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财政局上班时间:中國人的幸福觀 新華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55:35
中國人的幸福觀


新華網 ( 2011-03-15 10:54:50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幸福在哪裏
兩會前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70%的民眾覺得幸福。但這個數字,隨即遭遇不少的質疑。
當“幸福”成為2011年兩會的流行語,“幸福指數”也正在步GDP後塵,被地方政府當作宣傳政績和領導能力的一項新指標。
可是,幸福究竟在哪裏?
從某種程度上說,幸福其實是一種邊際效益在某個特定時刻的最大化滿足。所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觀。而民眾是否幸福,說了算的不只是那些枯燥幹癟的“幸福指數”,而是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
幸福是一種安穩平靜的狀態
【作者】仲大軍 經濟觀察家
我們經過這些年發展之後,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所以當前基層群體彌漫著不幸福感
Q:你幸福嗎?
A:現在幸福啊。
Q:幸福是什麼?
A:不同行業、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青年人喜歡火熱、浪漫、豐富的生活。我這樣年紀的人就不追求刺激了,反而追求寧靜的、和平的生活。幸福最好就是一種安穩的、平靜的生活狀態。
Q:你覺得怎樣能獲得幸福?
A:艱苦努力。每個國家的人民都要勤奮,都要努力工作,努力創作,打造我們的物質基礎,保障物質財富不斷增長,使我們更具有幸福的經濟基礎;另一個就是要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使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比較均衡地惠及每個參與者,而不是窮的窮、富的富,有的人更多地佔有了財產,有的人則處于被剝奪的狀況。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曾經有外國學者說過,經濟學是一個使人幸福的科學,我認為也可以這麼說。因為經濟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是一門能創造財富的科學。每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都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人生。所以,從專門研究發展、研究如何增長這個角度說,經濟學教會人們怎樣更好地節省資源,怎樣更好地創造效益,教會人們提高和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從而惠及生活。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經濟思想和理論不一定有普遍性。對每個不同的國家,往往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實際中也應該不斷借鑒,不斷創造適合自己人民的經濟學理論。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過去更多的是學習模倣照搬西方理論。現在西方理論有很多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在學習模倣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所見解,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國情有所創新。經濟發展的科學性非常重要,搞不好就是浪費資源,導致影響到投資收益,因此,經濟不要犯錯誤,犯了錯誤也就不會有幸福。換句話說,經濟發展的科學性非常重要,經濟活動必須要合理,才會幸福。
我注意到現在人們比較重視“幸福”這個概念,也在討論“幸福指數”如何去反映人們的生活狀態。按照我的理解,“幸福指數”最基礎的就是對衣食住行的衡量。住房方面大家能住得寬敞一些,人均15平方米以上,到人均20平方米就算小康生活;收入和花銷能保障基本生存,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文化消費,滿足更多的接受教育需求。不匱乏、不緊張,那就是一個小康的幸福狀態。
縱觀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發展並不均衡。市場經濟中,“能者”賺得多,下崗的人沒有工作,沒法賺錢,就吃不到、喝不到。如果社會保障不能夠有力配合解決市場經濟下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弱勢群體。對弱勢群體而言,他們沒有幸福。
這種群體有不少。比如農民工,一年辛苦到頭,掙的錢卻很少,社會收入極度的不平衡。從社會整體看,收入方面出現較大的不平衡、不均衡。企業高管拿得很多,普通員工很少,以致于很多青年80後90後買不起房,整天租房子,結不起婚。所以,當前基層群體彌漫著不幸福感。如果讓我來判斷,當前中國哪些群體幸福呢?也就是白領以上。
我最近最關注的話題就是如何保障社會公平公正,如何讓社會收入更加合理分配。我們這些年發展之後,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當年是“大鍋飯”、平均主義,改革開放之初就不遺余力地拉開差距。但是30年了,拉過頭了,過猶不及,矯枉過正也不好。由于種種分配的不均衡,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均衡,富人消費外國的奢侈品,反而不拉動本國經濟。窮人無力消費,所以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大眾內需不足,奢侈消費火熱。這種狀態也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所以,要發展國內經濟,需要調整收入分配水平和差距,這會是今後“十二五”規劃中的重要一項。
現在,有一些問題在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裏,都反映出來了。比如,最低工資標準應當是平均工資的幾分之幾。目前,北京的最低工資是1000多一點,平均工資是4000元,僅是平均工資的1/4,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約是1/2這個比例,我們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太大了。去年,我給劉植榮先生的《中國工資》一書寫序,這本書研究比較了各國工資,點出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不合理的狀態。他的這一研究如今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反映到總理的人大報告裏。
因此我對解決問題的前景還是樂觀的。我們所說的“幸福指數”有很多因素構成,只有找到問題原因,才能幸福。(本報記者 鄧媛 採訪/整理)
幸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作者】虹影 著名作家、詩人
我覺得中國人應該去一趟印度,他就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肯定會對你將過什麼樣的生活重新做出一個選擇
Q:你幸福嗎?
