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鲍沟镇赵庄小学:咏史系列诗补遗——《七律》(诸子百家)五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1:37
咏史系列诗补遗——《七律》(诸子百家)五首


咏史系列诗补遗——

《七律》(诸子百家)五首

(一 )《七律·管仲相齐》

齐桓称霸震戎疆,管仲出谋主义张。

倡导四维齐业立,运筹三载楚人降。

深明治乱民当本,善转祸福国不亡。

鲍管之交君子谊,知贤举荐誉华乡。

注:

1.“齐桓称霸震戎疆,管仲出谋主义张”——齐桓公,是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在位),姜姓,名小白。僖公三子,襄公之弟,齐国第十六代君主。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九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2.“倡导四维齐业立,运筹三载楚人降”——《管子·牧民第一》中说“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祇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内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楚国当时为强国,桓公问计于管子,“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仲为桓公献策,用经济战的办法,使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加,三年而楚服。

3.“深明治乱民当本,善转祸福国不亡”——管仲主张“凡治国之首,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他还提出“以法治国”、“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司马迁说他“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4.“鲍管之交君子谊,知贤举荐誉华乡”——《史记》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二)《七律·老子道德经》

通观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莫与争。

大器晚成明辩证,相依福祸慎始终。

民不畏死何能惧,天网恢恢岂可成。

倒退愚民非正理,无为而治有哲声。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三)《七律·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如犬丧,去曹赴郑到多邦。

居陈适卫无良策,返蔡游荆断主张。

十四年间寻鸟木,六十三岁返家乡。

潜心教育不求仕,约史春秋志亦刚。

注:

1.“孔子周游如犬丧,去曹赴郑到多邦”——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十四年间寻鸟木”——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在卫国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孔子,孔子辞不知,退而舍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孔子最后返回鲁国。晚年潜心从事教育和编书,留下了著名的编年史——《春秋》,73岁逝世。

(四)《七律·孙子兵法》

孙子训军斩女郎,锋芒乍露助吴王。

十三章法陈多略,千百年间誉四方。

知彼还须知己力,少谋不胜众谋强。

屈兵不战善中善,防患未然庙算详。

注:

1.“孙子训军斩女郎,锋芒乍露助吴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孙武如下。

广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

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在孙武帮助下,吴国成为战国时期的又一个霸主。

2,“ 十三章法陈多略,千百年间誉四方”——《孙子兵法》共十三章,内容博大精深,反映了丰富的军事哲学思想, 历来被尊为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孙子被誉为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兵法》在日本、美国、欧洲颇有影响,不仅在军事界,在企业管理、商业竞争中也被视为法宝。

(五)《七律·晏子春秋》

晏子身低貌不扬,事齐三代有主张。

出行楚地传佳话,规谏景公留美章。

外义内安民为本,进忠补过语称详。

当时孔子连声赞,虽事惰君垂衣裳。

注:

1.“晏子身低貌不扬,事齐三代有主张”——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他曾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名显于诸候。

2.“出行楚地传佳话,规谏景公留美章”——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

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传是后人为晏婴所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编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其《晏子》,列在儒家类。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立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

3.“当时孔子连声赞,虽事惰君垂衣裳”——孔子与晏子是同时期的人(孔子比晏子小21岁,晚死21年),孔子听到晏子的一些言论常常给予赞扬,一次他说:“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候,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仲秋枫叶2005诗评:

返老还童补五诗,

概说详解吾明知。

前桓管仲谋成霸,

后景晏婴兴业实。

李孔道儒哲理立。

圣孙兵法后人师。

语通言顺不晦涩。

恰似云天映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