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世纪广场大按摩: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40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3:45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6 16:08  
  (使命的召唤-136)
  
  七月十一日,郑成功率甘辉、马信等数十骑,与侍卫亲随数百人,绕观钟山,踩踏地势。部下潘庚钟望着大好河山,不禁慨叹道:“如此山川地势,龙盘虎踞,真帝王之邦,太祖所以一得而兴。今天资藩主瓜镇,神速进兵,倘一鼓而下,迎驾西来,中兴指日。”
  郑成功正是春风得意,豪气冲天,他点点头说道:“我于昔日苟徇诸将臆见,日事争战于边海,何日得望中兴乎?尔等诸将,各协力齐心,千载一时!得此,居中调度,便可号召天下英杰,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世之勋业近在咫尺,这位英雄慨然赋诗一首: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次日,郑成功率文官武将祭明太祖朱元璋,然后开始安排进攻南京城的部署,以甘辉、余新等率军驻扎于狮子山,以万礼、杨祖等驻扎于第二大桥山,主要防御清军从南京城凤仪门方向的突击;马信、郭义、黄昭、萧拱宸等驻扎于汉西门,其后是林明、林胜、黄昌、魏雄、杨世德等营垒;陈鹏、蓝衍、陈魁、蔡禄等将驻扎东南角,沿水畔结营;刘巧、黄应、杨正、戴捷、刘国轩等驻扎西北角,依山建垒。同时张英、陈尧策、林习山等人驻扎于岳庙山,以护卫郑成功中军大营的安全。
  南京城外,营垒相连,绵绵不绝,深沟木栅,一场大战迫在眉睫,江南江北为之震动。
  
  南京提督管效忠自从镇江被郑成功杀败后,躲进南京城内,四处调集兵马。他登城而望,只见郑军营地旌旗闪烁,金鼓闹鸣,不敢出城迎战,紧闭城门,以避其锋。此时操江军门朱衣佐只骑前来入见,朱衣佐在瓜州之战被郑军俘虏后,郑成功出于招降清军将领的需要,便释放了朱衣佐,他逃命后跑到南京城见管效忠。
  朱衣佐对管效忠说:“海贼虽然猖獗,其众不过数万、其船不过数百。瓜镇之失皆由一時无备,故遭所破。今可速遣人卑辭寬限,以驕其志。然後設守禦之策,徵援兵破之。”管效忠认为朱衣佐所说的有道理,于是便派人到郑成功营中,假称要投降,但是请求郑成功宽限些时日。
  
  此时郑成功已经完成进攻南京的部署,参军潘庚钟提议说:“细观城内,必然空虚,可令四面攻击,齐倚云梯,此城必然可得。”郑成功认为潘庚钟所言甚是,便下令各镇预备云梯、木牌、布袋等,作好攻城的准备。正在这个时候,清军的使者抵达,要求入见,郑成功接见来使,来使一进中军帐中,便磕头便跪道:“大师到此,即当开门延入,奈我朝有例,守城者过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今各官眷悉在北京,乞藩主宽三十日之限,即当开门迎降。”
  郑成功听罢对清使说道:“本藩攻此孤城,不过一脚尖耳。既然来降,姑准其宽限者,盖欲取信于天下也。若至期不降,攻入之时,寸草不留。”清使唯唯而去。
  参军潘庚钟听罢后大惊,忙对郑成功劝谏道:“此乃缓兵之计,不可凭信。可速攻之。”郑成功回答说:“自舟山兴师至此,战必胜,攻必取,彼焉也缓吾之兵耶?彼朝实有定例,尔勿多疑。”潘庚钟再进言道:“孙子有云: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欲降则降,岂念内顾?决是城中空虚,速为进兵攻之,乃为上策。”郑成功对潘庚钟的意见一再否决,说道:“古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今既来降,又准其约,若骤然攻之,彼心不服。俟其不如前约,然后急攻,莫谓城内人心悦服,且使天下皆知我行仁义之师。况太祖皇陵在此,亦不宜震动也。”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7 11:20  
  (使命的召唤-137)
  
