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公安局特警队长:解放健康讲坛专家盘点现代人生活方式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4:34






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本版图片均为晚报 何雯亚 现场图片
新闻晚报记者 朱蒙雪 许沁 报道
“怕胆固醇超标而不敢吃蛋黄、轻信牛奶‘无用论’,纯属因噎废食”、“连坐四小时使锻炼效果 ‘打折’,光游泳不足以改善骨质疏松”……在昨天举行的第五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建光,盘点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纠正了其中诸多误区。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吃鸡蛋扔蛋黄,纯属因噎废食
王陇德倡导每人每天吃一个鸡蛋——包括蛋黄。然而,不少人认为蛋黄里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血脂高者不能吃蛋黄。 “很多人把蛋黄丢了,那是因噎废食,一个蛋黄决不会影响你的血脂水平,同时哈佛大学做了两个大的前瞻人群的研究,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王陇德说,胆固醇是生理上非常需要的一种物质。人体里面的胆固醇绝大部分是自己合成的,只有20%是体外摄入的,胆固醇的摄入不取决于胆固醇本身的量,而是取决于食物中脂肪的含量。蛋黄里面含有的胆固醇是比较多,但蛋黄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对人体非常有好处的营养成分。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血清胆固醇浓度不会有大的影响,不吃鸡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黄,可能失去维生素A、D、B2、E、钙、磷、硒、卵磷脂等必需的营养素。
莫轻信 “牛奶是给牛喝的”
喝牛奶有没有好处?王陇德说,台湾一个所谓的“营养专家”称牛奶固然有营养,但那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这个人后来被判刑三年。他希望人们切莫轻信这一论调。
“牛奶是非常好的东西,奶钙是吸收比例最高的,要是每天喝一斤奶的话,就不需要再补钙了。 ”王陇德建议,早餐喝200—250毫升鲜奶,中餐适量喝一点牛奶,晚餐后再喝100—150毫升酸奶,把这“一斤奶”分散到一天的食谱里。此外,喝酸奶的一大益处是补充益生菌,特别是有些中老年人,其消化吸收功能不好,正是因为肠道里的益生菌大量减少,饭后喝酸奶可以补充益生菌。
儿童肥胖,软饮料“罪责难逃”
王陇德指出,如今国人在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摄入膳食的结构和数量。
“特别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软饮料。许多孩子不喜欢喝水,就是喜欢喝含糖的饮料,这个既不利于食欲,而且大量的热能不知不觉地被摄入,造成了很多的孩子肥胖。孩子一旦肥胖起来,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王陇德说道。
“我这里想提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观众知道一听335毫升的可乐,含有多少热能? ”王陇德问道,然而举座皆静、无一人举手。王陇德表示,一听335毫升的可乐含有140千卡热量,而快走半个小时才消耗150千卡。如果不知道这个知识,一罐可乐喝下去,等于半个小时白走了。
“闻鸡起舞”可能危害健康
一些中老年人喜欢晨练,以为早晨空气清新、早上锻炼最有利于健康。殊不知,“闻鸡起舞”可能对健康不利。这是因为早晨空气中氧含量相对较少,夜间又多出现逆温层、寒冷刺激本身可诱发血管痉挛;就人体本身来说,清晨血粘度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恰是中风、梗塞好发的“魔鬼时间”。
王陇德建议,最佳锻炼时间为下午4点—5点,其次为晚间,也就是饭后2—3小时。尤其对中老年人而言,早晨不宜做过强锻炼,做些较轻量锻炼,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剑、散步等足矣。
连坐四小时使锻炼效果“打折”
现在有些白领渐渐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会在周末或工作日的晚上去健身房挥汗如雨。不过,国外一些专家提出,即便每天有半小时的运动量,但若上午下午的4个小时都一直坐着、中间没有活动,那么锻炼效果大大打折,仍属于慢性病发生率高的人群。
王陇德据此强调,白领在工作中一定要有适度的活动和休息。也建议政府部门给市民创造条件,例如北京市已发布决定恢复工间操。 “如果到了工间操的时间,单位把广播放响,大家就可以出来做了,如果不放广播的话,偶尔一个人站在那儿做也觉得有点不合时宜”,王陇德说,如果人人都做起了工间操,那么同时单位领导去督促,开个玩笑说,‘谁要是不出来做工间操,那么得了慢性病给你报销比例减半’,就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中老年人光游泳不足以改善骨质疏松
王陇德特别强调,每个人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例如,有种观点认为, “人老先老腿”、爬山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锻炼。其实,中老年人应尽可能要保护关节,因为关节用了一辈子磨损非常严重,中老年人大多都有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会加速其退化和磨损。因此,中老年人尽可能不要过多地爬山登楼。
再以游泳为例。游泳确实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肌肉、心血管系统等都大有裨益。但游泳的弊病是不能防治骨质疏松。有些骨质疏松患者一个劲儿地游,其实未必适合他们,必须进行走跑跳这种运动才能帮助防治骨质疏松。
植物油吃得太多也会肥胖
王陇德指出,国人炒菜爱放油,很多人误以为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加重动脉硬化。实际上并不如此,植物油的热能和动物油并无二致,每二两都是900千卡热,吃进去只要消耗了就会变成自己的脂肪酸,很多人就是因为吃过多的油而造成肥胖和超重。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植物油每天每人25克,也就是半两,但现在全国平均人均44克,远远超标。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大的运动量来消耗掉这些油。
王陇德建议,如果经常在家吃饭的话,可以充分发挥限盐勺和控油壶的作用。如今天有两口人在家吃饭,就拿限盐勺倒出12克盐来,放在一个干净的小碗里,炒菜放完这些盐就不可再加量了;控油也是一样的方法,用控油壶量出50克油放在一旁,提醒自己“这就是一天的量”。