A:在你問我的時候,我覺得我是不太幸福的,因為我沒有看得見、握在手上的一種幸福。我把女兒視為幸福,但她現在在自己的房間裏。其實我從開始到我臨死,我想我都是處于兩者之間:你可以說我是幸福的,也可以說我是不幸福的。
Q:幸福是什麼?
A:幸福就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說你看見了一個你一直夢想的禮物,比如,突然有一天你看見了你一直在等待的那個人,那一剎那你是幸福的,那是實實在在的。從來沒有虛空地想像一個東西時,你感覺是幸福的。
Q:你覺得怎樣才能獲得幸福?
A:幸福是沒有止境的,要一直努力地創造,不能因為遇到困難而放棄,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從新年開始,我就一直參加各種作家節。2月份我去了印度10天,參加那裏一年一度的文學節。
去了之後發現跟我在小說《阿難》裏寫的印度一樣,所以很高興。我發現,印度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和我們有些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跟中國內地一樣,都是又臟又亂,也窮。但不同的是,我們這裏看不見藝術,聽不見音樂,看不見色彩,他們那裏的任何一個地方,即使再窮,用最臟的水洗衣服,但是他們的穿著,他們衣服上的各種顏色,他們對音樂,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令我感動。我們也專門去看了一些貧民窟,我發現那些沒有家的人整個精神狀態是幸福和滿足的。
可能因為他們有宗教,有信仰,他們對眼前的生活是滿足的。他們內心有一個很強大的東西支撐著,哪怕再窮,哪怕再可憐,但是從他們的眼睛和言談舉止,你看不到窮和可憐。這是我們中國沒有的,每個中國人都是不安的、不滿足的、焦慮的、嫉妒的,很少看見是幸福的。我們是沒有信仰的,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永遠沒滿足,富有的人還想更富,這個很可怕。我覺得中國人應該去一趟印度,他就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肯定會對你將過什麼樣的生活重新做出一個選擇。|
印度改變了我對生命、生活的看法。我覺得過去的人生犯過很多的錯誤,我以後的生活應該更自然、更隨意、更沒有目的。現在我對眼前的每一點快樂都很珍惜。如果你的心到了,你就沒有更多的痛苦了,你就很滿足,比如說你一天有三頓飯吃,有書看,身邊有很好的朋友,有個很好的家,我覺得人生就是如此,就已經夠了。
其實,沒有去印度之前,在我有了女兒之後,相比之前在《饑餓的女兒》中的那段歲月,我的生活就已經比較安定了。以前我不知道我的方向在哪裏,好像一個浮萍和蒲公英一樣,飄到英國也可以,飄到印度也可以,飄到南美洲、非洲都無所謂。我沒有看見一個需要我在的地方,而現在我發現,我可以有一個地方定下來,那就是,我女兒在什麼地方我就在什麼地方——北京,我特別喜歡北京。不過,每年也會固定三四個月呆在歐洲。
我在英國呆過很長時間,現在也常去意大利,我在那兒感受到的文化氛圍跟中國很不一樣。特別是意大利,文化傳統保留得原汁原味。你可以看到中世紀的城堡,中世紀的各種節日也都會在每年夏天舉行,但是在我們中國都給毀掉了。文化氛圍上,意大利比英國都要好得多。我們住在英國的時候,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很孤獨,但我住在意大利就不會有這種感覺,因為意大利人跟中國人一樣,都非常好客,意大利人真的喜歡家庭和朋友,他們待人很真誠。比如到餐館吃飯,意大利人會搶著付單。意大利的文化圈子,哪怕你不會意大利語,你也可以進去。
