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宽带电话合肥:中国简史(原创连载)之一:从猿人到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6:33
中国简史(原创连载)之一:从猿人到人 

有朋友说想了解下中国历史大致沿革,让我立马给讲讲,我说这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不如我回去用最短的时间写在我的博客里面,你到时候来看就行了。其实是因为我口才不好,记性又老是出问题,才想到回来以后再写。另外也是因为我自己也想整理一下这些东西,于是就写了放在这里。朋友们看了帮我提提意见和建议吧。好了,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先来个顺口溜: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篇文章主要按时间顺序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一、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二、上古史,即周朝及其以前

三、中古史,从秦朝统一到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之前

四、近古史,安史之乱到南宋末

五、近世史,元朝到清朝中期鸦片战争以前

六、近代史,鸦片战争到现在

一、从猿人到人

猿人是从猿进化到人的过渡阶段。

中国是人类起源和成长的摇篮之一。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已经发现了拉玛古猿化石,这是800万年以前正在形成中的人,说明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众所周知的云南元谋人距今有170万年左右;陕西蓝田人距今60万年到80万年之间。他们带有明显的原始性。他们也能使用一定的粗制石器的天然火。

后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北京猿人,他们生活的年代在70万年以前,能够大量使用天然火和打制石器。打制石器的出现说明猿人的进化浸入一个历史性的时期——旧石器时代。

不久,科学家又在湖北安徽贵州辽宁等地发现大量旧石器时代猿人遗址,这些遗址的年代从三四十万年前到几万年前不等。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表明他们之间的延续性。再到后来又在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发现有猿人化石,也找到他们生活的大量遗迹。从这些遗迹表明,他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组织下,能够人工取火,发现的骨针说明有初步的缝制衣物活动,陪葬品的多寡说明出现了初步的等级制度。成串的石珠和加工精美的兽骨是他们的装饰品,说明原始艺术的萌芽。

在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人类的社会组织。

  这样的血缘家族小集团,虽然仍实行杂交,但它已比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原始群团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开始排除了不同班辈之间的杂交关系,只是在年岁相仿的兄弟与姐妹之间实行群婚,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初阶段的第一个组织形式,这也是一种血缘家族。

  血缘家族是原始公社由前氏族公社向氏族公社发展的过渡阶段,猿人时代大部分处在这一过渡阶段中。

后来血亲婚配逐步受到限制,氏族逐渐形成。最先形成的成型的社会组织是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都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每个氏族公社内部,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的不稳定的分工。壮年男子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较大体力的事务,而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烧烤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繁重任务,都落在妇女的肩上。她们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又对确定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母系氏族公社构成的特点。

  这样的社会结构是与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而通行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发展阶段中。像山顶洞等遗址,就反映了当时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情况。《淮南子》中所谓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女娲氏,也当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带领人们开辟荒原的一位首领。我国很多原始的姓氏都有女旁,如,姬、姜、嬴等,也说明这个问题。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全盛时期的代表。

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开始出现原始的农业,北方有粟,南方产水稻。还出现了白菜、芥菜、葫芦等,说明他们开始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畜,是当时重要的副业生产。猪、狗、羊等是主要的家畜,猪的饲养更为普遍。河姆渡有刻画在陶钵外壁的长嘴高腿腹稍下垂的猪纹。

也出现了初步的手工业——陶器制作。在许多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中,都发现有陶窑的遗迹。如西安半坡遗址。

  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陶器形式也多种多样。炊具有鼎、鬲、甑、釜等,饮食器有钵、碗、盆、盘、杯等,汲水用的有小口尖底瓶,盛储器有瓮、罐等。此外,还有陶纺轮、陶网坠、陶刀等生产工具。

农业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这也促成母系氏族社会的衰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历史规律使得社会组织必然要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同时也为从旧石器时代即打制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即磨制石器时代。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自然发生偏移,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实行一夫一妻制,即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男尊女卑”成为社会风俗。

这时候,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业比较成熟,手工制造工艺有极大的提高,规模有极大扩大。金属冶炼技术——炼铜出现,丝织物发明,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能够人工掘井,以保障生活用水。

陶器上的符号有原始文字的功能,陶器和墓壁上的图画和遗址中的卜骨表明当时盛行占卜,说明有原始的宗教。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在中后期,社会组织从氏族社会过渡到部落组织和部落联盟。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是中原地区不同时代很多部落联盟共推的首领。

“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和神农。“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音ku)、尧和舜。燧人教民人工取火;伏羲教民捕鱼打猎,制造这些工具;神农教民农耕。大致三皇在五帝之前。而神农氏又被称为“炎帝”(姓姜)。炎帝先和后起的黄帝(姓姬)征战被打败,后与黄帝联合打败南方的三苗部落首领蚩尤,后来逐渐形成汉族,所以华夏子民又自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曾和炎帝的后代——共工争夺帝位。共工精通农业和水利,但是颛顼能够利用宗教蛊惑人心,结果人们都相信能够通天的颛顼,所以共工就失败了,颛顼为帝。共工气愤不过,努撞不周山而死。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但是人们还是记得共工和共工的儿子——后土对农业的贡献,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帝喾是颛顼的侄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南高辛〕。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嫡子,长子玄嚣,后采继位为天子,修太昊之法,后人称为少昊氏。次子昌意,即颛顼之父。帝喾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喾有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帝尧。

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传说他发明了围棋。

姓姚,名重华。尧帝的女婿,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在位四十八年,舜每五年巡天下一次,其余时间让各地君长到京城朝见.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以河道确定各州的边界.舜在南巡中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亦称为"大舜"。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从启建立夏朝开始,部落联盟的首领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由“公天下”成为“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