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到佛山的汽车:讲义之一A??校长怎样管理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15:03

校长怎样管理学校

 

 

 

编写、授课  平川侠客 

 

A学校的主要工作

 

◎  前言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全校教职工要明确,校长更要明确。明确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才能完成国家的教育计划,教育质量就有保障。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为主,全面发展,依靠教师。

◎  教学为主

所谓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展。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要以教学为主,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似乎没有必要提出来罗嗦。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30年间,有1/3以上的时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没有以教学为主,而是以政治运动和体力劳动为主。1958年开始的“教育大革命”延续了三年之久,否定了以教学为主的这项工作,所谓“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不仅没有以教学为主,而且教学工作还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摧残。在那些年代,是不允许谈教学为主的。重新肯定教学为主这项工作,是花了极大代价的。为了让年轻的校长和未来的校长记住历史教训,有必要弄清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

(一)学校以教学为主,是学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学校的职能决定的。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职能是什么?简单地说,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古今中外的学校,莫不如此。不同的是传授知识的内容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或标准)。我们要传授的是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怎样实现这个职能?主要是通过教学这条途径。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也离不开学校。“文革”期间不以教学为主,致使大批学生“只有文凭,没有水平”,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面貌十分低劣,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这是我们值得记取的教训。

(二)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完成国家教给学校的教育任务。学校教育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周密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教学体系,要在一定的期限内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一定规格(或标准)的人。不以教学为主,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教学计划就无法完成,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成为符合一定规格(或标准)的人。

(三)只有以教学为主,青少年才能在学校中健康成长。学生到学校来,主要任务是学习,即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学生在校期间,就是接受各方面的严格训练,以便将来成为社会上的好公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好人才。“文革”期间不以教学为主,学校专搞什么“开门办学”、“批判资产阶级”,学生在校无所事事,以致有的学生变成了“文盲加流氓”!学校不以教学为主,培养人才的学校,就会变成误人子弟的场所!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最佳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该使他们充分发挥这个最佳期的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体质等方面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教学这个基本途径。

怎样做到以教学为主?

(一)必须按照国家统一颁发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教学。不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无权变更课程计划。无权任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无权增加或减少课程,无权增加或减少劳动时间,无权延长或缩短寒暑假,无权任意停课。这一条是教学为主最重要的内容。“文革”期间,彻底破坏了这一条。强调“三大革命运动是最好的教材”,不要教学大纲和课本,对教材乱砍乱删。有的学校只开三门课,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课,很多学校语文课被取消了,叫做“政语课”,至于随便停课,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严格按国家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完全解决。例如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随便减少与高考无关的课程,随便增加某些课程的学时,随便缩短假期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另外,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接待参观,随意停课和做接待工作。这说明,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条办学规律,不少学校的领导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必须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应当承认,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弊端,例如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发展学生智力;只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统一要求,忽视因材施教。但这是如何改革的问题,不是用另一种形式来取代课堂教学。多年来,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作了改革尝试,提出了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课堂讲授,又要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十分注重因材施教等观点,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三)必须排好“三张表”,即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周活动表。这三张表是学校工作的总调度,这是确保教学为主和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必不可缺少的。“排好”,就是要讲究科学,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例如课表的安排就大有学问,不仅仅是把各门学科排入表内就完事,而应统筹兼顾,全盘安排,使之更加科学。

(四)校长、教导主任要以大量的时间和主要精力抓好教学工作。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除教学工作外,还有思想政治工作、体育卫生工作、人事保卫工作、行政总务工作等,但应明确中心,抓住重点。这个中心和重点,就是教学工作。如果平均使用力量,不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抓教学工作,所谓“以教学为主”,仍然“主”不起来。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438f10100ccfm.html) - 讲义之一A  校长怎样管理学校_平川侠客_新浪博客

学校以教学为主,是办好中小学第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是经过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实践经验所证明的。什么时候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规律,学校就办得欣欣向荣,像个学校的样子;什么时候忽视或破坏以教学为主的规律,学校就秩序混乱,教育质量就下降。

