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 / 陕西一条龙 / 第35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00:27
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共37页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11-13 11:23  五谷杂粮系列七 荞麦
  荞麦是中国土生土长品种,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有种植,不过历来种植面积不大。大约1世纪左右从亚洲传到欧洲。荞麦喜凉好湿润,所以分布区域不是很广,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南高寒山区。
  荞麦生长期很短,也就是两三个月时间,是填闲补种的好作物。荞麦花比较大,白色。白居易夜晚寂寞寥寥,出去看到月光撒在地上,荞麦花就如一层雪,心情变的舒畅许多。于是他写下一首《村夜》,诗中言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荞麦是我国三大蜜源作物之一,且荞麦花蜜香气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荞麦在北方,特别是陕西吃法很多,重要一个就是荞面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上说:“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汤饼可不是烩饼(古时称汤面为汤饼),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箔饸饹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加上辣椒,虾皮,香菜,香油等调味品。也可以加上羊肉汤称羊肉饸饹在陕西韩城一带比较流行。饸饹也可以凉吃,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饸饹,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
  荞麦食味清香,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除了做饸饹、面条外。还可以做成面包、糕点、荞酥、凉粉等民间风味食品。日本人就很喜欢吃荞麦面条,日本全国约有五千余家荞面馆。
  荞麦的医疗保健价值很早就被人们认识。《本草纲目》载:“苦荞,味苦,平寒”。荞麦面食有杀肠道病菌、消积化滞、凉血、除湿解毒;荞麦粥营养价值高,能治烧心和便秘,是老人和儿童的保健食品;特别是荞麦中含有其他粮种没有的维生素P(芦丁),它具有软化血管、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荞麦是绿色的健康食品,大家应多多食用。
  

-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11-13 11:25  五谷杂粮系列八、马铃薯
  马铃薯中国本身不产,它的故乡也在美洲。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土豆被带回西班牙以后,很快传到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但是,大多数欧洲人对土豆不怀好意,因为欧洲人没有掌握马铃薯的烹饪方法,不知发芽马铃薯有毒,茎干不能食用。比如冒险家瓦尔特•劳莱首次把一株马铃薯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从没见过这稀罕植物的宫廷厨子却错把马铃薯的茎和叶拿来烹饪,结果让所有的食客都吃坏了肚子。因为对王室的“冒犯”,马铃薯从此就遭到了英国王宫的“封杀”。
   后来人们掌握马铃薯烹饪方法。又发现土豆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远比谷物来得低,产量高,能够解决长期欧洲粮荒问题。但是老百姓还是不习惯种植,有些国家不得不用强制手段迫使农民种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就颁布了在日耳曼种植马铃薯的法令,接着派遣了龙骑兵强迫农民大量栽种这种作物,你不种就要挨鞭子、罚钱。过了一个时期,这种新作物才渐渐争得了自己的地位 。土豆广泛种植后,挽救了成千上万欧洲人的生命,使得欧洲人口稳定上升。
    在19世纪初期德意志联邦各个邦国,各个邦国征战不休,但是在马铃薯收获季节一打仗,就影响收成,不少百姓就要饿肚子。于是各个邦国共同制定了马铃薯季节休战以免误农时的约定。于是可以看到这样事情,两个邦国掐架正厉害,突然收手不掐了,原来大家都忙着收马铃薯,等收完大家继续掐架。
   1845年,殴洲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尤其在爱尔兰田间的栽培马铃薯变成了一片褐色,几乎濒于绝产。三分之一百姓饥饿疾病死亡,另有数十万人因缴不出土地租金被赶出家园。这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19世纪大饥荒。 为了要挣脱死亡威胁,上百万爱尔兰人被迫迁移美国。一贫如洗、无立锥之地的爱尔兰移民通过努力在美国开创一番事业,这就是美国为什么现在好多总统都是爱尔兰后裔的原因。
  土豆在西方消费量很大,从肯德基的炸薯条到法式冻炸片、俄罗斯的土豆烧牛肉、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消费量特别大的煎牛排,猪排都用到了土豆。土豆已是西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赋予第二面包作物美称。