“局部锻炼减腰围”不可行
时下有一些年轻女性追捧 “修长美腿”、 “燃烧腰部脂肪”等通过局部锻炼来减肥的时髦做法。王陇德表示,锻炼是调整整个人体的状态,只有做全身性的锻炼,才能消耗脂肪,而且锻炼一次必须超出20分钟。所以,短时间的锻炼是不能减肥的,局部的锻炼也不能消耗脂肪。
此外,还有些白领寄望于通过每周一次的大量剧烈运动、挥汗如雨来健身,也并不可取。王陇德说,运动要经常,不能突然一个大幅度剧烈运动,否则对身体有害无益。
女性吸烟、学生吸烟现象增多
“我们现在的社会健康和市民健康水平是不是已经很高了?威胁和影响市民健康问题是不是还存在?或已没有问题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徐建光说,根据最近做的一系列针对市民健康素养调查和慢性病的报告,这些调查结果都反映了我们上海市民健康危险因素依然存在。比如说:现在上海人群的高吸烟率,不单单是老年人抽烟,女孩子也在抽烟,小孩子也在抽烟,学校里抽烟发生率也比以往有所提升。现在抽烟的女性越来越多,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少影视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女孩子拿着香烟,结果很多年轻人都去模仿,甚至感到这样很酷。 “事实上,抽烟对身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徐建光说,卫生部门也经常在考虑这个问题,包括健康促进委员会可能将在今后加强戒烟宣传。
此外,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多,油盐摄入超标、体力活动不足已成常态。在上海居民死因构成比中,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上海市民健康非常主要的因素,糖尿病、中风、肿瘤等慢性病占上海居民死因构成比中的92.2%。
“身体健康”之外还要“心理健康”
现代生活中,现代人的工作节奏特别快,工作和生活也非常紧张,压力非常大。在不少媒体上都曾有过报道,称市民中的精神心理还是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现在像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市民的健康。
徐建光表示,除了身体健康之外,现代人还需要更多地来关注精神心理的健康,这也是希望通过未来的努力和实践,能够真正地提升我们整个市民健康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在今后未来十年 《规划》中将有特别的要求,并希望今后所有的市民,不仅仅躯体健康,还要精神健康。”徐建光说。
权威发布
上海人眼中必备的十大健康素养
由解放健康讲坛联合上海市民信箱进行的“上海人眼中必备的十大健康素养”调查昨天出炉。短短四五天里,共有1848名市民参与本次调查。总体看来,参与调查的申城市民对健康关注度较高。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同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但调查仍然发现受访市民对健康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八成受访者认为戒烟越早越好,晚了就来不及了。其实,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在运动方面,一些市民认为每天坚持早锻炼特别好,其实并非如此,应该是根据季节、天气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上海人眼中到底有哪些必备的健康素养?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上海人应该具备的健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1、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远离肥胖,预防慢性病。
2、不滥用抗生素。
3、成年人每天吃盐应少于6克;烹饪坚持少油,饮食清淡。
4、合理膳食,饮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5、注意饮食卫生,生吃蔬菜水果前洗净;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3分钟,每次饭后漱口。
7、吃动两平衡,日行一万步。
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9、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和心理有问题者;自己或家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遇到重大事件影响正常生活,不妨求助心理专业工作人员。
10、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志,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专家点评
市民应经常称称体重
王陇德:从“十大健康素养”可看出,上海市民对健康生活的认识水平是很高的。我还有两点建议,第一点建议是对于“远离肥胖”的,其实,从正常体重到肥胖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范围,那就是“超重”。所以市民应经常称称体重,“限制超重”可能比“远离肥胖”来得更切实有效一些。
我的第二点建议是,市民要了解重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如果发现自己身上有这类危险因素,就应积极主动地到医院做检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一年一度的单位体检。我想,这可能是目前我们降低重要慢性病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的最重要手段。
徐建光:看了“十大健康素养”我很高兴,因为上海市民对健康生活的知识水平是得不错的,反映出我们市民的健康素养比较高。 “十大健康素养”里提到了控烟问题——“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上海是最早出控烟条例的城市,去年为了实现“无烟世博”,我们在世博园区内进行了行政干预,并在世博会开幕之前出台了控烟条例。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 俞陶然 整理)
◎观众问答
观众:王院士您好,我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刚才说到抽烟的问题,我有一位长辈是个老烟民,全家都在劝说他戒烟,但他总为自己找理由,比如某某戒烟后就得了癌症,某某戒烟后没两年就过世了。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戒烟后真的会引发一些疾病?我该如何劝说这位长辈戒烟?