  后人将南京之役的失利主要原因,归结为郑成功中了清军的缓军之计,事实是否如此呢?恐怕不完全是。
  郑军重要将领甘辉建议:“大师久屯城下,师老无功,恐援虏日至,多费一番功夫,请速攻拔,别图进取。”
  郑成功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古攻城掠邑,杀伤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虏齐集,必扑一战,邀而杀之,管效忠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况属邑节次归附,孤城绝援,不降何待?且铳炮未便,又松江马提督合约未至,以故缓攻,诸将暂磨砺以待,各备攻具,侯一二日令到即行。”
  从这些话中,可见郑成功并没有轻信清军投降的谎言,但是对攻城有一些顾虑,第一个顾虑是郑军的攻城能力一直比较弱,强攻将不可避免导致重大伤亡;第二,郑军的火炮尚未全部到位;第三,松江提督马逢知虽然有归顺的倾向,但是还没有达成具体的协议,由于马逢知是一位骁勇的将领,而且其部下尽是精锐骑兵,万一马逢知反悔,那么这支骑兵对郑军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同时考虑到南京周边的府县大多落入郑军之手,郑成功认为南京已成孤城之势,陷落只是个时间问题。
  
  七月十六日,南京城内的清军突然从凤仪门杀出,对驻守于凤仪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发动进攻。前锋镇的指挥官是余新,他的部队开始出现军纪涣散的表现,有一些士兵见攻城的命令迟迟未下达,干脆跑到河边撒网捕鱼,守城的清军看到这是一个机会,便杀出城外。余新指挥前锋镇官兵拼死抵挡,终于击退来犯的清军,但清军在撤退之前,将城外的民居一把火烧光了。
  对于余新的前锋镇出现士兵到河中捕鱼之事,郑成功很是担忧,便派户都事杨英前去询问事情的经过。余新没有承认自己的过错,反倒称自己是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上钩,并说:“军机变通,总在将妙其用。”听了杨英的回报后,郑成功不无忧虑地说:“捕鱼者若是伙兵则可,若是战兵,则大事去矣。”
  由于清军的出击被前锋镇杀败,郑成功没有追究余新的责任。不过郑成功认为有必要警告余新,他传来五军戎政张英,对张英说:“余新言过其实,吾每虑其偾事,今如此欺敌,尔须密戒之,勿画虎不成反类犬。须时身家攸关,军法无赦。”
  由于凤仪门是清军最重要的突击方向,而这里的驻军只有余新的前锋镇以及萧拱宸的中冲镇,兵力相对单薄,郑成功准备派左提督翁天祐率军加强防守。可是余新担心自己的功劳被翁天祐抢走了,便赶紧立下军令状,声称自己的营地“严密如铁桶,虽飞鸟难过,狡虏何能,敢来冲犯。况前日已被杀败,略知手段,必不敢再来,故示弱以诱之。兹若敢犯,新与中冲镇愿当其阵,不用拨兵帮守。如有疏虞,愿依军令!”
  余新的这番慷慨陈词,使郑成功犯下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决定,他轻信余新夸下的海口,将翁天祐的兵团又调回原处,致使凤仪门一带的防守力量严重不足,为后来的南京战役的惨败埋下祸根。
  
  此时张煌言在南京上游地区攻城略地,同时南京附近的一批清军控制的城市也爆发反清起义,此时的形势可以说对郑成功是十分有利的。
  在清军一方,对郑成功大军包围南京城,恐惧与不安的气氛不断地蔓延,从郑军所截获的清军公文中,有这样的报道:“燕都不通文报近一月矣,南都未知明清。”一些清政府官员,已经做好向郑军投降的准备了,在一位官员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南都音信久绝,传闻铁兵难敌,有迁都远避之议,大事可知。可令子与弟先投国姓,以为我后来进见地。”
  同时,郑军的大火炮也从舰船只卸下来运抵南京城下。七月十九日,威力最大的万斤重的火炮被抬运上岸,次日,郑成功传令各提督镇将,限于二十二日将火炮布置到位,界时将对南京城发起总攻。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8 10:28  
  (使命的召唤-138)
  
