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政府提建议:学习风水的好资料_易川凿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02:54
学习风水的好资料
注册
|
登录 中秋送祝福赢大
奖!快来参加>>

新闻网页 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

进入贴吧 进入i贴吧 贴子搜索
吧内搜索 | 帮助
',1)">
百度贴吧 >易川凿吧 > 浏览贴子
吧主:
快速回复   切换到经典版
贴吧投诉
北京同春堂专业治疗皮肤病同春堂应用经典验方专治各种顽固皮肤病 疗效显著!价格合理!电话:010-87367484www.bjtct.com.cn
2010-2011年书法高考金牌培训国家重点高校高通过率--书法高考考生首选 面向全国有志于书法高考的应往届高中生招生www.hwartedu.com
华图更多精品事业单位辅导班华图公务员培训学校更多精品事业单 位辅导班正在热招中,请密切关注www.htexam.com
你敢买我就敢赔!百度游戏币、装备交易平台。无货就赔! 百付宝-百度旗下支付平台 安全可靠yx.youa.baidu.com
麦西尔蛋糕西点连锁加盟专业技师上门带徒 包教包会 整店输出 无经验也可从容开店www.fbd88.com
教育培训中心首选长沙新东方烹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是最好的教育培训中心, 具备高等厨师培训资格.学院大胆创新,把技能www.csxdf.com
童装,童鞋,儿童用品 好项目加盟童装,首选童话王国品牌童装折扣店 不收任何费用,直接进货,投资零风险www.thwg08.com
清华教育招商—通往成功的捷径清华教育加盟招商,权威全国等级测评! 清华教育加盟招商,投资现在回报未来!www.d-edu.com
抱抱熊家庭互动早教产品完全为鼓励激发探索新的亲子互动而研究设计 免费索取DVD 快乐体验咨询热线400-810-8288www.babyex.cn
上富娃网,看赚钱行业商机快讯看商机快讯,致富创业,富娃网提供创业 基金,风险担保.创业找富娃,诚信赢天下.www.fu08.com
转贴次数:0
共有108篇贴子
1234下一页尾页
学习风水的好资料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楼
阴阳
明阳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用以说明万物的本源,说明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情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人们将万事万物都归于阴阳两个方面: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至为阳,去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速为阳,迟为明;昼为阳,夜为阴;等等。
风水术以阴阳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卷八《阴阳释微》云:“混沌开辟,江山延衰。融结阴阳,磅礴宇宙。冈骨既成,源脉已透。以钟形势,以通气候。以清以浊,以奇以偶。精积光芒,呈露星宿。以孽衰微,以孕福寿。”又说:“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并且说阴阳之气不得有损伤:“阴阳之气出于天造,非人力所能成。一有增损,不但无益,且所以伤之也。肤腠割之,小者耳鼻伤之,大者伤至于丹元,则无用矣。”依照这个观点,风水先生很忌讳挖山开塘,以为伤了阴阳之气。
风水先生又认为,人是由阴阳二气派生出来,因此,人要适从于阴阳,不得违背阴阳,顺者昌,逆者亡。俗语云:“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南为阳,北为阴;住宅朝南,为阳,有吉。住宅朝北,为阴,有凶。
相地点穴离不开阴阳。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指出:“太极既定,次又分其阴阳。晕间凹陷者为阴穴,晕间凸起者为阳穴。就身作穴者为阴龙,宜阳穴。另起星峰作穴者为阳龙,宜阴穴,反此皆有凶咎。”
风水以阴阳交感为吉。谢和卿《神宝经》云:“阳作必借阴气一吸,阴作必借阳气一嘘,即阴来阳作,阳来阴作之义。若阳来阳受者,则见福舒徐;若阴来阴受者,则见祸惨急。”这就将人事祸福与阴阳联系在一起了。不仅如此,阴阳还可以作为各种术语的本义词,如逆顺即阴阳的别名。看地形时,“逆中取顺者,因脉逆转而求。顺中取逆者,因脉顺流而出。三阳从地起为逆,三阴从天降为顺。阳脉为逆,阴脉为顺。”
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先哲认识世界的比较正确的思维方式。可是,风水将它与人事吉凶相附会,必然堕于诡辩的泥坑。
2007-8-31 11:12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3楼
四象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想象很象一种动物。如,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 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它们连起来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于是先哲称东方为苍龙;南方的并、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融,它们连起来象一只展翅飞翔的鸟,于是先哲称南方为朱雀。此外,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象一只缓缓而行的龟。因位于北方放称玄。因身有鳞甲,故称武。合称玄武。西方有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象一只跃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经绝 种的大毛虫之长,《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盂山“其兽多白狼、 白虎”。这四种动物的形象,称为四象,又称为四灵。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又附会吉凶祸福。《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郭璞在《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有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四象”对民俗有很深的影响。如果我们到北京中山公园去看社稷坛,就会发现坛中的土色各有不同。由于东方是青龙。土色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为红;北方是玄武,土色为黑。中间的土色是黄的,象征人。这些土,是明清时期由四方的府县专程运来,表示四方朝贡,天下祥和之征。
2007-8-31 11:1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4楼
一:先秦——风水术之孕育
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风水术,但是,与风水术有关的相地行为已经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富室时,就陵阜而居,允而处。”所谓陵阜,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许多考古遗址都是在靠近水边的土坡上发现。先民生活在这样的地带,容易取水和捕鱼,也不会受到洪水的淹没。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功原则。
从考古发现的住宅看,位于氵产河右岸台阶地带的新石器时代坡遗址,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朗南,这样可以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子午向”原归纳考古发现的遗址,先民对住宿的要求是,地势要取坡度台阶地;地形要选在河床边;土质要干燥.地基要坚实;水源要充足;水质要纯净;变通要方便;四周量有林木;环境要幽雅。这些条件都要通过相地才能达到,后世风水师很推崇这一套。
进入阶级社会后,相地知识就丰富多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文献窥见一班。
从甲骨卜辞和《诗经》看,商周时代已经对地形及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陆地分成山、阜、丘、原、陵、冈;河床地带分为兆、厂、渚、浒、淡;水域类型有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
《尚书。禹贡》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它以天然的山川、河流、海岸为界,将疆域划分为九个大的自然区,称为九州。又按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记述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间的20多座山岭,为后世风水师的“龙脉说”提供了依据。 。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堪称上古地理百科全书的文献。它由《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组成。《山经》又称《五藏山经》,它依东南西北中方位,记述了447座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专著。《山经》记载了神秘的山穴,如《南山经》有“南禺之山……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则入,夏乃出,冬则闭。”
《管子》一书的《地员》《地度》《地数》等篇目是杰出的地学论文。《地员篇》论述了地势、地形、土壤、水文,并以“五土配五音”,后来发展为“五音五行”的风水观念。《地数》记述了土地表层与里层的相应关系,指出“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沙者,其下有注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土地的表里关系,正是后世风水师所想探讨的。
《周礼》一书记载了与风水密切相关的土宜法,《司徒》篇云:”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这就是说,以各种土地适宜于各类人民、鸟兽、草木的法则,辨别十二土地区域中各物名号,占视人民的居处,知道趋利避害,使人民旺盛,使鸟兽繁殖,使草木生长。
林尹在《周礼今注今译》中,结合风水观念说:“十二土,古王者封国时应天上星宿之位分为十二。《春官·保章氏》以星辨九州之地,郑注云: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之封域于星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女取}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按十二土谓应天上星而分之十二土地区域也。”
不仅《周礼》有此记载,《逸周书·度训》亦云:“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在先秦是通行的术语和方法。
后世的风水先生很推崇土宜法,宣扬天地对应观念,将天上的十二次与地面区域附会,划分十二区域,作为判别吉凶的依据。
由此可见,先秦的相地知识为风水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二:秦汉——风水术之发生
秦代
秦代有了地脉观念。秦统一后,派蒙恬修长城,开驰道。秦始皇死后,赵高矫诏逼令蒙恬自杀,当时,民间传说蒙恬之死是因为他“绝地脉”所致。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2007-8-31 11:18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5楼
秦代有了王气观念。《晋书·元帝纪》谈到南京地理时说:“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秦代营建了巨大的土木工程。有阳宅阿房宫,又有阴宅始皇冢。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始皇冢动用70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
秦代讲究墓葬吉凶。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又据《管氏地理指蒙》卷四记载,秦末李仲翔祖葬城纪,他三次梦见有人告诉他,葬地的山形如川字,法当战死。仲翔不信,汉初果战于狄道而死。
秦人西首而葬,墓向东方,主墓道在墓坑的东端,这可能与秦园地处西睡,企图东进有关,也可能是他们有了以西为尊的观念。
西汉
谈到西汉的风水术,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汉代的相地知识。空前发达的地学,正是风水术产生的基础。 ”
当先秦学者在《禹贡》中把我国的山势大致划定之后,汉代学者又在此基础之上创立了有名的“三条四列说”,它们分别是:
北条:岍——吱(陕境渭河北岸)——荆山——壶口——雷道(陕晋间)——太岳——砥柱——析城——王屋(晋南)——太行——恒山——褐石(河北)
中条:西倾——朱圉——鸟鼠——太华(陇陕)熊耳——外方——桐柏——陪尾(鲁南)。分支:蟠冢(陕南)——荆山——外方——大别(鄂皖境)
南条:岷山——衡山——敷浅源(庐山)
第一列:岍——碣石(即北列)
第二条:西倾——陪尾(即中列主干)
第三条:蟠冢——大别(即中列分支)
第四条:岷山——敷浅源(即南条)
这些山脉正是后世风水师所说的龙脉。
汉代对地理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尔雅》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都是解释地理现象的,如“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野,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图中已能清楚地表示出山脉、山簇、山峰、山谷、河流,并且比较精确。
汉代虽然有了丰富的相地知识,但毕竟还是缺乏科学性。人们的迷信思想仍然很严重,对地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状况很容易滋生风水观念。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汉代的风水术发生。
汉初励精图治,术数不兴。但也有术士,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人自称能望气,说长安东北有五彩神气,好象人戴的帽子。文帝居然相信了,就在渭河边修了个五帝庙,用以祭五帝,用大堆木柴燃烧,新垣平说是天上降下来了光辉,文帝一时高兴,封他为上大夫。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文帝知道上了当,就杀死了他。
汉武帝时,司马迁不相信风水,他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走遍了名山大川,但他在《史记》中不讲风水,当时也不兴风水。
但是,汉武帝时有了堪舆家。《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言不可。这时的堪舆家不是风水师,而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的占候之士。
西汉称相地为形法。
西汉又有了“讳西益宅”,“讳被刑为徒,不上丘墓”。说明风水观念已经开始萌生。
就在西汉,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唯物论者杨王孙,他坚决反对厚葬,连薄葬也认为不必要。《汉书·杨王孙传》记载了杨的一篇书信,杨说:“夫厚葬诚无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弹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 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他在临终前,嘱咐儿子,将遗体脱光,装在布袋,入地七尺,下葬后将布袋取出,让裸体与土挨在一起。他的儿子和亲友不忍心这样做,杨反复疏通他们的思想,终于得到裸葬。杨王孙的葬事惊动了社会,有人斥为异端,有人大为钦佩。可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人愿意效仿他。从唯物论的观点看,杨王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推崇。
2007-8-31 11:18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7楼
《水龙经》序(一)
大鸿氏所传地理之书,惟《归厚录》最著,世多有之。此《水龙经》五卷,绝无见者。不知向时入玉峰席氏质库,其人得重价以去,遂置不取。逮质库易主,杂乱字纸中,余发覆得之,识为秘本,常皮行笈卜兆,相居颇得其用。念世止有此本,恐遂沦失,且原书多有颠倒错互,及脱句讹字,并妄添作书姓名杨筠松、刘伯温之类。因概加厘正,重录一过,而以原书仍归清河氏。尝出以示云间为水龙家言者,如张式之,王理光辈,咸诧叹为仅见,各钞录以去。亦可知其书之足贵重已矣。
余考山龙水龙,从古各判在《诗》。《公刘》之篇“涉则在{山献},乃陟南冈”,则视山龙之法也;“观其流泉,芮鞫之即”,则视水龙之法也。而定之方中,亦以升墟降观对举,则知混合为一者,乃后人浅说而非古法,安得以是为大鸿之创见也乎?独是古法既莫传,而历史艺文志咸以其术为形家者言何居,岂非度地之法,全在辨形。山之形,尚烦登涉眺望,复岭重冈,难于移远即近。若水之形,显呈地上,溯沿回游,百里一览,乃犹有以斜为正,以锐为围,误世戕人者不鲜。然则据书论境,要归无用,惟夙具神解,兼殚苦功,乃能升堂入奥。此大鸿于书中数以神而明之,知所变通为言欤?又书中极重三元九宫,而天元心法,余求之数十年,迄无善本,知大鸿之学,所不传者政多矣。