明年倫敦書展的官方主辦國是中國,但這卻讓我感到了自己身份的尷尬。我什麼都不是,中國官方把我當成一個非中國人的作家,當成海外華人作家,但在英國,我被看作少數民族作家,而現在我又不住在英國了。我在中間地帶,有很大一批人也是這樣的一個狀態,雖然可以穿梭在兩種文化之間,但其實身份比較尷尬。這也是我現在不幸福的一個來源。
生活在今天的中國,我看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文化的、社會的……很多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是幾千年來留下來的問題。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一些事情,而我的職業剛好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比如說《阿難》這本書,就表達了一些。其中對貧富的區分,對信仰的追求,或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或者愛情和婚姻,以及如何回顧歷史,在我的書裏面,這本書是涉及這些問題最全的。
現在我偏向于安定,就好像一個人塵埃落定了的一種狀態。你可以說我很幸福,也可以說我不幸福。我幸福是因為我看見我生活的本質——我要求的並不多,從我出生到現在我已經夠幸運的了,我應該歸于幸福。我不幸福是因為我看見很多的問題,而我沒有辦法去改變,比如,每次我回到我的家鄉,我看到那整條街還跟以前一樣,那三個廁所還是公共廁所,很多人還是住不起房子。你只要是一打開報紙或網絡,就會看見很多問題。我對自己的生活和寫作,也不會是百分之百的滿意,因為我們有不滿足,因為我們有不幸福的感覺,所以我們才會繼續往前去尋找幸福。
而我幸福的來源就是那一剎那——你心靈有一種火花,砰砰一跳,其實幸福不會保持很長,就像愛情一樣短暫,就像一顆流星一剎那飄過你的心裏。我碰到一個說很喜歡我書的人,那一剎那我很幸福。我一看見我女兒我就覺得幸福,她朝我笑、對我說的每一件事情、說的每一句話、當我抱著她的手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最幸福的。
我想我是有信仰的。第一,我相信心裏面有一個神,不管這個神是中國的佛,還是西方的上帝,我相信。第二,我相信善的力量,相信善可以戰勝邪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永遠也做不了很狠的事。第三,我相信奇跡的發生,所以我永遠相信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改變的。(本報記者 陳雪蓮 實習記者 陶虹 採訪/整理)
幸福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學
【作者】仇海 北京八一中學高三理科班學生
我不覺得學習是件很痛苦的事,在追逐一個明確目標的過程中,這種經歷本身就很充實,很幸福
Q:你幸福嗎?
A:我一直都覺得挺幸福的。
Q:幸福是什麼?
A:作為一個高三的學生,最近能讓我感到幸福的事就是能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大學,遠期的幸福就是學個自己喜歡的專業,找個好工作吧。
Q:你認為怎樣才能得到幸福?
