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车辆违章查询系统:观点碰撞 卓佳文:新加坡人为什么选择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5:48
观点碰撞

卓佳文

  关于王飒爽君《新加坡人怎么会失业?》(见10月12日《联合早报·言论》)一文,笔者认为王君只是从劳动中介的角度,对岛国的就业问题和国人的工作态度,简单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无法做到深入浅出的分析“新加坡人怎么会失业?”这个社会课题,反而可能误导读者真的以为国人不愿意工作,宁可失业在家。

  首先,王君认为岛国其实是有很多工作的,然后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很多国人都不愿意做。笔者以为,王君敢情从事的是“非专业与非技术性质”的中介,也就是靠出卖劳力与时间来换取微薄工资这一类工作的中介。这一类工作的人群,就生活在我们整个社会食物链的最底层,他们的劳动所得永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从事这一类工作的外国人,我们称之为“外劳”;如果是岛国人民,政府通常会把他们称为“低薪工友”;在殖民地早期,他们也被称为“猪仔”。的确,这一类工作在岛国多如牛毛,大家常常可以听见或读到雇主请不到这一类员工的抱怨,若王君是这些雇主的劳动中介,发出类似的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关系到个人收入问题。

  笔者相信政府的确在很努力地制造很多的就业机会,也造福了很多愿意为美好生活而到岛国打拚的外国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当我们用非专业与非技术性质外劳,同岛国“低薪工友”相提并论的时候,人们是否有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良心?为什么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反而有那么多的外劳对之趋之若骛呢?是什么驱使了这群人离乡背井,来到岛国寻找工作?是岛国的优越生活环境,还是岛国的美好舒适的工作,又抑或是岛国的优渥薪酬吸引了他们呢?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也就能明白个中原因了。

  因为就算这群外劳领取的是岛国社会食物链最低介层的工资,只要能吃苦耐劳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就算不多,汇到他们的老家也足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水平,这正说明了这群外劳愿意离乡背井到岛国打工的真正原因。而岛国的“低薪工友”在面对国内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只上调不下调的交通费、医药费、大选过后的各种费用的增加、退而不能休还被减薪等一系列问题,就算省吃俭用,不知他们的现金存款还有多少?当“低薪工友”在岛国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是否还有一个“祖国老家”可以去拥抱?

  再者,王君认为岛国人民“耐力”不够,无法忍耐那一丁点气或苦,亦没有耐性去认识和学习,遇到困难就选择离开,把国人看得如此脆弱不堪,真是如此吗?今天的外劳与岛国人民的祖辈兴许也有些相似之处,都是不畏艰辛,离乡背井南来讨生活的苦命人。若人们要用外劳与土生土长的国人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做文章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看待岛国人民的就业问题呢?

没有福利的无尊严生活

  作为一个岛国的国民,若只能以最低要求,和一群外劳去竞争那些几百元工资的工作,试问他们与其一家人能生活无忧吗?世人都知道,外劳朋友是在高生活费的岛国挣钱,把大部分的钱都寄回低生活费的老家养家糊口,在生活水平上相差一大截。若一个新加坡人每天辛勤的工作,都不足以温饱或改善家人的生活,那他打拚的动力在那里呢?俗话说:“做也死,不做也死”,这就是身为岛国“低薪工友”的悲哀。最后可能还得沦落到领取社会救济,通过各个渠道申请补助,比如给孩子领取免费的旧课本,等待社理会派发餐券、交通券等没有尊严的福利,然后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试问,堪称第一世界国家的岛国人民,就只能接受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吗?   王君文中也提及,现在社会上有一股讨厌外劳的风气,认为他们抢了岛国工人的饭碗。事实是否如此?一股讨厌外劳的风气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年来,就是因为大批外劳以及外来移民的涌入,让国人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造成了岛内公共交通的拥堵,公共住屋价格的高涨;接着同一层次的工作,因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也间接地影响了本地人的工资水平,同时也让一部分国人直接失去了“竞争力”。
 这“竞争力”不是比较能力与效率,而是工作时间的长短!同工同酬,外劳却能接受更长的工作时间。是外劳更吃得起苦,还是他们也有无奈之处呢?就举一个笔者遇见的真实例子,一位拥有高中学历的中国大姐,她的工作就是在一栋办公楼的厕所里当清洁工人。据她个人所述,在缴交了劳动中介公司8000新币左右的中介费后来岛国工作,却成了厕所清洁工人,她也感到很无奈和痛苦!若不完成两年的合约又能如何?

  文归正传,就因为以上种种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大大地降低了岛国人民原有的整体生活素质,造成了国人的不满情绪。这种现象也不是岛国独有,在一些大城市如香港、台北、首尔、东京也都有排外的情绪;甚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杭州等大陆一二线城市,也排斥外地人同胞,原因同上,不再赘述。就连以强硬领导著称的新加坡政府,也深感政治压力,不得不宣布改弦易辙。

  最后,王君提到政府的用心良苦,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去提高国民的技能。最近我就在一间购物坊中,看到一家公司打着政府津贴课程的旗号在招募学员。这些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为低薪工友提升技能,包括基础电脑知识,英语会话、办公室文书处理等基础技能课程。饶有趣的是,招募学员的工作人员都是外国人。笔者不禁要问,政府津贴课程是在惠及一些本地的小公司呢?还是在为外国人制造就业机会?而完成技能提升的岛国工友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或靠着技能的提升而有了更高的收入,就不得而知了。笔者与周遭亲朋好友(好些拥有本地大学学历)的经历告诉自己的是:拥有技能与学历也未必能找到一份有尊严的工作?试问这样的技能提升方式有用吗?

  希望以上能让读者稍微理解一下目前岛国就业情况的严峻,而不是一知半解的外人所想象和叙述的那样。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这也是身为岛国之民无奈痛苦之处啊!

作者是前电脑工程师,目前是自雇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