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口区政府: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 / 陕西一条龙 / 第19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2:26
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共37页  第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02 22:03  蔬菜系列 四十七 紫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接到一个奏折,上奏折的是他的老伙伴汤和的。洪武元年(1368年),汤和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处理东南防务。汤和两个部将在昌国州(现在的浙江舟山市)秀山岛干预当地百姓的民事纠纷,被民众活活打死。汤和迁怒于昌国州百姓。他上奏折说:“昌国的百姓勾结倭寇,百姓多为盗贼,是不可教化的刁民。应该把他们全部迁往内地,严加看管。”朱元璋听信了汤和的奏报,下诏撤废昌国州。
  
  昌国州的名士王国祚认为这太不合理,就亲自赴南京,劝阻朱元璋不要内迁舟山百姓。朱元璋作出了改动,把昌国州改为县,十万百姓迁到内地,舟山只留八千人。到了洪武二十年,则连县的废除,把百姓尽数迁到内地。实行严厉的海禁。
  
  但是原来迁到内地百姓生活多困苦不堪。于是开始偷偷的迁回舟山。舟山物产丰富,因为迁回舟山船只大多是小船。不能远航捕鱼。所以许多百姓荡着小舟到海边采淡菜(淡莱为蚌类,蚌肉俗称水菜,因为曝干时不加食盐,故名淡菜)、紫菜为生。
  
  明朝中叶中国沿海倭寇猖獗,舟山百姓屡遭杀戮,因为舟山居住百姓具有“不合法”的性质,因此很大一段时间,浙江官员对此不与理会。为了保命,当地百姓与倭寇做起了交易,因为日本人喜欢吃紫菜,紫菜成了重要的交易品。但当地官员往往就以此为作为“通倭”理由,捕杀了许多百姓。后来戚继光等剿灭沿海倭寇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变。官府也不象以前那样严禁百姓迁往舟山的。
  
  紫菜在当时是很珍贵,是进贡皇家的珍贵食品,因为过去一直是人们采摘的是野生紫菜,野生的紫菜数量稀少。紫菜在中国的食用的历史很悠久,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浙江周边的岛屿都产紫菜。(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食用紫菜的方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以图描述了紫菜的形态和它的采集方法,还列举紫菜药用疗效。
  
   1949年英国科学家德鲁首先发现紫菜幼年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紫菜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与中国科学家更揭示了紫菜的生长过程,此后紫菜才人工养殖化的时代。
  
   紫菜营养丰富。且十分鲜美。人们多以它做的汤。日本的寿丝离不开紫菜。常常寿丝外面就包裹一层紫菜。
  
   南海产的紫菜一般纤维比较大,口感差,一般用来做汤。华东地区紫菜口感细腻,一般用来做紫菜片。
  
   紫菜片经过烘烤,加调味品入味,就是我们常见的海苔。由于它的选的多是比较嫩的紫菜,且过火快,可以呈现出绿色。市面上卖的有些海苔绿色就是这个原理,并非加了什么色素。
  
   舟山老百姓自从倭寇剿灭后,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因此诸如紫菜之类海洋的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到了康熙年间,为防范的郑成功子孙以台湾为基地的同清政府对抗。清政府下令:严禁一切船只出海贸易、捕捞;沿海及各岛屿居民内迁30~50里,在沿海一带形成一个无人区。舟山群岛上所有的居民也都被迁入内地。舟山百姓又经历一场磨难。二十年后郑氏投降清廷,才容许百姓回到舟山。但是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能回去的所剩无几。清朝海禁是那时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03 22:29  蔬菜系列 四十八 苋菜
   江南风景如画,人们长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地不但景美,而且多出才子。这可不,苏州又出位才子,他叫唐寅,十六岁在吴县(苏州)秀才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但是这位才子在考中秀才之后,就每日游荡在苏州城的各个酒肆之内,以饮酒为乐。他最喜欢和狂生张灵一起喝酒,每次喝酒都要拉上他,两个人每次喝完酒,就开始发狂。他们引曲高唱或“狂写乱画”,在别人眼力,唐寅这家伙已经不可救药了。
  
  酒儿伴随唐寅从十六岁到二十八岁,这期间这位才子没有几天是清醒的。唐寅二十七岁那年,有一天祝枝山去找他。这天刚好唐寅没有喝酒。祝枝山以语激他:“今天难得见你清醒,不过无论如何,明年乡试根本就没你唐寅的份。”唐寅不服,说道:“明年我一定考个解元回来。”自此一年,唐寅再没喝酒,苦心在家读书。
  