A:要想考上好大學,現在就應該心無旁騖地學習吧。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前兩年,我還可以拿出很多時間放在喜歡的社團活動,比如演個話劇,參加模擬聯合國大賽的一些活動,甚至跟著學校出國參加一些交流會議。但是進入高三以後,最近的一次課外活動就是開學前學校組織的素質拓展了,現在就連打籃球的時間都很少,每周兩次四十分鐘一節的體育課便成了最大的放松。
對于我來說,周一到周六的生活幾乎天天如此:七點四十早讀開始,二十分鐘後正式上課,十二點半午休。下午的課從一點半到六點。為了節省每天來回一個半小時的路上時間和未知的堵車時間,我選擇了住校,因為這樣可以留出更充裕的時間來學習。在學校上完晚自習後九點半回到宿舍,快速洗刷完後還要學習到夜裏十二點到十二點半。但是我並不覺著這是件很痛苦的事,在追逐一個明確目標的過程中,這種經歷本身就很充實,很幸福。
說實話,優越的家庭條件讓我沒有必要關注瑣碎的日常生活,我只要學習好,三個月後考個好大學就行了。如果通過幾年的奮鬥能夠實現這個願望,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至少是這一階段最幸福的事。
很多人似乎覺得越長大越不幸福,越不快樂,但是在我看來並非如此。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就不同,在這樣一個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其實是充滿幸福感的。
對我而言,眼前的幸福則來源于學習本身。我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備考。晚上在宿舍,舍友們互相幫助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我們會為了一個難題的解決而興奮很長時間。當大家為了同樣一個目標奮鬥到深夜時,即便有時候感覺累,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還是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鼓勵。在宿舍,我們還可以聊聊天減減壓,感覺還是很好的。
進入高三以來,幸福感除了來自于知識上的滿足,我還發現和父母、老師以及同學的關係也變得比原來更融洽,衝突減少了很多。比如說,我以前想玩,父母就會不停地給我講學習的重要性,還會壓著我。那時,我感覺父母定義的“幸福”總是和我的有些不同。我覺得,學習之余的生活要更豐富一些,而他們卻總是希望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高三之前,這種和父母意見的不同可能還會讓我有一些喘不上來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們的意見已經能很好地統一在一起了。高三了嘛,就是要來學習的,其他的一切都還是可以放在一邊等等的。和父母之間更加有效的溝通也使得我的學習效率提高了不少。
和同學老師的關係也是如此。原來,有時同學之間可能會出現一些矛盾,但是現在基本上不會了。因為在共同的目標前,我們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和高考上,這畢竟是我們面臨的一次人生中的重大抉擇。我感覺老師也更加體諒我們了,給我們更多的鼓勵。我們犯錯誤時,老師也不會像原來那樣發脾氣了,而是更多地站在我們的立場上,為我們考慮。當周圍所有人的目標都一致的時候,幸福就是一種很充實、很踏實的感覺。
來自父母的支持和關心讓我的“備考”生活有了更可靠的保證。現在一個星期回一次家。一回家,老爸老媽就變著花樣地給我做好吃的,給我補充營養。不光是飲食,平時他們也會花費心思幫我去留意和高考相關的一切內容。最近,家裏就在忙著收集高招會的一些信息。這段日子,我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了。幸福就藏在一家人為美好未來奮鬥的點滴中。(本報實習記者 李亞婷 記者 郭一娜 採訪/整理)
全縣老百姓的幸福決定了我的幸福
【作者】朱福俊 陜西省華縣縣長
縣長這一崗位,權力有限,責任無限,我們多付出一點,百姓就能多幸福一點
Q:你幸福嗎?
A:挺幸福的。
Q:幸福是什麼?
A:普通意義上,有衣穿,有飯吃,有房子住,有錢花,就是幸福。而更深層次的理解,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追求、一種過程。
Q:你覺得怎樣能獲得幸福?
