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一公里价钱:红军西路军悲壮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2:29
红军西路军悲壮史 一、为什么要组建西路军? 
1936年10月8日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两年的战略转移结束。红军面临的局面形势非常严峻。陕甘苏区九个县,40万人口,北面大沙漠,东面黄河,南面是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十万红军在这里,经济无法支撑,军事无回旋之地,长此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中央军委制定 “宁夏作战计划”,目标是夺取宁夏,再占甘西,直至新疆,打通国际路线,从苏联获得军事和经济援助。有了苏联的支援和可靠的后方,对巩固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联盟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计划是,四方面军从甘肃渡过黄河,沿河北上,一方面军从陕北进入宁夏,从宁夏渡河,两军两面夹击,夺取银川,然后西向夺甘,二方面军负责侧翼掩护。 二、西路军挫折失败经过 
第一个挫折:宁夏作战计划开局不顺。中央军委1011日制定的作战纲领中要求四方面军1110日前做好渡河准备,蒋介石提前摆平两广事变,迅速腾出手来,1021日对红军发起总攻,四方面军边渡河边仓促应战,只有30军、9军和5军团过了黄河。4军由于阻击敌人未能赶到,31军开到河边,不知为何彭德怀要求该军留在河东作战。四方面军只有一半人马22千人到了河西,力量大为削弱。
第二个挫折:西路军过河后,战斗还顺利。河东情况发生巨大变化。蒋军过于强大,一方面军与之成相持状态,无法过河夹击银川,宁夏战役就无法实施。西路军成了孤旅,面临的敌人马步芳马步青有正规军3万,民团10万,敌强我弱。东渡返回不成,就地等候也不行,徐向前陈昌浩只好决定并报军委批准向西独立作战,争取打开局面。军委又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放弃攻打宁夏,转而向东,组建北路军南路军,东进入晋。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在河西创建根据地。(西路军之名由此而来。)这样重大的战略转变,事前事后都未告知徐陈二人。
第三个挫折:西路军方针确定后,一路往西打,还算顺利,但在古浪遭到不应有的损失。9军遭到马家军突袭,军首长麻痹轻敌,没有及时突围,和敌人硬拼,结果9军损失三分之一,军师首长牺牲数名。这是西路军渡河后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损失,对部队士气打击极大。
第四个挫折:西路军在河西孤军奋战,无后方补给支援,减员很大无法补充,河西走廊地瘠民穷,本应尽快西进,争取尽早打通国际路线,以便得到苏联支援。这时军委却发来电报,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在凉州建立根据地。这项决定绝对是不切合实际的。凉州是马步青的老巢,红军如果只是借路,他不会倾全力对付,但如果要把他的地盘全部夺走,他必然要拼命。而西路军当时伤亡惨重,缺兵少将,疲惫不堪,根本没把握战而胜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盲目乐观,认为建立根据地没问题。徐向前和他大吵了一通,最后也只有服从命令。打了几天,损失惨重,陈昌浩和徐向前再向中央发电报,提出难以支持。但中央回电,依然要求他们就地坚持,并在打败马敌后准备东进策应河东。徐陈有苦难言,只好勉力抵抗,被动挨打。后人评价此事,对中央电报颇多疑问,怀疑此事不知是否与当时延安批判张国焘有关,甚至认为中央是在清除异己。徐陈如果当时采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坚决向西打,个人命运可能以后会受影响,但西路军将士可能就不会象后来那么悲惨了。
第五个挫折:正当西路军与马匪艰苦搏斗时,西安事变爆发了。这件事对中共、对河东红军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对西路军而言,从事后来看,则加速了它的灭亡。西安事变刚爆发时,中央要求西路军继续西进,尽快打通苏联,以获得苏联援助,于是部队动员准备西移。这时时机也不错,马步青早就不想跟红军打了,只有马步芳还一意孤行。这时,何应钦率领的讨伐大军开至潼关,准备向张学良进攻,张学良希望西路军能够东返配合河东迎敌,于是军委要求西路军立即东进,徐向前明知不妥,东边马步芳势力强大,但也只能调动部队东进。但这时情况又变了,蒋介石答应了张杨和中共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军委再次改变决定,要西路军继续西进,占领甘西。西路军又开始艰苦的西征,先后占领了高台、倪家营子,稍作休整,准备继续西行。这里离西路军渡黄河处已经有千里之遥了。但这时河东形势再次发生变化,蒋介石回南京后,扣留了张学良,派几十万大军进逼西安,内战一触即发。军委再次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就地集结,建立根据地,随时准备策应河东。这时,数万马家军追了上来,将西路军团团围住。西路军彻底死定了。

