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动车查违章查询:海洋中的化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1:43:18
海洋中的化学基础巩固
知识回顾
一、 海洋化学资源
1、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物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海水中,溶解的盐的含量占______;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__和______,最多的非金属离子______,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______、_______。
(2)以下是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写出①②③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矿物
(1)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______,又称为______,还被科学家誉为______、______;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______,又称为______。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海水中的_______和________外,还含有丰富的_______和________ 。
(3)随着海洋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海水淡化
最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是______,目前多采用________。
二、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的过程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
(2)盐田通常分为_____和_______。过程是:先将海水引入______,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________,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________,再继续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就是我们常说的粗盐。剩下的液体称为______,也称______。
(3)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是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上图中的(1)是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1)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在(1)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减少了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中还能溶解氯化钠
(4)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建立:横坐标表示_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_______或__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______;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如________;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__如_______。
3、粗盐的提纯
粗盐的提纯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
制碱法过程中的化学原理是:(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碱的性质
(1)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2)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将燃烧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有_________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现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有___________生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检测
1、(2008·南通)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    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铵晶体
2、(2008·青岛)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3、(2009·宿迁)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
A.在鱼类繁殖期间禁止捕捞          B.船舶垃圾直接倒入海中
C.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D.海水晒盐
4、(2009·四川)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小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2009·太原)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b         。
(2)操作②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③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4)称取5.0g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g。
6、(2008·太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                                        。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              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 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                                                  。
考点点睛
一、海洋资源和海水淡化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6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是海水中物质的提取和蒸馏法淡化海水。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在2009年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均有所涉及。
2、方法技巧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氧化物);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含量较多的离子分别是:Cl-、Na+、、Mg2+

化学方程式:①MgCl2+Ca (OH) 2= Mg(OH) 2↓+ CaCl2    ②Mg(OH) 2+2HCl= MgCl2+2H2O   ③MgCl2 Mg+ Cl2↑
(2)常规化石燃料:(1)煤、石油、天然气(CH4+2O2CO2+2H2O) (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产生能量多,污染小。(3)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全世界储量丰富
(3)1淡水资源匮乏:淡水占总水量的2.53%;
2蒸馏法: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例1】(2008·湖北)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

请填写下列空白: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Mg(OH) 2  (2) CaO +H2O==Ca(OH)2  (3) 置换反应  (4) 玻璃棒
【解析】该题考查了从海水中制备金属镁的过程,其中卤水主要成分为MgCl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MgCl2=Mg(OH)2↓+CaCl2  Mg(OH) 2+2HCl= MgCl2+2H2O
MgCl2 Mg+ Cl2↑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主要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溶解(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2)过滤(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和玻璃棒);(3)蒸发(蒸发的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所以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规律总结】从海水中制取镁,电解的是熔融的MgCl2,而不是MgCl2的溶液;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变式训练一
1、(2008·烟台)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电解熔融的氯化镁;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2、(2008·黑龙江)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3、(2008·南京)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海水提镁是国际上的主要趋势,工业流程图如下;

其步骤为:
I.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成生石灰,并将生石灰制成石灰乳
Ⅱ.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反应池中,经过沉降、过滤得到Mg(OH)2沉淀
Ⅲ.在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得到MgCl2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得到MgCl2·6H2O
Ⅳ.将MgCl2·6H2O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
V.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得到Mg
(1)请根据上述步骤回答问题:
①写出步骤I、Ⅲ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I.贝壳煅烧成生石灰
Ⅲ.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
②步骤I~V中有分解反应的是(填写步骤序号):           。
③步骤Ⅲ中的蒸发是利用风吹日晒来完成的,而在实验室中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坩埚钳等。
④上述海水提纯镁的流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请写出其中一点:                                             。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右图为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填序号)           。
A.分子    B.原于    C.阳离子    D.阴离子

②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填“活泼”或“不活泼”)      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3)为测定约含镁30%的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
①第一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称量ag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右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讨论一: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
讨论二:若用空气代替O2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             影响。

