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警南山训练基地:中医知识连载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40:54
中医漫谈(录音整理)


漫谈之一:温病派?什么是气?咳嗽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4日 
整理:观自在

  网友:现在到医院看病,发现好多都好象是这个温病派的,温病派的治疗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呢?检验温病派有没有什么标准?

  三七先生:关于温病派的问题啊,现在实际上已经很成问题了。中医之所以落后到现在这个地步,与温病学派盛行关系很大。为什么治病效果这么差?与西医殊途同归,西医消炎,中药就清热。无论什么病都这么做。

  网友:打倒……

  三七先生:也不能就是说打倒,咱们现在就是说拨乱反正吧,把问题说清楚。其实,祝味菊在《伤寒质难》里面早就把很多问题说清楚了。但是为什么没有造成巨大影响呢?因为坚持错误的人太多,他们靠这个吃饭,不是靠治病吃饭,不是真正把病人治好吃饭。靠料病吃饭,知道这个病下一步发展到哪里,最后什么时候死,实际上这是一步一步错误治疗造成的,所以这个问题很大。中医如果没有这个理论之前,效果不会这样。这个东西最后横行了,十个里头有九个,一百个里头有九十九个是学这个的,你那一个人的声音就很小了。而且他们顽固不化,不想改。有几个能象裘沛然老先生最后这样反思反省的呢?有几个能象陈苏生先生最后改弦易辙改邪归正,把以前的东西全放弃的呢?他们都是对温病学说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是了如指掌,背得滚瓜乱熟,但是用上去就是不见效,就是死人。他们还有良心,所以他们研究为什么总会这样,裘沛然老先生不是说:甚至对中医都失去信心了吗?不信中医了,这是什么原因?什么能让人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这么大的动摇?所以说,如果这个根本的东西抓不住,不明白,真是无知造孽。黄坤载在医书里边对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骂?都是有原因的。

  说这个并不是说就没有热,没有火邪,没有热病。有。但是你不能把寒症说成是热,不能指鹿为马,不能张冠李戴,不能把所有的病都说成是热。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病说成是寒,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从真实情况统计结果来看,阳虚者十常八九,确实是这样。阳盛者百无二三,真正盛的人有几个?如果说现在伤阴了,真的是伤阴了,就得滋阴,六味地黄丸就可以用。今天我还给我妈用了六味地黄丸呢,前两天吃附子理中丸,吃过了,吃得浑身发软,躺下了。一看脉呢,大。这是明显阴有点不足了,腹痛。这个腹痛不是附子理中丸的腹痛,是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之类的痛,甚至得去桂。脉整个都是向外散,你再往外散的话,往外弄的话,这不神昏了吗?但是以前脉紧的时候,寒气很盛的时候,不得就要破这个阴吗?那你还得扶这个阳。我们也不是说这个(滋阴)是错。为什么说现在温病派的东西是不对的呢?就是说他这个祖师级的人物治病,就治得不对。比如叶天士,大家也看过他的医案,别人分析他那个医案,怎么回事?看柴中元的《热病衡正》,这里面把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得很全面了。不要迷信,不要信那些民间的传说,医案写得清清楚楚。最后什么结果,不了了之了,有多少个是这样的?有几个是治上就好的?用上药就见效的?有几个治好了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寒热这个东西,确实一年的运气和这个大的六十年的运气都会有一个不同。如果是偏于阳明燥金之气主令主时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众多的阳明证。所以58年温疫,蒲辅周先生不是用的白虎汤吗?也有这种温病,温病的性质偏于阳明,阳明燥火之气太盛了。

  网友:什么是气,比如说病气啊,元气啊,这个气要怎么去理解?

  三七先生:气啊,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历历在目。有时候你看窗户,比如春天夏天窗户打开的时候,我们向外看能看到,有一种波动,象云雾状的,有的时候前面如果有楼房,有具体的东西的时候。你透过这个看,有一些波动的感觉,象海市蜃楼似的,其实这个就是气的影响。

  阳化气,阴成形。任何东西在火的推动之下都可以化成气。金能变成液体,木可以把它烧焦,木还可以直接烧成火。气实际上就是物质转化成能量释放,有形的东西最后变成无形的东西,变成能量的一个过程。所以说,阳化气,阴成形。阴主凝,凝了之后就变成一个有形的固体。而阳呢,阳会把有形的东西给散开,转化成能量。这个能量,这个推动的能量就是气。最直接的表象就是水,水没有阳气的时候,它就会结成冰。到零度的时候结成冰,零度到100度之间它是水,它变成液态,它会流动。如果水里面没有阳气的话,它就会变成一个固态,固体是冰。而它得到热量,然后温度升高,它就会变成液体,液体这时可以流动。再升高到100度以上,就化成了气态,这时候就是名符其实的气了。但是它在零度到100度的时候它里面也有气,没有阳气的话它就会凝。阳化气,化到极点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气。人身上的气也是一样的,这个气与血是同一体的,如果这个血没有气了,就会凝,变成瘀血。这个气,在人身上的不同部位名称也不同。在胸中,是胸中大气;在脾胃,是中气;在肾,是肾气;在血中,是营气;在表,是卫气。气,西医为什么不了解这个东西?因为他完全是从形上找东西,他用解剖来看,解剖是一个死人,气已经不在了,所以看不到气。就象是到水中去找气一样,其实气就在水中,但如果你想把气给它提出来,提不着。如果没有气的话,就变成冰了,就凝了。人之所以能动,活的就是这口气,这口气一散,血马上就凝,人就僵。所以这是生命与无生命具体的区别,差的就是这口气,你要是不懂这个气,不知道大气这个阶段。你就没法治病,你只能在形上找病,去化验,去透视,如果形上没病,就说一切正常。但那个症状从哪儿来呢?实际上它是在气化的层次上。气化的层次出现问题,就表现为功能性的障碍,人就会有种种不适。但是它未必成形,成形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它已经是由阳入阴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化气已成形了。这时候它就变成一个肿瘤了,就是这个意思。对气啊,不要觉得很迷惑,很虚无。其实这个气是个最具体的东西,离开这个气,所有的现象都要发生变化。

  网友:谢谢三七先生的解答,我听了觉得似乎懂了一点,但还不是十分清楚。这可能和我所受的教育有关系,所谓的所知障吧。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受现代所谓科学的教育,思考很多问题时总沿着西方教育的思维方式,我也知道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但也很难一下子破除这种思维方式。我接触到中医以后,我觉得东西方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体系。但是一直还找不着北。怎么能真正以中国人的思维中医的思维来思考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这个也是我以后希望得到各位先生指导的地方。

  网友:寒假过度劳累后,加上饮酒、受寒,一直咳嗽,我自己给自己看,拿不定主意。希望各位先生能够指点一下。是心肺阳衰还是脾胃阳衰?我从医书上看,好象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心肺阳衰,可能用姜桂附甘汤就可以了,脾胃的阳衰,用半夏生姜汤一类的应该就行了,不知如何判断?

  三七先生:心肺和脾胃它俩的关系实际上很密切,一个是中气,一个是宗气。中间这个气是土,上面这个气是金,它们俩的关系是土生金。如果中气不足的话,上焦气肯定也会不足。上焦受损了的话,也可以损及中气。气不足,邪气就可以乘虚而入。就咳嗽来说,一般先都是感冒的误治,或者是寒邪从上入,入到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寒邪的凝滞可导致咳,还有一种木气上冲也可以导致咳,春天这种咳和秋天的咳性质有时就不一样,不一定都是小青龙汤证,有的时候需要收敛。冲的太过了,你看他那右寸脉就可以分别得出来。一种脉是紧,收敛象。一种是大,上冲象。收敛太过,你就要把它散开。如果冲得太过,你就要把它收回去。这两种性质不一样,同是一个咳,脉象舌象都是不一样。

  刚才那位先生还说到思维方式的问题――所谓的什么科学。实际上科学呢,你在运用它的时候,在研究它的时候,你首先要意识到科学的局限。因为科学是一种用来探索世界的工具,它本身必然要受到这种工具的局限。伽利略不是说科学就是测量吗?测量的话,他必然要有种工具。如果这个工具是量长度的,它必然是直的,这是矩。如果说是规,是测圆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你不能拿这两个东西互相代替。一把尺也有一个限度,不能什么都用它量,所以说工具它本身必然有自己的界限。科学研究是以物质为基础,现在研究的范围,多数还是在形这个层次之内,也就是物质。物质之外的,具体成形的物质之外的,在形上的东西,现在科学的认知能力还很有限,连经络都还测不到。测不到,并不是不存在。很多现象用肉眼能看得到的东西,你想用一个工具测度他,记录他,都不太可能,何况肉眼看不到的存在,所以不要把工具放到至上主义的地位。这种工具至上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科学主义,这是认识的一种错误倾向。所以首先要知道它的局限,不要什么东西都要拿它量一量,测一测,试图把这个局限的东西当成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因为有些东西不在它的测量范围之内。将来可不可以测呢?也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来有可能会测到这个东西,但现在还是必然有它的局限。而且无论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测量本身都会有它本身的局限,这是工具本身必然存在的局限性决定的。