大鸿与云间陈、夏诸名士游最善,于书无所不窥,孤虚、遁甲、占阵、候气,下至翘关、击刺,皆精究之,又能隐形飞遁。故世言玉笥先生起绍兴时,必欲与共事,邀致之, 固密室。一夕失所在,健骑四出迹之,无有也。意其为知几审微、远举绝尘之士。而余见玉峰卧龙山人葛芝《送大鸿北游叙》有曰:“蒋子志士也。是役也,宁饥寒之是驱,不虞之是惧,盖将涉淮泅,历邹鲁,倘徉于渔阳上谷之间。”夫淮泗,韩侯之所游钓、文成所从受书地也;邹鲁之国,孔宫之钟鼓无恙、阙里之揪根犹存也;’渔阳上谷,耿宾、吴汉中兴勋业所由起也。蒋之驱车其间,慨然必有所得矣。葛君之言如是,则又似怀材欲试、有投石横草之思者。将其人固多奇,著书立言特其余事,而为形家之学,又其余之余乎?并志之以俟考云。
乾隆甲子又二十四年岁次丁亥鹤
市迓亭程穆衡识
《水龙经》序(二)
自鸿蒙开辟以来,山水为乾坤二大神器,并雄于天地之间。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流一峙,如天覆地载,日旦月暮,各司一职。后世地理家罔识厥旨,第知山之为龙,而不知水之为龙。即有高谈水法者,亦唯以山为体,以水为用,至比之兵之听将,妇之顺夫。于是山之名独尊,而水之权少细,遂使平阳水地,皆弃置水龙之真机,而附会山龙之妄说,举世茫茫,有如聋馈,此非杨曾以来未晰此义也?古人不云乎,“行到平阳莫问龙,只看水绕是真龙”;又云“平阳大地无龙虎,漭漭归何处?东西只取水为龙,扦着出三公”,其言之晓畅条达,隐隐在人耳目问,人自不之察耳。至其裁制格法实鲜,专书发挥未备,卒使学者面墙,无径可入。是岂以山之结构有定,水之运动无穷,人苟知水龙作法,将大地山河随所指顾,不难握神机而参造化,故引而不发,为造物借此秘奥欤?夫高高在上,哀此下民,亦欲使千古不传之蕴,宣露一时。苟知而不以告人,为不仁;告而不以实,为不信,予不揣固陋,欲为后此通人彦士执留前驱,因无极之传,发抒要妙,尽泄杨公之诀,俾荡然大辟。以山龙属之高山,以水龙属之平壤,二法判然而不相合。不惮大声疾呼,以正告天下有识之士,间以信之,从来迷谬,于焉洞豁。予虽自喜其阐明之非偶,而且恐恐焉惧冒阴阳之愆,又何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也?
方予初传水龙之法,求之古今文献,茫无显据。乃得幕讲禅师《玉镜经》《千里眼》诸书,于入穴元机始有符契。未几,又得《水龙经》若干篇,乃叹平阳龙法未尝无书,但先贤珍重,不肯漫泄于世尔。因无刊本,间有字句之讹,用加校嫩这次,编成五卷。一卷明行龙结穴大体支干相乘之法,二卷述水龙上应天星诸格;王卷指水龙托物比类之象,四卷明五星正支穴体吉凶大要,五卷义同四卷而纵横言之。一、三、四卷得之吴天柱先生,二卷得之查浦故宦家,五卷觅之吾郡,最后待。作者姓名,或有或无。其言各擅精义,互见得失。合而观之,水龙轨度无逾此矣。学者以此为体,而更以三元九宫易卦乘气为用。譬之大匠,水龙者{木便}楠杞梓,而三元九宫则方圆绳墨也:譬之丹家;水龙者鼎器药物,而三元九宫则精莹火候也。名材不搜,公输无所施其巧;铅汞不备,伯阳无以运其神。故天元心法,诚为到矣,而是书又曷可少乎?经之为名,不可漫加,兹故因而不革,实可藏之匮石室,与青囊狐首并垂不朽、,后之学者,苟非有过火之福,天牖其衷;示获见此书也。希世之宝,唯有德者当之。尚其知敬也欤?尚其知惧也欤?
2007-8-31 11:22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8楼
杜陵蒋平阶大鸿氏题于丹阳
之水精庵
返回
--〖实践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 李远国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这里,围绕这一课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及有关人士。
一 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正如《博山篇·论水》中所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蒋平阶《水龙经》亦曰:“自然水法君须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须绕抱及弯环。”“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绕。”总之,对水流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阳宅撮要》)
再则,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堪舆泄秘》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水龙经》亦认为,凡“反飞水”、“反跳水”、“重反水”、“反弓水”一类的地形均为凶地,不利于生养居住。所谓“欲水之有情,喜其回环朝穴。水乃龙之接脉,忌乎冲射反弓。”显然,这是古代先民在对河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城乡建筑之关系作了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于河曲的变化规律是相吻合的。换而言之,古代建筑风水学中所总结的“水抱有情为吉”的观点,就是根源于此种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其次,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之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此外,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而与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观念(上南下北)恰好相反。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环境特点决定的。因中国处在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选择亦与季节风向有关。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的环境模式的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其西、北、东三面多有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略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由于是“面南而居”,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如《葬书》说:“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但风水中何时开始使用这四种动物作为方位神,一时无从稽考。不过,在河南淄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O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有着一幅图案清晰的用蚌壳砌塑而成的“青龙”、“白虎”图形,分别位居埋葬者两侧。如果墓葬中的“青龙”、“白虎”图形也有着指方位的作用,那么后世风水著作中关于“青龙婉蜒,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其实在上古时代,人们已有了较明确的方位神的观念。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此四个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四个天神的名字,构成南北东西四个天象。故《淮南子·天文训》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四方之神,后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广泛。
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其条件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这样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
2007-8-31 11:22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9楼
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四象毕备”,并且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阳宅十书》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须水口收拾紧,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宽,案近明堂非窄势。此言住基大局面,别有奇特分等第。”这是一种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这样就是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正如佛隐《风水讲义》中所说:“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这个富有生态意象、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
二 古代风水学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启示
在古代风水学中,经常把大地比作人体来考虑各种因素,对此风水中有一句话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经》曰“支龙形势,如人之状,然其身一动,则手足自应;将主一出,则群兵必随。”“本身之龙要长远,身体必要端正为上,手足必以相合为佳,长幼必以逊顺为贵,主宾必以迎接为奇。”在这种人、地类同思想的基础上,风水中常据人体的结构将龙脉之真穴分为三种穴,一在头部,二在脐眼,三在阴部,其具体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囱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清孟浩《雪心赋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学》中即收有一幅以人体之“窍”为原型的风水穴位图,最能形象逼真地体现这种人、地同类的理念。
由于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天地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天地有五星五岳,人体亦有五官、五脏。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人亦对应有十指。地分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绕地球十二圈,人亦对应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周期性地气血流汪,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这一切都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凝聚着整个宇宙的生命,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合谐相处。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人的建筑活动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谐。风水说中用气来解释自然环境,在人与天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只要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合谐,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是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合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从这种意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使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0楼
风水最重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水龙经》中说:“穴虽在山,祸福在水。”“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因为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山以水为血脉,本身就是有机的。《黄帝宅经》的观点更为明确:“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亦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底蕴,如《管子·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论衡·书虚》说:“天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血脉流动,泛扬动静。”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灵人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
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了“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映了人们要求与环境和谐、重归大自然的愿望。“田园城市”一度付诸实践,其思想启迪了不少城市规划学家,大多新的城市设计方案就是从这里受益的。中国在50年代提出“城乡园林化、绿化”的对策之后,又于1993年2月召开了中国“山水域市讨论会”,钱学森先生指出,21世纪的中国城市应该是集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为一体的“山水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镐先生指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吴先生独具慧眼,认识到了风水说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山水构图中的重要作用;也启示我们,风水说关于山水空间的有效组合,一定能在“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现代运用与价值
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古代建筑风水学,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必然有着许多虚幻不实的成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用当代的语言与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的思想,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学的专家学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1楼
《水龙经》序(一)
大鸿氏所传地理之书,惟《归厚录》最著,世多有之。此《水龙经》五卷,绝无见者。不知向时入玉峰席氏质库,其人得重价以去,遂置不取。逮质库易主,杂乱字纸中,余发覆得之,识为秘本,常皮行笈卜兆,相居颇得其用。念世止有此本,恐遂沦失,且原书多有颠倒错互,及脱句讹字,并妄添作书姓名杨筠松、刘伯温之类。因概加厘正,重录一过,而以原书仍归清河氏。尝出以示云间为水龙家言者,如张式之,王理光辈,咸诧叹为仅见,各钞录以去。亦可知其书之足贵重已矣。
余考山龙水龙,从古各判在《诗》。《公刘》之篇“涉则在{山献},乃陟南冈”,则视山龙之法也;“观其流泉,芮鞫之即”,则视水龙之法也。而定之方中,亦以升墟降观对举,则知混合为一者,乃后人浅说而非古法,安得以是为大鸿之创见也乎?独是古法既莫传,而历史艺文志咸以其术为形家者言何居,岂非度地之法,全在辨形。山之形,尚烦登涉眺望,复岭重冈,难于移远即近。若水之形,显呈地上,溯沿回游,百里一览,乃犹有以斜为正,以锐为围,误世戕人者不鲜。然则据书论境,要归无用,惟夙具神解,兼殚苦功,乃能升堂入奥。此大鸿于书中数以神而明之,知所变通为言欤?又书中极重三元九宫,而天元心法,余求之数十年,迄无善本,知大鸿之学,所不传者政多矣。
大鸿与云间陈、夏诸名士游最善,于书无所不窥,孤虚、遁甲、占阵、候气,下至翘关、击刺,皆精究之,又能隐形飞遁。故世言玉笥先生起绍兴时,必欲与共事,邀致之, 固密室。一夕失所在,健骑四出迹之,无有也。意其为知几审微、远举绝尘之士。而余见玉峰卧龙山人葛芝《送大鸿北游叙》有曰:“蒋子志士也。是役也,宁饥寒之是驱,不虞之是惧,盖将涉淮泅,历邹鲁,倘徉于渔阳上谷之间。”夫淮泗,韩侯之所游钓、文成所从受书地也;邹鲁之国,孔宫之钟鼓无恙、阙里之揪根犹存也;’渔阳上谷,耿宾、吴汉中兴勋业所由起也。蒋之驱车其间,慨然必有所得矣。葛君之言如是,则又似怀材欲试、有投石横草之思者。将其人固多奇,著书立言特其余事,而为形家之学,又其余之余乎?并志之以俟考云。
乾隆甲子又二十四年岁次丁亥鹤
市迓亭程穆衡识
《水龙经》序(二)
自鸿蒙开辟以来,山水为乾坤二大神器,并雄于天地之间。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流一峙,如天覆地载,日旦月暮,各司一职。后世地理家罔识厥旨,第知山之为龙,而不知水之为龙。即有高谈水法者,亦唯以山为体,以水为用,至比之兵之听将,妇之顺夫。于是山之名独尊,而水之权少细,遂使平阳水地,皆弃置水龙之真机,而附会山龙之妄说,举世茫茫,有如聋馈,此非杨曾以来未晰此义也?古人不云乎,“行到平阳莫问龙,只看水绕是真龙”;又云“平阳大地无龙虎,漭漭归何处?东西只取水为龙,扦着出三公”,其言之晓畅条达,隐隐在人耳目问,人自不之察耳。至其裁制格法实鲜,专书发挥未备,卒使学者面墙,无径可入。是岂以山之结构有定,水之运动无穷,人苟知水龙作法,将大地山河随所指顾,不难握神机而参造化,故引而不发,为造物借此秘奥欤?夫高高在上,哀此下民,亦欲使千古不传之蕴,宣露一时。苟知而不以告人,为不仁;告而不以实,为不信,予不揣固陋,欲为后此通人彦士执留前驱,因无极之传,发抒要妙,尽泄杨公之诀,俾荡然大辟。以山龙属之高山,以水龙属之平壤,二法判然而不相合。不惮大声疾呼,以正告天下有识之士,间以信之,从来迷谬,于焉洞豁。予虽自喜其阐明之非偶,而且恐恐焉惧冒阴阳之愆,又何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也?