②第二小组没计下列实验方案:称取bg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
二、溶解度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6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75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这一部分的命题思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主要结合图像的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
(2)以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这部分以考查概念为主,并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进行命题。
2、方法技巧
(1)一般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都变为饱和溶液;反之,饱和溶液则变为不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包括的内容:温度一定、100克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以上的点表示有剩余溶质存在,以下的点表示此溶液是不饱和的
(4)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例2】(2008·昆明)右图是甲、乙、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问题: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4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均可)。
(3)在室温时,将盛有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各两支,分别放入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中。根据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图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乙>甲>丙;(2)4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A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32g,甲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23g,丙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14g。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A是正确的。
【规律总结】(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变式训练二
1、(2009·衡阳)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2、(2008·泰安)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2008·青岛)右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_____;
(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粗盐的提纯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8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命题思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往往同海水“晒盐”、过滤、结晶一块考查。
(2)以粗盐的提纯为考查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的步骤、方法和原理。
2、方法技巧:
(1)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的差异,把混合物里各组分转变为不同的状态而分离开。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就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过滤和结晶是两种最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过滤和结晶的比较
过滤
结晶
原理
溶剂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能透过滤纸,而不溶的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
影响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
适用范围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物质
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或分离几种可
溶性固体混合物
方法
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蒸发溶剂,降温结晶
举例
粗盐提纯
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粗盐提纯的步骤
①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三靠:玻璃棒要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处,盛混合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漏斗的末端要紧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
③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搅拌时玻璃棒向一个方向搅动;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食盐烘干。
【例3】(2008·潍坊)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他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                                     。
(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                  、                  。
(4)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5)利用提供的沉淀试剂,再写出一种添加试剂的操作顺序(填序号):              。
【答案】(1)加速粗盐的溶解;(2)过滤;(3)酒精灯、蒸发皿;(4)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5)③②④
【解析】(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解;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后,完全沉淀,把沉淀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是沉淀出钡离子和钙离子。(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4)添加试剂的操作顺序可以颠倒的是③和②,加入NaOH是为了除去镁离子,加入BaCl2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先除去谁互不影响。
【规律总结】粗盐提纯的步骤是①溶解,可以加入试剂,把可溶性的杂质转变成沉淀;②过滤,除去沉淀物;③蒸发结晶;④烘干。
变式训练三
1、(2008·广西)下列混合物适合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 KCl、NaNO3         B.水、酒精
C.Na2CO3、CaCO3       D .MgSO4、ZnSO4
2、(2008·南京)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曲线表示KNO: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3、(2009·青岛)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即得精盐。以下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乳是用生石灰制得的,请写出制取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纯碱的性质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5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75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重点是联系其他物质的性质一块考查。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来考查。
2、方法技巧
(1)纯碱的性质
化学式为Na2CO3,因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又叫苏打,面碱。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
①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指示剂酚酞变红色
②与酸反应

现象:产生气泡,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注意:此反应可用来检验的存在。
③与Ca(OH)2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注意:Na2CO3既能与酸(稀盐酸、稀硫酸等)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
④与某些盐CaCl2  BaCl2反应

(2)纯碱用途
纯碱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硬水转化、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等生产领域。
(3)氨碱法制纯碱
原理:向浓氨水中加足量食盐晶体制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生成NaHCO3,因为NaHCO3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小,所以先结晶析出。再加热分解NaHCO3得到纯碱、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制碱方法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创造的,所以叫侯氏制碱法。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工业流程:

【例4】(2008·青岛)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答案】(1)氯化钙   (2)过滤   (3)结晶   (4)盐酸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纯碱的性质。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碳酸钠杂质,为了除去碳酸钠杂质,加入的A溶液一定与碳酸钠反应,把碳酸根离子转变成气体或沉淀,又不产生新的杂质即可。由碳酸钠的性质知:Na2CO3+ CaCl2==2NaCl+Ca CO3     Na2CO3+2HCl==2NaCl+H2O+ CO2这两种方法都可。如果用CaCl2除去Na2CO3的话,产生的沉淀B需要过滤掉,滤液再经过结晶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氯化钠。
【规律总结】除去一种物质中混有的杂质,如果一种物质溶解于水,一种物质不溶解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如果两种物质都溶解于水,需要把杂质离子转变成气体或沉淀而除去。
变式训练四
1、(2008·湖南) 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
A、BaCl2、H2SO4、HCl           B、NaOH、KOH、HCl
C、K2CO3、Na2CO3 、HCl             D、NaCl、NaOH、HCl
2、(2008·太原)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3、(2009·乐山)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 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真题集合:
一、选择题
1、(2008·台州)台州是个槟海城市,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这过程中(     )
A.水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2、(2008·南京)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钠溶液
3、(2009·东营)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2008·肇庆)关于右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5、(2009·茂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
6、(2008·盐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7、(2008·北京)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的泥沙。常温下,将140g该粗盐样品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3g泥沙和1000g溶液。取出500g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1.2g,钙元素2g,氯元素42.6g。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83.6%        B.86.3%        C.88.1%       D.91.6%
8、(2009·黔东南州)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2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9、(2009·潍坊)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0、(2009·常州)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二、填空题
11、(2008·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