漫谈之二:奇恒之府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日
整理:观自在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是六个部位。有的是脏器,有的是体。脑,本来就是髓,脑为髓海,髓是肾之所主,骨之所藏,骨与髓实际上是一体的。脉,也就是血脉。胆,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分泌胆汁,内藏相火。女子胞,胞就是子宫,一个可以生育之所,地气之所生。地,能生养万物,它为什么能生养万物呢?因为地中有气。地中所藏的气,皆藏于阴而象于地。地在卦为坤,坤中有阳,这时候就变成了坎。实际上这几个部位都和坎有关,也就是坎中一阳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人始生,先成精。这些东西也都与水有关,精成之后脑髓生。骨,脑,髓,这都是水的部位,脉和胆这是到了木的部位。这是水和木之间的关系,这是主生发之地,生发的一个根本,一个最初的部位。冬至之后,一阳初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位。它是至阴之地,藏于阴而象于地。在至阴之处,并不是在明处,所以它藏而不泻。它应该是藏而不泻,但你未必能守得住,所以你有时藏不住了,泻出来了。其实也就是相火,相火外泄了,就出问题了。如果这些地方没有相火了,没有坎阳了,没有震下一阳了,就变成了至阴,纯阴的东西。纯阴无阳了,就变成了死地、盐碱地,它没有生气,里面是凉的。

  奇恒之府。奇呢?和偶是相对的。偶,有两个;奇,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可见它很重要,它不可偶,它没有对待,它只有一个,所以它应该藏。应该藏于本位,不能随便动。坎中有一阳,离外有二阳。二阳还有一个偶,这个阳还可以稍微用一用。而坎中这个阳,一定要密藏,要藏好,藏好才能相火以位。相火在位,才能起到这个动力之源的作用。恒呢?恒常不变,不能让它乱变。要有守,神守,能守于内。所以说这几个地方,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些地方一出现问题,就不能恒了,不能常了,所以就变。种种变态就出现,就是病变。如果这几个地方能守,必然寿命很长。道家修炼,实际上修什么呢?就是修这个东西。它不外泄,藏而不泄。顺则为人,逆则为仙。仙是什么?仙实际上就是藏这些东西不泄,还精补脑,炼精化气,气化神。这时候就能起神用,神用无方谓之圣。