第六个挫折:1937年1月12日,马家军以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等处的西路军主力,以重兵进攻孤居高台的5军团,关键时刻,原收编的部分民团叛变,打开城门,迎敌进城,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军团长董振堂为首的3000多将士全部牺牲,这支宁都暴动参加红军的光荣部队被彻底消灭了。由于该军团唯一一部电台不在身边,徐陈知道此噩耗时为时已晚,西路军又失一股肱。徐陈曾要求中央派4军、31军渡河西进支援西路军,两面夹击马匪,并提出如果西进不成,要东出青海大通西宁一带活动,但遭到中央拒绝,并以严厉的口吻批评西路军领导人对过去所犯的政治错误缺乏认识,这对陈徐无疑是又一沉重打击,尤其是陈昌浩,过去追随张国焘反对中央一事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第七个挫折(彻底覆灭):西路军东进不得,西出不能,南下也不被允许,围困在倪家营子与马家军血战。经过一月血战,西路军只剩下数千兵力,徐向前坚决主张突围,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陈昌浩怕违背中央决定,最后勉强同意。2月21日西路军突出倪家营子,进至威狄堡,遭到敌人堵截,陈昌浩突然提出重返倪家营子,建立甘北根据地,认为突围是右倾逃跑。徐向前愤怒不已,无可奈何,重新回到倪家营子。七昼夜的血战,部队越打越少,又待援无望(,中央此时虽组建了援西军,但相隔千里,又有敌人阻击,根本不可能起作用。)陈昌浩才认识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决定再次突围,西进祁连山。但此时敌人已不给机会了,部队被彻底打垮了。陈昌浩在石窝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决定部队分散打游击,陈徐离开部队返回陕北向中央汇报。至此,西路军彻底失败。
总结西路军失败原因:第一,中央指挥严重失误,很多指示让人不可思议,对西路军缺乏感情是肯定的。第二,陈昌浩指挥失当,有时刚愎自用,这跟他背有沉重思想包袱有关。第三,敌强我弱,马家军人多势众,加之地形有利于敌骑兵发挥。第四,一些偶然因素,如9军的意外失利。第五,命运,正碰上西安事变。 

三、 西路军主要领导人的命运 
徐向前:石窝会议召开时,徐向前正在指挥作战。知道陈昌浩的决定后,他不愿离开部队,要和大家同生死。亲手带出来的部队垮了,中央又不信任他们,回去干吗?徐向前党性很强,陈昌浩是以组织的名义,他只好服从,结果抱憾终身(有临阵逃跑的感觉)。徐向前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见到了援西军,一路上要过饭,吃了不少苦
陈昌浩:在石窝时,徐向前曾拉着陈昌浩的手,恳请他不要走,不要脱离部队,但陈昌浩激动的说要回陕北与中央作斗争,徐向前只好同意,两人一起出发。半路上,陈得大病,徐向前先走了。陈昌浩病好后,赶到兰州、西安都没能找到党组织,回湖北老家住了一段,才回到延安。到延安后,他的地位已经不能和中央作斗争了,只能和张国焘一起挨批判。不久,他到苏联治病, 1952年回国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1967年文革开始后自杀(和李立三相仿)。陈昌浩精明强干,作战勇敢,不怕死,少年气盛,张国焘有时也让他三分。他早期跟张国焘太紧,犯过不少错误
李先念: 30军政委。石窝会议上决定,徐陈走后,西路军残余部队政治李卓然负责,军事李先念负责。又分两部分,分由王树声,李先念率领,各自为战打游击。李先念没多久就意外收到中央电台的呼号,按中央指令北折新疆,陈云在星星峡迎接。抗战后,蒋介石30万大军包围中原军区,李先念只有6万部队,中央为了让蒋介石先打第一枪,准备牺牲中原部队,李先念又一次安全突围,给了中央意外的惊喜。文革时李先念参与二月逆流,没受多大影响,一直受重用。粉碎四人帮后,升至国家主席。