A:庸人尋思不勞而獲、追求物質享用,而智者則通過勞動和智慧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在奮鬥的過程中體味幸福,在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得到幸福。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2010年,我工作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富平調到了華縣工作,將近九個月時間裏,我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先後開展了以整頓土地市場、招投標管理、非法採石、私搭亂建、農村環境衛生為重點的“五項整頓”活動,抓了不少硬事、難事、得罪人的事,觸及了一些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能以全票當選縣長,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滿足,能夠得到全縣人民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幸福。
對我來說,全縣老百姓的幸福決定了我的幸福,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讓老百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全縣每一個人幸福就是我奮鬥的目標。
這個目標當然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我來自一個偏遠落後的山村,全憑著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工作走到了今天,現在組織上給了我一個更廣闊的平臺,讓我可以為華縣的發展服務,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過去的一年裏,我盡力去做一些實事。比如,群眾反映多年的信訪問題得到解決;困難群眾搬進新居、有飯吃、有衣穿,不再為溫飽發愁;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縣鄉機構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榮獲“先進”等。其中,我親自抓的四件“難事”解決了,我感到特別欣慰和滿足:
一是看到秦嶺北麓、310國道兩側和南山支流河道非法採沙取石行為得到了有效治理;二是公開招聘97名優秀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招聘過程陽光透明,沒有一個是走後門、靠關係進入的,沒考上的也心服口服,沒有一個人告狀,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三是對一棟五層2800平方米的非法建築進行了依法拆除,沒有造成人員的傷害,而且得到了被拆除戶的配合和理解,實現了和諧拆遷;四是經過努力,去年10月份我縣被確定為國家級新農保試點縣,全縣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取不低于55元的養老金。面對這些成績,我不敢自居有功,但大家反映很好,給了我前進的動力。
當然,我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離不開我的家庭對我工作的支持。現在家裏大小事務都是我妻子負擔的,她平時要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兒子日常的功課也都是她指導監督。不過我的兒子很讓我放心,他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成績很優秀,在大學裏入了黨,當過奧運會志願者,被評為 “優秀學生幹部”、“模范大學生”,還拿到了國家級的獎學金,這些都讓我感到特別驕傲。
唯一讓我痛心的是沒有時間照顧家裏的兩位老人。我八十多歲的老父親前年去世了,當時他在農田幹活時摔了一跤,躺在床上四個多月,臨終前就想看我一眼,卻一直沒有等到;我的老母親今年也八十多歲了,這段時間身體特別不好,我卻沒有時間在病床前盡孝,委屈了兩位老人家。古人常說,忠孝難兩全。我的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幹好本職工作,成為國家有用之才。我能夠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為群眾幹一些事,相信也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有時,我也想要有時間多陪陪家人,多陪陪父母,就一份工作而言,我也一直要求大家上班期間好好幹、認真幹、全力以赴幹,下班後該放松的放松,該休閒的休閒。但是由于基層工作的性質,很多時候,由不得自己,忙的時候可能連飯都顧不上吃,犧牲節假日忙工作更是常有的事。縣長這一崗位,權力有限,責任無限,工作千頭萬緒、事無巨細,我們多付出一點,百姓就能多幸福一點。
現在,國家倡導構建和諧社會,陜西省提出“平安創建”,我縣開展的“熱愛華縣、奉獻華縣、建設華縣”活動,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盡最大努力讓大家體味到最基本的幸福感受。有很多地方開始研究幸福指數考核標準,這個標準怎樣制定?我們也有一些想法,比如首先設置一些較為宏觀的標準來考核、衡量;其次,通過問卷調查,來反映幸福指數;第三,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逐步修正完善我們的幸福指數體係,然後在實踐中逐步改進細化。雖然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方案,但我們正在積極地探索,謀求有所突破,讓群眾的幸福感能夠最直觀地反映到政府的工作當中。
目前,華縣2011年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剩下的就是貫徹落實的問題。我希望今年為全縣人民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讓民更富縣更強。華縣是一個農業縣,財政結構單一,條件不很優越,群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屬省級貧困縣,發展的任務很艱巨。我縣的“十二五”規劃已經修訂完成,下一步就是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推進,把我們美麗的少華山推向全國,把華縣建設成一個宜居、宜業、宜遊,山水相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新型城鎮群。(本報實習記者 楊越 記者 鄧媛 採訪/整理)
或許,這輩子我都不可能幸福了
【作者】李其川 重慶籍在京打工者
幾年過去了,現在也想通了,再愁再苦,自己還要養活這一家人
Q:你幸福嗎?
A:如果說和一個四分五裂的家庭相比,我比他們要幸福點,畢竟家人團聚在一起。但你也看到,我的生活環境就是如此。
Q:幸福是什麼?
A:我的孩子能夠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Q:你認為怎樣才能得到幸福?