漫谈之三:从祝徐之辩看寒温之争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6日  
整理:观自在   

  这件事,是在医林传得比较普遍的一个案例。但是具体的细节,人们却往往知道得不是十分清楚,这就是祝味菊先生给徐小圃儿子治病的事。
  《伤寒质难?厥阴上篇》里面,陈苏生与祝味菊有段对话:陈问到伤寒坏病的治法,“医者不识”――有些病医生认不出来,虽然他想救病人,但书中没有前例,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祝味菊给他举一个例子。祝味菊就说到徐小圃了。问他认识不认识?陈苏生说知道,徐小圃精治婴儿,儿科医生,非常出名。他本人也曾在徐旁边见过其处方,他发现徐的处方和祝味菊的处方很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祝味菊于是就给他说,这是徐亲身体会而来的。陈苏生不知道这件事,希望祝味菊仔细给他讲一下。
  祝未菊就给他讲了:民国十五年的时候,祝味菊从成都来到上海。那时正在办景和医科大学。有个朱少坡把徐小圃的儿子徐伯远介绍来了,跟祝先生学医。第二年,伯远病了,来告假来了。祝先生一看,正伤寒也。实际上就是个太阳经证,也就是相当于麻黄汤证吧,理应辛温解表,开的是麻黄汤之类,这实际上是正解。肯定是个典型的麻黄汤证,所以应该开这个方子。但是徐小圃惧其峻,认为麻黄汤太峻猛了,就假装说药已经服了,骗祝味菊。过几天之后,病没什么变化,祝先生心里就觉得可疑,每天看这个情况一天比一天加重,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个麻黄汤证,用上去为什么不见效呢?
  一天,祝味菊又去看病人,正好徐小圃外出没在家,他就在那屋里来回转,心里没想明白:这药怎么不见效呢?突然,他看到案头放着一个药方,泻心汤之类,估计是三黄之类的东西,连半夏泻心汤有温药的都不是。当时他就明白了,原来他根本就没给伯远吃这药,没吃还假装说吃了。当时一看不行,就告辞,不给他治了。其实,徐小圃这是犯了医家大忌,欺骗医生,明明没吃药,还假装说吃了,很大的不信任,不但不信任,还有些不尊重。晚上徐小圃来电话道歉,祝先生就问他:你这个方子是不是给伯远吃的?徐小圃没办法,只好说了,众道友评议之方也。大伙研究出来的,众道友――这能给徐小圃当道友的,自然也是当时的名医,海上名医嘛,也可以说是个专家会诊了,就研究出这么一个结果,泻心汤。祝味菊当时说:此方不妥啊,阁下其谨慎之。一定要谨慎从事,这方子不对。徐小圃当时还很硬,假装谢谢,说已喝了,还没有什么不妥的迹象,心中不服。祝味菊又告诫说:慎之,郁极必扬,今宵或有猝变欤。阳郁之极,必然要发,估计在今天晚上就会有突然的变化。
  第二天早上没有消息,过了午后祝味菊又去看去了,诸医皆在,济济一堂。众道友满满一屋子,在商量。书童和主人都忙忙碌碌的,在伺候他们。客有愁容,医生们脸上都有愁容,也是感觉到很棘手,西医也在这。徐小圃是神色沮丧,惘然若失,这会儿没招了。看祝味菊来了,皱着眉头就迎进去了,对祝味菊说,果然伯远昨晚发厥,厥逆了,一直到现在还没醒过来,刚才又抽搐。他这种厥就相当抽搐,就是现在这些小孩家长比较害怕的那种抽风。西医说的脑膜炎什么什么的。徐小圃说:这现在该怎么办呢?一边说一边唏嘘不止,这时候他着急了。过一会儿看护来了,看护小孩的人来了,告诉徐小圃,刚才给病人吃了紫雪丹(大寒之物),吃了几次,没吃进去。这些在座的医家听了同声嗟叹,认为紫雪丹下去都不行了。既然用了这样大寒之药,可见当时都认为这病是热——热入心包。这是温病派经常说的。徐小圃当时是悲从中来,潸然泪下,这时已没有办法,这小孩要与世长辞了。祝味菊一听,说道:药未入口,如此亦佳。没喝下去,挺好。大伙一听都愣了,吃不下去药还好!一会儿,朱少坡走了,祝味菊起来送他。徐小圃以为祝味菊也要走,祝味菊说,不是,我不走,等一会儿我再回来。大伙这时都告辞了,徐小圃把祝味菊领到一个小屋子里。这时他看到自己的这些办法都没用了,不禁愀然而悲,对祝味菊说:伯远尚有望乎?祝味菊说,如果不怕我的药呢,也不是一点希望没有。徐小圃当时很激动,马上长揖到地,说:伯远是我儿子,也是阁下徒弟,为师的怎能坐视不救徒弟呢?即使用毒药也不敢推辞,希望阁下想想办法。这时候祝先生就处以强心扶阳之药,所谓的强心扶阳呢首先就要用附子,倍增其量而用之。速为配就,吾将督煎也。煮完之后,就告诉看护的人服法,然后吃晚饭。吃晚饭过了一阵,就问小圃:药吃没吃呢?吃完后有什么反应呢?徐小圃说:没有,还没吃呢。刚才这些众医又商量去了,大伙儿研究了一下,都说用药太猛,安危存乎一线啊。再稍微等一等吧,明天早上再商量怎么样?还推辞,现在。祝味菊急了,这什么时候了!病到这种程度了,怎么还能耽搁呢?徐小圃这是因为家人害怕,不敢吃。这会祝味菊有点不高兴了,当时就质问:你这么大一个家,一定有主,你家里的主是谁呢?谁能做这个主呢?你现在自己方寸已乱,但我不能看我徒弟枉死于病。这个病并不是治不了,而是治得不对。如果伯远服我的这个药,服他师傅的药死了,我以后再不行医了,再不提行医这个事。可见他决心之大,也是非常自信,于是命看护灌药。这回是亲自看给喝下去,不能让他们随便搞了。刚开始喝的时候喝不下去,再服下去喝了一点,三次服没吐出来。祝味菊说现在还不够,再煎一服。连服二剂,还没动静。怕药力还不够,人力先溃散了。于是请西医用强心药给他注射。强心药这种东西,既然能强心,肯定是有些偏于阳性的意思,也是救急药。这个医生不敢用,说:高热如此,昏聩如此,恐非所宜。从他理论上讲,怕是热。祝味菊说,小量注射,我负责任。于是就给注射上了。祝味菊中西医都很精通,西药他也用。然后就把杂人都给退下去了,就连伯远母亲也让退下去了。这时候戚党哗然,家里的那些家属喧哗,窃窃私语,骂祝味菊:哪里来的野郎中,不尽人情如此。徐小圃这时要备车把祝味菊送回去。祝味菊说,今天晚了,就不回去了。徐小圃说,那就准备个床吧。祝味菊说,不着急,我就在这坐一会儿。这时徐小圃说要休息,假寐。祝味菊也就在边上陪着他。半夜的时候,看护来了,匆忙地把徐小圃找去了,徐小圃当时马上起来就去了。祝味菊在边上看到,假装没看到,也不吱声。过了一会儿,徐小圃回来了,看祝味菊没醒,就在边上坐着。过了一会儿祝味菊假装打个哈欠,醒过来了。问徐小圃:怎么样了?徐小圃抱拳而谢,说:刚才伯远已经醒了,跟看护说要见他父亲,他马上就去了。伯远当时就哭了,哽咽悲诉:儿苦甚,许多褴褛无赖,强行曳我,要把我扔到井里面去,我使劲挣扎,打不过他们。正在这时来了一个大胖子,把这些无赖打跑了,把我从井里面拽出来了。现在是遍身疼痛,如受鞭笞。这实际上不是很显然嘛,又变成麻黄汤证了。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麻黄汤主之。身体痛,发热恶寒无汗,这就是个麻黄汤证。身体疼痛如被杖责,被打的这种感觉,这实际上又是回到太阳了。开始已被引到里面去了,后来用热药,用强心的热药,四逆之类。寒邪进不去,又返表来了,于是就醒过来了。祝味菊一听就笑了:何物群丑,困人若斯,这哪里来的一群小丑,怎么会把人给弄到这种程度呢?大胖子就是大附子吧。邪气出表,怎么能不痛呢?因再处方而归。这回开方子就走了,就放心了。第二天一天也没有发生厥逆,这种抽搐的现象。抽搐停止了,汗也没再出。但是热没退,汗未出,热未降,这不又是一个无汗发热的麻黄汤证嘛。又用前法出入进服,汗出热退,这里面肯定要有麻黄,汗出了,热退了,身痛也就好了。又过了三天,神志完全恢复了。自言左肋下作痛,这什么意思呢?左肋下是肝木升发之地,金来克木,木气不得升发,郁于胁下,实际上这是个当归四逆汤证。用现在咱们这个当归四逆理中冲剂,用上去马上就得开。这时徐小圃家人又把西医给找来了,说是肋膜炎,已经成脓了,所以得开刀。祝味菊跟徐小圃说:这人说得恐怕不对。他就对先前的那个打针的西医说了,这个肋痛,是汗出局部受寒所致。实际上是金克木了,木气升发不畅。即使有炎症的话呢,也未必就是化脓。等那个医生来了我当面问一问他,不行的话,可以抽水化验。第二天再找那个西医,已经走了,割开皮看到里面也没有什么脓。其实这个西医是在敷衍,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中间一个插曲。祝味菊这时对徐小圃说:伯远今已厥回神清,渡过危机,今而后余不复问讯矣。伯远已经转危为安了,以后我也就不再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开始不信任,不吃他药还假装说吃,自己搞一套。徐小圃这时惶惶相谢,非常惊惶了。这时候大骂开方的这个人,决定用凉药的这个人。这时候徐小圃就要东宅的夫人担任监护之责,让祝味菊信任,然后继续服药。七天之后,热退痛消。调理月余始痊,病情也是很严重的。调理了一个月,完全好了。
  徐小圃以前也是时方派。经过这次再认识。一反过往作风,得心应手,遂有祝派之称。经过这次事件,尽弃以前所学,改学祝味菊了,成了祝派的弟子,徐小圃拜祝味菊为师了。后来他的次子仲才也从祝味菊学医了,也是因为自身体认有得。一代名医,行医数十年了,还能从善如流,不固执已见,这样也算是很难得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从中能看出什么问题呢?实际上这个病并不难,是个很简单的证,一个麻黄汤证,如果学伤寒的人,一看就应该知道。但是这些名医者流,为什么就不知道呢?一定说成是热,要用凉药呢?这就是温病派的影响。理论先入为主了,见到什么都是热,很简单的病他就是治错。治错了这必然就会深入,深入了就加重,病决不会对你客气。都是当时的名流,高朋满座,盛友如云,大伙一商量就出来了个泻心汤。也用的经方,但用了之后就厥,厥逆了,所以可见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多么的坏。其实这样的事件都应写入教材,让人们都读一读,但是现在真正知道这件事情的学中医的并不多。说到徐小圃拜祝味菊为师这件事,也是很不细致,不了了之。不知道就是个麻黄汤证的误治。麻黄汤证现在误治,给治死的人有多少呢?不计其数。无论是中医西医,治错了都会引邪深入。深入之后随着邪气所停留的部位就会变成各种类证。这个病深浅不一,如果入得深了,最深可以进入骨髓,可以变成血液病。最浅呢?停留在肺,变成咳和喘。入肝呢?就象刚才说的那个胁痛,左胁下痛,升发不畅。造成种种的后遗症。这都是认病不准,判断病机正好与实际情况相反。该抵抗的时候不抵抗,他投降,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割地赔款,求和。所谓的求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出卖主权,最后变成亡国奴。
  所以寒温之间这种性质。是两个性质,并不是可以相提并论,一左一右什么的,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是一黑一白,一正一反,一对一错。在这个病,正伤寒证,对于这个病来说,就是这个情况。这件事就先讲到这里,给大家当个故事,但是都是真事。《伤寒质难》上还有一些这样的事件,基本上也是差不多,就是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颠倒黑白,而且犯错的是众人。坚持对的只是一个人。但是,如果没有这一个人的话,那么大家只好一起错下去了。现在中医界正好也是这个情况,象昨天那位先生说的,到中医院去看,开出来的方子全是凉药。咱们先不说他这个证是不是热证,为什么都是凉药呢?这里头就一定有问题,这种错误理论的影响,还是在继续,并没有改正错误的迹象。所以现在中医每况愈下,影响越来越差,口碑越来越差,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一个很简单的病就是治不好,越治越重。这是医将不医啊,也不是什么中医了。所以这个情况也正是民间中医的使命: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理论上一定要先把它给正过来。所以这些讲正理的书就很重要,所以向大家推荐《伤寒质难》,大家有时间可以细看。看看他们师徒之间是如何问答的,虽然是几十年前的问答,在今天看,还是有现实意义,基本上现在大家所争论的一些问题,里面早就争论过了,而且这里面都有答案。现在还在重复这些老问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家可以先看一看,就不必要再提这些话题了。要拨乱反正,这是一本好书。
  中医药大学现在所讲的一些东西,基本上还是侧重于温病派的学说,按这些理论在讲,所以他的影响必然要延续上海这种情况。看陈苏生的那篇文章,说到过自己行医的过程,自己的亲戚三个人都给治死了,后来才开始反思。裘沛然先生在晚年写过一篇《瘦因吟过万山归》,里面也反思了他自己学医的过程。开始他也是从温病派开始入,温病派的学说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学的是如数家珍。可后来治病就是不好使,不灵。导致最后他对中医整个理论失去信心,学西医去了,学来学去还是不行,茫然。最后又反过头来深入中医经典,在里面有了重新的体会,再治病又见点效果了。虽然这样,已经走了太多弯路了,没有直接踏上坦途,所以也很难说真正掌握了治病的规律。这么大年龄,也是很可惜。误入歧途影响很大,走错了路,还不如不走。现在民间中医你看,咱们这个地方,病人患者自己学医,很快也能取得疗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走入捷径,走入正道的时候,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学到了。不要被这个错误理论所引导。这就象是念佛法门,简易直捷,非常简单,但是大家很容易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而且还是三根普被,不论你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都可以从中得到利益。只要你能相信他,把这个简单的道理认识清楚,你就可以用。所以我们经常讲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它讲的道理很直捷,不外阴阳嘛,阴虚阳虚,只要把这个大方向看准了,就不至于太错。如果你上来就颠倒黑白,反着干,那只能是雪上加霜,或者是火上浇油。令虚者益虚,实者益实,虚虚实实,增益其病。这就成了元气之贼。
  这个书是很好的,中医好书有个特点,尤其明清以后,凡是接近正确的认识,往往都是与众不同,往往要受到俗医的非难和诽谤。比如黄元御、郑钦安、祝味菊,都是。祝味菊当时在上海受的诽谤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情况不是也一样吗?我前几天给人开了个方子,其实这方子量很小,后来说到医院去抓药,转方的医生一看,说这药谁开的?病人问怎么回事?医生说药有问题,有的量太小,有的量太大,拿到药房抓药,也是这么说,众口一词:有的量太小,有的量太大。什么量太大呢?说附子量太大了,用多少克呢?6克。6克附子他就感觉太大,实际上药典上规定用量还到15克,这无论如何6克也不能算是大量啊!可见现在这些人以讹传讹,畏辛温如鸠毒,桂枝附子干姜这样的药他一看就害怕,他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消息。6克还说多,就说没有这个药他才放心的,有了这个药他就给人说:这药你要小心啊,有毒!毒到什么样呢?他也不知道,他也没吃过。他怕这个东西,怕得毫无道理。实际上说,小人怕君子。现在这个很成问题,比如说热药细辛之类的,他都怕。凉药你用多大他都不嫌毒,甘之如饴啊。这阳气――《内经》里面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他们是灭之而后快,非得把你这火灭掉才高兴。所以内经里面说:气贼嘛,夺人长命,予人夭殃。就是这些人。所以说大家要多加小心了,不要把百年之寿命,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漫谈之四:静坐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6日
整理:观自在

  网友:我最近身体有些不好,到医院诊断说是植物神经紊乱。从05年4月份发病,陆陆续续给西医治了,花了两万块钱,也没治好,反而给治坏了。比如说谷草转氨酶,第一次住院时好好的,后来吃药了反而比正常值高了一倍多。后来我找中医看了,中医看了后现在感觉还不错。最近在炼静坐,坐了一段时间,发现炼的时候浑身发热,有时还全身出汗,不知炼的对还是错?因为不懂这东西,有点害怕,不敢再炼了。炼的时候还是挺舒服的。我炼的时间很短,但我感觉静坐挺管用。原来老是有点心悸,炼完以后发现心脏这边舒服点,有个东西好象就在那动来动去一样。昨天心脏附近很热,好象有火烧一样。我坐的时间不长,大概一周多时间吧,每次就也就20多分钟……