  从七月七日进抵南京,到七月二十二日准备发动总攻,郑军在南京城下陈兵十五天,这说明郑成功并非真的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也没有轻信管效忠投降的谎言。但是郑成功显然对清军的战斗力做出重大的误判,瓜洲战役与镇江战役的胜利,使得南京附近的城池望风而降,一连贯的胜利似乎来得太过容易,而且在以数人伤亡的代价全歼管效忠四千名铁骑之后,他对管效忠也有轻视之心。
  在战争中,轻视对手,将付出重大的代价。
  
  郑成功在南京会战的决策上出现了重大的错误。
  首先是分兵使得围困南京的兵力严重不足。在进攻南京城之前,张煌言率一支军队攻略南京上游地区的府州,虽然取得了收复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的辉煌胜利,但是却使得南京城外的郑军兵力不足。由于郑军中还有人数不少的家眷,还必须要分派一部分兵力以保护这些家眷,这无疑大大削弱郑军的攻城力量;另外,为了防备清军水师的袭击,郑成功还留下一部分兵力保护船只的安全。虽然郑军北伐的兵力总计十余万,但是据朱衣佐向管效忠的汇报,进攻南京城的郑军“其众不过数万、其船不过数百”,而南京城内的清军守兵也有数万人之多,粮草充足,火炮数量颇多,且骑兵的力量很强大,还有高大的城墙可以固守,郑军在兵力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其次,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郑军对南京城采取围困策略,过长的包围线使得整个防御的纵深过于薄弱,容易遭到清军的反突击。南京是一座大城,城防坚固,郑成功没有采取集中兵力于一点,楔形突破,而是采取围困战术,只要清军集中兵力攻击一点,便可以形成局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七月十六日,清军已经尝试向凤仪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发动一次试探性的突击,这是一次清军反击的信号,但是显然没有引起郑成功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增强这一地段的防御兵力。
  其三,郑成功对清军援军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打击,而是纵容其自由进入南京城。从郑成功包围南京城后,先后入援的清军包括崇明总兵梁化凤率领的三千名骑步兵、金山营参将张国俊率领的一千名步骑兵、杭州协领牙他里所率领的五百名官兵,以及其他各地清军数百人,总人数大约在五千人左右。这些清军基本上规模都不大,如果郑军积极打援,那么这些清军很容易被消灭在南京城外,但是令人深感不解的,是郑成功居然没有发动一次进攻,而是听凭这些清军入城。大约郑成功的想到了当年围困漳州城时所采用的策略,即越多的清军进入到南京城,城内的粮食就越容易消耗掉,如果郑军不能强行攻破南京,就可以坐等清军因粮草不足而困毙,可是郑成功忘了一件事,他是深入敌占区作战,既没有战略预备队,而且也难以长期围困南京。
  这些错误最终使得解放南京成为黄粱一梦。
  
  郑成功一直想争取松江提督马逢知反正归明,如果有马逢知强大的骑兵兵团参加南京之役,那么将如虎添翼。但是关键时刻,马逢知却摇摆不定,他以家眷都在北京为由,没有与郑成功达成协议。这使郑成功有几分失望,他差人再次前往联络马逢知,并告诫他:“若至攻破城都后方会,已为晚也。”
  然而令郑成功没有想到的是,南京城内的清军已经作好了反攻的准备。清军反攻的时间选择在七月二十二日,与郑军总攻时间是同一天;这究竟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清军已经侦知郑军的总攻发起时间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清军反扑前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一日,郑成功也接到了一份情报,情报透露:南京城内清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出城决一死战。这份情报并没有提供清军反攻的具体方向,郑成功判断清军很可能选择凤仪门为突破口,因为郑军驻守于凤仪门外的兵力单薄,主力是余新的前锋镇,还有萧拱宸的中冲镇,郑军每镇的作战人员大约二千人,两个镇的兵力也不过四千人,而清军在突击上则可以投入数万人的兵力,形成局部的优势。郑成功紧急下令左提督翁天祐辖下的官兵向前锋镇的驻地靠近,以便支援前锋镇。
  但是这个军队调动太过于仓猝了,还没等到郑军加强这一区域的防备力量,清军的反扑开始了。
  
