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基灭火器几年一换:少年学书法2-书法通天-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4:32:17
 八、结构与布白   古人说:“俗人取笔不取结构,盲目
相师也”他的意思是说,一般不懂书法的
人,只注重学法帖,学用笔,而不学取结构方法,这是盲目的学习。   我们要即学笔法又学结构,结构最基本的要领是:横距竖距等同,如昌、
间。上下轴线对中,如申、素。左右穿插紧密,如林、疑。放笔撇捺对称,如
金、冬。整体布白均匀,结构完美是宗。总之不管什么字形结构方正,布白要
均整。如果这一条没掌握好,这个字肯定就不好看,所以说,首先掌握好结构
少年学书法1再注意布白均整是写字起码的要求。古书论说:“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就
是告诉我们开始学写字,要防止笔画按排不均匀和结构歪斜。所以仿帖时要熟
记前人的笔画,用以比较衡量自己写的与帖有什么不同,找到自己该向帖学什
么东西,不断地提出疑问,寻找不足,达到每个字都从帖上寻取它的体势和用
笔结字之法,这也是初学写字人的关键所在。   笪重光御史在《书筏》书论中讲:“字之立体在竖,气之舒展在撇捺。”字
的体势正斜与否主要取决于竖画。字的气势是否舒展主要看撇捺。当然字的结
构不只是这两笔,还有横、点、钩等多种笔画的组合,分布的合理。古人说:
“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宽”是指每个字在笔画安排时,写第一
笔要为下面的笔画留有充分的位置。“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结构紧凑上考
虑。初学写字我先抓住关键要害的几笔,把结构要领使用在字的间架上,这样
就能较快的提高学习质量和速度。   结构基本确定了,其次就是布白也要讲究。如:“自”或任何一个字,如果
字体结构没问题,若把“自”中两横写的靠上或靠下都不能说这个字写好了,
如:      ,所以说布白在写字中也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字的笔划多
还是少,都要注意布白均整,尤其是笔划多的字,如布白不均整,那这个字就
会失去应有的美感。
  九、观碑与临帖  古人观碑最有名的是蔡邕,有书记载说:“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
返,嗟其超群。”他观碑百日而不知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精神和方法。
观看名碑、名帖领悟古人的笔法,记于心中,是
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就是意在笔先的来源,意
在笔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生多是从碑帖中吸
取,点画结构的生动形象,内在的神韵,提按
的节奏旋律,又如:侧锋取势出妍,驻笔蓄势刚
柔,折以成方,转以成圆,捻管调整笔锋,丰富
少年学书法
15
点画内涵,逆锋用笔涩势苍劲,藏锋起笔收笔使筋骨内藏线条之内劲健坚实。  这是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法则,如同作算数背口诀一样,脱口而出,即算
得快,又准确。书写同理,观碑就是看人家是如何使用笔法的,把它记在心
中,临写
时使用。
天雨写诗
说:读帖观碑学蔡邕,鸿都忘返字留名。记牢法度长临帖,意在笔先势可成。
这只是观碑的一点粗浅体会,谨记于此。  读帖比观碑容易,不用车马劳顿,行万里路,书店名帖千百种,买来先读
后写。读帖和古人观碑一样需要用心、用脑、死背硬记,看古人写得好,好在
什么地方了,哪一笔好,他用什么笔法写的,是粗是细,是颤是驻……分析透
彻算是读进去了,坐在屋中比站在碑前看,条件好多了,可以天天读帖,每临
习之前都可以读一遍,从中悟出自己要学的东西——书法要素——笔法。碑帖
初学似茫然,草真篆隶体十全。观碑读帖神心得,蕴彧腹中放笔先。多看多识
提高眼力,
也是学书人
一大要务。
“古碑贵熟
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会于心田,形于笔下。
  观碑与读帖都是为了写好字,如何把碑帖上的精髓,移植到自己的笔上,
这就需要临帖时找出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临帖记要:其一,察毫厘,会笔迹。  每写一字大体结构都能掌握时,但细小的地方往往被忽视,这是一个通