A:我覺得達到我的要求實在太遙遠了。我認為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16歲那年,我初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先後到過廣東、湖南,2003年我和媳婦來到北京。剛到北京時,我在來廣營做廣告牌,工資低得要命,每月才300元,我們倆日子過得很苦。一段時間後,工資漲到600,我媳婦在外做點小工充當家用。兩年後我進了一家小廠,每月固定工資1000元,生活稍稍寬裕了一些。2005年,父母把我的孩子帶到了北京。
2008年的時候,我從廠裏出來,開始在工地上打打零工,我覺得這樣會自由些,在工廠上班很難請假,我需要照顧家人,特別是照顧兩個孩子。
現在,我和媳婦都在同一個工地上做小工,主要就是刷油漆、搬磚之類的活。我一天80元,她60元。如果是給生人幹活可能更少。我們夫妻忙活一天加一起也就140元,一個月收入三千塊錢左右。並不是每天都有活幹,沒活的時候,我們只能呆在家裏。有時在家呆了十天八天,心裏就急,就出去攬活。
我的房租是260元每月,一家六口人擠在20多平米的房子裏,沒有暖氣。除了房租,還有水電、柴米油鹽等生活費加起來大概要1000多元。這幾年物價漲得厲害,媳婦拼命為家裏省錢,我們倆都沒添過新衣服,兩個孩子的衣服有的是好心人捐贈的,有時老大穿過的留給老二。
一家全年收入大概不到3萬塊錢。如果沒大的意外,這些錢夠我們家糊口的。但家庭負擔最重的就是藥費,而且經常有意外發生。我父親快60多了,身體不好,支氣管炎。去年發作,我們把他送到附近一家民營醫院,花了幾千塊錢,才算把命救回來。我們不敢送到北京城區的醫院,因為醫療費太貴。
對我來說,最大的心病還是我的孩子們。大兒子在重慶出生,到一歲半還沒學會走路。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得的是脆骨病。這也是當初我們來北京的原因,覺得北京醫院好,總有一天可以把孩子的病看好。
做父母的,哪個不想有個健康的孩子?2006年,我家又添了一個娃。一年後我發現,老二和老大一樣——脆骨病。真是雪上加霜。
房間小,兩個孩子只能和我們睡一起。平時,我們得格外小心,他們的病不能碰,碰一下就麻煩。我們平時帶孩子去城區看病,害怕坐公交。公交上擠,孩子容易受傷。但又沒人知道我的孩子有病,有時站著也不會有人給我們讓位,我們也不好問。沒辦法,除了坐公交我們還能坐什麼?
兩個孩子現在是我最大的心病。如果花錢能把孩子的病治好,哪怕不吃不穿都心甘情願。但是這種病治不好。有時我感到絕望,想想這兩個不能走路的孩子,我心裏壓力就特別大。幾年過去了,現在也想通了,再愁再苦,自己還要養活這一家人。
社會上一些熱心人士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後,主動打電話來,有的人還會上門為我們捐款。他們的鼓勵讓我很是感動。有時我覺得,精神上的鼓勵比物質的還重要。
孩子現在到了上學的年齡。皮村同心小學了解我的情況後,給孩子減免了全部的學費。現在老大讀一年級,老二讀幼兒園。這是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都是農民工的孩子。學校還是北京高校的志願服務基地,平時會有一些志願者義務給孩子們上課。
在學校的幫助下,我們現在得到了瓷娃娃關懷協會的資助,兩個孩子每月會領到三箱牛奶。協會還找了一對一幫扶對象,每月給我們寄300元。不過,去年10月,好心人就沒再給我們寄錢了。我也不知為什麼,但人家畢竟是捐獻者,給我們寄錢我們已經很感激了。可能人家也有難處。
北京這座城市發展快得讓人窒息。8年間,我幹過的工地估計有幾十個,幾乎跑遍了全北京城。有些工地已經搖身變為繁華的商業區了,但那兒不屬于我們。我一直住皮村,這兒的房租便宜。但城市擴張的腳步太快,我擔心皮村哪天也要被拆了。
終有一天,我還是會回重慶老家,畢竟落葉歸根。但那天來臨時,也許我已經做不動、幹不了了。(本報記者 金微 採訪/整理)

芬蘭人的周末生活怡然自得。趙長春/攝
芬蘭人的幸福來自何方
——感受最幸福國家的幸福生活
“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體制,不僅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趙長春發自赫爾辛基 芬蘭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度,為何這裏的人們卻有世界上最高的“幸福感”?據記者在芬蘭工作多年的了解和體會,除了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體制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人們的基本需要得到較大滿足外,心態平和的芬蘭人的幸福感,更多地來源于對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的知足常樂。