12、(2009·汕头)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g。
13、(2009·东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
14、(2008·安徽)我国南方去冬今春的大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些地方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用于消除积雪。某种融雪剂可能是由NaCl、CaCl2、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
(1)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
(4)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请你写出融雪剂对环境的一种危害或提出道路除雪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08·太原)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未来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b         。
(2)操作②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③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4)称取5.0g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g。

16、(2009·绵阳)氯化钠既是重要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①实验室里有一小袋粗盐,其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要初步提纯这袋粗盐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溶解、过滤和          。若要计算提纯后所得精盐的产率.必须用的仪器是            。
通电
②工业上用给饱和食盐水通电的方法可制得一种碱R和氢气、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R+ H2↑+Cl2↑,其中R的化学式为                ,若反应中消耗了58.5g氯化钠,则理论上可得到R的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
17、(2008·连云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方法除去。(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
18、(2009·南通)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实验现象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
反应     ,生成气体更多。
实验结论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个。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①若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g;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中考
一、选择题
1、(2009.上海)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馏   D. 多级闪急蒸馏
2、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3、(2009厦门)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陈醋”中的溶质醋酸的化学式是C2H5OH
B.冬天温度下降,使“陈醋”中的水结成冰,这个过程属物理变化
C.夏日曝晒使“陈醋”中的水分蒸发,减少醋中溶剂的质量
D.通过“冬捞夏晒”,可以提高醋的质量分数
4、(2009.山东)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甲固体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5、(2009·江苏)下列是某小组在实验室从海水制备精盐的流程图:

此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蒸发         B.结晶         C.过滤         D.蒸馏
6、(2009·黑龙江)帅帅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7、(2009·四川)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①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的试管获得纯净二氧化碳 ④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8、(2009·大庆)将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再恢复到室温(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四位同学对变化后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    )
9、(2009·山西)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0、(2009·黑龙江)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
C、小苏打属于酸      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二、填空题
11、(2009·安徽)现有三个常见名词:①结晶、②洗气、③过滤,将上述各名词的序号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
(1)由饱和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          ;(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再          ;(3)用Ca(OH)2溶液除去CO中的CO2            。
12、(2008·长春)请根据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                         。
(2)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由于胃酸过多而引起的胃痛,町服用台有Mg(OH)2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水鉴别NaOH、NaCl、CaCO3三种同体物质时,能够鉴别出NaOH固体所依据的现象是                                                 。
(4)探究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时,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除指示剂外,最终烧杯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                 。
13、(2009·桂林)(7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要使饱和的丙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
(4)40 ℃时,         (填“能”或“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
(5)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14、( 2008·潍坊)潍坊某化工厂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其制备过程表示如下:

请回答:
(1)工业上生产的氯化铵属于     (填写序号)。
A.酸    B.碱   C.盐   D.氧气物

(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右图可看出硫酸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

工业上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氯化铵的温度范围约为                                  。
(3)设计实验验证硫酸钠中含有NH4C1:

三、实验探究:
15、(2009·黑龙江)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1)提出假设:假设①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假设②白色粉末是氧化钙
假设③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假设
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没有沉淀产生
(3)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        ;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08·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2、(2009·山东山东模)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其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我国石油总量的一半。“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3、(2009·舟山)嵊泗是个易旱缺水的海岛县.现在依靠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生产6600吨淡水,解决了缺水问题。该技术(原理如图所示)采用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很难透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海水中溶质质量增加
B.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C.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解决了缺水问题,就可以不用节水了

4、(2009·湖南)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制取镁的反应的是(    )

