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绍兴城西发展规划:用心呵護自己的靈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9:57
)——————————
',1)">
人倘若要對心有更高的自我期許,要想成為一個正直完整的人而不是扭曲畸型的人,要想獲得做人的尊嚴與高貴,要想擁有道德的力量和一個真實的自我,那麼,他必須自願自覺地呵護自己的心靈,實現生命的自我超越。

有沒有這種意願很重要。一個人一旦心裡確認了某種東西並有了靈魂的認真,他眼前的生活道路會呈現迥然不同的面貌。我的一些朋友有過這樣的感受:在沉思和創新中所得的成果,要比擁有豪華房車、精美別墅還珍貴;對深刻解讀一幅古典名畫或欣賞莫扎特的四重奏,比品嘗任何美味佳餚的樂趣更濃。有人認為,有了沉思和體驗,「人類的核心問題都解決了」。其實,我們只要稍微留心觀察周遭的事物,就會在平庸沉滯的時空中,發現哪怕是一點兒不起眼的靈魂生活的跡象,也會閃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
假如一個人沒有靈魂認真的追求,自動躺倒,宣稱他「就這樣了」,那麼我們對此也無話可說,更無能為力。但是,世界豐富的美是依每個人的心靈豐富程度而開放的。對不同的人,世界呈現不同的面貌。在心靈貧乏者眼裡,世界也是貧乏的。這就如同對於音盲、畫盲來說,貝多芬、畢加索是不存在的;對於只讀八卦新聞流行小報的人來說,從唐詩宋詞到《紅樓夢》的整個文學寶庫都是不存在的;對於終日在名利權術場上追逐奔波的人來說,人性之美和大自然之美也是不存在的。然而,人為有情之物。想一想,格調、修養、關愛、心靈、情趣、境界,一生人中有多少時候,我們把自己放逐在世界豐富的美之外了?一個經常在閱讀和沉思中與古今中外智者聖賢傾心交談的人,與一個只讀風流隱私和兇殺故事的人,他們生活在多麼不同的世界裡!
一個人若心靈空虛道德有病,會是什麼狀況呢?這將意味著他在生活中面對和處理各種問題時,無法迅速作出需要的恰當的是非善惡的判斷。而往往在作出的令人目瞪口呆的判斷後,及至等到他緩過氣來時,事情已經沒法收拾。我曾看到這種現象,不少人當感到自己心靈和道德處在無力無助狀態時,體驗到一種難以忍受的孤獨,一種無可奈何的痛苦,正如波德萊爾所說:「道德上的痛苦是唯一視為痛苦的痛苦」。
問題嚴重性還在於,被痛苦壓抑下去的東西都不會輕易消失,它們潛藏在某處,等待恰當的時機爆發出來。我們只要看一看自己身邊的一些鄰居或夥伴,有時會作出的不可理喻的舉動。或翻開報紙看一看,一些原本只是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因一些小事情,卻演變成不可挽回的事件,乃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種迷失表明:一個社會曾經被壓抑和取消的東西,最終以一種完全非理性的方式釋放出來,這種釋放往往是突然爆發,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其產生的後果是多麼可怕!
面對變幻無常的人生和紛繁複雜的世界,有人用四個字來概括:「永無寧日」。是的,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循環往復,永無寧日。既然外在是永無寧日,如何才有寧日?真正的寧日只有在向內在的追求中才能得到。把生命的重心由外在轉移到內在,就可以避開各種慾望與苦惱,更不必受制於任何壓力與脅迫。經過內省養心的修行功夫,日新又新,達到自得其樂的寧靜境界。
我們願意呵護自己的心靈,實現靈魂認真的追求,旨在自救和個人完善。這是一種人生理想。另一種人生理想,旨在救世和社會改造,這當然要看是否切合社會的實際,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但個人的靈魂生活,無需任何社會條件,只要你願意,一個人有權利對真理和理想無比敬意,追求智慧、尊嚴、美德和愛心,嚮往崇高而美妙的精神生活。當然,人的這些素質、涵養是需要培育和訓練出來的。我們的心靈越打磨才越精細越堅強,我們的靈魂越精耕細作才越深切越豐盈,且隨歲月時光的磨洗,從內到外逐漸釋放出人的光澤來。
人怎樣呵護自己的心靈,有怎樣的靈魂生活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方法。有人說,要過有「思」的生活,蘇格拉底就曾發出過振聾發聵的呼籲:「未經過審問辨明的生活是不值得一過的!」也有人說,要知善惡,知道義。換言之,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線,要有「我心中的道德律令」(康德語)。但我想,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心靈生活的自由,只要你有自己的頭腦和自己的靈魂,懂得人在世上為什麼活?怎麼活?在這些根本問題上你是認真的,有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則,而且不違背這些原則,那麼,你就是一個懂得心靈呵護、有靈魂生活的人,一個真實,高貴而純粹的人!
