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徽派建筑屋顶: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5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7:25:23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共124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10-02-04 07:38  
  (铁血时代-200)
  
  四、遏制楚国:对郑国的争夺
  
  当然,晋国要真正“复霸”,还必须要面临南方楚国的挑战。
  正当不满十五岁的晋悼公励精图治的同时,南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新一轮战争又开始了。晋国在两年前的鄢陵之战中,虽然击退了楚国人,但并未实现夺取郑国的战略企图。郑国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视,晋国多次组建多国联军进犯郑国,但在郑国与楚国的联手下,屡屡无功而返,郑国的军事力量,仅次于晋、楚,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大势力。
  就在晋悼公上台的这一年(公元前573年),郑国大举出兵进攻宋国,楚共王也派出主力部队,进入宋国,与郑军协同作战。郑、楚联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楚共王、郑成公的率领下,攻占宋国的朝郏城;另一路在楚国将领子辛与郑国将领皇辰的指挥下,攻克城郜。两路兵团会师后,再下宋国的彭成。
  楚、郑联军攻占宋国的三座城邑后,楚共王采取扶植傀儡政权的策略,将三年前逃亡到楚国的宋国大夫鱼石送到彭成,充当反政府武装的首领,并留下三百辆战车的兵力,协助鱼石反政府武装守卫彭成等三座城邑,然后楚、郑主力军队撤出宋国。
  宋国政府马上进行反扑。七月,宋军在司马老佐与司徒华喜的指挥下,开始围攻彭成,准备以武力夺回这座重镇,但是宋军师出不利,在彭成反政府军的反击下,司马老佐战死。同时,楚国令尹子重也率楚军再次进入宋国,以救援彭成。
  狼狈不堪的宋国政府不得不向晋国请求军事援助。
  
  年轻的晋悼公上台伊始,就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此时晋国刚从内乱中走出,君主又年轻,在国内缺乏根基,国内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要不要出兵援救宋国呢?
  晋悼公紧急召见新任中军元帅韩厥,韩厥坚定地说:“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要当诸侯的霸主,就必须要承担责任与义务,必须要援救宋国,以遏制住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好!”晋悼公不愧是年轻有为之天才君主,虽然还不到十五岁,但其老成持重、果断英迈的性格却已经显露无遗。
  晋悼公亲自率领晋国军队,大举出动,在宋国的彭成的靡角之谷遭遇子重的楚军。子重见晋军倾巢而出,心中惦量一下,恐怕不是对手,便引兵撤去。
  还有七个诸侯国响应晋国的号召,出兵援宋,这七个国家是鲁国、宋国、卫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加上晋国与宋国,总共是九国联军。公元前572年正月,新年伊始,九国联军围攻彭成。
  由于楚国的援军已经撤离,驻守彭成的宋国反政府武装力量单薄,怎么与九国联军对抗呢?反政府武装的首领鱼石一看大事不妙,决定放下武哭,向晋军投降。晋国人将鱼石等傀儡政府的首领们逮捕,押回晋国。
  楚、郑两国侵略宋国的成果,顿时化为灰烬。
  虽然晋悼公即位后的第一战,晋军便取得了胜利,但是援宋之战中,齐国拒绝出兵,这无疑使晋国人感到某种担忧。作为曾经的强国,齐国当然不肯屈于晋国之下,但是鞍之战后,齐国的惨败,使其不得不接受现实,承认了晋国的领袖地位,此举严重挫伤了齐国人的自尊。晋国内乱后,年轻的晋悼公继位,这无疑使齐国认为到了摆脱晋国控制的时候,拒绝出兵援宋。晋国人马上还以颜色,在援宋之役结束后,晋国军队马上发起讨伐齐国的战争,齐国政府被迫与晋国政府谈判,将太子姜光作为人质,送往晋国,不得不再次以屈辱的方式承认晋国在中原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572年(晋悼公二年),围绕郑国的争夺战又开始了。
  在成功救援宋国后,晋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郑国。晋国纠集了齐国、鲁国、曹国、邾国、杞国、卫国等诸侯国,兵临郑国都城,齐国这次也不得不出兵加入到战争中。
  在晋、楚争霸的前期,郑国基本上是两边倒的政策,晋国来就投降晋,楚国来就投降楚,不过这种两边倒的政策,其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成为战祸最深的一个国家。郑国人在总结以往的外交经验后,有了一个新的外交策略,倒向晋国或是楚国,关键要看国家利益,同时也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军作为坚强的后盾。
  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挺进到郑国都城的外城,郑国军队在洧水畔与多国部队交战,但寡不敌众,被迫撤入内城。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必须要出兵,所以晋国统帅部决定先下手为强,率多国部队突入楚国境内,进攻楚国的焦、夷二地,同时也对楚的喽啰国陈国发动进攻。
  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晋国人打过来,我楚国人就打过去。楚军在子辛的指挥下,出兵攻打宋国,同时,刚在洧水河畔吃了败仗的郑国军队也向宋国发起进攻,并攻占了宋国的犬丘。这证明郑国的军队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小打小闹,打得不亦乐乎。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10-02-09 21:11  
  (铁血时代-201)
  