方予初传水龙之法,求之古今文献,茫无显据。乃得幕讲禅师《玉镜经》《千里眼》诸书,于入穴元机始有符契。未几,又得《水龙经》若干篇,乃叹平阳龙法未尝无书,但先贤珍重,不肯漫泄于世尔。因无刊本,间有字句之讹,用加校嫩这次,编成五卷。一卷明行龙结穴大体支干相乘之法,二卷述水龙上应天星诸格;王卷指水龙托物比类之象,四卷明五星正支穴体吉凶大要,五卷义同四卷而纵横言之。一、三、四卷得之吴天柱先生,二卷得之查浦故宦家,五卷觅之吾郡,最后待。作者姓名,或有或无。其言各擅精义,互见得失。合而观之,水龙轨度无逾此矣。学者以此为体,而更以三元九宫易卦乘气为用。譬之大匠,水龙者{木便}楠杞梓,而三元九宫则方圆绳墨也:譬之丹家;水龙者鼎器药物,而三元九宫则精莹火候也。名材不搜,公输无所施其巧;铅汞不备,伯阳无以运其神。故天元心法,诚为到矣,而是书又曷可少乎?经之为名,不可漫加,兹故因而不革,实可藏之匮石室,与青囊狐首并垂不朽、,后之学者,苟非有过火之福,天牖其衷;示获见此书也。希世之宝,唯有德者当之。尚其知敬也欤?尚其知惧也欤?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2楼
杜陵蒋平阶大鸿氏题于丹阳
之水精庵
返回
--〖实践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 李远国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这里,围绕这一课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及有关人士。
一 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正如《博山篇·论水》中所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蒋平阶《水龙经》亦曰:“自然水法君须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须绕抱及弯环。”“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绕。”总之,对水流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阳宅撮要》)
再则,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堪舆泄秘》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水龙经》亦认为,凡“反飞水”、“反跳水”、“重反水”、“反弓水”一类的地形均为凶地,不利于生养居住。所谓“欲水之有情,喜其回环朝穴。水乃龙之接脉,忌乎冲射反弓。”显然,这是古代先民在对河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城乡建筑之关系作了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于河曲的变化规律是相吻合的。换而言之,古代建筑风水学中所总结的“水抱有情为吉”的观点,就是根源于此种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其次,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之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此外,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而与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观念(上南下北)恰好相反。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环境特点决定的。因中国处在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选择亦与季节风向有关。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的环境模式的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其西、北、东三面多有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略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3楼
由于是“面南而居”,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如《葬书》说:“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但风水中何时开始使用这四种动物作为方位神,一时无从稽考。不过,在河南淄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O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有着一幅图案清晰的用蚌壳砌塑而成的“青龙”、“白虎”图形,分别位居埋葬者两侧。如果墓葬中的“青龙”、“白虎”图形也有着指方位的作用,那么后世风水著作中关于“青龙婉蜒,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其实在上古时代,人们已有了较明确的方位神的观念。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此四个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四个天神的名字,构成南北东西四个天象。故《淮南子·天文训》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四方之神,后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广泛。
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其条件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这样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四象毕备”,并且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阳宅十书》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须水口收拾紧,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宽,案近明堂非窄势。此言住基大局面,别有奇特分等第。”这是一种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这样就是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正如佛隐《风水讲义》中所说:“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这个富有生态意象、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
二 古代风水学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启示
在古代风水学中,经常把大地比作人体来考虑各种因素,对此风水中有一句话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经》曰“支龙形势,如人之状,然其身一动,则手足自应;将主一出,则群兵必随。”“本身之龙要长远,身体必要端正为上,手足必以相合为佳,长幼必以逊顺为贵,主宾必以迎接为奇。”在这种人、地类同思想的基础上,风水中常据人体的结构将龙脉之真穴分为三种穴,一在头部,二在脐眼,三在阴部,其具体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囱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清孟浩《雪心赋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学》中即收有一幅以人体之“窍”为原型的风水穴位图,最能形象逼真地体现这种人、地同类的理念。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4楼
由于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天地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天地有五星五岳,人体亦有五官、五脏。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人亦对应有十指。地分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绕地球十二圈,人亦对应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周期性地气血流汪,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这一切都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凝聚着整个宇宙的生命,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合谐相处。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人的建筑活动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谐。风水说中用气来解释自然环境,在人与天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只要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合谐,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是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合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从这种意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使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
风水最重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水龙经》中说:“穴虽在山,祸福在水。”“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因为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山以水为血脉,本身就是有机的。《黄帝宅经》的观点更为明确:“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亦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底蕴,如《管子·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论衡·书虚》说:“天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血脉流动,泛扬动静。”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灵人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
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了“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映了人们要求与环境和谐、重归大自然的愿望。“田园城市”一度付诸实践,其思想启迪了不少城市规划学家,大多新的城市设计方案就是从这里受益的。中国在50年代提出“城乡园林化、绿化”的对策之后,又于1993年2月召开了中国“山水域市讨论会”,钱学森先生指出,21世纪的中国城市应该是集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为一体的“山水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镐先生指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吴先生独具慧眼,认识到了风水说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山水构图中的重要作用;也启示我们,风水说关于山水空间的有效组合,一定能在“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5楼
三 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现代运用与价值
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古代建筑风水学,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必然有着许多虚幻不实的成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用当代的语言与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的思想,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学的专家学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首先,要跳出传统风水学中“玄之又玄”语言怪圈,用浅显易晓的现代表达手段,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风水学的精义及现代价值。其次,应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善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当作“点金石”,去点化传统风水学,使其脱胎换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传统风水学的精华发扬光大。第三,要适应当代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研究面临的各种新的问题,敢于创新,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即将传统风水学中精华有机地融入当代建筑学之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或缺少河流,似乎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但只要略加变通,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左右护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以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因为对于城市、民居建筑而言,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龙、砂、水、穴遂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正如《阳宅集成》所说:“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屋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需滴水界真宗。”《阳宅会心集》亦说:“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在遵循传统风水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细心发现个别地区的先天缺陷,并通过各种努力去改善其整体环境,去完善这个小区的建筑,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例举海口国际交易中心的设计方案,可以称为将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成功的一个典范。下面依据焦毅强《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初探枣海口国际交易中心方案设计》一文加以介绍。
海口国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交中心)是海口市拟建设的一个以展览、交易为主,兼容办公、旅馆等功能的综合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对外开放的新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海交中心选址于市中心区,占地76,940平米,建设面积约24万平米,由会馆、宾馆、写字楼三部分组成。现代城市中类似的综合性建筑,大多数是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将各个不同功能建筑的入口安排在不同方向的街道上;即使是一面临街,也将几个功能区的入口绝对分开,并对各自的外部空间作均质处理,这种方式虽然是基于对功能和交通的考虑,但不可避免带来以下弊端: (1)空间感觉分散,向心感不强。(2)难以形成集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代表西方建筑思想的设计方案方式与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相悖。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小至家庭住宅,大致大型复杂的综合性建筑群,乃至整个区域,都可视为一,即天地人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因此任何规模的建筑,都可以撜玛为蓝本进行设计或规划。
据此,担任设计任务的焦毅强等设计师,依循中国传统之文脉,把整个海交中心作为撜玛来设计构思。即在挢芡忌杓茢之中,合理地运用了传统风水中的摼判欠晒",并对摷獢撔讛之说赋予新的含意,而成为现 代设计可借鉴之方法。具体的做法是:(1)将整个设计方案按九宫格划分。(2)确定总入口作为宅门的坐宫卦位,称为摲粩。(3)遵循摷亟ù笪荩椎厣儆没虿挥脭的原则,布局建筑,即灵活地运用九宫图进行建筑布局。
他们根据城市的主干道的人流方向确定中心的总入口在东南,找出伏位在东南的宅形凶吉方位图。据方位图可定:(1)北、东两向吉地高起,应成为重要的围合要素,因此安排写字楼、宾馆等主要高层建筑。(2)西南、东南、东北向为中性方位,则安排宾馆侧翼,分会馆等附助建筑及绿化用地和停车场。(3)西侧和西北凶地较多,只安排体型低短的非居住性的会馆,其它为室外展场,建筑间隙较大,空地较多。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6楼