病。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体会,就是要每临一个字都要认真的细看帖
上是如何写的,当自己写完这个字后,还要认真的与帖对照,看看究竟哪儿和
帖不一样,尤其细微之处不能放过。如:我初写“见”字,笔画上下左右一样
少年学书法16粗细,把这个字写得没了精神,在看帖上的“见”字,横画笔笔皆细于竖画。
我领会并记住了这个字的笔迹之后,再写这个字时,就临摹得差不多了。古人
说:“三四仿阅,妙迹自呈”帖上笔迹是什么样,咱就照着他的笔迹写,三四
遍十几遍,反复对照直到象照像机一样,把要临的字照临下来为止,并迹存于
心,这就是临帖的秘法之一。古人说:“始不可不拘”,即开始学书一笔一
画,用笔结体不能不受帖的约束。老老实实临古帖,洞察微细勿效颦,莫嫌仿
阅秘法老,妙迹存心始有根。
  其二,摸规律,识笔锋。  规律就是法则,是字的笔画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提笔则多骨,按
笔则多肉。墨枯则多骨,墨满则多肉。”又如:主笔重,副笔轻,勾点多变
出神情,竖不直,横不平,脉络不断牵丝行。字也如人,主笔是人体,副笔是
四肢,勾点是五官,牵丝是脉络,他们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要搭
配得当,运笔得法,掌握要领,才能使字形健美。我写颜体,总结出这么四句
话:蚕头燕尾腰孤形,横细竖粗撇轻轻。露锋起笔横呈拱,捺重有力切勿平。
同学们看看用这四句总结颜体线条和书写要领是否妥当,这样一点一滴的找出
写好颜体字的规律准绳,并熟记于心,不断地总结,日积月累,融会贯通,写
出的笔画才会生动有力,不离书法之法。老书家启功大师说:“透过刀锋看笔
锋”,凡古人力透纸背,真气内蕴,精光外溢的宝帖,我们都应该认真临写,
但也有不少因为刀刻或风雨侵袭而石剥墨残,失去原笔韵味的笔划,或整个字
都不是原貌,还有大书家败笔之笔,写书法的都不该盲目仿效,古人说:“不
知去取,败笔效颦。”是仿书之病。识其笔锋,初学书法的可能有困难,只要
借助老师,勤于请教,自能明辨,识得败笔一生无误,识得妙笔终生受用。
  十、执笔与书姿  执笔这本来应该说不成问题,因为从小就拿着笔写字,可是毛笔书法与硬
笔书写不同。我在一次参加书法交流会上,看到有几位小书友执笔都有问题。
如:有个小学生手掐在笔头上,墨都浸到手指上了;有的写字时手腕、肘全挨
少年学书法
17
在桌上;还有的拿毛笔像拿铅笔、圆珠笔似的倾斜
着。我觉得问题不少,所以有必要把我对拿笔的体会
再细说一下:我认为写行书、行草、隶书执笔取中为
好,写草书可稍微靠上一些。古人拿笔靠下,因为那
时书写条件席地而坐,到宋朝有了高桌子,就有了悬
腕悬肘的书写姿势,当然也有不悬的,不悬只能写小
字,大字写不了,更主要的是古人不悬而书,一天要写很多小字,充分体现了
毛笔的实用价值。现在社会发展了,毛笔
的实用性小了或者说没有了,只有观赏
性,艺术性、传承发展的必要性,所以我
认为毛笔书写应该多练悬肘悬腕,才更能
发挥书写的灵动性,艺术技法,不宜教学
生全把腕肘附着在桌子上。提腕法、枕腕
法、着腕法都有所依托,趴在桌子上写只
适宜写小楷字,写大字就伸展不开,发挥不了腕肘和肩背之力。我们现在是要
发扬光大书法艺术性,应该怎么有利于这个宗旨就怎么办,不能死板照套古人
的模式学古人。只要“五指相协力,执笔贵灵便”即可。  有人说:“开始学毛笔字就练悬肘悬腕不好办。”我说不用愁,只要在
“井”字练习时狠下功夫,十天半月即可有驾驭笔的能力。正确的姿势如图
(照片两张)。拿笔正确了,还要讲究书写的姿势,站立写字不要低头、弯
腰,只稍微俯身即可,要有一种英雄豪气在,凝神无
畏中的气魄,大体应该是:头正身直两臂亭,双足分
开与肩同。会神掭笔凝豪气,手扶书桌心态平。清代
书家包世臣在《咏笔图》中说:“全身精力到毫端,
定气先将两足安。”写字还是要有个好姿势,我有一
段时间叉腿而站,手不扶桌,腰歪笔斜,毛病不少,
少年学书法18几经父亲纠正,现在基本上合乎要求了。腰背挺直了,两肩齐平,头不歪、脚
不动,手扶桌案,目视笔尖,聚精会神,静气运笔。这应是写好字的一个必备
的素质。  父亲说:“书写的姿势不好,字就写不好,而且对身体的发育健康都会有
影响,我国近代有位大书家,小时候因为写字的姿势没人指导,弯腰写字多
年,竞患了严重的驼背病,世称他唐驼。他的字写的很好,遗憾的是落了个终
生残疾,”所以不能不关注这个问题。
  十一、求师与访友  老师能解惑,传道,世人都懂得,这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阶段。初学书
法从书本上学、帖上学,有不少的地方弄不懂,文言文、古文、古书论与白话
文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尤其是对我们初中以下的学生,更是难度较大。这时
我的办法是求师指教。比如:什么叫永字八法?那八法什么意思?谁创造的?