生命的經營與管理

只有一回人生,這個命題令我時而困惑不已,時而驚心動魄。面對生命的無奈和時間的流逝,終令我大徹大悟﹕人生最大的生意莫過於對生命的經營和管理。
生命是什麼﹖有人把它比作捧在手裡的水,從擁有生命的那一刻起,無論我們的十指如何拚命地靠攏,如何小心翼翼,水還是無情地一點點地滲漏﹔有人則把它比作上蒼給每個人存在銀行裡的儲蓄,究竟它有多少﹖沒人能在生前知道,惟有真真切切地一天天消費它,直到生命銀行有一天出現赤字。
生命的一次性和不確定性,足以讓人思緒萬千、徒嘆奈何﹕上蒼是惡作劇的造物主,雖然他把生命的禮物送到人間,但卻把生命終有一死的肉體和渴望不朽的靈魂同放人的身上,生命中一切歡樂和美好的東西顯得彌足珍貴,一切痛苦和嚴肅的情感由此更見真誠。上蒼送給人的生命禮物並不慷慨,他會在某時把禮物收回,儘管收回方式各異,但收回沒商量﹗
然而,也許人們在世俗名利場陷得太深太久,也許物質世界的誘惑讓人慾望膨脹,只有一個人生這個常識性的命題,往往被忽略被遺忘了,以為死亡很遙遠甚至與己無關,這是生命的迷失。
我們只要看一看當下的社會,多少人為了掙錢、消費日夜奔忙﹔多少人為了金錢、權位爭得臉紅耳赤,而疏於對生命成本的測算與經營。我身邊一些對發財弄錢豪情萬丈的年輕人,由於上下周旋,心煩氣躁,一個偶然的意外,竟讓生命走得倉促而令人扼腕。請看那些經濟犯罪的案例,有些風華正茂的鮮活生命,年僅二三十歲就因貪污巨款,在正義之劍下廉價拍賣了自己的生命。我還有一位被稱之為富翁的朋友,經過十年奮鬥,擁有了一切標誌富人身份的東西,靚妻、豪宅、名車一應俱全。卻因勞碌過度累及健康,四十剛出頭就猝死辭世。他實際上用了十年的富足提前支取了三、四十年的壽命。這筆生意很不划算﹗
人們這樣比喻生命的兩條軌跡﹕人的生命用減法,功名錢財用加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功名錢財也許會不斷疊加,但當某一天這兩條生命軌跡一旦交叉,生命的符號出現零,零乘以任何數都等於零。這條公式明白無誤地昭示著一條定理﹕億萬錢財與生命的零相乘,都是負數,都毫無意義。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失而復得,惟獨生命的喪失卻是不可挽回﹗
假如,這些悲劇的主角將馳騁商場、工於計算的頭腦稍稍用於生命的經營與管理﹔假如,對生命和死亡的命題有認真的思考,那麼,他們或許對人生有著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想,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負起生命經營與管理的責任。生命作為一個過程,不同時期的生命資源有著不同的分布與特點。就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樣,有著各自美麗的內涵﹕春的鮮花,夏的綠葉,秋的成熟,冬的深沉。萬不可冬天裡做春天的事,秋天裡唱春天的歌,季節的錯位將使生活變得紊亂、尷尬甚至悲哀。
青春,是少男少女肉身發育和靈魂成人的關鍵期,做人、求學、開拓、進取、為一生立業生存奠定根基。誠然,也是戀愛和生命繁衍的季節。切記,青春只是回眸時醉心的一瞬,經營青春要有緊迫感。
中年,生活的歷練給了他們智慧與深沉,懂得生命的圓熟與底蘊,不再亟亟於虛榮與浮華,但求家庭事業穩定發展,踏實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和喜歡的事。他們有著清晰的生命經營理念﹕昨天是已用過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券,今天才是現金。重要的是好好活著,活在現今比什麼都實際。
老年,是生命的頂峰,明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生命中許多東西雖已消耗殆盡,唯有尊嚴和安詳是老年人經營健康和自我關愛的法寶。
至於生命的管理,很重要的是指以人為本的對健康的管理。據說,將來醫學的模式不僅僅是生物學的,而且還是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總和。就個人而言,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是心情的調適,即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有好的心情就有好的生命質量。我想,特別指出的是,雖然只有一個人生,但不必過於看重人生的成敗榮辱、福禍得失。若視成功幸福為人生第一要義和至高目標,則把人生看成一種功利性的佔有物。其實,人生何嘗可以佔有﹖這個偶然落在我們手上的禮物,遲早要交還上蒼。人生中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凌駕於一切成敗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如果我們能在沉浮人世和身外遭遇中保持一定距離,我們將獲得生命的超越與寧靜。境由心造。如能步入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就意味著做自己生命健康的主人!