学校以教学为主,要求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我为教学服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也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 盗用毛泽东说过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思想”这句话,作为“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理论根据之一,大肆宣扬,弄得教师不敢抓教学,学生不敢学文化,影响极坏。其实这句话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中提出的。抗大是短期干部学校,学员多为从国民党统治区来的知识分子,有许多旧思想必须“转变”。在那个历史条件下,针对这样的对象讲这样的话,当然是对的。但把它搬来作为新中国学校的办学方针,实在荒谬。这句话使许许多多很有作为的校长不敢抓教学。今天的年轻校长和未来的校长就不必有这个顾虑了。

但是,教学为主不是教学唯一。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是和学校其他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其他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教学工作是搞不好的。50年代初,强调以教学为主是对的,但过分提出“教学工作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主张,就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心工作如果“压倒一切”,中心工作就不可能搞好。联系当前实际来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种种做法,则由教学压倒一切,发展到智育压倒一切,升学率压倒一切,这决不是以教学为主的应有之义。产生这种糊涂人事的原因,除教育思想不端正外,是把教学和智育等同起来,于是教学为主变成了智育为主,智育为主变成了知识为主。所以掌握教学为主这条办学规律,还应该正确理解教学这个概念的含义。

◎  全面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不完全相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造成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片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将逐步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是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接合起来的人。这种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能摆脱旧的分工和奴役,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这种全新的人,社会将通过教育培养出这种全新的人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里,我们不应该把美好的远景当作即将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出发而提出来的,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方针最大、最深远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用这一条标准来要求学生,家长用这一条标准来要求子女,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它是一条办学的基本规律。

为什么说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条办学的基本规律呢?

(一)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建设人才,就是看他是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德无才,即仅仅是思想品德好,缺乏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是合格的建设人才;有才无德,即使学习优秀,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扎实,但思想品德不好,只想为自己谋利益,不愿为人民服务,更不是合格的建设人才;德才兼备,但由于忽视锻炼,体质虚弱,未老先衰,成天打针吃药,不能坚持工作,空有报国之志和建国之才,也不是理想的建设人才。所以说,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德才兼备而体质很差,是畸形发展、片面发展的结果。这几种类型的人,都不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所以,社会主义的学校,应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志。一所学校办得好坏,要从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衡量,要看这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能只看升学率的高低。不仅要看已经升学了的毕业生的表现,还要看没有升学的毕业生在德智体方面是否经得起检查。长期以来,社会上甚至教育界内部把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是很不正常的。

(三)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规律,就能成批地培养合格人才。在这个问题上左右摇摆,只抓德育或只抓智育,学校工作就会失去平衡,教育质量就会下降。以前,把智育量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负面教训十分深刻;而今仍有相当市场和影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智育,放弃德、体育,只顾少数,放弃多数,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胸无大志,。体质下降。

因此,学校和了人员,应该把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条办学规律,作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活动,切不可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但是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德智体三育经常失调,主要是德育与智育往往发生矛盾。就其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是没有正确理解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工作没有统筹安排。要正确掌握这条规律,学校所有干部和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正确理解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德智体等方面的工作,要全面安排。

那么德智体三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

◎  依靠教师

办学依靠什么人?现在谁都可以回答:依靠教师。但是人们认识这个简单的道理,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8年兴起的“教育革命”大学依靠学生编写教材,依靠学上讲台。大学、中学都搞师升“比武”,而比的结果,总是教师“输”、学生“赢”,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勤奋好学、钻研业务的教师被职责为“白专道路”,有的被作为“白旗”拔掉。“文革”期间,更是把教师打入社会的底层,教师不仅不是依靠力量,反而成了打击对象。林彪、“四人帮”为了把教育阵线搞乱,毁灭教育,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三次打击教师的高潮。第一次是1973年7月利用一份考试白卷在全国掀起“反潮流”的浪潮,推动“读书无用论”,把交白卷者捧为“英雄”,把三好学生诬为“绵羊”。致使广大教师不敢抓教育,学生不敢学文化。第二次是1973年12月编造“一个小学生的日记”,进一步煽起“反潮流”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批判所谓“师道尊严”。他们要批判的“师道尊严”,正是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年轻幼稚的学生在他们的教唆和蛊惑下,贴教师的大字报,造教师的反,致使广大教师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第三次是1974年1月抛出“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再次煽动“反复辟”、“反潮流”,并在全国范围内制造这类事件,致使许多管教导的班主任、教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几次打击高潮,是专门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在半年时间内,学校和教师经受如此猛烈的打击,该谈什么“依靠教师办学”!

