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为啥是皖b:转贴]李陵不是汉奸,是比苏武还伟大的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30:29
[转贴]李陵不是汉奸,是比苏武还伟大的英雄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一打就是四十多年,先胜后败,直接损失是几十万年轻人的生命,间接损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不少人对此进行了反思,水平不一般的韩安国、心灵高贵的博士狄山,甚至大将军卫青都对这场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心存忧虑,但是他们谁也比不了李陵。

    李陵出身将门世家,先祖是秦将李信,祖父是飞将军李广,叔父是悍将李敢,从李广开始,李陵一家几乎参与了西汉对匈奴的历次战争。李陵本人前半生在西汉,后半生在匈奴,他既曾经带领西汉军队进攻匈奴,也曾经带领匈奴军队抵抗西汉,李陵是最有资格反思这场战争的人。

    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兵败浚稽山,五千将士几乎全军覆没,李陵被俘投降,司马迁认为“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结果被汉武帝处以腐刑,接着汉武帝又以道听途说理由,杀掉了李陵全家。

    现在看来,司马迁是对的,李陵确实不是真的投降匈奴。他后来见到西汉的使者时说:“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说:“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李陵说:“乃李绪,非我也。”李绪也是西汉降将,在匈奴中很受重视,地位还在李陵之上,即使如此,李陵还是杀掉了李绪,表面是报私仇,实际上是为西汉除害。

    但是,此事以后,李陵归汉的希望变得遥遥无期了。单于厚爱李陵,没有因为他擅杀李绪受到责怪,还把公主嫁给了李陵。此时李陵幽居北方,气候严寒,他终日无所事事,想不思考都不行。

    李陵来到匈奴的时候,匈奴人已经败退漠北,整个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他们进行了全面动员,为保家保种拼死抗战。李陵亲眼目睹了匈奴人的生产生活,这与被汉武帝妖魔化的匈奴完全不一样。在李陵看来,匈奴人勇敢、坚强、仗义、豪爽,他们很真诚,没有西汉那么多尔虞我诈,他们很艰辛,没有西汉那么贪污腐化,他们很公正,没有西汉那么多内部规则。匈奴公主为李陵讲述了匈奴的起源,他们发源于大青山、黄河湾,冒顿单于把匈奴统一起来,初步建立了秩序和文明,他们羡慕汉族的文化和生活,他们愿意与汉族进行贸易,当然贸易不成往往就会掠夺,但那不是主流,汉武帝上台后,给匈奴带来了慎重的灾难,他蓄意发动战争,这是不仁,他首先用诈,这是不义,他攻击商旅,这是不诚,他屠戮平民,这是不道,所有带兵进攻匈奴的将军都是帮凶。

    李陵无言以对,自己确实是上了汉武帝的当了,匈奴人不是嗜血生番,他们有情有义,他们英勇无敌,在匈奴人身上,李陵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是啊,汉武帝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不是因为匈奴入侵,因为那时匈奴已经和亲。如果不是国家的需要,就肯定是汉武帝个人的需要。汉武帝需要什么呢?汉武帝嫉妒别人年轻,梦想长自己生不老,汉武帝嫉妒别人的才华,杀掉了淮南王和诸子百家,汉武帝想削藩,以莫须有的罪名夺取大批王侯爵位……好像明白了,自己率领的五千兵马都是荆楚勇士,他们全军覆没正好可以削藩,所以汉武帝见死不救,联想到自西汉与匈奴开战以来,几十万年轻人血洒疆场,汉武帝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但是还是一意孤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武帝是个神经病,他嫉妒别人年轻,他愿意年轻人去死,对了,没错,汉武帝情诗写得不错,自诩为诗人,很有疯子特征。明白了,全都明白了,汉武帝是个大骗子,在他看来,北方匈奴是不稳定因素,中原的年轻人也是不稳定因素,让他们相互残杀,不管谁胜谁败,他自己都是赢家。难怪他要把战争进行几十年啊,难怪谁反对战争他就杀谁啊,难怪人们把去和匈奴作战当成判了死刑啊。祖父李广自杀身亡,死得惨啊!叔父李敢被人射死,死得冤啊!但是都比不上几十万汉军将士被人骗去了生命,他们惨,他们冤,他们在天有灵当狂风冲天际,当北斗回南面。

    李陵想明白后,第一个找到的就是苏武。苏武曾经是他的好朋友,作为汉使不肯归降匈奴,正在北海牧羊。李陵降匈奴后,自惭自秽,感觉无颜相见,现在自己的有了心得,必须让苏牧也明白明白,不要在死守着汉节执迷不悟了。李陵见到苏武后,慷慨陈词两个时辰,极言汉武帝是个骗子,西汉和匈奴不应该战争,应该和平。苏武的回答令李陵大吃一惊,苏武说:“那你以为我在干什么呢?”

    苏武是说客出身,水平相当高,汉武帝这些阴谋诡计根本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事实上一直在推行汉匈和平共处的政策,今天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了。李陵在苏武这里一住就是几天,两个人商量的结果是这样:力促汉匈和平共处,李陵留在匈奴,负责影响匈奴的决策,苏武设法回到西汉,负责影响西汉的决策,两人注意互通消息,此次会谈的内容严格保密,尤其对西汉方面更要保密。

    此后李陵一反常态,积极参与匈奴单于的各项决策,官职迅速提高,还曾经带领匈奴军队抵抗西汉的进攻,而此战发生的地点正是当初自己兵败的浚稽山。御史大夫商丘成率领的两万汉军在撤退中饥寒交迫,李陵所帅三万匈奴精锐卷地而来,但是李陵没有发动进攻,只是让侦察兵稍作接触,转而撤走,汉军虚惊一场。

    李陵掌权后,得知汉武帝已死,就积极运作让苏武归汉。首先帮助苏武见到汉使,让汉使谎称汉帝得到了苏武的飞燕传书,然后怂恿单于让苏武回去,从而推行汉匈和平,单于当然答应了。苏武临走时,李陵在家中为苏武践行。李陵知道苏武归汉后必将名扬四海,而自己已经难免遗臭千年,想到这里,李陵长歌当哭:“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苏武归汉后,当然不能说他和李陵密谋和平,只说李陵埋怨汉武帝,而他自己用愚忠加以驳斥,最终使李陵惭愧难当。此后多年,西汉和匈奴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汉昭帝后期,李陵年事已高。大军将霍光掌权,他似乎知道李陵的想法,派使者转告李陵可以归汉,但是李陵说:“吾已胡服矣!”使者此时应该问一句:“那你的心呢?”使者显然没有李陵的境界高,说:“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李陵说:“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又说:“丈夫不能再辱。”

    此时的李陵再也不是汉武帝帐下的毛头小子了,他心里非常明白,要想给他彻底平反,就必须全面否定汉武帝,那样做对大汉王朝是不利的,不论是汉昭帝还是霍光都不可能这么办,最终受辱的只能还是自己。

    李陵在匈奴活动二十五年,死后埋葬在蒙古草原的冰天雪地之中。

    《汉书》的作者班固对李陵似乎别有见解。他故意把李陵和苏武放在一个传中,然后再绕个弯儿,起名为《李广苏建传》,李广是李陵之祖,是汉军名将,叱咤风云,树碑立传理所当然,苏建是苏武之父,也是汉将,但名不见经传,对他班固只写了寥寥几笔。李广和苏建根本不对称,反倒是李陵和苏武的传记,篇幅相当,内容交错,非常对等。笔者高度怀疑班固想说的是“李陵就是苏武”。(张良的历史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