生命的距离与空隙

点与点,物与物,人与人,其间有距离,就有空隙。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点距离与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男女之间的空间美感。生命中保持了距离与空隙,就有了缓冲和回旋的余地,就可以随时随地调整自己,把握分寸,进退有据。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的珍宝,却又是人生永远不解的方程式。要想维护一段美好的姻缘,除了珍惜,宽容诸要素以外,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警惕地保留那么一点点的距离与空隙。
对此,也许你会不以为然:婚姻与家庭是基于爱情而组合的,有爱就有了一切。相爱的夫妇必须绝对忠诚,亲密无间,丝毫不得隐瞒,否则便亵渎了纯洁的爱情和神圣的婚姻。然而,太多经久常新的故事揭示了婚姻的真相:人们眼中天造地设的一对往往不能白头偕老。越是爱的死去活来,如胶似漆,销魂断肠,难解难分,越是感情脆弱,越易出现瑕疵和变数。究其原因,这是在婚姻中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这也因为,人的内在感情往往比较敏感,既容易互相挑剔,也容易移情别恋。爱起来感天动地,可歌可泣;随之而来,又风起云涌,乍喜乍悲。人为捆绑的婚姻太紧太死,破坏了爱情的距离美感和适度的空间分寸感。相对独立自由的快乐感随之也丧失殆尽,结果一再演绎着劳燕分飞的悲剧。
如果我们用婚姻之船去运载爱情的珍宝时,善用距离与空隙,结果也许大不一样。注重加入“亲密有间”的因子,反倒为爱情,家庭留出了自由呼吸的空间。由此产生的信任,宽容与尊重,使浪漫迷狂的爱情适时地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的信任感,默契感,深切的惦念与牵挂,天长地久的相依为命,以及今生今世命运与共的情结。这种亲情式的爱情较之于浪漫式的爱情,令婚姻更成熟更踏实更牢固。
也许有人会质疑,过分的信任与宽松有时会助长人性弱点的恶性膨胀。我的回答是,这种可能性当然不可避免,但限制,禁锢,苛求,难道就能挽救得了婚姻吗?恰恰这最可能摧毁坚固的爱情。两者相权,我们宁可冒前一种的风险,却避免了另一种更恶劣的结果!
安详,优良的生命质地

安详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悲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以安详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世间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平和安详,也是一种永恒。如果用一句话作赞语,我以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详。
人们喜欢用怡然、笃定、包容、恬淡、清明、平和等词语来形容安详。的确,一个人假如拥有安详平静的气质,表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洞悉人生的真相,明了自然法则及运动规律,深广事物的因果缘由和内在联系。因此,安详显示着一种成熟,一种智慧。修为练达的人,经历了风雨坎坷之后,为人处世有了万事随缘的感悟,不再如少年那么张狂,也不像青年那么浮躁,更不容易大喜大悲。他们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淡定,活得自在、快乐、本色、自然。面对生死得失、进退取舍持恒守泰,理性地总结成败荣辱、是非得失,做出明智的选择。
然而,生活在当今世俗喧嚣的世界上,到处充满机遇诱惑和生存压力,要想得到安详极不容易。我一向以为,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也不排除需要某种热闹,此刻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要为自己寻找生命的河道,确定人生的流向。面对生存压力,我们更需要掌握谋生技能,以丰富人生经历,积聚生命河流的能量。但决不能把人生完全投进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机会和压力中。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静,才能修炼安详,获得安详。
我还以为,寻求安详的人,应当懂得如何驾驭自己,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一个人能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态,他离成功已经不远。作为商道中人,我见过许多平常普通的商人,由于努力修炼自我控制的素质,在与狼共舞、惊涛骇浪的生意场上处之泰然,结果生意日益红火,财富与日俱增。可见,安详是成熟,是沉着,是优雅,是舒适。相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咋咋呼呼会导致浅薄和失误,。无疑,人们总是乐意与心平气和、安之若素的人打交道,懂得尊重他人又被他人尊重,无论阴雨连绵还是艳阳高照,都能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这种人定能无往而不胜。
真正的安详来自于内心。试想一颗浮泛躁动的心,哪怕幽居于深山,隐没于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飘摇的树,红尘中极细的风,都会引起枝柯颤动迷乱。反之,一个对翡翠珠宝毫无兴趣的人,纵使置身贪慕虚荣的环境中,也无伤自身的尊严;醉心于读书做学问的智者,不曾想与百万富翁交换钻戒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不会艳羡高官厚禄或耀眼头衔。面对变化万千、永无宁日的外在世界,惟有在内在的追求中才能得到解脱,经过内省养心的修行功夫,才能达到自得其乐的安详境地。
安详绝不是退隐自守清净无为,而是一种怡然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富足的人生状态。置身五光十色的世俗社会,我们要切记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在安详者眼中不过如风中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一切荣辱恩宠权势利禄。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简朴,不被物役,由此保留了精神的自由和内在的富足。可叹的是,现代人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享受了许多,却不幸福;方便了许多,却不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质很有限,吃多了过犹不及;睡下了不过五尺之躯;性欲再强也要有所节制,否则肾亏。因此一切奢侈品必然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我们无意抵制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也不排除在众生喧哗的年代里,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热闹总归是一种外在的活动,倘若不以精神价值为目标,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声色犬马,本质上也是贫乏和空虚的。莎士比亚对此有过深刻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事实上,一个安详强大的生命,会逐步向精神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安详是精神丰富的安详,好比湖水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这安详泛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超越俗世争斗,永远和谐安宁。这境界不正是丰富安详之极致吗!
