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有声书收听百度云:(转)小学六年早知道 -----卢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2:53

上小学是个大台阶

我的忠告

台阶,那就是意味着往上走;大台阶,说明跨度还比较大,这一步迈上去不那么容易。

我的记忆

教了一辈子小学了,觉得小学的孩子们越学越累了,而家长们似乎不这么想。
有不少家长会说了,目前不少孩子都要上学前班,那不和上小学也差不多了吗?或许有些地区的学前班,讲的内容和确比较多,要求也比较严,真是和小学相差无几。但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类“提前教育”的明令反对的,有的地区甚至禁止再办学前班。客观地说,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学前班,不论是讲的内容,还是纪律及考试的要求,都是不能与真正的小学教育相比的。换句话说,上个学前班,不过是让孩子有个小铺垫,上这个台阶时稍稍省点力罢了。
这个台阶,简直就是一个飞跃——由幼儿园小朋友向小学生的飞跃。幼儿园不过是孩子吃好、睡好别出事就行了,至于学多学少并无硬性指标,可学校毕竟就不一样了。据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孙蒲远老师介绍,有的孩子不知道上课时不能随意进出,有的孩子不知道考试的含义,把考卷揉成一团扔掉……一般来讲,刚上小学的孩子最常见的困难,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第一是作息时间不适应。在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还可以午睡。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了。对这一变化家长必须重视,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精力充沛,晚上要让孩子早点睡觉。
第二是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幼儿园的安排以玩为主,上了小学就以学知识为主了,学起来没那么轻松。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情绪低落。这时家长不能火上浇油,不能批评孩子,而应该多鼓励多帮助,绝不能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可以先降低要求,告诉他,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继续努力。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要大力表扬。老师在学校发的小红花、小红旗家长不要不当回事,要作出很惊喜的样子,帮孩子细心保存,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是学习环境不适应。刚上小学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交朋友。另外,家长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对孩子失去信心。
总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很大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将是日后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
为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要迈上的这个台阶有多大,我们不妨再具体说一说小学生在小学6年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先说小学1~3年级。小学1~3年级,在常人看来,应该说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而事实上,从近处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学好1~3年级那点功课也实在不容易。
先说语文。别的不说,就说识字,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的实验语文教材统计,一年级要识950个字,二年级要识850个字,要求孩子在二年级即可阅读书报,这比以往提前了差不多一年。
再看数学。小学1~3年级,要认识万以内的数,要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学习小数、分数、要学习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还要学习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这么多内容,对于一个7~9岁的孩子,也不算少吧?
再说英语。小学1~3年级,不少地方还未开英语课,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英语课。如北京,从2004年秋季起,一律从一年级开英语课。如果开英语课的话,一般要求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级水平。具体地说,在“听——做”方面,要能听懂老师在课上的英语指令(如“Open your book.”打开你的书),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在“说——唱”方面,要会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情感(如“My name is Wang Ying.”我叫王英;“I like English.”我喜欢英语),要会唱15~20首英文歌谣,要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在“玩——演”方面,会用英语做游戏、表演童话剧;在“读——写”方面,要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正确书写英文;在“视——听”方面,要能看懂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节目,视听时间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这么多内容,也够孩子们学一气的了。
至于音乐、体育、美术,在小学还是相当受重视的,不用说还有什么劳技课、自然课、品德课,家长们还会为孩子报什么乐器、英语、奥赛、作文班。孩子们真是要累坏了。
再看小学4~6年级。从四年级开始,功课似乎一下子开始变难了。这一点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很透彻:
在家庭中,当孩子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时,因为学习内容有些变化,母亲会突然感到从一年级开始一直采用的教孩子办法不再适用了,孩子也有同样的感觉。这是从四年级开始学习内容难度加深的缘故。
三年级以前孩子即使不怎么努力地学习,基本也能跟得上,但从四年级开始,如果不用心听老师讲课,课前课后不预习和复习,即使智商再高的孩子,逐渐地也就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了,会逐步落后,难以取得好成绩。
那么,下面我们就分科具体说说,四年级以后功课怎么个难法:
先说语文,按照国家“新课标”的要求,在识字、写字方面,到小学毕业时,要累计认识常用字3000个左右,要学习硬笔书法和毛笔楷书。
在阅读方面,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背诵几十篇(段)优秀课文,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20万字。
在作文方面,要会写纪实作文、想像作文、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在口语表达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新课标”还提出要有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信息、运用资料的能力,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专题讨论的活动能力等。
再看数学。在小学4~6年级,要认识(会读会写)亿以内的大数,并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还要开始学习负数、比例和方程,而这在若干年以前还是初中的内容。还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和几何知识,而这在以前也是放在初中才讲的。出于联系实际的考虑,还要学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而“数据分析”作为一门数学系的专业课,一般是在大学才开讲的。
到了这一阶段,除了自身是学理工的家长,大部分家长拿着孩子的数学课本,已是如读天书。
再说英语。在小学4~6年级,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英语水平应达到“新课标”所描述的二级水平。
听的方面,已经要求能听懂简单话语或录音材料,这个“录音材料”伸缩性就很大了。有的小学会用《新概念》第二册来考孩子,那已是相当难了。
说的方面,能就个人和家庭进行对话,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
读的方面,强调发音准确,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换句话说,就是“略读”,眼睛一扫一行、半页,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实在不易。
写的方面,要能模仿范例句子,能看图、看物写话写段。
视听方面,在一级标准的基础上翻一番,学会歌谣或诗歌30~40首,视听时间仍为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除了语、数、英,4~6年级各门副科的难度也加大了,这里不去详述。
这里要附带说上一说的,是孩子在4~6年级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骤然加大。
小学升初中,名义上不允许举行如中考、高考那样的“小升初”考试,实行所谓“就近入学”、“电子派位”,实际上近几年各地中学均以招收所谓“实验班”为名,实行变相的“小升初”考试,而且因为这种考试是各校分开考的,家长带着孩子辗转奔波,苦不堪言。孩子和家长的压力一下子都加大了。
不少地方规定,连续三年三好生,可在“小升初”中享受择校、加分等待遇。而“连续三年”这三年,不正是4~6年级这三年吗?为了评上三好生,孩子们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
不少地方规定,文体特长生可加分。于是,在1~3年级还勉强可算是素质教育的爱好,如今摇身一变,都奔着考级、证书去了,又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不少地方规定,“小升初”时,竞赛得将证明是可作学校录取参考的。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中学尤其重视数学竞赛。语文作文得个奖,英语过个剑桥二级,这都算不上什么。而如果数学奥赛得过奖,学校肯定是刮目相看。于是,家长们又忙不迭地为孩子报奥数的班。以至于不少院士、教授都出来呼吁:不要让奥赛低龄化。
中国的学生,至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已是感到累了。
在上面的叙述中,我们不断提到“新课标”这个名词。“新课标”是指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大家知道,一项工程完工,是否合格,是要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验收的。同理,一个学生是否达到小学教育的水平,也不是哪所学校、哪个老师说了算的,也要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考试验收,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课标”了。
总之,尽管也就是个小学吧,可似乎也比以前难混了。没点办法,也不轻松。

 

 

 

让孩子一上学就独立学习

我的忠告

从孩子一上学,就让他独立学习,让他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我的记忆

当了多年小学教师,有一幕是反复上演的,那就是每处新生入学,都有一大堆家长跟着,帮着孩子抄课表、领书本。老师一再说让孩子自己抄课表,有些家长却说孩子还认不全课程表上的字,怎么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课程表由家长代抄,抄回去孩子照样还是不认识,怎么对照课程表自己准备明天的课本和学具呢?这样,每天收拾书包的工作,也还是由家长代劳。如此下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直到高级还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是忘记带这个,就是忘记带那个,甚至有些课时较少的课还忘记带课本。看来,父母包办让孩子一上学就没机会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
我带一年级新生时,从一开始就不允许新生家长代抄课程表,而是利用开学的第一周在学生中开展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的活动。首先向学生们讲清为什么要抄课程表:入学了,开的课程有好多门,每天上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因此,课程表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课程表就是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的重要依据。然后向学生介绍一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再请大家发挥想像,用数字、文字甚至图画,制作一份自己喜欢的课程表。最后跟上检查,每天看一看同学们对当天课本、学具等的准备情况。
现在,打开我们班一年级新生的铅笔盒,一张张多彩的课程表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一般课程表所写的语文、数学等文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跑道,是琴键,是小花,是汉语拼音,是数字……真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孩子们做的谁也不差,用多彩的符号和图画做课程表是同学们自己的创造发明,也是同学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

我的思考

学习是自己的事这个观念,怎样灌入孩子的脑子呢?是每天唠叨若干遍吗?说当然要说,但说不如做。每天是要通过自己抄课表、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等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最后让孩子形成学习的事要自己去做,别人不会帮你这样一个观念。有了这个意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才会大大提高。而如果从小学习依赖父母,长大学习依靠教师,那成绩又怎么会好呢?

 

 

上学第一天很重要

我的忠告

上学第一天,是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开端,十分重要。

我的记忆

有家长说,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新婚初夜,对于日后夫妻生活是否顺利,十分重要;同理,上学第一天,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也十分重要。一位家长写道:
六年小学的学习生活,好似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入学的第一天就像是这场比赛的起跑。可参加这场比赛的全是新手,不懂比赛规则和要求,不懂什么叫起跑,甚至不知道起跑线在哪里。虽然有人讲了规则和要求,他们不住地点头,但看上去也是似懂非懂,而对这从未见过的场面和周围事物却充满新鲜感,不停地看这看那。发令枪响了,还有人在向看台上的爸爸挥手,有的喝水,有的人在让妈妈帮着系鞋带,有的刚从厕所出来。等大部分人冲出去了,他们才意识到比赛已经开始,急匆匆去追。从心理上看,上学的第一天就类似这样一种场面,有的孩子有心理准备,有的孩子没有心理准备,有的孩子则不知所措。
当然,率先冲出起跑线到前面的孩子不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在起跑线上就落伍的孩子则更难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也不是说,上学第一天没过好,一辈子就完了。没那么严重。可是作为家长,我们的确应该协助孩子作好起跑的准备,不要刚刚一开始就被甩在后面。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慢慢会学会的。但孩子老是跟在同学后面,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损害,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要重新拾起自信心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加倍努力。
具体地说,上学第一天,该帮孩子做些什么呢?
上学前一天晚上,嘱咐孩子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进校和上课时间。许多学校规定有进校时间,早晨几点,下午几点,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比进校时间晚1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二是上课时不能像幼儿园里那样可以站起来走动、喝水、上厕所,说话要举手,老师允许后再站起来。
三是不管需要不需要,第一节课下课后立即上厕所小便。
四是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记事本,记下老师的一些要求,主要是回家后要做的事情。老师一般是在最后一节课下课前讲要求或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有些孩子此时特别浮躁,精力不集中,有个记事本就避免遗漏老师的要求。
第一天中午吃饭时问一问孩子上了几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要求孩子把课程表放在文具盒盖里面,睡觉前看一看课程表,也看一看记事本,查看有无遗忘的事情,最后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这些事情一定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家长一开始就不要包办代替,以避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性。

我的思考

不少家长在工作中老是抱怨领导对自己关心不够,觉得一些工作是头一回干,也没经验,也没人管,困难重重。可对孩子,似乎一切都不成问题,就是应该比别人强,上学第一天有什么困难,也漠不关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孩子开学头一天遇到的困难,不亚于我们接手一项新的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也同样是一种挑战。

 

 

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

我的忠告

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以后再想扳,可太费劲了。

我的记忆

一位有多年教书经验的老师说,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孩子年龄大了再去扳,可就困难了。
具体地说,要培养孩子一些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个习惯:先学习后玩。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孩子讲明,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玩、看电视等。
第二个习惯:遵循作息时间。要求孩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早晨几点起床,几点上学,晚上几点睡觉,都应固定下来,除节假日之外,不要随意变更。放学后要按时回家,决不能在外边玩够了回家。
第三个习惯: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下午放学后先完成各科作业,检查无错误之后再玩或做别的事情。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完成才能起到这一效果。作业完成后应该先让孩子自行检查,看看有无错误,以培养孩子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语文作业对照老师的要求。数学作业检查的方式为:加法式子用减法检查,减法式子用加法检查,例如,8+7=15,检查时用15-7=?再如18-11=7,检查时用7+11=?孩子认为没有错误后,家长再检查,家长不要代替孩子检查,以防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刚入学一个阶段,家长最好天天检查,等孩子已形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后改为隔几天抽查一次。孩子作业认真、整洁、正确率高时应给予表扬,如发现不足应要求孩子立即纠正。
第四个习惯:自己收拾书包。做完作业后或在睡觉前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作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盒、手工劳作材料等一一检查,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这样能养成做事前须作准备的思维和习惯。
上述要求六七岁的孩子一次记不住,不妨将这些规定列成一表格,贴在孩子房间门上或摆在孩子的书桌上,这样特别容易记住。有了这些规定,孩子就有了控制自己行为的准则,做对做错自己也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的习惯,也变成了孩子自觉履行的责任。孩子能否遵守这些规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只要家长坚持,孩子就能做到。怕就怕家长要求不严,督促不力,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下次一定做好啊”或“下次不能这样啊”,结果还会出现“下一次”,使这些规定变成一纸空文。

我的思考

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真的是一张白纸。不懂得怎样学习,也分不清学习与玩的关系,因此从一上学就应开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根把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这人生成长的五个方面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楚。可不知为什么,不少家长仍是无动于衷。 

读书好习惯三题

我的忠告

一定要从小养成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去网吧、早恋等等问题,才能让孩子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我的记忆