王树声:西路军副总指挥,他率领的残余部队没几天就打散了,大家各奔东西。王树声也吃了不少苦。逃跑时有时,只顾自己不顾别人。10年后,任鄂西军区司令,形势严峻时,丢下部队,和一些领导跑了。55年授予大将,是出于照顾山头,按他当时的职务,顶多上将。他的战绩不突出,军事造诣一般,独当一面时指挥的几次战斗不是击溃战就是败仗
李卓然: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原红5军团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和李先念一起突围。解放后任中宣部副部长
曾传六:四方面军和西路军政治保卫局长(和政治部主任平级。张国焘肃反时杀人都是通过他的手。解放后任商业部副部长。
李特:四方面军和西路军参谋长,曾留学苏联。张国焘与中央闹分裂时,是张的亲信。与李先念一同突围到新疆,留在那里工作。王明经过新疆时,说他是托派,把他枪毙
黄超:四方面军秘书长,西路军时任5军团政委。被王明枪毙 

1936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向西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河东敌情变化,计划终止执行。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令过河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
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指战员两万余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5个多月,歼灭了马步芳、马步青匪徒两万余人,后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西路军余部分成三个支队,在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其中两个支队大部分损失,由李先念率领的400余人的左支队历尽艰险,于4月底到达新疆东大门星星峡。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的最远地方,这支部队也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部队。
西路军余部400多人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他们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刻苦学习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航空、军医和情报等技术。为培养抗战人才,“新兵营”成为训练抗日军事干部的重要基地。“新兵营”的许多学习过现代化军事技术的指战员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技术兵种的第一批高级将领,为我军走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中,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炮火的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董乃华说,祖父牺牲后,国民党将祖父的头颅在高台县挂了很多天,姑姑目前还保存着这张照片,“用铁丝捆着两个耳朵,吊在城墙上。家人每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还说,后来叶剑英等人特意到高台寻找过祖父的尸体,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
  董振堂牺牲后,毛泽东曾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红军西路军组织情况

十日 ,中央正式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为统一领导,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包括:陈昌浩 徐向前 曾传六 李特 李卓然(以上5人为常委) 熊国炳 杨克明 王树声 李先念 陈海松 郑义斋. 

陈昌浩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总指挥: 徐向前 
政委: 陈昌浩 
副总指挥: 王树声 
参谋长: 李特 
政治部主任: 李卓然 
供给部部长: 郑义斋 
卫生部部长: 苏井观 
总部一局局长: 郭天明 
二局局长: 宋侃夫 
四局局长: 杜义德 
政治保卫局局长: 曾传六 
5军: 
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 
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 
辖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政委朱金畅
十四师(师长郭锡三,政委谢良
共四个团,三千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
9军: 
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 
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 
辖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政委杨朝礼                                                                            二十七师(师长陈家柱,政委易汉文
共六个团,六千五百人,枪2500支,平均每枪子弹15发
30军: 
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 
参谋长黄皓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辖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 
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政委张文德
共六个团,七千人,枪3200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 
骑兵师: 
师长董彦俊,政委秦道贤.共200人马,枪200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 
妇女独立团: 
团长王泉媛瑷,政委吴富莲,政治处主任华双全 
回民支队: 
司令员马良骏(后叛变) 
西路军共21800余人,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约百分之四十左右。大军西进,口号是: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回合友军,背靠苏联抗日

西路军妇女团是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力最顽强的一支妇女武装,近两千人,主要来自川陕革命根据地,大都20岁左右,最小十二三岁。西路军覆没时,大部分牺牲,其余被俘或流落民间,回到延安者极少数。

 

中央军委11月8日提出《作战新计划》,其要点:第一、放弃宁夏战役计划,但1月份三个方面军主力仍在关桥堡至金积、灵武之间作战,求得在一二个战役下消灭敌之一部,争取休息准备,以示我欲渡河,吸引敌进入宁夏。第二、12月上旬以后,河东红军组成南路军、北路军,南路军出东南方向,北路军出东北方向,分别进至黄河沿岸,准备渡河入晋,逼阎锡山、蒋介石与红军妥协,以便共同抗日。入晋后如能依照妥协条件参加抗日,则实行抗日,如不能抗日,红军则实行战略大转移:第一步占领同蒲铁路;第二步出至冀豫晋之交;第三步,出至直鲁豫之交渡黄河;第四步到皖鲁;第五步到鄂豫皖;第六步到鄂豫陕,尔后再转西北,以一年至两年完成之。目的在于扩大政治影响,扩大红军,争取统一战线在全国胜利,争取与南京订立协定,一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