穩定的橄欖形社會
芬蘭是典型的北歐福利國家,社會福利保障體制相對完善。新生兒從出生直到年滿17歲,每月可領取兒童補貼;所有公民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國家對藥品實行補貼;殘疾人也受到很好照顧,年滿16歲的殘疾人享受撫恤金和家庭服務;年滿65歲的公民都可領取養老金,沒有退休金收入的老人可領取國家提供的最低養老金——國民養老金;社會福利部門向在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人提供各種上門家庭服務和衛生保健服務。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體制不僅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與此同時,芬蘭也是目前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芬蘭實行高收入者高稅收政策,使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趨于合理均衡。政府利用徵收個人稅收的方法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使中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在強有力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下,芬蘭形成了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穩定的社會結構,社會財富趨向平均化。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統計,芬蘭是全球中產階級比例最高的國家,這一比例高達80%以上,形成了典型的“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形社會結構。這是當今社會經濟學領域公認的較為穩定的社會模式,從而促進社會平等、和諧與穩定。
知足長樂的生活態度
富足而安寧的生活是芬蘭中產階級的人生目標。他們在勤奮工作的同時,注重個人修養,盡情休閒,享受生活。他們非常看重生活的本質,心態平和,知足安穩。每年夏季的六、七月間,多數芬蘭人都計劃安排休假,盡情享受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
但別以為他們因為追求休閒和適意而出手闊綽,在消費方面,他們相當理性。大多數人注重收支平衡,量入而出,且不追求超前消費。可以說,一方面講究生活品位,另一方面則蔑視奢侈和揮霍。
富裕而安穩的生活造就了芬蘭中產階級安于現狀的生活態度,“知足常樂”是他們心態的真實寫照,而這正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恬淡知足的生活態度,使他們樂于用生活之余的錢財來幫助弱勢群體。當世界任何地區發生災難時,芬蘭中產階級通常都友善地伸出援助之手。
優美的自然環境
美國《讀者文摘》雜志曾評選出全球十大最適宜居住的綠色環保國家,其中芬蘭名列前茅,其原因是由于空氣和水源質量好。
的確,位于北歐的“千湖之國”芬蘭,同時也享有“綠色金庫”的美譽。這個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被鬱鬱蔥蔥森林所覆蓋的國家,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從空中俯瞰,不論是在蜿蜒的海濱和湖畔,還是在起伏的丘陵和星羅密布的島嶼上,到處都生長著茂密的森林。
在英國《經濟學家》2010年世界最宜居城市調查中,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排名第六。除了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等因素外,這座海濱城市又以融入自然的花園城市著稱。沒有圍墻和柵欄的公園與周圍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常年對公眾免費開放。位于海濱的卡伊沃公園大樹參天,綠草茵茵,空氣清新,成為市民進行戶外運動和休閒散步的理想之地。一位老年婦女告訴記者:“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有空就到這裏來散步。”即使是在市中心主要大街旁的德勒灣公園,每天從早到晚也有許多人進行健身鍛煉或放松休息。人們在無障礙道路上騎車、跑步、遛狗;也有人喜歡在草坪上一邊曬太陽一邊讀書,或邀朋友一起聚會野餐。