上学又叫什么?读书。所以如果能从小把孩子读书的问题解决好了,那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爱看漫画、卡通、怎么办?
孩子小时候爱看连环画(包括漫画、卡通),这是正常的,可孩子老是看连环画,对其他书瞧都不瞧一眼,也的确让人头疼。对此我个人建议还是顺其自然为好,不要采取硬性措施,不准买或是不许看,说实话,这也是行不通的。你不给他买,他可以借着看;你不准他看,他可以偷着看。再说,除了家里这个小环境,还有学校这个大环境呢,在有些学校一些连环画十分流行,您的孩子要是没看过,还会受人嘲笑呢。
对于已进入高小(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再老看连环画,的确浪费时间,怎么办?以下几个办法,也可以说是家长们相互交流的经验,属没有办法的办法:
其一,在给孩子买书时,由一页没几个字的纯连环画的连画带说明的连环画不定期过渡,因为孩子要从连环画一下过渡到文字书,的确有一定困难。
其二,给孩子买一些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如《三国演义》、《杨家将》一类),这些连环画不少出自名家之手,改编得不错,孩子爱看。这样,当孩子觉得不满足,提出问题时,可引导他去看原著。
其三,在孩子上初中时,设法上一个好中学。试想:如果孩子周围的朋友个个都努力学习,没有看连环画,谁看连环画谁受嘲笑,那么你不说,孩子也会改掉这个毛病,反之,你再费苦心,也是没用的。
据日本有关部门的调查,十分之七的孩子热衷于漫画书、卡通画。在一次我想做的事的调查中,占第六位的便是痛痛快快地看漫画杂志和漫画书,难怪日本舆论界承认,不必强行制止。据日本学者的调查,约有53%的孩子看漫画书是为了调节情绪,约有50%的孩子认为看漫画书是为了开心,而76%的孩子认为看漫画书没有什么用处学习不到什么东西。可见,孩子们不是不知道漫画书的缺点,看漫画书主要还是为了松弛一下身体和神经,家长不应当剥夺孩子这个小小的乐趣。
第二个问题,孩子迷上了武侠书,怎么办?
不少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看起武侠书来简直是没日没夜,不吃不喝。对此,家长应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对孩子看武侠书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估价,既不要不管不问,也不必把武侠书视为洪水猛兽,贬得一无是处。在咨询中,既有家长历数武侠书的罪过,可也有家长谈到自己的孩子原来很是胆小怕事,可看了大量武侠书后,不知不觉养成一副武侠心肠,路见不平,也敢拔刀相助了。何况不少武侠书,比如金庸先生的武侠书,文字很美,看了也能学到了不少东西。
其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要强行制止孩子。或许有人会讲,说说容易,做起事却难。我个人觉得,一位名叫俞焕金的家长,就做得不错。这位家长写道:
儿子潇潇上初中一年级时迷上了武侠书,不但课余爱不释手,而且上课也摊在抽屉里,一边装着正襟危坐,一边偷看武侠书,被老师收缴了几次仍不罢手。
一心岂能二用?第一学期下来,他的学科成绩大都是紧紧趴在及格线上。养不教,父之过。引导儿子从武侠书的迷魂阵里走出来,是我这当父亲的责任。
打不好,骂也不行,讲大道理他听不进多少,收效不明显,如何是好?
后来我想到:孩子年少不爱听大道理,摆事实,就事论理,才容易接受。
摆什么事实呢?寻思良久,我要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给潇潇讲了义和团失败这个悲壮的历史故事。义和团的成员都像武侠书里的人物一样,精通拳脚、刀剑、棍棒之术。在同外国侵略者战斗时,仗着一身武功,手执大刀长矛,高喊刀枪不入,英勇无畏地往前冲。这时潇潇听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可是,当我讲到义和团最后惨败时,他不禁愕然了。义和团武功高强为何惨败呢?这除了清政府腐败之外,义和团缺乏理论武装,没有现代化武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可见最顶用的还是知识和科技,而不是武功。我解释说,潇潇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我想到潇潇最爱吃酸萝卜,便计上心头。那天午饭,我特意备了一大碗酸萝卜,潇潇一见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块往嘴里塞。潇潇,今天破例,允许你凭兴趣吃,不加限制。他跳了起来:好!我吃一顿酸萝卜!说着又塞一块入嘴。不行,只有吃饭饱,哪有吃酸萝卜饱的?半路杀出程咬金,他妈干涉了。我朝他挤挤眼说:算了,就让他试一回吧!他妈不吭声了。潇潇便毫无顾忌地向酸萝卜进攻,不一会儿就风卷残云地把那碗酸萝卜报销了,只扒了几口饭就放下筷子。你饱了?”“饱了。今天吃酸萝卜特别饱。说着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哪知不到下午3点,他就溜回厨房找饭吃了,说是肚子饿得咕咕叫,手软脚颤。当他捧起饭碗狼吞虎咽的时候,我严肃认真的说:潇潇,你今天为什么手软脚颤浑身无力?就因为你午饭时把零食当作主食,以酸萝卜代替了米饭。记住:颠倒了主次的位置就要碰钉子。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功课是主食,武侠书是零食。如果你继续以武侠书代替功课,以后肯定倒霉。想想吧,升学、招工、招干,考的都是课本里的知识,武侠书越读得多就越考不好。咋办?再说,你长大后终有一天要到社会上工作。你看周围的大哥大姐、叔伯阿姨、做工务农当兵经商从医任教,哪一行离得开科学知识?你再迷恋武侠书,将来拿什么本领去报效国家?
爸,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改正,放下武侠书,做个功课迷!潇潇诚恳地表了态。从那以后他走出了武侠书的迷魂阵,用心钻研功课,成绩不断提高。后来终于考上了兰州大学经济学系,成为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第三个问题,孩子根本就不爱读书,怎么办?
有些家长反映,有的孩子,不是爱看闲书,而是根本就不爱读书。这类孩子什么书都不看,连漫画书、武侠书都有不看,真不知拿他怎么办才好。日本教育学家多湖先生,对这类孩子进行过专门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很好的建议:
其一,从正面教育孩子要多读书。有的孩子不读书,还会搬出一些可笑的理由,什么我长大要当足球运动员,只要球踢好了,一样挣大钱,什么很多有成就的人,连小学都没毕业。家长对孩子这些奇谈怪论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严肃对待。多湖辉先生说,必要时家长可借些传记给孩子看,让孩子看看,这些运动员、小学没毕业的人,后来是怎样努力学习的。
其二,父母的赞美是孩子读书的最佳奖励。多湖辉先生讲,用求你了”“拜托了一类语言去孩子读书,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是多鼓励孩子,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赞美应是有条件的。所谓有条件。是指在赞美的同时,也指出他的不足。比如家长可以说:做得真好,但如果这么做就更好了。”“不错,但下次还应该比这次更好。家长应该了解,并不是一味肯定,就会产生学习促进剂
抓住时机。多湖辉先生认为,赞美孩子应遵循立刻加强原理,也就是说,应该受到赞美的行为,只有在行为后立该加以赞美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也才能引起孩子的学习意愿
不要赞美没有结果的努力。经常可以听到家长安慰孩子: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只要你尽力了就行了。多湖辉先生认为,偶尔如此安慰一下孩子没关系,但如果孩子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家长还这么说,就不合适了。他说:我愿意告诉家长们的是与其用这种方法鼓励孩子,不如教孩子做更有效的努力。我们当然了解努力是可贵的,但如果只赞美努力的过程,而忽视努力的结果,就会使孩子不去真正努力。孩子心中所想的可能是:我只要努力就好,至于考得好不好只是运气而已,如此这样,成绩自然不会提高了。
同理,孩子没付出努力更不要赞美。多湖先生说:父母应把努力与结果永远成正比这一观念,深植于孩子头脑之中。
赞美要时时为之才会有效。多湖辉先生说: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只限于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才赞美或鼓励孩子,而必要每日为之,时时为之。换句话说,时常适时地赞美或鼓励,对孩子可产生提高读书兴致的效果。比如你今天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并不是不会读书,只是不认真去读。孩子听了去读书了。过不了几天又故态复萌,家长应再鼓励。
其三,探究孩子不读书的原因。多湖辉先生讲,家长先不要过多去想孩子的态度(什么书都不看,什么学习态度),而应去认真探究孩子不读书的原因。是找不到爱看的书,还是有逆反心理?等等,多与孩子交谈。比如多与孩子谈他的未来,也可激发他去读书。多湖辉先生讲:人们惯于以自已的想法去追求未来的理想美景,而年幼的孩子当然也会有他的憧憬。而做为家长,必须要让孩子能够了解,为了自已的将来,目前辛苦地读书是必要的。
其四,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多湖辉先生讲:您的孩子目前的兴趣是什么?如何把兴趣与读书作巧妙的联结?这是只有父母才办得到的重要工作。如果我们能以孩子感到有兴趣的事为中心,养成读书的习惯,则孩子自然会体会到读书的兴趣。据说大数学家高斯的父亲,不过是一个制砖工人,他从小帮父亲搬运砖头,从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其五,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多湖辉先生讲,他认识一位很好学的母亲。她那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看到她在翻书,就探头来问:妈妈,你在看什么?几次以后,她的孩子遇到疑问,就马上也去找书来看。多湖辉先生讲:爱读书的家长会培养有读书习惯的儿女。
其六,必要时可以强迫。多湖辉先生说:如果您的孩子完全没有读书的意愿,而身为父母的您又不能放任不管时,即使是非常勉强,也要让他至少每天10分钟坐在书桌前。刚开始不管他读不读得进,只要让他养成面对书的习惯即可。多湖辉先生说:把孩子带到水边,即使暂还不渴,也有充分的可能使孩子想到喝水。
举个例子吧,河南安阳市一位名叫马布衣的家长,便谈了他逼着儿子读《三国演义》的体会。他写道:
一转眼儿子小学毕业了。这六年中,儿子读了多少课外书呢?怕是寥寥无几。大量的作业以及电视节目、变形金刚占去了儿子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以致小学六年连一本大部头的书都没正经接触过。想想我在小学期间,古代诗词,小说《红旗谱》、《林海雪原》、《烈火金刚》以及前苏联、美国的名著,读得多么痛快淋漓。这么一对比,使我顿生今不如昔之感,遂决定在报考初中后的整个暑假期间,督促儿子补补课外书的阅读。
可巧来了笔稿费,毫不犹豫地上街买来四大古典名著,送给儿子作小学毕业的礼品。儿子看到礼物显得很高兴,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先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则坐在一旁,既当太子之师,又兼侍读之臣
儿子读了一小会儿就神不守舍,侧着耳朵听邻居家传过来的流行歌曲。我了一声,儿子急忙把眼光收回到书本上。不一会儿,又盯着墙上的挂钟出神。我说:马小路,你怎么不好好读书呢?儿子委屈地说:读不懂。”“哪里不懂问我好啦。于是儿子指着”“”“”“”……不间断地向我发问.照这样子,恐怕一年也读不完三国。我便告诉儿子,不必逐字逐句精读,只管囫囵吞枣读出个热闹来就行。还不到一小时,她妈妈就来跟我商量:开学就是10门课,不趁暑假预习一下数学、语文、怕到时跟不上吧?稍停,又建议:抽点时间练练英文打字吧?现在不练,开学后就怕没时间了。我断然否决了她的建议:不多读课外书,不培养起阅读兴趣,不养成阅读习惯,不但语文学不好,其他功课也难学好。
妻默然。儿子继续在三国里艰难跋涉。又过半小时,妻开口说:大热天,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吧?话音未落,儿子欢呼着扔掉书本,地一声拧开了电视机开关。
望着儿子如释重负的神情,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逼儿子读三国是揠苗助长吗?是不合时宜吗?都不是。我之所以督促儿子读古典名著,是为了提高儿子的阅读品位,增进对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不被庸俗低级的读物所俘虏,不被舞台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所迷惑,干出像追星族那样可笑可叹又可气的举动来。
我继续硬着心肠逼儿子读三国。常言道:头三脚难踢。挨过最初艰难的几天之后,儿子的兴趣明显增长,阅读速度也明显加快。晚上要催促几遍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去睡觉。电视上正播放电视剧三国,儿子看了一会儿,摇摇头说:比书上描写的差远了!
这位家长说,一部三国读完了,儿子取出《西游记》又读得津津有味,还评说:这书比三国好懂。他听了,心中泛起初战告捷的喜悦……

我的思考

读书的好习惯,含有读与不读读什么怎么读这几个层次的问题。应该说,大部分孩子还是读书的,一点儿不读书的还是少。所以,更多的问题集中在读什么怎么读上。
读什么这一层面看。家长们主要是担心孩子看课外书太多。其实孩子大量看课外书是一件好事,哪怕是暂时对成绩有些影响,也不要紧。一般来讲,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当然,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如果孩子看书看得很杂,什么都看,什么政治书、军事书、小说、科普,拿到手里就放不下,甚至兴致一来,就开夜车。这种孩子,一般都相当聪明,家长不要去干涉。只是应提醒孩子注意休息,也要建议孩子适当做点读书笔记,以便让他过一段时间回顾一下自己读书的道路。
如果孩子迷上了惊险侦探一类的书,家长也应感到高兴才是,因为科学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学习往往与侦探案件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已知的一点东西,去推出未知的东西。另外,孩子看一些案例,也可使社会经验不多的孩子头脑复杂一些,家长倒是可以给孩子多推荐一些优秀的惊险侦探书才是。
如果孩子迷上了武侠小说,家长不宜反对,可也不宜鼓励。此外,如果男孩子看了些武侠书走火入魔,要练功夫,成天玩枪舞棒,家长就应干涉了。
如果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迷上了一些言情小说,家长不宜鼓励,可当面表示反对也是没有用的。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涉及爱情的经典名著,并防止孩子沉迷在书中的世界,变得缺乏现实感,甚至悲观厌世。而如果是一些含有色情描写的口袋书,则必须坚决禁止。
如果孩子爱看低年级的书,家长也不必过虑。如同孩子的身体有的发育晚,有的发育早一样,在阅读方面,孩子们的发展也是有早有晚。何况,你强迫他看高年级的书也是行不通的。
怎么读这一问题上,要告诉孩子有的书宜精读,有的书翻翻就行了。精读的书,要反复看,要做笔记。看了,要记住点什么,记住后,还要会用,这才是真正学会读书了。然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也不是一年两年,得让孩子自己去碰,去摸索,不能着急。

 

 

作业好习惯五题

我的忠告

做作业,是孩子从一入学就要做的事情,是孩子学习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一定要从小养成做作业的好习惯。

我的记忆

第一个问题,老记不住当天的作业。
有的孩子,回到家只知道老师留了作业,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留的是些什么作业;还有的孩子,回到家就疯玩,等到被家长督促着坐到桌前做作业时,连老师留没留作业都忘得一干二净,只好又去给同学打电话,气得家长直摇头,该怎么办呢?
其实,要治愈孩子这个毛病并不难,只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小记事本,让他把每天的作业及其他爱忘的事情都一项一项记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他记住每天的作业,也可训练他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论是对孩子目前,还是未来,都很有益。
第二个问题,做作业时老问家长。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老问家长,题目看不懂问家长,该怎么算问家长,答案对不对问家长,字不认识了问家长,离开家长他就不知该怎么办了。对这种孩子,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孩子的问题,就在于依赖性太强。要予以纠正,必须要改变孩子依赖性太重这个缺点。
具体到学习上,家长可以做以下工作:
其一,不要再陪着孩子做功课,让孩子自己去做,不会做,该挨批评,该受罚,让他自己去面对。
其二,依赖性太重的孩子,可能一离开家长,连很简单的题都不会了。家长不妨先让他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的作业,让他产生“我一个人也会做”的信心,然后再陪他做较复杂的作业,以后再慢慢退出。给孩子一个过渡。
其三,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差,家长最好不要说“什么,这么简单的题自己都不会做,长大有什么用”一类的话,那么做于事无补。反之,应多多鼓励孩子。你也许给不了孩子多少钱、多少物质的东西,但你可以给他一个父亲的称赞、一个母亲的微笑。而这,也许是您的孩子最最需要的。
有一位很有头脑的家长,谈了他培养女儿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和心得。这位名叫华津谷的父亲写道:
我对女儿的学习要求不高:一、上课认真听讲;二、作业独立完成。其用意只不过是让女儿有较多的“自主权”,较为独立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
记得有一天,女儿为一道数学题大伤脑筋,百般无奈便来找我,说是老师对此题的讲解与她的理解有出入。我看了那题之后也认为老师错了,我便对女儿说了一句她这种年龄可能不完全理解的高气压:相信科学。第二天放学,女儿见到我便亲了我一下说:爸爸真好。原来全班就她一人答对。那位勇敢的老师不但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还表扬了我女儿。
另外,我也很认真地读了女儿同学的范文,不难看到,在幼稚的作文中,常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句甚或一段老辣的文字,很让人感到稀奇。稀奇归稀奇,我却认为:这些老辣地道的文字一下子破坏了童稚的和谐。所以,我对女儿说,你写的是你自己的作文。
我以为,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应该从努力培养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上疑难问题的能力着手。否则,环境一旦变异或者生存条件骤然恶化,孩子们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办好了。何况,每一个人能依附父母的时间,大抵不会超过人生的三分之一。
当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产生了无数以三品之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细胞。“望子成龙”成为所有家长的愿望,于是也就能经常看到一家三口共同“作业”的场面。
这位家长最后说:我想,如果父母的文化程度极高或孩子的学业尚浅,也许还能凑合,真不知道文化程度似笔者一样有限的父母,如何始终辅助学业一日高于一日的孩子?又有几个父母敢说自己能造就出一个天才?倒不如从小就培养自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本领。虽然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谁又能断定,我们的子女今后不会猛然间从大城市去到边陲,到山区,到农村?那时候,他们会怎么样?
这位父亲的可贵之处的于,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利,而且还对孩子的生活有利;不仅会使孩子现在受益,而且会使孩子未来受益。
第三个问题,不愿写作业。
虽说目前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负担太重,但做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做适度的作业,是完全必要的。
不过,现在不少孩子不愿写作业。这些孩子有的是一回家就先想着玩,拖到很晚才想着写作业;有的是边写边玩,且极易受外界干扰,非得家长发火才写下去;有的索性不记得老师留的是什么作业。对此怎么办呢?一些家长便采取简单的打骂方法,虽一时见效,但时间长了,孩子被打皮了,甚至还会产生撒谎、厌学等更严重的问题。
简单的打骂不行,那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应该具体分析孩子不愿做作业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有些孩子不愿写作业,是因为他们上课时根本没听懂,写作业感到吃力。对这些孩子,应予以适当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有些孩子则相反,他们不愿写作业,是觉得作业太简单。对这些孩子,可以适当加大难度,由家长布置一些课外练习。
还有些孩子智力正常,但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东张西望,坐不下来。这就需要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
另外有些孩子,脑手协调性差,脑子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做的又是一回事。做作业时经常出现动作拖拉,写字颠三倒四,计数丢三落四,作业本上圈圈点点,很不整洁。这就需要训练孩子的脑手协调性,比如可以让孩子学学乐器、玩玩球等。
此外,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话老是听而不闻,记不住留的作业,那就要考虑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如果孩子老是嚷眼酸,看不清字,那就要考虑孩子的视力是否有问题,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另外,家长最好以身作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惰性是人类的通病。如果家长一天到晚打麻将、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孩子很自然会有逆反心理,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
总之,孩子不愿做作业,一般来讲大多是孩子某一方面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极少数情况是孩子能力超常造成的),因此应帮助孩子发展其不足的能力,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学习态度问题,是“不好好学”“不用功”。家长应平心静气,了解孩子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才会使问题得以解决。
第四个问题,抄作业。
孩子抄别人作业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出现过,家长是大发雷霆呢?还是觉得孩子作业太多,对此举表示“同情”和“理解”呢?
首先,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丢人的行为。孩子小时往往没有这个是非观念,认为这是“互相帮助”,会问“你不也抄别人的书吗?”等等,家长应耐心地跟孩子把道理讲清楚。
其次,要搞清孩子抄作业的原因,是上课听不懂?还是作业太多,有些作业实属无用?如果是上课听不懂,那家长就应关心孩子的学习。如果有时的确是作业太多且无聊,那么就可以问孩子:“你是在参考别人的作业吗?不要指责孩子是抄作业,以免心理上产生负罪感。
第三,严格作息时间。抄作业有时是因为孩子看电视、贪玩,结果没时间做作业了,只好借别人的作业抄。对此,家长应帮助孩子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作业的时间。
最后,奖惩要分明。凡是独立完成的作业,出点小错也应表扬。凡是抄袭别人的作业,得了满分也要批评。可以罚掉孩子一次出去玩或买东西的机会,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第五个问题,作业老出错。
许多孩子不是不会做,可做起作业来就是老出错,不是看错了题,就是计算错误,而且往往越是简单的题越是错,难的题反倒不错,弄得家长十分恼火,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孩子作业老出错,不外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或是边写作业边玩,或是玩一会儿写一会儿,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如此很容易丢题,写错题;
其二,孩子学习环境太过繁杂,人不断走来走去,静不下心,也容易出错;
其三,孩子学习任务太过繁重,作业太多,又急躁又疲倦,自然是要出错的;
其四,孩子学习心理过于紧张,生怕出错,结果反倒出错;
其五,其他原因,如生病,或眼睛有毛病,或耳朵有问题,或没弄清应做什么作业等等。
因此,家长应该对症下药。如果是学习习惯的原因,那么就应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是学习环境的原因,则应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如果是学习任务太过繁重,那么就应该设法减轻孩子的负担;如果是孩子学习心理过于紧张,那么则应加以疏导,让孩子过于紧张的神经松一松绑;如果是身体不好,那么则应去看病。
或许有家长要问,上面几条,其他的都好理解,也好解决,惟独学习心理一条不太好理解,也不知该怎么去引导。北京有一位名叫曹威的学生家长,专门撰文谈了他在这方面的心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这位家长说:
现在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了。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这可是非常关键的一年,电视一眼不许看,《数学解题辅导》、《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书买了好几本,递到独生子手里,特别强调:“你每天做完功课后,要做几道数学难题,再写一篇作文,完成了再睡觉!”自然,星期天也不能玩,要集中时间系统复习功课。这样,孩子就像上足发条的钟表,围着学习快速转动起来。
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晚上,孩子正做功课。我拿起他的数学作业本翻开看,发现最近的两次作业老师判的成绩不是“中”就是“差”,还写了“丢题”、“马虎”等批语。我再仔细检查一遍他刚刚做完的几道题,又发现有两道错题。看到这里,我很生气,狠狠地斥责了他一顿。
第二天晚上,由于担心孩子又出错,就把他的作业题又仔细进行检查。检查时,孩子睁大眼睛不安地看差我。第一道题就错了!再大喊:“笨蛋!你怎么做的,怎么老出错!”他妈也走过来,怒斥了他一顿。孩子弯腰拣起了扔在地上的作业本,忍着眼泪一道一道地改完题,然后默默地爬上床睡觉了。
孩子最爱看北京电视台每天晚是六点钟的动画片。为了怕浪费时间,我们总是让他端着饭碗坐在电视机前,一面往嘴里扒饭,一面津津有味地瞪大眼睛看着动画片。我也感到,经过紧张学习一天,只有这个短暂的时间,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候。但因为孩子的数学老出错,我把他一天之中这惟一的享受也剥夺了。孩子默默地坐在桌旁吃饭。刚撂下饭碗,“赶快做作业去!”孩子便又趴在桌子旁,头也不抬地做起来。我又拿起孩子的数学作业本,此时,孩子紧张地头都不敢抬。“又错了!”我边看边说。“又错一道!”我怒火心中生,不由抬腿狠狠踹了他一脚。孩子眼泪掉下来了,一滴一滴滴在正在写的作业本上。“不许哭!再哭就打死你!”他妈也冲过来。这时连屋里的空气都凝结住了……
这一晚上我们没睡好。我百思不得其解:“平时孩子数学很少出错,为什么近日连续出错,越盯他不但没效果,反而错出得更多?”
这位家长说,正因为心中有种种困惑,等到朝阳区家庭教育中心学校开班了,赶紧去报了名,听了老师讲的课,越听越爱听,原来教育子女还有这么多学问呢!也渐渐悟出孩子作业经常出错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精神压力太大了。于是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每天的动画片让他看;如果功课少,早做完了,有好的电视节目也让孩子看;平时和孩子聊聊天儿;允许孩子看看课外书;星期天也带孩子出去玩玩。作业也不检查了,而是对孩子说:“做题要先审题,每一步都要仔细计算,最后要验算一下,要自己负责,我就不给你检查了。”
一天,孩子拿着数学作业本,对我说:“老师让您签字。”我翻看作业本,连着几个100分。我满意地合上本还给他,这时,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的思考

