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历任市委书记:“考分”和“素质”,天平两端该配置多少“砝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48:30
自主招生模式正在改写高中生“成功升学方程式”

“考分”和“素质”,天平两端该配置多少“砝码”


日期:2011-03-03 作者:柳成荫;季虞文 来源:文汇报

                     
    柳成荫  季虞文
    
    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虽然仍旧存在“抢生源”、“扰乱中学教学”的争议,但在一些教育专家看来,试点九年,步子越来越大,也预示着“联考”、“面试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等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水平大学招生录取的趋势,也许当前的中学教育会为此带来改变。
    
新评价坐标:接轨国外大学选才标准
    
    在见证自主招生发展历程的位育中学原副校长姚国超看来,尽管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尚存在考试时间扎堆、学生盲目冲击等问题,但其评价方法和选拔机制,基本是趋向于同国外大学招生方式接轨,对中学人才培养具有牵引力。
    
    这种常被奉为样板的“国外大学选才标准”,与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最大差别,就是变“单一评价轴”为“立体坐标系”,将考试分数从唯一重心的“宝座”上拉下马。
    
    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为例,作为一所优质公立大学,该校从1997年起建立了由“学术水平指数”与“个人成就指数”构成的评估模型。前者包括高中三年的课程修读情况、成绩排名和标准化测试成绩;后者包括申请短文的得分、领导力、课外活动、所获奖项、工作经历、志愿服务和个人特殊情况。通过这个坐标系,大学得以“环视”候选人多面向的特质,而非仅仅“凝视”某一方面。
    
    我国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方式,也在朝这一方向发展:申请条件多元;笔试,统一评估学生学业水准,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面试,则在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扮演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陆续推行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可能成为自主招生报考的“资格线”。上海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已经从去年开始实行,沪上高中学生应引起重视。
    
新选拔模式:中学课堂莫被“考点”圈住
    
    以“笔试+面试”为代表的“双模块”选拔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中学放弃沿用传统的应试老路数——这样的做法或许能让学生闯过笔试,却无益乃至有害于之后的面试。
    
    不但要改造基础型课程“第一课堂”的形态,还要扩充拓展型、研究型和校本特色课程“第二课堂”的容量,更要为学生自主发展释放足够时空,这套“组合拳”成为一些中学的新选择。“《阿凡达》火爆全球,你知道3D电影涉及的科学原理吗?”“每天都要用的公交一卡通,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两道去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题,都能在向明中学物理教研组长汪卫平的课堂上找到答案。他在课堂上不时穿插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故事、生活中的物理等趣味小品,成为学生过耳不忘的精彩段落。谁都不曾想到,这些“讲开去”的东西,还让学生在自主招生中收获“意外惊喜”。汪卫平说,课堂不能被课本和考点“圈住”,学生要有意识地活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当过11年中学老师的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郑桂华副教授同样看好自主招生对中学课堂的影响力。在她看来,自主考语文试题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命题理念若能一年年坚持下来,教师将不会以猜题押题为重任,也不会仅盯着一张高考试卷,有望逐步摆脱标准化考试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形”。
    
    “减”掉过重的应试痕迹,还要“加”上引自大学的知识活水。地处西南隅的奉贤中学,邀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组织了“育贤通识系列讲座”,涵盖法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的八个学科。从“偶尔为之”到“形成系列”,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高中上演。
    
新学习理念:大胆亮出“自选动作”
    
    在复旦附中不少学生看来,能够在自主招生中顺利闯关,学校的“自由开放”功不可没。获得复旦大学预录取资格的该校高三学生周彦说:“学校给予我们很多自由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该校一位家长在博客上写道:“学校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儿子如鱼得水,享受了两年半快乐丰富的高中生活。”
    
    当然,身处变化的历程之中,有时也会让人感到难控火候。进才中学一名高二学生曾经参加过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学生会、模联、合唱团,让他的高中生活很精彩。不过,面对自主招生,他也有一丝担心:“如果我连在大学教授面前‘秀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拿到,该怎么办呢?”
    
    纵览各高校政策,笔试往往是第一关,而优异的综合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等尚未成为进入名校法眼的“硬通货”。这样的流程设计让不少学生和家长遭遇眼前的难题:要在“考试分数”和“综合素质”的天平两端各配置多少“砝码”,才能成功敲开名校大门?
    
    好在方向是明朗的:在第一课堂储备基础知识,少问“考什么”,多问“为什么”,享受求知乐趣;在第二课堂顺依兴趣爱好,既凸显特长竞争力,也找到发展方向;在自主发展时空,大胆亮出“自选动作”,让自己的高中生活拥有不一样的精彩。这样的高中生,最有可能在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