  第二年秋闱正是桂花香飘的时节,唐寅果真考了乡试第一,再次轰动了苏州城。中得解元之后,唐寅忙着准备东西,因为他得赴京城去参加春闱(会试在春天进行,所以称为春闱)。由于苏州到京城要走三个多月,还得在京城住上一段时间。所以早早提前走。
  
  要走的时候,母亲专门准备了“状元饭”为唐寅饯行。“状元饭“是苏州一个吉祥饭,它是由炒熟的红苋菜加猪油与白米饭拌匀而成,它的颜色红艳,味道鲜美。唐寅吃的很是香甜。期间母亲祝愿他拿个状元回来。唐寅笑道:“此去并非去拿状元,而是拿会元。但不管如何,非要拿到不可。”
  
  唐寅的乡试的主考官梁储奇很赞佩其文章,并把文章给学士程敏政看。程敏政也非常喜欢。第二年唐寅会试时候主考官恰恰就是程敏政。会试中试题出得十分偏,使许多应试者答不上来。但是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高兴的一拍桌案,随口而说这两篇一定就是江南才子唐寅和徐经的。这话被其它人听到后,再加上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有些嫉妒程敏政的人就向象皇上诬告,说程泄露考题。皇上大怒把程敏政、唐寅、徐经三人关入大牢。
  
  徐经经不了酷刑,就招认说:“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的家僮得到考题。并将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经过刑部、吏部会审,发现密封考题一直考试前都没有动过,加上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唐寅出狱后,被派往浙江当个小官。唐寅耻不就任。
  
  唐寅回到苏州,由于牢狱之灾几乎花光积蓄,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历史上唐寅并没有娶八个老婆)。此后唐寅靠以卖文鬻画为生。晚年的时候他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他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过日。
  
   54岁那年他的健康状况更差,这年仲秋,他应邀去朋友家,他看厅堂里挂着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两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这词触动唐寅凄苦的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后结束了他凄凉困苦的一生。
  
   唐寅母亲做的状元饭里的苋菜,它又可称为雁来红,汉菜,赤苋、人青草。它做熟后浓如胭脂的颜色,是因为它含有叫一种叫“苋菜红“的天然色素。
  
  苋菜在中国食用的历史很悠久,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苋”字。汉初的《尔雅》中记载“蒉,赤苋”,并说它是一种长见蔬菜。
  
  苋菜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春雨过后,乡间田间、道路旁,它的娇嫩的幼苗如星星点点一般遍布其中。采摘它的嫩叶作菜,清香嫩滑十分可口。
  
  现在市场上的苋菜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因为没人有那么多功夫去田间采摘野苋菜。苋菜富含钙质,可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它还富含铁,适合于贫血患者。
  
  苋菜可以长吃,但不易一次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此外脾胃虚弱也要少吃。
  
  苋菜除做菜之外,还可以羹。把它的做的羹,浇在米饭上。把饭染得通红,色香俱美。南宋陆游有诗:“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也许诗人并不是在意苋菜羹的味道,而是喜爱它的红艳。那颜色不就代表诗人火热之心吗。
  
作者:拿破仑在1798 回复日期:2007-8-4 11:30:22 
    文革中红卫兵刨了唐伯虎的墓地。唐的骨头都不知道被扔到那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卫兵刨的不对啊,唐伯虎的死后埋葬不起,靠祝枝山等好友凑钱才有一个安息之地。他可是标准的穷人啊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04 23:01  调料系列一 麻味回舌之花椒
  
  三伏之天,热气腾腾。但仍挡不住重庆的百姓吃火锅的欲望。你看大小饭馆人声鼎沸,人们一个个汗流满面,麻辣快感回旋在人的味蕾中,让人每个毛孔都舒张开,使人汗如流水。花椒带来的麻,是酸甜苦辣之外另外一种味道。可以说它不是味道,而且带给舌头上一种物理感觉。它可以使舌头转动不灵,让人吐字不清。就是这样奇妙的感觉使得川人痴迷的追捧。
  
  花椒在中国食用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春秋的《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就有它有描述,不过它这其中讲的花椒可成了爱情的期盼。诗文如下
  