老师留了作业,要记住,回到家,尽量独立完成作业,不愿意写作业,抄作业,或是潦潦草草,老出错,这都不行。如果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在做作业方面就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好习惯了。 

听课好习惯三题

我的忠告

听课是孩子吸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养成听课好习惯,非常重要。

我的记忆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知学习好的孩子,上课时一定是坐得住,听得进,爱提问的。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上课时坐不住,听不进去,又不爱提问,那么这个孩子的成绩一般好不了。下面,咱们就分别讨论一下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听课时坐不住怎么办?
有一些孩子上课后特别好动,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总是坐不住,静不下心,影响大家和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此教师和家长都大伤脑筋。有什么办法能使孩子坐得住呢?不妨用下面几种方法试一试:
一是训练他们的耐心。让他们多做一些静的事情,如画画、剪纸、做手工或做模型等/
二是多鼓励。不论孩子在上课和做作业时,只要他能做到比平时好,就要抓住机会多加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在他对学习产生一种自觉性后,顺势教育他以前的行为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这样,就会慢慢克服爱动的毛病。
三是采取奖励手段。根据他能安静学习的时间长度,制定具体学习内容,逐渐增加,开始达到10分钟,可以奖一面红旗或发一件小奖品,然后要求20分钟,达到后再给予奖励,直到达到目的。
四是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对孩子每天睡觉、学习、娱乐、吃饭等都要有一定安排,并延续下去,家长与孩子共同遵守,不能随孩子的意,使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第二个问题,上课时走神怎么办?
孩子上课走神,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老师一看便知道这孩子神不守舍,东张本望的;再一种是内在的,老师一看或许并不知道这孩子在走神,但实际上是人在心不在。
孩子上课走神,家长首先要搞清原因:是外在环境影响,使孩子分神(周围有人说话,看漫画书,还是……);还是内在因素(有心事,放学后有什么事挂念,还是……)。搞清原因,然后便可对症下药。一般来讲,孩子越小越易受外在环境影响,越大越易受心理状态影响。
有的孩子既无外在环境影响,也无内在因素影响,可就是爱走神,这是因为孩子注意力本来就不易集中。对此家长应注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有时也不妨用一些虽怪但却行之有效的招数。我教过一个学生,上课老走神,他的爸爸就用了一个“怪招”,居然治好了这个孩子的毛病。什么“怪招”呢?其实就是在右手腕上套根橡皮筋,上课时只要一走神,就毫不客气地弹一下自己手腕上的橡皮筋。这个法子常常让孩子疼得咧嘴皱眉的,但挺见效。一个多月后,只要上课一分心,不弹橡皮筋,右手腕也会隐隐作痛,于是孩子马上会警觉起来,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问题,上课时不敢提问怎么办?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动力。一般来讲,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孩子,大多是思维活跃、自信心强、成绩优良的好学生。反之,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孩子,则大多是思维不活跃、自信心差、成绩一般的孩子。那么,怎样才能使原来不敢提问的孩子变得敢于提问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找出孩子不敢提问的原因。有的孩子不敢提问,是因为没学懂,根本提不出问题。这类孩子应该说不是不敢提问,而是提不出问题;有的孩子不敢提问,是因为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之前说话,这类孩子可以讲不是提不出问题,而是不敢讲;还有的孩子不敢提问,是因为有心理障碍,以往提问时,曾受到他人的嘲笑。对以上种种情况,应当分别对待,学习不好的辅导学习,性格内向的改变性格,有“心病”的去掉心病。
第二,家长平时在辅导孩子学习或是日常生活中,就应多鼓励孩子提问,即使提出的是错误的、重复的、幼稚的问题,也应认真对待,千万不要表现出失望、气恼甚至嘲讽的情绪,更不要说“真笨,这问题都提过好几次了”、“这都不会”、“你这猪脑子怎么这么想”一类的话,那会使孩子停止思考,不再提问了。
第三,问题多是由联想来的,故而应多鼓励孩子看课外书,多与人交往,多出去见世面,这对孩子动脑筋思考提出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思考

过去一讲中国的基础教育,就要提到一个名词:满堂灌。可见,听课是大多数人公认的孩子接受知识最主要的方式。这一方式是好是坏,这里不作评论。其实就是去做一番评论,用处也不大。因为改变不了现实。孩子总还是要以听课为主要学习渠道的。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设法让孩子养成听课的好习惯吧:坐得住,不走神,爱提问。

 

 

从小写笔好字

我的忠告

从小训练孩子把字写好,受用一生。

我的记忆

文字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学生,老师对你还不熟悉时,老师甚至还不认识你时,首先给老师留下印象的,就是你的字了,老话讲:“文如其人”“见字如晤面”,一笔好字会给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可是也不知为什么,如今孩子的字都不太好。我到班上开家长会时留心观察过,50几个孩子,至多只有两三孩子字还说得过去。这更使我认识到,一定要从小让孩子写好字。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把字写得正确、清楚和好看呢?
首先,帮助孩子选好笔。铅笔最好是HB型,既不太硬,又不太软。钢笔、圆珠笔和毛笔也应选好,相对稳定,不要今天用这个,明天用那个,以便得心应手。
其次,培养孩子写字的兴趣。给孩子讲讲书法知识,引起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并帮助他们选好字帖,字帖要相对稳定,字体不宜随意更换。
第三,要求孩子有正确的写字姿势。要坐得端正,腰背正直,头和上身稍向前倾,不向左右倾斜,眼与纸面相距33厘米。这些要从严要求,养成习惯。
第四,应遵守循序渐进、稳步提高、持之以恒的原则。先在田字格里写,再在方格里练,然后过渡到横线格。先要求正确、清楚,再要求迅速、好看,纠正孩子写字贪快、字迹潦草的毛病。
日本人有句谚语:“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当你用整洁流畅的文字写出一篇作文时,当你用苍劲有力的笔体写成一份工作报告时,甚至当你用清丽娟秀的字体写就一封书信时,这笔财富的价值就会充分显露出来。
我小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获得这笔财富,但我想让我的孩子得到这笔财富。孩子一上学我就想用正规的方法训练他写字。于是我就给孩子讲顿笔、运笔、转锋,讲什么间架、结构,可是孩子的字总是写得七扭八歪。有时看他的作业明明都写对了,但只得三分,不用问,一看作业本上涂涂改改、又脏又乱的字就明白了。我又气又急,认为孩子不用心。于是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就逼着孩子练字,不准玩,不准看电视,然而收效并不大。这时我就训斥孩子不是“那块料”,而孩子的目光里显得又委屈又茫然。我也不知该怎么办了,心想任其发展吧。
后来我认识到,小学时的学生理解力不强,但模仿能力很强。我的孩子正处在这一年龄段,他还领会不了很深的道理,他还不懂得把字写成什么样才算美。在此时给他大讲什么结构、对称等美学概念他怎么能接受得了呢?其结果必然是欲速而不达。闹了半天是我的方法有问题。于是我改变了原来那种简单的方法。
要帮助孩子把字练得好一些,主要得靠耐心和方法得当。首先我决定先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一写字就提醒他,使他逐步养成好的写字姿势。然后我就从他的作业本中找出一个写得最差的字,耐心地给他讲解偏旁、部首怎样搭配,作示范,再让他照着写几遍,哪儿写不好再讲解并重写。这样做,孩子对这个字该怎么写,印象是比较深刻的,以后作业中再写这个字时就比以前好多了。如此每天一个字,孩子稍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孩子对写好字也增加了信心。当孩子返回学校时,老师给的评语是:“字写得大有进步,继续努力。”孩子很得意,我当然也很高兴。

我的思考

写字也是一种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具体地说,从一入学就要培养。听说现在“新课标”,孩子一入学不讲怎么写好字,不讲字体结构,而只是讲认字多少。这么做当然有这么做的道理,但我个人却认为是不利于孩子打好基础的。
此外,练字还是比较枯燥的,要让孩子接受,最好别强压,而应有点技巧。一位名叫孟关荣的家长在提到自己哄孩子练字的进程时说:
怎样才能使儿子在他已经有了一点基础的书法上继续下工夫呢?看来,硬来是行不通的,试一试软的吧。我用给他买他喜欢的东西和去旅游作诱饵,但还是不行,这不,他在练字的纸上画满了变形金刚:唉,软硬都不行,怎么办呢?能不能想个“巧”的办法?突然,我望着儿子画的变形金刚,高兴得一拍大腿:“有了”!
儿子放学回来,见我对他满脸堆笑,就问:“爸爸,看您今天的模样,是不是又想哄我练字?我早告诉你了,我的字再练也练不好了,我没信心练了。”“儿子,爸爸已经想通了,同意你暂不练字,你爱画画就画画吧。不过,画画得先把基本功练好。譬如你画的这个变形金刚,这些竖的、横的线条,一定要画得直,画得有力有生气。”我边说边给他画了一个变形金刚。“爸爸,你比我画得好多了,快教教我,怎样才能把线条画得直、画得有力有生气呢?”“那就要靠你平时多画多练了。你看这个变形金刚腿上的这一笔多像‘戈’字的针钩,手上的两笔多像人字的撇和捺,所以一定要先扎扎实实地练好这些最基本的笔画、线条,才能把画画得更好看。”见儿子全神贯注地听着,我就“趁热打铁”了:“爸爸要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一有空就用手指头在空中画线条,竖的、横的、针的都行!”
儿子对自己喜欢学的东西,都非常用功。我见他随时都在用手指空画着线条,有时睡在被窝里对我说:“爸爸,我用手指在肚皮上画呢!”
不久,我在儿子的作业本上看到他写的字比以前有了进步,特别是点画线条,明显比以前流畅、挺拔、有力。我高兴地与他商量:“儿子,这么多天不练字了,你今天能不能练一张给爸爸看看?”他答应了,很快写了一张,我就拿出他以前写的字,让他自己比较。小家伙愣住了:“爸爸,我那么长时间不练字,怎么今天写的字比以前进步了呢?”这意想不到的成绩把他乐坏了。“怎么不练呢?你不是天天在用手指头练横竖撇捺吗?告诉你,这在书法理论上叫‘书空’,就是用手指对空书写。”“爸爸,原来您……爸爸,我懂了。”见他稚嫩的脸上露出几分愧色,我摸了摸他的脑袋说:“孩子,继续练吧,任何收获都要经过辛勤的耕耘。”我又给他讲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不久,我9岁的儿子在浙江电视台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荣获小学生组二等奖。

 

 

学会使用字典好处多

我的忠告

小学生一定要学会使用字典,这既是学校的要求,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我的记忆

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是是否学会自学的一个标志。目前,小学教育中也将使用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列入了教学计划。在平时作业和考试试卷中,都有考某字查笔画怎么查,查部首怎么查等内容。然而,不少孩子只是把这些内容当成作业而已,应付了事,不喜欢用字典。怎么办呢?
孩子不喜欢用字典,不外两个原因:一是根本不会用,或用起来很费劲,那自然就不喜欢用了;二是觉得字典太枯燥,不好看。对此,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其一,想尽一切办法引发孩子对字典的兴趣。比如要以告诉他字典的用处:不认识的字里面全有,不会念的音里面全有。又比如,不妨先给孩子买一部光盘式字典,或是插图的字典,引发孩子的使用兴趣。
其二,手把手地教会孩子使用字典。孩子会用了,也往往就爱用了。
记得儿子7岁生日前天,妻子要我给他买生日礼物。买什么呢?我不得不认真考虑起来。
突然,我想起不知在哪个名作家的回忆录里,看到他小时候喜欢读字典的故事,不由灵机一动,何不买一本《新华字典》,作为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呢?于是,我买回了一本精装的《新华字典》,想借儿子生日这个机会,让他和字典交上朋友。
儿子那时还小,还不知道学习要用《新华字典》。刚刚买回来时,他好高兴,说声“谢谢爸爸”,就躲进小房间去翻阅。可没两天,他就把字典置之一边,说没意思,看不懂。妻子就告诉他,字典的作用可大啦,它是人们的好朋友,能帮助我们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汇、丰富知识等等。说着便从第一页的“啊”字开始,给他讲解起来,接着又指着“孙”字,给他讲孙悟空闹天宫的故事;后来又教他如何拼音,如何翻查,逐渐培养儿子对字典的兴趣。而后,在儿子学习练字时,又让他抄字典,先是每天抄一页,后来是每天抄两三页,到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时,儿子就把一本厚厚的字典给抄写完了。
说来也怪,也许是因为有了那本《新华字典》,儿子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许多生字词老师还没讲解,他就已经懂了。他坚持每天写日记,至今已坚持5年了。小学毕业考试,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重点班。
不过,我有时也担心因为那本《新华字典》,儿子的学习会偏科,疏远语文以外的其他学科。不过他上初中后,总成绩仍在全年级的前十名之中。有一次我说:“儿子,《新华字典》已经抄写完了,没用了,你还要它干什么?”谁知他却认真地说:“抄写完了不等于读懂读通,字典里的每个字、每个词,常看常新。它不仅仅在语文课上面,在其他方面,如数学、物理、历史、地理上的许多名词,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呢。《新华字典》确实是我的好朋友!”
如今,那本《新华字典》已经很破旧了,儿子自己也用压岁钱新买了《现代汉语词典》,可他还是舍不行把那本《新华字典》扔掉,仍然把它保存在自己的小箱子里。他说:“我怎敢遗弃老朋友呢!”

