的人跟你竞争,到了中学就是一个城市的人跟你竞争,到了大学就是全国最为优秀的人跟你竞争。他们告诉我,进入北大之后没有可能再保持高中时的优势,面对新的环境,应该思考一下怎样保持自己的地位,然后在自己的专业里面学得拔尖一些,还有思考一下自己将来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评:及时给孩子敲一敲警钟,告诫她取得好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上大学以后竞争的心理准备,这一点对于高考尖子生十分重要。)

骆:你觉得自己现在的成就同中小学时期父母的家庭教育关系大吗?最后请概括性地谈一谈你的父母的人格特征。

张:家庭教育的作用当然大了,可以说我有今天的进步首先应当归功于父母亲的教育。人格方面,我觉得他们两个的影响总体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很正直,他们不会弄虚作假,待人真诚。他们做事情都非常认真,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是那种特别珍惜生活的人。

(评:父母教育一致,源于他们思想基础接近,源于他们共同的勤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