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装饰工程项目经理:难忘的语文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40:53
          我对语文的兴趣,主要源自一位初中语文老师。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宁波六中读初中。新学期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他,三十上下年纪,中等个子,身材清癯,戴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一头自然螺旋的黑发;走路总是高傲地昂着头,嘴边隐约挂着一丝嘲讽的微笑;冬天喜欢把双手缩在袖筒里,交于胸前;说话不紧不慢,文绉绉的,常常语带讥讽。在那个清一色的年代,这位老师真是太有个性了,活脱一副古代书生的模样,还带点老夫子气!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更难忘的是他的语文课。
        他讲现代文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但讲古文时,他说用普通话读不好,就用带有浓重的慈城口音的宁波话。那时候的语文课本文言诗文很少,他讲的《毕升》、《卖炭翁》等都令我印象深刻。讲蒲松龄的《狼》更是绘声绘色,边讲还边用简练的笔调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图:屠夫持刀背靠柴垛,一狼假寐于前,一狼则在柴垛背后露出半截身子,真是活灵活现!他并没有作太多的字词解释,更不讲语法,可是只要听他讲读一遍似乎就很容易地懂了,而且那些文句很自然地就记住了。讲课讲到得意处,他还会昂着头音韵铿锵地背上一段唐诗,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说也奇怪,这些诗他从未解释过,可是经他那样一背,我全懂了,记住了,而且经久不忘。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肚子里嘛,总要有几百首唐诗”。他把语文教活了,在轻松愉快中让你领悟到语言之美并被它深深地吸引。
        他写得一手好字,工整,娟秀,介于欧、柳之间。记得是第一堂课,他带了一块有米字格的小黑板,往大黑板上一挂,上面是一黑板粉笔工楷的生字,真正是一丝不苟,笔笔精到,漂亮之极。我一下子就折服了。他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生字抄写一行,必须用方格本,不能有一笔潦草。下午第一节是半小时的“写字”课,练习毛笔字。他教我们临帖,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新华书店买一本字帖,只能用古代的帖,而且必须是正楷。他说,正楷是一切书法的根本,正楷练好了,练其他就不难了。他说隔夜的墨会臭,不能用,叫“宿墨”,不信你闻闻,有的同学砚台里的墨是臭的。还真是的,教室里确实有一股“宿墨”的臭味。我这才知道还有“宿墨”这么一个词儿。课后我就兴冲冲地去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一本褚遂良的《孟法师碑》,从此开始着迷地练字。虽然由于天分有限,自己努力也不够,没有练就他那样的一手好字,但当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每逢板书引起学生赞美之时,心里总是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老师批改作业也极有个性。毛笔字写得好的加红圈,一页20个字,通常最多不超过5个红圈;评分用“甲”、“乙”、“丙”、“丁”。偶尔有那么一两次,得了6个红圈,等第是“甲上”,这时候的高兴真是难以形容!改作文,最高分一般是85分,而且很难得到;偶或得一个86分,也让人兴奋至极。记得有一次看完朝鲜电影《卖花姑娘》,老师让我们把故事情节写成一篇记叙文。我写得非常顺手,不知不觉写了大概十多页。作文簿发下来,卷首的评分是90分!尾批:“叙述娓娓动听。”自从他上我们语文课,我就把写作文视为乐事,常常盼着作文课。他要求作业本上如果有写错的字,就用一个斜杠把它画掉,不能涂改。我做事严谨、整洁的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这位语文老师名叫应克璜。听说他没有读过大学,只有高中学历。不过从这个书卷气很重的名字推测,他的语文功底也许是有家学渊源的。
       一位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