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车管所官网: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五)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57:38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五)

(2010-10-08 12:27:30)转载 标签:

中西方思维方式

差异

杂谈

分类: 自言自语

沙老师要我举个例子说明传统思维注重直觉意象而非逻辑推理,我想下面这个差异的分析可以作个回应。

差异之五:直觉性和逻辑性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因而借助直觉体悟,即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直觉思维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获得对事物的认识。比如中国的儒、道、佛三家都注重直觉体悟宇宙本体,孟子的“诚”,老子的“道”,理学家的“太极”,都靠直觉、灵感、顿悟来领会,而不用概念和语言去描述,也不用逻辑推理去论证。

悟性是直觉思维的核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呵呵。因此,中国的文化缺乏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实证分析,多以语录、评点、杂感、随笔之类的即兴式心得体会表达观点,缺乏像西方那样的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必然借助逻辑,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形式逻辑,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了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了两种思维方式(归纳法、演绎法),尤其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及整个形式逻辑体系,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

随后,培根、穆勒、莱布尼茨、黑格尔、马克思等又扩充了逻辑学,直至今日,西方已有了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等基本逻辑工具。西方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思维的公理化、形式化和符号化,并衍生出相关的逻辑系统,如概率逻辑、模态逻辑、模糊逻辑、语言逻辑等。

相比之下,中国逻辑学的发展非常缓慢,先秦的《墨经》曾注重逻辑的研究,但汉代以后,墨学衰微,现代逻辑学的成果,几乎全是西方引进的。可见,中国在逻辑思维上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由此也导致科学、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发展的滞后。

中国社会不讲逻辑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说咱们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如果要深入分析,其实也是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经世致用”是指学问须有益于国事,以治世、救世为急务,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这样导致的后果即是注重实效而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本原,对问题的研究不从源头,系统的分析,而是以应当时之急为目的,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而我们作为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校训之内涵都经不起逻辑推理,怎能不悲观。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