什么是笔法?怎么运笔?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我找教书法的黄醒老师问。我临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时,里边有不少难理解的句子,就找教古文的张
贺老师问。我临写出比较满意的字,笔法是否对头,章法是否可取,还有什么
不到位的地方?多方求教,受益匪浅。
练字也有时犯“当局者迷”的毛病。自
己认为写的没什么大毛病,可让老师一
看小毛病不少,大毛病也有。比如在一
次颁奖大会上,我求教中国书协胡立民
书家,他看了我写的一幅对联后说:
“主笔过细,这是大毛病,行笔不够
涩,振颤过于明显,细笔无力,时人的
东西多,古人的东西少,还要认真地临
帖。”这么多问题,可是自己在临写时
怎么没看出来呢?这真是当局者迷,老
少年学书法
19
师这么一指点,如梦初醒。  求师不放弃一切机会,春节我给天津书协唐主席拜年发了一条信息“书舍
吟诗迎益友,墨池舞笔盼师临。”唐老书家那时在上海当即给我发来了一首
七绝回贺新春,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呀,我用隶书又回赠了一首,邮寄到天津
书协,唐老见了我的字殷切地教导说:“小诗可以,字有毛病,个人的笔调太
多,时人笔味不少,临帖似帖,不要瞎跑……”电话里谆谆的教导,让我心中
热乎乎的,眼泪差点流出来。真是:“喜获贤师千里训。一席肺腑泪堪流。”
如父的恩师,学书实不可少。  求师我走访了中国书协赵长青、白煦、罗杨、刘文华、胡立民、田伯平、
林岫、郭志鸿、河北书协副主席范硕;书法系民族学院教授李福生;首师大中
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印;廊坊书协主席刘以忠、王增军;
北京范兴民、赵勇、张巧珍、张铜彦、赵金明、刘羲岭、雷鸣东、刑德安、蔡
祥麟诸多书家,对我启发很大,使我受益颇深,每当我遇到不能解的难题,他
们都能为我解惑,所以才有如此的进步。我的感受是:严师教导育高徒,幸遇
方家易识途。愚钝多因施教少,无师解惑更糊涂。
  访友与求师一样视为学习的机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写字
一文脉中,人人是我师,我初学写字是如此,以后也是如此,在书法苦海中,
我是否能渡到理想的彼岸,定要靠良师益友的帮助。不然我孤身一人怕是难渡
这茫茫大海的。我在义乌文博会上,认识了很多书友、画友,在浦江我有幸参
观了吴老岪之的纪念馆。交友、参观这一切活动,使我的思想活跃,眼界开
扩,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书画知识,并加深了我对学习书画的热忱,也更
坚定了我的信心。  在东阳书画院友人拉我去会稽山脉东白山聚会,我当即为他们写了一首小
诗:“鸟鸣溪净路幽深,避暑休闲竹舍馨。谈笑风声多雅士,兰亭聚会入山
林。”友人互相唱酬、鼓励。书法也非常需要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正是“人道书山难洎越,力积跬步上琼楼。良师益友研书艺,携手攀山可解
少年学书法20愁。”
  十二、书法与学养  要想提高书法水平,还必须积累
知识,提高学养。“古人谓诸病可
医,惟俗不可医。书法最要脱俗。”
我在学完高中课程后,还天天要学些
古典诗词、名句、反复背诵,父母
专门为我请了教古文的教授张贺先
生,每周学一篇《古文观止》或《古书论》两年学了近百篇,还学了光明日报
发表的《百城赋》30篇。我觉得学和不学大不一样。比如,我学古书论,卫恒
《四体书势》、卫铄的《笔阵图》他们对书写字体的审美,作了尽情的描述,
用常见的事物来比拟形容字势,用写赋的手法使文章写的极为华丽。诗词元曲
更是如此,大量使用兴比手法。我去浙江,有一钓鱼协会叫我给写篇字,我想
到古人兴比的手法里的那些美妙的句子。我也学着给钓鱼协会用,当即写了:
“临水绝佳地,安营心气均。垂纶战水底,布阵胜将军。”他们都说很好,还
叫我写,我顺其意又写到:“将帅一挥手,钓空烦恼心。巧学孙武法,鱼进笆
篓频。”如果我不学诗不学赋,人家让我写字,我只能抄人家的词,或者抄古
人的词。那就大咸意趣了,我不想当抄书匠。著名书法家王遐举、萧劳跟我父
亲说过:“会写字不会写诗那只是抄书匠,只会画不会写诗是画匠,诗书画全
能叫三绝,才是真正的书家或画家。”我认为很有道理,所以我立志要学会写
诗。古今名家的文章“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好文章浩如云海,学什么呢,
