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区最新消息:中医昏迷先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10:56

中医昏迷先兆

(2009-02-10 13:52:53)转载
昏迷一证极为凶险,并多出现于外感热病极期。其先兆出现的较晚而短暂,往往旋即陷入昏迷,因此掌握先兆症的难度较大。但昏迷病机为邪陷心包,因此先兆必有心包受邪的症状特点,以及热痰浊瘀潜兆,说明昏迷先兆的掌握是可能的……


 概述
昏迷系疾病过程中出现神志不清的病证,病位在心(脑),又称神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将昏迷归入厥证范畴,如《素问·厥论》说:“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由于昏迷一病广泛而严重,故除分别于闭、脱、厥证论述外,还特列此篇进行专论。,|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昏迷病机可分为邪壅塞心室、邪闭心窍及心舍空虚、神无所附两类,前者属实为闭证,后者属虚为脱证,如心气内虚,邪乘虚而入壅闭心窍,亦可形成内闭外脱的虚实挟杂证。

临床上温疫、温病、伤寒重证、厥证、中风、消渴、关格、黄疸、疫痢、瘴疟、痫、痰证等,皆可出现昏迷。现代医学如传染性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败血症、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糖尿病、血糖过低症、尿毒症、颅内肿瘤、脑脓肿,中暑、电击、中毒、窒息、麻醉意外……都易导致昏迷。,|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昏迷病机与心、脑较为相关,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凡邪蔽心窍、上扰清空,或心元外散、心神无依皆可导致昏迷。

病机属实闭的无非热、痰、浊、瘀、毒为患,属虚脱的总因阳亡神越。如因于热的包括温邪之邪内陷心包,或湿温湿浊上蒙心窍,或中暑高温上闭心空,或阳明邪热上扰神明;因于痰的多是素为痰质之体,而患痰迷心窍,诸如痰厥、痫证、癫证、呆病;因于浊的,为内虚浊毒不化,壅塞心窍,如消渴昏迷、关格昏迷、黄疸昏迷,或卒冒秽浊、浊毒蒙心;因于瘀的为痰瘀合邪瘀阻心脉及脑络的脑卒中、胸痹、昏迷、真心痹昏迷以及热瘀挟杂,热入血室的昏迷等;因于毒的,则因中毒而致昏迷,包括急性中毒或慢性积蓄中毒。此外,属虚脱的,则为亡阴亡阳,使心神失养神无所依而致。,|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由于昏迷皆出现于外感热病极期,大多属正不胜邪,邪气内陷,逼于心包,或内伤杂病气机失调清浊相干致邪气鸱张,症情危笃,预后不良。因此研究其先兆症(证),对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昏迷先兆及其临床意义
昏迷系急证、危证疾患,病势均较凶险,并且缺少先兆信号。有的昏迷类型是突然发生,毫无先兆可查,有的昏迷类型虽有一定先兆信号,也是出现的较晚,因此昏迷先兆较难发现,但仍有一定披露可寻,由于昏迷病因较为复杂,故分述如下:,|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一、实闭型昏迷先兆

实闭型昏迷主要由热、痰、浊、瘀四大因素形成,先兆症各有特点:

(一)热闭型昏迷先兆

先兆信号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36db20100bwu7.html) - 中医昏迷先兆_六味地黄汤_新浪博客

该型起病较急,故先兆症的特点为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短暂,旋即进入昏迷。热陷心包的昏迷最早信号为烦躁,旋即昏愦不语,阳明热扰神明亦最先出现烦躁信号,继而神昏谵语,中暑则最早披露心烦,随即神迷、人事不醒,湿热上蒙心包的昏迷早期先兆为发迷,继之则时明时昧,说胡话。,|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热陷心包型昏迷可有素体心阴不足潜证存在,因心为火脏,火旺灼阴,致心阴素亏因此热邪能乘虚而入。患者平素即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口干心烦,夜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的心阴虚潜证存在。由于心阴不足则虚火内生,一旦感受温热之邪,邪火与虚火,两火相搏,神明受扰,故极易陷入昏迷。