5、(2008·四川)对“20 ℃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
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 ℃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被水溶解
6、(2008·揭阳)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或相关应用不正确的是(   )
A.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B.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的含量图,判断人类开发和使用金属的年代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7、(2009·四川)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
A.食盐(NaCl)和细砂              B.水和酒精
C.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  D.蔗糖和味精
8、(2009·广东)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
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9、(2008·苏州)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2009·四川)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
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
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11、(2009·黑龙江)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
A.等于5.6g     B.大于5.6g    C.等于1.6g       D.小于5.6g
12、(2008·潍坊)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N2
O2
通过炽热的木炭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13、(2009·苏州)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
14(2009·福州)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15、(2009·临沂)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二、填空题(29分)
16、(2009·山东)兴建“海上潍纺”,旨在充分开发我市濒临的渤海资源,造福潍纺人民。小明同学住在渤海边上,他对建设“海上潍纺”的宏伟规划很感兴趣。下面是小明同学学习报告的一部分,请你填写其中的空白:
(1)金属镁被人们誉为“国防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镁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2,则它的原子核内有       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2)小明化工厂的生产流程,以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原料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无水MgCl2 。

①试剂a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是                      (填化学式),加入该试剂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加入试剂后,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应该应用的方法是        ,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③流程中的X是“一定条件下,结晶”,在这里应该采用             结晶的方法。
17、(2008·盐城)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2009·四川)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
19、(2009·黑龙江)小明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一些小孔.从食品的成分说明中他看到此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入膨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见的膨松剂.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膨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1使用说明: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搅拌;
2观察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
3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其完全溶解;
4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PH=11;
5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6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量,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使食物变蓬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河北)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13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
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
质为(写化学式)                           。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21、(2009·苏州)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          ,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奖       (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b.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B点代表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满足B点指标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        g氯化钠晶体折出。
三、实验探究(20分)
22、(2008·哈尔滨)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0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0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0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23、(2009·潍坊)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
I .海水提溴。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产量的,工业上常用“吹出法”制溴,其工艺流程如下:

