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黄金部队改革2017: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种粮效益现状与提升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17:22
来源:厅政法处     发布时间:2008-11-13
●     磐安县农业局调研组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相继出台鼓励粮食生产的诸多政策,从实施最低价收购、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到农机作业券、植保作业券、早稻补助普惠制等方面,给种粮农户提供实质性补贴,对于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粮食生产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磐安县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到有代表性的乡镇、村和典型户,对国家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贯彻后农民的种粮效益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粮食生产现状
抽样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133户农户,分别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农户家庭人口3.7人,劳动力2.2个,承包及转包土地3.59亩,其中水田面积2.13亩,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139.2。
2007年每户种植粮食作物1.73亩,占承包面积的48.2%,其中种植水稻0.93亩,占水田面积的43.79%。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50.2%,比2007年增加7.4%。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与2007年相比,增加的农户占21.1%,持平的农户占54.8%,减少的农户占22.6%,连续二年不种的农户占1.5%。
2007年生产稻谷及玉米、大豆等折成品粮平均每人为117.1公斤,所有农户均需向市场购买大米及粮食制品,以保证日常生活需要,人均购买量为103.7公斤,合计人均成品粮占有量220.8公斤,自给率为53%。
调查农户数据表明,2007年平均每户农户享受国家种粮补贴28.39元,平均每亩水稻22.14元。2008年平均每户农户享受国家种粮补贴71.40元,平均每亩水稻53.33元。国家种粮补贴每亩水稻增加140.9%,绝对值增加31.19元。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在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粮价提高、补贴增加难以抵消涉农价格的上涨。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多次调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不断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但在调查时农民反映的第一个问题是,粮价涨了,国家补贴增加了,但农资价格也在涨,而且涨幅远远高于粮价的涨幅。据调查,2008年5月与2007年同期对比,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三元复合肥(含硫)、氯化钾和钙镁磷肥的平均涨幅为70.3%,其中氯化钾的涨幅高达155.6%;敌敌畏、乐果、多菌灵、代森锰锌、硫磺、草甘磷等主要农药的平均涨幅为52%;农膜涨幅为14.3%;农机作业费由于柴油涨价也同步上涨20%左右;而且农业劳动力成本也从每日40元增加到50元,上涨幅度达25%;而稻谷收购价格仅提高10%左右。根据调查农户2007年的晚稻平均亩产计算,2007年每亩稻谷收入为690.75元,扣除物化成本606.62元(其中种子15元,肥料85.26元,农药97.26元,农机23.10元,人工386元)后,每亩净收入84.13元; 2008年按相同产量计算,每亩收入为727.59元,扣除物化成本805.09元(按2007年同等用量计算,其中种子15元,肥料130.87元,农药147.84元,农机28.88元,人工482.5元),每亩净亏77.5元,其中肥料、农药和农机作业成本增加101.97元,人工成本增加96.5元,粮食生产综合成本增加了32.7%,与2007年相比盈亏差达160元,即使加上国家种粮补贴部分,每亩盈亏差额也高达100元以上。
(二)种粮补贴面广量大,粮农实际优惠下降。目前,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补助途径主要有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地方财政,其中中央财政主要是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省级财政主要是早稻种植补贴、种粮大户直接补贴、主导品种良种补贴、水稻机插作业补贴、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补贴和水稻政策性保险等,地方财政依据自身财力,再给予种粮大户一定的补贴。在上述众多补贴项目中,大多数种粮农民能够拿到手的是中央财政的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及省级财政补贴项目中的主导品种良种补贴,还有种早稻农民可以拿到的早稻种植补贴,其它补贴项目在没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只能是“看得见,拿不着”。而对于中央财政的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来说,由于是普惠制,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相关部门也只能采取按土地承包面积平均补贴的办法,于是种粮的农民拿到了种粮的补贴,没有种粮的农民也拿到了种粮的补贴。
(三)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弱化。在调查中发现,种粮效益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粮食单产较低,调查农户单季晚稻平均亩产为460.5公斤,与省内高产地区相比每亩要低50—100公斤。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一是各级政府投入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经费减少,各类试验示范开展较难,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速度慢,粮食生产的整体水平较低。二是粮食生产科研项目立项难,目前,科技部门对立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是经济效益,而粮食生产技术即使增产幅度再大,其经济效益也难于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因此,粮食生产技术研究常常是立项难、评奖难、成果有偿转化难,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粮食生产技术推广队伍弱化,对于绝大多数农民都需要的常规技术指导在乡镇基本无人过问,在县级也缺乏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骨干负责。同时,人才流失、知识老化、经费不足等问题也已困扰多年,十分突出。
(四)粮食种植规模总体偏小。由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较低,尽管国家不断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还是难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查农户数据反映人均粮食种植面积0.47亩,人均水稻种植面积仅0.25亩,种粮仅为解决部分口粮,缺口部分还需要向市场购买。再加上县内粮油加工企业少,信息滞后,即使有种粮大户,其生产的粮食也很难销售,如深泽乡原种粮大户陈有银承包的“金土地农庄”, 100多亩单季稻收获后,却发现找不到销售粮食的企业和地方,30多吨稻谷根本没地方可去,很难及时将粮食转化为现金,挫伤了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流通不畅对粮食生产有很大的影响,为担心粮食收获后的去向,有些农民即使承包了土地,也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愿意种植粮食作物。所以,全县尽管出现了一大批药材种植大户、茶叶种植大户和蔬菜种植大户,粮食种植大户却相对较少。
