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北京用办牡丹卡吗:聊——“系统三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33:41
晕聊——“系统三态”
“状态、状态、状态”,近几年,不少玩悬坠的老钓手们嘴里时常会喷出这番连珠句来……新朋友乍一听,多半要晕;兴许还会骂这帮老家伙“忽悠”……

一、钩饵状态

钩重饵重,结合基本重浮力平衡原理调钓,便决定了悬坠钓组水下不同状态,逐步掌握后,可灵活用于应对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钩饵状态调钓的基本步骤及大致区域,本同志在[状态调钓浅谈]一文中已竭尽所能叙述了大概…
切请看官记住:万变不离其宗!“调4钓2”也好,“高低灵钝”也罢,绕来绕去,都是表面文章,实际所涉及的还是状态。因此可以说,状态调钓是悬坠进阶上最直接、也最实用的一项基本技术要领,是第一层窗户纸!

二、线组状态

线组状态不仅会影响到调钓钩饵状态,同时它也是系统灵敏度方面很关键的一项意识。水下直立的母线线组,有如电信号之间的“导线”一般,线路畅通,浮标信号真实强烈,线路受阻或中断,信号就变了或丢了。线组状态不在,再精细的调钓,也泡汤了……
比如:早春深秋或南方冬季,大家比较习惯于追求小漂细线钓组,以应对冷水轻口鱼情。但若是赶上两米以上的深水,仍用小号浮标来钓的话,信号则会明显变弱……原因是浮标小配铅太轻,水深线长很难绷紧,信号衰减过多所致。风平浪静的好天气还好些,如果有大风浪暗流陪伴,那您所看到的“鱼口”大概仅剩十中之三也未可知!其它十之七八的信号可能就会被传导中的衰减因素消灭掉了。大风浪水下暗流会导致水线弯曲,有时呈C形甚至S形状态(不信咱也弄个水下摄象机看看),风线也会对浮标、水线造成很大的干扰。严重情况,钩饵或许连底都认不了的(被下层水流推起,呈倾斜悬浮状态),视觉上的调钓目数已被弯曲的线组搞乱套了!
有海钓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10米左右水深,并不算太强的海流就能够将小型船钓竿上所配50克左右的铅陀,轻易地冲离下钩点几十米远而落不了底,我就吃过这亏!后来换上100或150克的铅陀才能勉强让钓组就近“着陆”。如果是30米的深水,手把线怕要用到五百克的重陀才能使钓组击底,以求钓目标鱼。陀不够重,只好换边儿上玩玩了。淡水的水深和风浪暗流作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信号衰减导致没口”,我记得是位钓友文章里的一句话,他说的特对!我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俩朋友11月中旬在一个2米多水深的开竿坑,大风天捂着棉衣钓位傍肩钓大鲫。俩人饵料、线组、钓法差不多,但鱼获却相差悬殊。用4号红狐狸(粗软尾漂--视力原因)的前辈钓了40多斤;而用小号漂的哥们一上午没找着北(钓目低于调目却已经大“过底”),后来终于明白过来是铅轻所致……立刻换上大漂后信号出现,才努力追了十多斤!信不信由您。
再如,远深近浅的深水锅底地形,如果搓重饵抛满竿,压水动作没做到位的话,钩饵的实际落点可能就远了,浮标被风线牵拉着,造成水线前后倾斜。看上去钓目好象正常,但前推钓竿试一下,钓目会往上升…说明已经过底了!您能指望这样的钓组信号真实吗?

1.5米标准水深应该算个基准,一般是根据线组粗细来经验配用多大的浮标,小漂配细线,粗线用大漂,属正常选择。鱼口比较大时线组粗点问题不大,鱼口小时尽量放细线为好。水比较浅鱼口又不好可以换小漂,鱼口好用大漂照钓。水深超过基准,为保证信号传导除换细线外,加大漂号往往利大于弊,同时也能加速下底。调目设置最好不机械,比如说一般鱼情您习惯于“调4钓2”,水深小于基准时,可适当降低调目,水深大于基准,您不妨增点调目试试……
线组状态与水深、水流、鱼情、线组粗细、用漂大小,及不同钓法等密切相关!应算是技术实践方面的第二层窗户纸。钓鱼人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小漂轻坠灵敏,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万事别走极端!也别只知其一。

三、浮标状态

有关浮标调钓“灵钝”方面,钓鱼人中有两种相反的认识。对此话题,鄙人本不想涉及,但既然谈到浮标状态,硬着头皮写了…

原始台钓理论认为:浮标调高为灵、钓低为灵。另一种所谓竞技派理论则认为:调低为灵。一直以来,江湖上不少钓友面对两种截然对立的灵钝观点何去何从,以及沟通、理解上的矛盾交织,恐怕都有过困惑。

1、浮标本身“灵钝”上的两种认识

同体积同漂形,自重越轻的浮标越“灵敏”,是许多钓友的一致认知。俺觉得,其中“灵敏”所指是浮标信号所表现的跳跃动感(即活泼度)——自重越轻越容易启动、信号相对越多,所以谓之“灵敏”。但自重轻的浮标上浮反弹力较强,动态中不容易被大幅度下拉,是它另一特点。记得何蔚蓝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自重的浮标基本不能用”。显然,他主要是从浮标的运动下行程,或曰动态下行能力方面考虑的——在允许范围内,浮标自重越大(如硬尾漂),越利于破水下行(不仅仅停留在有信号乱跳上),是另一角度的“灵敏”看法。比如在相同鱼口前提下,前者自重轻的浮标可能只是“轻点”、难以下拉;后者自重较大的浮标,则可能是一目下挫……
因此,信号“活泼”是浮标的一种“灵敏”认识;而“稳定、准确地反映下行动作”也是一种“灵敏”认识。此即所谓:看点不同,“灵钝”标准不同是也。
(浮标本身性能,还关系漂形、重心等方面重要因素,不赘谈了...)