  自从鄢陵战役后,楚国在与晋国的争霸中渐落下风,特别是晋悼公继位后,巩固了晋国在中原地区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晋强楚弱,郑国依然不屈不挠地站在楚国一边,可谓不识时务。可是郑成公有其他的选择吗?
  没有。
  因为郑成公有一块心病。
  那是他一生的耻辱。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公元前582年),当时他在投靠晋国的情况下,又想与楚国搞好关系,出访楚国,同时向两大霸国示好,希望借此能使郑国超然于晋楚争霸的漩涡之外,可是这有可能吗?很快郑成公就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了,晋国人对他私下与楚国联络怒不可遏,认为这是背叛,毫不犹豫地将他逮捕,郑成公一下子从国君沦为阶下囚。
  每当回想起往事,郑成公心头便有几分苦涩,当他脑海中浮现晋国君臣冷冰冰的面孔时,他有一种不寒而栗的冷意。在他恐惧难安时,是楚成王伸出温暖之手,楚国以割让汝阴的代价,换取了郑国的加盟,郑成公义无反顾地背叛晋国,投入楚国的怀抱。在随后的鄢陵之战中,楚国又慷慨地出兵救援郑国,在那场战斗中,楚共王还挨了一箭,被射伤了眼睛……
  只是鄢陵之战,楚国败了,而如今的晋国则如日中天。
  显然,追随楚国,郑国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忧心忡忡的郑成公终于病倒了。
  室宗子驷前来探病。子驷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探病,也是要试探郑成公的口风,他小心谨慎地说了一句:“如今郑国负担太重了,大臣们都认为应该要脱离楚国,归附晋国。”他眼巴巴地望着郑成公干涸的嘴唇,希望国君说吐出一个“好”字。可是子驷失望了,郑成公的眼睛凝望着远方,他摇了摇头,象是若有所思,又象是自言自语:“楚王当年为了救郑国,在鄢陵之战中被射伤了眼睛,这都是为了我。我如果叛楚,既对不起楚王,又违背自己的誓言,那怎么行呢?”
  郑成公可能忘了,楚共王固然是救援郑国时挨了一箭,可是与其说为了郑成公,还不如说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要是失去了郑国这座桥头堡,楚国凭什么北进中原,凭什么与晋国一决雌雄呢?
  子驷带着失望离开了,迈出大门时,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郑成公没能抗拒死神的召唤,不久后病死,他的儿子髡顽被立为君,史称郑僖公。郑成公没有想到,他这么一死,君权旁落了。
  君权旁落,这在春秋时代实在算不上新闻,而是一种主流。郑国的“七穆”时代徐徐开启,所谓“七穆”,意指郑穆公的七个儿子,分别是子罕、子驷、子良、子国、子游、子丰、子印等七人,后来演化为七大氏族:罕氏、驷氏、良氏、国氏、游氏、丰氏、印氏,这七大氏族逐渐成为郑国的实际统治者。
  按照礼法精神,郑国的国君死了,邻国理由中止军事行动。可是一向不守道义的晋国人却视为天赐良机,很快又卷土重来了。
  如果不改变亲楚的立场,郑国的战争将永无休止的时候。除了刚死去的郑成公外,还有谁愿意抱着楚共王的大腿不放呢?执政的子驷心里十分矛盾,他自己也相弃楚归晋,可是郑成公尸骨未寒,如果这么快就调整外交政策,未免对不住刚刚死去的国君。还是等等罢,面对众人的强烈请求,子驷只是淡淡地回答说:“国君遗令不好改变。”
  其实子驷言不由衷。
  正在子驷犹豫不决之时,晋军将领荀罃会见鲁国仲孙蔑、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等政要,商讨如何征服郑国。显然,晋国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可是根据以往的战例,只要晋国入侵郑国,楚国势必来援,晋国又捞不到什么好处。看来晋国的将军们有点犯难,所以打算集思广益,看看众人有什么高招。
  还别说,三个臭皮匠也顶得上一个诸葛亮。鲁国的仲孙蔑想了一计,令荀罃拍手叫好,仲孙蔑说:“不如我们在虎牢关筑城,逼迫郑国投降。”虎牢关就是制地,是郑国的军事要塞,以前郑庄公时,母亲武姜想让他将制地封给弟弟叔段,庄公断然拒绝,便是因为这是军事险地。
  为什么仲孙蔑提出这一战略,让荀罃眉开眼笑呢?春秋时代是中国军事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原则虽然是兵圣孙武提出来的,可是在孙武之前,这个战略思想早就被广泛应用了。在虎牢关修筑城堡,就是在郑国境内建立一个军事支撑点,同时警戒郑国,我们是要长期呆下去了,不走了。说白了,这就是军事威慑。
  筑城的决定通过了,谁来筑城呢?
  对荀罃来说,虎牢筑城,一举两得,既可以威慑郑国,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吓唬齐国一下。晋国虽然是中原霸主,可是有人阳奉阴违,最不听话的,当然是齐国,此外还有滕、薛、小邾等国,惟齐国马首是瞻,这让晋国人很是恼火。荀罃放出狠话:“如果齐国不派人前来参加筑城,那战火一定会烧到齐国境内。”
  齐国敢不来吗?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好硬着头皮参加这次筑城行动了,小喽啰滕、薛、小邾等国当然也不在话下,屁颠屁颠地跟着来了。
  这样,十几个诸侯国都派人到了虎牢,大干苦干,卖力筑城,很快一座崭新的堡垒耸立在群山之间,各国均派出军队入驻。
  诸侯在虎牢筑城的消息传到郑国都城后,国人为之震惊。看样子晋国人这次来了就不想走了,有了新城堡作为基地,晋国军队随时都可以兵临城下,直接打击郑国都城,坐等楚国来援,恐怕要成为幻想了。
  郑国的一帮大臣们,凑在一起商议对策。其实难有对策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最好的对策就是投降。大家齐瞪眼看着子驷,子驷能避开众人的眼光吗?此时的他又想起郑成公临死前说的那一番话,得了,管他什么遗言,打不赢就得投降,不然还要亡国吗?
  几天后,投降信交到了虎牢新城的司令长官荀罃手中,荀罃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没想到筑了一座城,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迫降了郑国,看来是是一笔太划算的投资了。
  就这样,郑国挥别了楚国,投向晋国的怀抱。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10-02-20 08:18  
  (铁血时代-202)
  