我急用先学,如书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编著的《古书论选释》堪
少年学书法
21
为妙本。它从远古至今,选择精华论述书法的段落,又有注释,很适于我们初
学书法人的学习,有上下两册。如果能吃透它,我认为就算不错了,当然学的
越多越好,读万卷书,博览群雄,更为理想。  我历数中国的书画大家,都是了不得的文豪,大学问家,也是诗人,都有
极其高深的文学修养,所以才有超凡脱俗的书法艺术,这就说明,学问修养是
书法的根基,书法只是一种表现的形式。初学写字的人多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写好字离不开提高学养,提高学养字亦如其人。人道病俗不可医,勤学博
览可除疾。诗词万卷家中有,俗病难医自己医。
  十三、听老师讲题款与钤章  在一次参加笔会时听蔡老讲题款与钤章,记述如下:他谆谆教导说:“题
款和钤章很重要。它是一篇作品中章法的组成部分,而且看一篇作品首先看
题款,从题写字的好坏,内容的表述,就可以看出你整篇内容如何。如果你题
款的位置与整篇作品不协调,就是个大毛病——章法不好,所以不能小看题
款。”他指着我的一篇隶书作品说:“隶书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排列的
非常整齐,那么在款的题写时,就应该有变化;用行草错落一点来破一下这个
整齐肃静的字面,字不宜过大,疏密得当,字形也要有轻重,大小,正斜,参
差等变化,用章要小于字。怎么把一篇字正文和提款妥善地搭配在一张纸上,
这叫章法。搭配效果能给人第一印象,所以它很重要。”钤章也是章法中的一
个亮点,章用得好,也能增加整幅作品的观赏效果。字写的好,章法有问题,
仍然不能给人美的享受。  我听了蔡老书家的教诲,改变了原来题款的字形和穷款的作法,不把字写
少年学书法22
的一样大小,叫它错落变化,内容丰富,看上去比原先的题款舒服多了。  我学书两轮春秋,尚未明学书之道,甘苦参半,个中乐趣愿与师友、同学共
享,虽然艰苦,食之如饴。耳边虽偶有赞誉之声,然于博大精深之书法艺术,自
知诸多不解。今出小册,乃平日之所学、所感、所悟,仅能作为中小学生之间互
相交流参考。承蒙诸位老师的关爱,把我的心得介绍给全国师生,旨在互相启
发,推进中国书协提出的“书法进万家——从小写好中国字的号召”,期望前辈
多多指教,学生跷首祈盼!
少年学书法
23
我是如何学习写诗的      我从小喜欢跟着父母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小多才
学,平生志气高。……”这样的小诗。从小学到初中,大概背了200多首古诗。
上初二时,我写了《中秋望月》一首小诗,老师说我写得不错,当时我心里高
兴极了,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写一点。当晚我还想再写两首,可是却怎么也写
不出来了。父亲说:“你还得多背些诗。”第二天父亲又给我买了一套《古诗
四百首》丛书。这是专给小学生学习的启蒙读物,从此,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
件事就是坐在书桌前大声诵读。每逢节假日,更是我突击读诗的好时机。有时
和父母出远门,我就把诗抄在小纸上放在衣兜里,在车上念念背背,现在我已
能背三、四百首诗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读得多了,我就开始试着写。
我学《古文观止》中《叔向贺贫》这篇文章后,很有感触,当时就写了一首古
诗,“德才有建树,莫为金
钱忧。仁义行天下,忠孝永存
留”。虽不算什么好诗,但却
是真情实感,同时陶冶了自己
的情操。
  为了写好诗,我认真学
习诗的格律。买了许多有关
诗词欣赏、写作和讲格律
的书,认真学习关于诗歌
创作的文章。初步掌握了押韵、平仄、对仗等一些写诗的知识,并用在我的写
作上。翻出过去写的《中秋望月》,“中秋佳节望月明,悬梁夜读天赐灯。少
年胸有凌云志,面壁苦读学必成”。现在用格律对照,第一、二句都不符合诗
的格律。我依律把诗修改成“十五中秋望月明,时逢天赐夜读灯。少年胸有凌
少年学书法2云志,面壁九年学必成”。这样不仅符合了平仄要求,还增加了诗的节奏和韵
味。老师还告诉我,写近体诗,当格律与诗的立意相冲突时,注意不要因律而
伤意,本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规则和不出现“三仄
