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门市出租最新消息:赵本山发财大起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0:05:41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可谓家喻户晓,而作为商人的角色却鲜为人知。在福布斯中文版评出2005年中国名人榜中,赵本山以年收入1300万元人民币的身价榜上有名,在100位中国文体界名人中排名第14位。

  赵本山发财大起底

  文/李琳

  在小品艺术家和影视剧演员两种身份之外,赵本山还一直是一个经营有方的成功商人。他运营着数个“二人转”剧场,在东北地区的知名度相当高,几乎每个剧院都天天爆满;在沈阳,他有自己的艺术学校;他有自己的影视公司,有自己的制作班底,每年都要投拍影视剧……这一切,都让赵本山的身份越来越复杂和扑朔迷离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赵本山的商海历程,解密一个你所不了解的赵本山。

  靠卖煤赚取第一桶金

  赵本山出生在铁岭农村,年轻时代便组织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表演东北“二人转”。八十年代,在铁岭已小有名气的赵本山因偶然的机遇被姜昆看中,把他推荐给了央视。又经过几年的打磨,1990年,他的小品《相亲》终于成功走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从此,赵本山拿到了进入全国市场的“通行证”。

  有趣的是,成名之后的赵本山却并不是靠小品表演发家的,他最初的致富经历与煤炭息息相关。赵本山没有满足于仅仅拥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他凭着敏锐的商业触觉,把眼光投向了辽宁煤矿工人这个广阔的市场,在当地搭台进行演出。据说当时一场演出就有上万人观看,这在那个时代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这样的现场演出让他赚了一笔钱,也让他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

  1993年,赵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一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个公司除了做文化、广告和影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从事煤炭经营和煤炭运输。文化和煤炭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被赵本山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在东北这个传统重工业基地,赵本山就是靠煤炭买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精明的赵本山心里非常清楚,对于自己来说,煤炭生意只是积累资金和经商经验的手段,而绝非长远的事业。要想在商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只有回归老本行——文化,这才是自己所真正擅长的。于是,赵本山毅然中止了煤炭生意,把赚到的钱用来投资文化产业。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最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文化产业的大赢家。

  全新打造“绿色二人转”

  在东北民间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二人转”表演,由于浓缩了东北人粗犷、豪放和诙谐的个性特征,通俗幽默、欢快俏皮、集“说、唱、舞、念、耍”于一身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早在1997年,本身就是“二人转”演员出身的赵本山便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草根艺术的开发价值。东北地区有着数不清的“二人转”民间艺人,而“二人转”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果把这个资源加以好好开发,将“二人转”推向全国,肯定能够赚钱。于是,赵本山就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先后在沈阳、长春、天津等地开办了多家“刘老根大舞台”,进行“二人转”演出。并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利用上春晚演小品的机会,为“二人转”大打广告。

  在赵本山的苦心经营下,东北“二人转”近年来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成为东北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显著标志,也成为了一个令全国人民瞩目的新文化现象。“刘老根大舞台”的几个剧场均形成了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爆满的火爆景象。另外,今年2月,赵本山又踌躇满志地推出了跨过黄河、打过长江的“东北二人转全国巡回演出”的大策划,计划演出100场,着力打造2006东北“二人转年”,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然而随着东北“二人转”在全国越来越火,不少人包括部分专业人士对此颇有微词,认为“二人转”演出中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演员们为了取悦观众,经常讲一些荤口、黄段子,对格调不高的艺术形式不应大力提倡。对此,赵本山提出了“绿色二人转”的概念。他指出,低俗、粗俗、庸俗一直是悬在“二人转”头上的“三把刀”,要想使“二人转”走向全国,就必须彻底改造以往老模式中的不健康因素,坚决抵制脏话和荤段子,着力于以幽默和绝活表演为看点,变“黄色二人转”为全新的“绿色二人转”。

  对于“绿色二人转”,他所下的定义是:“不失去其本色、不失去其母体、不失去其大俗、不失去其黑土地魅力的二人转”,“既不失去生活的原汁原味,又让人看着不低级、笑得安稳,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看”。他的这一倡导对于改变“二人转”难登大雅之堂的负面形象,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投资影视剧传奇

  当许多明星利用春节联欢晚会出名后到处走穴赚钱时,赵本山却凭借着春晚这个平台的影响力,另辟蹊径,搞起影视剧来。应该说,从表演小品的笑星走向影视剧的演员兼导演,赵本山这一步的跨越是成功的。2002年,当他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在央视一套播出之后,立刻产生了轰动效应。人们发现,虽然这部电视剧在艺术上尚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但它却以并不讨好的农村题材上演了收视率的奇迹,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之后,赵本山一发不可收拾,又先后自编自导了《马大帅》、《刘老根2》、《马大帅2》等多部电视剧,且都取得了同样火爆的效应。据悉,《刘老根3》、《马大帅3》的剧本也都已出炉,预计不久将投入拍摄。

  与一般做法不同的是,赵本山的影视剧一般不用大腕明星,而大多雇用东北本地的业余演员。对此,他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我的原则就是用自己人。除了个别专业演员,其他都是非专业。非专业演员开始拍起戏来很难,但他们没有任何表演痕迹,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当然,具有商业头脑的赵本山也不仅仅是从艺术角度来思考非专业演员的优势的,他的计划是通过影视剧,使这些非专业演员成名,然后再回到他的舞台上去唱“二人转”、演小品,利用明星效应赚取更大的回报。

  2006年3月10日,赵本山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将在沈阳棋盘山建设“沈阳本山影视基地”,影视基地将再现一百年前与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齐名的沈北市场当年的盛景。据报道,该基地占地300亩,预计今年“十一”建成。基地建成后,赵本山的最新电视剧《北市场》也将在这里进行拍摄,原汁原味地再现沈北市场当年的风貌。

  由此看来,影视剧对于赵本山来说绝不是简单的“玩票”而已,他已经在这个领域身兼演员、编导和投资商数职,开创出自己小品表演之外的另一片广阔天空。

  建立艺术学院自育英才

  赵本山还有一重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本山艺术学院的校长。一直以来,赵本山都希望能在沈阳建立一所艺术学院,用来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同时将传统的东北“二人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北京、沈阳众多与赵本山有合作意向的学校中,他最终选择了辽宁大学,成立了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该学院为艺术类全日制本科,由赵本山出任校长,由辽宁大学提供宿舍、部分师资以及其他办学硬件。几经发展,本山艺术学院已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独特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缩短了课堂与舞台的距离,为影视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员。赵本山自编自导的系列影视剧中的部分演员就是从这里挑选出来的。

  投资教育是赵本山构建文化产业链条的基础。赵本山本着培养人才为我所用的原则,使得艺术教育产业为自己的其他产业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本山艺术学院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刘老根大舞台”接受观众的检阅,也可以在影视剧中担当重要角色。本山艺术学院的建立,让赵本山最终拥有了以演出业为主,以影视制作业为依托,以艺术教育业为基础的全方位文化产业,使赵本山在商界的开拓成为名人经商的成功范例。

  赵本山曾经指出,中国的经济是感情经济,而自己在商场上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公关小姐”,有需要时去争取个面子,给别人一种信任。“做生意,这种信任很重要。”赵本山坦言道。他的话可谓一语道破了自己的生意经。的确,作为商人的赵本山是靠着自己作为演艺明星的巨大影响力在商界打拼的。他的王牌就是自己“小品王”的称号和深厚的人脉关系。无论在演艺舞台上,还是在商场上,他无疑都是成功的。他成功背后的处世哲学和开拓精神,值得人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