  三七先生:坐到这种程度,得气比较快。这么坐就行,什么也不用想,能入静就可以。你要能静下来的话,气机自动就能归到本位,原来不通的地方就能通开。出汗就是在排病,原来有一些寒湿邪,气到了就会发热,热呢,昨天不是讲了嘛,热就是气,也就是火,是身体的动力。西医这种诊断只能见到形上的变化,治疗是病因不明,所以治完之后反而加重,这些都是必然的。他是明知做不了还要硬去做,看到这种指标变了就想把它改回去。实际上指标是个结果,并不是原因,不是随便能改变的。而你现在自己这样调,可以把身体这个气机调顺,升降顺了之后,一些病邪自动会去掉。你现在调的挺好。
  如果你要继续坐下去的话,可能还会有其它一些境界。如果境界出现了,你也不要害怕,一切顺其自然。因为高度入静了,必然会有些不同的境界。闭目塞听了,六根不缘于外境了,内境自然就现前。这时候你静观就可以了,不要执著,不要害怕。一执著,一害怕,就容易入魔。现在是属于在调理身体的气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先是气降下去了,足下发热,腿上发热。降到底下了,然后它要升起来。升起来就向上走,行于心。你刚才说心脏那儿有跳动的感觉,这说明心脉在通畅。通开之后,也会有寒气向外散。或者是凉气直接散出去,或者是发汗,所以练完之后就会感觉很轻松。现在呢,气还不足,气不足先要培元,培这个根本,就是肾间动气,丹田这个气。至阴之地,小腹里面,那个地方一定要让他暖起来。炼功还应该要藏精,房事要尽量节制。精藏了气才能顺,才能收摄住。然后这个精呢,养精蓄锐。之后精会化气,气会化神,精化气了这个阶段体力就会大增,气化神了就会思维敏锐,不困倦。这时身体整个就好过来了,然后你再去检查什么指标,它也会恢复正常。所以,不要过于执著于那种指标上的变化。只要把气调顺了,其他都好办。
  这个内视啊,你不要有意去看,硬去看,应顺其自然。外面这个门你把它闭住的话,里面自然就开了。心缘外境,里面这个门就开不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嘛。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要不触外面这个六尘,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你首先要先静下来,静而后入定,定中生慧,慧就可以观空了,观这些万法了。万象皆空,这是慧眼见真。这都是自然的,只要你心不缘于外境,入了这个,这叫入流忘所。入流了,你不触六尘境界了,自然就入流。入流了,根就不触这个所。入这个境界,这时候自性的光明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道理就是这样,你要肯行能行的话呢,障浅的自动就会显现,障深的话,麻烦一些,都是些很自然的东西。这些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要执著那些东西,不要求那些境界去,什么功能的。那样的话,贪心一起,魔境就开,有些东西就来障你了。
  我做到没有?我是不能,我是知道这个道理。就象是跑百米似的,知道这个跑的要领,可以告诉别人怎么跑。别人可能会迷路,知道要领的人他本人未必能够(做到)。所以,知行合一嘛,知道道理了你要是能行呢,你自然就会有证。证是什么呢?证这个果,你现在行的时候是因。因地不虚,果地自然也就不假。因地不真,果遭纡曲,他也不直了。所以发心要正,不论是学什么,学医也是一样。如果是骗人,为了混饭吃,这样你学不到什么真东西。

  网友:什么是上下丹田?

  三七先生:上下丹田啊,这个下丹田,精嘛,精关所在。聚精会神,聚精了之后才能会神。上丹田,就是神。精化气,气化神。所以一般守丹田,还是守下。下面是根嘛,脉之有尺如树之有根,根深蒂固,然后才能枝荣叶茂。要是直接守上面的话,容易根基不固。

  网友:静坐后不用服药病也能好吗?

  三七先生:关于这个六根六尘的问题,可以看看楞严经,圆觉经。这些大乘了义经典实际上都是讲这个问题,也就是能所的问题。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讲得很清楚,就是能所的问题,入流忘所。
  这个通气机,是比较初级的。对于养生来说,可以说是很有效的,可以不用求药了。药,是药都有毒性,用的不对,它就会有副作用,所以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辅行诀》里面不是说,你在练功之前,你实在是闭塞得太严重,五行五脏偏颇太重,开始就要用药辅助你,就象加行似的,把里面的气机通开。通开之后,然后你再去行,再去坐,它就顺了。用药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能够用气机直接把它理顺,不用药这个东西也可以。

  网友:先天禀赋不足可以治好吗?

  三七先生:先天禀赋不足,你只能是慢慢的养了。先天不足,你得的东西就少。后天培养的好的话,中年以后反而还能渐渐好起来。不要着急,不是说一定要到中年以后才会好,不要一蹴而就。你先天本来就不足,你能够存养的话,到中年之后,你就会和一般人,那个耗散的人差不多少了。因为人家的禀赋比你好,先天的东西比你多。所以早年的时候他自然就要比你好。但是如果你省吃俭用,你很节俭,中年之后你渐渐就有富余了。而那些禀赋好的人呢他败家子他挥霍最后还不如你。不要着急,最后能好不就行了吗?

  网友:练峨嵋桩可以很快好吗?

  三七先生:峨嵋桩我不了解。这都得是亲自去练才可以说。不要求快,欲速则不达,你要想快的话肯定会出问题。要缓,你要是能缓得下来反而会快。你只要一急,最后就前功尽弃。

  网友:什么药可以戒酒?

  三七先生:戒酒啊,你在伤精患者需知里面找当归四逆理中冲剂,连喝二十四剂。喝完之后,如果说你不太想喝酒了,你就不要喝了,不要硬去喝。如果你想戒的话,你就喝一下那个(当归四逆理中冲剂)。有一个人,原来完全靠酒生活,他不喝不行。喝到三十几剂的时候就不喝酒了,体力也好了。

  网友:伤寒论上的一两是现代多少克?

  三七先生:伤寒论的一两相当于现代十五克。但是现在不一定非得用那么大的量。

  网友:晚上睡觉梦多怎么办?

  三七先生:阳气完全能够入阴的人,也不是很多。睡眠不实,多梦。至人才能无梦,无梦的时候阳完全入阴。阳不入阴的时候就魂飞,肝所藏的魂不入水中。所以它就飞腾,做种种梦。

  网友:为什么人老是思维散乱?舌边有齿痕,中间有裂痕一般是什么问题?

  三七先生:思维散乱,掉举,象静坐的时候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实际上呢,阴不能摄阳的时候,静多动少的时候,它就掉举。阳不能出阴就昏沉,阴气太盛了,阳气出不去,人就容易困。舌边有齿痕,中间有裂痕一般是什么问题呢?边有齿痕说明气不达于表,所以这地方不能鼓起来。中间有裂痕,这是陷下,气虚陷下。中气和胸中大气都是虚的,气虚之象。

  网友:中医养生和四季的关系如何?四季的四种呼吸如何应用?

  三七先生:中医养生和四季的关系很大。人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受着这个四季生长收藏的影响。如海南这个地方是有夏无冬,这个地方整个气机是向上,向外,收藏的少。所以最好最适宜人生存的是北纬二十三度半这个地方,回归线这一带,就是中原地带吧,各种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是在这个地带生出来的。也就是它的温度比较适宜,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明显四季变化的地方比较好。
四季的四种呼吸法没听说过,但是从道理上讲应该是这样的。四季的气,升降浮沉,它的这个方向和深浅也是不一样的,人的呼吸也应该与它相应,能相应的自己调节那肯定是会很好。

  网友:附子多少克可以吃死人?

  三七先生:附子多少克就吃死人?这些话题,如果没有经过亲自验证,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想象。附子几克有人就多,有人用几百克反而会很好。用什么药用轻用重,都是针对一个病情,而不是说吃什么家常便饭,二碗三碗的,吃十碗他就得撑死,他不是那么回事,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说多少克就等于死,不是说跟硫酸似的,能毁容。他是针对一个病,并不是对常人,常人也不需要吃。这道理应该很简单的,不要说这种没有前提的话。


漫谈之五:饮食?脉象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7日
整理:观自在

  网友:如何药补和食补?

  三七先生:这个饮食入于胃,入胃了之后就要转化。实际上食物就象加工的一个原料,生产的一个原料。它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精,精中还有气,有精了才能藏气。所以说脾胃是个中转站,转化为阳还是阴?阳化气,阴成形。它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是阴中有阳,如果是纯阴的东西不能转化为阳,这样呢它就是个废物。所以是精,转化的是精。五脏的这个肾,主藏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它是闭藏,不能泄,如果泄了的话精就受损了。如果饮食不入胃的话,水谷精微转化成精就没有来源了。气无所摄,这时候就会表现成虚。但是要转化需要阳气的运化。这个阳气呢,实际上就是脾阳,脾胃之间的阳气。这个阳气的根本还是在下焦,所以先后天实际上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后天的饮食摄入要为先天肾阳来提供燃料,然后命火才能不衰,生命之火不熄。如果没有这个来源了,就象是炉中的火没有燃料了,就会熄灭。炉火点起来之后,还可以烧水,腐熟五谷。命火烧起来之后就能帮助脾胃运化,所以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先天后天之间这个阳,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不过是在不同的部位作用不同。此衰彼亦衰,此盛彼亦盛,它们相互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

  网友:冬天如何进补?