王陇德:您说的这种情况是一直存在的,不要说普通民众会以这类理由拒绝戒烟,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也会在别人劝说他戒烟时举出“反例”,拒绝戒烟。实际上,对于任何规律性现象,你拿个体来做例子是绝对没有科学性的,因为个体会有很多偶然性,而规律性只有在大数量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吸烟对人体有害。特殊性的个案当然也是存在的,但这绝不应成为我们不去控烟的理由。
我们控烟,就是要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大多数人是遵循这个规律的。另外,对吸烟者个体来说,吸烟的危害是很清楚的,它肯定对人的心脏系统、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损害;而且吸烟者对其亲属的健康有危害,包括婴幼儿,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婴幼儿的猝死是由被动吸烟造成的。因此,在是否戒烟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健康,也应该考虑周围人的健康,不要影响他人。
观众:徐局长您好,我也是一名学生,我听说您是手外科的权威。我们年轻人如今经常使用手机、电脑这类电子设备,时间长了以后手指会变得酸疼,甚至出现疾病。请问,我们在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应怎样保护好双手?
徐建光:大家知道,我们很多市民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很长,而过度的使用、较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不少手部疾病。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情况,会引起肌腱炎、腱鞘炎等疾病。所以学生、白领、管理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一定要比较合理地工作、休闲,不能通宵达旦上网。工作一两个小时后,要适当地放松调剂,不能长时间让手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做到这一点,就能防止得手部的疾病。
观众:徐局长您好,我是华师大的一名学生。您刚才提到要提倡每天进行一万步左右的运动,可是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白领的工作压力较大,也很忙,您对于他们该如何保证每天的运动量有什么建议?今后上海会更大范围地推广工间操吗?
徐建光:刚才王院士在他的报告里,已经做了非常好的解答。 “说自己忙,没时间锻炼”只是借口,很多运动、锻炼,比如你提到的一万步运动,不一定在特定的时间做,而是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比如我们看电视时,可以一边看一边锻炼,这就是一种为自身锻炼创造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个性化的运动机会,只要达到锻炼目的就可以了。
刚才讲到的工间操,我们是非常提倡的。当然,单位领导要给员工营造比较好的环境,支持每个员工都来做工间操。
秦畅:新浪新闻晚报的微博读者对徐局长有一个提问——今年,上海发生了几起突发事件,如一名地铁乘客癫痫发作,反映出市民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的技能。我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上海在打造“健康城市”的过程中,是否会开展这方面的培训?
徐建光: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展,这也是“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健康知识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年为了办好上海世博会,我们通过卫生局、红十字会等部门对很多市民进行了急救培训。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对公众的这方面培训,让人们在碰到突发事件时,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治措施。我们还打算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急救知识的培训内容。日本、法国等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使公众普遍掌握了应急救治技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秦畅:还有一个12320健康热线的读者问——王院士,经常坐办公室的人会出现颈肩腰椎痛,对此您有什么方法?
王陇德:在办公室里,可以做“反张动作”,即把手放在头后面,头往后仰,从而让颈部的肌肉收紧,加强肌肉锻炼。如今人们出现脊椎毛病,通常是因为颈部肌肉劳损,而经常做这种动作,就可以预防这类疾病。
(记者 俞陶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