2、浮标调态“灵钝”上的两种观点

关于浮标调目高低,当年程宁先生所做的浮标不同调态下的外力冲击实验,不少人都记得。施加同样大小、方向向下的电锤击力给浮标尾端,调目低的浮标下行程比调目高的大。因此实验结果,便有了浮标调目越低越“灵敏”的乙方理论。很明显,程宁理论中的 “灵敏”,是指“下行幅度”,而非“灵敏度”。
后来,钓界曾有不少人提出异议反驳该理论,认为浮标一般是上细下粗的锥形尾居多,调目越低,标尾越细,除受表面张力影响越小之外,尾径细因此才导致行程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来程先生曾忍痛把理论改良为:“锥形尾,调低灵;而等径的标尾,调高调低一样灵”……
个人看法:
浮标调高调低,除关系本身动态外,还牵扯系统配铅轻重和系统的自重。调目越高配铅越少,系统自重(质量)越小;而调目越低,则配铅越多,系统质量越大。自然界空气中悬挂的、或地面上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移动,质量越大的运动惯性越大,应是最简单的物理上已知定律。水的阻力比空气要大,但道理相通!
调目高,因系统自重较小及浮标剩余浮力较大,因此动态中,信号多且“活泼”,是浮标调钓“灵钝”上的一种认识——即台钓原始理论;而调目低,浮标剩余浮力小,系统自重大,足够外力作用下的惯性下行幅度就大……这与上小节中“浮标本身灵钝上的两种认识”道理一样,是信号特点方面的另一种关注标准——即钓鱼人“灵敏”的另角度认知。
综上:即使标尾等直径,浮标调高调低也同样具有剩余浮力和系统自重乃至母线张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系统动态表现不应该一样……

3、系统静态平衡与动态趋势并非一回事

静态平衡,浮标调钓在任意目数上都可以达成,或曰调在标尾任意位置都可以使“浮力”与系统“重力”及“池底支撑力”正负抵消,平衡“归零”。但不同调钓目数下的平衡系统(甚至还可引申到不同配组的平衡系统),在有鱼口等外力施加之后的动态趋势却是不同的!
调目越高,剩余浮力越大,动态上浮趋势越强。当系统平衡被打破后,浮标的反弹力就大,信号特点为——活泼且动感强;反之,调目低,剩余浮力小,系统下行趋势强。平衡打破后,较不易反弹,信号特点为——稳定且惯性下行程大。因此,系统静态平衡与动态上下行能力不是一码事,不应混淆!
即使是圆柱形等径标尾的浮标,调8钓8与调2钓2,静态平衡和钩饵状态控制,可以是一样的,此乃表象;但系统动态效果不一样!

4、浮标调态方面的个人认识

综上所述,浮标调态看似静态调整,实则潜含着系统不同的动态趋势和上下行能力设计……若结合上述“两极灵钝观点”来谈,我认为两方说法都对!不过俺是不会一门心思倾倒于任何一方的,而是把“灵钝”虚词扔在一边,掐头去尾关注实质,只管聪明运用!如:
浮标调态高——系统自重小,浮标回弹力强,信号跳跃动感强,抗下行假口能力强。因系统轻,微弱鱼口条件下较容易启动。上牵制力大,抗水流及虚底能力比较好等等……
浮标调态低——系统自重大,下行惯性大。浮标回弹力弱,在足够大的鱼口外力前提下,信号下行幅度大,相对可以起到“放大”鱼口的作用等等。

不少朋友大概记得当年廖心阳先辈有关浮标“归零点”方面的提示。个人愚见:把浮标调高灵与调低灵两极理论一并看待!则浮标调全目时(接近浮心点),系统动态上浮能力最强,调平水时(全浮力点)则下行能力最强。于是动态上浮、下行能力的折中调钓区域,必在标尾两极之间……继而取动态上浮下行能力适中区域,用以应对变化中的鱼情鱼口,必有所悟也必有所得!

浮标状态,还牵连浮钓与底钓钓目的不同配合,须考虑的还有鱼口拉力、戒心、饵态饵性、天时水情等方面的因素,变数很大,恕不敢谈了。

四、三态合一,九九归心

钩饵状态、线组状态、浮标状态,依鄙人看,是悬坠技术上的三层窗户纸,也就是老家伙们口中常念念有词的连珠喷口句。系统三态互相牵制、影响,但缺一不可。新朋友勤加演练、体会、感悟,最终三态归一,随心所欲……

鱼——是钓鱼人一生的对手,也是一生的伙伴!希望钓友们善待对手,善待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