由此结合外空间设计形成了一套相当理想的设计方案,特点为:(1)形成以会馆为中心的围合性布局,会馆、宾馆、写字楼拥有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使其功能和形式得以有机联系,增强了整个方案的统一性。(2)建筑布局上有疏有密,这既从功能和形式上形成张弛效果,又为未来发展留下了面积余地和拥有较大的绿化用地。(3)将外空间作为交易活动的室外场地,形成内部围合的“现代院落”的模式。(4)写字楼、宾馆、会馆三面围合,形成具有封闭性的围合空间。这一空间由两个相连的方形“院落”组成。第一层次院落主要解决人口的交通问题,并为城市提供一块较公共性的空间。第二层次院落封闭性较强,东西两侧建筑相距50米,建筑高度20多米,院落纵向延伸,主要为交易中心的内部人流解决交往、休息问题,并提供室外交易场地。两个院落既相隔又相连形成整个建筑群的“虚轴线”,有利于“气”的会聚、疏导、通畅。(5)整个建筑组群划分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性空间,连续的空间序列,引起观赏点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空间尺度也是不同的。这里灵活地运用了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形”、“势”概念,把建筑群体内大范围的外部空间,具有为观赏目标的远观视距为“势”,用于总体空间的把握,约在200米左右;而20米左右的尺 度予人以人情味,可认识到建筑的细部,称为“形”,用作细小的外空间划分。 随着人们的行进,远势近形的相互转化,而予以生动的视觉效果,获得以尺度转换为基础的空间的动态感知。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该设计方案力求一种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1)追求多层次的景观,通过建筑的收合来划分空间层次,也划定了近景、中景、远景等景观层次。利用建筑体量间的空隙,使空间通透引入多层次景观。(2)创造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高耸的写字楼挺拔向上;宾馆的曲线形平面及顶部层层退台;会馆的曲线形屋顶提示了自然山水和中国古城中连绵连缠的曲线形轮廓,有韵律的动态美打破和中轴构图的呆板,凭添了海边的浪漫气息。(3)建筑体量东、北两向高峻纤秀,西向低矮庞大,形成均衡布局。建筑分布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绿化掩映其间,从每一条街区看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
总而言之,设计师们把海交中心作为海口市一座重要的现代建筑,以现代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为前提,始终保持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但在方案构思中,对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精髓及原则,敢于创造性的运用,超越外形模写的巢穴,不拘细节,以风水理论的博大精华,从而创造出一座充满“写意”的现代建筑。值得当代的设计界、建筑界及从事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同仁们学习、借鉴,以促进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2007-8-31 11:23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7楼
首先,要跳出传统风水学中“玄之又玄”语言怪圈,用浅显易晓的现代表达手段,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风水学的精义及现代价值。其次,应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善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当作“点金石”,去点化传统风水学,使其脱胎换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传统风水学的精华发扬光大。第三,要适应当代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研究面临的各种新的问题,敢于创新,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即将传统风水学中精华有机地融入当代建筑学之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或缺少河流,似乎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但只要略加变通,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左右护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以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因为对于城市、民居建筑而言,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龙、砂、水、穴遂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正如《阳宅集成》所说:“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屋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需滴水界真宗。”《阳宅会心集》亦说:“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在遵循传统风水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细心发现个别地区的先天缺陷,并通过各种努力去改善其整体环境,去完善这个小区的建筑,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例举海口国际交易中心的设计方案,可以称为将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成功的一个典范。下面依据焦毅强《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初探枣海口国际交易中心方案设计》一文加以介绍。
海口国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交中心)是海口市拟建设的一个以展览、交易为主,兼容办公、旅馆等功能的综合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对外开放的新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海交中心选址于市中心区,占地76,940平米,建设面积约24万平米,由会馆、宾馆、写字楼三部分组成。现代城市中类似的综合性建筑,大多数是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将各个不同功能建筑的入口安排在不同方向的街道上;即使是一面临街,也将几个功能区的入口绝对分开,并对各自的外部空间作均质处理,这种方式虽然是基于对功能和交通的考虑,但不可避免带来以下弊端: (1)空间感觉分散,向心感不强。(2)难以形成集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代表西方建筑思想的设计方案方式与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相悖。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小至家庭住宅,大致大型复杂的综合性建筑群,乃至整个区域,都可视为一,即天地人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因此任何规模的建筑,都可以撜玛为蓝本进行设计或规划。
据此,担任设计任务的焦毅强等设计师,依循中国传统之文脉,把整个海交中心作为撜玛来设计构思。即在挢芡忌杓茢之中,合理地运用了传统风水中的摼判欠晒",并对摷獢撔讛之说赋予新的含意,而成为现 代设计可借鉴之方法。具体的做法是:(1)将整个设计方案按九宫格划分。(2)确定总入口作为宅门的坐宫卦位,称为摲粩。(3)遵循摷亟ù笪荩椎厣儆没虿挥脭的原则,布局建筑,即灵活地运用九宫图进行建筑布局。
他们根据城市的主干道的人流方向确定中心的总入口在东南,找出伏位在东南的宅形凶吉方位图。据方位图可定:(1)北、东两向吉地高起,应成为重要的围合要素,因此安排写字楼、宾馆等主要高层建筑。(2)西南、东南、东北向为中性方位,则安排宾馆侧翼,分会馆等附助建筑及绿化用地和停车场。(3)西侧和西北凶地较多,只安排体型低短的非居住性的会馆,其它为室外展场,建筑间隙较大,空地较多。
由此结合外空间设计形成了一套相当理想的设计方案,特点为:(1)形成以会馆为中心的围合性布局,会馆、宾馆、写字楼拥有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使其功能和形式得以有机联系,增强了整个方案的统一性。(2)建筑布局上有疏有密,这既从功能和形式上形成张弛效果,又为未来发展留下了面积余地和拥有较大的绿化用地。(3)将外空间作为交易活动的室外场地,形成内部围合的“现代院落”的模式。(4)写字楼、宾馆、会馆三面围合,形成具有封闭性的围合空间。这一空间由两个相连的方形“院落”组成。第一层次院落主要解决人口的交通问题,并为城市提供一块较公共性的空间。第二层次院落封闭性较强,东西两侧建筑相距50米,建筑高度20多米,院落纵向延伸,主要为交易中心的内部人流解决交往、休息问题,并提供室外交易场地。两个院落既相隔又相连形成整个建筑群的“虚轴线”,有利于“气”的会聚、疏导、通畅。(5)整个建筑组群划分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性空间,连续的空间序列,引起观赏点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空间尺度也是不同的。这里灵活地运用了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形”、“势”概念,把建筑群体内大范围的外部空间,具有为观赏目标的远观视距为“势”,用于总体空间的把握,约在200米左右;而20米左右的尺 度予人以人情味,可认识到建筑的细部,称为“形”,用作细小的外空间划分。
2007-8-31 11:24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8楼
随着人们的行进,远势近形的相互转化,而予以生动的视觉效果,获得以尺度转换为基础的空间的动态感知。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该设计方案力求一种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1)追求多层次的景观,通过建筑的收合来划分空间层次,也划定了近景、中景、远景等景观层次。利用建筑体量间的空隙,使空间通透引入多层次景观。(2)创造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高耸的写字楼挺拔向上;宾馆的曲线形平面及顶部层层退台;会馆的曲线形屋顶提示了自然山水和中国古城中连绵连缠的曲线形轮廓,有韵律的动态美打破和中轴构图的呆板,凭添了海边的浪漫气息。(3)建筑体量东、北两向高峻纤秀,西向低矮庞大,形成均衡布局。建筑分布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绿化掩映其间,从每一条街区看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
总而言之,设计师们把海交中心作为海口市一座重要的现代建筑,以现代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为前提,始终保持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但在方案构思中,对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精髓及原则,敢于创造性的运用,超越外形模写的巢穴,不拘细节,以风水理论的博大精华,从而创造出一座充满“写意”的现代建筑。值得当代的设计界、建筑界及从事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同仁们学习、借鉴,以促进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2007-8-31 11:24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19楼
五行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见图,圆圈线表示相生。五角线表示相克。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贯穿于我国古代思维现象的各个领域。
风水术认为,相地奥妙,尽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势有直有曲,有方有圆,有阔有狭,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测其气验其质而已。质以气成,气行质中。地理千变万化, 关键在五行之气。
风水五行有许多分类:
正五行,其诀云: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正五行用以定方位。 八卦五行,其诀云: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兑丁巳丑金,坎癸申辰水,离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八卦五行以司形局。这是以八卦配合干支而论其所属。震属木,庚纳配于震,亥朱合于震,故庚未俱属木。冀属木,辛纳配于冀,故辛亦属木。乾属金,甲纳配于乾,故甲属金,兑属金,丁纳配于兑,巳丑合于兑,故丁巳丑亦属金。坎属水,外阴而内阳,故坎之外三爻癸配之,而癸亦属水,申辰以合于坎而属水。离属火,外阳而内阴,故乾之外三爻壬配之,而壬亦属火,寅戌以合于离而属于火。坤属土,乙纳配于坤,故乙亦属土。艮属土,丙纳配于艮,故丙亦属上洪范五行,又名宗庙五行、大五行。其诀云: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属木,离壬丙乙火为宗,兑丁乾亥金生处,丑癸坤庚未土中。洪范五行以穷山音。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为二十四位五行变化之情。所谓八卦变通,十分复杂,是由爻变而成:甲本届木,纳于乾宫与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换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随坎化,遂属水。乙本属木,纳于坤宫,与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换坤之上下二爻,化成离象,乙受离化,遂属火。丙本属火,纳于艮宫,艮与兑对,以兑之下爻,交换良之下又,化成离象。丙随离化,遂属火。丁本属火,纳配艮宫,兑与艮对,以兑之上爻;交换良之上爻。化成乾象。丁受乾化,遂属金。庚本属金,纳配于震,震与巽对,以巽之下爻,交换震之下爻,化成坤象。庚受坤化,遂属土。辛本属金,纳配于巽,巽与震对,以震之上爻,交换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遂属水。壬本属水,纳配于离,离与坎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乾象。壬受乾化,本当属金,因纳于离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于离,遂属火。癸本属水;纳配于坎,坎与离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受坤化,遂属土。
以上三种是最常用的五行,此外又有:
四经五行。木居东,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各有其位,惟土不属四方而居中宫,风水术讲究坐山、向上,舍弃中宫。所以,五行实际上只用了四行,故称四经五行。
三合五行。由四经中以类合而得名。寅午戌合成火局,已酉丑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辛卯未合成木局,由生旺墓三方结合而成,故名之三合五行。
四生五行。四隅有四长生,甲木长生在亥,丙火长生在辰;庚金长生在巳,壬水长生在申,乙木长生在午,丁火长生在酉,辛金长生在子,癸水长生在卯。
双山五行。两字同宫合干支,以纳音五行为标准。如民丙辛合寅午戌为廉贞火,巽庚癸合巳酉丑为武曲金,坤壬乙合申子辰为文曲水,乾甲乙合辛亥卯为贪狼木,俱属二字合为二宫,故名之双山五行。
玄空五行。取生入克入,生出克出,以定吉凶。玄为神明变化,空为无所倚著。立穴定向,全凭虚灵之水法,水性玄空。有诀云:丙丁乙酉原属火,乾坤卯午金同生,亥癸艮甲是木神,戌庚丑未土为真,子寅辰巽辛兼已,申与壬方是水神。
此外,又有向上五行、纳音五行、星度五行‘浑天五行、河图五行、宿度五行、甲子五行、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不胜枚举。
风水中对五行的运用一直很混乱。宋代的褚泳在《祛疑说》指出:“向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参地理之学,虽各守其师说,深浅固朱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蒋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为水,丙丁已午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说,自谓得杨人参筠之学。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已午为火,与蒋说同,而独以壬位为火。”希夷先生即陈抟,他传授的五行与杨筠松传授的五行有同有异,没有完全统一。
清朝康熙年间,汤若望、杜如预等人在选择荣亲王葬期时,不用正五行,而用洪范五行,使山向、年月俱犯忌煞,得罪了皇帝,险些杀头。可见,选择五行是很严肃的事情。