我的思考

请注意,手把手地教这一环节很重要,不能买来字典交给孩子了事。孩子年龄小,在学校一个班几十人,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手把手教。家长在家把这个环节补上,孩子会用了,下回遇见不认识的字才会自己去杳。自己的能力不是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学就能获得的,还需要有人带带路,教一教。

 

 

 

 

学会听课是关键

我和忠告

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会不会听课成绩大不一样。

我的记忆

福建省福州市一位教过30年小学的一线教师说,单从小学学习来说,这个过程主要有两个环节:听课与做作业。在社会要求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呼吁下,许多地方减少甚至取消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那么,课堂学习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什么样的孩子上课能认真听讲:一般是坐得住的孩子,或者说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对听课再怀有热情和积极性,效果是更好的。在教会孩子听课这一问题上,老师会作出许多努力,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让孩子明了老师讲课的程序,使孩子心中有数,善于思考的孩子自己都能总结出来。老师上课时一般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方式是提问或写黑板。第二步接着讲新内容、新知识。下一步再检查教学效果,看看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掌握了没有,方式基本也是提问或写黑板。最后一步往往是全班一起做练习。
第二,鼓励孩子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提问或上前边黑板上答题。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认真听课的表现和结果。老师的问题有难有易,能回答出难的问题如同打了一次小小的胜仗,既获得老师表扬又让同学钦佩,这时孩子十分得意,听课的热情会更高,他会准备再回答出更难的问题。
第三,要求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一定问老师。不少孩子不敢问老师,害怕老师批评说上课没认真听讲。其实,绝大多数老师喜欢学生问问题,也愿耐心地解释。家长应告诉孩子说:老师和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你提问题。
最后,如果孩子确实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及时与老师联系,要求老师上课时多提问他,并对孩子能正确回答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找出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我的思考

不少家长相当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但却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而想坐享其成。打个比方,谁都爱漂亮,如果天生漂亮,那当然是太幸运了;但如果是不太漂亮,则需为此付出努力,如化妆、整容等等。同理,如果孩子天生聪明好学,那真是太幸运了;可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么是不是也得付出努力,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进而达到一个好的结果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师父”

我的忠告

家长得当孩子在学习上的“师父”,引导孩子学习。

我的记忆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不少家长都认为这个“师父”应该是学校的老师,而不应是家长。就具体知识而言,这话没错;就学习方法而言,这话就有问题了。因为咱们的学校没有讲方法,一上来就讲知识。孩子就仿佛是一群连“三点成一线”都没学会的新兵,直接就上战场了。聪明点儿的,会从战争中学会战争,自己悟出点学习方法。笨点儿的,真是死都不知怎么死的。再说了,一个班几十口子学生(而且越是好学校,学生越多,我们这儿最好的小学,一个班60人左右),老师又怎么照顾得过来?更何况学习方法还不像具体知识,多少有些抽象,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懂并运用自如的。
说来说去,一些最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还是只能靠家长。这些最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包括:学会看课本、查字典;学会写作业、提问;学会复习……这与文化水平也无多大关系,大多数家长是可以当“师父”的。
从我个人来讲,有这么几条小小的经验想和各位家长分享:
一是开学时要通读孩子的教材。
家长指导孩子做功课,往往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所用的教材和家长上学时所用的教材完全不一样,若不仔细研读,常常会弄不明白孩子教材的编排体例和教学重点,如果只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求学经验与方法去指导孩子,稍不留心,反倒可能会妨碍孩子的学习。真可谓“帮了倒忙”。
看教材时,尤其重点看看教材的说明和目录,知道这本书的使用对象是谁,重点是什么,都有些什么知识,这些知识里有哪些难点,别以为孩子的教材不过是小学课本,好懂。有一次,正上小学一年级的侄女在复习英语时,拿出课改之后漂亮的英语书指着一个单词“hopscotch”考我,还真把我难住了。还是课本给了解释:“跳房子(一种儿童游戏)。”
很多家长或许都有类似经历。所以不少家长感叹:“现在孩子可真不容易,课本越改越难,玩儿的时间越来越少。”三年级的教室黑板上写满了单位换算公式,其中有“1公顷=()平方千米、”“一平方千米=()公顷”,这原本是五年级才学的,新教材把这些内容挪到三年级了,虽然用很多方法让学生理解“公顷”、“千米”概念,可是太难了,孩子根本分不清哪个单位更大,只好用笨办法,把公式抄在黑板上,让孩子天天背。
据知道内情的人说,新教职工材编写者大都是各学科的专家、院士,他们没有中小学教学经验,是本着“我这门学科要后继有人”的想法编教材,因此,一些微积分、统计等大学课程被“下放”到了中小学。小学数学题很多来自奥数,有些大学生都做不出来。
二是要让孩子养成看教材的习惯。
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先不要为他解答,而要让孩子自己去翻教材。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会把教材当成学习的“圣经”。
三是学会做作业。
回到家,一定要先做作业,然后再玩;做完作业,要自己收拾好,不能摊在桌子上;不会的要记下来,明天自己去问老师。
四是时不时带着孩子总复习。
比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前,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一次总复习,一般可参照书上的章节目录及课文后的练习题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小,一次复习过多内容,仅靠自己把握不住。家长带几次,孩子就适应并掌握了总复习的方法了。

我的思考

有家长或许会说,孩子根本不好好听,怎么办?在家里做功课和在学校上课不同,孩子往往以为反正家长会教到自己懂为止,因此养成依赖性和精神松懈的习性,听讲时心不在焉。家长也不厌其烦地教到孩子彻底弄懂为止。然而越是这样,孩子越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一来家长要以在教孩子功课前,事先声明“这里我只说一次噢”,以消除孩子本来以为“随时可以问”、“可以听好几次”的松懈想法,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对增进学习内容的理解颇有帮助。二来夫妻两位最好有一位是让孩子怕的,或是让孩子比较会信服的才好办。如果两个人都威信扫地,想当“师父”引路,是有点难。

 

 

教会孩子把看过的内容讲一讲

我的忠告

不仅要教孩子看书,还要告诉孩子看了还得记住,记住了还得能说出来。

我的记忆

孩子学习的底子要打好,这个底子,很多人理解成爱看书。我个人觉得,光是爱看书还不行,看了得记住,记住了还得能说出来。借用一句计算机的名词讲,看书是“输入”;说是“输出”。
你可以观察一下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大多阅读水平低、阅读能力差,自己阅读时,大多数孩子不会看书,不是走马观花,就是思维开小差。一本书翻完,收获不大,有的孩子甚至连书中的主人公是谁都讲不出来。这样的阅读,起不到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的有效作用。
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我告诉孩子,每周拿出10~30分钟时间,完成这样一个作业:“把你看的故事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地方,讲给家长听一听。”这个办法激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现欲,一方面也多少有点压力。孩子自己看书时比较认真和用心,遇到感兴趣的地方,还会主动划下来或写下来。在交阅读收获的时候,也能用自己的话或繁或简复述阅读内容,讲故事、谈体会,多少能说出一点自己的读书收获。
这种“把看过的内容讲一讲”的做法,使读和说有效结合,既增强了孩子自由阅读时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又培养、锻炼了的口头表述和逻辑思维能力。我明显感到,自从采用这个方法后,孩子的学习比较上道了。而据我观察,不少孩子小学高年级及至初中后功课不好,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没受到比较系统的读书训练。读时静不下心,抓不住要点;抓不住要点就记不住,记不住就说(更不要说写)不出来。成绩怎么会好呢?这是一环套一环的。

我的思考

约稿的老师说,这本书是要给后来的家长、孩子打打预防针,说说自己当年后悔的事。我明白这个意思。但“后悔药”也不一定是从做错的事中,从负面的事中才能提炼出来;从做对的事中,从正面的事中也能提炼出来。比如说,我就可以从我自己辅导孩子读书这件事中归结出一点“预防针”——小学1~3年级时,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读书;也可以从中总结出一点“后悔药”——如果我没有在孩子小学1~3年级时多少指点了一下应该如何读书,等到孩子大了再去补这一课,那我会后悔死了,也会费劲多了。

 

 

你知道,但孩子并不知道

我的忠告

很多事情,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知道,可是孩子其实并不知道,你得跟孩子说。

我的记忆

我叫王霞,是南京市北京西路小学一名教龄12年的小学教师。我最想和各位家长说的是: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学习。许多你知道的事情,但孩子并不知道。许多家长不知为什么,想当然地认定孩子应该知道。其实,这些家长不也是从小学生过来的吗?怎么就忘记了呢?
比如说,学习要多看教科书。这个简单的事情,孩子们并不知道,包括一些好学生。有一次我问班上一位好学生,要想学习好,要做到哪些事情。那个女孩子说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要认真做作业,要多看课外书,等等。就是没说要多看教科书。后来我告诉她,要多看教科书,因为老师讲的生字,讲的课文,教科书上都有。这个女孩后来跟我说:老师,我按您说的看了教科书,真管用。
再比如,数学做错的题,要改,改过来后要自己看。这么个简单的事情,您知道数学老师要说上多少次,学生才多少听进去一点吗?所以有老师开玩笑说,有些事都见快赶上“文革”时的“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了。
我特别想对家长们说,孩子在小学时,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外,还应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听课、看课本、查字典、改错题、复习等等。这些方法,绝大多数孩子是在不断碰壁后才多少悟出一点的,聪明的孩子无非是碰壁次数少一点罢了。没有人天生就会。家长们视其为“理所当然”,觉得这么简单的事,还用讲,还用教?其实,这些最最简单的学习方法,或许就是孩子们在小学时积累的最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要多,那么上了中学以后学习起来就顺利;这笔财富要少,那么上了中学以后学习起来就不顺利。

我的思考

这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令我不解的是,一方面强调“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一张白纸似的学生,而从无哪怕一个课时的安排给孩子们讲讲学习的基本方法。负责的老师,或许会在自己的课上讲讲,老师不讲,也说得过去,因为这不属于他的教学范畴。于是只好靠学生去瞎撞,或许要撞得头破血流,才会多少摸到点门。有时候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起来,他们也都很有同感。在目前的体制下,发牢骚也没用。我只能做我能做的事情:一方面,我自己的课上,多和孩子们说说;另一方面,就是呼吁家长们重视这个问题,帮帮自己的孩子。
至于具体方法,我介绍一个,供家长们参考。比如说,老师说下个月其中考试,那么家长应指导孩子做一个复习计划,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期中考试复习计划

考试时间
考试内容
复习安排
备   
考试内容越细越好,一条一条写明;复习安排,不妨粗一点(太细了操作起来有困难),可以周为单位,第一周复习什么,第二周复习什么。写好这个计划后,贴在桌边、床头。这么手把手地教两回,孩子以后自己就会了。等他上了中学、大学,这个学习方法仍会起作用的。您说对吧?

 

 

和孩子一起“探”与“究”

我和忠告

现在讲求“探究性学习”,但这是需要父母也付出一点精力的。

我的记忆

说白了,“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多动脑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今应试教育的压力这么大,所以“探究性学习”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喊的多,落实少。这就造成了一种“空位”——探究性学习应由谁来引导。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只能由家长承担起来。而小学时有无探究性学习,与孩子上中学后的成绩大有关系。因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不少在小学教过的学生,上中学后的成绩我都是知道的。我发现凡是在小学时探究性学习做得好的孩子,上中学后成绩都不错,而且学得比较轻松;而凡是在小学时探究性学习做的较差的孩子,上中学后成绩或许也还行,但大多学得比较累,上了高中后更累。这两个“凡是”,也算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吧。
那么,家长又应怎么做呢?其实也没多难,就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和“研究”就是了。
有一位家长,曾谈到他们是如何与女儿一起探究知识的。这位家长说:
有一天晚上,我发现房间没有亮灯,却听见父女俩在房间说话的声音。他们在干什么:我进去一看,原来他们在黑暗中,桌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女儿拿着一个乒乓球代表月亮,在做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轨迹。父亲拿着手电筒做太阳,与女儿一起做了月食和日食的实验。之后,凡是遇到月食或日食,她还教我怎样观看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有一次,正好遇到日食,女儿与爸爸一起搞坏一个电脑A盘,拿出里面的磁盘观看日食,效果比太阳镜好多了。
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使女儿知道了自转、公转、赤道、经度、纬度、格林尼治时间,了解了潮汐的原因,经度与时差的关系、纬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为什么总是在北回归线之间等等。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遇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时,我们还提醒她专门去观察电线杆不见影子的现象。
我们和女儿一起阅读和探讨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气候?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夏天与冬天为什么相反?台风的起因,北半球台风的漩涡方向为什么总是逆时针旋转,而南半球台风的漩涡方向为什么总是顺时针旋转?如何根据不同的风向判断台风中心的方位?海洋暖流的形成等等。
女儿很小的时候不仅知道了“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更清楚它们的重要用途。
我们在家里张贴了中国地图和大幅的世界地图。我们每趟出差回来,不管是国内或者国外,都与她在地图上寻找一遍我们走过的足迹。我们每次从国外回来,常常拿着照片和对应国家的货币,对着地球仪,趴在世界地图上,给她讲解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时差、气候、语种、风土人情和一些有趣的事情等等。
我陪女儿到商场购买了电脑游戏光碟《大航海时代IV》。满足了女儿对航海世界的好奇心,让她快乐地在电脑上玩,并从中学习了许多世界地理知识和一些经济知识。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儿从小就知道,将来要凭自己的本事才能走向世界。立志起点高,学习就有动力,就会自觉地、快乐地学习。
有了这些基础,女儿中学地理科目的成绩,就轻松地排在了年级同学的前面。
不难看出,这个学习成绩“轻松地排在了年级同学的前面”的女孩,父母在她小学时曾花了多少时间,下了多少功夫。真是和一句歌词说得一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光看见人家的孩子功课好,没看见人家背后下的工夫。

我的思考

我们这代人是插过队的,知道庄稼长得好不好,固然与种子好坏有关,可也与后天的管理有关。种子再好,不去施肥,不去除草,一样长不好。种地是这个道理,教育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孩子本来是有许多疑问,想问,想动手做,想尝试,这些都属于探究性学习的范畴。可在学校,老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回答这些问题?回到家里,如果父母又是爱理不理:“自己看书。”“去问老师。”那么,这种生硬的回答又把孩子刚刚冒出来的一点儿“探究”萌芽给毁掉了。家长们老抱怨孩子不爱问问题,不动脑子,学习上主动性差,可要知道,这里头是不是也有咱们当家长的一点儿责任呢?
孩子小学时受应试教育的“压迫”相对而言还不太严重,多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探索和研究吧,这对孩子上中学后的成绩,一定会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数学是成绩的火车头

我和忠告

用数学来开发孩子智力,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的记忆

我叫张平,在北京市重型机械公司工作,是一名高中生的妈妈。我想给各位家长的忠告是:用数学开发孩子智力,好处多多。具体地说,至少有以下几条好处:
好处一,孩子是一张白纸,从小用数学来开发孩子智力,会让孩子日后沿着数学这条线发展,日后极有可能走了学理工的路。而家长们都知道,现在上个大学不算什么,就业才真是让人担心。而学理工比学文科就业方面机会多多了,这一点各位家长了解的情况比我多,就不多说了。
好处二,小学升初中,现已取消考试,但又开了个小口。外地的情况我不清楚,以我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北大附、人大附、清华附等几所重点中学,每年单独招“龙班”,几千人去考,只录取百八十个。考什么呢?又是以数学为主。学好数学,孩子初中就上了重点校的重点班,那有多好。
好处三,数学训练的是逻辑思维,而咱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数理化考的就是逻辑思维(说白了就是做题),这没什么可说的,语文等文科,也不过是逻辑思维加上点启发而已。所以数学学好了,物理、化学、作文……一通百通。数学是成绩的火车头!
说了这么多好处,再说说我具体是怎么做的。我主要走了三步棋:要是趣味数学题。这类书书店都有,而且越出越好,就不具体说书名了。
第二步,小学一直坚持上数学奥校。开始孩子也说难,说对学校学习没帮助。我坚持让他去,几年风里雨里陪伴着他。慢慢地孩子上课能听进去了,觉得有意思了,自己闲下来会用解题来休息了。我觉得辛苦没白费。
第三步,上中学后,学校有数学的选修课,或者叫兴趣课。讲的内容已是比较深了。孩子又觉得是不是太费时间,影响正常学习。我坚持让他报了名。这一转眼,已上了二年多了,孩子说收获不小。至少一条,觉得学校那点数学并不难了。目前正准备参加中学数学比赛。
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途径当然还有很多,我就想到这几条。先说到这儿吧。