  望着郑国远去的背影,楚共王此刻才发现,与晋国人相比,自己是多么迟钝与消极,在不经意之间,郑国已飘然而去。楚共王捶胸顿足,追悔莫及矣。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武力夺回郑国,岂不痛快?可是楚共王还没有气晕脑袋,郑国原本实力就不弱,现在又在十几个诸侯国的军队驻扎在那里,楚国就算以倾国之兵出击,有胜算吗?楚共王也觉得没有把握,他在地图上看来看去,最后眼睛一亮,将目光凝聚在一个国家上:吴国。
  中原诸侯有晋国人撑腰,只要楚国稍有动作,晋国人就会以老大的身份出兵相助,这也是霸主的义务吧。可是吴国并不是中原国家,只是东南蛮夷小国,晋国人虽然怂恿吴人对抗楚国,可绝不会为这个蛮夷小国而大动干戈的。
  好,就拿吴国消消气吧,一解心头之恨。
  在郑国降晋的第二年(公元前570年),一支三千三百人的楚军在邓廖的指挥下,向东挺进,进攻吴国。楚共王在郢城坐等好消息,可是没有好消息,只有一个坏消息:军队在吴国境内遭到吴军的截击,死了将近三千人,大将邓廖被俘虏,活着回来的只有三百八十人!
  楚共王突然觉得天晕地暗了。、
  这支远征军全是楚军精锐,而大将邓廖更被认为是楚军中的后起之秀。楚共王困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战无不胜的那支楚军哪去了?
  更糟糕的是,这次战役的策划人,楚国令尹(宰相)子重遭到了各方一致指责,他羞愧夹加,竟然一病呜呼了。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楚共王开始隐隐有种预感,这个不起眼的吴国,将比晋国更加可怕。
  