   东门之枌(fen 二声),宛丘之栩(xiang,三声)。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gu 三声)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于逝,越以鬷(zong 一声)迈。视尔如荍(qiao,二声),贻我握椒。
  
  这首诗现在很难理解,我给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中场景。
  
  东门边有挺拔的白榆树,宛丘有秀气的栎树。子仲家的美女子,你来到树下跳舞。在这美好时光,南方的田野花儿正香。你不要纺麻织布,来这春光明媚的原野跳舞。时光如流水一般流逝,这美好的快乐要多多追求。你就如那盛开的锦葵花,你给我一把花椒。
  
  有人会问:“给人家女孩送花椒有什么用那”,要知道花椒多籽。中国古代把椒殿指代后妃居住的宫殿。并来希望后妃多多生育。汉书上还说“皇后以椒涂壁称椒房,” “曳练椒房”就是皇上拉一个女充当后妃的意思。这位男士希望他爱慕这位叫子仲的女子,能生出许多孩子。诗经中的诗歌大多很奔放,那时候的人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情,敢爱敢恨,经常用诗歌把自己感情唱出来。
  
  诗经中还多次提到花椒,在《诗经•周颂》中说:“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意思是:“花椒气味芳香,能让人们平安长寿。”
  
  中国古代喝茶不象现代人喝茶大多白水而制。而是给茶水中放很多东西,煮茶普遍要加生姜、花椒叶、桂皮。陆玑《毛诗草木疏》中写道:“蜀人作茶、昊人作茗,皆合煮叶以为香。”
  
  花椒作为调料可以增加菜肴的醇香,去腥并增加鲜味,让菜肴吃起来格外香美。几千年来花椒在中国饮食上占一定地位,考古表明花椒在明朝之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分布。这与汉代至明代全国的饮食品种中较多用花椒可以互为证明花椒的普及性。但到清代之后,花椒地位大为下降,仅四川等少数地方的人食用较多。不过近几年,川菜在全国大量普及,使花椒的食用又得以推广。
  
  花椒有好的药物疗效,西汉药书《神农本草经》上说花椒可以“坚齿发”、“耐老”。现在中医还认为花椒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
  
  在密闭环境下,花椒的香味可以保持很长久。潜水员在毛里求斯海岸发现一只沉没快四百年的荷兰船。船舱里有花椒等香料。把它们打捞上来,发现它们香味依旧保留着。
  
  唐朝诗人王维与朋友在花椒园内吟诗弹唱。王维吟道:“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他的朋友裴迪吟道:“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王维诗中的意思是:“桂花尊贵可以迎接帝王,香草芳香可以赠送美人。花椒做出美味象瑶池里宴席,可以送给云中飘着的你。”裴迪诗中的意思是:“你那美丽的话语把我紧紧束缚,花椒芳香留住了我。喜欢把花椒放进锅里烹调,希望你现在就给我摘些。”古人花椒如此推崇,可见花椒的迷人之处。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05 14:56  
       关于诗经解释繁多,我取比较通用的.有的人翻译《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子仲之子翻译为子仲家女巫,她跳舞是为敬神。

-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05 22:55  调料系列二 贪婪迷恋之胡椒
  
  让我们来到中世纪的西欧,那里有巍峨的城堡,重装的骑士,傲慢的领主。西欧上层社会饮食结构与东方人不同,他们好食肉食,占食物比例很大部分。胡椒可以去腥解腻,没有胡椒,刺激不动肠胃,产生大量胃液无法消化那一块块“顽固”的肉块。现在牧区的牧民大量饮茶就是这个道理。且胡椒可以让食物味道更美,容易保存。
  
  在那时的西欧,胡椒可以当娶妻的聘礼、骑士们的薪水、上交的税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价值和黄金等同。
  
  西欧食用胡椒历史很长,早在罗马时代,人们就热衷于胡椒,他们用满船黄金和白银,去印度港口换成满船的香料,其中胡椒占首位。罗马把胡椒和黄金白银一样当成财富储备。在国库里存满了没有使用过的胡椒。408年西哥特人兵临罗马城下,为换取和平。罗马付出沉重的代价。罗马人交付交付黄金5000磅,白银8万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东方胡椒3000磅。这几乎掏空他们的国库。罗马帝国领土不断扩张,也把对胡椒的嗜好带到了整个欧洲。胡椒在中世纪的欧洲已是财富的象征,人们往往以“他没有胡椒”来形容此人没有地位。
  