阻截治则 清心育阴防闭,方宜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心、连心麦冬,一旦出现神昏,即以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清热开窍以救神明。,|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二)痰迷型昏迷先兆

1.湿痰蒙闭心窍先兆 该型昏迷起病较缓,多见于湿温,先兆症出现较早,可具有痰湿质先兆潜证。即素有苔腻脘痞,脉濡尿黄等症,一旦感受湿热之邪则易酿遏上蒙心窍,先兆信号为反应迟钝、神呆时清时昧。

阻截治则 宣化湿热、豁痰开窍。湿重用黄连三仁汤:黄连、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热重用甘露消毒饮: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蔻仁。如神识如蒙,甚而昏愦不语,用至宝丹开窍,继服菖蒲郁金汤:菖蒲、郁金、菊花、栀子、连翘、滑石、竹叶、牛蒡子、丹皮、姜汁、竹沥,玉枢丹0.6~1.5克冲服。

2.痰厥先兆 此类病人素体有形盛气弱,脾胃运化不足的痰质型先兆潜证。即症见素体痰多而粘,躯体虚胖,苔腻脉濡,加之,喜食肥甘,痰湿内生,运化不及,则寓有上蒙清窍的潜在危险性。如逢恼怒,痰随气升,旋即昏仆,痰厥前可有眩晕、恶心、涎粘、口臭、痰多的先兆症存在。,|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阻截治则 化痰驱脂,方宜软脉消脂汤夏、陈皮、山楂、泽泻、荷叶、竹茹、何首乌半夏、除皮、茯苓、甘草、枳实、南星。一旦出现痰厥则急宜豁痰开窍,方予菖蒲郁金汤、玉枢丹(方见上)。

3.癫、呆证昏迷先兆 此型平素有阴气重、木郁的先兆潜证,《难经》曰:“重阴者癫”,故此类病人素呈痰气郁结先兆潜证:面色暗滞,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多疑善虑,喜哭善悲,咽中如堵,胸闷不舒,失眠梦多,舌苔白腻,脉弦滑。,|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阻截治则 解郁化痰,方宜化痰解郁汤茯苓、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菖蒲、郁金、贝母。

昏迷为癫、呆证的危重证,发生前患者可出现发呆,目直,反映迟钝,神志恍惚,神魂癫倒,脘闷作恶,喃喃自语等先兆信号,渐则昏不知人,陷入昏迷状态。

急予苏合香丸开窍救急,再服涤痰汤加减:茯苓、法半夏、陈皮、胆南星、枳实、竹茹、党参、菖蒲、郁金、远志,或予礞石滚痰丸:大黄、黄芩、礞石、沉香。

4.痫证昏迷先兆 痫证除痰浊素盛外,还有肝风易动的倾向性,素多痰唾,痰带风泡,涎长流口外。发作前有风痰上逆的先兆症,即感眩晕、胸闷、恶心、流涎、目斜、眼睑眶动等,后即昏仆倒地,抽搐,口吐涎沫,甚而昏迷不醒人事。,|中医理论 |单方偏方 |中药方剂 |中医药文化 |中医诊疗 |药材信息 |中医辩证 |民族中医 |中医名典 |中药词典 |中西合璧 |中药理论 |临床成药 |中药检索

阻截治则 豁痰息风,方宜《医学心悟》定简丸:天麻、川贝、胆星、半夏、陈皮、茯苓、茯神、丹参、麦冬、菖蒲、远志、全蝎、僵蚕、琥珀、辰砂,或止痫汤:小白附子、天麻、茯苓、法半夏、陈皮、全蝎、蜈蚣、僵蚕、朱砂、竹茹,或温胆汤合白金丸:白矾、郁金,痰涎甚多胶稠难吐者,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