  
  (下节《泪洒金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9 10:03  
  (使命的召唤-139)
  
  七、泪洒金陵
  
  七月二十二日,郑军尚未对南京城发起总攻,清军抢先一步,数万人马出凤仪门,袭击郑军前锋镇的驻地。凤仪门外是一条大路,左侧是城下的深沟,右侧是长江,郑军将领余新率前锋镇驻守,余新在路口设三重大炮,协防的部队还有萧拱宸的中冲镇。
  余新所构建的三重大炮防御线,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这些火炮没有掩体的保护,其次是地形的狭窄,使得火炮排列密集拥挤,这样非常容易被集中摧毁。
  清军抬炮出战,一阵炮战之后,很快摧毁了前锋镇在大路所设置的三重大炮防线,郑军的大炮被炸毁,然后清军蜂拥而上。余新在郑成功面前吹嘘的“严密如铁桶”的防线,很轻易被清军所突破,陷入清军的重兵合围之中。对于清军来说,这是一次打破郑军封锁的机会,清军在凤仪门外集中优势兵力,郑军虽然奋勇血战,但寡不敌众,最后镇将余新战死,前锋镇几乎遭到全歼的命运,而协防的中冲镇也同样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副将萧拱柱战死,指挥官萧拱宸浮水而逃。
  当凤仪门外炮声响起时,郑成功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左提督翁天佑兵团已经来不及率部救援了。清军在夺取前锋镇的阵地后,集结重兵在城外驻扎,准备在南京城外与郑军一决死战。
  
  鉴于战场形势发生变化,郑成功取消了攻城的命令,重点转向歼灭城外的清军部队。郑成功在南京城外的观音山设置一条防线:观音山下是战斗力极强的左武卫镇、左虎卫镇(铁人军);中提督甘辉、五军戎政张英率部埋伏于山中;杨祖的左先锋镇、姚国泰的援剿右镇、杨正的后劲镇、蓝衍的前冲镇等部队屯驻于山上;大路的守备则由后提督万礼以及宣毅左镇负责。郑成功同时准备以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由水路抄截清军的后路,从而全歼城外的清军。
  可是郑成功犯下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仍然低估清军的战斗力,清军的悍勇并非浪得虚名。就在郑成功准备在第二天夹击来犯的清军时,清军的行动又一次抢在郑军之前,当天夜里,清军在击破前锋镇、中冲镇之后,并没有长时间的休整,而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逼进观音山的郑军营地,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数万名清军迂回抄截到郑军观音山防线的后侧,切断郑军的退路,再次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优势。
  观音山一带的郑军此时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中,而更严重的是,郑军的整个指挥系统缺乏灵活性,铁的纪律约束了战场上指挥员的应变能力。郑成功对战局出现了重大的误判,他显然认为南京城内的清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外无援军,且南京附近的城邑多数投降了郑军,南京已是孤城,对于这群出城实施反突击的清军,郑成功认为无非是狗急跳墙似的反扑罢了,所以他严令观音山一带的郑军不得擅自出击,须等待次日郑军水师抄截清军后路之后,再转入大反攻,可是这个命令,最终葬送了观音山一线的郑军。
  
  在没有接到郑成功的命令之前,观音山的郑军不敢轻举妄动,驻扎在山上、山腰、山下的郑军相隔有一定距离,这给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清军绕到山背后,率先对山上的左先锋镇等部队发起进攻。清军炮矢齐发,然后下马打死仗,这是清军打破郑军围困的机会,正所谓困兽犹斗,清军冒死而进。郑军官兵英勇迎战,连续击退清军的三次进攻。在发现清军夜袭观音山之后,郑成功派出右冲镇、右虎卫镇前往支援,但是观音山地势高,难以攀爬,还没等援军抵达山上,山上的驻军便已经被清军所击败,前冲镇的指挥官蓝衍阵亡。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