  三七先生:冬不藏精的话,春必温病了,为什么说是温病呢?精不藏则气不能摄。气不摄就外散,外散,阴就不足以摄阳,首先风动,然后化火,枯燥,水不能上承。已经水少了,阴阳不在里了,这时候就成问题了。表面看上来阳多了,但实际是阴少了,这时是要滋阴,不能随便伐阳。所以冬藏精,主要是不用。你只要不动就行了,并不是需要摄入太多的东西。所以冬眠的动物实际上它冬天的饮食都是中断的,它就睡觉。睡觉的同时,就是在养。所以说冬天你只要不用就可以了,冬季一定要忌耗散。不是说怎么的非得要吃什么东西,如果要吃,吃什么呢?就吃桂附地黄丸,这是平补。阴盛的人反而要补阳,用姜、桂、附之类的东西,来助阳气的收藏。不然的话,阴盛格阳于外,阳气降路受阻,归不回去,反而外现假热之象,实际上是内寒。春季阳在外扰动啊,它就应该收摄,如果它冲得太高,木火去刑金去了,就可以用麦味。如果还没有那么高,只是水不涵木,就可以用杞菊地黄丸之类,甚至是六味,加点水。麦味地黄丸这个药是好药,这个药同时可以配附子理中吃。上边是润,下边是燥。燥湿相济,同时它就成补了。

  网友:阴盛格阳怎么理解?

  三七先生:阴盛格阳,这是一个很形象的事。阴中要有阳,阴要是太多了,阳反而会格于外,格于上焦。阳明这地方降不下去了,不入太阴,太阴寒湿太盛,阳浮于上,上面表面显示像是有火,实际上是阴盛所致。如果你把这个太过的阴破了,阳自然就下降了。如果你当成实火去治,用凉药,越用下面的寒就会越盛,这就是虚虚实实了。本来就阳虚,使它更虚,本来阴盛,使它更盛。所以有些病,比如口腔溃疡,青春痘什么的,表面上是火,火郁于上,其实是阴盛于下。你看《医理真传》讲口腔溃疡和慢性咽炎什么的,都是阴盛的症。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普遍被认为火盛的这些病实际上都是阴盛。辨脉象也能辨出来,脉象是沉紧、外格,阻力非常大。那个气,那个脉象向下用力的时候,有一种不容易往下按的反抗的力量,实际上是阴气在里边阻隔。

  网友:慢性咽炎一定是阴虚火旺吗?

  三七先生:这慢性咽炎一定是阴虚火旺吗?回答这个问题得加一个不字就可以了。慢性咽炎不一定是阴虚火旺,可以这么说。再进一步说呢,更大的可能性是慢性咽炎一定不是阴虚火旺。不一定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定不是。不知道能不能听明白这个意思,就是说阴虚火旺的可能性是极小的,阴盛格阳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个比例可能是按照百分之九十几和百分之几的比例。所以那种情况你用凉药永远好不了,只能越用越重,没完没了。所以说这又是一个大方向的问题,举世错误的判断加起来得出这么个结论——阴虚火旺。所以不要信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变成了广告的依据,这个慢性咽炎就得用凉药了。你要用上了你就永远不好。

  网友:郑钦安先生对脉象是如何认识的?

  三七先生:郑钦安先生其实对脉他不太注重,他不太讲这个脉,所以我对他讲的这个脉象的印象也不是太深。真正看脉理,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那里头讲得非常的详细。脉怎么看的都有,怎么定的也都有,这么看那么看,横看竖看,左看右看,但是大的方向不能错。左升右降,这一定错不了。你是与四象相应呢,还是与五行相应,与六气相应,那是你自己定位置。脉呢?大纲说的都不一样,浮沉迟数滑涩,有的又说的是别的。但是主要还是升降啊,看他那个左脉能不能升起来,右脉能不能降下去。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六气在升降浮沉,左边是阴出阳的路,右边是阳入阴的路,左边是木火上升,右边是金水下降。论坛上不是有个数字图吗?(见第46页)后来我不是把那个数的意思都讲了一下吗?有一圈,那个第三层,就是脉的数。说到大小的话,这脉有个定数的就是这个四象啊。哪个位置最大,哪个位置最小,它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合于这个数呢,就说明出了问题。就象心脉,心脉浮而大散,与肺脉同居于浮部,居于上焦。浮而大散者为心,浮而短涩者为肺。所以它表现一个是外散,一个是收敛。要与六气相应的话,一个是少阴君火。一个是阳明燥金。如果它俩相反了的话,那就很成问题了。在右寸脉上见浮而大散之象,这就说明是金受火刑,火克金了。这个人会表现什么样呢?口渴,口燥,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发不出声,甚至最后就是发不出音来了。其他部位,也可以类推。右寸脉大,关下也大,尺也大,这说明内热相,内热就表现出来了,阴虚,阴不足,金水气不足了这时候就可以用我刚才说那个麦味收敛一下了。如果寸大,关下反而紧,这就是刚才所说的阴盛格阳了,就要开太阴,把中间这个阻碍打开,让它降下去。。阴一破,阳就收,尺脉就充实了。不然的话尺下或者是紧或者是细。太阳是升极而降,所以它始于晴明穴,从上面开始,降到至阴,从小脚指转入至阴之地。方向是从上到下,开始于上,就说明是从下面升起来的,升到极点之后,又降下去了。

  网友:什么时候切脉时间最准确?

  三七先生:切脉时间最准的时候就是早饭前,阳气未动,饮食未入的时候。

漫谈之六:相火?开合枢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5日
整理:观自在

  网友:附子汤中用附子30克,对肝脏有无影响?

  三七先生:这个问题它本身就有些问题,说对肝脏有无影响,这并不在于附子多少克,而是他现在这个肝脏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是一种阴寒凝滞的情况,如陈新华先生治疗肝硬化,他最后用到350克,最后病就完全治好了,而且老年斑什么的都去掉了。350克比30克多了多少倍呢?十倍还多。有无影响呢?当然是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好的影响。如果是肝阴不足的人,应该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的人,如果你用到30克,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不用30克,5克6克可能都会不好。所以说这个问题是有个前提的,并不是说30克就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就象什么呢?就象是说炉子里面的火对房间里的人有没影响?它肯定会有影响,但是这要一个前提,如果是在冬季的时候,炉火对人会有正面的影响。没有炉火房间很冷,人会受不了。如果是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你再烧这一炉子的火,就会受不了了。所以这类问题就和刚才这个比喻是一个性质,一定要有个前提,一定要辨证,究竟是什么证?是阴是阳?如果你是阴盛的话,热就得多,不然的话就破不掉这个阴。

  网友:请问先生相火是怎么回事?

     三七先生:相火的问题,我写的那几篇短文也都提到了。相火与君火相对,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实际上就是一个坎中的阳,一个离中的阴。火这个东西,为什么西医不知道呢?其实火它就是气,它看不见摸不着。真正点着的火还可以看得见,也可以摸得着,但是抓不住。人身上的火呢?看不见摸不着,摸着的都是皮相的东西,都是物质的东西。但实际上你还是摸得着,就是温度。如果这个火也就是这个气散了的话,人就会变冰凉,僵硬,就是这种死尸的触觉。人没有火了,没有气了,就变成一个死物。相火是什么呢?相火以位,它位于下,藏于肾中,也就是龙雷之火。郑钦安先生医理真传一上来不就是讲相火嘛,相火有种种不同的名字。但是说来说去都是一个东西,也就是位于下面的这个火。这个火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动力之源,也就是坎中这一阳。这一阳如果没有了的话,阳根就脱了,上面就成了浮游之火。浮火散尽,人也就气绝了。

     火这个东西有一个特点,必须要有燃料,必须要有一个可以燃烧的东西。一张纸,烧尽的时候火也就灭了。所以说这个火,也就是气,必然与物质同在。相火以位,相火是什么东西呢?相火是肾所藏的火,也就是肾中这个气。它附于什么呢?它是与精相合。如果精要泻出去的话,火自然也就随之外散。也就是说,阴为阳之宅。如果阴不足了的话,没有阴了的话,火也无所附。这个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煤,或者是柴。有柴了有煤了你把它点着了,就能点起火,火不能凭空存在。在肾中的火,这个相火实际上就是精。而在心中的火就是血,有血它必然就有火。如果血瘀了的话,血凝了的话,这说明血中就没有气了。所以人体使用手册里面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血气,你只要血多了,自然气也盛。当然这个血必须是好血,不能是瘀血。所以他抓住这一点,只要这个血多了,身体它自然会好,气也足嘛。所以说,血和精实际上是气的物质形式。当然,如果它是败精了,是瘀血了,这说明这里面就没有气了。这个血这个精这个本来含有生气的东西就没有生气了。没有生气了,就变成了死物。死物它就凝滞不通,就变成了一种瘀滞的东西,阻碍气机升降的东西,也就是没有生机的东西,生机不存了。火和气啊,就是一种能量,能量是能源转化出来的。如果没有能源,谈不上什么能量。能源也是很有局限的,比如现在工业用的能源,石油,煤炭之类的。它不能拿石头直接转化成动力,水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它不能直接燃起火来,一切可以点起火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能源。

  网友:今天的讲堂的主题是什么?

     三七先生:不要问什么主题不主题的,什么都可以是主题。一个问题你要弄清楚了的话,你就可以一通百通,如果全不通的话,你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讲最后也不通。讲课的话也可以拿一本书来讲,也可以随便说,但是最后你要说到实质的问题上。

  网友:开合枢是怎么回事?