  事情总是环环相扣。攻吴失利后,子重忧愤而死,楚共王不得不另选令尹人选,子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的令尹。
  子辛是楚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在鄢陵之战中,他就已经是右军司令,地位仅仅在子重与子反之后,如今子重与子反都死了,他没有悬念地成为宰相。
  失去郑国、兵败吴国后,楚共王有些沮丧,也有些烦燥,他迫切希望子辛帮助他走出困境,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子辛上台后,不仅没有致力于国家的内政外交,反而积极地中饱私囊,收刮民脂民膏,甚至把手够到了陈国。
  自从楚庄王降服陈国后,陈国倒是老老实实地充当小喽啰的角色,在楚国这把大伞下,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可是这回陈成公忍无可忍了。
  子辛一而再地向陈国勒索,陈国庙小僧穷,哪里那么多财富来供奉子辛这尊大神了。再折腾下去,陈成公要成光杆国君了。
  要钱没有,大不了走人。
  陈成公心里想着。
  正好此时,晋国为了庆祝郑国的归降,在鸡泽举行盛大的国际诸侯会议,参加的有晋、鲁、宋、卫、郑、莒、邾、齐等国。陈成公偷偷地派袁侨为特使,前往鸡泽拜会晋悼公,请求加入中原联盟。
  对年轻的晋悼公来说,真是双喜临门,在郑国归降后,陈国也主动来归降,他岂有不答应之理呢?陈成公对子辛的无度勒索说“不”,对楚国关起了大门。
  
  楚共王再也无法抑制住怒火了。
  他没有不沮丧的理由。自楚武王僭称王号以来,历代楚王开疆拓土,特别到了他父亲楚庄王时,楚国的何等的强大,以晋国之强,不敢与之争锋。哪曾想到到了自己手上,在鄢陵一战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郑国叛离而去,伐吴时全军覆没,如今连陈国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想到这里,楚共王心里窝着一团火,非得教训一下陈国不可。
  很快,楚军兵临城下,陈国岌岌可危。陈成公铁了心了,拒不投降,他一心指望晋国能前来救援。晋国人有自己的打算,固然楚国最近有些失落,可是那并不代表楚国衰弱了,南天一霸的实力还是未可小觑哩。晋国人并不打算救援陈国,而是象征性地攻打楚国的喽啰国许国,用这种方式来声援陈成公。
  陈成公哭笑不得,晋国所谓的“声援”,实在是隔靴搔痒。面对张牙舞爪的楚军,陈成公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竟然病倒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了。
  正当楚共王打算给陈国致命一击时,却从前方传来消息,陈成公死了。
  怎么办,打还是不打?
  不伐有丧之国,这是国际公约。不过这个国际公约并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当郑成公死时,晋国不就满心欢喜地乘虚而入吗?晋国人不遵守国际公约,楚国人有必要遵守吗?
  楚共王觉得有必要。
  谁叫大家都说楚国是“蛮夷”呢?楚国历代伟大君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入主中原。要入主中原,得改变形象,不仅仅是改变“披发左衽”这种外在的装束,更重要的是,要接受中原的礼义文明。晋国人向来以不遵守道义而著称,可是在中原诸侯眼中,它仍然是个“文明国家”,因为它是姬姓诸侯国,跟天子同姓,你能说是蛮夷吗?这就是晋国的先天优势,可是楚国没有这种优势,得耐心地去让诸侯们承认自己也是“文明国”。
  前线的楚国士兵集体向后转,撤回楚国了。
  楚共王要“以德服人”,可是陈国并不吃这一套,并没有因此回心转意。可是楚共王并非一无所获,来自敌方阵营、鲁国的大夫臧武仲高度评价楚国“不伐有丧之国”的国际道义,并对陈国拒绝归顺楚国提出批评。要知道鲁国是礼义文明的象征,这一番出处鲁国大夫的评论,足以满足一下楚共王小小的虚荣心,并且也可以认为,楚国作为“文明国”的形象,已经渐渐被中原诸侯们所接受了。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58.html

来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 有以春秋战国为题材的RPG游戏吗? 有没有以春秋战国为题材的单机游戏? 月下独酌以什么为主线 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史(以时间为主线的)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 以《淘金时代》为背景的网络游戏,是啥? 仙剑李逍遥为主线的版本 有什么和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RPG游戏啊? 哪里可以找到有关春秋战国时代的大量史料???? 春秋战国的春秋时代为什么叫春秋啊 有没有以我国的春秋战国为题材的单机游戏啊?很想玩一下国粹的 清代的《》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作者是(),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3,调查分析ERP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和常见懂得问题,讨论如何理解”以企业建摸和项目管理为主线”这句话 找一篇日本散文,是以蒲公英为主线的 魏蜀吴三国争雄,虽然魏晋统一天下,却为何在叙事时以”蜀”为主线? 魏蜀吴三国争雄,虽然最后魏晋统一天下,却为何以蜀为主线 你们有认为日本动漫大多以暴力矛盾为主线,且崇拜短兵相接吗? 春秋战国史 何为“铁血” 赞扬或评价春秋战国时代的英雄诗句!急求!多谢了! 张家界市区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哪个诸侯国?或者还是蛮夷荒芜的地区? 红楼梦以哪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哪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八——猜春秋战国人名二 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