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调档劳动合同:国企无法兴旺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2:18
国企无法兴旺的原因及对策

俞愚  剑虹社区

国企改革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只有靠垄断生存和发展,真正进入市场,就会灰飞烟灭。国企无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旺起来。

国企有半个世纪创下的良好的经济条件,有各级政府的支持,有财政金融的倾斜,为什么进入市场就会一败涂地呢?鼓吹西化管理改革的人说,管理落后,要按西方的企业管理来办,要去掉“婆婆”,自立门户,于是有了不断扩大的企业经济自主权,结果只是扩大了国企领导人的权力,弄成了权力割据,企业行为走向经营者个人人格化,兴衰系于“一把手”。“一把手”称职,企业保下来,“一把手”不称职,企业倒了下来。管理改革改成了权力割据,倒掉了一批国企。于是,一些人又开始鼓吹产权改革,企图用自私,私有力量带动国企,用钱来买“一把手”的心,于是有了暗箱操作的国有产权交易,有了“MBO”,有了“国退民进”,有了“买断”。操作的结果是培养了一批资本家,工人变成弱势群体,造成了国企的阶级分裂;卖掉了一些国企,改制后的国企并无起色,又消失了一批国企。一些所谓的学者,猜着领导人的心思,用圣洁的学术名义,歌功颂德,诠释注解,千方百计施出来,国企倒了半边山,折腾到最后一句话,卖掉!用私有制挽救社会主义,荒唐!

国企到底怎么了?成千上万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研究,开药方,输血打气;治表不治里,投资回报率和能耗率与私企和外企比起来,相差甚远,更不要说比国外的同行了。事物存在的根本因素在事物的内部,问题还在国企内部,自己不倒是倒不了的,国企效益不佳的直接原因是不能以人为本,国企缺乏人才的支撑。

国企缺乏人才,重要的是国企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经营国企的不是企业家,而是“官”。国企的领导是由上级党委或政府任命的,是封疆大吏。他们为做官而来,为保官而作为,为做更大的官而奋斗,所作所为,都为“官”目标服务。改革开放之后,权力有了和金钱兑换的条件,成了比货币还要特殊的商品,于是有了按权分配,升官发财成了他们的动力,国有资本按照官场的规律在运作,经济效益会好吗?国企经营者的任命权在党和政府,实际上在书记、省长、市长手里,用的是传统的“伯乐相马”方式,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目标是网罗依附者;大官眼里一发亮,便生成了小官。于是有了私人或小集团系统的权力割据,国企成了私人的金库,权力的筹码。在这种情况下,国企除了天上掉馅饼,便没有活路,天上还真有馅饼,那就是特权,垄断。国企靠特权,垄断活着,于是便不需要人才了。

国企排斥人才。真正的人才是特权的天敌。在权力机制的国企中,人才是被权力控用的,如果控制不住,就干脆排挤掉,贫之,贱之,甚至杀之。而真正的人才往往难以控制,结果,权力认定的精英往往是泛才、庸才、奴才。人才在磨去菱角之后,也成了泛才、庸才、奴才。国企留不住人才并不是国企的待遇低,主要是国企不能给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由此导致国企有大批的领导官,却没有管理专家,有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技术专利。国企实际上是由一个能够生财的权力,一堆国有资产和官、民分明的强势、弱势二元阶层组成的,没有人才的空间。这些年,多数的高知识人才,高技能人才离开了国企。新毕业的大学生有两年实践后大批跳槽。庸才留了下来,良才被排斥出去,国企失去了脊梁。

国企改革隔离了人才。管理改革阶段,奉行精英主义,培植了国企的官场,权力所有者及其依附者已经形成的强势群体,其余的人成了弱势群体。生产工人及已经进入了工人队伍的劳动知识分子,被剥夺了企业的管理权,甚至于被剥夺了话语权;大多数的国企员工中的人才被官场隔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入产权改革之后,增强了强势群体,进一步削弱了弱势群体。企业内的官场和愈来愈严重的就业压力,把工人阶级被打造成派多少活干多少活,给多少钱拿多少钱,没有发言权的劳动力商品。大多数员工成了弱势群体,,真正的人才,大多数人才就在这个员工大多数中。这种隔离,等于抽调了国企的筋骨。

国企没有人才成长的条件。管理人员只要奉命就行,技术人员只要能应付工作就行,工人只要干活不说话就行。有几个高管,就有几个派系,干部用40%的精力工作,用60%的精力搞“窝里斗”,争权夺利。但各派系对不能为己所用的人才,态度是一样的。哪能容人才成长,最怕多分一份甜美的羹。除了“棒杀”以外,对人才还有“捧杀”,
就是把人才培养成脱离实践,脱离劳动,脱离人民的人,消才成官,为己所用。

国企因不能得到人才的支撑,失去了创新能力。造成国企没有人才的支撑局面的深层原因是国企的权力机制。是权力机制导致国企缺乏人才,排斥人才,隔离人才,不能培养出人才。要使国企兴旺发达,必须获得人才的支撑,要获得人才的支撑,必须消除国企的权力机制。

新自由主义的对策是用私有资本机制代替权力机制。私有资本机制和权力机制比起来,对人才由解放的作用,也有发展作用,但这种解放和发展是以资本增值为前提的,人才是商品化的人才,在用人才,培养人才方面是实用主义的,短期效益的,急功近利的。这些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方法,是竭泽而渔,与人才的成长规律相悖。私有资本机制不是以人为本,用增值目标的的超常竞争,绞杀了大量的人才,不能提供最广泛的人才培育条件。国企如果实行私有资本机制,同样会丢失大部分人才。

社会主义的对策应该是用民主机制代替权力机制。公有制必须在民主制的条件下才是真正的公有制。国企是大民企 ——中国人民的企业。人大应该成为国企的股东,管理国有资本,国企的管理权应该委托给国企职代会,由职代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具体经营国企。国企吸纳职工的股份,改造成国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形成人民、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共同体。国企建立起这种民主机制后,人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职工个人才能的增长会和企业的发展同步,人才的需求旺盛,天下归心,国企就会得到人才的支撑,从此在市场经济条件兴旺起来。

以人为本,是国企发展的纲领,彻底扭转了国企改革以来见物不见人,不重视生产力的能动要素的做法。但是,如果国企在权力割据条件下,权力机制马上就把以人为本变成以官为本,以权力认定的精英为本。官场是个大酱缸,无论多么完善的法律,多么英明的政策,多么正确的决策,多么先进的制度,多么严谨的章程,只要进了官场,都会变成酸臭的大酱。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以大多数人为本,对国企来说,是以全体职工为本,只要把国企的领导权交给全体职工,国企发展的奇迹就会创造出来,人心齐,泰山移。

人民的眼光是雪亮的。全体职工认定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有这种人才的支撑,国企进入市场才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