我的思考

和我们孩子一起长大的孩子不少,其中有几个孩子是很聪明的,小学时功课相当不错,可上中学后,功课慢慢就不如我们孩子。我和这些孩子的家长都认识,这些孩子可以说是看着长大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或许有许多原因,我不敢乱说。但有一条我是知道的,那就是这几个孩子从小都没在数学上受过训练,他们有的上过外语班,有的学钢琴,有的上过作文班,这都是偏科的路子,和我们孩子完全不一样。这是不是这几孩子后来下降的原因,我不敢这么说,但从小训练不一样是事实。
前几天在书店乱翻书,有一本书叫《一路走来》,是讲一个名叫郭聪的女孩从西安考到北大,又从北大考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三年级时,我参加了奥数班,即所谓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专门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解答数学题。虽说最后也没有去参加竞赛,但是我觉得奥数是我小学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它特别训练思维能力,让我一下觉得自己变聪明了。而且那奇妙的解题方法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我听老爸说诺贝尔奖惟独没有设立数学奖,心里还很是郁闷了一阵。
于是,我越发觉得数学是自己的强项,大家也都说我是这块料。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我的数学真的就越学越好。特别是好多人说女孩适合学语文,男孩适合学数学,我便更想成为一个反例,在数学上与男生一争高下。
看来,这个孩子从小和我们孩子一样,是走数学的路子。而这条路才能保证她从西安考到北大,从北大考到美国,“一路走来”越走越顺。

 

 

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记性好

我的忠告

孩子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记性好嘛!在学习上一定要设法发挥这一优势。

我的记忆

广州有一个女孩叫钟琬婷,10岁即通过了公共英语四级等级考试,达到了大学学士的英语水平。这当然要靠她自己努力,可也与她身为工程师的父亲钟沛的指导分不开。
钟先生认为,学习与工作一样,也要发挥优势。孩子的优势是什么?就是记忆力好。记忆力实际可以分为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两种。听觉记忆就是训练钟琬婷先不看书,听录音,然后复述;视觉记忆就是训练钟琬婷看书后背课文。正是这两面三刀种方法,保障了钟琬婷在学习英语三年后,即达到了英语四级的水平。
先看复述的方法。钟沛先生写道:
从《英语900句》第一册第3课开始,在琬婷能熟练背诵15个基本句子之后,我开始把书中的简短问答改为用复述方式进行。这时我要求琬婷先不看书,由我放一句,琬婷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地复述一句,将这些简短的问答边听边复述出来,以训练她的听说能力。刚开始做复述训练,难度不能太大,以免孩子在复述训练时失去信心。所以,对个别反复放音琬婷还复述不出来的地方,我便直接对她进行提示。复述完之后,再让琬婷翻开书,边看边听边读,让她自已找找复述不出来的原因。
钟沛先生说,看起来复述只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小小变化但对女儿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始。正是这一学习方法,使钟琬婷后来在英语学习中能两年达到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接着再用一年达到了研究生的入学水平;也正是这一方法,使她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英语复述训练。就是在事先完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不论有无生字词,都逐句逐句地跟着复述。这样做是因为,孩子在逻辑思维还未形成之前,学习语言就犹如鹦鹉学舌一样直来直去,根本不想为什么要这样说,也不会去想什么语法之类,这时期只要培养孩子能脱口而出就行了。初学英语时,一开始完全靠模仿(复述就是一种模仿)。模仿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就像人幼儿时期学习母语时,也是靠跟着父母不断进行模仿来学习语言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语言模仿能力就会有所改变,才不再一味地跟着别人模仿了。
钟沛先生说,女儿学英语,是以《英语900句》入门的,那是以复述的方法为主;《英语900句》学完了,又开始学《特别英语》,仍要求她采取复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不看书,连续听整篇文章,中间不间断;
不看书,逐句逐句听,复述听到的内容,对生词或听不清的单词要反复听,反复读;
不看书,从头逐句逐句听,逐句逐句复述;翻开书,对整篇文章边看边听边读;
看着书大声朗读全文;
如文章有配套的阅读理解练习,就让琬婷做,我来对参考答案;
最后再看着书大声朗读一遍全文。
复述时不看文章,而且要一字不漏和一字不差地复述听到的内容,即使播音员口误读错的地方,也要先完全照着所听到的内容复述,复述完了以后,再指出播音员哪里有口误。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复述时则很容易发生错误。这是因为,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选择《特别英语》,钟沛先生解释说:有人对英语学习材料做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特别英语》虽然只有1500个单词,但日常词汇的覆盖面很大,掌握了它,足以让英语学习者自如地进行日常英语听说读写的运用。虽然复述单词和复述《特别英语》都是采用复述这种方法,但收到的学习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不是因为采用的方法不一样,而是因为采用的材料不同造成的。这也许就是《特别英语》的“特别”之处。
关于复述,还有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这里所说的“复述”是一字不漏和一字不差地复述听到的内容,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复述大意。刚开始放录音机时,由家长放一句,孩子复述一句,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孩子自己放音断句,自己一句一句地进行复述。要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是在完全听懂和理解了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无法在放音中正确断句,更不用说复述了。
钟沛先生说,实践证明,经过复述这样的强化训练,孩子的英语听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为复述句子一定是在你完全听懂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不同你连猜带蒙地去勾英语的选择题ABCD,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而且在做复述训练的时候,如果你头脑里老是想着汉语,你可能就会对听到的东西反应不过来,也就复述不出来。如果每个孩子经过这样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复述训练,句子都能听懂了,也能复述出来了,那么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二是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复述。
这样做其实也是一个逐渐掌握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的过程,也更是一个逐渐习惯用英语思维的过程。
例如对句子“I was born in a little town not far from here.”可以这样断句:先放“I was born”后停下来,由孩子复述;再放“in a little town”后停下来,孩子又复述;最后放“not far from here”,由孩子再复述。如此重复几遍后,再让孩子把整个句子一次完整地复述出来。这样,孩子在复述的时候不但容易多了,而且还能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句子。
这就像中文句子一样,有些词组或句子成分中间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就很难理解这句话。对于一个很长的句子,即使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我们在读时也会有停顿,但不能随便停顿,而要根据这个句子的结构来停顿,否则别人和自己都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开始学习阶段,主要是由家长来断句子,随着孩子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便渐渐过渡到由她自己断句,并且是自然而然地按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断句。我们知道,学语法有时是件很枯燥很困难的事,对于儿童更是如此。而将长句变短句,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并逐渐帮助她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后来当有人拿着含有分词短语、动名词、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各种句子成分的长句子来考琬婷时,她也能把句子解释得清清楚楚,令考她的人感到不可思议。
再看背诵的方法。钟沛先生写道:
利用这次琬婷参加全国公共英语二级等级考试的契机,在帮助她系统复习学过的语法知识之前,我让她一天一册地反复背诵《英语900句》,《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也要一天几课循环背诵,还要一天几课循环朗读《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琬婷在系统地复习语法知识前做好准备,因为在系统复习讲解英语语法时,我要让她用学过的英语句子和英语短文来举例。此时琬婷正好刚刚学完了《英语900句》4~6册。我当时还特意设计了一个《琬婷英语背诵登记表》,让琬婷按《英语900句》1~6册的顺序循环背诵,并把每次背诵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上。背诵的时候,我让琬婷背得越快越好,以增加她的熟练程度。当时琬婷背诵得流利程度就像打机关枪一样,已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条件反射。
钟沛先生认为,背诵能增强语感,提高她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同时还能加深理解。古人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的多了,就会在一次次反复背诵中达到熟练,对文章和理解自然就会加深。当然背诵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背诵和记忆;背诵也是一个语言的输入过程,背的多了,输入的就多,头脑里的东西自然就增加了。所背文章中丰富的词汇、精彩的句子、段落在张口说和提笔写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
总之,正是这样达到了一般人学了十几年也未必能够达到的水平。

我的思考

学习时一定要扬长避短,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要落实到行动上也不易。我们不妨向钟沛先生学习,抓住一本书、一门课,让孩子充分发挥记性好的特长,去背!其实这个优势也就是在小学及初中一、二年级还比较有时间发挥出来。到了初三、高中,应试教育的压力已大,得去背许多别的东西了。 

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我的忠告

上兴趣班是好事,但如孩子无兴趣而只是家长有兴趣,那就有可能好事变坏事。

我的记忆

我姓顾,有一个已上高中的儿子。用“过来人”的观点看,我的最大体会,就是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其实中国人有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可当时我就跟吃了迷药似的,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生活在湖北省一个中小城市:荆州市。我们家就在北京路住,离少年宫不远。少年宫一年到头有班,假期更是办班的好时机,什么英语班、计算机班、数学班、作文班、跆拳道班、舞蹈、手工画等……真是应有尽有。小学时功课还不算太紧,不少家长都给孩子报班。我当然也不例外,依着我的意思,是让他上一个英语口语班,一个数学奥赛班。过去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是学好英语、数学,走到哪也有碗饭吃。偏偏我们孩子这两门弱,趁放假补补,不是挺好吗?不料孩子坚决不干,还和我顶嘴说:“兴趣班,就应该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他喜欢上的班是什么呢?一个是什么“口语表达班”,不就是练贫嘴吗?还有一个是什么“手工训练班”,其实就是一大帮孩子由一个孩子看着玩各种玩具。这与学习不搭边,我当然不同意。这一下家里可翻了天了,孩子跺着脚说:“那是你们的兴趣班,我不去,要去你们去。”最后经过再三协商,几轮谈判,双方各让一步,报了一个数学奥赛班,一个口语表达班。算是一个妥协的结果。
假期开始了,孩子开始上兴趣班。他爸工作忙,一般是由我接送。我很快就发现,上数学奥赛班时,孩子没精打采,拖拖拉拉,上时不爱去,出来后也没话。老师还告诉我说这孩子上课犯困,是不是晚上看电视睡晚了?其实他天天晚上不到10点就睡得鼾鼾屁屁了,他就是没兴趣,死不开窃。可要说上口语表达班,他早早就自己收拾好书包等着我,还直催我快点,到了学校,欢天喜地地就进去了,头都不回一下。到了放学我去接他,也会兴致很高地说个没完。他们老师也说这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不错什么的。一夸他,他更来劲了,嘴越来越贫,唉,怎么养这么个儿子。
“兴趣班”事件一转眼就过去了,岁月催人老,一转眼孩子已长成比我高半头的小伙子了。高中他选了文科,喜欢法律,想考法律学,出来当律师,又能挣钱,又能伸张正义。他很感兴趣,自己省下钱买了不少法律书钻研。老师直夸他,说他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法律专业。并说他挺适合这一行,这时我不由回想起孩子上小学时的兴趣班,如果要当律师,口才当然要好;而要口才好,当初报“口语表达班”,不正好是“专业对口”吗?我不由摇头叹气:让孩子沿着自己的路去闯吧,家长有时也许真是瞎操心。

我的思考

平时我挺爱看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书,也看看有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头几年有本书叫《轻轻松松上哈佛》,是说一个叫陈元的女孩,怎样上北大、上哈佛的,那里头就说给陈元报了电子琴班,学了几个月,毫无兴趣,也就作罢,不去勉强孩子。陈元的父亲陈小放说了一段话,我当时抄了下来,再抄在这里,算是给各位家长的一点小小的忠告吧。这位可敬可佩的父亲说:
孩子喜欢的和大人想的相差太远了,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脑袋代替孩子思考。孩子不感兴趣的,就不要勉强;感兴趣的,就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一个小兴趣发展下去,很可能就会做出大事来。
的确如这位先生所言,还是让孩子去上自己喜欢的、真正有兴趣的“兴趣班”吧。这就是我作为过来人的一点点忠告。

 

 

你得成为“教辅书专家”

我的忠告

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你就得成为“教辅书专家”。

我的记忆

孩子上学后,就与“教辅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本教辅书也不买,是不太可能的;一天到晚买教辅书,不看课本,也是不对的。这一点,相信各位家长、各位同学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问题是,现在的教辅书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往往在书店左翻右翻,挑花了眼。为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而如果说孩子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买什么教辅书基本由孩子本人做主,那么小学阶段,家长在选择教辅书方面的作用,要大于孩子。家长真得变成“教辅书专家”才行。我个人特提出以下几条原则,供各位家长参考:
其一,一定要以课本为中心。现在中、小学课本都有较大变化,但小学课本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版本繁多,有些教辅书,还是配合以前的教科书,已是过时,自不宜选购。这一点,有的书名就注明了。如《北师大版语文补充习题》,是配合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可更多的书没有注明。所以一定要问清楚,别买本废书。
其二,分量要适宜,每一单元大约是一页左右的样子。学完一个单元所需的时间,小学一年级孩子在15分钟左右,小学二年级孩子在20分钟左右,小学三年级孩子在30分钟左右,小学四年级孩子在40分钟左右,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在50分钟左右。如果孩子做完一个单元所需时间太长,说明该书分量不合适,应换一本,以免孩子过于疲倦。
其三,习题的排列是否科学,习题的形式是否多样。一般来讲,习题应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果时难时易,那么说明该复习材料编排得非常匆忙,不宜购买。习题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因为做习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孩子多见题型,好从多个角度掌握学过的知识。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AB卷》,多少年了一直卖的不错,原因之一就在于把习题按难度分为A、B两档,比较科学。
其四,应附有参考答案,越细越好。比如解题要有过程,不能光有个得数。
其五,除了习题,其他内容如学习重点,参考事项等归纳得比较科学。
其六,其他方面。如用字的大小,用纸的厚薄。字太小有伤目力,纸太薄橡皮一擦就破,都不行。
其七,有特色的复习材料。如专门针对某一知识要点编写的复习材料,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例如我买过一本专门讲拼音的《小学拼音500题》,还买过开明出版社出的一本《名校入学密卷》,是一些好中学招初中创新班的卷子,也很好。
此外,家长购买复习材料时,应和孩子多商量,一定要依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来买,否则无济于事。如果孩子每天连功课都写不完,那自然谈不上做课外材料。如果孩子一般知识都掌握较好,只是某一部分不太牢固,即可以专门购买有关复习材料,补上这一弱点。比如有的孩子到了高小,就是不会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即可购买专门为此编写的复习材料,加以提高。

我的思考

把教辅书吹得太神,或是说得一无是处,都不符合辩证法。实事求是地说,有些教辅书编得相当好,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而有一些则是垃圾,毫无用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选择,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一定是有点“自力更生”的思想,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也不了解所有的教辅书,有时推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参编的书,不一定适合您的孩子。靠孩子更是不行的,孩子要有那个分辨能力,学习早上去了,还用得着买教辅书吗?说来说去,至少在小学阶段,家长得多费心,多去书店,得努力成为“教辅书专家”。

 

 

学至初中一二年级要多看书

我的忠告

小学至初中一二年级,是最好的读书时光,然后就该忙了,读书时间越来越少。

我的记忆

我叫林佟云,有个女儿,已上大学了。回顾起孩子的成长过程,我最大的体会是:在小学至初中一、二年级时,一定要让孩子多看书。过了这个阶段,看书的时间就少了。初三要准备中考,上了高中,功课就更加紧了,头一年要适应,到了高二文理分科,要会考,一晃就快高三了,哪还有时间读闲书?
要想让孩子多读点书,我向各位家长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家长自己要爱读书。家长自己一天到晚看电视,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多看书,孩子怎么会听?
二是多接触书,上街去书店看看,孩子喜欢什么书,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买回来。
三是不要干涉孩子读什么书,只要不是黄书,孩子爱看什么就看什么,不要强扭着孩子看自己认为他应看的书。
四是多跟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比如和孩子聊自己最近看了哪些书,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又是为什么。孩子在说他看过的书时,不论观点如何,一定要静静地听,让孩子把话说完。
有了这几条,一定会让孩子爱上书、多看书。