  至于马铃薯如何流入的中国,我查一下资料,上面说大概是在十七世纪中期或更晚,从西北或华南传入中国。它即可以做粮食也可以做蔬菜,很快在中国普及开来。在一些介绍度荒的书里,把它作为度荒作物之一。曾经有的地方把它蒸熟捣成泥,用来筑家里院墙。灾荒的时候,人们可以吃墙度日。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块茎里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特别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至40毫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有人会说吃马铃薯不利于减肥,其实这是个错误的理解,马铃薯是健康食品,西方模特常常就以马铃薯作为主食。不利于减肥的其是是薯条,薯片等油炸类食品,因为马铃薯非常吸油,吃这些东西,也意味吞下大量油脂,因此大家如要减肥就少吃薯条这类食品。
  提一下,马铃薯在陕北、山西多称它为“山药蛋”,因为山药是长的,土豆是圆形的,所以被赐予了山药蛋名称。这个名称成了一个文学流派名称,表现就是土里土气,土得掉渣,土得朴素怡然,在平淡中体现生活。赵树理、马烽等山西作家成就了山药蛋派,他们的作品演绎一群鲜活的农民。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11-13 11:26  五谷杂粮系列九、红薯
  我刚刚从新疆回到陕西那几年,冬天还比较冷,每天还是漆黑的时候就背着书包上学。这时街道旁或路口卖烤红薯的人也出摊了。
  烤红薯的炉子大多是由大汽油桶改成,炉膛用泥糊成,里面装满红薯,桶下铺着火红炭火。那红薯甜香飘荡空中,飞到人的鼻孔里,诱惑着过往人们。
  两三毛钱一斤烤红薯,我上学路上经常买一个,刚烤出红薯放在厚厚的棉手套上都能感觉到那一份温暖。红薯面上被烤得澄黄发亮,揭开表皮,一股热气冒了出来直冲鼻孔,里面的烤熟了的红薯肉是金黄色的,透着诱人的香味,吃一口香甜滑绵令人美不胜收。
  说起红薯,记起以前看过一部香港拍的电视剧《封神傍》,上面有姜子牙叫大家种甘薯的情节,当时就觉的很好笑。香港无厘头风格可真能行,把中国种甘薯的时间提早了两千多年
  红薯的老家在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找到这种植物,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欧洲第一批红薯。后来他拜见西班牙女王时,就把红薯献给女王,女王很喜欢吃。16世纪中期后红薯在西班牙广泛种植,西班牙水手把它也带到了菲律宾。据清代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记载 :番薯种来自海外吕宋(菲律宾),明万历陈季龙在那里做生意,得到红薯藤苗及栽培法,把它传入中国,当时正逢闽中大旱,人民深受缺粮之苦。巡抚金学曾听说此物产量高,就让百姓试种红薯,收获很丰盛,可以充当口粮一半。百姓由因此度过灾荒,为感谢金学曾就把这种新作物叫金薯。
  红薯由于是外来品种,除了金薯这个名字外,还有很多名称,如甘薯、山芋、白薯,地瓜等等。
  红薯等高产作物引入对于中国影响是很大的,它产量高,是灾荒之年重要救荒之物。这大大促进人口增长。将近两百年时间里,中国人口从一亿增加四亿(当然中国人口急剧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
  红薯在瓜菜代那个时代人们会有很深的影响。61,62年粮食困难后。我们那里曾经大量种植红薯,曾经有段时间老家人一天三顿都靠红薯过日子。吃的人吐酸水。条件好的村子会用红薯做成粉条改变下口味,一般村子你去吃红薯把。当时我们那里交公粮也交红薯,把红薯切成片,晒干了交公粮。我的父亲实在吃不下红薯,就用红薯蘸辣椒吃。母亲上高中,书包都是红薯,馒头那可是美好的事情。因此在家里,我喜欢吃烤红薯,父母却一直提不起兴趣。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11-19 10:30  五谷杂粮系列十二、绿豆
  绿豆,大部分专家认为它产之印度缅甸,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他原产地。古代叫它菉(音lu)豆。绿豆,大部分专家认为它产之印度缅甸,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他原产地。古代叫它菉(音lu)豆,这一名词最先见于《齐民要术》(534年前后),当时已广泛用作绿肥作物。绿豆生长期很短,90天就可以成熟,因此多作为补种作物。它也是救荒作物之一。旧五代史后唐庄宗本纪就记载:“二月甲子朔,诏:“兴唐府管内有百姓随丝盐钱,每两与减五十文。逐年所表蚕盐,每斗与减五十文。小菉豆税,每亩与减放三升。”后唐庄宗专门下旨,减免种绿豆的税,每亩减三升。原因就是绿豆是救荒补种之物,减免绿豆税对老百姓是件好事情。
  中国发明最早了豆芽,中国早期豆牙不是黄豆牙而是绿豆芽,绿豆芽在中国是古时蔬菜重要补充蔬菜,在冬季只要合适温度也能长出豆芽来。绿豆芽色泽洁白如玉,堪称“蔬中佳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绿豆“条中记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食用,唯此豆芽白美独异,食之清火益神,利泄减脂,饮誉美肴者也。”