     三七先生:开合枢的问题在网上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在这里我再讲一下。

     开合,这两个字,其实合也可以说就是关,开合就是开关。无论是什么机器或是一个灯啊什么的东西,都有开关。最直接能体现出开关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门,也就是开合。你要进门的话要把门打开,进去之后再把门关上,这是两个动作,一个是推开,向里开了。一个是向外,把它合上。作为一道门呢?首先要有门板,这才能挡住外面。这个门能开能合,它就得有轴。这个枢实际上就是轴,没有轴它就转动不利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户枢就是这个门的轴。开合呢,就是这扇门打开,关上。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的,有开有合,中间有枢轴。枢轴有个特点,能转动,它是动的。门实际上它本身并没动,只是轴在动。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轴推动这个门,才能开合。向内合,向外开。或者是向内开,向外合,这是两个方向。轴能动,能动是什么呢?动和静是相对的,这又涉及一个动力的问题。什么东西才是动力呢?万物这个动,都是火在推动,只有火才能成为动力。所以说这个轴和枢就是火,火之所在。火是什么呢?这又涉及到我们刚才说的问题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是什么呢?少阴君火。相火是什么呢?少阳相火。所以这个开合枢里面少阴为枢,少阳为枢。一个阴枢,一个阳枢。然后它就有开的问题,合的问题了。阳的开是太阳为开,阳明为合。阴的开是太阴为开,厥阴为合。而这个枢轴就是在少阴和少阳,实际上说就是在中间,也就是坎和离,一个是在坎中,一个是在离中,也就是水火。水火实际上就主升降,也就是这个轴。

     而开呢?太阳是开,太阳应该说是主表的,主一身之表,气要达于表,这是太阳。太阳开到极点了,到两阳合明,到阳明这个地方了,这时候它就要合,阳极于外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中生出来了,阴就要返了,物极则反嘛。阳到极点了阴就要生出来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上往下降,所以就变成了阳明。阳明合,合就要关上了,开到极点不就要返回来吗?返回来这就是一个合的过程。阳明往下合,下面它这个阴就要开了,实际上开和合的顺序和方向是一样的,阳的合同时接着阴的开,阳要入了。阳达于体表了,就要向内收,同时它就要入,入到里面去。入到里面去呢,这是一个阳合阴开的过程。所以阳明太阴一个是合一个是开,也就是脾和胃的关系。这时候阳收回去了,已经入到里面去了,入到脏里面去了。入到里面了去呢,入到极点的时候,阴已经开了,阴又要合了。合了就是阴极于内,也就是说冬至这个时候,相当于一阳初动。阴到极点了,它要转成阳了,这时候阴合了,同时实际上阳也就开了。虽然它没有开到极处,但这个方向是向外了,它就要开了。所以厥阴的合与太阳的开也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可以考虑桂枝汤、当归四逆汤这一类东西,它们的方向性,都是从下向上,从左下方一直达于上,这就是一个合和开的过程。如果不能合的话,阴不能合则不能转为阳,升不起来,升不起来就下陷。为什么现在治伤精的病人用温药比较多呢?实际上就是说,这里边的阴转不成阳,阳实际上先不入阴。为什么当归四逆理中冲剂疗效很广泛呢?什么病都可以治呢?实际上它同时开太阴,又合厥阴,一降一升。阳入阴之后,从厥阴和太阳的地方又转出来了,这时候升降的过程就完成了。如果你是只看它一个局部,把这个升不起来理解成一种热,硬说它是什么湿热下注,总去清它,它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就升不起来了。最后把坎阳也损了,把相火也灭了,这时就没有动力之源了,相火也不在本位了。这就是开合枢的大致意思,涉及到每一个字,这个开合枢,都会有一个方子与它相应。

  网友:老师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

     三七先生:大家不要说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的话,那就很成问题了。我希望我讲的时候大家想一想,不要去看别的东西。你要能把说的这些东西弄清楚了,中医实际上就简化了。不要太心不在焉,能听明白一个地方,你再一推就全盘都给打开了。所以,实际上无论讲什么,最后都涉及到这几个问题。如果这几个问题你始终都没触摸到,你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那你搞的那些东西本身就是不伦不类。无论你写多厚的教材,都不知道这个火是什么,不知道这个气是什么,治的是什么你也不知道,他怎么可能好呢?

     比如今天下午,我治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我给她扎了一下针。扎针实际上就是在疏通经络,在调,把她这个病气给排出来 ,她感觉到扎针的位置发凉。最后我给她做一下导引,稍微引一引,她就觉得有凉气往外冒。原来几十年小腹这个地方始终是冰凉的,这个病人是个不孕证,结婚20多年不孕,小腹这个地方是凉的,始终是凉的。寒气从右臂冒出来之后,一点一点一点,小腹就开始发热了。越来越热,最后这个热从小腹一直升到中焦这个地方了。下面这个地方就热起来了。为什么她会不孕呢?实际上是下焦――这个地气不暖。这就和冬天北方地面是一样的,寸草不生,没有生气,实际上就是温度不够。地球为什么适宜生命生存呢?就是温度适宜。从0度到100度,水可以存在。再往下有冰,再往上有气,中间是水。所以常温在三十度以下,这比较适合人的生存。人如果是至阴之地,里头没有阳气,是个纯阴的东西,冰凉,她就会没有生气。这个病人检查了很多地方,没病。怎么查也是没病,用了种种方法,也都没有效。经过这一调,她就感觉到身体这个气是什么了。凉的地方就是凉,热的地方就是热,热起来说明什么呢?热起来就说明暖了,暖了就有了生气了。凉的地方是没有生气的地方。春主生嘛,春生夏长,为什么人这么喜爱春天呢?因为它生气足,所以春季比较适宜万物生长。

     温度是很有关系的,温度要让它温和,不能太热,太热的话,三十几度四十几度也不行,那时候就完全化气了。完全凝滞了也不行,一点阳气没有,那就变成了一个死物。象月球上没有生命,就是温度不适宜。实际上人治病他治什么呢?就是治身体这个温度。也就是身体这个季节、气候。不要老在形体上去打转,动则就化验,看它一些什么微生物这些东西。实际上微生物是气候的产物,并不是导致气候的原因。如果没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气候,就没有生命存在的,这是一个本末倒置。当然,看到生物存在的情况,也可以反推出气候的状况。知道有生命存在了,必然就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气候。

     人身上百分之七十是水,有些人可能更多。这个水,也就是津液,液体。必然要有这个,如果没有的话,人就变成一个很干燥的东西。有这个东西还要有火,要有火去推动它,去转化去化气,如果说火力不足,水就会停留,不化气了,这时候变成种种湿气,看舌象也会很湿,严重时候会浮肿,直接泛溢于皮肤之表,在内就成痰湿。其实是化气不足,气运化不开了,也就是火衰了。这时候就要扶阳,阳气一足,自动就会给化开了。如果身上津液很少,特别干燥,从里到外全是干,这就是说明他火太多了,水太少了,这时候就要给它加水。所以说水火呢,哪样都不能少,少了就出问题。生命存在离不开水和火,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呢,雨露滋润禾苗壮。如果没有雨,风雨以时,没有雨露滋润,它就会枯死,变成了旱。水太大呢,没有太阳来照,又变成了涝,它也活不了。所以阴阳呢,实际上就是水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从水火可以看出阴阳这种属性。阳化气,阴成形,水之气是寒,火之气是热,热极就变成燃烧,这时候就化气,化气的同时实际上就把这个成形的东西给毁坏了,把形给释放了。这个过程可以从水看出来,水化气的时候化成蒸气,气态了,你就看不到它了,就没了,就散了。但是一降温的时候就凝成水珠了,再一降温就变成冰了,变成了固体。人身上也是一样,阴盛的时候就凝,阳盛的时候就散。向外散就变成了汗,这个水变成了汗,实际上就是血变成了汗,身上的津液整个向外蒸发。如果阴盛的时候,它又要凝,整体的温度就下降。这时气血开始凝滞,不流通,闭塞,也没有汗了。里面变成了一些废物堆积,杂质在里面阻碍气机的运行。

     人身上不外这些事,万病离不开这些个事,所以你不管什么病,你见没见过这病,你拿这个东西一测,就可以测出它的问题所在。就象是那个电表,无论什么都可以拿它来测一下。看看怎么回事,有没电啊,没电把电给通上不就好了吗。

  网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三七先生:糖尿病是怎么回事?糖尿病为什么糖不化了呢?糖尿病并不是说糖多了,吃的糖太多,不是那么回事,而是糖转化出了问题。糖这种东西不能转化成动力了,也就是说阴不能化气了。不能化气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火少了嘛,很简单的问题。有火的话不得要有燃料吗?燃料是什么?燃料它又是阴,所以你得找这个能生起火的东西来,能让这火附在这上面存在。你光是烧火也不行,没有燃料点不起来火。

  三七先生:这个病啊,无论什么病,它发展到最后的时候都有治不了的一天,这是必然的。所以说,也不要觉得什么病都能治好。即使你方法没有错,这个元气已经没有了,再治也没有用。

  网友:老师给谈谈痰饮和水气病好吗?

  三七先生:痰饮水气病,这个是水液停留在不同部位。比如说你化气不足,气化不能行于某个部位,它就变成了某种病。痰饮是在脾和肺的地方,水气病是在表,都是阳不能化。在表的话都是偏于太阳嘛,所以说不要被这些名相所囿,被它所局限住了,一想首先是个名。这个病啊,你不要想什么名,这个名的病怎么治,那个名的病怎么治,你把它这个名,首先转化成一个阴阳的象,转化成一个水火的象。是水多了呢还是少了呢?所以,我把这个大东西调完,那地方不管它什么名,它都过了。所以郑钦安讲的医理真传,最后不是说阴虚阳虚吗,统摄万病,不管它是什么。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网友:肝癌要如何治疗?