要想获得安详,还要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尤其要参透生与死的道理。生与死毕竟是不可回避的生命事实。那些拥有安详生命质地的人,必定能坦然地面对生命诞生、成熟、衰老以至于死亡的每一个历程,明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勘察过的生命疆界将从此变得更加宽阔。正因为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死亡,激发他神圣而无限的生命激情,生命的短暂和终将消逝,又使他倍感生命的珍贵与庄严。据此,安详的人还会相应地确立豁达怡悦的人生态度,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与人生的遭遇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冷静地加以审视,一面彻悟人生如梦的虚无实质,一面又满怀生命的激情;一面了悟生之死的真谛,坦然面对生死,一面又率性而行,痛痛快快地活出自我真性情;一面把对生命密度和浓度的追求看得比对生命长度的追求更有价值,一面又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都是相对的,快乐不忘形,痛苦不失态。总之,安详让人胸襟豁达,活出气象,由此超越一切庸常世俗的桎梏,实现生命的升华。
我赞美安详,一辈子努力追求安详,始终视安详为心灵甜美的果实,智慧绽开的花朵,更把安详看做一种永久珍藏的人生品位,难能可贵的生命素质,高洁大气的人生境界!

感     悟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的简单才能活的自由。
自古以来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扑的生活,保持精神的自由。
现代人活的越来越复杂,结果是得到享受,却不幸福,拥有方便,却不自由。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起来的。富了总可以再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成了你唯一目标,假如你是学者,还能写出好文章?你是艺术家,画家,哪里还顾的上真正的艺术追求?
人活在世上,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婪,远离麻烦的交际和所谓的成功,满足于过简单的生活,反而让你受益无穷。因此还能获的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他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活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的有意义,这爱好完全是出自于人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金钱,名和利之类。其实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
幸福主要是一种内心体会,是生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重要的但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正的自我,一个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人的一生做不成多少事情,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的那么紧张匆忙了,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
没有空玩,没有空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
其实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
光阴似箭,然而只是对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的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相反,尚如并不觉的有非做不可的事,心静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
生活,现实,理智,时间,
纷纷剥落爱的可能