风水师认为,五行是阴阳之纲领,造化之权衡。拔砂、放水、辩方;立向都得依靠五行。刘基在《堪舆漫兴》叙述:“金星形体净而圆,弓起浑如月半边。秀丽骂生忠义士,高雄威武掌兵权。木星身耸万人惊,倒地人看一树横。有水令人身贵显,歌斜不正反遭刑。涨天水星浪交加,或落平洋曲似蛇。智巧聪明多度量,荡然无制败人家。火星作祖似莲花,贪巨相承宰相家,只有开红堪作穴,亦须平地出萌芽。土星高大厚而端,牛背屏风总一般,若在后龙兼照穴,兄弟父子并为官。火南水北木居东,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谓五星来聚讲,天壤正气福无穷。”五星中,金星头圆而足阔,木星头圆而身直,水星头平而生浪,火星头尖而足阔,土星土平而体秀。用图可表示为:不仅是地形取决于五行,风水术中的所有理论都要以五行为指导。《管氏地理指蒙》说:“推星必由于五行,言天必由于五土,仰佑善之五音。”此书又说:“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兽,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为什么风水要如此重视五行?此书论述说:“葬者乃五行之反本还元,归根复命,而教化之达变也。嗣续因之,而盛衰消长。”子孙的祸福,取决于葬者的五行。五行盛,子孙长;五行衰,子孙消。
2007-8-31 11:26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0楼
八卦
八卦是由阴阳派生出来。《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别是≡乾、坤、震、 艮、离、 坎、 兑、 巽。它们代表许多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以之推衍,乾又可以作为君、宗、门、首、德等;坤又可以作为臣、城邑、田、宅、陆;震又可为主、坦道、善、左;冀又可为女、风俗、床;坎为江河、大川、渊、井、寒泉;离为户、牢狱、灶;臣为石、庙、宫室、穴;兑为妹、右、西等。
八卦主要用于表示方位。先哲把空间分成四维四隅,共八个方向,以八卦分别代表八个方向。《周易·说卦》指出:“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势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依照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画出方位图(一),这就是文王后天八卦。据说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制。在这个图中,乾在西北,代表天,最吉利,这大概是因为周代倔起于西北的缘故。
民间还流行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于后天八卦不同,这也是根据《周易·说卦》中的一段文字推演而出,其文;“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气相薄,水火不相错,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据此,宋代大儒陈抟画出了先天八卦图。在这个图中,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艮与兑对立,巽与震对立。乾、兑、离、震为阳,坤、坎、巽、艮为阴。从乾l、兑2、离3、震4、为顺,象征天左旋。从器5、坎6:艮7、坤8为逆,象征阴阳相错。按照这个顺序可画出中间的太极图曲线,这个曲线表示阴阳消长的旋转运动。
风水先生在使用罗盘时,有的用后天八卦,有的用先天八卦,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两个图形所代表的方位都背熟,否则就会被搞糊涂。
风水先生以为每个住宅都有自己的属性,就将后天八卦中的乾、兑、艮、坤作为西四宅,以离、震、巽、坎作为东四宅。具体的判断方法是依据住宅的朝向,如子山午向就是坎宅,坎宅属于东四宅。风水先生又认为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宅命,凡东四命就适宜住东四宅,西四命就适宜于住西四宅,否则有凶。至于如何推算主人的宅命,那是很复杂的,类似于八字算命;我们不必去学这一套。
风水先生常以八卦论述都城的吉凶。明清时代的风水先生为了说明北京建都的合理性,就依后天八卦说: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今之京师,居乎良位,成始成终之地,介乎震坎之间,出乎震而劳乎坎,以受万物之所归。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 八卦每卦有三爻,以枣代表阳、一一代表阴。八卦相重可以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卦有势名、卦形、卦意。如乾卦 ,乾是卦名, 是卦形,它的卦意是元亨利贞,这可以作多种解释,有人说表示美德、吉祥,有人说表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卦形是六条阳爻,每条阳爻都体现一定的意义。
古代的风水先生常常根据卦形相地。如,他们对长安城的地形,就是按乾卦的六五划分,以别贵贱。张礼在《游城南记·永乐坊》说:“宇文恺城大兴,以城中有大土岗,东西横互,象乾之六爻,故于九二置帝王之居,九三置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观,大兴善寺以镇之,元都观在荣业坊,大兴善寺在靖善坊,其岗与永乐坊东西相宜。”宇文恺是隋代的建筑家,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城(今西安)命宇文恺总体规划,他把土岗譬如成六条阳爻,由下往上,在第二条土岗修宫殿,第三条土岗修衙门,第五条土岗修寺庙。这样的市局能与乾卦的卦意达到一致。
2007-8-31 11:27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1楼
龙脉
脉,本义是血管,《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包。”引伸为事物的连贯性。《国语·周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指土壤开冻,如人身脉动。后人常喻地势有条理和联系,《史记·蒙恬传》:“(长城)起临挑,属之辽东,成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可见,先民限早就习惯称山川之间的联系为脉。
山川高低起伏、绵延盘豆,如龙伏、龙舞、龙腾、龙飞。所以,风水先生称山川为龙脉,我国大陆有2/3的地带都是山止;这样,处处都有龙脉。
风水先生对我国的山势走向有一套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我国在昆仑东南,而天下山脉成祖于昆仑,外国亦不例外。其河北诸山,自北寰乘高而来。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龙门西河;脊东之水,流入幽冀,入于东海。其西一支,为壶口奉岳,次一支包汾晋之原。另一支为恒山,又一支为太行山。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最长一支为燕山,尽于平乐。大河以南诸山,则关中之山,皆为蜀汉而来。一支至长安,而尽关中。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少,东尽泰山。一支自汉水之北,生下尽扬州。江南诸山,皆祖于岷江,出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左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右边一支,分散为江南闽广,尽于两浙建康。其一支为衡山,尽于洞庭九江之西。其一支度桂岭,包湘沉而北,尽于庐阜。其一支自南而东,则包彭蠢之原,度歙黄山,以尽于建康。又自天目山分一支,尽于浙。江西之山,皆自五岭赣上来,自南而北。闽广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则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尽会稽,南尾以尽闽粤,此中国诸山,祖宗支派之大纲也。
风水先生将这些山脉分为三龙,认为:昆仑的东南支流布于中国,又分为三支。左支环阴山贺兰,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为北龙。中文循西蕃入趋岷山,沿岷江左右,出右江者叙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趋关中,脉系大散阙;左渭右汉为终南太华。下泰岳起高山,右转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起泰山入海为中龙。右支出吐番以西,下丽江,趋云南,绕沾益、贵州关索,而东去沉陵。分其一由武关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阳山过九疑衡山,出湘江东趋匡庐止。又分其一支过庚岭,渡草坪,去黄山天日三吴止。过庾岭者又分仙霞关,至闽止;分衢为大拌山,右下括苍,左为天台四明,渡海而止,总为南龙也。
对于这种划分,风水先生的观点不一致,各人又有解释。如,《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乐郊私语》介绍明代刘基对“南龙”的阐述:“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北龙、中龙人皆知之,唯南龙一支从峨眉并江而东,竞不知其结局处,顷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天目虽为浙右镇山,然势犹未止,蜿蜒而来,右束黟浙,左带苕云,直至此州长墙秦驻之间而止,于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以长江淮泅之水;右绕以浙江曹娥之水,率皆朝拱于此州,而后乘潮东出,前后以朝鲜、日本为案,此南龙一最大地也。”这就是说,“南龙”出自峨眉,不是吐番以西,“南龙”渡海后,以朝鲜、日本为朝拱的案山。
明缪希雍在《葬经翼》云:“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条之干也。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龙之尽,鸭绿界其后,黄河挽其前,朝迎万派,拥护重复,北方一大会也。”这段话,将天下之脊说成是关中,连基本的地理知识都没有。又为了奉承明都北京,将鸭绿江和黄河作为前后相拥之水,这都是信口雌黄。
每个地方都各有龙脉,清代桂馥在《晚学斋集》有《答周书昌论山东地脉书》,对山东地势有全面的说明:“龙入山东有分水三:其一为峰之阴平岭,二为泅水之陪尾,三为芜莱之原山。过此三峡,则东岳插天矣。祖袜,岳之几案也。岳即起祖,遂多分披。其正脉转西南,经东阿、肥城,逆涕水而尽于东平,非大干安能逆此大水?若取其远势,今黄河入海处即水口也。收其近局,巨野泽即水库也。盖泰山以北之水,尽归丑艮;以南之水,尽归辰冀。其趋未坤者,惟有随龙之汶水。龙气即止于东平,背乾面巽,其水缠戌,乾元武而去,然后与大清河众水同归丑良以入海。山东地脉,起止如此。”
2007-8-31 11:29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3楼
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四象毕备”,并且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阳宅十书》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须水口收拾紧,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宽,案近明堂非窄势。此言住基大局面,别有奇特分等第。”这是一种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这样就是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正如佛隐《风水讲义》中所说:“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这个富有生态意象、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
二 古代风水学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启示
在古代风水学中,经常把大地比作人体来考虑各种因素,对此风水中有一句话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经》曰“支龙形势,如人之状,然其身一动,则手足自应;将主一出,则群兵必随。”“本身之龙要长远,身体必要端正为上,手足必以相合为佳,长幼必以逊顺为贵,主宾必以迎接为奇。”在这种人、地类同思想的基础上,风水中常据人体的结构将龙脉之真穴分为三种穴,一在头部,二在脐眼,三在阴部,其具体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囱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清孟浩《雪心赋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学》中即收有一幅以人体之“窍”为原型的风水穴位图,最能形象逼真地体现这种人、地同类的理念。
由于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天地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天地有五星五岳,人体亦有五官、五脏。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人亦对应有十指。地分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绕地球十二圈,人亦对应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周期性地气血流汪,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这一切都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凝聚着整个宇宙的生命,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合谐相处。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人的建筑活动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谐。风水说中用气来解释自然环境,在人与天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只要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合谐,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是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合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从这种意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使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
2007-8-31 11:35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4楼
风水最重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水龙经》中说:“穴虽在山,祸福在水。”“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因为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山以水为血脉,本身就是有机的。《黄帝宅经》的观点更为明确:“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亦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底蕴,如《管子·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论衡·书虚》说:“天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血脉流动,泛扬动静。”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灵人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
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了“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映了人们要求与环境和谐、重归大自然的愿望。“田园城市”一度付诸实践,其思想启迪了不少城市规划学家,大多新的城市设计方案就是从这里受益的。中国在50年代提出“城乡园林化、绿化”的对策之后,又于1993年2月召开了中国“山水域市讨论会”,钱学森先生指出,21世纪的中国城市应该是集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为一体的“山水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镐先生指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吴先生独具慧眼,认识到了风水说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山水构图中的重要作用;也启示我们,风水说关于山水空间的有效组合,一定能在“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现代运用与价值