试回答:
(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r+C12=2NaCl+Br2,其反应类型是              ,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规律,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KBr=2KCl+Br2    Br2+2KI=2KBr2+I2由此可判断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
Ⅱ .食盐制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①向浓氨
水中通人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溶液;②然后向溶液中加人食盐细粒充分搅拌,
控制条件,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便有晶体析出;③将析
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制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
(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是                。
(2)由上表分析过程②中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3)过程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计算题(6分)
24、(2009黄冈)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将10g含有氯化钠的纯碱溶解于102.32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3.52g的气体(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求:反应后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
基础巩固
知识回顾
二、 一、海洋化学资源
1、水  盐  96.5%   3.5%   Na+  Mg2+  Cl-   NaCl   MgCl2
2、①MgCl2+Ca(OH)2=Mg(OH)2↓+CaCl2   ②Mg(OH) 2+2HCl= MgCl2+2H2O   ③MgCl2 Mg+ Cl2↑
3、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  “可燃冰” “未来能源”  “21世纪能源”
4、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5、如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
6、蒸馏  多级闪急蒸馏法
二、海水“晒盐”
1.(1)盐田法  太阳能蒸发法   (2)蒸发池  结晶池   蒸发池  结晶池   饱和溶液   母液   苦卤   (3)蒸发池  A  (4)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1)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温度;溶解度(2)溶解度;溶解度(3)增大;KNO3;变化不大;NaCl;减小;Ca(OH)2
3.溶解   过滤   蒸发
三、海水“制碱”
1.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2.(1) Na2CO3  纯碱  苏打    易
(2)气泡  熄灭  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白色沉淀    CaCO3   Na2CO3+Ca(OH)2=CaCO3↓+2 NaOH
自主检测
1、D  解析:大多数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加溶质;把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增加溶剂等。
2、C  解析:食盐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属于盐类;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B
4、B
5、(1) a烧杯 b铁架台  (2)过滤  引流    (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4) 50
解析:粗盐的提纯的步骤是:(1)溶解(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物质的溶解);(2)过滤(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蒸发的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物质的蒸发)。
6、(1) Na+不会使酚酞溶液变化   (2)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溶液变化  酚酞溶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3)白色沉淀  (4) Na2CO3与H2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合理即可)
解析:Na2CO3溶液中含有Na+、H2O和CO32-,实验Ⅰ可以证明Na+不会使酚酞溶液变化;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溶液变化;如果实验Ⅰ、Ⅱ都不变红,实验Ⅲ变红,说明使溶液变红的是CO32-。
考点点睛
变式训练一
1、C
2、B   解析:此题为情景题,以海水淡化为情景,分析基本知识——溶液成分的变化。海水中离子(即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则右侧水(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 (1)①CaCO3高温CO2↑+ CaO   Mg(OH)2+2HCl=MgCl2+2H2O
②I、Ⅳ、V   ③蒸发皿    玻璃棒  ④电解产生的氯气用于生产HCI(合理答案均给分)(2)①C    ②活泼(3)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  有  ②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体积)、
解析:(1)步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O2↑+ CaO;CaO十H2O=Ca(OH)2(2)步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十MgCl2== Mg(OH)2+CaCl2(3)步中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MgCl2十6H2O=== MgCl2·6H2O(4)步中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6H2O== MgCl2十6H2O;在实验室中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坩埚钳等;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措施是电解产生的氯气用于生产HCI;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因此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变式训练二
1、C
2、(1)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  1:2
解析:由表格中列出的数据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只能溶解37.2gNH4Cl,所以是饱和溶液。60℃时,该溶液中最多能溶解55.2g,而加入了50 gNH4Cl,所以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3、(1)c   (2)c(3)75
解析:(1)由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知:0℃时,a的溶解度大约是11g,b的溶解度大约是22g,c的溶解度大约是36g,所以c的溶解度最大;(2)因为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所以)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a;(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25g, 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5g。
变式训练三
1、C  解析: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而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不能采用过滤法,用蒸馏法;C组中Na2CO3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2、D  解析: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因此A不正确;a、b、c、d都是易溶物质,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大,d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小,所以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a和d;如果KCl的不饱和溶液很稀,就是降到0℃也不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3、(1)CaO + H2O == Ca(OH)2  (2)不可以。碳酸钠作用是既除去Ca2+,又除去多余的氯化钡(3)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变式训练四
1、D  解析:A中三种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无法鉴别,所以A错;B中NaOH、KOH两种溶液虽然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无法再区分开,所以B错;C中K2CO3和Na2CO3两种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但再也不能区分开,所以C错;D中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NaCl、HCl两种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但是分别向两试管NaOH溶液(红色)中滴入NaCl、HCl两种溶液,滴HCl溶液的试管中红色逐渐消失,滴NaCl溶液的试管中红色不变,这样就逐一区分开了,故选D。
2、B  解析:虽然Na2CO3具有碱的性质,但是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类。
3、NaHCO3 遇水产生二氧化碳,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
Ca(OH)2+CO2=CaCO3↓+H2O    Na2CO3        加水或加热
2NaHCO3 △ =Na2CO3+CO2↑+H2O。
真题集合:
1、B  解析: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溶液中水分蒸发的过程,而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减小;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