一个又一个的她常低叹: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也许每一个表情冷漠的人,
内心都有深不可测的寂寞。
只是有的人发泄,有的人隐忍。
仰望浩瀚的天空是那么的深邃,辽阔。。。。。。永恒保持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处世浅些 悟世深些

人不可太聪明,更不可太精明。相反,做人单纯些,做事深些,即处世浅些,悟世深些。对此,古罗马哲人塞内加一针见血地指出:“精明过头,乃智者大忌。”
人有智者和愚人之分。《红楼梦》中的傻大姐、薛蟠、赵姨娘等,自然只能归入愚人之列。而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则属智者。曹雪芹对聪明人的差异有四种区分:一曰有智慧的人——林黛玉、贾宝玉是也;二曰聪明人,如薛宝钗等;三曰精明人,其典型是王熙凤;四曰机灵鬼,乃袭人、小红等。有智慧的人能感悟宇宙人生,心性深厚,却易被人视为疯子、傻子。薛宝钗虽很聪明,却没有大智慧,她的聪明不过是会做人,结果落入了世故。比薛宝钗更聪明的是凤姐,可她聪明过头,成了精明,特别会算计,什么都在自己的股掌之中。精明已不太妙,倘精明过度,会危害自己。曹雪芹给她的命运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她的最后下场。至于大观园中的机灵鬼,只是聪明人中较低级的巧人,这种人现实生活中颇多,因而投机取巧之风容易盛行。
人还有深浅之分。有人以“深”“浅”二字为尺,把人群也分作四种类型:一是做人清浅,做学问做事业博大精深;二是做人很深,做学问做事业肤浅;三是做人做事业做学问皆深;四是做人做事业皆浅。依我之见,第一类人最好,第二类人最糟,第三类人可畏、可怕。像《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曹操,虽属聪明绝顶的人,但身在政治场中生出许多机心。鲁迅评价诸葛亮事事洞明得“近乎妖”,曹操则被后人冠之“一代奸雄”。第四类人可接近,这类人其实就是多数的普通人,虽然平凡,却没有“深心”,即没有心机、心术、心计,自然可接近、不可怕。
从历史和现实中,我目睹过一些学问功夫深,做人却很有功力的人,他们学问心术兼备,极为世故,充满深不可测的谋略和策略。在这类大才中,当然有可敬的,但我宁可敬而远之。有人把他们比做老狐狸,学问做得如狐狸那样深藏不露,做人更像老狐狸,心灵却是个黑洞,让人讨嫌可畏。我也观赏到一种很美的生命景观:凡是灵魂高贵的人,大都在世人眼里有点傻,像一个不谙世俗、永远长不大的稚童。比如拿破仑,他喜欢歌德,上战场时还带上《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个欧洲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始终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烂漫,但在政治军事场中却显现了非凡的文韬武略。
为什么人不可太聪明?为什么聪明过度,是智者的大忌呢?
聪明过头损害心灵。那些有大智慧的天才作家,除了用头脑外,更多地投入了全生命、全心灵去写作,因此创造了大境界。而精明的作家,仅用聪明的头脑写作,什么都算计好再动笔,灵感被算计所扑灭,还有什么心灵、精神创造呢?更遑论有传世之作。那些不朽的大智慧文学,除了文字绝美之外,还有文字中的大关怀、大悲悯,以及文字背后的大视野、大呼号。这又是聪明作家最缺少的东西,他们充其量只能成为“巧作家”而难成大气候。写作如此,做人做事亦然。
聪明过头,使人忘记了“大宁”(庄子语)。“大宁”即自然,即原始太初的精神之乡。塞内加所说的过度聪明乃智者大忌,与庄子的自然思想是相通的。庄子讲真正有大智慧的圣人、真人、至人等,都是一些知道“大宁”即大自然之理的人,而不是那些靠人为取巧的人。聪明过头,人为性太强,反倒落入了“小知道”,而忘记“大宁”的境界。因此,人与文章不怕拙,怕的是弄巧成拙。自然之“拙”中常常有“大巧”在,也就是浑然天成的大智慧在。我以为,人的自由单纯的生命状态,只有回到自然之中,心灵能量才能释放出来。
由此我想,拥有大智慧的人类精神价值创造者,并非看不透人生世相的玄机,并非成熟不了,而是他们的心灵和灵魂的审美向度,根本就不取俗界的所谓世故精明成熟。他们在对宇宙、人生、社会深刻反省,获得洞察力与穿透力之后,用智慧返回孩子状态。而且,这些灵魂高贵的大智慧者,越到晚年越喜欢天真童心。他们阅人无数,看遍人间,唯有从孩子身上看见了人类最本真、最透明、最纯然的东西。这种回归和喜欢,饱含了对人性的深刻反省与忧患,抵抗着人性异化后的精明与世故。
自己保持童心与天真,下笨功夫勤奋做事,绝不寄望什么策略和捷径,保持自己固有的傻气呆气,不必太伶俐,更不必太聪明,做一个处世浅些,悟世深些的人!