我的思考

人的一生,什么岁数做什么事,过了岁数再做,就有点为时已晚了。比如四五十岁了还在混文凭,精神当然可嘉,但是不是有点晚了呢?孩子读书也是如此。不少家长觉得,读书,尤其是读闲书,什么时候读不行?而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的忠告是:还就是从小学到初一、初二这七八年是读书的好时光,过了这几年,想读书也没时间、没心情了。真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各位家长切记,切记!
我们女儿从小看了不少书,这对她的人生,她的学习,甚至她的品质,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换句话说,看过还是没看过那么多书,是不一样的。遗憾的是,究竟都看了些什么书,看了多少书,我们没记过账。最近看了一本叫《快乐轻松上剑桥:一位母亲的教育札记》(海天出版社2005年出版),人家那位母亲比我可称职多了,把女儿从小看的书,一本一本都记录下来,附在书后。我觉得对家长们肯定会有参考价值,抄在下面(谢谢那位可敬的母亲):
(一)女儿7岁之前阅读书目:《世界童话名著故事365》《葫芦兄弟》《格林童话》《丑小鸭》《快乐王子》《小鸭子学游水》《海的女儿》《三剑客》《十万个为什么》《鱼的秘密》《天文知识》《地理知识》《百花知识》《百树知识》儿童图解科学文库——共12册《人体的奥秘》《鸟类的生活》《千变万化的气象》《动物的世界》《水中动物的生活》《昆虫的生活》《活生生的地球》《植物的世界》《光、音、热的魔术》《动力与应用》《自然与原子》《神秘的太空》彩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共8册《彩图红楼梦》《彩图西游记》《彩图水浒传》《彩图三国演义》《彩图镜花缘》《彩图聊斋志异》《彩图封神演义》《彩图东周列国志》以上共计34种。
(二)女儿小学阶段阅读过的书目:《安徒生童话精选》《世界著名童话精选》《中外童话名著精选——365夜》《一千零一夜童话》《知识童话故事》《儿童百科知识丛书》《外国科幻故事精品》《十大故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顽童流浪记》《世界未解之谜》《井冈山的传说》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共14册《居里夫人》《郭守敬》《麦克斯韦》《巴斯》《法拉第》《徐霞客》《阿基米德》《徐光启》《张仲景》《瓦特》《鲍耶》《张衡》《巴甫洛夫》《李时珍》精品故事王国漫游——共2册《智慧故事船》《哲理故事王》少年故事大金库——共8册《动物友爱故事》《动物生存故事》《冒险探险故事》《抢险救险故事》《遇险历险故事》《双重间谍故事》《神秘间谍故事》《宝物传奇故事》故事大世界(图画本)----共6册《歇后语故事大世界》《幽默故事大世界》《迷语故事大世界》《寓言故事大世界》《成语故事大世界》《谚语故事大世界》《充满谜的世界》自然科学博学丛书—共20册《美丽的宇宙》《呼吸着的地球》《大海的奇象》《运动与波》《电与磁》《物质的秘密》《物质的变化》《动物王国》《昆虫的故事》《水中生物》《植物世界》《花与作物》《我们身体的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恐龙时代》《不解的科学之谜》《兵器家族》《发现的故事》《未来科学I》《未来科学II》亚森·罗宾探案全集----共15册《怪盗亚森·罗宾》《八大奇案》《奇岩城》《棺材岛》《绿眼睛的少女》《8·1·3之谜》《消失的皇冠》《魔女与罗宾》《罗宾大冒险》《少女侦探》《红圈》《罗宾与怪人》《吸血蝙蝠》《双面人》《千钧一发》《神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续集》《外国侦探故事精品》——共2册《名人名语录》《人的自我测验》《成语故事三百篇》《年、月、日的来历》以上共计86种。
(三)女儿小学阶段作文参考书目:
实用小学生作文资料库——共6册《中外名人写作趣事》《作文常用中外名人格言》《作文常用古诗名句》《作文常用成语》《作文技法》《作文题型》最新全国小学生满分作文大全——共8册《写景卷》《游记卷》《状物卷》《日记卷》《写人卷》《书信卷》《记事卷》《读后感》小学生作文方法丛书——共8册《新编小学生记人作文方法》《新编小学生记事作文方法》《新编小学生作文基本方法》《新编小学生写景作文方法》《新编小学生状物作文方法》《新编小学生说明文写作方法》《新编小学生应用文写作方法》小学生学习方法丛书——共6册《概念题解答法》《阅读题解答法》《作文描写法》《课文阅读法》《作文通病防治法》《作文构思法》《小学生作文100法》《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文库》《小学生作文50忌》《少年作文选》《分类作文练习册》《小学生考场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成功之道探索》《排除写作障碍》《想像作文选》《日记百题解答》《小学诗词古文全译》《小学生怎样改病句》《作文精品屋》《世界华文儿童文学选》《小学生俄文精彩开头结尾》以上共计43种。
(四)女儿中学阶段阅读过的书目:
《论语》《中小学生朗诵诗选》《唐诗精品》《唐诗配画赏析》《诗经》《艺海拾贝》《IQ超级侦探》少男少女珍藏版本——共4册《成长岁月》《心灵传真》《温情茶馆》《女孩悟语》花季·雨季校园系列——共3册《飞翔的梦》《花季·雨季》《笑问侠缘》青春有约成长小说系列——共10册《当你跃入太阳的运行轨道》《飞越青春的鸟儿》《你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男孩的心情女孩的歌》《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我的经历和你的故事》《闯入我生命的青春阳光》《长发飘零的日子》《一个高三女孩的日记》《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女孩专读本:悄悄绽开的玫瑰》《歇后语宝典》《罗兰散文》《中外名人名言经典》《情人卡、橡皮信》《青春雨丝》《十日谈》美国校园畅销书系列——共5册《好女孩的烦恼》《解不开的心结》《酷男生的麻烦》《逃不脱的噩梦》《说不出的苦衷》《城堡》《契诃夫小说选》《海底两万里》《汤姆叔的小屋》《外国文学名著欣赏》《答案只有风知道》《狗来了》《变形记》《堂吉诃德》(上、下集)《鲁滨孙漂流记》《我是猫》《傲慢与偏见》《阿基米德借刀杀人》《天使的伤痕》《莫扎特不唱摇篮曲》《别告诉左手》《红与黑》《怪人日记》《传世寓言》《奇兵诡道》《世纪之谜》《世界五千年神秘总集》《银河英雄传说》《千年一叹》《苏菲的世界》《永恒的灵性》《塞莱斯廷预言》《塞莱斯廷预言II、第十种洞察力》《生命的目录》《安妮·雪莉》《西洋兵器大全》《人性的弱点》《中外探险故事大观》《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上共计70种。
(五)女儿学习过的数学书目:
数学小博士系列丛书——共4册《小学数学巧算200例》《小学数学一题多解》《小学数学解题思路训练》《小学数学疑难问答》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试题详解》四、五年级——共10册《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讲与练》《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四、五、六年级《数学奥林匹克丛书》《从一到无穷大》《奇妙的数》《数学700题选》《初中数学精编》代数、几何《趣味数学三百题》《数学的童年》《趣味数学100题》以人共计14种。
(六)女儿阅读过的英语书目:
《小学生图解英汉词典》《小学生英语基础训练会话》(情景会话)《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与测试》《阅读训练》《英语奥林匹克(初二、初三分册)——共2册,AAA精释英语阅读系列(第二套)——共6册《流浪汉威利》《鬼屋》《舍洛克·福尔摩斯》《吉基尔博士与海德先生》《尼莫船长》《荒野的呼唤》AAA精释英语阅读系列(第三套)——共6册《圣诞老人》《飓风》《坎特维尔幽灵》《大卫·克罗凯特》《老古玩店》《万圣节前夕》AAA精释英语阅读系列(第四套)——共6册《八十天环游地球》《银月亮》《女校长》《小勋爵福特莱罗伊》《跳蛙》《联入因特网》企鹅文学经典英语简单易读物——共4册《福尔摩斯和博斯康比湖之谜》《悬念》《简·爱》《心有余悸》书虫·牛津英汉对照读物系列丛书——共4册《歌剧院的幽灵》《在月亮下面》《格林·盖布尔斯来的安妮》《秘密花园》《不平静的坟墓》《三怪客泛舟记》“花季读英语”系列书籍——共2册《琳梦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常春藤初级英文读本世界名著精选——共8册《格列佛游记》《尼洛与忠狗》《王子复仇记》《威尼斯商人》《圣诞颂》《初雪》《老人与海》《爱的教育》《英语名文选读》《地道美国英语口音》《HAPPY POTTER》《THE MAMMOTH BOOK OF FANTASY》以上共计48种
(七)女儿听过的英语录音带:
《儿童英语》(1~3)《妈妈教英语》(1~4)《小学生英语》(1~6)《深圳市小学英语听力(实验教材)》(1~4)《深圳市初中英语课本(实验教材)(1~3)《新概念英语》(1~3)《LLL英语》(1~5)以上共计7种。
请看,这个女孩看过多少书!把这些书放在一起,一定会放满一个大书架。

 

 

 

 

从小多看科普书

我的忠告

从小学、初中,就让孩子多看科普书,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我的记忆

不少家长考虑,如今学文的大学生找工作难,很想诱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可具体该怎么做呢?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家长讲,他在这方面的做法,就是多让孩子读科普书。这位家长写道:
我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推荐科普书。我除了给孩子订了《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等杂志外,还给他借来了《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太阳元素的发现》等,还有我自己的《低温世界》。孩子非常喜爱,特别是《太阳元素的发现》,书不厚,那天晚上一直看完后才睡觉。
今年春节,孩子从大学放假回家,在闲谈中他对我说:爸爸,要不是那个时候看了《物理世界奇遇记》,还有你那本《低温世界》,我恐怕现在也不会搞什么超导的研究。可见,当时给孩子推荐科普书的做法确实起了作用。
这个孩子,是由读科普书引发了对物理(超导)的兴趣。而下面这个孩子,正是因小时候读科普书,引发了对数学的兴趣。他说:
摆在桌子上的一本新版的《数学花园漫游记》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从小对数学挺感兴趣,喜欢读数学书。但当时家里比较穷,也想不到买什么书。一本《数学花园漫游记》是从何而来,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当我翻开书,读到第一章数学问题时,我被那个如何估计池塘中的鱼数的问题深深迷住了。它与我所知的数学大不相同,于是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心读完了这本书。我真的好像一个第一次被带入花园的孩子,新鲜的景物令我目不暇接,每一个新的地方都显示出它的非凡与美妙。那是一次深深的震撼,或许是我第一次从心里觉得这个叫做数学的东西真是有趣啊!
我从四年级时开始参加小学数学竞赛,五年级获得过北京市迎春杯竞赛的一等奖。但说实在话,参加竞赛可以提高我的数学水平,让我体会到解难题的乐趣,但却很难激发我对数学本身的兴趣。那时做过的竞赛题现在几乎一道也记不得了,而《数学花园漫游记》中那些有趣的问题还在我心中;那时获各种奖励的兴奋早已化为乌有,而看《数学花园漫游记》时的新奇与惊讶就仿佛在昨天一样。说一本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许过分了些,我是否会像现在这样学习数学,就很难说了。
这个孩子说,这本书中包含了不少高深的数学,尤其是与信息科学相关的数学,如:拓扑学基本常识、一点图论、博弈论初步(在当时看来,这是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与难以捉摸的东西)、无穷浅论、简单的数理逻辑等,它们虽然本身很是高级,但经马希文教授的手写来,却可以让孩子领会到其中的真谛。马教授对于写作的内容一定是精挑细选过的,给低年级小朋友讲真正有趣味而且有意义的数学,这些内容或许是最合适的。
数学不仅是一门美的学问,它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这本书在写作时尤其注意这一点,所举的例子都放在实际生活中,甚至有模型可参考。这样写突出了数学是一些具体的东西,其抽象性只是表象而已。如果学了数学就只会侃侃谈空洞的逻辑,那他学到的数学恐怕也只是一堆废品。而真正能学数学的人,必是为其美妙所吸引的人。实际上,大凡有广泛应用的数学,也必是属于数学中美的部分。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课本上的数学对于一部分较好的同学,总是显得简单,而且甚是乏味。只学习这样的数学,到底能培养出多高的数学修养,本人有很大的疑问。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多看点课外的东西,绝对是必要的。数学本身是困难的,缺乏兴趣就很难在这条路上走远,所以读些可以振奋人心的东西,无论是对于理解数学还是学习数学,都有无尽的好处。数学是人人都要下工夫的科目,但具体到一个人在他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到多少数学知识很难说,就更别提数学技巧了。学数学更重要的是学到点数学的思想,思维科学化了,对想什么问题都有帮助;当然要能使自己带一点数学的气质就更好了。这一切绝不是读课本做习题就可以的。
这个孩子说,几年前他和他的一位好朋友(也在北京大学读书)把这本书当作宝贝,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前些天,当他把新版的《数学花园漫游记》带回宿舍后,却没有想到室友们也会对它产生兴趣,一位同学连夜打着手电把它看完,连声说:要是科普书都能写得这么棒就好了。

我的思考

兴趣、爱好,有先天的一面,可也有后天培养的一面。所以,要想让孩子对自然科学有兴趣,就要设法多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请注意,这是家长的一种主观努力,而不是说家里或周边环境原来就有这样的信息。

 

 

每晚20分钟

我的忠告

每天晚上花20分钟陪孩子读书,既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又加深了父子感情,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我的记忆

有了儿子后,我和他妈妈分工,我管孩子学习,她管孩子生活。但实际上,我一开始什么都没管,觉得孩子嘛,玩吧,玩就是学习。所以一直到孩子六岁前,基本处于放任自由阶段。
到了快上小学了,我觉得多少得管管孩子学习了,首先一条,就应该是让孩子爱读书。
为此,我坚持每天晚上给他读20分钟左右的故事书,并开始正式引导他读书。考虑到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每天晚上,我教他看书的时间只有20分钟。我让儿子看的第一本书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绘制的幽默连环漫画《父与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定价15元)。于是我们父子俩就读起《父与子》来。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本连环画作为儿子的启蒙读物,是因为这本连环漫画形象生动、直观,内容幽默、有趣,书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和生活中的我们父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儿子很容易理解。读这样的漫画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对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孩子天生喜欢漫画,一拿到这本书立刻就被书中父与子的形象吸引住了。我先辅导儿子一幅一幅看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再连起来完整理解漫画内容。因为漫画十分有趣,儿子常常忍俊不禁。20分钟的时间很短,每次儿子都觉得意犹未尽。
学会了看无字的漫画书,我又开始指导儿子看配有文字的连环画。记得让儿子看的第一本连环画是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笑话故事精选》,该书荟萃了几百个中外笑话故事精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每晚,我指导儿子看两至三个故事。我先让他看画面,大致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再让他跟我一起读画面下所配的文字。最后,我再让他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复述一遍,并回答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既加深了他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教给了他读书的方法。
类似的这种连环画书一连让儿子读了好几本,其中有《中外智慧故事精选》、《阿凡提故事精选》、《格林童话选》,还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在读书的同时,我又有意识地教儿子识字。几十本书读下来,儿子的识字量逐渐增加到1000多个,常用字他基本上都能认识。这时,我又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读纯文字的书。让他读《365夜》、《中外儿童故事精选》、《安徒生童话选》,还教他读《儿童散文诗选》、《儿童朗诵诗选》。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字,我就随时告诉他。开始,我每天晚上依旧只教他读20分钟的书,后来,儿子读书读出了兴趣,觉得20分钟太不过瘾,就一再要求延长时间。再后来,他干脆撇开我,自己捧着一本书读。
可别小看这每晚20分钟。几年下来,孩子已经成了一个小书迷。带他上街,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书店。过新年了,我们要给他买套新衣服,他却恳求我们把买衣服的钱省下来替他买书。看着如今爱读书且在学校品学兼优的儿子,几年来每晚20分钟的工夫真是没有白费!

我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需要点滴水穿石的劲头的。实际上,家长帮助孩子学习,也同样是需要点滴水穿石的劲头的。试想,每天晚上抽点时间陪孩子读书,说起来容易,坚持一个月看看,坚持一年看看,应该说并不容易。而能够坚持了几年之久,真可以说是有几分可敬了。

 

 