  那时候胡椒的生意被阿拉伯人垄断,阿拉伯人曾对西欧人说,胡椒只能生长在由龙看守着的瀑布下面;狡诈的威尼斯商人还说过:“胡椒是从天上摘下来的神话,称它为“天堂的种子”。
  
  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以往阿拉伯人的传统航线被打破,胡椒等东方商品只能通过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再到威尼斯运往欧洲。这样更加大这些了商品的价格。因此对于新航路的开辟,人们热烈期盼着。
  
  人们常常说丝绸之路,其实香料之路也一条很重要的贸易路线。香料之路就是从盛产胡椒的印度到西欧的航线。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其实就是哥伦布、达•伽马追求香料之路的副产品。
  
  胡椒等香料利润很高,达-伽马在1499年率领满载香料的船队从印度返回葡萄牙,此行所获纯利润竟达航行费用的60倍。
  
  后来由于航运的发达,加上胡椒广为种植,胡椒价格也大大下降了。
  
  中国食用胡椒没有欧洲人早,可能在南北朝时期随着胡食的普及,从西域流传过来。北魏《齐民要术》中的就记载了“胡椒酒”,此酒是把干姜、胡椒末及石榴汁置入酒中后,泡置一段时间而成。
  
  胡椒的在中国的兴盛是在唐代,唐代鼎盛时期是极其富庶的。那时候长安街道上食肆星罗满布,其中胡人开始占了很大部分,那时吃胡食,看胡姬跳舞已经成了文人的一种风尚。
  
  那时候人们盛行吃胡饼,那一个个胡饼从烤炉取出来,夹上卤肉,撒上一点胡椒,就成一顿美食。当然这只是富人人享受的待遇,那时胡椒基本从陆路运来,从天竺经过不少国家再翻过高耸的帕米尔高原,穿过千里不见人烟的大戈壁滩,最终才能到达长安。那昂贵的价格,让人们更加对它迷恋。
  
  说起撒着胡椒的胡饼,《本事诗》中记载一则故事,宁王是唐玄宗长兄,本来是他继承皇位,但是他把皇位让给唐玄宗,唐玄宗很感激他,给他很大权势。宁王家里很富贵,家里有十几个宠妾,都非常的美丽。在:宁王府邸左侧有一家卖胡饼的,这家主人妻子皮肤白皙,美丽动人。宁王一见到她就魂不守舍,给卖饼家主人一大笔钱,强行把那女子娶为小妾。
  
  后来有一天宁王召开一个宴会,宴请著名诗人王维等十几个人,宁王问那女子:“还想不想你以前那位?”女子沉默不答。宁王把卖饼人叫来,那女子看到她以前丈夫,双泪垂颊。两人久久对视,不能言语,宁王叫在座文人赋诗,王维先作诗说:“莫以今朝宠,宁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在诗里用到一个典故:楚国灭息国,掳息国夫人归,夫人为楚王生二子,但未尝与楚王言。楚王问她为什么,她说:一妇人怎能忘旧情,再事一夫,不死也就罢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王维用这个典故,说明女子虽属他人而不忘旧情的心理。
  
  其他在坐文人没有人敢和王维的诗,大家沉默了好久。最后宁王放那女子和买饼人回家。
  
  也许宁王不愿别人说自己与楚王一样夺人所爱。
  
  唐大历十二年(七七七年)三月,当朝宰相元载倒台了被赐予白绫,自尽于梁上。他可是一个著名的贪污犯,最奇怪的在他居住的地方竟然抄出八百石胡椒。按照唐制一石大概八十公斤,那么他家里竟然储存了六十四吨的胡椒。大概他考虑到胡椒价格昂贵,有保值的潜力所以拼命的储存胡椒。
  
  南宋后,胡椒由陆路运输改为航运,到明代胡椒利润依然很昂贵,《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贩运胡椒的利润可达二十倍,但到郑和下西洋后,输入了大量胡椒,其价格才大为下降。就此利润也在十倍左右。
  
  胡椒的衰落是在辣椒等新的辛辣食物引进后出现的,辣椒容易栽培,后来在中国大江南北广为种植,这也就结束了胡椒传奇的历史。
  
  胡椒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让人们痴情于纵横四海。这也许是胡椒真真伟大的意义。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01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