  三七先生:肝癌,到了这个阶段,不太好收拾了。肝主藏血,它现在已经变成癌症了,一个大硬块,石头一样的东西,这里头的血脉整个都不通了。肝呢,是水和火之间的一个枢纽。它如果出现问题了的话,这个水火就不交了。怎么治这个东西呢,必然要把它通开。因为寒它凝了,它里边必然是有很大的寒气。而且还要从血中走。知道这个道理,你用药也未必能起到这个作用。到了这个阶段,实际上它就不太好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病人不要给弄到这个阶段,不要让它成这么一个东西。阴成形,成这么大的一个形,这么坚固的一个形,你得用多少热量才能把它化掉啊?化的中间它会大,越化越大,不但不减小,还大。这是为什么?它要吞噬你这个能量。
  它既然是硬了,你就要让它软让它柔,这就相当于一个树枝,秋天冬天的树枝它已经没有水份了,你一折它就断。春天的柳条呢,是很柔软的,有一种生发之气在里边。现在它已没有生发之气,怎么办呢?所以你首先得要把这个水中的温气把它保住,水温了的话就能生木,就能养这个木。木有了生化之源,就不会马上就枯折。肝癌啊,既然它成了一个癌,它实际上把这个交通枢纽给阻断了,把水火之间的这条路给打断了,这一下就成了问题,升不起来了。它只要还能绕过去,还能有一线的通路,他就不至于马上死。你现在想把它整个全部端掉是不可能的,你得先给它留条路,让它一点一点能过去,然后再把这座山给搬掉。

  三七先生:现在中医用药,偏于寒凉,偏于用水,水能克火,水多了,就把火给灭掉了。这里边有个认识问题,他认为病就是火,刘河间和朱丹溪就这样认识。实际上这火是什么呢?火和热是有区别的。说到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火不在本位了,它就变成了火证。实际上这个火要怎么治呢?要把它引回本位,火自动就灭了。也就是说,在它不该释放的地方它释放了。就象烟花爆竹,经常这么放,就变成了噪音,有污染。不点着它就是个能源 ,它不转化为能量。能量不在本位就会变成一种痛,火停在什么地方它都会痛,它会肿。气伤痛,形伤肿。不要随便灭火,这个火呢,把它导入正途就可以了。火要完全灭掉的话,人就没有动力了。没动力的话,就变成了一个死物,这就生机日少,去死不远了。君火不明,君火是什么呢?心藏的是神,也就是神不足了,神不足了自然就不明,糊涂了,变成了暗。痴暗愚痴,想问题也想不清楚,不聪不明,如乌云遮蔽。实际上君火这个来源不也是相火,这个水生木,木生火变来的嘛。也就是精化气,气化神嘛。在肾的时候它是精,在肝的时候它是血,血中有气,在心的时候化成神。脑为精明之府,这里面还有脑的作用。脑里面有神经,脑为髓海,它是连着脊髓的。如果髓要是少了的话,那不就是脑萎缩了嘛,这些神经什么的也就不好用了,神明自然也就不灵了。

  网友:古人对医学认识为什么得比现代人还清楚?

  三七先生:这个问题啊,古人为什么把人体研究得比现代人还明白。古人是在生命中体验人是什么的,用观。现代人研究的方法,是从死尸中研究出来的,他解剖死尸,解剖尸体。所以他研究这些成形的东西是很清楚的,但是这个气化他不懂。他不知道活人是怎样的,只知道一个死样。所以很多病呢,这活人的病呢它搞不清,不明病因,这是个方法论的问题。一个生机活泼的东西他给看成一个死物,所以他就解决不了这些活人的问题。

  网友:现在还能吃桂附地黄丸吗?可以吃到什么时候?

     三七先生:桂附地黄丸是水木部的药,主要是走水和木的。也就是肾中坎下这一阳和震下这一阳,同时还有阴。它在冬季和春季的时候都可以用,可以用到春分以前吧,实际上它在冬季时候用比较好,夏秋的时候作用可能就不大了。桂附地黄丸是个收藏的药,如果气机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就不适合了,与气机相反。

  网友:伤精为什么要扶阳?

     三七先生:阳化气,阴成形嘛。阳生阴长,阳要不生,阴也不长。既然伤到精了,你首先得要生精。什么东西能生精呢?化生精。化是什么呢?阳化嘛。所以说,把伤精的东西当成湿热去治啊,这是失之太远啊。

  网友:西医所谓的前列腺炎和中医所说的肾虚,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还是就是一回事?

     三七先生:西医所谓的炎啊,种种炎,每个部位它都可以安上一个炎。只要这个地方形状有所变化,他就说发炎。实际上他是对这个病因不明,就给消炎。消来消去呢,问题越来越严重。实际上,他没有抓住这个病的根本,他看到的是一个现象。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呢?他不懂。实际上就是说,他见到了阴成形,但不知道阳化气这回事。所谓的前列腺炎,凡是有这种病症的,都是从伤精而来的。精伤了气无所摄,水不能生木,阳郁于下,在那儿憋的时间长了,就变形了。阳不能化气,那阴形越来越大——肥大嘛。种种的那些应该化气的化不成气,就在那地方堆积,最后浮现于外,就是这么个道理。不要总是看到这个瘀,强调这个瘀。为什么瘀呢?它不能气化了,就象冬天这个冰似的,结冰时你天天去扫雪,去刨冰,也不行。你把它扔到马路边上,它还是在那儿停着。只有当温度升高了,太阳出来了,慢慢把它给化掉。阳气足了,自然化成水。最后呢,什么也找不到了。你如果天天刨,动员多少人去刨,它还是在那儿。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没有这个气化帮它恢复的话,解决不了根本。这是个标本的问题,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不知标本的话,你做的事情都是一个无知妄作,不知常妄作,结果是凶,不吉啊,有很多问题都是这样。如果你能从根本上给它认清楚的话,你做起来就有道理。不然的话,那只是个错误。无论多少人在做,无论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把它给写成书面语言,把它给传播出去,都改变不了它的错误性质。因为从结果上就可以看出来,不论多少专科在治,他也治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他是错误的。

     前列腺的问题是你自己伤的,所以最终得靠自己养。如果不能养的话,这病没法治好。你不断的在那儿磨损它,不断的在那儿疏泄它,它自然好不了。


   
附录一、早期医案

按:附录一医案为三七生整理

小儿八日不食

  98年2月,一女童来求诊,年尚未足三岁。腹痛,已八日未食。西医院诊为胃痉挛,告需要观察,不敢用药。中医与针刺并开汤剂,服后未愈。来诊时痛止不定,时作时休,痛则哭闹不止。痛时脉疾数上涌,左关尤甚。问其先前饮食,云当日所食各种食品颇多,乃定为伤食,欲以承气汤加青皮木香之类下之。及其离去,翻阅《古今治误》,有治小儿伤食,以承气汤攻下致脾胃大伤之案,万密斋谓是杀此儿也。生大恐怖,急打电话告病人家属更方为:鸡内金6克、三棱3克、莪术3克、青皮6克、莱菔子6克。一剂(据云药费不足6角)。
  患儿于次日未时服药,少顷便出黑硬干屎一条,嘱戌时再服一次。次日,病儿母来电话云,小儿已愈,昨日不到半日间连食四餐。嘱其不可过食,恐脾胃再伤耳。
  书此案,一则提醒为人父母者,不可任小儿食无节制,以小儿脾胃未成,不能过多容受也;一则提醒为医者,于小儿之病不可过用戕伐,亦以小儿脾胃未成,稚嫩之体不能顺受攻伐也。

霉菌性肺炎

  2000年冬月,开原一老者年六十许,通过电话求治。西医检查左肺有阴影,疼痛,以抗菌素消炎无效。左腿股骨头坏死。舌水滑,二便正常,口渴不能饮,饮食不纳。辨为肺寒,开方:
  麦冬10克,党参20克,陈皮30克,干姜60克
  药服八剂,原来不能翻身,起不来床,今已能翻身起床。饮食见强,肺痛减轻。 痰原来黄,今变黑。已见效,嘱继续服前药。
  又服十剂,较前十剂病情加重,饮食不思。以为寒气之故,加附子60克,桂枝30克。
  半月后去医大检查,云先前肺部阴影消失,洞扩大一倍。精神较先前强许多,能翻身,饮食仍差,身无力。肺部已不痛。改方,取土生金之意,仍以温药为主:
  麦冬1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干姜30克,白术60克,茯苓15克,炙甘草30克,鸡内金10克,附子30克,黄芪30克
  十日后一天连来三次电话,云上次从医大回去之后又吃消炎药,肺中又痛。今服上次所开中药已不觉痛。但开始口渴饮冷,口中破,上焦觉热,今日痰中带血。三日后又来电话,云病情加重,骨瘦如柴,据形容腿只有三个麻杆粗细。不咳,胸闷气短,大便数日一行,有时喜食凉物,略能进食。其子谓为肺癌,说恐怕不能治了。前用热药寒气已散,今中上热象明显,显系火来克金之象。肺属金,本气清凉,今已热化,当清之,仍取土来生金之意,但药以清凉为主:
  麦冬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5克,甘草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麦芽10克,陈皮10克,黄芪20克,金银花30克
  二十日后,饮食见佳,前三月大便总共数次,近几日便二次,昨夜咳剧,肺又觉疼。又八日后,痛减轻,饮食仍少,骨瘦如柴。六日后(2001年1月12日),能饮食,肺不觉痛,吐痰前三口黄,后白。体力仍不足,人仍瘦,大便七八日未行。嘱继续服前方。
  中途失去联络,不知生死。2001年10月10日得到消息,云之后又服药三十余剂,春天时已经痊愈,体重增加四五十斤,现在早就骑着摩托车满街跑了。又说病的名字西医叫霉菌性肺炎。