孩子学习与信息学的关系

我的忠告

多给孩子信息,多给孩子丰富多彩的信息,多给孩子乐于接受的信息。

我的记忆

或许有人要问了,一个孩子学习与他所接触的信息有什么关系呢?事实是,有关系,太有关系了。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是什么信息,会极大地影响这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怎么思考问题,思考什么问题,这就毫无疑问地、百分之百地与学习方法挂上钩了。
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大都看过八人样板戏。八个样板戏中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讲的都是一位少女反抗压迫的故事。所不同的是,《白毛女》中的喜儿,是生活在冀西山区贫苦农家的女儿,《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是生活在海南财主南霸天家的丫环。她们接触到的信息,显然是很不一样的。喜儿生活在封闭的北方山区,所知甚少,所以她反抗压迫的方式,也就是跑上山熬成了个“白毛女”。吴琼花生活在开放的南方富家,身份虽低为丫环,但她接触的信息,知道的事情,显然比喜儿要多得多。打个比方,这就有点像今天进城的小保姆与留在贫穷山区的小姑娘之间的差异。所以吴琼花反抗的结果,是跑到根据地,参加了红军。她居然知道自己去“找红旗”,也着实不简单。请看,同样是反抗,她们反抗的形式、反抗的结果,都是很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归根到底,又要归结于她们从小接触的信息不一样,思维的方式不一样。
那么,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就能对学习方法有所领悟呢?我们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从信息量的角度看,孩子能接触得越多越好。中国有句老话,叫“见多识广”,首先就要见的多。
大家都知道,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学龄前儿童看的故事书。根据“信息量越多越好”的原则,自应多给孩子读故事书,书本上的预先体验可以增进实际了解。例如,什么动物都不认识的时候就到动物园去,不仅不会有什么感动,连记忆也会得淡漠。而如果孩子常在故事上看到动物,等到他真的看到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时候便会分外感动,回家之后仍会记得。相反,连动物的名字都不知道的孩子即使到动物园去,回来之后只会说“好多、好多”,对刚记得的动物名字也会马上忘记。看过故事书,接触过这方面的信息,与没看过故事书,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信息,是会有很大差异的。
那么,究竟应该看多少故事书呢?日本教育专家七田真博士的意见肯定会让人吓一跳:一年读300本故事书!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请尽量让孩子阅读故事书,一天五本、十本都可以。只要是新书,孩子都会有兴趣。
当孩子重复阅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让他觉得厌烦而不想继续看了,这时就需要给孩子买或借更多的书,一年范围内以三百册为目标。
一年300册,而且“一天五本、十本都可以。”这是多大的信息量!
读书是一种信息的输入,说话也是一种信息的输入。大家知道,早慧儿童的标志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强,为此,不少家长真是挖空心思。有的在孩子还未出世时,就放什么“胎教”的带子,有的不管孩子能否理解,一天到晚给孩子放世界童话。这些招数是否有效自是不得而知。但有一位名叫严文华的家长的招数则确确实实是收到了效果。她的招数便是:和孩子多说“废话”。这位家长写道:“平心而论,女儿学说话的月龄不算很早,17个月才出现飞跃;开始鹦鹉学舌地重复大人的话或字词。但她从字词到句子飞跃的因素之一就是多和宝宝说‘废话’。”
这位家长把她与孩子说“废话”的经验,总结为以下三条:
其一是触景生“话”。从我说为主到以女儿说为主,送女儿去托儿所,一路总要和女儿说个不停。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女儿对母亲说个不停:一出家门,她就用小手指着邻居家说:“妈妈,姐姐家。”母亲点点头:“对,是芳芳姐姐家。”她趴在门上张望了一下说:“姐姐没。”母亲反问:“你是说芳芳姐姐到奶奶家去了吧?”她点点头。下楼梯时她会说:“妈妈,鸟叫!”“鸟怎么叫?”我问。“啊啊啊。”“想一想,鸟是怎么叫?”“唧唧喳喳。”“对,宝宝叫得比鸟还好听。”母亲表扬她。走到楼下,她又说:“奶奶,鸟。”“你是说奶奶养的鸡吧?鸡在哪里?”“鸡走。”“对,鸡去散步了。”……这些都是母亲不厌其烦地告诉过她的“废话”,她不仅学会了,而且会应用了。
其二是积极应对孩子的话。当一个生命来到人间时,他(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发展了只有他(她)自己才懂的独有“语言”,即使是亲生的父母也只能懂其中的一部分。在学习社会化的语言时,婴幼儿往往游荡在自己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之间,说出的词句也是两种“语言”交杂而成的。这时,父母应尽量理解孩子想表达什么,帮助孩子把正确的词句说出来,并鼓励孩子复述全部或部分内容。比如小时候,女儿每次看到邻家哥哥都会激动地大叫:“哑哑!”她叫一次,我们纠正一次。现在哥哥不再躲着她了,他要享受那甜甜的一声“哥哥”了。
不要小看这种积极应对,它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外语言学家的研究发现,中产阶级的子女在学校的语言能力普遍强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原因之一就是前者的父母对孩子的提问有积极应对,帮助孩子发展动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信心,而后者的父母则消极敷衍,使孩子缺乏语言练习的环境和机会。
其三是明知故问。“明知故问”的关键在于提问。提问的难度要循序渐进,过难的问题会把孩子弄糊涂的。女儿有一本她称之为“猫书”的图画书,其实主题和猫根本没关系,只是隔几页有一只猫做配角,正是这个配角吸引了女儿,她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母亲最初的问题是:“猫在哪里?”女儿很专注地一页一页找猫。等她闭着眼睛都能找到猫后,我就问:“这是谁?”把书中的主人公引出来(母亲告诉过她这本书讲的就是宝宝自己的故事),女儿兴趣盎然地寻找她自己。等她熟悉每一个人物后,我就问较难的问题:“宝宝在干什么?”或“猫在做什么?”要花较长一段时间,她才能回答出这些动词。
这位家长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博士生,最后她还总结了和孩子多说“废话”的“理论依据”。她写道:根据调查,婴幼儿和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是惊人的。人们往往对这种潜力估计不足,因而有意识地控制刺激量,或压根不提供足够的刺激量。有时恰恰是刺激量不够成为儿童学习语言的一个障碍。在这里,所谓“刺激量”也不妨理解为我们所说的信息量。
建议二,从信息内容的角度看,要丰富多彩,不能单一。拿吃来打比方,记得姜昆有一个相声,说的是两位东北老客进北京路过人民大会堂,一位问道:不知道外宾来了都吃什么?另一位回答:那还用问?肯定是猪肉炖粉条可劲造。这个包袱一抖,大家都笑了。为什么笑呢?是笑那位东北老客就知道个猪肉粉条,不知道有更好的。从信息学的角度看,不仅仅要“见多识广”,还应该要见好识多。知道有更好的,眼界才多,思维的广度才开。
建议三,从信息给予的角度看,要让孩子乐于接受,寓教于乐。比如有的家长,一天到晚逼着孩子练钢琴,这不挺符合前头说的:信息量又大,信息内容又高雅,可这么做却不符合我们现在讲的第三条建议,因为这样做,这么给孩子信息,给予方式不对,孩子不愿意接受。
现在煤体上经常报道:某某神童,还没上学就已认识几千汉字。不少家长看了,都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咱们家的孩子也得多认字。于是一天到晚逼着孩子认字,甚至还规定有指标:一天认多少个字,否则不准吃饭。这么一种信息给予方式,就不太容易让孩子接受了。相比这下,一位名叫黄亦兵的家长的做法则显得聪明多了。让孩子上“广告专业”。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位家长写道:
儿子四岁,不像别人的小孩那样着迷于动画片,既不能歌也不能舞,不喜故事,不诵诗篇,让人暗自担心。然而“天生我才必有用”,儿子每每出口,便有惊人之语,让人惊喜莫名。其实,这是儿子通过电视这所大学自修“广告专业”的结果。
早在孩子四五个月时,我们就发现他对电视广告特别感兴趣。那时我们觉得电视广告特烦人。好端端的一部片子,常常被广告砍得七零八落,让人兴致索然。所以一逢广告,我们便转频道,可一边连话都不会说的儿子却“咿咿呀呀“地提出抗议,我们初时不明白,百般抚慰,却是无效,直至无意间转台到广告时,他的抗议才戛然而止,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爱看广告。
既然儿子喜欢广告“专业”,我们全家自然大开绿灯,全力支持。只要一播广告,他就停止一切活动,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广告结束,再继续玩。逢着他不高兴或发脾气,我们也找到了制服他的办法:打开电视搜寻广告,在各个频道的广告轮番“轰炸”下,他便会忘记生气也无暇生气。
但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利用广告教儿子识字,还总想把他往有益的方面引导。后来有一次,在他两岁多的时候,有客人来访,当荧屏上出现:“爱多VCD,好功夫”的字样时,儿子立即奶声奶气地诵出,客人大奇,以为儿子识了那么多的字。这时我们突发奇想:如果利用广告语教他识字,引导步入文字海洋,收效一定很好。
于是,我把一些常见的广告词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下来贴在墙上。电视广告文字一出完,我便把着他的小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而后再指着墙上相同的广告语重复念。久而久之,电视广告一播出,他便不再专注地看电视广告,而是指着墙上相应的广告词,一字一顿地念给我们听。就这样,两个多月下来,他竟能指认40多条广告,认识200多个字。
家中来了客人,看到墙上贴的广告词,问是怎么回事,我开玩笑地说,这是儿子的专业课本,他念“广告专业”。于是喊他即兴表演一段。客人便众口一词地夸奖,这更激发了儿子的荣誉感和学习兴趣。
有一次,在院子里看到一个“国”字,我问他念什么,他看了一眼就往家跑,跑到家后,在墙上找到“国氏全营养素”的广告词,告诉我念“国”。这下可好,他把墙壁当字典了。
利用广告识字,首先通过反复地听直到孩子能把广告词基本复述为止,然后,再把广告词写到纸上,让他边背广告边指纸上的字,把字形对应字音,达到识字目的,我们把这叫做顺藤摸瓜法。这里“藤”就是背下的广告词,“瓜”就是一个个的字。广告中的字毕竟有限,我们决定让他尽早从“广告专业”“毕业”,接受别的“专业”训练。我们受这种方法的启发,买了一些儿歌和唐诗磁带,在家中反复播放,待他背下来后,再写到纸上,教他顺藤摸瓜地认字。
事实上,这样识字的机会很多,比如我们还在晚上天气预报节目中教他认识了32个城市的名称,这样寓教于乐,小孩学得一点儿都不累,而且乐在其中。
利用电视广告教孩子识字,乍一听十分新奇,细一想确有道理:
首先,电视广告多次重复的特点,符合孩子识字的要求。从一个汉字不认识,到开始认识汉字,这是一个飞跃。而这一飞跃,必须依靠多次反复,才能实现。一个汉字,必须见过多次面后,方才认识。电视广告,往往是同一广告天天有,甚至是一天若干次,时间又是固定的,出现的汉字也是固定的,这简直是免费播出的“汉字识字节目”。
第二,电视广告鲜艳夺目的特点,符合孩子认字的规律。电视广告,既有画面,又有声音,而且一般来讲都非常鲜艳好看。学过广告专业的人都知道,国外广告,是讲究以“三B”(baby、beauty、brute)即孩子、美女和动物为主角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广告又以青山绿水为主要背景。这些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形象,给孩子的视觉印象是很深的。这样“图文并茂”的“识字教材”,是任何书本型教材难以取代的。
请看,采取这样的信息给予方式,是不是聪明一点呢?

我的思考

我本科学的是理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时又对教育学感兴趣,考研时改专业考了教育心理学。因此我自觉不自觉地把信息专业与教育专业放在一起来考虑问题。我这些年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自己的假设:从小接受信息量大的,接受信息种类多样的,精神上的“营养”更好,在学习上更容易冒出来。把这一点点心得说出来,供家长在培育孩子时参考吧。

 

 

买个二手房还是值

我的忠告

为了孩子就近入学,买个二手房还是值。可以自己住,孩子毕业后还可以转卖出去……

我的记忆

中国人一向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近入学”政策出台后。通过购房择校成了免试上名校的一条捷径。
购房当然要花一大笔钱,购房择校把本该属于名校的溢出收益,极不合理地转给了与教育没有任何关系的学区住户手中,这或许出乎那些决策者之所料。
就拿我所在的南京市来说吧,南京市的牯岭路,原本只是宁海街道的一条普通支干道,但是由于两侧学区不同,房价高低大不相同。
在牯岭路的左侧,学区内有名校琅琊路小学,所以二手房的价格能卖到5000元/平方米;而在牯岭路的右侧,由于只能上普通小学,房价仅为4000元/平方米多一点。尽管如此,牯岭路左侧琅琊路小学学区内的购房者还是扎堆,而牯岭路右侧的房市则要冷清多了。我这还是说的几年前的价位,如今恐怕早已涨到6000~7000元/平方米了。
由于南京市实行了小学按照户口就近入学的办法,所以在那些重点小学如琅琊路小学、拉萨路小学、北京东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学区内的二手房,呈现供不应求的热销场面。无论房型有多差、建筑年代有多久远,一般都能出手。听人说,供需比达到1:20。就是一套房子,有20个人要。
为什么会有这么些人买这些旧房子呢?这些购房者明白,如果通过关系虽说能够进入该校,但孩子入学需要支付的择校费要远远高于这些“二手房”的溢价部分。况且,要是通过关系还不能进入该校,那就只有购买“二手房”这条路了。更重要的是,只要这些名校不搬迁,等到自己孩子小学毕业以后,再把这些房子重新卖出去,将来同样可以卖个好价钱,一点不吃亏,很可能还会大赚一笔。
我本人在我们孩子一岁多时,就在牯岭路买了一套只有43平方米的小房子,当时全办下来,大约花了30万左右。如今30万可买不到手了。这房子虽旧,是79年的房,但位置好,离小学校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房型方方正正,也还说得过去。再说79年正是唐山大地震后强调质量的时候,房子结实。装修时工人都说,如今很难找这么厚的墙,这么结实的楼房了。
也别以为买二手房都是弄虚作假,等到我们孩子上学,我们真去那儿住。房子小点,但离学校近,孩子少受罪,我们少操心。等到周末,再回到我们现在住的大房子来。所以,真的是一点儿“虚”、“假”都没有,就是在那住。
买这种二手房,我有几点忠告:
一是一定要早买,越晚越涨价。好学校一般都在老城区。随着旧城改造的进一步加快,如今名校附近的旧房已经越来越少,余下的便成了稀罕之物。无论买价还是租价,都在水涨船高。别说大城市,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名校附近的“老态龙钟”的房子也已经开出了每平方米5000元的出售价格,竟然高于新建高档住宅的出售价格。但一样卖得出去。
二是一定要人户一致。买了房,就把全家的户口迁过去。因为不少地方都有规定,户口在五年以上的,才能就近入学,而且要父母双方的户口。反正是不能让校方找出一点茬来。
三是买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别上当。正因为名校旁边的房紧俏,一些骗子往往租下这里的房,伪造房契等行骗。所以买这里的二手房,更要提高警惕,千万别弄得鸡飞蛋打。

我的思考

买了房最好还是长住,如今不少小学新生入学时除了看户口本、房产证,还要把孩子单独叫进去“审问”,问孩子昨天在哪住的,在哪吃饭,坐什么车来的,孩子不会说谎,三问两问,就问出真相来了。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好。
另外,不少地方规定同一房产证只能用一次,所以要有人借你的房产证说给孩子办个入学就还回来,最好还是别借,回头他的孩子上了学了,你的孩子要上学了,一查,该证已用过了,不能算了。

 

 

告诉你一个小窍门

我和忠告

谁都会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你一用就灵……

我的记忆

说来惭愧,我的小学时代是在农村里的一所小学度过的,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时破旧的校舍。但就是在那里,我居然悟出了解答难题的一个窍门。
小学时,我虽然贪玩儿,也不太看重学习,但学习在班上还算是拔尖的。那时,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练习册,又没有钱去买。老师就找来题,抄在黑板上让我们做。因为我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成了老师的左膀右臂。那时我干得很认真、很负责。记得老师每次外出进修,都把班上的事儿交给我,我就成了“代班主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就是老师对她莫大的信任与关注。或许是从那时起,我就变得越来越自信。
到了五年级,课程更紧了,老师家又要盖房子,班上的事更没时间管了。每天放学前,她就把题交给我,让抄的黑板上,有时还要让我把题讲一下。这样的话,我就必须把那些题目做了,而且还得想办法怎样让同学们弄懂。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为了一道题。我会和同学争论好久。在一般人的眼中,那位老师或许不是一位好老师,但我却学会自己动手主动去学,不是全靠老师。正是在这种主动学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一个解难题的窍门,那就是抄题。我们中学后,条件好了些,每门功课都有练习册,题目都是印在上面的,可我却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打不开。后来我试着一边抄一边想,题目也审清楚了,思路也来了。真是怪了。这或许就是小学时那段艰苦的生活给我留下的一点痕迹吧。
不过,话说回来,当你找不到解题思路时,抄题的确有好处。
首先,一抄题,你就平静下来了,不会那么焦躁不安了。
其次,抄题,你得一个字一个字抄;一句话一句话抄。一些原来似乎没太注意的字眼、条件一下子都注意到了。
第三,边抄边想,比一边看一边想要有效果。不信的话,你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个从小学时培养起来的解题小窍门,伴随了我多年。上了初中,上了高中,甚至就是现在上了大学,当我遇到解不出的难题时,都会习惯地静下心来,抄题……

我的思考

小学时很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是要对学习有兴趣,要对学习上的困难有点自己的应对方法。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那么小学时期就没有虚度。 

记点学习日记

我的忠告

学了半天,学会什么,不会什么,都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记点学习日记

我的记忆

我是2002级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谈到中小学的学习时,我个人推荐的,就是记学习日记
不少同学谈到学习,都有这种感受:学了半个学期了,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还有哪些不会。这种状况怎么能搞好学习呢?正如《孙子兵法》中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懵懵懂懂的,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当然不行了。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的办法就是记点学习日记
学习日记顾名思义,主要是记录学习情况。将一天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情况记载下来,最好是一项学习任务刚刚结束,便立即记载下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因人而异,无法定出一个规范的要求,一般而言,有如下建议:
第一,不要求日记本的优劣,散装的纸张也可以,但是每天的记载要整理并保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回顾一下,并思考是否有了进步,以后还应该怎样改进。
第二,以开心的心情描述学习。以一种责任心理描述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要认真的反思,尤其要对自己进步加以肯定(哪怕是很小的一点)。
第三,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认真和细心。几天之后忽然产生的反思也可以立即记下来,没有绝对的时间限制,只要求能时时观察自己的学习。
第四,坚持才是胜利。一开始试着写两周,每一周进行一个大总结。怎样写能使自己觉得合适,便怎样写。
第五,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开始记日记。双方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和批评。(一般说来,这种日记要单独写,不要与私人日记混合。这样,也可以和老师、家长进行交流并放心不会出现别的情况。)
第六,要不断翻阅,从中总结自己的学习,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问题还没解决。
具体点说,每天的日记,也可以按当天的学习来记。比如上午上了什么课,语文讲什么,数学讲什么,弄懂没有,什么地方没懂,记下来等等。
从我个人而言,记了学习日记后,明显感到学习有章法了,有目标了,干了什么,还没干什么,还要干什么,心里都很清楚。

我的思考

学习日记这件事,我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的,一直到我上了大学还在做。这个办法也许要伴随我一生了,因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当然也就需要不断地记点学习日记了。
如今回想起来,也许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可以开始记学习日记,因为我记得至少从那时开始,学习上的事情已是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光凭脑子记,已是不够了