  明代陈嶷作极力赞颂绿豆芽,他在《豆芽赋》说:“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淤泥,根不资于扶植。……宛讶白龙之须,仿佛春蚕之蛰。虽狂风疾雨,不减其芳,重露严霜,不凋其实。物美而价轻,众知而易识别。” 陈嶷如此称赞绿豆芽,除了豆芽形美味美之外,还是由他常年不得志,以此以表心志。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最怕的一种病就是坏血病,这种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导致,在大海中飘荡越久,得病率就越高,(这种兵船一靠岸就好,因为能补充新鲜蔬菜),得了坏血病的水手会象臭虫一样一个个死去,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坏血病是一种恶梦。而中国郑和出航的船队却没有水手得坏血病,原因就是郑和远航时带了许多绿豆,用来发豆芽。绿豆本身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是发芽后维生素C会变的很高。这一点是西方船队无法做到的。
  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暑,解毒消肿之功效。因此盛夏酷暑,人们喝些甘凉可口的绿豆汤,可防暑消热,但是属于寒凉体质的人。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太频密饮用绿豆汤,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绿豆对葡萄球菌有着抑制作用,古代人就用新鲜绿豆捣烂外包伤口。
  绿豆冰棒是童年记忆之一,装冰棒的是个放在小车上的箱子,里面垫着棉褥,一打开就会有股白烟儿冒出来,还带着阵阵香气。绿豆冰棒是白色的冰柱儿上顶着一坨绿豆。咬一口,顿觉清香弥漫,冰凉四溢,沁入心底,由唇齿漫入到心田。那时多么爽口的感觉。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节日,我们陕西端午有吃绿豆糕的习惯,它在小食中属于糕点类。清香爽甜,过去在民间曾是一款很受欢迎的糕点,是过去亲戚朋友之间交往的常见礼物。
  绿豆在五六十年代曾经是主要秋粮之一。人们把绿豆磨成面,蒸成馒头。不过人们都不喜欢吃,因为绿豆面馒头很硬,吃起特别费劲,而且绿豆面馒头吃起来有一种怪味道,人好不习惯,吃起来还越嚼越多。曾经有人发现用它打架效果特别好,和板砖有一拼,且不易被人发现,因为一般人没有把它当作攻击武器,它有着打破许多人头的记录,这是其它杂粮无法比拟的。58年在陕西渭河流域大炼钢铁的时候,所谓的工地上到处扔的都是绿豆馒头。.
  

-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11-19 10:31  五谷杂粮系列十三、小豆
  小豆又名红小豆、赤小豆、赤豆。也就是我们常见豆沙,红豆稀饭所用豆子。小豆起源于中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古代叫做小菽、赤菽。战国的《韩非子》就记载了吴起用赤豆立信的故事。
  魏武侯时候吴起为西河(在陕西蒲城韩城一带)守卫大将。秦有小亭(小型军事建筑)修建在魏国边境上,吴起想攻打。因为如果不攻打会对边境农业生产造成威胁,但是去攻打却征不了足够兵。于是吴起置一车辕于北门外。他说:“有人能把这车辕从北门移到南门外,就赐给良田美宅。”人开始没有人敢移动。等到有人搬动时,吴起立即赐给良田美宅。很快他又放一石红小豆在东门之外,说:“有人能把它搬到西门外的人,照样赏给良田美宅。”人们争去搬动。吴起这时宣布:“明日攻打小亭,有能先上登城楼的,给予大夫爵位,并赐之上等的田宅。”老百姓挣着抢着报名。第二天攻打小亭,一天就攻打下来了。 吴起做法和商鞅变法立木为信方法有些类似。
  吴起是伟大军事学家,他先后在魏国和楚国变法,使他们强盛一时,并且把秦国打的哭爹喊妈,不过他出道时候杀妻拜将有些太残忍了,到底是结发多年的妻子,为实现自己梦想把它作为统帅军队的砝码未免有些太残忍了。(史记吴起列传载:“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红小豆在过去酒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代人喝酒不划拳,不摇色子,靠什么让人家喝酒?投壶!投壶是在一个壶口窄小壶内装着红小豆,让人离一定距离用箭矢往壶里投,箭矢插入壶内就算投中,那么与他比赛人就要喝酒,没投中投矢者喝酒。投壶技巧性很强,不善投者就要吃大亏,每次都要喝的找不到北。有一个人老是投壶投不中,于是开始在家里经常练习,不过没几天,妻子就告饶,说:“家里坛坛罐罐都被你用箭矢砸碎完了,你再投下去,老婆我也可能报废。”
  红小豆被誉为粮食中的“红珍珠”,既是调剂人民生活的营养佳品,又是食品、饮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一年四季,尤其是盛夏是人们的珍爱,红小豆汤不仅解渴,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红小豆还可以和大米、小米、高粱米等煮粥作饭。红豆稀饭加小菜是我早上最常吃的东西之一。不过街上卖的小豆稀饭罐头我不喜欢,因为太甜,还失去小豆清香。我喜欢吃老婆熬的,火候够,味道好。
  红小豆做的豆沙也是我所爱,经常用豆沙包子,粽子吃。小豆加工为豆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干燥的小豆磨成豆粉,筛去种皮,余下的即细干豆沙。这种豆沙颜色比较深。二为湿加工法,先将小豆浸泡,并用水煮软,再将煮软的小豆粒碾碎、放入冷水中使种皮与豆分离,用不同筛目的筛子或其它方法除去豆皮,最后将所得豆沙(豆泥)干燥保存,可制作各种食品。因红小豆种皮易溶于水,换水两次,所得豆沙为浅红色。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01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