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老年大学办公室:第9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20:26
上师为夏令营营员答疑 2011.8.4浏览次数 6015       发表于 2011/9/18 15:03   


就像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现在是不是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不要说本来无一物了,能像神秀一样“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就是修行人中的表率了!他们两个,一个是讲过程,一个是讲结果。难道神秀不知道佛性是本来无一物吗?你们相信神秀不知道佛性是本来无一物,只有惠能知道佛性是本来无一物吗?连万行都知道佛性是本来无一物,神秀会不知道,会认为佛性需要时时勤拂拭吗?所以,看《坛经》要会看啊!

问:菩提已下田,略知一些环节,在与不在,道都是不离不弃。打个妄想,敢问目前施药施肥有几种助力的方法?药足的表现是什么?若施及时甘露雨,大约多少天能开花结果?

师:他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能让他的菩提种子长得更好更快。修行不要求快。我出家已经二十三年了。我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班有48个同学,到毕业时只剩下不到20个。当然,其中有种种原因,比如父母没人奉养,师父老了没人照顾等等,所以中途离开了佛学院。不管是哪种原因离开的,他们都保持了自己的信仰。其中有些人把学佛修道看得很容易,想着:我这么聪明,我的学位学历这么高,我会很快修炼成就的。他发的心很大,目标订得很高,速度要求很快,非常勇猛精进,结果修了一两年后,没见到苗头,没见到消息,也没有开悟,他说:“哎呀,是不是佛法不究竟?是不是我师父教我的法不究竟?是不是我这个寺庙的环境不好,磁场不好?”他全怪外在的环境因素,不在自己内在找原因,所以就离开了师父,放弃了所修的法门,离开了所在的环境,离开了佛教这个圈子,想自己创立一个圈子,自己创造一套理论,自己去探索修行之道。结果搞了很多年还是一无是处,于是,菩提心退失了,有的变成了老油条,最后就混吃混喝,耍嘴皮子了。还有一部分人弄得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勾腰驼背,还在山上修夜不倒单,一副老修行的样子。一些信徒一看:哇,这个人了不起啊,夜不倒单!当然,这种精神非常难得,非常可贵,但是让人痛心。你花了一百倍的代价,连一分的收获都没有得到,你投入那么多,收获那么少,你不觉得痛心吗?

修行不是单凭虔诚、努力就可以达成的,就是我刚才一上来讲的,需要综合素质、众因缘和合,当这一切聚集于你一身,你不成佛也得成佛。就像在世间创一番事业一样,你的综合素质、众因缘条件都具备了,你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但这一切和你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佛教里面讲因缘和合。什么叫因缘和合?就是外因和内因都具足了。仅内因具足,外因不具足,怎么行呢?比如说建东华寺,不是我想建就可以建的,当时也是内因、外因都具足了才建成的。内因是我发了愿要建东华寺,外因是政府需要建一个大寺庙作为翁源县的风景区,旅游龙头,能安定一方,保佑一方,让民众有个信仰,不至于跑一两百公里到韶关的南华寺,或广州的光孝寺去烧香拜佛。所以政府很快就同意我在翁源建东华寺。而且当地的信徒也经常来帮我一起建庙。

在没建寺庙之前我在闭关的时候,没米没油,都是当地的信徒给我送,我真的很感动。当地一个信徒常梦到山上有个师父没米没油吃,第二天就给我送米送油来了。我问护关的人是不是没米没油了,他说:“真的没米没油了,我准备明天去买的,今天正好有个信徒送来了。”我说:“看来还是我们两个修行不好啊!因为我们修得不好,鬼神才知道我们没米没油。如果我们达到无我了,鬼神摸都不到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起心动念了,怎么会知道我们没米没油,跑到翁源县城的居士那去通风报信呢?我们两个要好好修啊,不然我们的起心动念都被鬼神知道了!”他说:“前几天我还想没米没油了,我要去买呢。”我说:“主要是你起心动念了,不是我起心动念”。(众笑)

问:您曾经说过,证到自性能起用,方知本来无需证。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能直接在用上去体现,不一定非得下苦功夫去修证,只要发心是为了大众的利益,临终那一念能保证清明觉知就可以了。是否能圆满成佛,关键是看能否保持清醒的觉知,对吗?

师:你说得非常对,只要能起用,就不需要再修了。之所以现在你在修,我在修,他在修,正说明我们不能在事上起用。如果能在事上起用,说明早就够格了。但是,要达到那个层次才能起用,不在那个层次上,怎么能在那个层次上起用呢?

为什么你会有恶习呢?因为你本身就是这个层次的人,你就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自然就有这个层次的恶习。为什么你没有高贵的品质和行为呢?因为你的心灵境界不在这个层次上,你就没有这个层次的行为和举止。为什么一些农民的行为举止看起来很高贵,很脱俗,而一些富家子弟的行为举止和想法却很庸俗呢?相信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都发生过。那是因为他们心灵的境界一个在很高的层次,一个在很低的层次。纵然他是个农民,他的身份、社会地位很低,但他心灵的境界,或者说他的志向、抱负、人生观、世界观都很高,他的行为举止自然显得高雅,高贵,脱俗。而另一种人虽然在物质上很富有,但这不表明他在精神上富有,他的思想境界高。所以,比富贵高低,既要在有形有相的物质上比,也要在无形无相的精神和心灵层面上比,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陷,才知道如何去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