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古代建筑风水学,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必然有着许多虚幻不实的成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用当代的语言与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的思想,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学的专家学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首先,要跳出传统风水学中“玄之又玄”语言怪圈,用浅显易晓的现代表达手段,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风水学的精义及现代价值。其次,应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善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当作“点金石”,去点化传统风水学,使其脱胎换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传统风水学的精华发扬光大。第三,要适应当代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研究面临的各种新的问题,敢于创新,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即将传统风水学中精华有机地融入当代建筑学之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或缺少河流,似乎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但只要略加变通,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左右护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以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因为对于城市、民居建筑而言,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龙、砂、水、穴遂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正如《阳宅集成》所说:“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屋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需滴水界真宗。”《阳宅会心集》亦说:“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在遵循传统风水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细心发现个别地区的先天缺陷,并通过各种努力去改善其整体环境,去完善这个小区的建筑,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例举海口国际交易中心的设计方案,可以称为将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成功的一个典范。下面依据焦毅强《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初探枣海口国际交易中心方案设计》一文加以介绍。
2007-8-31 11:35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5楼
海口国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交中心)是海口市拟建设的一个以展览、交易为主,兼容办公、旅馆等功能的综合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对外开放的新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海交中心选址于市中心区,占地76,940平米,建设面积约24万平米,由会馆、宾馆、写字楼三部分组成。现代城市中类似的综合性建筑,大多数是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将各个不同功能建筑的入口安排在不同方向的街道上;即使是一面临街,也将几个功能区的入口绝对分开,并对各自的外部空间作均质处理,这种方式虽然是基于对功能和交通的考虑,但不可避免带来以下弊端: (1)空间感觉分散,向心感不强。(2)难以形成集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代表西方建筑思想的设计方案方式与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相悖。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小至家庭住宅,大致大型复杂的综合性建筑群,乃至整个区域,都可视为一,即天地人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因此任何规模的建筑,都可以撜玛为蓝本进行设计或规划。
据此,担任设计任务的焦毅强等设计师,依循中国传统之文脉,把整个海交中心作为撜玛来设计构思。即在挢芡忌杓茢之中,合理地运用了传统风水中的摼判欠晒",并对摷獢撔讛之说赋予新的含意,而成为现 代设计可借鉴之方法。具体的做法是:(1)将整个设计方案按九宫格划分。(2)确定总入口作为宅门的坐宫卦位,称为摲粩。(3)遵循摷亟ù笪荩椎厣儆没虿挥脭的原则,布局建筑,即灵活地运用九宫图进行建筑布局。
他们根据城市的主干道的人流方向确定中心的总入口在东南,找出伏位在东南的宅形凶吉方位图。据方位图可定:(1)北、东两向吉地高起,应成为重要的围合要素,因此安排写字楼、宾馆等主要高层建筑。(2)西南、东南、东北向为中性方位,则安排宾馆侧翼,分会馆等附助建筑及绿化用地和停车场。(3)西侧和西北凶地较多,只安排体型低短的非居住性的会馆,其它为室外展场,建筑间隙较大,空地较多。
由此结合外空间设计形成了一套相当理想的设计方案,特点为:(1)形成以会馆为中心的围合性布局,会馆、宾馆、写字楼拥有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使其功能和形式得以有机联系,增强了整个方案的统一性。(2)建筑布局上有疏有密,这既从功能和形式上形成张弛效果,又为未来发展留下了面积余地和拥有较大的绿化用地。(3)将外空间作为交易活动的室外场地,形成内部围合的“现代院落”的模式。(4)写字楼、宾馆、会馆三面围合,形成具有封闭性的围合空间。这一空间由两个相连的方形“院落”组成。第一层次院落主要解决人口的交通问题,并为城市提供一块较公共性的空间。第二层次院落封闭性较强,东西两侧建筑相距50米,建筑高度20多米,院落纵向延伸,主要为交易中心的内部人流解决交往、休息问题,并提供室外交易场地。两个院落既相隔又相连形成整个建筑群的“虚轴线”,有利于“气”的会聚、疏导、通畅。(5)整个建筑组群划分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性空间,连续的空间序列,引起观赏点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空间尺度也是不同的。这里灵活地运用了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形”、“势”概念,把建筑群体内大范围的外部空间,具有为观赏目标的远观视距为“势”,用于总体空间的把握,约在200米左右;而20米左右的尺 度予人以人情味,可认识到建筑的细部,称为“形”,用作细小的外空间划分。 随着人们的行进,远势近形的相互转化,而予以生动的视觉效果,获得以尺度转换为基础的空间的动态感知。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该设计方案力求一种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1)追求多层次的景观,通过建筑的收合来划分空间层次,也划定了近景、中景、远景等景观层次。利用建筑体量间的空隙,使空间通透引入多层次景观。(2)创造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高耸的写字楼挺拔向上;宾馆的曲线形平面及顶部层层退台;会馆的曲线形屋顶提示了自然山水和中国古城中连绵连缠的曲线形轮廓,有韵律的动态美打破和中轴构图的呆板,凭添了海边的浪漫气息。(3)建筑体量东、北两向高峻纤秀,西向低矮庞大,形成均衡布局。建筑分布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绿化掩映其间,从每一条街区看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
总而言之,设计师们把海交中心作为海口市一座重要的现代建筑,以现代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为前提,始终保持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但在方案构思中,对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精髓及原则,敢于创造性的运用,超越外形模写的巢穴,不拘细节,以风水理论的博大精华,从而创造出一座充满“写意”的现代建筑。值得当代的设计界、建筑界及从事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同仁们学习、借鉴,以促进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2007-8-31 11:35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6楼
秦汉:风水术之发生
秦代有了地脉观念。秦统一后,派蒙恬修长城,开驰道。察始皇死后,赵高矫沼逼令蒙恬自杀,当时,民间传说蒙恬之死是因为他“绝地脉”所致。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秦代有了王气观念。《晋书·元帝纪》谈到南京地理时说:“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秦代营建了巨大的土木工程。有阳宅阿房宫,又有阴宅始皇家。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始皇家动用70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
秦代讲究墓葬吉凶。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又据《管氏地理指蒙》卷四记载,秦末李仲翔祖葬城纪,他三次梦见有人告诉他,葬地的山形如川字,法当战死。仲翔不信,汉初果战于狄道而死。
秦人西首而葬,墓向东方,主墓道在墓坑的东端,这可能与秦园地处西睡,企图东进有关,也可能是他们有了以西为尊的观念。
西汉
谈到西汉的风水术,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汉代的相地知识。空前发达的地学,正是风水术产生的基础。”
当先秦学者在《禹贡》中把我国的山势大致划定之后,汉代学者又在此基础之上创立了有名的“三条四列说”,它们分别是:
北条:岍——吱(陕境渭河北岸)——荆山-壶口——雷道(陕晋间)——太岳——砥柱——析城——王屋(晋南)——太行——恒山——褐石(河北)
中条:西倾——朱围——乌鼠——太华(陇陕)熊耳——外方——桐柏——陪尾(鲁南)。分支:蟠家(陕南)——荆山一一外方——大别(鄂皖境)
南条:衡山一一衡山——敷浅源(庐山)
第一列:岍——碣石(即北列)
第二条:西倾——陪尾(即中列主干)
第三条:蟠冢——大别(即中列分支)
第四条:岷山——敷浅源(即南条)
这些山脉正是后世风水师所说的龙脉。
汉代对地理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尔雅》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都是解释地理现象的,如“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野,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图中已能清楚地表示出山脉、山簇、山峰、山谷、河流,并且比较精确。
汉代虽然有了丰富的相地知识,但毕竟还是缺乏科学性。人们的迷信思想仍然很严重,对地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状况很容易滋生风水观念。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汉代的风水术发生。
汉初励精图治,术数不兴。但也有术士,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人自称能望气,说长安东北有五彩神气,好象人戴的帽子。文帝居然相信了,就在渭河边修了个五帝庙,用以祭五帝,用大堆木柴燃烧,新垣平说是天上降下来了光辉,文帝一时高兴,封他为上大夫。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文帝知道上了当,就杀死了他。
汉武帝时,司马迁不相信风水,他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走遍了名山大川,但他在《史记》中不讲风水,当时也不兴风水。
但是,汉武帝时有了堪舆家。《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言不可。这时的堪舆家不是风水师,而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的占候之士。
2007-8-31 11:36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8楼
但是,东汉士人对居住环境还是很讲究的。《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仲长统对住宅的要求是“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币,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背山临流,前有场圃,这正是风水术对阳宅的基本原则。
东汉的风水观念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如徐孺子说的“囚”字,风水家视为大忌,盖房不能先修围墙,修房不能没有通路,墓地不能闭得太紧,否则,这都会犯囚字禁。又如“犯土”,民间营建宅舍,小遭疾厄,就说是“犯土”。考察“犯土”忌讳之源,出自东汉。汉安帝时,皇太子惊病不安,宫里的人都说是因为修缮圣舍日才触犯了土禁。这个说法传到民间,就有了“犯土”之说。
由此可见,东汉是风水术发生的时代,民间有了风水之习浴。
魏晋南北朝:风水术之传播
魏晋
魏晋产生了象管格、郭璞这样的风水术宗师(见《人物篇》),并且还有一批擅长风水术的隐逸之士。
据《南史》记载,刘裕未发迹时,有一天与一位叫孔恭的人同游,途经曲阿、丹徒之间的候山时,孔恭说:“此地有天子气”,刘裕的先人正葬于此,刘听了此话后非常自负,后来他果然成了刘宋的开国皇帝。
《晋书》记载了几位无名氏风水师的故事:
魏舒从小就成了孤儿,为外婆收养,外婆家修建房屋,有相宅者说当出贵甥。后来,魏舒发奋,应验了相宅者的话。
陶侃从小家贫,办丧事很困难。即将下葬时,家中的牛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陶侃在找牛的途中遇见一个老头,老头告诉他说:“前面的山岗下有一条牛在沟中睡觉,若在那个地方下葬,后人可以位极人臣。”老人又指着另一处小山说:“其次是那个地方,后人可以代代出二千石的官。”老人说完就不见了。陶侃按照他的指点,找到了那头牛,并在那里埋葬了亲人。并把老人所指的另二座山告诉了周访。周访的父亲死后,周访就把他葬在那个地方。后来,周访果然官至益州刺史,周访的子孙都当了刺史。陶侃官至太尉,颇多功绩。
有个善相墓的人说羊祜的祖墓上有帝王之气,如果凿开墓就会断绝子孙,但可以“出折臂三公”。羊枯把墓凿开了,后来他骑马时跌断了手臂,但是他官至尚书,没有后人。应验了相墓者的话。
晋代也有不相信风水的人。夏侯湛出生于名门望族,性额豪侈,衣食都很讲究。在他临死时,却让人准备小棺薄葬。当时的舆论认为,夏侯湛虽然活着时不能砥砺名节,死时还能从简,也算是深达生死道理。
晋代人对“太岁”很忌讳。《晋书·徐遗传》记载:“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徐邈在当时是一位很开达的知识分子,也相信太岁,说明风水观念深入人心。
南朝
宋明帝是个讲究忌讳的皇帝。百官论事时,如发音有“祸”“败“‘凶“‘丧”的,不论多大官,必加罪戮。当时民间称宣阳门为白门,尚书有远江温上疏时误称“白”字,明帝向来忌讳“白”字,气得骂道:“白你家门。”江温吓得半死。太后的停尸床从东宫出,明帝碰见了,以为不祥,罢免了十几个人的官职。宫内搬床或整治墙壁,必先祭土神,派文士作文祈祷。内外之人常虑犯忌,人人自危。当时,萧道成家的墓有五色云气,明帝觉得很讨厌,就暗中派人在萧家坟的四角钉了长五、六尺的铁钉,可是,萧道成最后还是做了皇帝。
刘宋民间也有相墓的专家。有个善相墓的看见苟伯玉家里的祖坟,就对伯玉的父亲说:“你家当出显贵,但不长久。”白玉听说此事,说“朝闻道,暮死可矣。”后来人白玉辅助萧道成成就了帝业,位极人臣。伯玉后被齐武帝诛杀。
南齐武帝也相信风水。当时,望气者说:“新林、娄湖、青溪并有天子气,可于此处起楼苑宫观。”武帝照办了;
南齐时,衡阳地方有一怪俗,山民生病,就说是先人为祸,必须挖祖坟,剖棺,以水洗尸骨。名为洗骨除祟。吴人顾宪之;出任街阳内史,向民众宣传生死之理,讲明生病与先人无关,终于改变了这种民俗。
陈朝时,秦郡人吴明彻用辛勤耕种的粮食换钱修祖坟,有个姓伊的占墓者说他是孝子,将来必大贵。后来,吴明彻当了大官。
这些事实说明,风水术在当时传播得很广泛。
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魏晋南北朝的地学发展情况。特别要提及《水经注》。三国时,有人写了《水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全国性范围内水系的专著,但内容过于简扼,北魏的郦道元依据《水经》而作《水经注》,所记河流水道1252条,注文达30万字,是《水经》原书字数的30倍。其中对山陵、原隰、泽薮、火山、温泉都有记述,内容十分丰富,所记山川形胜,如《水经注·易水》记载先秦时的燕宫遗址云:“一水经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矣。”这段文字描述了建筑与山水景观之间的谐调,正是风水师所津津乐道的风水宝地。
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方志书,对各地的地理形势有细致的描述。如《荆州记》记载今湖北长阳西北的一处风穴说:“宜都亻艮山县有山,山有风穴,口大数尺,名为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亻艮山侧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清龙。”
这些地理知识无疑为风水师所利用,才使得风水术不断丰富,并得以传播。
2007-8-31 11:36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29楼
《水龙经》总论
此卷专明水龙支干之理。盖以通行大水为行龙,而谓之干;以沟渠小水为割界,而谓之支;穴法取支不取干,犹之高山起伏、重岩叠嶂之中,反无真结,而老龙发出嫩枝,始有结构也。
篇中主意,尝以干龙绕抱,取气形局形;以支龙正合交会,取内气孕育;其于水龙之理论之,特为美备。盖大江大河虽有弯抱,其气旷渺;与墓宅不亲,断难下手。须于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绕抱成胎,则七气内生,并大水之气脉,皆收揽而无余,斯为大地。予观旧家名冢;支川小于,首尾通流,其形曲折干转,但得龙腹穴全,虽无内堂界水,亦得大发。其小支尽处,或一水单缠,或双流界抱,深藏婉丽,统秀钟灵。世家大族,所在都有,不必尽论外局,其福力已不可限量。故此书不可尽拘。然小干无支,其局虽大,必须久而后应,终难骤发。支龙无干,其效虽捷,而气尽易衰,不能绵远。究不若支干相扶之地,可希旦夕之功,而亦可期代兴之泽也。
然则,此书之义,其可废而不察钦?至所重在特朝之水,迎秀立穴。此虽正论,然必欲其迎秀入朝,犹是一偏之论。盖水龙妙用,只在流神曲秀生动,化机自呈。前后左右,无往不宜,顺逆去来,随方协应。以予所见,凡以坐向首尾,为驾驶有权,或左或右,皆未免偏于公位耳。若湖荡龙法,则此书皆取众水环聚,盖即仿山龙因式眠倒星辰之说也。果如此图局法,固妙,但予遍观吴楚之地三江五湖巨浸多矣,求合此等因式;百无一遇;亦在通其说以会其意尔。必按图索骤,毋乃太愚乎?