 

 

中篇   小学教育早知道

真有“胎教”这回事

我的忠告

别不相信,还真有“胎教”这回事。

我的记忆

受过教育的女性的不少人并不太相信什么“胎教”,觉得那有点虚幻,看不见摸不着。原来我也如此。但女儿的出生与成长的事实,却证实我原来的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还真有“胎教”这回事,当然也别把“胎教”吹得太神。
怀女儿时我的生活有三大特点:
一是除了睡觉,我一直要工作和学习,总是在主动地不停地使用大脑,二是我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每当夜幕降临,我和丈夫一起在灯下学习(丈夫与我是同班同学),我们就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书或写作业。当时我们很穷,家里仅有的两盒录音带是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和《轻音乐选辑》;三是经常与胎儿说话。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抚摸着腹部跟胎儿讲话。我经常说:“孩子,一定要健康成长啊!你要赶快把妈妈的营养吸收到你的身上,首先要身体好,其次要继承爸爸的优点,要像爸爸一样聪明,像妈妈一样善良。”丈夫也经常抚摸着我的腹部对胎儿说:“不管你是男孩女孩,爸爸妈妈都会很爱你,你快快长大吧。你听到我们说的话,就踢一下妈妈的肚子……爸爸在等着啊。”怀孕后期的几个月,从我腹部我们看到她手脚活动的情况,看到她一会儿左打一拳,一会儿右踢一脚,似乎能听懂我们对她说的话似的。
我感觉到只要父母爱孩子,孩子从胎儿开始,就能够与父母相通。我们就这样反复地跟胎儿说话。当时我们不懂什么“胎教”理论,我也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事,只是把读书学习、听音乐、与她说话都当成胎教,天天重复干着这几件事。
不知是不是胎儿的功效,孩子出生后有三个特点:
一是喜欢听音乐。
女儿出生后半年内,我在家休产假。很可能是由于缺钙,我的体质恢复很慢,双手无力,所以很少抱她。有一次她哭了,我试着播放《小河淌水》曲子,那是我在孕期反复听的民歌之一。我惊讶地发现她在几秒之内停止了哭声。后来又试了几次都有这样的效果。
我第一次感受到胎教的作用,更相信胎儿与母亲真的是可以相通的。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不是从出生开始,而是从胎儿开始啊!之后,每当她烦躁或哭(不是不舒服的哭),我就播放孕期听的音乐,她马上就平静下来;我再对她说几句话,让她知道我在她身边,她有了安全感,马上就不哭了。在女儿的成长岁月里,她一直爱好音乐。上学后,她习惯边做作业边听音乐。她说:“在音乐下学习,脑子更清醒和活跃。”这或许与胎教有点关系吧!
二是睡眠时间少。
书本上讲婴儿在出生的第一个月内,平均每天要睡20~22个小时,女儿一天却只睡16个小时。由于女儿睡得很少,我在她出生后一直休息不好。
三是学东西快。
由于睡得少,我就经常与孩子讲话,反复讲。我感觉到她能与我沟通。我们在孩子的小床上吊一些鲜艳的气球和风铃,我发现孩子的眼球可以随着飘动的气球和风铃的响声转动,非常的灵气。下面是她当年成长的记录:
第46天,她喜欢发“ā-ǔ”音。
第56天,她可以与妈妈咿咿呀呀地讲一个小时,有时半夜也喜欢与妈妈讲,讲累了才睡觉。
第59天,她喜欢发“ā-ē”音。
第61天,她喜欢发“ā-yě”音。
第80天,她又增加发“ā-jě”、“ā-yī”音。
第100天,看见大人吃东西,她就张大口要吃,不给她吃她就哭,而且会抓东西吃了。
第115天,她会对挂历笑,会咿咿呀呀对挂历画里的小朋友“讲话”。
第120天,大人叫她笑,她会笑:叫她伸脚丫,她就把脚丫抬高伸直;有时她还一边伸脚丫,一边发出声音让人看。
第126天,大人拉住她的手已经能坐得稳了,坐学行的车也坐得很稳,自己会拿东西玩。
第139天,口渴了,女儿盯着自己的杯子(孩子因为吃母乳,拒绝吸奶瓶,所以喝水是用杯和匙羹)发出声音,并伸手去拿自己的杯子。
6~7个月时,女儿经常扮“老人”声音,发出“bā-bā”音,还模仿爸爸的动作,像爸爸逗她玩,逗她笑一样。她可以灵活地活动自己的眼睛、鼻子,扮怪样子引别人笑,与爸爸特别亲热。
再过几个月,女儿已经有意识地记忆了一些东西。我们问:“电灯呢?”她会看着电灯,并用手指着电灯。问一些玩具,她会在一堆玩具中把这个玩具找出来。大人哼音乐,她会看着录音机。问“爸爸呢?”她会手指爸爸;问“姑姑呢?”她会手指姑姑;问:“爷爷呢?”她也能准确的指出来。当问:“妈妈呢”时,她不仅用手指指着,口里还会发出“mā-mā”音。
女儿8个多月时,我与她爸爸要到广州参加毕业答辩,六年的学业是否成功就差最后一关了。尽管我愿意离开孩子,但我不能不去参加毕业答辩。我们只好把她交给奶奶和爷爷照看。当我们从广州高高兴兴地完成毕业答辩回到家中,正担心女儿能否认出我们时,一见到我就“妈妈”地叫着向我扑过来。真没想到啊!我高兴极了。
9个月的时候,女儿已经可以清晰、准确地叫出家中各人的称谓了。还可以自己在床上掀动被子与大人玩“捉迷藏”。
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女儿的智力和语言发育得比较快。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无意识的胎教,却让我尝到了及早开发孩子智力的甜头、胎教真的是可以使孩子聪明啊!

我的思考

上面这些话,是一位名叫甘露的母亲说的。她的女儿从小学习非常优秀,高中时即赴英国留学,不久又考入剑桥大学。这当然主要是靠孩子后天努力,但与母亲的“胎教”似也不无关系。
看起来,对“胎教”吹得太神,固然不对;但一点不信,似乎也不对。在怀孕期间,母亲多用脑、心态好、营养好,并与孩子说话,多交流,这肯定是对孩子有好处的。

 

 

小学的一两教育,胜过中学的一吨教育

我的忠告

对孩子教育要赶早,等到孩子大了,再去管就费劲了。

我的记忆

上了中学,不少朋友都和我抱怨孩子成绩不理想,说孩子一看电视看半天,说孩子光看漫画不看书,说孩子做事不愿动脑子等等。这时我一方面劝朋友不要着急,去设法把孩子的毛病扳过来;一方面庆幸自己从孩子小学时就注意到这些问题。
比如说看电视问题,我们从孩子一上学就告诉他,必须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对这两条,孩子一开始也是极力反抗,软磨硬泡。但我们夫妻俩意见一致,说什么也不动摇。哭闹了几次,孩子也逐渐受了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回家后自然而然地就去做作业去了。这个习惯,如果要上了中学再去培养,不用问,肯定要费劲多了。
再比如说看漫画问题,我们从孩子还没上学时即注意到这一问题。从小多给孩子买图文并茂的字书,少买一套又一套的漫画书和卡通书。从小接受什么样的书,与孩子长大后爱读什么书是有关系的。因为从小就爱字书(当然是那种字号很大的、彩印的少儿书),所以上中学后,孩子的阅读没让我们操过心。自己会去书店买书看,买的书很杂,有讲外星人的,有军事的,有科普故事,也有畅销网络小说。这我们从不干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要有这么一个博览众书的过程。而要到了中学时再去培养读书习惯,已有点晚了。
又比如说做题不动脑子的问题,从小学时我们就不给他请家教。只是让他把所有不会做的题分别抄在一个本上(分科,数学归数学,英语归英语),让他去问老师。因为越有经验的老师越不会简单地告诉孩子一个得数了事,而是要问孩子什么地方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我们又告诉孩子不会的问题自己想,实在想不出来,把什么地方不懂(是一点思路没有,还是有思路但不知对不对)写下来,请教老师。经过小学两年多的摸索,孩子已完全掌握了这一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带入了中学。中学不会做的题不像小学,越来越多,如果不会这一套方法,要么去请家教“喂着吃”,一不会就问家教,自己都不动脑子了,越请家教成绩越坏;要么一堆问题积累下来,最终成为大问题。

我的思考

过去看到一位国外的教育家讲过:一吨教育抵不上一两遗传。这话我印象很深,但觉得这话有些消极了,因为遗传已无从改变,似乎后天再怎么教育也没用了。而我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到,小学时的一两教育,胜过中学时的一吨教育。而中学时的一吨教育,是不是胜过大学时的十吨教育呢?我不知道。但有一条是没问题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不要等到孩子大了,上中学了,再去重视这个问题。那一定是既费劲效果又差。这似乎也是老生常谈,也是似乎人人都应知道的事情,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老生常谈的经验之可贵。我在此又重复罗嗦几句,也算是给家长们再提个醒吧。

 

 

要让孩子按时睡觉

我和忠告

上学后,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生活习惯,这是保障第二天学习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

我的记忆

孩子上小学后,就应该以学习为中心来安排生活了。可不少孩子在上学前养成了晚上看电视不睡觉的坏毛病。一到要睡觉时事就来了,一会儿去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东西……总是不肯按时睡觉,结果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上学时紧紧张张不说,上课时也没精神。开家长会时老师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十有八九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家长说也不听,怎么办呢?我想介绍我在与儿子“斗争”中归纳出的几种办法:
第一,提前提醒孩子要睡觉了。比如说你给孩子规定的是9点睡觉,应在8点半就提醒孩子做入睡前的准备了。这样比到了9点再提醒效果好。因为有时孩子正看书看得入迷,或正玩得起劲,你一下子让他睡觉,自然会引起反感。
第二,保持入睡前的安静。设法让睡前那段时间安静下来,不要让孩子再疯玩,大笑或是看恐怖片等等。
第三,和孩子一起去做入睡的准备工作。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刷牙、洗脸等,如果可能,还可与孩子一同熄灯就寝。
第四,第二天一早表扬孩子。如孩子按时入睡,可以给孩子某种奖励,以强化孩子的好习惯。但绝不能用金钱,可以口头表扬:“昨晚按时睡觉了,真是好孩子。”也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吃麦当劳,以“奖励”孩子一周按时入睡。
第五,不要轻易让步。有时孩子也会说:“再过10分钟就睡。”“看完这一集就睡。”有的孩子,鬼心眼很多。他上床后,可能会忽然叫你:“爸爸,我忘了告诉你一件事,你来一下好吗?”你应坚决地告诉他:“不管是什么事,明天早上再说。”也有可能他会央求妈妈和他一起睡一会儿,你应冷静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和妈妈待一会,不过现在妈妈的时间属于爸爸。”一般不要让步,如果你让步,孩子认为有机可乘,每天晚上找出种种借口(今天告诉你一个秘密,明天又说肚子痛),推迟入睡。如果家长保持冷静,他会明白“规矩”不能破坏,只能遵守。
第六,给孩子规定一个固定的就寝时间。如果家长今天7点半就让孩子睡觉,明天9点才让孩子上床,那么孩子晚上闹着不愿上床睡觉,就毫不奇怪了。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什么时候上床睡觉,本来就是一件没有规矩的事,是可以商量的。因此,家长首先就要给孩子订下一个固定的就寝时间,而且大家都应该遵守。如果孩子上床后,又哭又闹,不必去管他。但第二天早上可以安慰孩子:“妈妈知道你昨天晚上过得不愉快,那是因为规定是咱们一起订的,谁都无权破坏,希望你今天晚上睡得愉快。”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试一试。坚持一段,相信可以改变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毛病。

我的思考

上幼儿园时,孩子早上没睡醒也没关系,往幼儿园一扔,接着睡。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经常见到家长背着、抱着还在睡觉的孩子往里跑。
上学后不一样了。上学后一到学校,就有学习任务,怎么能再睡觉?半睡半醒,怎么能听好课?上课没听,回来怎么做作业?作业没做,怎么能巩固所学知识?知识学得不扎实,最后考试自然好不了。这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所以,一上小学,就必须给孩子立规矩:晚上按时睡觉。这已不仅仅是一件生活小事了。在这先给各位家长打个预防针。

 

 

好动的孩子学学画画

我的忠告

对好动的孩子而言,学学画画对他则很有益处。

我的记忆

在教学一线工作过十几年的张定河老师说,画画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许多益处:一是强化了大脑、眼、手的协调能力,特别是五岁后有利提高握笔的能力,上学后学习写字时就没有困难;二是画画需要观察实物,也需要想像,从而培育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三是磨炼了孩子性格,提高孩子坐得住的能力,而坐得住的孩子能长时间集中精力。
为什么好动的孩子要学学画画呢?因为画画不追求速度,长期练习画画可以让孩子做什么事也不紧不慢、不急不躁。这种作风对学习会有积极的作用。相反,好静的孩子,应该去从事一点运动,培养自己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

我的思考

人们常说性格即命运,对一个学生而言,也可以说性格即成绩。性格的优劣,对学习绝对是有作用的。曾有教育家提出培养孩子如同养花,肥大了烧心,水多了烂根。一定要用养花的心去养育孩子,注意观察,缺什么(太好动缺静,太好静缺动)补什么,这样才有望将孩子培养成才。

 

 

让孩子少看电视

我的忠告

让孩子少看电视,有选择地看电视,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我的记忆

一位长期做教育工作的家长说,孩子没有不看电视的。但回过头看,电视看得多的孩子就多不爱看书,成绩一般赶不上爱看书的孩子。
电视有优点,它扩大了儿童的视野,让孩子们看到、学到许多日常生活中从未见过的新事物。研究表明,经常看电视的儿童与从不看电视的儿童相比,他们的知识广博,使用的语言词汇丰富,模仿能力强。
但电视的缺点也实在不少。看电视是一种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懒惰和不动脑子的习惯。同时,电视看得多,接触实物和摆弄实物的次数就少,孩子动手的能力就会减少了,这不仅丧失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减弱了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电视里成人节目中的男女拥抱、枪战、武打、恐怖情节等当然对孩子也极其有害。另外,电视还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害。长时间看电视后眼睛容易疲劳,这会导致孩子视力下降。国外研究认为,长时间看电视是诱发儿童肥胖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视有利有弊,如何利用电视的有利之处,消除电视的弊害呢?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内容,如专为孩子播放的节目、电影和电视剧,另外动物世界、体育、天文地理、科普类也较适宜。其次,控制收看电视的时间。专家认为,上学后孩子每天连续看电视的时间也不宜超过30分钟。从岁数看,五岁为25分钟,每减小一岁,就递减5分钟。最后,家长若有时间,最好与孩子一起看,引导孩子对节目内容发表看法,协助孩子思考节目中提出的问题,这样孩子看电视的收益才大。

我的思考

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看电视过度的,因为部分幼儿园为了怕孩子闹,就是把电视一开,让孩子一看一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回到家再不读点书,又看电视,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没有读书的习惯,上学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视,怎么能希望他学习好呢?
日本专家岸本裕史甚至指出,看电视过多,有以下“十大危害”:
其一、影响孩子的精神发展。据称,从1965年起,日本各地的情绪障碍儿童数量激增,这恰好与日本普及彩电同步。
其二、放射线危害。近年来患白血病的孩子越来越多,专家怀疑与电视射线有关。
其三、削弱体质。在电视普及前,日本一年级孩子的视力平均为1.2左右,现已下降至0.9左右。而且一只眼好,一只眼差的单眼近视的孩子增多,这与看电视的习惯很有关系。
其四,“电视病”。看电视过多的孩子,会得“电视病”,表现是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无兴趣,而且离开电视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其五,破坏人的性格。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经常看一些暴力的电视,会使其性格发生扭曲,“满不在乎地干出残忍的事来”。
其六,对犯罪的反应迟钝。据统计,美国孩子从小至成年,要看约18000个杀人场面,对犯罪几乎都麻木了。
其七,妨碍概念的形成和抽象思维的发展。电视是一种“电动连环画”,几乎不用语言也能看懂。比如很小的孩子,看原声片时,看到可怕的镜头也会捂住眼睛。他并不懂得电视中的语言,但通过画面也能看懂。久而久之,不看画面就接受不了信息。
其八,难以养成家庭学习和读书的习惯。据日本专家中村正先生的调查,收看电视少的学生的成绩绝大多数明显的比常看电视的学生优秀,只有极少数成绩非常差。
其九,创造力枯竭。老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不会深入自主地思考。
其十,剥夺了孩子身心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时间。孩子本应去户外活动,去做家务、去找朋友的时间,全被电视霸占。
有关专家曾提出以下一些“诊断”指标,有以下“症状”之一者,即可视为看电视过度:第一,平均每天看电视在3小时以上;第二,不加选择地看,一直看到“再现”为止;第三,除了电视,对其他活动一概不关心,没兴趣。
专家认为,看电视过度的孩子大多是两种:一是社会关系处不好的孩子;一是在现实生活中老是失败的孩子。因而家长最终应帮助孩子成功交往,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