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饭店:关注成都文化发展,提升成都文化影响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24:30
关注成都文化发展,提升成都文化影响力 ——民进成都市委关于蜀派古琴艺术的调研侧记 来源:民进成都市委会  发布时间:2010-09-07  作者:谭启术

    2006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西汉名女卓文君的故乡成都邛崃琴声荡漾:“2006成都•中国古琴国际艺术节暨文君文化节”在邛崃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古琴大师、各琴社流派代表以及文君文化研究学者们汇聚一堂,以琴会友,论道古琴,尽展中国古琴艺术的神奇韵味,同时,各种丰富的活动也让与会代表们深切体验到成都的深厚文化内涵。

    谈到这次古琴艺术节,主要策划人之一、著名琴学家唐中六先生不胜感慨。他说:成都曾在1990年和1995年成功举办过两次“中国古琴国际交流会”,这次是第三次,但距上次已有11年。这次国际古琴艺术节得以举行,是与民进成都市委的调研呼吁分不开的,民进成都市委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先生提及的调研,就是民进成都市委去年底完成的,题为《发掘与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成都文化影响力》——关于蜀派古琴艺术的调研报告。这份调研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怀西,中共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郝康理,成都市副市长何华章分别作了重要批示。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迅速作出反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就保护和开发古琴艺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市一些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调研报告提出的在成都举办第三届国际古琴艺术节的建议得到采纳,决定在以古琴“凤求凰”真实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经典爱情故事的发祥地——邛崃举办。

    那么,这份得到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的调研报告是如何形成的呢? 

选题蜀派古琴,关注成都文化发展

    成都具有230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成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都文化事业方兴未艾,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的学者,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成都市委主委傅勇林一直关注着成都的文化事业发展,他认为,成都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立足于本土资源,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要立足本土资源呢?因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而且,只有深入挖掘开发本土资源,才能培养和唤醒我们的文化自觉,才能使国民深情抚摩中国文脉,亲近民族心灵版图,找回我们的文化自尊、自信,才能走向世界,真正地和世界对话。如果连自身的资源都没有调查清楚,又谈何发展?而蜀派古琴艺术正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它既是本土资源,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地域性的,又是世界的,既是艺术,又是艺术产品,这种多重的二元属性使蜀派古琴艺术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建设目标。目前,古琴艺术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没有确定属于哪个城市,但总要落脚于某个城市,而成都又是蜀派古琴艺术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如能率先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发掘和利用,使其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会成为古琴艺术这一公共资源的无形拥有者,就可以借助古琴艺术这一珍贵的“世界名片”,极大地提升成都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扩大我市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市乃至四川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考虑,民进成都市委经过研究,决定把蜀派古琴艺术作为一项调研课题,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发掘和利用古琴艺术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课题报送到中共成都市委统战部后,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并划拨了专题调研经费。民进成都市委随即成立了由主委傅勇林任组长、副主委兼秘书长唐明远任副组长、宣教处同志以及部分会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实施方案。

饱含人文情怀,探寻古琴文化脉络

    刚接触这项调研时,调研组绝大部分同志对古琴还知之甚少,只觉得古琴神秘而高雅,而对于成都古琴艺术现状,更是一无所知。怎么办?调研组在傅勇林、唐明远的亲自带领下,循着古琴界人士的声音,踏着成都古琴文化遗址前行,认真而严谨地搜寻着关于古琴的一切。