要之;湖荡之派,亦当深明支干。盖大荡即名大干,必须于旁又求支水立穴,然后发福可期。若只取大荡,阳宅尚有归收,阴墓必难乘按。其借外砂包护,亦即支干之法而变用之者也。至于水龙作用,全在八卦三元,江河湖荡,其归一也;不精此义,纵得合格大地,未免求福,而反受其祸,此又乾坤之秘要,圣哲之心传,而非作书者所能知也一。
此书作者;不著姓名,大约近代人手笔。其每篇立论,未免尚存流俗之见;予以文干定说,为水龙第一义,故节取其图,列之首卷。若一一泥乎其说,则于真实际分;反致河汉。是贵学者之善绎此书耳。大鸿氏笔记。
气机妙运论
太始惟一气耳。究其所先,莫先于水。水中滓浊,积而成土。水土震荡,水落土出,山川以成。是以山有耸翠之观,而水遂有波浪之势。《经》云:“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气行则水随,水止则气畜。子母同情,水气相逐,犹影之随形也。”夫气一也,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水其表也。气其里也,内外同流,表里同运,此造化自然之妙用。故欲知地气之趋东趋西,即水之或来或去,可以得其概矣。
故观气机之运者,必观诸水。川上之叹;宣圣所以见道于逝者乎?然行龙必有水辅,止龙必有水界,行龙气者唯在于水,故察其水之自来,即以知龙气发源之始。止龙气者亦在乎水,故察其水所交会,即以知龙气融结之处。《经》云:“界水则止。”又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旨哉斯言欤!
夫天地之气,阴与阳而已。《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阴阳互藏其宅,动静互为其根;阴阳相擅,万物化醇。”郭子有云:“独阳不生,独阴不成。”阴阳合德,而生成之功备。故山脉之峙,水脉之流,各有阴阳。水者阳也,山者阴也,二者交互,不可须臾离也。地脉之行,藉水以导之;地脉之止,藉水以凝之。既能导其行,又有凝其止者,何也?盖外气既与内气复合,二气相荡而成物,犹夫妇交媾而有生育之功也。阳为雄,阴为雌,阳以畜阴,阴以含阳,即雌雄相会,牝牡相媾之情也;故曰:阴阳相见,福禄永贞;冲阳和阴,万物化生。此天地自然之化机也。合而言之,混沌之体,即万物统体一太极之妙用;分而言之,随物之物,又万物各具一太极之元奥也。知太极之理,则可以悟化机之妙;知化机之妙,则可以语形象之学矣。
2007-8-31 11:40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30楼
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
要谈生命的起源,你倒不如谈元素的起源,因为两者是一样的。
——达尔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今,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毋。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 ——《素问·五常政大论》
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枣中国风水学。
中国古科技理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气、数和象。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它们是:能量(Energy)、信息(Information)和态势或形式(Mode)。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气,是客观存在,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能量。数,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程序或逻辑,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信息。象,是气根据数而存在的形式或变化的态势。用现代科学概括为:象是能量依据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态势。
宇宙万事万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们的存在态势;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态势,有态势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础。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正是气、数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实在的,具体的。信息“数”指导能量“气”按一定态势“象”存在,能量“气”依照“数”的指令,构成一定的存在态势“象”,存在态势“象”受信息“数”指挥,以能量“气”为基础。
数、气、象即信息、能量、态势,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周易·系辞》称:“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亦无所不在。易经和佛经所说的精、气、神。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神,就是构象。
精,中国古代先圣又称玄、道、元、一、水;
称精,是因为人体信息来源于父精母卵5
称玄,是因为信息难以观测,(怀玄、玄具难测,太玄无形容);
称道,是因为信息决定宇宙万事万物生化的必由之路;
称元,是因为信息在有形质宇宙之始;
称一,是因为一为自然数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抱一、守一、归一、真一、太一);
称水,是因为地球生物发源于水。
中国古科技理论中所说:“理”是研究数、气、象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理是人所确认的能量存在形式,简称构象,或称能场。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西方科学赖以发展的演绎推理法;一是中国及东方科技来源于类比归纳法。
演绎推理法适用于有限数理范围,类比归纳法适用于无限数理范围。人通过象认识气和数,而象有“无”和“有”的分别。人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能感知的客观存在为有;反之则为无。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为常,或恒;这就是《易经》所说:“意不尽道,言不尽意,书不尽言。”可以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称为特化(Specialized)。《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体的道、名、气、数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国先圣认为:物质是能量(气)的一种较为稳固的特化形态。现代高能物理已经证明: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气,没有物质。宇宙,包括太阳系由气形成。生成宇宙的“气”,现代科学认为源于黑洞,中国古科技理论称为无极、无为。“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
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问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 “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气”和“形”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 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
西方人在惊叹之徐呼“My God!”,就是“我的上帝”。而中国人则呼“我的天!”。中国古代先民,没有像西方人那样人为地创造一个“上帝”,认为主宰天地人万事万物的那个东西是“天”,是“气”,是“场”,是宇宙间的“精气神”或“数气象”,亦即宇宙规律。并由此,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阎王。天地人是一体的,是全息的。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同理。
整个宇宙是由:能量(气)、信息(数)和态势(象)三部分组成。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风水学源自于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科学内涵。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中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阳性。
2007-8-31 11:44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31楼
形势
形势,相地术指地形和地势。形与势有区别。风水先生认为,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形比势小,势比形大。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形是势之积,势是形之祟。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立于形之先,形成于势之后。形住于内,势位于外。形得应势,势得就形。势居乎粗,形居乎细。势背而形不住,形行而穴不结。势如城郭垣墙,形似楼台门第。形是单座的山头,势是起伏的群峰。认势惟难,观形则易。由大到小,由粗到小,由远到近。来势为本,住形为末。左右前后谓之四势,山水应案谓之三形。
风水先生是怎样判断形与势的好坏呢?缪希雍《葬经翼》云”:“势来形止,若马之驰,若水之波。形近而势远,形小而势大。审势之法,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顺。”对势的要求是:势必欲行,行则远,远则腾。势不欲止,止则来无所从。势欲其来,势不畏露,势必欲圜,圜则顺。对形的要求是:形不欲露,露则气散于飘风。形必欲圜,圜则气聚而有融。而有融。形不欲行,行则或东或西。形必欲方,方则正。
风水先生之所以要这样看待形与势,是因为他们把势作为来龙,只有来龙大、强、异、专、逆,才会带来好运气。来龙如果太小、太弱、太平常、太多分支、太直奔,那就不会造成好形。形,实际是指一隅环境。形由势造成,形又决定了穴的好坏。形要厚实、积聚、藏气,这样才能结得好穴。有好穴,葬者就会安逸,生者就会发达。为了安逸和发达,就要择好形好势,这是相辅相成的。
风水先生的形势观念主要用于看山。山有五势、五势是按方向划分的:
龙北发朝南来为正势。
龙西发、北作穴、南作朝为侧势。
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为逆势。
龙顺水下朝、逆水上此为顺势。
龙身回顾祖山作朝为回势。
按照山的形状势态,又可分为九龙: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
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
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这样一些类,未免过于烦杂、模糊、笼统。而风水先生正是根据这种分类去择穴,去推测吉凶,这样他们势必堕入唯心论的深渊。
应当看到,风水先生的形势观念采用了有机联系、变化、依存的思维方法,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可取的。但他们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好的地气,用以保佑生者,这就便辩证法被歪曲了,失去了辩证法的实际意义。我们应该看到,只有科学的地质学才能真正地认识我国的地形地势。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为了揭开地壳运动的奥秘,长期致力于地质构造研究,发现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存在“山”字型构造。即在南北方向的隆起山脉,在它的南面总有一套东西延伸的弧形山脉,这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受到向南推挤而两端受阻时的构造组合。李四光认为,自然界的地形地势都不是偶然的、孤立地存在,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规律的统一整体。在此基础上,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与之相反,风水先生们由于他们在方法上和思维上的错误,使他们永远不能对地形地势作出科学的解释。
昆仑
巍巍昆仑,位于我国西北。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延于青海境内,介于柴达木、塔里木与藏北高原之间,长约2500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高峰有公格尔山,山上有高峰和冰川,号称亚洲脊柱。
在先哲眼中,昆仑山是很神秘的。《山海经·海内西经》描述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仍。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2007-8-31 11:48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32楼