那么,“文革”期间学校的依靠对象是谁呢?当时出现过这样一些提法:其一,“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要依靠“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那么,谁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当然不是教师,那么教师被称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老九”,其二,“学生是教育革命的主力军”。当然也就把教师排除在外。其三,“教师队伍要以工农为主”、“工农兵兼职教师是三结合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根据这些提法,教师不仅不是依靠力量,而且要被驱逐出教师队伍。以上提法尽管错词不同,但把教师当做革命对象则是一致的。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如此底下,还谈不上什么依靠教师办学!当然,这些极不正常的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是林彪、“四人帮”蓄意破坏的结果。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可悲的历史,是为了使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学校管理者真正按照“依靠教师”这条规律办好学校。共业生产依靠工人,农业生产依靠农民,保卫祖国依靠人民解放,办学校只能依靠教师,其他各种提法都因该否定。

为什么要依靠教师办学?我们在第一节“教学为主”中说过,学校的职能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要实现这个职能,必须通过教学,谁来担负教学任务?教师。这就是说,没有教师,学校就不可能实现它的职能。办学之所以要依靠教师是因为教师在以下两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他激发学生的求知传递人类文化。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自从学校出现以后,教师便担负着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任。教师把知识传授给新一代,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如果没有教师,人们的知识、经验等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人类文明就将中断,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青少年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遗产,是由于教师的幸勤劳动。因该指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教师。教师传授知识,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将诉的技巧。教师是欲。

(二)塑造人类灵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仅向新生一代传授知识,而且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生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进行培养,也就是塑造人的灵魂。列宁说:“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多么巨大而深刻。事实也是如此,儿童从人学之日起,就从教师那里学习如何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方法,学习做人的道理,甚至模仿教师的言行,把教师的思想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在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成了无所不晓的人物,教师的威信超过了自己的父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代替教师一部分讲授,但是教师培养人的工作是不能完全取代的。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都是任何先进的教学仪器所不能代替的。任何未来的机器人不论如何“聪明”,其致命的缺陷是没有思想感情,而人的教育与培养,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交流。有的未来学家预言将出现没有教师的学校,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不可轻信。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将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以上所诉教师两方面的作用,一句化就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也就是学校的职能,所以办学校必须依靠教师。

怎样依靠教师办学?这就必须正确认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什么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要有正确的理解。解放初期党中央提出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主要是针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而言的。现在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从旧社会来的教师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继续提“团结、教育、改造”是不合适的。党和政府发表的有关文件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因当体现的是政治上信任,工作上依靠,业务上尊重,生活上关怀,专业上培养提高的精神。至于如何针对教师的特点进行工作,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将在《教师管理》一章中论述。

我国有些学校管理学书籍把学为主,全面发展,依靠教师列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这当然也是对的。说明许多学校管理的研究很重视这几方面的作用。但我认为,它门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规律。因为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办学,学校就办得欣欣向荣,就能培养大批合格人才;违反这些规律,学校就不象个学校的样子,教育质量就下降。建国以后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既然这是几条办学的基本规律,我们就不要把它们降格为原则。规律和原则是有区别的。如果年轻的校长和未来的校长间;办学有那些规律?我们的回答是:这几条是基本的。这对校长们熟悉工作规律是有好处的。

教学为主、全面发展、依靠教师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不以教学为主,就谈不上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问题,也不存在依靠教师的问题;只注意了教学为主,也注意了依靠教师,但违反全面发展的规律,就不可能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依靠教师办学,那么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规律都是空话。

――――――――――――――――――――――――――――――

◎  复习题

1、你对办学规律是怎样理解的?

2、德、智、体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没有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