    首先,调研组逐一拜访了蜀派古琴大师俞伯孙、王华德,著名蜀派古琴演奏家曾成伟、江家佑、代茹,琴学家唐中六,斫琴家何明威,琴歌演唱家王铁军以及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等。按照专家们的指点,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成都市内各处的古琴遗址,如,琴台故径、武侯祠孔明琴亭、邛崃文君琴台、崇州罨画池、新繁东湖眠琴石、蒲江听琴楼等等纪念琴人或琴艺活动的遗址。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了解到古琴艺术在成都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就是昔日成都古琴盛况的写照。而且,即便是今天,成都的古琴艺术在全国仍然拥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成都拥有一支老、中、青、少儿三百余人的古琴骨干队伍,古琴艺术人才辈出;成都琴社众多,不时举办各类古琴艺术活动,影响广泛;斫琴技术高超,不仅历史上造出过稀世珍宝“九宵环佩”和“春雷”等名琴,今天,何明威、曾成伟先生所斫之琴,也为琴界广泛称许;琴学理论研究成绩卓著,朱舟、唐中六先生更是全国罕见的琴学大家。调研组为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古琴文化资源感到惊叹,感到自豪!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古琴艺术受多元文化冲击,市场萎缩,发展困难;政府对古琴艺术的价值认识不够、宣传不力;公众对古琴艺术缺乏了解;古琴艺术纪念地和纪念物破坏严重。我们为此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成都拥有这份难得的资源,却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利用,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分可惜!古琴艺术价值急待得到社会的认识、发掘和利用,我们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古琴的生命力是什么?蜀派古琴发展困境在哪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如何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提升成都文化影响力?作为人类宝贵的公益性财富,政府应该如何保护?……调研组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不断地和相关专家探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调研一定要带着人文情怀去体验,要具备文化自觉精神。如果仅仅当做一项工作任务完成,那就做不好这项工作”傅勇林主委强调。调研组成员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调研过程中,用心感悟,投入情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古琴文化中去。调研组成员除认真研读关于古琴的各种资料外,还多次参加琴艺“雅集”,寻找、记录、思考、追问……如此反复,挖掘古琴文化的点点滴滴。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调研组共探寻成都市古琴遗迹17处,拜访蜀派古琴届人士20多位,同相关文化机构座谈10 余次,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0多万字。关于古琴,关于蜀派古琴,在调研组成员心目中,渐渐地由一个陌生的概念,一个零碎的文化符号,变得清晰起来,形成了立体脉络。

凝聚集体智慧,显现参政议政实效

    在掌握了翔实的资料并对古琴艺术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宣教处的同志起草了调研报告。初稿完成后,调研组立即送呈琴学家唐中六、四川音乐学院教授、蜀派古琴艺术家曾成伟、代茹等征求意见。傅勇林、唐明远等市委会领导也亲自执笔修改、完善。去年12月,经过反复修改、综合了各方意见的调研文章终于成型。报告详细分析了蜀派古琴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所面临的困难及发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成都文化影响力、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报告认为,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世界遗产更是无价之宝,它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遗迹给予的一种极高荣誉,享有全球知名度,是一张在国际上畅通无阻的“世界名片”。成都拥有丰富的古琴文化资源,保护并利用好蜀派古琴艺术,可以提升成都文化影响力,大大增加成都的“软实力”。为此,报告建议对蜀派古琴艺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挖掘:有效整合现有蜀派古琴艺术资源,保护并培养蜀派古琴艺术传承人才;加强古琴艺术宣传,增进大众对古琴艺术的了解;将古琴艺术纳入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在这些框架性的建议下面,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实施对策,本文开头提到的举办国际古琴艺术文化节就是其中之一。

    调研文章完成后,民进成都市委及时呈送有关领导,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实施。同时,民进成都市委在今年2月召开的成都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将调研文章作为大会发言,引起了热烈反响。市文化局、市文联等相关部门采纳了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建立了蜀派古琴艺术宣传网,成功举办了国际古琴艺术节,同时把古琴艺术融合到其他文化活动中,取得较好成效。其他建议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实施。在本届成都邛崃的古琴艺术节上,来自美国的古琴艺术家说:“我们期盼再次来到成都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国际古琴艺术节。”刚举办过古琴艺术节的北京组委会成员也表示:“成都举办的古琴艺术节,比我们办的好,超过国内任何一个地方。”本届古琴艺术节后,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欣喜地发现,关键词为“成都邛崃、古琴”的记录已逾万条,成都,正通过古琴这张世界名片,提升着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今天,当我们抚摩着倾注唐中六先生二十多年心血的著述《巴蜀琴艺考略》(我国第一部撰写地方古琴流派的琴学著作)时,厚重的蜀派古琴艺术文化及其发展历史又一幅幅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成都,作为蜀派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