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瑞特5097跑步机:学习力——哈佛大学校长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2:06
兴趣是伟大的导师

  不必先谈研究学问,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兴趣第一!如果只为生活而学习,绝无成就事业的可能;有了兴趣然后调动自己最大潜能,专心一个目标,不论干什么,在这个大原则下,你必将有所成就。

  在哈佛,有些学生为了拿到学位,选修了大量课程,但他们的收获却不多。他们通常这样选课:大一学必修课;大二学主修课;大三学主修课中的高级必修课;最后一年则选择一些兴趣课,就像饭后的甜点似的。
  但问题出现了,大一的基础课涉及范围太广,他们来不及咀嚼消化,等二年级学主修课时又觉得很枯燥,待到高年级选读的兴趣课比较“刺激”时,他们才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选读兴趣课,如日语、历史、统计等。而大学生活真正成功的学生,就是从一年级便开始混合选课,既学必修课,又选主修课和兴趣课,就像一个人去购物,不仅买生活必需品,也买其他的东西。这样,几种课程互相调剂,学习起来才有兴致,也更专心。相反,每一学年单调地学单一课程的学生,通常都觉得学习乏味,心里不痛快。
  一个学生曾经让我看过他父亲写给他的信,信中的内容使我感觉到,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懂得学习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懂得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学习的人。在征求了这个学生的同意之后,我把这封信作为一个共享资料,让它也能够使他人得到启发。

  在这封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下面的这一段内容:

  我并不注重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那是靠不住的,关键是你一定要在学生时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努力去发展它。因为,在你学习的时候,强烈的兴趣会使你全身心地投入。
  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激发出你身上的全部潜能,最终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孩子,这就是我希望你做到的。

  这封信中所提到的“兴趣”,就是指带有某种强烈倾向性的求知欲望,是促使自己从事某项学习、解开某个奥秘的不可遏制的激情和力量。
  可以说,兴趣就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在兴趣的引导下,你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目标专一、不知疲倦地执著追求。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学习的科目有兴趣,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就非常高,就能发挥他全部力量的70%-80%;反之,积极性就会很低,只能发挥他全部力量的20%-30%。
  可以说,兴趣就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
  在有些教育者的心目中,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关注学生的兴趣,则是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兴趣,世界上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他也是没有用的。别人无法替他去感兴趣,再优秀的父母老师也无法把兴趣强加给他。兴趣才是学习中的必备的条件,它常常可以把非常枯燥的课程内容变成活泼、有趣的东西。正像雅克·玛丽泰恩在他的《教育向何处去》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学习的内容永远也不应当作为僵死的东西去消极地或机械地接受。这种僵死的知识只会使人的头脑变得呆板起来。相反地,学习的内容应当通过兴趣使之成为大脑的一部分,这会使大脑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就像扔进火炉中的木头,这块木头也会成为火焰,使炉火更旺。
  就像达尔文一样,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激发了他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大热情。他开始到郊外收集各种动植物,然后认真地制作成标本。中学毕业后,达尔文应父亲的要求去了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因实在没兴趣而中断了学业,后来又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但达尔文仍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阅读生物学书籍和采集动植物标本上。他曾在自传中回忆说:“在剑桥的时候,没有一项工作比收集甲虫使我更为热心,更感兴趣了。”后来,也正是这种对生物学的强烈兴趣驱使他在1883年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考察,最终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腻,学习必然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讨论如何打破这种怪圈,让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在讨论学习兴趣的问题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对的说法。许多教育者一面谆谆教诲学生“不要凭兴趣去学习”,“必要学习的东西,没有兴趣也要学”,—面又主张“要注重兴趣”,“没有兴趣,学习就是一件苦事”。
  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学习兴趣是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培养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 幼年时期对音乐并不是很感兴趣的,他父亲聘请当时最有名的音乐家来教他钢琴和小提琴,并经过他自己的刻苦努力,他才对音乐产生了兴趣,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因而,任何学习的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
  在现实中,我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往往不只一门,各门课程不一定都使自己感兴趣。即使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中,也不是所有内容都是有趣得使自己乐意去学。甚至有人认为,在学习中,并不是一切都可以做到富有趣味的,其中必然会有、而且是应该有一些枯燥的东西。显然,对于那些我们兴趣不大,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只有设法培养起自己的学习兴趣。
  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在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也只能根据我的经验来简单地谈一谈。
  首先,我们要搞清外界输入的哪些信息可以使人们发生兴趣,或者说发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哪些信息又可以使人抑郁或者感到厌烦。有意识地输入前者,排斥后者,则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具体说来:
  (1)新鲜的刺激比重复的刺激更容易使人兴奋
  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初学者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好像是小孩子学走路。由于入门是一个飞跃,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最初模仿的东西都是新鲜的,自然有一番情趣。但是,如果模仿性的学习持续太久,那么兴趣就要衰减。
  所以,在学习时,要不断提出新问题,或者不断显露出问题的某个新方面。这会使自己受到新鲜的刺激,从而使兴趣油然而生。
  (2)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抽象的有趣
  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则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在对孩子们教外语时从唱外语歌、听外语唱片开始,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记外语单词本来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但它一旦与音乐相结合,就显得非常轻松,能给人以愉快、舒畅的感觉。
  (3)节奏感强的东西比单调的东西有趣
  我们的一些教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的时候,经常会给一些文章谱上节奏感极强的曲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遇到了一篇比较晦涩的文章,你也可以试着给它谱曲,通过韵律与节奏来提高自己的兴趣。
  (4)真实的东西比虚假、遥远的东西有趣
  曾经有一些学生利用录音机把书本内容转变成自己的声音,以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有些书刊内容繁杂,或已看过多遍还是懵懵懂懂,再也提不起兴趣。此时可以改用朗读一遍并加以录音的方法,这样便把原来“要看的”变为“能听的”,而且是自己的声音,当然会有新鲜、亲切的感觉,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就像我们哈佛的学生一样,他们为了练习外语口语,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科技报告会,或者把课文编成短剧进行排练,建立模拟小商店,几个人分别充当顾客和售货员等等,在创设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当学生自己步入“逼真”的环境之中时,他们就会不再以学习为苦事了。
  (5)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原有知识水平相适应
  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原有知识水平高的人看太浅而易懂的书,因为讲不到多少新的信息,也就不会感兴趣;相反,原有知识水平低的人去看太难的书,因为过分地吃力、紧张,就容易过早感到疲倦,亦很难激起兴趣。
  (6)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当自己要学的科目很多或者想看什么书难以决定时,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就会培养起来。比如,我们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马上到图书馆去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办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二天自己求知欲望最强的时间,从头到尾耐心地读下去。日积月累,不但能读到很多书,而且兴趣会越来越大。
  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之所以有助于兴趣培养,一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近在咫尺,注意力容易集中;二是因为它见效快,当看到自己已经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每个学习者都会兴趣倍增。

  希望这些方法能使你尽快地培养出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你脱离原来学习枯燥的窘境。