难得红颜知己

红颜知己和蓝颜知己,这绝不是一般情人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心灵与心灵的圣洁沟通,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在彼此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悟中交流,更是一种两个异性间、又介乎于爱人与亲人间,深藏在灵魂密室里所迸发出的深邃之爱。由此达致并体味著一种超越世俗的幸福和高尚情怀。
有人说,一个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都是奢侈品。推而广之,在这个沉重的世界上,男人若想得到完整,除了需要一个妻子,还要有红颜知己。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无论什么时候,男人和女人都同属人的存在,是互想造就的,肉体上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
何谓红颜知己?也许举例容易说明问题:当你卧病在床与痛苦激战时,拉著你的手慌张无措泪流满面的那个人必是妻子。她怕你痛,怕你死,哭哭啼啼,痴痴缠缠,让你感动,让你难安。而红颜知己不。她不哭,只是站在你身旁,静静地凝望著你,阅读著你的心灵。此刻,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而她的口、眼、心告诉你,她知道你痛在何处。她理解你,为你默默分担,让你灵魂不再孤寂。由此
分出了两者的区别:哭,是因为疼你、爱你;不哭,是因为知你、懂你。
我一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人性化,更属于自然和大地,因此也更有单纯而未被污染的本能和感性。一个男人若终身未受女人熏陶,他的灵魂便是一颗飘荡天外的孤魂。惠特曼深知此理,他对女人说:「你们是肉体的大门,也是灵魂的大门。」莫罗亚研究了女性与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世界相分离后,在他的《人生五大问题》中指出:「没有两性的合作,决没有真正的文明。」他还说:「一个纯粹的男子,最需要一个纯粹的女子去补充他。」歌德在诗歌中也吟唱道:「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走向何方?走向一个更实在、更富人情味的社会。极而言之,人类应当倾听更多女性的声音,具备更多女性的品格。
还有这样的说法:一个男人要从女人那里诞生两次,一次从他母亲那里;一次则从他的情人或红颜知己那里。其过程最好是悲苦而深刻的,男人由此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以此为起点而走向成熟。对此我深以为然。一个男人,假如生命中有一个刻骨铭心爱你的女人,又能有一个心有灵犀懂你的女人,夫复何求?
做红颜知己,必是女人中的精品,能拥有红颜知己,也必是男人中的智者。无论男强人在别人面前多么高高在上、不可仰视,在红颜知己眼里,都只有尊严而没有威严,她能穿过层层面具走入你的心灵,用你与她都懂的语言,作灵魂的交流与对话。通常情况下,妻子是倾诉者,而红颜知己则是聆听者。在她面前,男人是倦鸟、是浪子,可以疲惫、孤独、无助、逃避、怠惰,而她是接纳你的大海,做你恢复能量的空间。妻子在合法的名份下占有男人,分享男人,而红颜知己则在感性的漩涡中感化男人,塑造男人。
需要申明的是,我们丝毫没有贬损妻子所具有的命运与共的独特功能,无意对妻子与红颜知己之间厚此薄彼,分出孰优孰劣。只是在叙述不同话题时有所侧重。也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一个真正有魅力的女人,不但能征服男人,也能征服女人。因为她身上既有性的魅力,又有人的魅力。好女人是性的魅力与人的魅力的统一。性的魅力使人颠倒一时,人的魅力使人长久倾心。
人们尝试著把红颜知己概括为人生的三种境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其一。红颜知己虽是男人的另一个魂灵,但她时而近在咫尺,时而在水一方。因为距离,将一切魅力收于一身。这些聪慧的女人,在单纯中又有惊人的深刻:一般而言,男人爱慕女人的「美」,女人爱慕男人的「力」,她们却更懂得在男人「力」的背后,爱慕男人的弱点。因为男强人对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可能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人面前倾倒。好女人固然能刺激男人的野心,而在权力物欲膨胀时,最好的女人还能抚平男人的野心。
其二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诱惑。红颜知己如同点燃男人生命之火的温存之手,足以驱散岁月的阴霾,重新唤起生命之光,男人因她而人生变得丰富活跃,生活因之有了积极向上的诱惑。知己红颜浑身洋溢著圆融力、亲和力、想象力和女性之柔美,带给你如沐春风的愉悦,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发生何事都能感受到的欣慰,是在沉滞时空中,在偌大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都会有人关注你、牵挂你的那份感动。和浅薄的女人相处,累并乏味;和复杂的女人相处,更累更乏味;和这些有灵性的柔弱的红颜知己相处,则耐人寻味。她对你生命的独特的阅读方式,实在是你今生今世都无法抵抗的诱惑。
其三种境界是幅对联:上联「招之即来」,下联「挥之即去」,横批「全为你好」。
这境界再次将红颜知己与其它关系的女人区别开来。妻子有时招之不来,而她招你你必须来。风流女子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横批是「全为钱好」。唯有红颜知己懂你,接纳、支持、理解、宽容你。
与此同时,她们心底明澈:一个女人要想在男人生命里永恒,要么做他的母亲,要么做他永远也得不到的红颜知己,懂他、爱他,就是不属于他,从而把「知己」一词的内涵推向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人生得一知己,已不易,知己倘若又是红颜,该是多么珍贵艳丽。
单纯,心的最高境界