三、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磐安县是一个山区县,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具有先天性的不足,但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粮食生产。
(一)重视对粮食生产的领导。“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应该积极按照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重视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非粮产区的粮食生产,继续加大政策及财政扶持力度,促进非粮产区的粮食增产。同时要抓好农资市场的稳定,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改造中低产田地为重点,加强对农田的综合治理,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把植树种草、培肥地力和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结合起来,坚持田、水、路综合治理,形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加强粮食高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主力军,在当前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政府应采取有别于其它行业的特殊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培育和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素质。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推广基础,改善推广手段。由于科技进步和粮食科技推广对农民的好处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对整个社会的好处是绝对的、全局性的,因而政府应主动承担起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推广的责任。要抓好粮食种子工程的实施,大力推广优质、抗病、高产粮食品种,进一步提高统一供种率和良种覆盖率。加大关键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现阶段重点推广超级稻优质高产配套、水稻强化栽培、旱育秧及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旱地多熟栽培增粮增效等综合配套技术。在粮食生产技术研究的立项和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粮食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同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粮食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三)加快机械化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是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在粮食生产方面,当前要重点开展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植物保护、化肥施用、机械收割、粮食烘干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继续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基层服务组织和农民投资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以机耕、机播、植保、灌溉、收获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对进行全程农机作业的种粮农户,确定统一标准后,实行普惠制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使农民增粮增收。
(四)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经济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规模偏小的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少,土地流转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要积极制订促进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采取专业代耕代种、集体收归经营、集体补贴发包和大户自行承包等多种流转模式,积极有序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破解“有田不种、想种没田”的难题,使粮田向种粮能手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发展规模种粮,制止耕地抛荒,提高复种指数。鼓励和支持粮油加工经营企业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定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种粮大户的经济效益。同时,鼓励种粮大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带动其他农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五)继续实行稳定有效的粮食生产补助政策。政策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动力。应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建立稳定有效的粮食生产补助机制,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应逐步增加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可以考虑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薯类等粮食种植面积直接补贴到户,良种补贴按种子供应量补贴给供种单位,农机具补贴除农机大户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的农机具应提高补贴标准,农资综合补贴也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直接到户。还应逐步增加粮食直补中的普惠制范围,扩大农民的受益面,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有计划地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对粮食补贴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国家粮补资金安全到位。
(六)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村能人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及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出台特殊政策,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壮大。组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开展良种统供、病虫统防、微肥统配、技术培训的配套服务。进一步改善加工、运输、贮藏手段,增强服务功能,保销促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粮食生产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建设,形成“技术上有权威、经济上有实体、工作上有活力、建设上有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