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喝什么粥好:书的危机,或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21:50

           书的危机,或机遇

  书观察

  □北 风

  1731年富兰克林出版《为印刷商辩护》,目的在保护他的行业,以免印刷商要为每个印在纸上败坏风俗的文字负责。富兰克林认为这注定徒劳无功,“世界上的芸芸众生,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他说:“假如所有抱不同意见的人……决定用印书的价码付钱教我不印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我应该会活得十分舒服;如果各地印刷商都享受同样待遇,大概只有很少文字印得出来。”

  时代不同,需要的辩护也不一样;今天我们保卫的,是满足人的美感与知性的实体书,对抗的检查制度是科技创新。自从亚马逊点燃包围我们图书馆的火种(Kindling,指Kindle电子阅读器点燃的火),职业评论家靠预言印刷品的终结赚钱(当然,刊载文章的是印刷品),印刷再度面临危机。我们每天都听说印刷业的生命,已跟不上时代,已经超过其有效期限。我们期待作为表达思想中介角色的小册子,能起而复生;但很快就发现,博客已经占领这块生态区。我们开始严肃地思考印刷界的特殊性与持久力:我们学习纸张、字体与装订的语言。这并不代表我们拒绝新科技;相反地,没有个人计算机、网络或激光打印机,我们不可能做任何工作。

  但正如摄影机迫使画家重新构思他们的艺术,网络也逼迫我们检讨印刷的可能性。网络非常热门,例如让你在网页间穿梭地链接,或你还没看过就被点击超过一百万次的影片。哈佛大学荀拉史丹中心最近的报告指出,虽然我们通常不把纸张当科技发明的产物看待,但纸其实是科技的产物──而且是人类史历史最悠久、最成功的发明之一。网络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程序,导致注意力缺陷症般的焦躁,相对之下,不能链接的书是种祝福。看似印刷品的弱点,反而是强处:书的安宁与冥思,正是我们世界最缺乏的品德,如果印刷是冷的,有纸张的温暖加以平衡。不像使人眼花的电子书与屏幕荧光,书的每页都会轻柔地折射所吸收的光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会打印几分钟之内读不完的文章。我们翻书页,感受纸的重量,在空白的地方写笔记。纸本身也表达信息:毛边暗示一定的文雅,手指能触摸厚度与质地,翻页带给文本自己的动能。

  在网上写作可以无止境地发表下去。但书页空间的限制、线装的必要,甚至纸张的价格,都迫使作者与编辑作出取舍———去糟粕而取精华。出版书籍需要时间与资源;只要按键盘就可“贴上”或“传送”的网络永远无法取代出书必经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