单纯,是人心灵中最为宝贵的质量。与真诚相比,单纯显得更高尚,更纯洁。单纯绝非是简单和纯真,而是一种精神格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因此,如果要对心的境界给出评价,我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年轻时由于当记者的便利,采访并与可以称之为大家的人物面对面地交谈,以后又曾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些位高权重的长者。我发现,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朴素单纯的特征,并非像外界揣测的那种复杂。尔后我读过不少人物传记,发现一切精神的巨人,其灵魂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当然,单纯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精神巨人们深信,每个生命的个体不过是宇宙的儿童,须从根本上使自己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由此他们对宇宙永恒的本质充满精神的渴求,面对死亡与不朽、世俗与神圣之类的根本问题,渴望以某种引渡方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存在,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自己的心灵越来越丰富。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人把人性中的两种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一种是儿童原始的单纯。幼小的生命未开化,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这种儿童人性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另一种是超越的单纯,与生命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智者圣贤,都是通过信仰、思考和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达到了相通,因而他们的心灵内核和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性的单纯。
然而,在这两种自然和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在世俗社会的作用下,人一方面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方面又在人性复杂化中被阻止走向超越的自然。因此,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却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所谓「反璞归真」、「返老还童」,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须穷毕生的努力,坚守灵魂的执着,才能重回孩提的王国,找到童心的视角,获得人生回归的最大凯旋。
与丰富的单纯相反的另一面,是贫乏的复杂。这是些贫乏浅薄的心灵,他们的心灵空间被各种利害关系和人际关系占据着,整日精于算计,工于权谋,所以复杂。还有那些所谓的「富人」、「大款」,处心积累,机关算尽,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前者是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后者则是欲壑难填的痛苦,其实同样具有精神匮乏的特征,所以都是一种贫乏的复杂。我曾接触过一些内地贪官,总结案例时发现,他们以权谋私的重要手法是故意将简单事情复杂化,在原本质朴自然的人际关系中编织关系网,拉拢培植一些人为己效劳;在原本简洁明晰的行政程序中,制造人为的障碍,假装高深莫测,藉此以权谋私。结果,这些「化简为繁、心怀鬼胎」的高手,一个个中箭落马,跌进深渊。
除了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外,也许还有一种贫乏的单纯。这种没有精神和灵魂光彩的心灵,平淡如水,苍白如纸,幼稚得可怜,简单得可悲,我宁肯说这是肤浅、单一、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真不好说。如果说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那种麻木、冷酷、阴暗、古怪乃至不可思议、难以理喻、天良尽失、丧心病狂的被称之为魔鬼的心灵,是不是可以归入这一类呢?这种人性的异化,只能称之为心灵泯灭的「披着人皮的禽兽」。
毋庸讳言,社会是一个庸俗化功利化复杂化的领域,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世俗的社会箝制着人们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外在生活。而纯粹的有内在生活的人,少之又少,往往在世人眼中属病理意义上的天才疯子,如王国维、尼采和荷尔德林。对于正常人来说,外在生活和内在生活都是需要的。这两者皆优的天才,如歌德和拿破仑,相信必定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想,人不能因为社会复杂而放弃自己内在的心灵生活。真正的伟人必有高洁单纯的灵魂(内在生活),内在心智贫乏的人绝不可能有不朽的事功(外在生活)。当然,灵魂高洁单纯未必有不朽的事功,因为拥有内在的非功利性的心灵生活与职业生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祈望,用出世的精神去过入世的生活,在平庸沉滞的世俗时空中,保留内在的自由与充实、自信与宁静,由此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逐步越过社会的樊篱和世俗的屏障,努力走向自己认定的精神目标。倘能童心回归,修得正果,我便在自己身上找到了人生幸福快乐的最大源泉,并最终达致丰富的单纯。
心灵的断想

