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矫正的检查监督:中国十大塔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36:00
 十大塔楼之一    大小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城南雁塔路顶端,曲江风景区之北的慈恩寺内。该寺是唐高宗李治为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的皇家寺院。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寺成不久,唐高宗令高僧玄奘移住寺内译经。玄奘为保藏佛经请求在寺内建塔。该塔仿西域佛塔形式,名曰"雁塔",高64米,共七层。唐代学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留名于雁塔之下,号称"雁塔题名"。现雁塔底层还保留有唐代线刻画,唐太宗、唐高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小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约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初名献福寺,是为唐高宗献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于景龙年间,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十五级,后经多次地震,塔顶被震坍,塔身破裂,现余十三级,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层每面长11.83米,通高43米。  十大塔楼之二    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市西,是旧时崇圣寺前的建筑,今古刹无存,唯此三塔依然鼎足矗立。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
  塔身每层有两个佛龛,内放佛像一尊。千寻塔中空,置有简易木梯,可达塔顶。
  千寻塔西等距约70米远的地方,有南北两座小塔,是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亦为八角形。两小塔间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
                 十大塔楼之三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外的黄河边上。
  鹳雀楼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因其独立于古代黄河岸边的高阜上,依山面河,形胜壮观,因而唐代文人、达官到此游览者甚多,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为著名,也最具代表性,成为千古绝唱。
  鹳雀楼,为北周时蒲州守将宇文护建造。据有关资料记载:楼似塔形,下粗上细,高三层,是一座著名的木结构楼阁。鹳雀楼,自北周始建,唐、宋、金时代独立于黄河边,元代初年楼已被毁,遗址尚存。其后,鹳雀楼遗址也湮灭在黄河河道的不断变迁中。
  2002年建成的新鹳雀楼是一座直耸云天的仿唐高台楼阁,雄伟壮观,古朴恢弘。外观造型为三层四檐,实为6层,楼体高73.9米,依层而上,每层设回廊供游人欣赏四周美景。其楼内楼外雕梁画栋,斗拱挂檐,天花井彩,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在全国仅此一座。从建筑体量上看鹳雀楼堪称华夏第一仿古名楼,亦为黄河流域上的惟一标志性建筑。  十大塔楼之四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塔式"楼阁,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宝像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十大塔楼之五 虎丘塔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
  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呈八角形,高47米,为砖砌仿楼阁式建筑。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到清咸丰十年(1860年)曾7次遭受火灾,塔顶与各层檐被毁,现仅存砖砌部分。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塔身结构复杂,色彩瑰丽。横额枋、壶门、斗拱和天花板藻井等处的彩绘,图案优美,色彩调和,是国内较早的建筑彩绘之一。
  1956年重修时,在塔的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1644年)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十大塔楼之六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六和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从塔内拾级而上,内墙四面辟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苍郁的群山赏心悦目。清乾隆皇帝游此,兴致大发,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十大塔楼之七 蓬莱阁   在山东省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积有32800平方米。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这一切统称为蓬莱阁。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成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的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
  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形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比比皆是。
  蓬莱阁下,还有一座蓬莱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为我国现存古代海军基地之一,又名备倭城,原为宋代边防水寨"刁鱼寨"旧址。蓬莱水城周长约1.8公里,面积27万平方米,整个城池只有南北两门,北门叫水门,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门为振阳门,供车马行人出入。北门还设有两座炮台。水城进可攻,退可守,实为一严密的海上防护体系,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十大塔楼之八 泉州双塔   泉州双塔建在泉州开元寺内,开元寺是闽南著名寺院。泉州双塔,东边之塔名镇国塔,西边之塔名仁寿塔,原建都是木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以后又重建为砖塔,历尽沧桑,最后至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西塔首先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历时10年才竣工。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1250年),东塔也易为石塔,高48.24米,经12年建成。
  双塔塔身分为外壁、外走廊、内回廊、塔心柱几部分。双塔均为五层八面,每层四面开门,四面有龛。塔内有楼梯可供游人上下。
从塔外观看,塔座作须弥座形,塔身如柱,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沃金铜葫芦。由于塔刹高大,在塔顶8角的重脊上系8条铁链拉护,使之稳固。
  东西塔的石雕非常精美,每层门侧两旁刻天王、力士像:门龛两旁刻文殊、普贤及其它菩萨和天神、佛弟子像。佛像有的三头六臂,手托日月;有的手持葫芦或执杖,形态生动。东塔青石座基上刻有取材于佛经故事的浮雕图39幅;西塔石座上雕有花、鸟、虫、兽和一些装饰图案,人物鸟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双塔之间除某些局部略有差异外,建筑规制基本相同。  十大塔楼之九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章江门外,前临赣江,背依南昌市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滕王阁序》,使此阁与诗人皆名扬天下。
  滕王阁旧址在城西章江门外长洲上。据记载,滕王阁始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所建。因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此阁名为滕王阁。1983年,南昌市开始重建这座千古名阁,园区占地4.6公顷。滕王阁从唐创建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经人世沧桑,其间迭毁28次之多。
  滕王主阁下部是一个12米高的台座,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共有九层,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南北两侧为对称的高台,高台上部为游廊;南游廊直通"压江亭",北通"挹翠亭"。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碧瓦丹柱,斗拱重叠,画栋飞檐,雕门透窗,具有浓厚的唐风宋韵。阁内一楼为王勃浮雕像,再现了其当年英姿勃发的形象,二楼为壁画人杰图,三楼有壁画临川四梦,四楼绘壁画地灵图,五楼可以看见百蝶百花图,六楼为滕王殿。在南厅里陈列着历代滕王阁模型,均小巧而不失精致。
  滕王阁内陈设及附属建筑,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突出了文化楼阁的特征,蕴藏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内涵。   十大塔楼之十 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湖南省岳阳市古西门城楼上,下临八百里洞庭湖。
  岳阳楼,原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训练水兵的阅兵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后在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扩建,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是一座木结构建筑,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岳阳楼数遭水患兵乱,屡废屡修。现岳阳楼高25.35米,宽为17.2米,进深15.60米,占地251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全楼系纯木结构,无一颗铆钉,没有一块砖石,也没有一道横梁,工艺甚为精湛。全楼以四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量,内围12根金柱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为整体。第一层脊上饰以茶花、莲蓬,翘首为凤凰,名曰"茶花护凤";第二层脊上饰以海藻,翘首为昂首的龙头,名曰"海藻绕龙";第三层脊上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名曰"龙凤呈祥"。三楼形如蜂窝的"如意斗拱",不但富有民族地方特色,而且起到了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的作用。楼顶如古代将军头盔,上铺黄色琉璃瓦。楼内藏有历代名家诗篇匾额联语,其中包括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所写的《岳阳楼记》全文。
  岳阳楼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庄严壮丽。整个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等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不负"岳阳天下楼"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