尾”、“三平调”和“孤平”的句式等等。  为写诗,我还下功夫学习用典、兴比、含蓄等修辞手法。如我在“地久天
长翰墨香,书情中日满春江。挥毫用尽三缸水,一代文风胜汉唐”,这首诗
中,就运用了王献之母亲看他临的字时说:“我儿用尽三缸墨,只有一点似羲
之”的典故。增加了这首诗的内涵和趣味。又如“古郡高楼新气象,农家小院
胜瑶台。”运用了朦胧兴比,来说明自家院落的美,使诗的味道更浓。  现在我经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去年十月,
我接到中国书协打来的电话,邀我去参加“中国书法进万家颁奖大会”,我心
里非常高兴,激动得睡不着觉,就写了一首小诗,“喜讯书协电话传,心情激
动夜难眠。推诗敲韵抒鸿志,痴梦随魂谒书仙”。写得不算好,但写出了我的
心声。  我家住在河北省固安县城内,院子里有很多花草,还有高大的银杏树、金
丝柳房子也宽敞。有不少人来学习写字,也常有书画家来做客,因此就办了个
诗书画艺苑,我题写了“天雨诗书画艺苑”的匾额,并写了一个关于推进中国
少年学书法
25
书法进万家活动的启事。就此,我写了一首“清幽院落净无尘,异草奇花树遮
人。书舍吟诗迎益友,墨池舞笔盼师临”。希望良师、益友能多来做客交流。
  写诗最重要的还是学为时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我写了“开放途通廿九年,春风送雨润心田。小康一路花开艳,与日芬芳桃
满园”。歌颂十七大象春风送来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广大人民的心田,走上繁花
似锦的小康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看到现在飞速的发展,又听父母讲三十年
前农村的落后面貌,感觉变化很大,即写了“古郡高楼新气象,农家小院胜瑶
台。康庄大道牛车老,宝马奔弛接踵来”。歌颂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
就,鼓舞人们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之路。还有奥运会的成功
举办、地震等自然灾害我都写了一些小诗和对联,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让
我的诗能与时俱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春节写对联,赠对联给乡亲,
同时也练习了书法,学书法为宣传党的路线服务,这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诗写成了,还要反复修改,尽量达到文质兼顾,情景交融。我把写完的诗
放在案头上,随时拿起来看看念念,反复推敲。如“康庄大道牛车老”中的
“老”字,最早是用的“少”字,就是说还有,这不太好。后改成“渺”,最
后改成“老”,是因时代发展,人民富足,牛车老的跟不上时代了,而被淘
汰,我觉得用老字更生动形象。还有一首《写诗》我改时印象最深,最初写的
是“作诗用心语,情移陈与平。生花非是笔,勤诵出神童。”经我和弟弟天雨
反复地推敲,最后改成“诗妙用心语,切忌陈与平,生花非是笔,勤奋自神
通。”我俩认为诗贵写心声,最忌平庸陈词,勤奋地攻读诗书才会有生花的神
来之笔。这首小诗虽然“切忌”二字不符合格律,但是我觉得“切忌”比“情
移”更能明确、深刻的表达我的思想内容,因一时找不出更好的符合平仄的词
句,只能因意而失律了。另外多征求师友的意见,也是我改诗的一个方法。总
之诗不厌改,“一诗千改始心安”,我深刻的体会了这个道理。  说起写诗,我还是个刚要入门的小学生,还需要认真向老师学习。我每周
都去县里诗词学习班学习,有时还专门到老师家求教,也有时把老师请到家
少年学书法26里,悉心请教。有一次我因为刚学写诗,还弄不清格律,就把田祖士、韩凤
义、卢玉坤、刘瑞年等老前辈请到家里,老师们很耐心地教给我和弟弟写诗的
知识。我觉得学写诗除了离不开老师的传授,还需要靠自己百倍的努力。我写
了一首自励的诗:“莫畏艰难勇向前,勤学不懈爱华年。悬梁刺股读佳帖,挂
角负薪追圣贤。书画应同时俱进,诗歌千改焕新篇。神来妙笔非天赐,字韫梅
香多苦寒。”写字写诗苦中有乐、有甜,诗为时用,应承古咏今,书为时用,
这一点我体会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