追求智慧,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在我们的国度里,在自己的周围,拥有智慧的人,比比皆是,几如仲夏晴夜的繁星。而拥有崇高心灵、灵魂认真的人,则少之又少,犹如高山稀薄的氧气。假如前者称之为“智者”,后者则称之为“圣贤”。我相信,圣贤高于智者,心灵比智慧更宝贵、更重要。
打开中国近代文学宝库,读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阅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他们吟花草、咏自然、抒胸臆、诉灵性,字里行间,莫不笔酣墨饱,逸兴遄飞,炉火纯青、美不胜收。然而读鲁迅则截然不同,读下去,你更多咀嚼的不是文字,不是技巧,而是热辣辣、响当当、火爆爆的生命。有人说,鲁迅的文章,仿其皮毛是可以的,却绝对不能克隆,归根到底,是你生命的水银柱无法升到鲁迅那样的高度。我以为,这“生命的水银柱”,指的是一种灵魂的状态。
充满智慧的人,也许洞悉了历史的风烟,看透了社会人生,过于理智和冷静的人生取向,导致他们智慧的眼睛以游戏和冷漠的态度对人生、对历史、对苦难。他们往往是旁观者而非参予者。而他们的文字往往缺乏一种“对世界所怀的日益强烈的责任感”和特质。也许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让人感叹:“问题想得如此之绝,句子写得如此之妙!”但却很难让人产生“大感动”。而鲁迅,则是“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完完全全把自己的心灵投入进去。两相比照,原因显然不在文字功力的高下,而在于人格与精神血脉的厚重与稀薄。
拥有智慧,当然是人生之福。在一个生存环境恶劣的社会里,如何运用智慧生存下来或很好地生存下去,需要极高的智慧。但大量的事实表明,过分地迷信智慧,容易使人陷入纯技术性的狂热之中。而没有心灵的依托,手中的智慧,很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荼毒自己和人间的工具。
在当下世俗社会里,人们对智慧孜孜以求、趋之若鹜,对心灵则有意回避、放任自流。这也许显示了国人人格层面里所隐藏的某些秘密。早在先秦诸子里,除了庄子的一些生命哲学的成分外,其他诸子几乎都异乎寻常地观照智慧问题,而又异乎寻常地忽略心灵问题。由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的发达与心灵的匮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们理想的人格模式是诸葛亮模式,这种智慧的畸型发展已经内化到我们的血液之中。虽然诸葛亮的智慧发达聪明绝顶,他的心灵却仿如一个黑洞。难怪有人形容他给周瑜哭丧,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纯粹是政治行为。不是吗?他的眼泪由智慧驱动,而不是从心灵深处汩汩流出。为此,鲁迅这样评价诸葛亮:智慧过多而近于妖。其超人的智慧背后没有心灵来支撑。
人们把“得失、进退、取舍、生死”称作人生八字箴言。的确,每个生命的个体一生中总要面对无数次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说到底还是智慧和心灵的选择。是欣赏智慧?还是放逐心灵?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勇于参予,敢于承担?还是玩弄智慧,置身事外?在智者面前,生存往往是最高的信仰。为了生存,他们可以选择知行脱离;为了生存,可以放弃原则和所有承担;为了生存,无论做出何等违心的选择都是不可以指责的,指责就是“苛求”,就是不“设身处地”。在圣贤面前,则是选择知行合一,他们爱真理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为了责任可以义无反顾。由于对“世界事态和世界前途抱有更宽阔的责任感”,他们深知责任感的丧失,意味着尊严的丧失、人格的消弥和灵魂的缺席。在历史和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选择智慧,还是选择心灵?成为人格高下、灵魂净洁的试金石,同时也已成为当今时代心理疾病的重要症候所在。
在商品经济大潮下,面对赤裸裸的竞争,心灵远远不是智慧的对手。面对唯利是图的奸人,心灵高尚品行好者往往容易吃亏。心灵与智慧的区别在于,心灵是内在而非功利性的,而智慧则是外在而功利性的。智慧像一杆秤,能够称出某句话、某件事、某个人对自己的好处与坏处。心灵则像一双翅膀,不计较能否飞到目的地,飞翔的过程比到达的目标更重要。在利益竞争中,市场决定报酬是公正的,品行无权索取报酬。难怪人们不无感慨:“思想不能拯救生命”,“精神不能当饭吃”!的确,心灵没有实用价值。但我坚信,高洁的心灵如同一根无形的竹杖,引领我们对人生总体质量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对世俗意义上的成败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当然,在取之有道的前提下,对心灵的需求与生存的需求则可尽量兼顾。智慧与心灵结合,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据我在商场驰聘多年的体验观察,在现代竞争中,以精神素质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最重要,市场上那些叹为观止的大手笔,往往出自心灵精神视野宽阔的人。而玩弄小智慧、小伎俩者,要么得逞于一时,却难有大出息、大作为,要么成功于偶然,失败于必然。
我欣赏智慧,更渴望拥有心灵。在“智慧、信仰、爱心”这三项人间精神高塔中,爱心即心灵是最重要的。没有发自心灵的内在的爱心,信仰也许终究会变成教条;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智慧,则可能是危险的智慧。心灵要成为智慧最初的源头,又是人生最后的实在。对那些勇于承担,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奋不顾身者,我们尊称为“民族的脊梁”,对他们致以无比的敬意;对那些默默地勤于心灵耕耘者,我们由衷地赞许,并祈望这支队伍逐渐壮大,在当今令人惶惑的喧哗与骚动中,日益放射出镇定和鼓舞人心的光辉来!

',2)">

茶 魂 制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