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都花园就是要拆:邓小平反腐败理论的核心及基本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1:29
试论邓小平反腐败理论的核心及基本内容
发布时间: 2001-05-24   点击数: 3378
谭先校 魏 云 余新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重视反腐败工作。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工作有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反腐败斗争的思想武器。
一、“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是邓小平反腐败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表现在它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和其它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和腐败现象,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事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在他看来,坚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对腐败,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听任消极腐败现象蔓延,即使经济建设这一手搞得相当有成绩,也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无从谈起。
因此,坚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对腐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只有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高度,才能牢固确立“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把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既精心指导改革开放,又十分关注反腐败工作。他从时代的高度,从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来观察反腐问题,强调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保证”,并郑重指出,“如果对此不严重注意、认真对待、切实解决,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为了使人们对端正党风,反对腐败的认识“提得高一点,看得深一点”,他从多方面、多层次反复论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使全党的党员和干部保持高度警惕,他早在1982年就严肃地指出:腐败这股风来得很猛,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倒下去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往往是很大的“老虎”。他强调:我们党要严重关注这个问题,坚决刹信这股风,并且首先要从高级干部抓起。
改革下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
二、邓小平反腐败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反腐败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 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
1982年4月,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政策,一手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1986年1月,他又提出了“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著名论断。1989年6月,他再次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他在与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1992年1月,他进一步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在“两手抓”的提法上尽管有所不同,但一次比一次深刻,始终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两手抓,两手硬”的辩证关系,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强调反腐败的重要性。“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他的反腐败思想体系中,是最精辟、最有丰富内涵、最具指导性的战略方针。
第二, 反腐败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进行
1980年1月,小平同志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它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反腐败斗争也不例外。离开了这个中心,必然失去服务的对象和真正的意义。1982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题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中强调:“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保证。”“有了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就可以沿着正确方向走。”这表明,反腐败,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是要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行,要用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这一手来保证经济建设的进行,这就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三, 反腐败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
1979年3月,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是对着我们这些高级干部的。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的高级干部首先把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就能理直气壮地解决好全国其它方面存在的这类问题……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
在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上,邓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
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谈话中强调:“能够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什么乱子出来都能挡得信。”
邓小平同志以上论述,一方面强调,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即反腐败斗争必须首先从党内反腐败抓起;另一方面强调,端正党风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出表率,就能带出好的党风,有了好的党风,就能带出好的社会风气。小平同志这一观点对加强党风谦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第四, 反腐败要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
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两手抓的方针,而且对如何才能有效地反腐败提出了治本之策,这就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及各种监督制度。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指出:“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这次讲话中他还谈到:“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建立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和法制建设。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提到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时再次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信些。”他主张建立各种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此外他还注重建立各种监督制度和监督体系,来抑制各种腐败现象。他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党要接受监督,党员要接受监督。”他在党的八大上指出:“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规定,以便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监督。”1980年8月,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民主监督制度在权力制约中的重要性,他说:“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得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观点,对于党和国家逐步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五, 反腐败必须从教育入手,立足防范
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从思想上反腐败的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进行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
1980年底,邓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要大力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批判“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他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大力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否则就会被种种资产主义势力所。侵蚀。”
1989年6月,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够。”同时,他结合腐败现象的产生,重点强调了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的问题。他讲:“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从以上小平同志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他反腐败的思想体系中,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历来注重思想建设,立足思想教育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一直提倡要进行理想、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这对我们全党同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提高反腐倡廉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有重要意义。
第六, 反腐败必须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在抓反腐败工作上,邓小平同志不但强调要抓制度教育等治本之策,而且强调要抓大要案的查处,严惩腐败分子。把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实现标本兼治。他认为查办案件是我们党同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突破口,也是衡量斗争是否深入、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违纪违法行为大量发生的情况下,办案工作必须大大加强,而不能有丝毫松懈。
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新领导班子谈话时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同年5月,小平同志还指出:“腐败、贪污、受贿,抓一二十件,有的是省里的,有的是全国范围内的,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布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该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并强调:“越是高级干部的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案件越要抓紧查处,抓住典型,效果也大。”“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查处。”
邓小平同志这一观点,是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确定标本兼治方针的基础。同时治腐败也是改革开放中两手抓,两手硬战略方针的重要体现。
第七, 反腐败要坚持深入持久的斗争
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就指出:“反腐败,打击经济犯罪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我看至少是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那一天。”他还讲到:“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政策就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就干多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1992年,他又再次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都要反腐败。”
三、邓小平反腐败理论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述了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关系到改革成效的长期性战略任务,这一观点,是党和国家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思想基础。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前沿阵地,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又是科技研究并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在贯彻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中更有非党重大的责任。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地抓,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高校的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在党风廉政,廉洁自律方面是做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我们绝不能低估社会 上各种腐败现象对高校的侵蚀:有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了错误,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处理;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有的对重大经济、经营决策没有经集体讨论,而是个人说了算,造成重大损失。这一切充分说明高校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要通过“保护、惩处、教育、监督”四项职能来支持、保护教学、科研、校产事业的发展,从而使高校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邓小平同志关于反腐败的基本观点,既提出了反腐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也提出了反腐败的途径和对策,其中既有治本之策,也有治标之策,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好好学习,认真领会精神实质,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反腐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