昆仑山在哪里?古人都说不清楚。《禹本纪》说昆仑在天地之中。《禹贡》中记有昆仑,注释家各持己见,郑康成说是山,马融说在羌西,孔安国说是国。《淮南子》认为昆仑呈梯形三层:“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风水以昆仑为龙脉之源,是地首,认为天下的大山都是昆仑的延伸和支脉。唐杨筠松在《龙经》说:“昆仑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心为巨物;如人骨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几。四支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脉,西北崆{山同}数万程,东入三韩陷杳冥;唯有南龙入中国,分宗孕祖来奇特。”刘基在《堪舆漫兴》说:“昆仑山祖势高雄,三大行龙南北中。分布九州多态度,精粗美恶产穷通。”
山水
山与水的关系,《管氏地理指蒙》是这样说的:“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驻兵之地,非城不营。山如堂,水如墙,高堂之居非墙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风化斯淳。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然水不能自为浅深,气急而不凝者,实山为之也。山不能自为开拓,使堂气畅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
这就是说,山水相依相存,不能舍山而言水,也不能舍水以言山。山属内气,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属外气,如城如墙,如臣如宾。内外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因此,任何风水先生在相地时都要看山看水,人称山水之士。
怎样的山水就好呢?据说,山贵于磅礴,水贵于萦迂。萦迂则山与水而气聚,磅礴则水与山而气浮。山高水倾,山短水直,山逼水割,山乱水分,山露水反,这是五凶。池沼无源,田塍短促,坑壕潦涸,滩激喧嘈,洲移诸易,这也是五凶。
以上这些认识,都是由“气”的观念引伸出来。古人认为气是一种物质形态,气凝而为山,气融而为水,山水都是气。水之所出,必本于山,山之所穷即寄于水,山水是气“虚”“实”的表现,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
以上这些认识,还与古人的审美观有关。有山无水,有水无山,都不会美。山水相连才美。山势磅礴,水势萦迂,这是大自然的美,反之则不美。
因此,风水术中的山水观念是有可取之处的。它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观和审美观。这种观念,我们是能接受的。试设想;堪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山无水,或者有水无山,那还美么?风水术的山水观念,还为我们提供了辨证统一的思维方法。看问题,不能只看山,也不能只看水。譬如我们研究长江,就不能不看秦岭大别山和南岭,这两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构成了长江与黄河、珠江流域的分水岭。长江在这两座山系之间,“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我们的先哲很早就在《考工记》中说过:“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科学的地理考察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我国境内,每隔八度左有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枣阴山、昆仑山枣秦岭、还有南岭。如果我们治理黄河、长江,不考察沿线的 山脉,就不可能控制水源,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水患。
需要说明的是,风水术中的山水观念反映了先哲几千年对山水的认识,风水先生借用其中一些合理的见解,填充到水理论中,甚至作了许多歪曲,说什么君臣、堂气等,这是对自然界的伦理性解释,也是我们应严加批判的。
2007-8-31 11:48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33楼
秦汉:风水术之发生
秦代有了地脉观念。秦统一后,派蒙恬修长城,开驰道。察始皇死后,赵高矫沼逼令蒙恬自杀,当时,民间传说蒙恬之死是因为他“绝地脉”所致。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秦代有了王气观念。《晋书·元帝纪》谈到南京地理时说:“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秦代营建了巨大的土木工程。有阳宅阿房宫,又有阴宅始皇家。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始皇家动用70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
秦代讲究墓葬吉凶。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又据《管氏地理指蒙》卷四记载,秦末李仲翔祖葬城纪,他三次梦见有人告诉他,葬地的山形如川字,法当战死。仲翔不信,汉初果战于狄道而死。
秦人西首而葬,墓向东方,主墓道在墓坑的东端,这可能与秦园地处西睡,企图东进有关,也可能是他们有了以西为尊的观念。
西汉
谈到西汉的风水术,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汉代的相地知识。空前发达的地学,正是风水术产生的基础。”
当先秦学者在《禹贡》中把我国的山势大致划定之后,汉代学者又在此基础之上创立了有名的“三条四列说”,它们分别是:
北条:岍——吱(陕境渭河北岸)——荆山-壶口——雷道(陕晋间)——太岳——砥柱——析城——王屋(晋南)——太行——恒山——褐石(河北)
中条:西倾——朱围——乌鼠——太华(陇陕)熊耳——外方——桐柏——陪尾(鲁南)。分支:蟠家(陕南)——荆山一一外方——大别(鄂皖境)
南条:衡山一一衡山——敷浅源(庐山)
第一列:岍——碣石(即北列)
第二条:西倾——陪尾(即中列主干)
第三条:蟠冢——大别(即中列分支)
第四条:岷山——敷浅源(即南条)
这些山脉正是后世风水师所说的龙脉。
汉代对地理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尔雅》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都是解释地理现象的,如“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野,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图中已能清楚地表示出山脉、山簇、山峰、山谷、河流,并且比较精确。
汉代虽然有了丰富的相地知识,但毕竟还是缺乏科学性。人们的迷信思想仍然很严重,对地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状况很容易滋生风水观念。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汉代的风水术发生。
汉初励精图治,术数不兴。但也有术士,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人自称能望气,说长安东北有五彩神气,好象人戴的帽子。文帝居然相信了,就在渭河边修了个五帝庙,用以祭五帝,用大堆木柴燃烧,新垣平说是天上降下来了光辉,文帝一时高兴,封他为上大夫。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文帝知道上了当,就杀死了他。
汉武帝时,司马迁不相信风水,他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走遍了名山大川,但他在《史记》中不讲风水,当时也不兴风水。
但是,汉武帝时有了堪舆家。《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言不可。这时的堪舆家不是风水师,而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的占候之士。
西汉称相地为形法。(见名称考证)
西汉又有了“讳西益宅”,“讳被刑为徒,不上丘墓”。说明风水观念已经开始萌生。
2007-8-31 11:51回复
易川凿北京助理3位粉丝
35楼
东汉的风水观念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如徐孺子说的“囚”字,风水家视为大忌,盖房不能先修围墙,修房不能没有通路,墓地不能闭得太紧,否则,这都会犯囚字禁。又如“犯土”,民间营建宅舍,小遭疾厄,就说是“犯土”。考察“犯土”忌讳之源,出自东汉。汉安帝时,皇太子惊病不安,宫里的人都说是因为修缮圣舍日才触犯了土禁。这个说法传到民间,就有了“犯土”之说。
由此可见,东汉是风水术发生的时代,民间有了风水之习浴。
魏晋南北朝:风水术之传播
魏晋
魏晋产生了象管格、郭璞这样的风水术宗师(见《人物篇》),并且还有一批擅长风水术的隐逸之士。
据《南史》记载,刘裕未发迹时,有一天与一位叫孔恭的人同游,途经曲阿、丹徒之间的候山时,孔恭说:“此地有天子气”,刘裕的先人正葬于此,刘听了此话后非常自负,后来他果然成了刘宋的开国皇帝。
《晋书》记载了几位无名氏风水师的故事:
魏舒从小就成了孤儿,为外婆收养,外婆家修建房屋,有相宅者说当出贵甥。后来,魏舒发奋,应验了相宅者的话。
陶侃从小家贫,办丧事很困难。即将下葬时,家中的牛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陶侃在找牛的途中遇见一个老头,老头告诉他说:“前面的山岗下有一条牛在沟中睡觉,若在那个地方下葬,后人可以位极人臣。”老人又指着另一处小山说:“其次是那个地方,后人可以代代出二千石的官。”老人说完就不见了。陶侃按照他的指点,找到了那头牛,并在那里埋葬了亲人。并把老人所指的另二座山告诉了周访。周访的父亲死后,周访就把他葬在那个地方。后来,周访果然官至益州刺史,周访的子孙都当了刺史。陶侃官至太尉,颇多功绩。
有个善相墓的人说羊祜的祖墓上有帝王之气,如果凿开墓就会断绝子孙,但可以“出折臂三公”。羊枯把墓凿开了,后来他骑马时跌断了手臂,但是他官至尚书,没有后人。应验了相墓者的话。
晋代也有不相信风水的人。夏侯湛出生于名门望族,性额豪侈,衣食都很讲究。在他临死时,却让人准备小棺薄葬。当时的舆论认为,夏侯湛虽然活着时不能砥砺名节,死时还能从简,也算是深达生死道理。
晋代人对“太岁”很忌讳。《晋书·徐遗传》记载:“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徐邈在当时是一位很开达的知识分子,也相信太岁,说明风水观念深入人心。
南朝
宋明帝是个讲究忌讳的皇帝。百官论事时,如发音有“祸”“败“‘凶“‘丧”的,不论多大官,必加罪戮。当时民间称宣阳门为白门,尚书有远江温上疏时误称“白”字,明帝向来忌讳“白”字,气得骂道:“白你家门。”江温吓得半死。太后的停尸床从东宫出,明帝碰见了,以为不祥,罢免了十几个人的官职。宫内搬床或整治墙壁,必先祭土神,派文士作文祈祷。内外之人常虑犯忌,人人自危。当时,萧道成家的墓有五色云气,明帝觉得很讨厌,就暗中派人在萧家坟的四角钉了长五、六尺的铁钉,可是,萧道成最后还是做了皇帝。
刘宋民间也有相墓的专家。有个善相墓的看见苟伯玉家里的祖坟,就对伯玉的父亲说:“你家当出显贵,但不长久。”白玉听说此事,说“朝闻道,暮死可矣。”后来人白玉辅助萧道成成就了帝业,位极人臣。伯玉后被齐武帝诛杀。
南齐武帝也相信风水。当时,望气者说:“新林、娄湖、青溪并有天子气,可于此处起楼苑宫观。”武帝照办了;
南齐时,衡阳地方有一怪俗,山民生病,就说是先人为祸,必须挖祖坟,剖棺,以水洗尸骨。名为洗骨除祟。吴人顾宪之;出任街阳内史,向民众宣传生死之理,讲明生病与先人无关,终于改变了这种民俗。
陈朝时,秦郡人吴明彻用辛勤耕种的粮食换钱修祖坟,有个姓伊的占墓者说他是孝子,将来必大贵。后来,吴明彻当了大官。
这些事实说明,风水术在当时传播得很广泛。
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魏晋南北朝的地学发展情况。特别要提及《水经注》。三国时,有人写了《水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全国性范围内水系的专著,但内容过于简扼,北魏的郦道元依据《水经》而作《水经注》,所记河流水道1252条,注文达30万字,是《水经》原书字数的30倍。其中对山陵、原隰、泽薮、火山、温泉都有记述,内容十分丰富,所记山川形胜,如《水经注·易水》记载先秦时的燕宫遗址云:“一水经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矣。”这段文字描述了建筑与山水景观之间的谐调,正是风水师所津津乐道的风水宝地。
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方志书,对各地的地理形势有细致的描述。如《荆州记》记载今湖北长阳西北的一处风穴说:“宜都亻艮山县有山,山有风穴,口大数尺,名为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亻艮山侧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清龙。”
这些地理知识无疑为风水师所利用,才使得风水术不断丰富,并得以传播。
2007-8-31 11:51回复
共有108篇贴子
1234下一页尾页
发表回复
内 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登录 |注册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

©2010 Baidu贴吧协议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