右胁内痛

  一妪,武汉人,年五十余,从事蒸馒头工作十余年,工作时每日大汗淋漓,日日如此,不能间断。今已停业,来女婿家调养。
  年来自觉右胁之内疼痛难忍,不能自持,怀疑肝癌。睡眠不佳,体力虚惫。面色黄白,左脉弦而涩,右脉微近无。断以肾气大虚,肝失所养,升达不畅,气滞血瘀,乃发疼痛。盖每日发汗,精气耗散所致也。
  遂书方:菟丝子30克、杜仲1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三七10克,先降后升之意也,嘱连服十五剂。
  六服尽,痛全止。尽十五服,精神健旺,体力大长,每日上下六楼买菜做饭,应付裕如,不觉疲惫,晚间玩电子游戏至深夜亦不觉困乏,盖先前未有之事也。
  脉之,右尺沉石深藏骨间矣。若因疼痛之故,以之为实,重用戕伐,恐其虚惫将愈甚矣。

飧泻八月

  王女,16岁,随父母侨居澳洲,吃西餐伤脾胃,食后即泻,西医无效,乃归国求医。服沈阳中医研究院中药四十余剂,每次160元三副药,服后病如故。又去著名的儿科中医小儿王处求医,亦无效果。国内西医谓为心理障碍,没病,不予医治。求医八个月,费用七八千,不见一丝效果。
  2003年3月26日,彼邻居来电话代为求治,云病人食后即泻,泻后又饿,周而复始,每日如是,现已骨瘦如柴,精神萎顿。
  食入不化泻出,有降无升,胃能容而脾不能消,责其中焦无火也。求其根本,则坎阳虚衰,坎阳不足则上升无力,中土乏生化之力,脾胃失运化之权。治当中下并补,扶阳抑阴,俾其生气旺盛,自能消化饮食矣。与附子理中汤:
  干姜60克,白术30克,党参60克,炙甘草30克,黑附子30克。七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服一碗,下午三时服一碗。
  28日晚,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病人早七时服药后,不到一分钟,先感胃中发热,随后头上如同炸裂般疼痛,头皮发麻,面上如中风状,麻木抽搐不已,舌头发硬,吃橘子不会吐子。接着浑身发麻,腿抽筋,恶心想吐。但吃饭后没有泻。症状从早七时一直持续到下午一时方平复。一时多浑身觉疲倦,睡了一觉,原先手脚冰凉,服药后麻木时手先觉热,接下来脚上麻木,随后脚上亦热。
  因反应剧烈,晚上病人不敢再吃药,邻居打电话来问,告乃排病反应,但吃无妨,方再服。服后腹泻四五次,原先总觉饿,食后即泻,泻后马上又饿,今日食后不再觉胀觉饿,食后亦未泻。晚间十时多脸上又发麻,全身从脸上向下发麻,但没有抽搐,持续一小时左右,半夜二时多呕吐一次。
  30日,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第二天早晨服第二服药后肚子发麻,随后开始腹泻,持续一日,至少五六次,所泻全是清水。中午饭后没有腹泻。晚间再服中药后不再有反应。当日早晨食后觉饱,没有腹泻,病人高兴异常,云八月中头一次吃饭后没有腹泻,并感觉吃饱。
二剂药服完症状基本消除,嘱将五剂服完,以巩固疗效。
  5月24日反馈:服药后,过去的症状全部消失,体重渐增,现已恢复正常。共吃五服药,药费一服七元。
  所谓服药不眩瞑厥疾不瘳,此之谓欤?

外感

  复泰草堂,下午三时许,正足太阳用事之时。一女学生,年17,名黄菲,以感冒之故,奉母命前来打吊针。问为何一定打吊针,云母言如是,未告何故。实则举世皆然,不须明言,因循蒙昧,盖常情耳。
  病人现自觉头晕,鼻塞,口干。无头痛项僵腰背酸重等表证。舌淡滑,左脉沉紧,右脉沉数大。刚在外量体温35.6度,晚间则发热,从前日晚开始发病,至今未解。
  思之,就脉象而论,属中有客寒,内有热郁之象。宜升达降通并施,清散温开同行,正小柴胡汤对治范围。乃劝其服中药,初不肯,告服后很快就会见效,乃肯。药有先煎备好者,温之令服。药方入口,脉之,左脉已起,沉紧变为浮弦,唯关脉略紧,少顷即有缓意,右关沉大数变为沉紧(说明脾肾原有寒湿,然非起病之因)。问头还晕否,答已不晕,鼻子还觉不通,又与对答数句,临走时云,鼻子也通了,症状完全消除,从喝药到头不晕不到一分钟,到鼻通不过数分钟。
  特记之,以为持中药慢论者之劝。时2003年3月19日。

泡药治小儿腹痛

  陈钟伟,男,8岁。其父携彼前来求医,云今日上午九时开始腹痛。面红,有难忍之色。舌体胖大,中稍黄干,四布红点。左脉沉大,右关尺伏。少腹左侧疼痛,按之弥痛。痛时发时止,发时左脉有动数之感。昨晚曾于饭店饮食,盖伤食也。脾胃受伤不能运化,肝欲代之疏泻,来时则痛,脉转动数。宜降之,以大黄一片、枳实一片、莱菔子一捏、鸡内金数片、木香数片,以开水泡之令服,初服半杯仍觉痛,视其舌有湿象,问足下凉否,初云不知,少顷云凉,下有寒也,乃于药中加附子一片,再将药泡满令服。食顷来看,小儿正于桌旁与母说话,面带笑容,云服药后便伏桌睡去,醒来已觉不痛,之后欢笑而去。
  泡药用量较煎药用量轻者不下十倍,而取效之捷更胜于煎药,此中道理颇堪玩味,明者察之。

血小板减少症

  初诊:2003年4月20日
  陈景皓,男,12岁。一星期前,从腿上起血点,一直起到面部。在此之前一个星期曾感冒,服感冒胶囊四颗。到襄樊市第一医院治疗,检查血小板不足400,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小板之后,用大剂激素维持。
  病人面色黄暗,眼白泛青,瞳子纯黑,眼球艮部有一红点如毛线头状,坤位稍黑;舌胖大,滑湿,色稍白;脉象右三部内紧外大,有外格之势,左三部脉浮大。口渴,想喝开水,大口饮水,日饮二三杯。小便多,日三四次,色黄青,量多不急。腹内觉胀,然仍能食。大便干,量少,色黑,难。
  综合判断,为寒入坎宫,元阳外脱之证。亟当导龙归海,引火归原,俾内侵骨髓之寒外散,则病自平复,与恒益复泰汤进退:
  桂枝9克,当归9克,白芍9克,沙参12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干姜5克,白术10克,熟地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丹参12克,远志9克,附子15克
  七碗水煎剩二碗,中午十二时服一碗,下午六时服一碗。嘱先服七剂,服第一剂时减激素三分之一,二剂再减激素三分之一,三剂后全停。
  二诊:4月27日
  服药六剂,激素在第四服时全停。脉率本已降至六十几次,中途服预防非典药,服后变为120次以上,气色变黄,手心发热。左三部数大,右三部亦大,然外格之势已减。舌仍胖大,后部稍有黄腻苔。眼球艮部毛线头状红点已减淡。再服前方十剂。
  三诊:5月9日
  共服前方十七剂,今日查血小板13.7万,较第一次输血小板之21.7万仍低,但已在正常范围。眼白青色已淡,舌亦不肥,眼球艮部毛线头状红点已消失。脉仍有沉紧之象,面仍萎黄。与麦柏附子理中汤五剂。
  四诊:5月16日
  眼球干净清澈,舌微胖稍腻,左关尺微有紧涩之象,右脉微浮大,尺有扰动之意,大便时干时稀,再收之:
  当归2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20克,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白术15克
  七碗水泡一小时,煎剩二碗,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五诊:5月24日
  今日检查血小板23.3万,完全正常。舌粉白滑湿,水中仍有不温之象,再与麦柏附子理中汤四剂善后。
  9月下旬随访,无复发。

面痛数十年案

  邻妪陈氏,年六十五。右面阳明经处疼痛,近数十年。
  初诊,2003年10月21日。舌中红,口干,外湿内燥。大便正常,眼色红黄。左寸关大,尺弱,水不涵木之象也;右寸沉取大,浮取紧,右眼乾位有一灰色瘀斑,余处布满红丝。前些年丧父之痛,悲哀太过,肺气因伤。开方:
  麻黄3克,麦冬10克,玄参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5克,升麻7克,甘草10克,二剂,早六时、睡前各服一次。

  二诊,24日。服前方二剂,面仍痛,舌仍红。右三部软大,寸浮尺弱,右寸之紧象已无;左部亦大。全是阴虚火旺之象。开方:
  麦冬10克,白芍10克,生地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生石膏20克,早六时、下午三时各服一次。
  三诊,11月2日。服前方六剂,面痛大减轻,洗脸时用手搓仍觉痛。舌红大减,右寸沉大,脉象转收,为开麦味地黄丸二盒。
  四诊,12日。面又痛,舌象肥大,已不红。右寸浮大,余部沉紧,左关尺尤甚。中下已现寒象,当清上温下,为开方:
  麦冬10克,五味子5克,附子5克,桂枝10克,二剂,三碗水煎剩一碗,下午三时服一次。
  服一剂时尚有余痛,服完二剂,痛止。后以他事来访,未再言面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