2、B
3、C  解析:由②③知: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所以②中只有3g NaCl,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由③④知:NaCl都未全溶解,水的质量都是10g,溶液的质量都是13.6g,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是26.6%。
4、C  解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且在20 ℃时溶解度曲线相交,即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50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5、A
6、D  解析:NaOH溶液能吸收CO2而不与CO反应,所以A正确;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所以B正确;稀盐酸与NaOH溶液和Na2CO3都反应,所以C不正确;铜粉与Cu(NO3)2溶液不反应,而与AgNO3溶液反应而除去AgNO3,所以D正确。
7、A
解析:500g溶液中含有镁元素1.2g,MgCl2为4.75g,钙元素2g,CaCl2为5.55g,氯元素42.6g,NaCl中氯元素为42.6g-(4.75g-1.2g)-(5.55g-2g)=35.5g,故NaCl的质量为58.5g。1000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故原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8、C
9、B
10、D
11、(1)10g  (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解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小于30℃的某一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较大,所以“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12、(1)37.3    (2)145.8    (3)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4)36.013、(1)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   稀盐酸   分解   Na2SO4     CaCl2和BaCl2    (2)2NaCl+2H2O  通电    2NaOH + H2↑+Cl2↑
14、(1)CuSO4       CaCl2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过滤    (4)危害道路两旁的植物(或缩短道路寿命、腐蚀钢铁桥梁、污染地下水等);或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或开发环保融雪剂、发动居民参与扫雪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15、 (1) a烧杯 b铁架台 (2)过滤  引流 (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4)50
16、①蒸发   天平    ②NaOH   40
17、【问题讨论】(1)Na2CO3+Ca(OH)2=CaCO3↓+2NaOH OH-、HCO-3、Ca2+
(2)Na2CO3+CaCl2=CaCO3↓+2NaCl   有无气泡产生  (3)空气受热膨胀  不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大试管管口有水珠等)
【拓展应用】(1)加热  (2)NaOH(或氢氧化钠)
18、(1)更迅速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快
CO2 + Ca(OH)2 = CaCO3↓+ H2O (2)① 0.42  ② 比较  ③ 气球胀大的快慢
中考
1、A  解析:过滤是用来除去不溶解于液体的固体的一种方法,淡化海水是除去减少可溶性的氯化钠的方法。而海水结冰脱盐;加热蒸馏;多级闪急蒸馏都能够淡化海水。
2、C
3、A
4、D  解析:甲中有固体溶质存在,所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同;如果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5、D
6、C  解析: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盐水是溶液,仍然是混合物。
7、A  解析:NaCl和KNO3的混合物应当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其分离;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可反应获得少量铜;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将氧气除去;镁粉和铝粉可与稀盐酸反应,而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
8、D
9、D  解析: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C  解析: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是分解反应;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物质膨松;小苏打属于盐,对人体无害。
11、(1)①;(2)③;(3)②
解析:由饱和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的方法通常用过滤;根据Ca(OH)2溶液和CO2而Ca(OH)2溶液不与CO反应,所以通过洗气的方法除去CO中的CO2。
12、 (1)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消石灰、Ca(OH)2]
(2)Mg(OH)2+2HCl=MgCl2+2H2O(3)溶解放热(或放热、温度升高)(4)氯化钠(或NaCl)
13、(1)40(2)乙>甲>丙  (3)增加溶剂(或加水)  降低温度
(4)能;(5)甲   丙。
14、(1)C;(2)在20℃—40 ℃范围内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40 ℃—100 ℃范围内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0 ℃—100 ℃;(3)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含有NH4C1,若试纸不变蓝则不含有NH4C1。
解析: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氯化铵,用的是降温结晶的方法;NH4C1属于铵盐,所以应采用铵盐的检验方法。
15、(2)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成立;假设③不成立;
(3)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温度升高;过滤;NaOH和Na2CO3
单元检测
1、C
2、B  解析:可燃冰CH4·H2O由三种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甲烷,它能燃烧并不说明水能燃烧,它的燃烧产生能量高、污染小,被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3、B  解析:浓海水中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水分减少,但溶质质量不变,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虽然解决了缺水问题,但淡水资源仍然很匮乏,更应当节约用水。
4、C
5、C
6、B
7、A  解析:通常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和不容性固体物质
8、B
9、B  解析:由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0℃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溶解度降低,所以有晶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溶液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C
11、C  解析:因为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所以1000g水中最多溶解Ca(OH)2的质量为1.6g。
12、B  解析:A中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把CO2除去了;C中通过炽热的木炭,虽然除去了氧气,但又产生了新的杂质CO2;D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虽然除去了Na2CO3杂质,但同时也除去了NaOH溶液。
13、B
14、D  解析:从溶解度曲线中可知,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g,说明该温度下,85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15、A  解析:.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反应,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减少。
16、(1)12;12;(2)①Ca(OH)2;Ca(OH)2+ MgCl2== Mg(OH)2+ Ca Cl2;②过滤;漏斗;③蒸发。
解析: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分离沉淀和溶液的方法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另外除了玻璃仪器外,还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
17、(1)小于    (2)加入适量甲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至少量晶体析出)(3)饱和   等于
18、(1)A   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2)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3)C
19、(1)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3)白色粉末状固体,能(易)溶于水. (4)治疗胃酸过多,干粉灭火器等
20、(1)(2)氢氧化钠溶液(3)HCl、NaCl(4)红
21、a.(1)出现浑浊   变小    (2)减少  b.(1)不饱和    (2)不变    (3)3.6
22、(1)甲。  溶质中一定有NaOH;Na2C03和Ca(OH)2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2)有白色沉淀生成(3)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很少,与氢氧化钠反应(或氢氧化钠的量较多和少量的盐酸反应或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等合理即可)。
23、Ⅰ(1)置换反应 (2)Cl2、Br2、I2或Cl2>Br2>I2
Ⅲ(1)NH4HCO3  (2)在同温度下碳酸氢铵的溶解度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