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办登记证书多少钱:《二泉映月》的“听”与“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0:41
             《二泉映月》的“听”与“赏”

               ·树 玄·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除夕之夜,唐代诗人李颀与一班听众在高堂明烛的融融氛
围中,欣赏演奏家安万善吹奏觱篥。觱篥是当时西域乐器,竹制,与胡笳相近。
安万善是西域“凉州胡人”,器乐演奏家。随后,李颀写了一首诗:《听安万善
吹觱篥歌》。李颀观察听众感受音乐时的反应,发出了慨叹:“世人解听不解
赏”,慨叹音乐家——这里就是“凉州胡人”安万善——寻求知音之难。

  “听”与“赏”是音乐审美感受的两个层次。“听”止于耳,“赏”则入于
心。“听”是“悦耳”,也就是“好听”;“赏”则使人“动心”。“听”是初
级层次,一般人(“世人”)只是觉得乐声悦耳、好听,但是还没有达到“赏”
的水平。“赏”就不仅是悦耳、好听,还要能“听出”乐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是一种审美鉴赏,是高级层次。

  “听”诉诸于耳,“赏”则诉诸于心。这样的道理验之于华彦钧(阿炳)名
曲《二泉映月》可得确证。

  《二泉映月》的“二泉”,是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因唐代茶圣陆羽遍尝
天下二十种泉水,将惠山泉列为第二,从此“天下第二泉”名扬天下。泉水甘洌,
景色清幽。宋时二泉水为贡品,“月进百坛”。苏轼曾来惠山品茶,留有“独携
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

  若干年前,曾读过一篇分析乐曲《二泉映月》的文章,作者只是从乐曲的标
题出发,“望题生意”,认为《二泉映月》是用音乐形象描绘天下第二泉在夜色
下的幽美景色。这样的耳朵听到的只是《二泉映月》音色的优美和曲调的婉转,
却听不出一个黑暗中沉于社会底层的一颗悲苦无奈的心灵的叹息与心中愤懑的抗
争。这样的耳朵只止于“听”,而未能入于“心”;止于“悦耳”,而未能“赏
心”。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说的正是这
种情况。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这样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
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
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贺绿汀先生道出了《二泉映月》的真正内涵。

  其实,《二泉映月》的形象感是极强的,我们在聆听那优美的旋律的时候,
仿佛“看见”一位盲艺人在无锡凄冷的暗夜小巷中一面流浪一面通过乐曲向人们
倾诉着他一生的心酸,倾诉着他内心的悲苦、无助、无望、无告、无奈、凄冷、
哀怨、孤苦、苍凉、愤懑……但是他并不屈服,他顽强自傲,他挣扎抗争……他
把这些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多重思绪用他那把二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们能听
出他内心隐隐地却又分明地酝酿着反抗的心声,并且憧憬着光明与理想的境界,
但最后终因黑暗的浩大与自身的局限,只能归于无奈,他一遍一遍地向人们诉说
着,无尽地诉说着……

  一个盲艺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他毕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黑暗,发出了
自己的声音。无怪著名的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一次聆听二胡演奏家姜
建华演奏《二泉映月》后,凄然泪下,并且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
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的音乐让人去思索,思索人生的苦难,思索苦难背后深广的社会内容。
这就是“动心”,即使心灵震颤,这就不能只是“听”,而要“赏”。

  “听”与“赏”是两个不同的审美层次,欣赏音乐如此,欣赏其他艺术,如
绘画,也是如此,不过那不能说是“听”与“赏”,而是“看”与“赏”,“赏
心悦目”,“悦目”是初级层次的“好看”,“赏心”才是高级层次。

  不仅音乐、绘画如此,欣赏其他艺术也同样如此,我们读《红楼梦》,如果
只是看故事,看热闹,看贾家的兴衰,那也只是初级层次。《红楼梦》是一部浩
大的史诗,曹雪芹绝不是只想告诉我们几件贾家的生活“琐事”,他要通过贾家
的这几件“琐事”抒发他的“心酸泪”,他要我们去解“其中味”;他要通过贾
家的这几件有限的“琐事”去反映那个时代的无限深广的社会内容。直到现在,
我们不是还没有完全“解出”曹雪芹的“其中味”吗?

  不仅音乐、绘画、文学如此,其他艺术,雕塑、书法……等等也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