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小学学区房划分:【雁荡山】从谢灵运到徐霞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3:03
【雁荡山】从谢灵运到徐霞客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市境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最高海拔1056.6米,其山色优美,众多诡形殊状的峰嶂洞瀑,错落分布于45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以至于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泉、门、嶂称胜。全山分为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八个景区,其中东南部风景荟萃,“二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奇峰怪石,悬崖叠嶂,耸峙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如带若练;雁湖日出,百岗云海,一向为游客所赞赏,至于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更为神奇幻绝。

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

  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至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其地质遗迹堪称中生代晚期亚欧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形成与演化模式的典型范例。它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献。

谢灵运开启雁荡山门

  灵岩为雁荡三绝之一,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但人又怕沉静太过,于是就有“灵岩飞渡”的准杂技表演。其实,灵岩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洞、龙鼻水、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只是都被藏掖到隐蔽处去了。人皆知藏拙,不知藏巧更须具一副手眼,灵岩知此中三昧,才成其为博大。

唐代三僧使雁荡山成名

  据说最早叩问雁荡之门的著名文人是曾任永嘉郡守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但他显然在云遮雾罩、乱石荆蔓挡道的门前蹑足而止,未能一窥仙山的奥堂。 这样,使雁荡名彰于外的使命便落到了唐代的三位僧人头上:一位是因“花村鸟山”之偈率三百弟子飞锡龙湫而被后人奉为开山祖师的西域高僧诺巨那,一位是画《山川两戒图》留下“南戒尽于雁荡”之语的一行和尚,最后一位是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晚唐诗僧贯休。

  雁荡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观形象,给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不附五岳,别为一川

  “始于唐,盛于宋”,雁荡山来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所以它从来没有一位称为什么“大帝”的山神,只有秋雁曾年年飞临山顶栖息于苍苍蒹葭之中。没有金碧辉煌的涂饰,村野之山的雁荡倒因此多了份游洒风神。“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在前辈文人所有关于雁荡出的文字中,此联最令人神思。雁荡,自有它不同于别的名山的独特性:雄奇而不失蕴藉,散淡而不显枯寂,幽深外复有畅旷,险峻处也带秀丽……

雄奇而不失蕴藉,散淡而不显枯寂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形地貌博物馆。

  欲观雁荡山景,不必耗费级大的体力去攀登陡峭的山径,只消沿着一条平坦的石子路,缓缓行走,各种姿态的奇峰怪石就可以收于眼底,这是因为这些山峰多是平地拔起之故。可谓是游者之福。

  “日景耐看、夜景消魂”,游雁荡山一定要看灵峰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如入仙境。“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雁山诸峰,片片扑人眉宇

徐霞客三游雁荡遇险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雁荡山,先后写下了两篇7000多字的游记。万历41年(1613年)四月,28岁的徐霞客第一次来雁荡山游历,从“二灵”至“一龙”,观“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心中一阵欣喜。他据山志“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在龙湫背徘徊了一整天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攀登东峰,发现“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此次因志书的错误而未能找到雁湖,虽然最后他从山顶用足布四条骨挂垂身而下,布为石所断,复续悬之上升,遂得脱险。但雁荡山的峭壁悬崖,万仞绝顶,已令其发出“欲穷雁山之胜,非飞仙奇人不能瞰其肺腑”的感叹。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明崇祯5年3月,徐霞客47岁,他第二次游雁荡,但未留下游记。同年4月28日至5月初八,徐霞客再游雁荡,前后历时9日。弄清雁湖之源后,徐霞客于5月初三终于找到了雁湖所在。他发现山顶有6个洼地,“洼中积水成芜,青青弥望,所称雁湖也。”纠正了旧称中“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错误,并指出雁湖顶之水,南北分流,皆与大龙湫风马牛不相及。初四,他又登上了雁山1150米的绝顶百岗尖,遂了心愿。以后几天,徐霞客还游历了灵岩寺、灵峰,穿越马家山,观赏南阁诸景,并远足至庄坞以西的洞仙院,结束了雁荡之游。

《雁荡山图》卷,明,叶澄作,绫本,设色,纵35cm,横290.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