赫爾辛基還有一條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市區的“綠色森林長廊”,長達11公裏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市中心。這裏保留著大森林的原有自然風貌,居住在鬧市區的人們可以十分方便地來到大自然中,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各種各樣的休閒健身活動。
別墅村裏享受人生
夏季,到別墅度假是絕大部分芬蘭人最喜愛的休閒方式,已成為芬蘭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獨特的別墅休閒文化。在僅有530萬人口的芬蘭,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別墅超過48萬個,其中三分之二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海邊、湖邊或河邊。幾乎所有別墅都有桑拿浴房,80%的別墅還有遊艇或小船。
大多數芬蘭人通常在家鄉或湖邊修建簡單樸素的木制別墅。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市政修建的別墅村度假。為了使赫爾辛基的普通市民,特別使產業工人以及多子女的家庭能擁有一個小型別墅度假和消夏,赫爾辛基市政府上世紀20年代先後專門在市區周圍劃出一些地段,修建了別墅村。
距離赫爾辛基市中心僅5公裏的黑爾托涅米別墅村是其中之一。人們可以乘坐公共汽車或地鐵往返于市區和別墅村。這座依林傍水綠蔭環抱的別墅村共有182個帶花園的小別墅。別墅村不遠處便是森林和海灣,是個頗為理想的度假和消夏的好地方。
在一個環境幽靜的小別墅裏,記者看到一家三口人一起採摘草莓和鮮花。女主人說:“我們在別墅裏過得很愉快。每天收拾花園,在院中燒烤,玩遊戲,晚上看電視,睡眠也非常好。”
在陽光明媚的夏日,除了別墅中的園藝勞動外,人們喜歡駕駛遊艇在水中遊弋,或在岸邊垂釣。夏末,人們還可以到附近的森林中採摘漿果和蘑菇。忙碌一天之後,人們痛痛快快洗個桑拿浴,並圍坐在一起品嘗美味燒烤和別墅裏自產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
“幸福國家”意味著什麼?按照美國《新聞周刊》的解釋,它是能為你提供諸如健康、安全、合理財富以及美好生活的最好機會。
去年,《新聞周刊》歷時數月調查,在請教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多位學者後,推出了全球100個國家“幸福排行榜”。榜單對各國在教育、健康、生活質量、經濟競爭力和政治環境等五個方面的綜合幸福感進行打分排名。結果芬蘭、瑞士、瑞典分列前3名,美國排名第11位,中國位列第59位。
“最幸福國家”前10位
排名 國家 總得分
1 芬蘭 89.40
2 瑞士 89.31
3 瑞典 88.93
4 澳大利亞 87.94
5 盧森堡 87.45
6 挪威 87.35
7 加拿大 87.29
8 荷蘭 86.1
9 日本 85.99
10 丹麥 85.89
“最幸福國家”後10位
排名 國家 總得分
91 塞內加爾 46.15
92 也門 44.17
93 坦桑尼亞 43.6
94 埃塞俄比亞 41.61
95 莫桑比克 40.77、
96 烏幹達 40.67、
97 讚比亞 40.50
98 喀麥隆 38.63
99 尼日利亞 38.26
100 布基納法索 33.59
網友幸福造句
幸福不是GDP,而是CPI;幸福不是表面的歌舞升平,而是居者有其屋裏的酒足飯飽。(打著傘曬太陽)
幸福不是賺了很多錢但是不快樂,而是快樂但不一定要有很多錢。(繁祁)
幸福不是錦衣玉食,而是當你開心或不開心時,轉過頭,爸爸媽媽就在那裏。(獨小誓)
幸福不是做了好事而受表揚,而是做了好人才知道自己還有良心。(新浪手機網友)
幸福不是什麼都據為己有,而是只要一想起某些事還是會有酸有甜的滋味。(新浪手機網友)
幸福不是很渴時喝到甘泉,而是不怎麼渴時看到滿滿冰箱的各式飲料。(方太初)
幸福不是眼睜睜地看著各種會的舉辦,而是在我們遙望的那片土地,有我們安居的那幾十個平米。(Aska_魷魚)
幸福不僅僅是物欲的滿足,而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及不斷提升的空間。(駱冬賓)
根本就沒有幸福這樣東西,有的話也是人們追求幸福的過程。(高健)
《國際先驅導報》法律聲明:本報記者及特約撰稿人授權本報聲明:本報所刊其撰寫的稿件和提供的圖片,未經本報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有需轉載者請致電至010—63073377或發郵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